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方式的影响
自然辨证法作业
学号: S20111089
姓名:胡贵花
学院:自动化 (双控专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方式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信息革命为宏观背景,在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及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转向科学方式,从理论论证和实践论证两个层面指出了传统的资料查找、交流方式、生产关系、实验工具、实验手段等科学活动方式存在的缺点,并阐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对以上的科学活动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活动的内容,总结了信息技术对历史演进的间接推动作用,概述了其对科学活动科学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着具体的阐述了以数据共享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渗透在科学研究中对以往的科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科学资料的查找更加省时、省力、详尽、具体。交流方式多样化,成本降低,方便快捷。科学实验工具智能化、虚拟化、节约了科学实验的成本,并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信息技术还使科学研究成果迅速的得以传播和利用,使科学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生产力转化。大大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 科学活动 资料查找 交流方式 科学实验
1. 课题背景
1.1科学活动方式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萌芽,近代的诞生和现代的全面辉煌。可以说,科学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科学革命科学创新的历程。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它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等方面的问题[1]。
科学活动是一种生产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活动。这种活动由于其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矛盾均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因而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科学活动是追求真理性认识的研究活动。科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其发生与发展的内部动力是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中,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科学理论对科学实验具有反作用,能够指导科学实验,所以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共同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人们不满足在自然条件下去观察对象,要求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干预时,这就导致科学实验的产生。
在古代社会,科学实验就已在人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逐步酝酿产生。但是那时的实验还只是以原始朴素形式出现,它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是从近代开始的。实验方法的运用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特点。这种情况之所以在近代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生产在这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恩格斯说:“从十字军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
产生了很多力学上的(纺织、钟表制造、磨坊)、化学上的(染色、冶金、酿酒)、以及物理学上的(眼镜)新事实,这 些事实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已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2】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从近代到现代,科学实验经历了很大发展,科学实验的社会性也逐步提高。到了1940年代以后,科学实验的规模愈来愈大。科学实验再也不是科学家个人的事业,而成为整个社会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
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但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 ,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定义。事实上,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前,“信息技术”一词还没有什么特定的涵义。它不过是把信息与技术连接在一起使用。例如,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技术”一词是有关艺术和实用技艺的概括。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涵义才有了广泛的扩展。进入 80 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本文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显示等各种介质信息的技术的总称。其突出代表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智能化计算机解决了资源共享问题,单一的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20 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对科学活动科学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分类体系结构且不断向外扩展和延伸,综合性、交叉性极强,涉及范围极广的技术领域。它既包括适用于各种环境的通用技术,也包括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因而具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它能广泛地渗透到各个传统的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能量和材料,并提高工作效率。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机结合而成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内的渗透和应用,使得整个现代社会都处在了信息技术的“神经”控制网络中。
然而,随着网络的兴起,学术交流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术信息交流的需要。传统的交流形式成为了学术交流的绊脚石,限制了学术信息更大规模的传播。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出现,信息资源检索方式、知识产权条例以及作者、出版商和读者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学术信息交
流模式的变革。尤其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 Web2.0 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任何信息交流模式已经不适合用于分析当前网络中的各种学术交流现象。因此,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及和科学有关的活动方式也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资料查找的影响
2.1资料查找更快速、便捷、省力
人只有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活动,科学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科学资料。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资料的查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非信息技术时期,要想获取科学知识,途径是极其有限的,通过人们面对面的语言进行直接的科学知识传播知识,或通过书籍书信等进行间接的知识传播,使科学研究者们进行资料查找的工作量很大,成本极其高,耗时比较严重。例如当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还未起步时,科学研究者需要花大笔的钱订购大量的相关的报刊、科学杂志或科学书籍。还未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科学知识。而且书籍杂志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可能会拥有相当的重量。保管,查阅这些资料都需要我们投入一部分精力。
在如今的信息技术时代,其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数据共享。资料的查找省时省力,各种搜索引擎,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资源共享互联网站任你挑选。很多优质资料被更多的优质资料所掩盖,要想在厚重博大的科学资料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科研资料只需要我们直接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索。顾名思义就是寻找什么资料,就在相关网站搜索框输入什么,然后进行相应的筛选与浏览。优点是查找快速、便捷、省力、省时;有了搜索引擎对大量学术信息的整合以及网摘、RSS 等内容管理器对 Blog 、论坛、贴吧、Wiki 中的隐性知识的获取和管理,使得网络中学术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也更好的为人们所使用。由于 Tag 网络标签的作用,人们在浏览某些著名学者的学术文章时,也可能会搜索到具有相同标签的其他人发布的学术文章,从而扩大信息量、知识面;通过 RSS 技术,科研人员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不需要登录各种数据库、学术网站,浏览大量的页面,就可以轻易地获得来自于各个网站的学术信息;由于 Wiki 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共同作用,某些新兴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得以迅速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发展。
2.2内容更全面,丰富,详尽
庞大的的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系统,众多的资源共享网站,只要进入,输入知识点信息,相关知识的搜索结果一目了然,迅速快捷!
例如:期刊数据库里藏有各专业的知识,分类细致,框架合理,内容即全面博大,专业知识又具体深入。由专业质检人员对题录文摘数据进行质检(包括标引和录入错误),确保原始文本数据的质量。考虑到在期刊收录过程中存在缺期情况,管理公司定期进行刊期统计并作增补,数据完整率达到99%以上。在主题标引用词基础上,编制了同义词库、同名作者库并定期修订,有助于提高文献检全率。 具有检索入口多、辅助手段丰富、查全查准率高和人工标引准确的传统优点,系统内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全文检索技术。配备了功能强大的全文浏览器;内嵌各种技术,能直接把图像文件转换成文本格式进行编辑。
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而且每天以让人想不到的速度在递增。而这些更新的知
识总会在互联网上及时快速的传播,是研究者们更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的资料。能第一时间接触到自己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资料。
当然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活动的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例如助长了学术活动中的学术不短信为,学术抄袭现象由于资料的高度共享而时有发生。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交流方式的影响
信息交流是指人们相互之间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获取并提供信息,以达到相互沟通和交换生产、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感情的现象。人是社会人,只要有人存在,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缺少了信息交流,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便无法存在。信息交流渗透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从历史到现实,它使得文明社会的历史不断延伸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并广泛波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化对二十世纪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化促使了人类的存在形态的改变。它改变了人类的社会交流方式,使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接收和传送信息。它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全球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非信息技术时期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交流方式主要涉及到科学研究者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与书面文字的间接交流方式。
这些交流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与不便,科学交流的成本很高,代价昂贵。用这些方式进行知识探讨,有很大不便,如交通运输业不发达,打印出版业刚刚起步。这些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活动成本很大,科研代价相当高,必须有相当的资金投入。
所以那时候能进行科学活动,科学研究的人大都是社会上层有金钱地位的贵族。出身富裕家庭的人成为科学家的比例一定会高于贫困出身的,因为他们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买得起实验器材,他们的成果也更容易被知识界所关注。例如:亚里士多德,家庭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阿基米德,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哥白尼,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富裕家庭;居里夫人,母亲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诺贝尔,出生时父亲在俄罗斯拥有大型机械工厂;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年1月19日。父亲是熟练的造船装备工人,后来经商成功。母亲出身于名门贵族,在瓦特幼年时代,不仅教瓦特学习语文和数学,还培养他观察思考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钱学森,父亲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高锟,华裔物理学家,出生在上海法租界,家庭相当富裕。
因为他们有雄厚的资金使他们跟有机会有能力参加一些高级的科学聚会,有机会有能力接触到第一流的科研知识。非信息技术时期与科学活动方式存在科学知识的交流不便, 传播速度较慢等缺点,若是用书面文章间接交流或书信交流等还存在讲解不清,传输周期长,误解等现象,使当时的科学发展没有当今信息技术时期发展的快。
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交流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视频,远程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方便快捷的远程通信与学术交流。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实验方式的影响
4.1 实验手段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还未高度发展的时期,好多试验需要很多人员建立实际的大系统,按要求的步骤一步步进行。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得兼顾各种操作安全。
而今用各种高级语言(如C,C++,VB等等),按科学实验步骤编写对应的程序。即可解决一些很复杂的问题,可以进行无限次调试修改实验。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实验手段、实验的方法更加灵活巧妙。
4.2 实验工具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高端、智能、精准的实验工具。这些工具使科学实验成功的几率更大实验更方便。更容易实现条件的变换。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各种仿真软件的诞生,使各种软件平台得以创建,各种虚拟实验平台得以构建,能进行各种专业的复杂实验。我们能对实际实验进行各种仿真模拟。使原本需要很多实际的实验器件和材料的科学实验,在一台电脑和一款软件上即可进行。
例如,在信息技术还未高度发展的时期,要进行控制专业的科学实验,需要我们买各种分立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按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焊接搭接。若需要改变条件(如电阻值)时,还得重新换接元器件。所以科学实验的成本高,代价大,操作极其不方便,还浪费很多资源。而如今,在进行控制专业的科学实验时,我们只需要在Simulink ,Protues 或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环境下,用鼠标进行一些操作即可实现相应的各种需要元件搭接电路的实验。
(1)实验条件控制更精确。我们可以随意改变实验条件,操作简单随意,变化的值可以由实验者控制调节。你所学要的实验环境,都可通过软件进行设定。使得实验条件控制的更为精准。
(2)实验过程成本低,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只需一台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只要计算机没坏,可进行无限次实验。我们不需要去费时费力费钱买齐各种实体元器材,只需要用虚拟的软件符号来替代。且实验过程仅仅在电脑内部进行,不会产生各种不利于环境的实验废弃物。
(3)实验工具的寿命长,实验的可重复性易于实现。正如以上所说,只要计算机和软件还在,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进行重复试验。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科学转向生产力的转化。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其向生产力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使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使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进入各个企业与机构。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涉及到大部分的劳动力,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孕育了巨大的产业,而其不断的扩大与应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产业与市场的结合和互动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了企业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数字化文明最大的特点是极大地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工业革命虽然解放了人的体力劳动,但却使人服从于机器的运转,数字化文明则把人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人类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和处理的能力得以飞速提高,而且电子书报、电子货币、可视电话、电子信箱等服务业的相继
问世和普及,使工厂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逐渐成为现实。例如:家庭自动化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班求学、逛街购物、求医问药、旅游胜地,甚至可以在电子空间的虚拟游泳池中游泳。
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产品的生产管理当中,可以改变工业产品品种更新慢、质量差、费能源、费材料、低附加值的状况,使工业生产变为分散式、小批量、多样化和多品种的生产。尤其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辅助测试之后,产品品种增加更快、换代时间更短,并达到节能、省材、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的目的。比如在柔性生产中,如果需要更换生产品种,只要更改软件程序即可。这样,不但可使生产多样化,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精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尤其是虚拟产品开发技术(VR )的问世,开启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革命。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和应用仿真,研制费用平均降低 30%,研制周期缩短 40%。例如,美国将 VR 技术用于在研的联合战斗机,使全寿命费用节省30亿美元,使 F-22 战斗机的平均成本降低 71.6 万美元。美国还用 VR 技术对波音777 进行设计,从而省去大量开模、放样时间,使装配一次成功。
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无人工厂、无人农场等。等等。
6.总结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传统的资料查找、交流方式、生产关系、实验工具、实验手段等科学活动方式存在的缺点得以解决,它的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重新构建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的模式,可以为学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理论的支持与方法的指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作者和读者,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等科学学术活动进行了探讨。在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学术信息交流的影响,并阐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对以上的科学活动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学术研究来说,传统的学术资源已经远远滞后,或者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求,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源;网络上的免费学术资源越来越多,我们从学术信息的饥渴时代走向学术信息的超载时代;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以更轻易的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学术信息,在今天,在众多影响和决定国家竞争能力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高技术工业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而在高科技工业力量中,信息技术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加速了科学知识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一国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争夺国际市场的—张王牌。信息技术竞争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文明所爆发出的核聚变般的强大能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科学研究人员的活动,极大地改变着科学方式。而且这种改变将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邬焜. 自然辨证法新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
[2]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23-524页.
[3]徐丽芳. 数字科学信息交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1~136.
[4]丰成君. 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湖北高校图书馆,1986,(1):23~35.
[5]金洁琴.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理论与模式探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张凯. 虚拟空间信息交流模式的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1):81~83.
[7]莫少群. 电子网络与科学社会结构的变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3):149~152
范文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丰满区实验中学 常福芹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世界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那信息技术到底对学生产生怎么样的的影响呢,
其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够促使同学们乐学、好学。
信息技术被运用到课堂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从单靠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转变。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同学还是不能理解,或者觉得毫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通过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如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五、六幅春天美丽景色画面,播放几个鲜花绽开,植物破土发芽的动画画面等,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通过欣赏春天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倾听老师的旁白,兴趣顿生,萌发想象,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例如,在春天讲解有关冬天的课文,肯定看不到冬天的景色,但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可以让学生在春天中欣赏冬天白雪飘飞的景色不仅可以欣赏南方的冬天景色,也可以欣赏北国的冬天景色,更可以看一看外国的冬天景像。还有数学的很多抽象理论也可以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显示出来,让同学们理解,还有很多。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或者其他科目,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乐学,好学。
其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依靠学习者自身与多样化学习资源的互动来进行学习的模式——资源型教学模式。它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专家学者,教科书是主要学习资源,信息是现成提供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级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资源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指导者和参与者、有多样化资源和媒体、信息的来源是靠学习者亲自搜索发现的。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轻松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能够及时解惑。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一改“教科书一统天下”的状况,教师也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总是首先获取某种信息,甚至可能时常落后于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因而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控制时间,自主地学习。
其三,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由于以往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重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获取的方法;重科学规律的结论、轻科学规律的应用;重评价的结果、轻评价的过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会形成僵化性的学习,把自己训练成一架重复工作的机器。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核心是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整合,教育观念的整合就是要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即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为主,按照这样的教育观念,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中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等。适合现代的教育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其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四者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应用功能、操作方式,容易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真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觉。因此这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信息技术除了对学生有这些正面的影响外,还携带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多媒体在依赖技术手段加强人某些感官功能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某些器官的潜在能力。当学生为多彩多姿的多媒体信息所吸引时,当他们按课件设计者预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他们是在欣赏爽心悦目的信息呢,或是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简单的应答呢,还是真正在积极理解与消化教学内容,恐怕不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
还有学生在使用和接受这些信息时,其方方面面尚未有全面的认识,没有足够的准备,或因缺少鉴别,接受包括暴力、恐怖、色情、极度虚幻等负信息而引起不良反应,以及侵犯特定社会群体意识文化形态。这些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许多传媒系统和信息源没有合适的导航措施,或者在传媒监控上没有健全的“把关”手段和法规来监督和规范信息的传播、使用,或者某些图谋故意以负信息迎合与引诱学生等等,使学生面临信息的涌现无从选择,都对学生有着诸多的影响。虽然信息技术对学生有这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学习和接受多媒体信息,使用网络资源检索的正确方法,加强对信息利用目的的教育,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更大的趋于对学生有利的方面发展。
范文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前,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 发现不同的时代,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 100多年前,中国的 读书人的教育主要包含读和写两个方面, 读主要指背四书五经, 写指 写毛笔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读与写的内容发 生了变化,学习文史,自然科学知识替代了狭隘的四书五经,硬笔书 法取代了毛笔书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的内容包含了读、写、 算等方面,并对读、写、算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及未来社会对人们 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 而是以其为基础, 包括外 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 运算也不仅仅包含纸笔、心算、口算,还包括了计算器,计算机完成 基本计算的能力。而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时代” ,我们的教育 要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进步的。
从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 行) 》 ,将课程名称由“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程” 。明确的指 出技术课程的性质:是 “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应作为必须课单独而设” 以来,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及方 式,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乌中斯基也说过:“没 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教 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 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材 料,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粉笔加黑板和自己的论述来教 学,这有时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复杂的过程。而利 用现在的信息技术, 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 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 解决。 这样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有利于培养激发 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的能力。记得在中学上《平移与旋转》时,我们的 数学老师利用网络的优势,安排学生在“七巧板”上感受平移与旋转 的运动方式。由于“七巧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 以有效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这个活动使抽象而枯燥的数学问题 变的直观形象并且有趣。现在想想,老师让我们把“七巧板”上的图 形移一移、转一转,是培养我们主动发现和探索的能力。这不仅训练 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还有效的地培养了学生 的直觉思维能力。
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网络教育和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除了方便灵 活外,就是使用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和信息的传输快速简 易。 例如现如今许多名校名师讲授课的视频放在网络上供大家享用和 现在的互联网上有许多的数据库,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供人们使用。 我们利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方便的检索出自 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这和以前我们必须通过书的编号从图书馆众多 的书籍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相比较,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
源。还有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教 师会将问题的答案及时的以 E-mail 的形式发给学生,这些过程的完 成不会向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那样受到时间、 位置的限制。 网络教 育和网络课程的实施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例如我们学 校今年实行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 在课程中添加了支持视频、 音频素 材的在线点播,也为有兴趣的学提供了课内外的辅助阅读。
古人云:“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也是如此。 如今有些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放映者, 无法发挥主 导作用,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都被禁锢在课件,多媒体 中。 还有些老师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追求课件的效果, 过多的使用声音、 图片、动画来展示教学内容,结果是弄巧成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 意力,偏离了知识传递的主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我们恰当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遵循多媒体课 件只是辅助教学的原则, 并且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依赖信息 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完全能做到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轻松、快乐、主动而有效地学 习、自主探究、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进而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相信在这个经济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 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会取得辉煌的成 果。
姓名:代娟(10化学师范班) 学号:1009410019
范文四: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我对信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格局。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材形态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最后信息技术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考学习采用多种教法及学法,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料实现共享,这对偏远地区和不发达的区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可能,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潜力,丰富课堂容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改变重“教法”为重“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依靠教本为载体的学下方式,信息技术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网络的使用使得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因此,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信息的甄别、整理、加工从而成为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
范文五: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摘要 :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军事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表现?在:?
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一、可使军队建
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三、促?二、可使武器装
式产生重大?变革,并使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样?式。? 使作战样
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张召忠 张小军
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高?技术体系,它对军事活?动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军队建?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
进入 80 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显得束手?无策,信息爆炸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迫使人?们不得不依?赖通讯、计算机、电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这样,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以及?全球性通讯?网络甚至信?息高速公路?等应运而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浩瀚的知识?宝库、先进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现代化技术?设备,使得高层次?、大系统、综合性论证?研究,中长期未来?预测研究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军?队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建立在综合?论证和科学?决策基础之?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建设?的整体效益?。例如,由于综合性?论证研究能?力的提高,美国海军将? 28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 4 个;空军将 14 个科研机构?也合并成 4 个;陆军将 7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 1 个。对三军都关?心的 C3I 、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则集?中攻关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的专业化和?知识化。随着部队武?器装备自动?化、电子化、制导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有广博?的军事和科?技知识;不仅要熟练?掌握单件武?器,还要对整个?系统和体系?有所了解;不仅能战斗?,而且要掌握?和能通晓整?个战场、甚至整个战?役的全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产生了?航天、电子等新的?兵种部队,而且使军队?的编制体制?高度合成。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
导弹、飞机、坦克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为 10 ?? 15 年,核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的换代周期?则更长,有的达 20 年以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 20 年前宇宙飞?船和军用卫?星上用的计?算机只有 286 、 386 水平,如今这类机?型已经开始?被淘汰。一般认为,军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已经?缩短到 5 年甚至更短?。信息技术的?网络化、 一体化和自?动化特点要?求军用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必须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各军兵种、甚至各盟国?军队之间要?通用,各武器系统?之间要兼容?,武器装备要?成批、成套、成族、成代、成系列地同?步发展,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一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操作管理正?逐步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
小,重量越来越?轻,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能够自动搜?索、发现、识别、跟踪、规避和攻击?目标的新一?代武器正在?研制之中。具有高精度?、高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新一代?常规武器,可以打击点?状目标和关?键目标,其作战效能?和威力不亚?于核能武器?。军用航天技?术、电子侦察、监视及信息?获取技术、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侦察引导?系统探测距?离明显增大?,信息处理速?度大大提高?,通信联络更?加迅速、准确、保密可靠,指挥系统更?加灵敏有效?。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作战样?式产生重大?变革,并使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样?式
信息时代的?战争和化学?能、机械能时代?的战争有着?明显的区别?,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因?素往往不再?是交战兵力?和武器装备?数量的多少?,而是看信息?资源、知识的占有?量和运用能?力如何,现代战争可?能是未交战?而先定胜负?,谁占有的信?息多,谁就能更好?地掌握主动?,运筹帷幄,稳操胜券。因此说,未来的战争?更多的是信?息战,战争的胜负?将越来越取?决于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级?指挥员的眼?界大为扩展?,战场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兵力选择和?运用更加灵?活,组织指挥也?更加灵敏有?效。远程侦察、监视、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巡航?导弹、飞机等远程?武器在敌人?领海、领空、领土甚至防?区外进行发?射,光电技术、隐身和夜视?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各种?兵力兵器利?用夜暗发起?攻击,战争不再分?白天和黑夜?、前期和后期?、前线和后方?,非线式、非常规、全天候式的?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行动样?式。武器实现精?确制导以后?,传统的消耗?战、阵地战面临?挑战,军队用不着?大量运送弹?药,战争中也不?会进行狂轰?滥炸,新一代灵巧?型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和电脑病?毒武器等投?入使用后,将使未来战?争更加“干净”和“文明”,大规模毁灭?性攻击和附?带杀伤将逐?渐减少。与此相适应?,军队的作战?指挥将更加?直接、更加灵便。指挥层次将?大大减少,指挥效益将?大大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方式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