范文一: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浅析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浅析
256000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刘力榕
际成本,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不税负。第 同步发生,用以维持环境现状而不至二恶 要】近几年油田企业环境成本 【摘
日益增加,加强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具有 事,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劢因,不利二企业挖 化的环境 成本支出。具体包括:污水处理 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成本管理方 掘潜力,降低成本。 费、污水站设备折旧、落地油的清理支出、 法和环境成本基本理论,对油田企业环境成 不污染治理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绿化费、 本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油田企业环 环保科研经费、环保宣传费、与设环保机构 2.油田企业环境成本分类 境成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促进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即油田企业在勘 经费、不环 境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 地 方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 探、油气开采过程中,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 政府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向企业摊派的费 【关 键 词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 用,。 则,为管理生产经营活劢对环境造成的影 算;控制;对策 响、执行环境法律及目标要求、承担环境污 环境补偿成本——指对以前期间戒当
染的损失等而付出戒需要付出的成本。 期环境破坏后果进行补偿所发生的环境成
本支出,其特点是环境损失已经发生,如三 将油田企业涉及到的环境成本按照作 引言
在油田企 业 成 本 管 理日益 要求 科 学 用不同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持成本 废排 放、重大亊敀、资源消耗失 控等造成 化、明细化的今天,加强环境成本管理不仅 和环境损失成本。 的环境污染不破坏的损失。包括:青苗赔偿
费、排污费、土地,海域,使用及损失补偿 是改善我国油田企业环境现状和促进企业 环境 预 防成 本—— 指 在实际 环境 损
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油田企业责任向社会 失发生之前的主劢性环境成本支出。具体 费、污染亊敀罚款、对他人造成的人身和经 扩展的必然结果和提高油田企业国际竞争 包括:环境监测费、内部保安费、由二环境 济损害赔付。
力的必要手段。 保护 需要 而对现有固定 资产 进行 的改 造
同时,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丐界各 支出、采用环保生产工艺替代原有生产工 3.基二ABC的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
算 国社会 经济发 展 的 指 针不 理论 研究 的 热 艺而增加的成本、企业购置的预防戒减少
3.1 基二ABC的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点,而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戓略更需要以 污染发生的设备支出,如输油管线的更新 核 主劢的态度去处理环境问题。 等。
算的基本思想 根据作业成本法,简称环境维持成本——指和负面环境影响
ABC,的有关 1.我国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 理论,油气资源从地下被采出,是一系列作 目前,不环境有关的支出在我国油田 作业 环境成本 成本劢因
测试检验费 处理污水量/ m3 污水站测试作业 企业中的会计处理戒是采用资本化,戒是 材料费 处理污水量m3 /计入当期费用,戒是作为戒有负债。大多数 电费 处理污水量m3 /污水处理作业 维修费 污水罐/座 油田企业对环境支出划分了资本性支出和 药剂费 处理污水量/m3 收益性支出,但没有戒有负债的计量。作为 水费 加药量/T 损益性支出列支的项目在实际发生时直接 污染面积/亩 青苗赔偿费 采油作业 临时占地面积/亩 计入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戒在金额较大 维修费 维护频率、维修长度/米 次-1 集输管道维修作业 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污染物清理和运输费 污染物处理量/kg 污染物处理作业
但存在两个缺陷。第一,鉴二目前多数油田 电费 排污量/T 排污作业 排污费 企业只将实际发生环境支出的列入费用, 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 职工人数人 /环保教育 而对潜在的负债和成本忽略不计,导致当期 环境监测费 监测人员数/人 环境监管作业
绿化费 绿化面积 m2 /绿化作业 收益不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小二实
弃的成本。该败户的借方登记废弃物的总 亊前控制,可从源头有敁控制整个生 业实施的结果,包括采油(气)作业、油气处
成本,包括废弃物成本、回收利用成本、处 命周期环境成本。油田企业可将预防污染、 理作业、井下作业、测井试井作业、注水注
置成本等,期末将归集的废弃物直接计入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 气作业等等;以上作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当期生产成本下的环境维持成本。 虑进油气开采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强调将 为加药、热洗、维护、措施、修理等作业项
3.3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分配 在归集了成本敁益分析运用到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 目。同样,油田企业有关环保的活劢也可以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之后,应 中,以实现企业经济敁益和环境敁益的最 划分为治污、排污等一系列作业,丏其成本
通过合理成本劢因进行分配。例如:水处理 优。 劢因可以分析出来,如表所示。
车间的排污费,按照各车间的污染超标排 亊中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合理的 这样就可以识别出不环保作业对应的
放量进行分摊。青苗赔偿费、集输管线维修 生产规模,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影响因子 材料、能源和人力消耗,然后以作业为中心
费以及污染物清理和运输费等,能够分清 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 进行归总,就可以全面核算出产品在生产
“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 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成本。 叐益井的,直接计入该单井的油气生产成
不必要的亊敀损失戒者罚款成本,适当处 3.2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科目设置 本;不能分清的应计入各对应区块的油气生
理企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如发 及会计处理 产成本。
废为宝、以废治废、集中排污治理等。 在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会计准
亊后控制。在企业生产系统末端会发 则和油田的现状,应设置如下的科目: 4.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4.1 PDCA控制 生废弃物处理和回收等设施的运营成本, (1)生产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科目,
产品使用后废品、包装物回收的成本,以及 核算因进行油气 生 产戒 运输导 致环 境 降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可以借鉴
著名质量管理与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可能会发生的罚款、意外赔偿、排污权交易 级,须补偿给相关部门戒个人的费用。
环 思想,建立一个周而复始的逐步改 进的费用等。亊后控制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借:生产成本---环境补偿成本---
进行评价反馈,进一步对环境目标成本进 青苗赔偿 目 标环境成本控制体系。P、D、C、A四个
贷:银行存款 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的意义如下: 行修正,最终达到成本避免戒者成本降低
P—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 (2)生产成本---环境维持成本科目, 的目标。
核算为维持环境发生的各项费用,如水处 活劢计划的制定。 5 加强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对
D—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 理车间的污水处理成本等。 策及建议
划中的内容。 首先,应更 新 观念,强化领导环保意 借:生产成本---环境维持成本---
污水处理费 C—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 , 识,积极推行“ 亊前控制”“, 亊中控制”贷:银行存款 果,分清哪些错了,明确敁果,找出问题。 加强环保措施,避免重大污染亊敀的发生,
A—行劢,戒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 实现经济敁益、环境敁益双赢。 (3)制造费用---环境维持成本科目,
该科目主要核算征收的绿化费和企业为改 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 其次,合理制定中长期目标,正确做出
标准化、制定作业指导书,以便二以后工作 生产经营决策。采用有利二环境的技术和 善厂区环境进行植树,净化空气等方面的
工艺;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对 时遵循,对二失贤的教训也要进行总结,以 开支。
借:制造费用---环境维持成本--- 免重现。 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
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绿化费
融入PDCA循环思想,对企业整个生产经再次,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贷:银行存款 (4)环境准备金科目,可
以按照企业内 营 过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并周而复始的整体控制环境成本。避免出现各部门仅优
逐 步改进。 化本部成本信息,而对整个环境成本的降 部 章 程及税 务法 规 的相 关 规 定,根据税
4.2 亊前——亊中——亊后全过程控 低并无益处的短期行为。 后利润提取准备金,可算作对将来环境成
本的支出和预支,这部分相当二企业提取 制 最后,积极利用环境税收政策,争取税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的产生主要来自生 收优惠。 公积金、公益金的性质。该败户计提准备
产活劢、管理活劢、研发活劢,其贯穿着从 金时,借方登记本年利润类 败户,利润分 编辑:康原 配,,贷方计入环境准备金败户。 开发项目的决策、工艺流程的选择、材料的 参考文献 选择和加工,到油气生产过程和设备维护, (5)废弃物科目,该科目与门核算企业 [1]金友良肖序王伟达对企业环境成本 ,,.再到末端作为废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敁能量和废弃物的 控制的探讨.上海会计,2001(12). 处置成本。按照配比原则,若该产品在生 整个生命周期 的 环 境成 本控制划 分为 亊 [2]李秉祥.基二ABC的企业环境成本控
前、亊中、亊后三个阶段。 产中产生了废弃物,这种产品也应该负担废 制 体系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5(27).
《科技不企业》杂志 2010年第12期
85
范文二:【word】 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探讨
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探讨
2005年7月
第2卷第7期
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
July2005
V0l_2No.7
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探讨
刘克自,蒋慧民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显得日益严峻,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得到
重视.企业不能再无偿运用自然资源和随意排放污染物,而要为自然资源的使用及环境污染付出相应的代价,因而企
业必须重视环境成本的管理,构建现代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环境成本的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全过程管理法
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甚至毁灭
性的破坏,环境问题已不仅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
素,而已成为目前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微观主体,作为环境的最大的破
坏者,责无旁贷地负有环境保护的职责.这就要求企业减少
环境污染,降低影响环境的物质能源消耗,建立并实施环境
成本制度.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提出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的
范围包括:对现有及其设备进行环境改造和购置污染治理设
备的支出;环境污染清理支出中能够提高资产的安全和效率
性的支出.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应包括:防止环境污染的支出;
资产的环境检修支出;环境违规罚款支出.国内学者一般认
为,如果环境成本有助于延长企业资产的使用年限或者改进
了资产的安全性或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发生或为了销售企业
不准备销售的产品等,应当资本化,否则应予费用化.
一
,环境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1.环境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影响
环境成本管理为企业合理选择原材料提供决策信息.企
业采购部门在选购原材料时一般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同等
质量中价格较低的品种,但往往忽视了非环保性原材料在使
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如果将其产生的环
境成率纳入企业成本,企业盈利就会受到影响,外部不经济
逐渐转化为内部不经济.因此,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要以环
境成本作为决策的一个依据.其次,它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
信息.在”污染者付费”原则被逐渐采纳的趋势下,一种产品
的价格还应反映它所代表的环境成本有多大,在制定产品定
价时,应充分考虑其环境成本,将其纳入价格中.这样,不同
企业生产的同一类型的产品由于其环境成本的不同,最后,
它为企业选择废料成本管理方法提供信息.企业”三废”是环
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从眼前利益出发,企业决策往往不顾处
理废料的环境承受能力,而环境成本管理应站在社会角度,
从生态环境本身的状况出发考虑环境成本,分析企业远期经
济效益,确定废料处理的最佳方法,使之既符合企业利益又
不影响环境.
2.环境成本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
一
旦企业把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后,传统的投资决
策分析模型也应随之发生变化.首先,投资决策目标应当多
元化.投资分析不能再以单纯的经济参数为标准,应允许考
虑社会,环境等多个目标;其次,决策分析应考虑多元化计量
问题,当货币计量不再是唯一的计量模式后,仅靠现金流量
?
82?
来分析决策是不全面的,同时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在原有的计
量模式变化后失去的依据.有专家提出了几种改善传统投资评价
方法的思路,主要有全部成本评价法,多标准法,风险评价法.
二,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环境成本管理方法通常有四种方法.即事后处理法,事前
规划法,事中控制法和全过程管理法.
1.事后处理法
事后处理法是指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把发
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此法适用于有些生产规模较小,
无足够能力自己投资建立环保项目的小企业.如果通过综合
利用区域资源集中治理,此方法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一些企
业将生产产生的废水统一交由废水处理厂处理.
2.事前规划法
事前规划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
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
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
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未来现金流出量最少的方案来
实行,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该方法力求达到环境控
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的均衡.绿色成本方案就是事前规划
法的深化运用,企业可以以生产过程无污染为目标规划出生
产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收益预算.绿色生产的目的是完
全消除环境故障成本,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对外排污达到
非常低的绿色标准,从而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达
到最大.该生产模式不仅免去了未来一切的环境支出,更可
以获得绿色生产带来的长期收益.执行绿色生产方案的代价是近
期的巨大投资,因而需要事前严密地规划整个生产方案.
3.事中控制法
事中控制法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
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
成本,尽量回避和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对企业
各生产环节影响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排出的废弃
物进行”把关”,尽量作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损失或罚款成本,适当处理企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
等.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
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
4.全过程管理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事前规划法虽然也
综合考虑了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来管理环境成本,但它所
提供的毕竟只是预算成本,难免与实际发生的成本存在出
刘克自,蒋慧民: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探讨
人.因此专家从企业生产过程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成本
管理办法——全过程管理法.全过程管理法作为一种集”事前
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于一体的稳健的环境成本管理方
法,值得在中国企业中推广.
企业在研究,开发和制造产品时,要着眼于未来,以维护
自然,节约资源为核心,使产品在使用寿命终结时,其某些部
件仍可翻新和重复使用,而有些则可以安全地被处理掉.企业
选择绿色生产,其初始投入成本高是在所难免的,但企业顺应
了全球绿色消费的潮流,换回的将是更大的市场.产品责任所
关注的不仅是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最小,而且要使产品在
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最小.
事后控制法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不足,此法尽管使环
境控制成本降低,但对环境故障成本却无法控制.无需对原有
的生产工艺流程做改动,因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影
响不大,着眼于对现行生产过程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控制,然
后在生产工艺的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
大.控制效果不明显;事前规划法则对环境污染采取了积极预
防的态度,早期自行支出环境控制成本并控制未来的故障成
本.要求企业有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进
行信息合作,环境成本被纳人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环境
支出的可选性和可控性大大提高,再融人绿色成本战略思想,
环境成本管理往往会出现很好的效果;事中控制法通过尽量
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在事前
规划法的基础上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的因子进行跟踪监
测,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各种污染
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地建
造营运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对每个环节
严格控制,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较明显;全过程管理法着眼于未
来.以维护自然,节约资源为核心,使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时,
其某些部件仍可翻新和重复使用,有些可以被安全地处理掉,
全过程控制法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法之优点于
一
体,环境成本管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我国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法的必要性和举措
我国大部分企业采取的都是事后处理法,对环境污染缺
乏预防的意识,与全过程控制法的管理理念背道而驰.随着国
际交往日益加深,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诸多方面制订了严格
的政策措施.据统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美
国,日本和欧盟环境措施的出口产品共有24类,有21类受环
境标准和法规的影响,统一的环保技术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
市场准人形成很大的威胁.同时提高环境标志制度的门槛,订
立加工和生产方法标准,给予绿色补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
国已经不得不使用并加快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法的进程,否
则就会失去很多贸易机会.
1.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责任会计已被广泛运
用于企业的组织运作,同样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
系统也要求对环境成本的管理实施责任制.第一,统一的环境
成本责任中心可以协调企业内部各技术部门的关系,对环境
成本做出科学的规划.环境成本产生于各分散的部门,可能包
含各部门的专业知识,比如生态部门,环境工程部门,法律部
门等,这正是环境成本的复合性.环境成本的复合性要求有一
个部门综合处理各种技术类别的信息并予以披露,因此统一
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应运而生.第二,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
心可以使某些不可控的环境成本变为可控,从整体上对环境
成本实施控制.当环境成本责任分散于各个发生部门时,各部
门仅对己发生的支出负责,而该部门的某些环境行为可能导
致其它部门未来的或有支出,这些或有支出既不由本部门负
责,也不能由发生部门预防,因而是不可控的,这显然不利于
环境成本的整体控制.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可以对各部
门的环境行为实施监控,协调处理各部门行为的相互影响,将
不可控成本也纳入可控的范围之中,对环境成本作整体规
划.第三,传统的分散型成本责任系统会导致一种部门间各自
为阵的无效控制行为.各部门出于传统考核机制的压力,可能
出现尽量优化本部门的成本信息的短期行为,最突出的表现
是减少本部门的成本分配责任而问接增加了其它部门的责任
分配.这种行为只是使环境成本的责任在各部门问重新分配
而对整个环境成本的降低并无益处.如果建立统一的环境成
本责任中心,在新的考核机制的作用下,可以避免这种无效的
行为,促使各部门全局的角度降低环境成本.
2.把环境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这要求企业
将其环境政策,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操作规程渗透到企业所
.
有业务活动中并与之融合,使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
环境影响及制定相应对策.
?
3.树立企业全体员工的环境观念.企业能否顺利实施环
境管理,最终有赖于在全体成员中明确树立环境观念.具体来
说,就是要把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
在环保时代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并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成长.事实证明,企业愈是坚持环境经
营观念,就愈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找到新的发展机
会,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和竞争力,将企业效益与社会
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4.协调处理环境控制成本与环境故障成本.全过程控制
法要注意协调处理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以达到二
者之和也即环境成本的最低.比如改变工艺流程,增加回收装
置就是以增加控制成本而减少故障成本的行为.密尔福得的
案例分析也表明,正确把握环境控制成本与环境故障成本的
关系,有利于全过程控制法的实施.
由于我国对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
初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特别是迫切需要积极参与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不断提升自身研究水平.鉴于各国面
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要通过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减
少研究开发中的重复劳动,以大大加快环境成本管理研究发
展的进程.我国要在全面理解和正确借鉴西方国家先行经验
的基础上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认真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广开思
路,勇于创新,积极拓展环境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肖序,毛洪涛.对企业环境成本应用的一些探讨【J】.会计研
究,2000,(6):55—59.
【2】王金南.经济手段在现代环境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
丛刊.1991,(6):6—9.
【3】戴亦一.关于国民大核算体系的理论思考【J】.统计研究,2000,
(3):11—13.
【4】王跃堂,赵子夜.环境成本管理【J】.会计研究.2002,(1):54—57.
【5】沈满洪.论环境经济手段【J】.经济研究,1997.(10):54—61.
【6】盂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
83?
范文三:医院成本管理论文:网络环境下与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医院成本管理论文:网络环境下与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摘要:依托医院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综合绩效评价和经济信息分析系统,根据成本管理与控制对象,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处理相关数据,按照既定条件自动生成相关经济信息电子报表或专题报告,为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经营决策参考依据,实现了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数字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依托医院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的规范化和数字化,是医院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院紧紧抓住卫生经济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注重经济管理的广度、深度和成本控制的幅度与精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狠抓经济管理内涵建设与创新,构建了“大质量管理、全成本核算、按业绩奖励”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把医疗、服务、政工、行管等全部纳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范围之中,使经济管理由经验型、随机型和松散型向科学规范、系统标准的方向发展,逐步步入了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取得了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1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医院经济
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本管理与控制目的,是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评估,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的经济管理体制[1]。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严格审核各种消耗是否符合医院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找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节约支出、减少消耗、提高效益、避免浪费,不但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还可以减轻病人的负担,达到诊治病人多、医疗质量高、负担费用少、社会效益好的目的;同时,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和病人的根本利益,也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医院成本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及控制;从时间的排序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其实施的基础是对医院成本数据的准确核算;其实施的过程涉及到市场环境、相关者利益、效率效益、医疗质量、专科特点、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信息化程度、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重领域[,]。其实施的成功标志不仅在于事后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事前准确的预测和事中有效的控制。医院成本控制是指经过科学论证成本预测方案所产生的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对构成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分析、
考核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3]。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体系包括组织、计划、实施、分析、协调、管理、监督、控制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具有反映医院综合效率指标、合理补偿医疗服务耗费、提供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依据、建立健全物质激励机制基础等四大功能,其发展的趋势是对成本的预测、控制和评价。
2网络环境下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网络环境下的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主要依托医院局域网络平台,进行收集、传输相关的经济数据和信息,依靠医院信息系统中日常管理或业务工作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利用综合绩效评价系统或经济信息分析系统,进行相关经济数据的汇总、整理、计算和分析,形成经济数据电子报表或成本管理与控制专题分析报告,通过计算机终端,使管理层及各科室可根据权限实时查看相关信息。
2.1建立成本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还涉及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变化及相关制度的变更等。为保证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健全有序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组织体系。该体系在医院党委领导下,以卫生经济管理委员会为基础、卫生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组成一个由医院领导、医疗护理、政工后勤、科室班组相关人员参与的管理组织。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计划、管理规则,参与成本管理监督、考核、测评,分析、解决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重大问题等。
2.2制定成本管理与控制规章制度制度是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运行有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根据成本管理与控制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运作流程、报告制度等,都要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经济管理与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要遵循“高效简便、合理优化、严格规范”的原则,达到规范管理、方便监控、流程简化、提高效率的目的。其内容要包括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凡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一切因素,不论是技术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皆应归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范畴。
2.4健全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最重要的是对医院整个管理工作或业务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分析,将工作效率、经济运行状态等多方面考核、测算的指标进行综合设计,建立诸如成本分析指标、物力资
源配置指标、财力资源配置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以使成本数据更加精确,测算数据更加合理。由于医院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状态等指标内容十分丰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真正使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设置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2.4.1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规律,系统描述经营管理与控制的总体构架,充分揭示医院经济的服务对象、付费方式、管理模型的“多元化”特征,详细绘制医院经营管理流程,为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科学设置奠定基础。
2.4.2运用规范化原理与方法认真摸索研究医院的劳动成本及科室间物图1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关联图化劳动交换规律,规范设计相互间的交换流程与核算凭证,有效解决相互分摊成本的准确性。
2.4.3运用标准化法则与方法系统制定医院内部价格核算标准和内部核算价格比的概念、定义、模型与公式,规范诊疗项目标准,明确医疗项目是构成医疗费用的最小记数单元,使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具有科学性。
2.4.4借鉴与运用企业管理方法针对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借鉴企业管理方法,结合医院特点,建立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基本概念、分类组成、核
算标准、测算方法与控制流程。
2.4.5运用控制论思想与方法针对成本管理与控制“核算凭证采集”、“住院床日均费用”、“收入及成本结构”等关键环节,创建“过程管理”和“环节控制”的指标测算方法。
2.4.6运用能级管理原则与方法指标体系要将院、科、班组、个人分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测算能级单位,建立各级测算指标,并明确各层级数据、信息传递的流程与权限,达到有效地保证成本管理与控制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5构建成本管理与控制报表体系在系统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信息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医院间接成本科室核算总表”、“医院及分科收入表”、“医院及分科分成收入表”、“院级成本支出总表”、“科级成本支出总表”、“医院直接成本科室核算总表”、“医院及分科经营统计分析表”、“医院及分科医保经济统计分析表”等,构建集核算、统计、分析为一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电子报表体系,为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统计、分析、预测、管理、控制的电子化,提供经营决策参考依据。
3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全员培训教育,增强成本管控意识成本管理与控制不是医院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上到院长,下到每一个员工,都要真正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
的意义和作用,使医院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现代管理观念、市场竞争理念和成本意识,都能充分认识到节约成本,医院的经营成本才能降低,经营业绩才能上升,才有市场竞争能力。
3.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自动采集平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数据来源,主要依附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原始数据。要使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更具科学性、测算评价更具合理性、结果分析更具准确性,必须充分依托医院网络系统信息资源,严格原始数据的录入与形成,真正实现测算数据网络化采集,分析报表自动化生成,测算结果网络化传递与反馈。
3.3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创新管控工作机制医院成本的核算、管理和控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继承标准成本、比较分析、最小费用、绩效评估、量本利分析等成本管理技术的同时,借鉴当今良性循环、价值形态、自我完善等新经济定律,适时应用经济学方法、技术性能价格比、准时化(JIT)、计算机集成制造控制法(CIM)等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新技术,将先进理论、技术和经验运用到医院微观经济管理的实践之中。况且,推进成本管理与控制进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为使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先进性和明显特色,需要不断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结合国情院情的
实际状况,审时度势,不断细化和完善管控标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
3.4明确各部门职能,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严格落实目标经济管理责任制,明确科室和人员责、权、利关系,严格科室收支成本核算,将医院发生的一切费用都记入其成本管理,并通过其职责带动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非成本性支出,用经济核算与控制杠杆作用,调节平衡经济指标。
3.5强化经济审计监督,规范成本管理方式医院经济管理中心与相关部门要参与和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特别是对重大经济活动,要落实好事前、事中、事后经济管理和物资采购程序的监督检查,使每一项经费开支、每一个开支项目都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以防经费管理中出现盲区和空白。3.6统筹各类收支项目,健全成本核算框架医院收入是指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而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等[4]。统筹医院各种各类收入和支出项目往来过程,不断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框架,使医院经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更精确、更严密,既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又能准确、及时、完整地管理与控制医院整体经济运行效果。
4体会
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要坚持科学决策、计划管理、有效控制、惯性运行,充分利用成本管控这一重要的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和医院管理各部门全方位的成本信息,通过成本测算评价和成本控制,达到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低成本经营优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如何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5)
[2]刘艳红.论医院成本核算及其控制.中华医学丛刊,2003,3(10):118-120
[3]张丽.医院成本核算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探讨.重庆医学,2004,33(2):307-308 [4]张炳军,岳晓虎.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卫
生经济研究,2003,(10):41-42
下面是赠送的范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2013党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对于廉洁自律问题,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虽然只是公安局一名普通民警,也应该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工作,不要因一念之差给家庭、给亲人带来无以挽回的痛苦。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3、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使党内监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路子。我们广大民警都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坚决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推进各项改革建设事业更快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要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我们普通民警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公安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同时,又要看到我们良好的工作基础、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3、要有实干的行动。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4、要有实际的效果。
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全局,作为一名普通民警,我们应自觉自愿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形象,各负其责,支持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与基层党组织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自觉抵制腐败,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自己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出发,彻底转变“反腐败是额外负担”“我们小民警不存在也不需要反腐倡廉”的错误想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反腐倡廉职责,确保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平衡发展。我作为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民警。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共中央****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全面讲话,此次讲话可以说拉开了我们党党风廉政建设新的篇章。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20XX年XX月XX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从这些讲话来看,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地兴旺发达,领导中国人民和政府一步一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实现小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始终坚定不移,特别是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始终放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反腐倡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腐倡廉就是要促进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廉政,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幸福;就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腐败分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诸多利益和政治文化权益。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能永葆我党的先进性和国家政权的人民性。
然而,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在我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组织管党不得力,一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强。二是当前经济类案件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如2006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大案18241件,其中贪污、受贿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就有623起。三是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突出。四是窝案串案明显增多。五是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串通进行腐败活动相当突出。六是作案手段隐藏性加强。七是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还不完善。
从以上种种现象来看,当前反腐倡廉的斗争还非常艰巨,其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场斗争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关系到我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与勇气。因此,为了真正打好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这一生死战役,必须正确分析和判断反腐倡廉的形势,认真审视反腐倡廉的形势。所以,当前必须要做到的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正确处理好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系;充分发挥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作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整体合力。
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一定要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那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作法,那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作法,以及那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和那种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喜欢搞花架子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学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知道,实现社会和谐,一个主要前提是政通人和,有好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我们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风对政风民风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如果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方面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群众做出好样子,群众就会密切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使人民群众与党离心离德,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 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上。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依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一个政党的领导班子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一个政党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必然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信任,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永葆先进性。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
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
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范文四: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摘要
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识。为缓解环境污染,各国纷纷缔结盟约结成联盟,积极探索缓解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有效应对环境污染,促进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曙光。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流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各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既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又不加剧环境进一步污染,成为各国以及各国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政府层面,各国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监管,对在经济发展中造成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滥用的企业做出相应惩罚。企业层面,由于环境破坏成本升高,企业不得不将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的核算体系,提高自身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势中获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环境成本;成本管理;生态和谐
Abstrac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l countries have formed a covenant to form an alliance,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the dawn for the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mankind. In order to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theme of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ituation, the enterprise is facing the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how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aggrav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top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there is a strong regulation on th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at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hich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punishment to the enterprises which caus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the abuse of resour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terprise level,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cost increases, enterprises have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cost management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get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cost;cost management;ecological harmony
目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2
一 、引言 ................................................. 5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理论综述 ................................. 6
(一)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涵 ................................... 6
(二)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 ................................... 6
1.经济效益最大化............................................. 6
2.对社会和自然的危害最小化................................... 6
(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 7
1. 有利于人类社会、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
2. 有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 7
3. 有助于企业优化经济运行机制................................ 7
4.有利于环境风险的控制...................................... 8
三、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9
(一)企业方面 .................................................. 9 1. 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 9
2. 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评测机制................................ 9
3. 环境成本意识淡薄.......................................... 9
4.环境绩效体系不健全........................................ 10
(二)政府方面 ................................................. 10
1. 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10
2. 我国环境成本管理的法律制度、监督体系不健全............... 11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企业环境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 12
(一)环保数据统计 ............................................. 12
(二)引进物质流成本会计,提升企业生态效率 ..................... 12
(三)从生态效益视角评估企业经营活动 ........................... 13
六、建议 ................................................. 14
(一)政府层面完善建议 ..................................... 14
1.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14
2. 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 14
3. 通过税收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 14
(二)企业层面完善建议 ......................................... 14
1.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强化环境成本管理意识................. 14
2.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5
3.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15
4.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15
5. 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中心..................................... 15 参考文献 ................................................. 1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负相关性越来越明显。在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环境治理上的费用是其GDP总值的3%到5%,开销是巨大的。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据统计,环境问题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有2000亿元之多。环境问题已经成全球性难题。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各国的共识。为缓解环境污染,各国纷纷缔结盟约结成联盟,积极探索缓解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有效应对环境污染,促进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曙光。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环境治理成为各国携手合作的主题、可持续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识的背景下,各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既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又不加剧环境进一步污染,成为各国以及各国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政府层面,各国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涉及到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了强有力监管,对在经济发展中造成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滥用的企业做出相应惩罚。企业层面,由于环境破坏成本升高,企业不得不将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的核算体系,提高自身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势中获得一席之地。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的新型经济形势下,各国政府及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环境成本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情的环境成本管理形式,建立健全自身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这就意味着它们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环境成本观念,站在企业、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用战略性思维对自身的环境成本管理制度进行筹划、建立并逐步完善。实现在经济新形势下对自身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增强自身在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理论综述
(一)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涵
根据1998年联合国公布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对环境成本的定义,环境成本是指基于对环境负责之原则,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导致的环境污染所采取的或被强制要求采取的环境治理成本,还有企业因为达到某种环境目标或者要求而付出的各项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一般定义是,企业为达到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协调,在经济发展活动中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一系列分析、预算和控制等措施,使企业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理,加强成本的可控性,以达到降低经济项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
从企业自身来讲,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本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应对新的经济挑战,降低环境成本,用最低的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企业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企业做好环境成本管理,实现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协调,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和谐。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为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环境成本提高以及政府对企业环境影响因素的干预,企业必须在经济效益跟环境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环境成本最小化,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能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经过环境成本预测预算,能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环境风险,增强环境成本可控性。同时企业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参照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预算结果,权衡利弊之后革新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对污染源进行预防或者在污染源尚可控制之时主动进行治理。加强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型无公害生产资源。
2.对社会和自然的危害最小化
绿色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的环保理念,环境成本不同于以往的成本概念,以往从成本概念针对的企业的内部生产环节,企业的环境成本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集中体现,环境成本控制的成败既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与存亡,同时也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经济要求企业将环境成本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点考量对象,积极减少因企业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生产对社会、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危害最小化。如,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保证产品质量,避免消耗了生产资源但产品没有达到相应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资源浪费,避免商品的过度包装,优化产品及包装设计,积极寻找环保型替代资源。企业强化环境成本管理不仅出于环保需要,更是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需要。在绿色经济时代,企业只有加强环境成本管理,以环保理念为指导,给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注入更多的“绿色元素”减少产品或服务给人类社会和自然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最终获得市场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人类社会、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企业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高度协调,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从人口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经济转型。总之,无论是对我国的环境问题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还有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2.有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环境成本也日益增加。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可以通过环境成本预测预算有效指导其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产生不必要的环境成本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国际市场对商品的“绿色属性”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的“绿色属性”,在产品的设计、生产技术以及原材料的开发上积极创新,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在数据收集、决策制定、以及生产指导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助于企业优化经济运行机制
在传统成本理念里,生产成本是不包含环境成本的,它对成本的计量仅仅是生产材料以及产品所耗费的人工成本辅之以必要的外部成本,但这个外部成本并不包含环境成本,这样的计量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生态环境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暂且不论治理成本大小,即便施重金进行治理,治理之后也不可能达到原来的
生态指标。故此,我们在处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需要十分谨慎,充分考虑经济行为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将环境成本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企业成本之中。唯有这样企业成本才能最准确的反映环境代价。这有利于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迫于环境压力自然而言的会将经济活动转向环境成本低的领域或是积极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做好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总之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展,都有利于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的优化。
4.有利于环境风险的控制
虽然当前人们对环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认识的阶段性、局限性、加之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有限,环境污染还存在许多现阶段未被清楚认识的潜在危害,这些一旦现在被忽视,将来等到恶化后再采取措施补救,治理成本将会无法估量,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挽回。如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物种灭绝,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就存在对环境成本预算上的失误,导致现在库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并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稀有动物数量严重减少、水污染等一系列后果,相信这些后果在工程建设前至少是被低估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投入大量治理费用仍收效甚微。又如我国的胜利油田,长期以来忽略了由于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疏于治理,目前正面临上亿的治理费用。环境成本管理能有效防止上述恶果的发生,产前预测、预防,产中指导、治理,从根本上杜绝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
1.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
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我国尚处起步阶段,但在国外不乏很多成熟的理论好成功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他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做了积极尝试,但其中也不乏问题的存在,尤其理论跟实践不同步的现象十分严重,过于注重理论而忽于实践,导致理论不能有效的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这样一方面导致了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无法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环境成本管理实践踌躇不前,纯粹理论的学习不利于企业管理者环境成本管理观念的形成、技巧的掌握以及环境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
2.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评测机制
企业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干预。由于经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政府对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硬性指标,如限制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原料的可降解性要求等,但是,环境污染的渠道以及造成的后果具有多样性,不是这些指标能够涵括详尽的。与此同时,企业对自己的经济活动可能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恶果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没有一个内部的环境评测体系,这个体系在收集数据与决策指导以及环境后果的预测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既能满足国家的环保政策又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大量可靠参考资料,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开始颁布了工5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强调企业要从管理着手预防环境污染。获得工5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身份。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形势并不乐观。只有16.9%的企业已经获得了该标准的认证,正在申请的企业为22.5%,而有60.6%的企业还没有申请认证。在这方面企业应该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积极组建企业内部的环境评测体系。
3.环境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环境成本意识淡薄企业迫于政府压力,也只是尽力在经济活动中不越环境污染黄线,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多是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根本上强化环境成本管理意识,对环境成本管理的作用、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这跟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这一现象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些
企业,管理人是从其他岗位调任过来的不具备专业企业管理素质的公职人员,而非接受过专业教育的职业经理人。他们观念守旧,企业管理素质低下,且对政绩过度重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不具备战略领导眼光。有时为政绩或者短时间扭转盈亏甚至会因为眼前利益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自1993年起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来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但是,调查显示,只有14.6%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34.4%的企业 “正在申请”,有49%的企业“还没有申请,以后会考虑申请中国环境标志”,另有2%的企业并“不打算申请”这一标志。这表明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可见,企业环境标志计划实施情况在地区间不够平衡,东南沿海的企业实施情况较为理想,已经获得或正在申请的企业占该地区被调查企业总数的近80%,而中部地区只有39.7%的企业已经获得或正在申请中国环境标志,而且除东南沿海外的内陆地区已经获得中国环境标志的企业数均不足20%,中部地区最少,只有10.8%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
4.环境绩效体系不健全
环境绩效评价不全面,没有对环境绩效的综合反映体系,表现为:首先,企业的环境绩效评测不是企业的自觉主动行为,更别说严格的实施体制,而是为应对政府环境考核的无奈之举,没能从主观上加强对环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其次,从有关企业环境成本理论的宣传教育上来看,宣传内容的理论性偏重,没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具体研究,或者是宣传内容以及案例与我国实际相去甚远,对我国企业的环境考核以及环境成本管理没起到太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导致理论研究过多而实际操作停滞不前。最后,环境绩效指标介绍过多,缺乏对指标的具体量化方面的指导,这方面研究仍需加强。另外,绩效体系研究中的实证研究较少,故此导致企业环境绩效考核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严重限制。
王强(2008)《中国沿海城市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中对沿海城市85家企业进行统计调查。对调查显示,有29.2%的特大型企业和23.1%的中型企业、18.7%的小型企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持“制约论”观点,这些企业在环境绩效体系建设上都表现出强烈抵触。而大型企业中持这种观点的只有5.6%。这表明资源消耗型的特大型企业和资源加工型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短缺的制约比较敏感。故而在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这表明我国企业总体开说环境绩效体系有待完善。
(二)政府方面
1.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大幅度提高这与政府的宣传不无关系,但主要还是因为国民自身素质的普遍提高决定的。并且这种提高更多的表现在消费主体上,作为生产主体的企业表现不明显。如国民对白色污染认识的提高,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使用一次性产品,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减少白色垃圾及各类污染源。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提高生活垃圾的可循环利用率等。国民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固然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缓解了我国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作为生产主体的各个企业,各类污染源的大量排放者,导致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反而没能自觉履行对环保事业应尽的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环保体系疏于管理,对企业进行环保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受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在产品生产、项目投资等活动中忽视甚至有意规避环境考核环节,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各企业的环保宣传力度,加上企业的环保意识,警钟长鸣,时刻提醒企业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在环保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我国环境成本管理的法律制度、监督体系不健全
环境成本管理法律不健全的原因要追溯到环境立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基本法,作为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应该在于确定我们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原则,但《环境保护法》涵括了太多细节导致其实施效率大大降低,没有发挥其基本法应有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作为基本法的母法作用之一就是为其他的环境、资源法律提供立法依据。但由于《环境保护法》的权威性不足,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在环境成本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境会计的地位十分尴尬,我国的《会计法》并未对环境会计以及其监督核算等做出相关定义,这一方面导致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有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管理者的侥幸心理。
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不透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缺乏实时公示,这不利于公众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进行监督。在公众的监督下,出于对自身企业形象的顾忌,出于品牌形象需要,企业不论愿意与否都必须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积极承担起应尽的环保义务及社会责任。从政府监督来看,由于环境成本信息不透明和地方保护主义,政府机构有时出于本区域经济发展考虑,会对排量超标但经济贡献大的本地企业放宽限制。纵容这些企业不计环境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这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乱象,严重阻碍了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监督。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企业环境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德国在2003年制定了《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指南》用来指导各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借鉴德国经验,对我国企业加强环境成本管理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环保数据统计
环境数据统计是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方面,德国做的非常好。在德国,企业会自觉的进行环境数据统计,政府机构只需要按期对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予以公示,让企业环境成本信息透明化。这样一方面节省了行政资源,减少了政府在数据收集方面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让企业自觉的进行环境数据统计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规范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行为。定期对大量企业的环境成本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有助于对企业间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增强环保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我国在收集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和信息透明化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只有做好了资料收集,才能确保环境成本管理顺利展开。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让企业自觉定期进行环境成本数据统计是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首先,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成本管理尚处起步阶段,要有步骤的进行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第一步就是完善信息的收集和披露,这也是这阶段切实可行的措施,不需要投入过多建设成本,是企业愿意接受的。信息收集和披露反过来又可以推动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统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信息披露使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化有助于公众对企业进行环境监督,促使企业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提升环境成本管理能力。
(二)引进物质流成本会计,提升企业生态效率
德国在环境成本管理研究中提出了生态效率概念,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量。又在该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流量成本概念即物质流成本会计,把物质分成物料和能源,用流程衡量能源和物料的消耗。
物质流成本会计是生态效应的重要衡量手段,把物料和能源分开计量有利于更精确的衡量生态效益,为企业在技术改进,生产资料控制方面提供更精确、全面的参考数据,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指明方向,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革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并积极朝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革新前对自己生产活动做统筹规划,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影响最小化的改革目标。物质流会计的应用实施,对物质流做科学估算,能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技
术革新方向指导,提高改革效率及其科学性。
(三)从生态效益视角评估企业经营活动
从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经济转型阶段,正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应该把生态效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以环境破坏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及其不可取的,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是自然资源的严重枯竭,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子孙后代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故此,将生态效率引入经济考核机制,以最小的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能促使企业积极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环境成本,从长远来看,更是对企业效益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重大提升作用。绿色经济已然是全球经济的主流趋势,商品的绿色属性越来越受关注,不满足市场绿色需求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为提高企业对生态效率的认识,德国《环境指南》以真实案例阐明,传统的成本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经济新形势。传统的成本管理容易忽视附加成本而导致对产品利润的高估。不利于企业的效益考核以及对企业生产技术的评估。《环境指南》提出,企业经营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尤其企业的环境成本,应充分利用物质流数据,以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为依据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在经济效应最大化的同时达到生态效率最大化。
近年来,我国成本管理体系逐年呈现出了一些变化,有将外部成本进行核算并将其逐渐作为成本核算常规指标的趋势,但就环境成本管理来说,离完善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仍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及展开这方面研究。改变传统的环境成本观念,给予生态环境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找生态经济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指南,指导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六、建议
(一)政府层面完善建议
1.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普遍加强。很多外资企业,由于本国环境执法力度强,或是出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等原因,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向国外。我国招商引资过程中疏于对环境因素的考察,导致该类企业的引入。在目前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这类企业的法律管制。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该类企业重新进行环境审核。在执法方面,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各级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法律制度一视同仁对待各企业的环境管理。
2.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
从社会公德以及环境成本管理的优越性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宣传。首先,企业作为社会法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回馈社会。其次,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在德国的实践表现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认识,提高企业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主动性。
3.通过税收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
对企业征收环境税,通过税收表明政府态度,以商品的绿色属性为税收依据,环境友好型商品征收低税以资鼓励。环境破坏性产品征收重税以示惩戒。尤其对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政府应该予以重罚,增加企业环境违法成本。
我国环境税征收方案已经审议通过,主要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谁交税”。该方案的通过将使税收在推动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企业层面完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强化环境成本管理意识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者的素质与态度直接决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执行结果。由于传统成本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能力差,导致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在推行过程中受到来自这方面的排斥、抵制,致使其根本无法实施。这要求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环保意识,拜托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束缚,极力推进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
2.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先污染后治理无论是在治理效果还是在治理成本都会相对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成倍增长。故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尤为重要。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强化自身环保意识,把环境管理放在社会责任的高度予以履行,高度贯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经济活动中积极探索两者的共赢模式。
3.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规划为依据,集计划、控制、激励、协调、评价等作用为一体的,贯穿于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方面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企业在科学的对内部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用价值量和实物量等多种形式将决策的目标具体的、系统的反映出来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一系列目标和规划,是企业控制生产经营的活动的重要依据。
4.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环境成本管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本核算,要保证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完善这个环节。只有完善了核算制度才能形成完整的成本信息,这一点传统成本管理跟环境成本管理是一样的,只有完善了核算体系,才能保证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但是,与传统成本核算不同,环境成本核算不仅需要财务部门更需要企业的所有部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因为就环境成本而言,仅仅传统的财务数据已经无法完整的反映全部环境成本。
5.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既把企业所有部门,包括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所有的环境成本集中管理,具体实施办法为,在现有部门基础上组建专门的环境成本管理部门,从各部门挑选成员,由总经理直接管理。企业内部一切关乎环境的事宜均有该部门负责,包括资料收集、环境成本预算、环境风险规避以及环境成本目标的设定等。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统一部署,便于总经理及时掌握企业全面的环境成本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成本信息的作用,提高信息指导决策的效果。在企业内部实行环境成本责任制,把环境责任细化到各生产经营环节,各部门挑选的成员负责与原部门的对接,考核。该部门的组建给予环境成本管理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了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爱华,丁东杰,武玉洁.企业环境成本审计主要理论框架思考〔J〕.审计月刊, 2008
(1).
[2]张霞.试论煤炭企业环境审计〔J〕.财会与审计, 2006(3).
[3]阮渝生.论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阴.北方经贸,2004,(7):77.
[4]方时妓.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5]黎富兵,何华.低碳经济对企业琢境成本控制的影响及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11):113-115
[6]林靖巧.企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研究.集美大学,2012.
[7]刘凯,陈花兰.试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商业会计,2011,(31):67-68 [8]魏春利.企业巧境成本管理研究.古林财经大学,2011.
[9]徐恒.论巧境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西南财经大学,2007.
[10]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琢境成本控制.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2010:99-100
[11]马慧颖.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研究的新思路[J].财会研究, 2013,(3).
[12]闫晓红.试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3,(7).
[13]何华.浅议环境成本管理与环境会计[J]. 经营管理者,2013,(7).
[14]林松池.企业环境成本审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J].商业会计, 2013,(8).
[15]索芳萍.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J]. 财会研究 ,2010,(4).
[16]黄丽娟:《我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7]海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提高立法质量》,《中国人大》2013年第15期.
[18]李培培:《〈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建议———环境制度的完善》,《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7.8.12 -15·兰州) 论文集》.
[19]高莹、马凤萍等:《加强环境立法 加大执法力度》,《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第6期.
[20]张式军:《环境立法目的的批判、解析与重构》,《浙江学刊》2011年第5期.
[21]Newman W M, Sbroull R F. Principle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79.10:10-25
[22]Mastri A R. Neuropathy of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J]. Ann Intern Med, 1980, 92(2):316-318
范文五: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环境成本管理)
环境成本管理(Environment Cost Management,ECM)
目录
[隐藏]
1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述
2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
3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意义
4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的方法及其发展
5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建议[1]
6 参考文献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述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行为的实施来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狭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包括外部环境成本。研究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框架,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之中。环境成本信息的分析和应用是指人们借助企业的环境成本数据,结合企业的环境负荷指标,及早发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预测在环保方面进行努力所需付出的代价,为管理层在企业环境保护关键领域的决策提供支持。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是环境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分为事前规划法和事后处理法两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事后处理法,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应采用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的事前规划法。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
环境成本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把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的范围,从而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从组织管理角度看是一系列的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从生产、技术、经营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成本形成全过程的管理:
1.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内容。
(1)企业环境成本目标。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最优的环境成本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破坏的“外部成本”,不对企业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成本”进行合理估计确认和计量,虚减企业成本虚增经济利益;同时笔者认为,也不能硬性地规定企业增加环境成本的投入,在实践中反而影响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效果。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不是简单地增加与减少的问题,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在总体目标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2)企业环境成本预测。环境成本预测是建立环境成本对象和环境成本动因之间的适当关系,用以准确预测环境成本的过程。环境成本预测既是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环境成本事前控制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环境成本决策方案和先进可行的环境成本计划都必须建立在科学严密的环境成本预测基础之上。通过对不同决策方案中环境成本水平的预测与比较,可以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为企业选择最优环境成本决策和制定先进可行的环境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3)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行为和政策实施。它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目标为前提,以环境成本预测为依据,采用适合的模式与政策,控制环境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4)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环境成本信息。它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反映,描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发生的坏境负荷及治理数据信息,并按成本核算原则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费用,衡量评价环境成本投入所带来的环境效果与经济效益,编制出环境成本报告书对外公布。接受外部环境评价,为内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企业环境成本监测预警。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环境成本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环境成本监测预警系统。运用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和环境成本核算中积累的环境成本数据和信息,摸索环境成本的变化规律,预测企业环境成本变化的趋势,当企业环境成本达到临界值时,提供预警。
(6)企业环境成本的评价与应用。企业环境成本评价是依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借助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比较得出评价结论。分析出影响环境成本变动的因素,制定或修改新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同时,将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参与企业战略决策。
2.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结构间关系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是个有机整体,其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目标统驭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企业环境成本预测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起点,预测指导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需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反映与监督,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为控制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通过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和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对环境成本进行监测,若遇预警,调节控制与核算,以避免风险。管理效果通过企业环境成本评价来评析,并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如在评价与应用中发现问题,反馈至目标确定部分,如此反复,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微观实现途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该框架必定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日益得到丰富与完善。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意义
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做出正确决策
环境成本是企业管理当局做出正确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相关成本的一部分,与其他成本一样,是流经企业的物质的价值表现。环境成本的投入与企业收益具有密切的关系,为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而投入的环境成本将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对环境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将会为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和科学决策以及合理规划生产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环保法规的强化,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费用支出越来越大,能否充分发挥环境成本的效率,使得一定的环保支出尽可能多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实现环境成本与环保效果的最佳配比,从而有助于分析和评价环保工作业绩,满足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的需要。
(三)有助于企业降低环境风险
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环境风险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从而保证企业不受或者少受来自环境风险的威胁,为企业正常有序地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社会利益。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要求企业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一方面,使得企业站在自身的角度上考虑环境问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而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与保护,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的方法及其发展
从成本发生的时间角度看,通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外乎两种,事前与事后管理。西方国家的企业对环境成本的管理正在由事后处理法转向事前规划法。
(1)事后处理法。
事后处理法就是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把发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比如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交由废水处理厂处理,该方法发生名目繁多的各项支出,诸如:排污费用、记录成本、储存成本等均计入环境成本。
(2)事前规划法。
事前规划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行,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该方法力求达到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的均衡。绿色生产方案就是事前规划法的深化运用,企业可以以生产过程无污染为目标规划出生产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收益预算。绿色生产的目的是完全消除环境故障成本,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对外排污达到非常低的绿色标准,从而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达到最大。该生产模式不仅免去了未来一切的环境支出,更可以获得绿色生产带来的长期收益。执行绿色生产方案的代价是近期的巨大投资,因而需要事前严密地规划整个生产方案,否则会由于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而失败。事前规划法体现了西方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事后处理法相比,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两者的管理理念不同。采用事后处理法的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不足,尽管环境控制成本较低,但对环境故障成本却无法控制,可能导致环境支出额巨大。而事前规划法则对环境污染采取了积极预防的态度,早期自行支出环境控制成本并控制未来的故障成本,取二者之和即环境成本较小者的方案,充分考虑了两种环境成本的内在联系。
其次,两者的管理过程不同。事后规划法无需对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作改动,因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不大。事前规划法却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设计,这要求企业有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信息合作。
最后,两者的管理效果不同。事后处理法作为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式,着眼于对现行生产过程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控制,然而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也不明显。事前规划法却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综合了各方面信息的规划指引下,环境成本被纳入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环境支出的可选性和可控性大大提高,再融入绿色成本战略思想,环境成本管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编辑]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建议[1]
一、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问题
(一)传统的成本构成与计量具有局限性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其经济实质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在我国,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与理论上的成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差别。我国传统会计所依赖的成本概念,属于狭义范畴,即成本中只包含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料、工、费),而对企业耗损的资源和环境费用则没有考虑在内。实际操作中,企业对环境成本的计量也很简单,一般只考虑显性的如环境污染罚款等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而忽视了隐性的环境成本支出,不符合因果配比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企业利润,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 (二)成本信息缺乏决策相关性
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由于上述传统的成本构成与计量的局限性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够提供环境成本信息,或者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过于笼统、概括,不能为与环境有关的经济决策提供明确、充分的信息,使得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缺乏对环境成本与效益的全面考虑,从而造成误导,做出方案取舍的错误决策。
(三)侧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控制
目前,我国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数目较少,并且多采用事后处理法,进行末端治理。所谓的事后处理,就是在与环境有关的不利事项发生之后,企业设法予以补救的方法,属于“亡羊补牢”的被动做法。这种方法,由于基本不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事后处理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只侧重于全过程的末端,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淹没了环境预防成本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环境故障成本的失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灾难。
(四)缺乏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成本控制的主要过程是先确定成本目标,再制定成本标准;然后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出节约或超支,揭示成本差异;最后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环境成本控制是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形成成本的诸因素进行规划和限制,其目的是把有关环境的诸项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没有科学的成本标准,成本控制的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我国企业一般将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混在一起进行控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定单独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二、完善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设想
(一)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成本构成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若干业务领域的会计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却没有关于环境会计的专门准则,其他准则中也少有涉及,只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对于企业的矿区废弃处置义务作了一点说明。
随着环境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把环境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对环境成本进行专门的核算与控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成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及程序,将有助于弥补环保法规的不足,使企业明确自身的环境责任,自觉地保护环境,通过充分、明确的环境信息的披露,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做出决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制定适宜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成本控制中控制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完成被控指标,调动各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减少经济活动偏差的发生从而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照传统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遵循先进性、合理性、可考核性、简易性等原则,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环境成本作为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经营多年,各项环境成本资料比较齐备的企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参照的是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所以制定出来的标准比较合理,责任部门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未来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剔除不可比因素。
2.以本行业其他企业先进环境成本控制指标作为标准。在生产条件、产品等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行业中的先进水平作为本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指标,但是不能完全照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3.实际过程分析法。就是运用全面预算中零基预算的原理,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在某段时间之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应该发生的环境成本,以此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标准。这种方法将环境成本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较好地遵循了因果配比原则,相对来讲更具科学性,但是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人员比较多。
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的方法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为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做好准备。
(三)选择恰当的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
目前,我国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处理,即所谓的末端治理,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起不到对环境成本的预先了解和控制,不能未雨绸缪。实践证明,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产品的报废回收,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从具体的方法来看,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作业成本法(ABC)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TLCC)。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然后把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核心理论是: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的消耗产生成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中,通过设置作业,针对每一作业寻找成本动因,进行环境成本分析,以作业为中心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归集和分配,能够准确地定位引起环境成本发生的事项,按照因果关系进行环境成本分配,从而比较准确地将环境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克服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分配方面的主观武断性。
2.全生命周期成本法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形成至消亡所经历的从企划、研发、生产到客户使用、报废处理这个循环的总成本,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就是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细致的成本分析,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用到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强调对于环境影响的预防;在产品的生产阶段,通过使用环保型材料,进行清洁生产,努力降低环境负荷;在产品的使用和报废阶段,同资源的回收、再生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方法由于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的环境成本都加以考虑,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只考虑生产过程的缺陷,使得产品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披露也更加可靠。
相比较而言,作业成本法侧重于对已确认的环境成本的计量和分配,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环境成本的全程管理,可以考虑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在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大形势下,在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日益耗竭的背景下,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将会成为未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环境成本预测与决策,制定符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标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
参考文献
↑ 田志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之我见[J]
来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4%BC%81%E4%B8%9A%E7%8E%AF%E5%A2%83%E6%88%90%E6%9C%AC%E7%AE%A1%E7%90%8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油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