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 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 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 。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范文二:小学分数思维导图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戒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不?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
??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小学分数思?维导图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结合小学分?数思维导图?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戒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范文三:思维导图小学作文
篇一:中小学写作思维导图
一篇你不能错过的:
中小学“写作思维导图”,完胜所有写作模式~
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孩子来说,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段落起到的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还是作文的整体布局;有些孩子的作文就难在这里,不懂作文该怎么写,即使想好些什么,写到一半也会有被卡住的现象,这总的来说,也就就是布局的思路没打开,联想断了线,如何运用联想思路布局,写出好文章,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联想构思作文法,让孩子的作文下笔如有神。 第一、写景、状物类文章。
运用写作思维导图可帮助孩子理清创作的思路,指引孩子写出真情实感。用思维导图可形象记忆写景(来自: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思维导图小学作文)、状物文章描写构思的着力点,如下图:
以下是我的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我分享给孩子和家长们赏析,看看她是如何用思维导图写出好作文的。
篇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
一、课程标准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情实感
写作,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的发掘和表达,绝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只有“我手写我心”,这样的文章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才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才能体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二)创新
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及阅历的限制,写作上的创新应该是基于此基础的创新。具体一点,创新就是小作者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及思考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每个教师应该是《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校长,不能过于以应试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写作,而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见。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
2
体,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等方面都还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帮助和
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保证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秩序及效果,这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亟待我们去探索和发展。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教学;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基本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小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图像记忆的阶段,如果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映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以下优势。
(一)发散性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可以从根
3
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都是闪着光的艺术品。这一点,正是呼应了时代对于创新精神的召唤。
(二)直观形象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
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性
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
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另外,教师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与学生交流,甚至“一决高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那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全新的思维工具呢,
(一)准备过程——以教师为主导
写作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前收集、整合资源,制作自己的写作导图。教师要告诉学生将要写的作文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收集、整合资源。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
4
一个度,否则会影响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这个准备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有了前期的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完成习作。这重头戏,语文教师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要进行提醒。然而,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干涉学生,尽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完成习作的积极性。
(三)评价过程——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完成了习作之后,教师可以首先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去点评。这个过程,正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指出自己作品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往优点方向发挥,否则学生不能很好地去发现、学习别人的优点。
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习作进行反馈的时候,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缺点要有艺术性地指出,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如果点评不到位,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能得不到提升,甚至停步不前。对于学生作品中有创意的地方,教师应该鼓励,也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去发现和学习。
诚然,思维导图对于小学写作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地方,比如怎样培养掌握思维导图的教师,怎样量化思维导
5
图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成为一种主流,从而促进写作教学的进步,促进中国素质教育的进步。
篇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cn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探讨 作者:黄梅红
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5年第04期
【摘 要】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厘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思维导图,中国运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6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本文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理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在那里咬笔尖、抓耳挠腮呢,要不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原因在于学生习惯于线性思维,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处于思维的低级阶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多,只能够发现与事物表象相关的问题,而不善于捕捉与事物本质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达意,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经过、情形带过,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是一笔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写。还有就是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作文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详略处理不当,开篇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到了小学高年级要他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就像要他的命似的,
7
脑袋像是空白。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思维 小学 思维导图小学作文ppt 小
学作文思维导图模板
8
范文四: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6]。
2.思维导图的画法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其绘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手绘和电脑绘制。本文所讲述的是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7]。绘制时,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张和一些颜色笔,从纸的中间或左方写上文章的题目或画出主题图案,最后从主题或中心图案处引出接线曲线来,思考每画一条曲线就连出一个怎样的图标或标出与主题相关联的关键词或主要观点。
手绘思维导图简便、不拘束小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且手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能以图解读文本,还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把图画得多漂亮,而应当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优势概述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8];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9]。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上文提到的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表达时,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
堂模式,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的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空,精心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10]。
二、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证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深入实践,通过对江伟英老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如下图:
1.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行理解即将所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已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借助绘制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明确以下预习准备工作: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浏览、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确定文章的类型或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2)勾勒词语,原文标注。
在原文章中画出生字词、四字词、成语或叠词等; (3)概括段意,明确手法。
尽可能地概括文辞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
第2、 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 (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
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 过程解读:教育心理学关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实现,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阅读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分 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内化的个性化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这远比学生仅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来得更有效果。
2.学生课中复述修正导图,师生交流合作
(1)借助导图,背诵课文。
新课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背诵上一篇已学的课文。学生可以拿着导图,按图索骥,根据自己先前所画下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脱稿复述所学文章。
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的原认知程度,通过学生复述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的检验出学生对已学课文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补充。
(2)复述导图,分享心得。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式课堂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然后,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讨论,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派出代表向同伴讲解课文。
(3)修正补导图,师生合作。
在学生讲解课文过程中同步进行。教师根据学生所复述的课文内容,在导图中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理解上的偏差,学生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充知识点。
过程解读:语言教学要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教学中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要同时兼顾,方能取得教学成效[2]。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利用导图进行师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摆脱了
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表达的积累,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说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向同伴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培养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课后完善思维导图,复习背诵课文
借助在课堂中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再一次复习。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或背诵文章,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新的理解,检查自己阅读理解上的遗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模型 对以上教学流程的分析后,笔者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1:
1. 学生的使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通过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上课过程中,学生借助导图向同伴及教师分享其解读文本的过程,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此时导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在同伴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出新
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扩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能够借助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和背诵,并对文章作补充,更好的理解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文章的能力。
2. 教师的使用:教师利用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整理课文讲解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架构;上课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的导图,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正,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段等,协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后,教师可利用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针对性的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堂实例的S-T分析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开展和变化的过程[1]。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否能够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及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光靠上述人的感性认识评价课堂教学,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需要通过量的评价加以验证。
(一)课堂教学分析
综上,笔者采用S-T分析法,对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该教学模式。所谓S-T 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它是一种能够以图形的方法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教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对教学过程及其分析进行定量地处理、评价,有效记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2]。
笔者以江伟英老师的一节常态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为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课,采样课时为36分钟。设定采样周期为20秒,在观察的过程中,每隔20秒选取一个样本。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
通过参与听课和考察课堂录像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课堂讲授时长36分钟)以20秒为采样间隔对教学行为进行了采集,并统计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行为发生的概率如表1所示:
(二)列表数据统计与课堂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T行为数为NT,S 行为数为NS: N=108,NT=65,NS=43
1. T行为占有率RT,即教学过程中T行为所占有的比例,为:RT= NT / N =60.19%;
2. 行为转换率CH,表示在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连。
设S-T数据为:T T S S T S S T T T 则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教学过程中,行为转换率CH=(G-1)/N,根据表1数据可知,G=56,则CH=(56-1)/108?0.5 若以百分数表示,则CH=50%。
1. RT-CH图:
将计算出的RT和CH数据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的平面上,可得RT-CH图。显然一节课的教学,在图中对应一个点,根据上述数据,绘制图2,用黑点标记。
根据RT-CH图[1]以及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的规定,可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的讲授型课堂要生动、互动性更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扩展了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加深了理解、感悟和思考。单纯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结 语
教育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决定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展现热闹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和积累的知识量的多寡来评价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依附人格的信守经典者;求实创新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能力的高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完善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独立人格的开拓创造者。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追求阅读环节的改进,首先必须端正自身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在观摩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中,笔者发现: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取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所学过的同类型的文章中的阅读知识加以标示,方便归类学习和灵活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导图分享文本的理解、师生与生生的互相交流、教师用导图导读导思??在这种对话式互动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纯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内部意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了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内省式、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是实际能力水平、主动努力完成阅读任务,积极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不仅充当了引导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和扩充者,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遗漏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致 谢
停下敲击键盘的瞬间,近乎迟钝的思维倏忽意识到时间流逝的飞快~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一如粤江的水,平和安静而又从不停留。蓦然回首,历历往事与真切回忆留存于心。只言片语难以表达我心之感慨,却也惟有写下寥寥数语以表深情。能够留在岁月中的那些记忆片断和感悟就成为走过的痕迹,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即将为四年本科生涯划上的句号将思绪拉回三年前,我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的学习,开始了本科生活另一段求学征程,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但,旅途中遇到了引导、关心、支持、帮助、陪伴与爱护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他、她,还有他们和她们。 感谢所有舍弃休息时间为我们辅修班上课的老师们~您们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思维灵动,使我备受裨益。正是您们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我在茫茫学海中自由翱翔、尽情成长。感谢恩师们的鼓励和指引,让我在为学与为人的道路中坦然前行。您们的言传身教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激励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修身立业上孜孜以求,决不懈怠。师恩如山,师长之情,我将终生铭记于心~ 感谢况珊芸老师,引领我走进探索思维导图学科教学应用的道路,身在异乡仍一直为我学术之道无微不至的指引;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伟英老师,在我四个月实习期间,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教研上新的思想火花的激发,为我走进科研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精心的指导;感谢郑有才老师,在我论文开题、研究、审稿、评阅过程中给我的悉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文学院的其他老师在我语文学习道路上给我的鼓励和指导~
旅途中有着如手足的师兄弟、师姐妹为伴,沿途的风景因为你们,更显绚烂!
往事多多,不容笔述,同门情谊、朋友关怀不及言表之处,皆在缘中,难尽。愿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如既往,相互激励,携手共进。 收尾处,遥拜亲爱的爸爸与妈妈安康,默默地坚强后盾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养育之恩,无私与伟大,我将以成绩作为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暂时的句号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我深知,求索的道路永无止境。 我,依然在路上。
范文五: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1 数
1.1 分类
1.1.1 整数
自然数
正整数
负整数
1.1.2 小数
按整数部分
纯小数
带小数
按小数部分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纯循环
混循环
不循环小数
1.1.3 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1.1.4 百分数
成数、折扣
税率、利率
1.2 运算
1.2.1 加
交换率
结合率
1.2.2 减
1.2.3 乘
交换率
结合率
分配率
1.2.4 除
1.3 比较
1.3.1 比
求比值
化简
最简整数比
按比例分配
1.3.2 比例
解比例
内项积|外项积关系
正比例、反比例
比例尺
数值
线段
1.3.3 性质
整除
因数、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质数、合数
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完全数
奇数、偶数
能被2、3、5、9整除的数的特点 约分、通分
最简分数
2 可能性
2.1 概念
2.2 大小
2.3 公平性
3 代数
3.1 用字母表示数
3.1.1 S=vt
3.1.2 c=at
3.2 等式
3.3 方程
3.3.1 一元一次
移项变号
3.3.2 二元一次
代入消元
加减消元
4 图
4.1 概念
4.1.1 线
直线、射线、线段
平行线
平行三角形分一边的线分另两边成比例 垂线
垂足
4.1.2 面
角
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角形
等边、等腰、不等边
直角、锐角、钝角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直角
等腰
圆
扇形
环形
4.1.3 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4.2 计算
4.2.1 周长
4.2.2 面积
表面积
侧面积
4.2.3 体积
容积
4.3 位置
4.3.1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3.2 位置
方向+距离
数对
4.4 变换
4.4.1 平移、旋转、放大、缩小
4.4.2 对称
轴对称
对称轴
5 统计
5.1 表
5.1.1 单式、复式
5.2 图
5.2.1 条形 单式、复式
5.2.2 拆线 单式、复式
5.2.3 扇形
5.3 数
5.3.1 平均数
5.3.2 众数
5.3.3 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