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环境化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 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举例: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化妆品、稀释剂、塑料制品、金属、杀虫剂、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化工产品)
3. 碱度:水体接受质子的能力;测定水样作为碱与质子反应的能力,或者是测定水体对酸化的抵御能力
4. 腐殖质:是自然界中动植物残体或其分泌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带负电的天然高分子
5. 悬浮沉积物:以粘土矿物为骨架,有机物和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成为吸附架桥物质,把各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
6.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
7. 吸着:通常表示一个组分从某一相转移到另一相而聚集的过程
8. 吸附:物质在表面或界面浓度聚集的现象,边界区物质的浓度大于邻近相或相内部的浓度
9. 吸附等温线:对于水溶液中的吸附过程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 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eq 之间的关系。
10.沉积物:是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积在水体底部的物质
11. 凝聚,絮凝 :把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
12. 水的氧化限度 pE = 20.75 - pH ;水的还原限度 pE = 0.0 - pH ;
对于中性水 (pH = 7), pE 限度为 –7 ~13.75
13. 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如光解、氧化还原、酸碱中和以及聚合等反应
14. 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产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15光化学:是研究在紫外至近红外光(波长100-1000nm 的作用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科学
16. 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的相对效率
17.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
18. 硫酸烟雾:又称伦敦烟雾,来自于高浓度的硫氧化物,它是由燃烧含硫燃料,尤其是煤引起的
19. 酸沉降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湿沉降:是指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干沉降:是指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气体吸附等形式由大气转移到地面
20. 大气颗粒物(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指固体或/和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微粒(particles)称为分散相,其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其粒径一般为0.001—10μm ,是气溶胶研究的对象。微粒为液体的称为液体气溶胶,即气象学上的雾;微粒为固体的称为固体气溶胶,常简称为气溶胶
21. 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
22. 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 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它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
23. 大气颗粒物的汇: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湿沉降是指降雨、下雪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湿沉降存在雨除(Rain out) 和冲刷(Wash out) 两种机制。
24. 大气颗粒有机污染物:是指吸附和沉积在各种大气颗粒上的有机物,大气中的另一类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
25. 非生物气溶胶——多环芳烃类(PAH)是毒性最大的气溶胶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其代表物质是苯并芘(BaP)
26. 土壤圈: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27. 永久负电荷(permanent charge) :当原先处在土粒晶格上的离子被外来的大小相近的离子取代时,即发生同晶置换现象,当外来离子价态低于内在离子的价态时,土粒整体带负电。电荷产生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不受pH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故称永久负电荷。
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胶体电性随介质pH 值的变化而变化,它所带电荷为可变电荷。如高岭石边面产生的可变电荷以及风化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产生负电荷。
28. 修复: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物址恢复原有功能的技术
29. 固定化: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30. 根际:是指未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31.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能,使污染物氧化分解,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消除土壤和水体环境的污染
32. 分配系数:在分配达到平衡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在沉积物(土壤)/水中的浓度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Cs/Cw。式中Cs 、Cw 分别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33. 标化分配系数(Koc ):用沉积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分配系数Kp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Koc ,它们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种沉积物(土壤)上保持相对稳定,即可得到每一种化合物的一个与沉积物特征无关的 Koc Koc = Kp / Xoc
式中Koc 、Xoc 分别代表标化分配系数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34.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Koc = 0.63Kow 式中Kow 表示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即分配达到平衡时有机物在正辛醇和水中浓度的比例。
35. 溶解度:lgKow=5.00-0.67lg(Sw×103/M)
式中Sw 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 表示有机物的分子量。
范文二:药物化学重点__名词解释_
1、药物(drug ):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 ):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4、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 ):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5、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脑组织具有特殊的构造,具有选择性的摄取外来物质的能力,被称作血脑屏障。通常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离子化的药物不能通过。
6、拟胆碱药(cholinergic drugs ):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种类型。
7、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 inhibitors ):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不与胆碱受体直接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及抗早
老性痴呆。溴新斯的明。
8、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感觉消失或麻醉的药物。普鲁卡因。
9.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硝苯地平。
1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ngiotensi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ACE 活性,使Ang Ⅰ不能转化为AngII ,是一类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
11.NO 供体药物(NO dornordonor drug):NO 供体药物是指能在体内释放外源性NO 分子的药物。NO 又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它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气体小分子,能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NO 供体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硝酸甘油。
12. 羟甲戊二酰辅酶A (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羟甲
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能催化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为甲羟戊酸。若该酶被抑制,则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有效的调血脂药。洛伐他汀。
13.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质子泵即H+/K+-ATP酶,该酶可通过K+与H+的交换,生成胃酸。质子泵抑制剂是一个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用于溃疡病的治疗。奥美拉唑。
14.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也称烷化剂,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它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 、RNA 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进行亲电反应和共价结合,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 分子发生断裂。生物烷化剂是抗肿瘤药物中使用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盐酸氮芥。
15. 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c agents): 也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 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氟尿嘧啶。
16、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s ):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17.B-内酰胺酶抑制剂 (β-lactamase inhibitor ):是针对细菌对B-
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发现的一类药物。B-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B-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这是细菌对B-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B-内酰胺酶抑制剂对B-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性,通常和不耐酶的B-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是一类抗菌增效剂。
18. 细菌的耐药性 (resistance of bacteria ):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19. 代谢拮抗(lethal synthesis):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 )
20、结构特异性药物(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 ):其生物活性与药物结构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相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可找出共同的化学结构部分,称为药效团(pharmacophore )
21、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22. 前体药物(prodrug ):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
子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洛伐他汀。
23. 软药(soft drug):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后,经预期和可控的途径迅速代谢失活为无毒性或无活性的代谢物的药物。
24.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范文三:生物化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解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英汉)完全版~
6,单糖(monosaccharide):由3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糖。不能再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等。沈同生化
7,糖苷(dlycoside):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别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8,糖苷键(glycosidic bond):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
糖苷键和N—糖苷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常见的糖醛键有O—
键。
9,寡糖(oligoccharide):由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10,多糖(polysaccharide):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链可以是线性的或带有分支的。
11,还原糖(reducing sugar):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因此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12,淀粉(starch):一类多糖,是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有两种形式的淀粉:一种是直链淀粉,是没有分支的,只是通过α-(1?4)糖苷键的葡萄糖残基的聚合物;另一类是支链淀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的聚合物,支链在分支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13,糖原(glycogen): 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15,肽聚糖(peptidoglycan):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7,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第六章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2,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3,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对—C=C—双键的脂肪酸。 4,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Eg亚油酸,亚麻酸。
5,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那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甘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11,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12,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13,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14,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的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或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15,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17,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适合的离子或分子从膜的任一方向穿过膜。
19,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那称为易化扩散。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20,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与被动转运运输方式相反,主动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驱动。在原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电子传递;而第二级主动转运是在离子浓度梯度下进行的。
21,协同运输(co,transport):两种不同溶质的跨膜的耦联转运。可以通过一个转运蛋白进行同一方向(同向转运)或反方向(反向转运)转运。
22,胞吞作用(endocytosis):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质在囊泡内)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第七章
1,核苷(nucleoside):是嘌呤或嘧啶碱通过共价键与戊糖连接组成的化合物。核糖与碱基一般都是由糖的异头碳与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间形成的β-N-糖苷键连接。 2,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中的戊糖羟基被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3,cAMP(cycle AMP):3ˊ,5ˊ-环腺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4,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linkage):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例如一个核苷的3ˊ羟基与别一个核苷的5ˊ羟基与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个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有特殊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5
间是是通过3ˊ,5ˊ-磷酸二脂键连接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6,核糖核酸(RNA):通过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7,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ribonucleic acid):作为组成成分的一类 RNA,rRNA是细胞内最丰富的 RNA .
8,信使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 9, 转移核糖核酸(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一类携带激活氨基酸,将它带到蛋白质合成部位并将氨基酸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上的RNA。tRNA含有能识别模板mRNA上互补密码的反密码子。
10,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一个外源DNA 通过某种途径导入一个宿主菌内,引起该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的作用。
11,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借助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12,碱基对(base pair):通过碱基之间氢键配对的核酸链中的两个核苷酸,例如A与T或U , 以及G与C配对 。
14,DNA的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象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 两核甘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15(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为大沟,窄的沟称为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
成的。
16(DNA超螺旋(DNA super coiling):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17(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也称为DNA促旋酶。
18(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19(染色质(chromatin): 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染色质中含有作为骨架的完整的双链DNA,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DNA。 20(染色体(chromosome):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细包装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简而言之,染色体是一个大的单一的双链DNA分子与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NA中含有许多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 21(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DNA双螺旋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22(退火(annealing):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25(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26(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27(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苷酸的酶。 28(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种在特殊核苷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29(限制酶图谱(restriction map):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30(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在同一多核苷酸内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的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在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能引起十字形结构的形成。
31(重组DNA技术(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也称之为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载体,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将一种生物的某种目的基因和载体DNA重组后转入另一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技术。
32(基因(gene):也称为顺反子(cistron).泛指被转录的一个DNA片段。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常用来指编码一个功能蛋白或DNA分子的DNA片段。
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第八章
3,反馈抑制(feedback inbition):催化一个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酶受到同一途径终产物抑制的现象
4,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ition):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
5,标准自由能变化(?GO):相应于在一系列标准条件(温度298K,压力1atm(=101.325KPa),所有溶质的浓度都是mol/L)下发生的反应自由能变化。?GO′表示pH7.0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6,标准还原电动势(EO′):25?和pH7.0条件下,还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
第九章
1,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2,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
转化为乙醇和CO2。
3,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传递链无关。 5,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6,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7,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使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第十章
1,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thway):那称为磷酸戊糖支路。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2,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的动物体内,才可以通过该途径合成维生素C。
3,无效循环(futile cycle):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H2O,,,,,,i。 ,,磷酸解(phosphorolysis)作用::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脂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实际上引入了一个磷酰基。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是由于缺乏,,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糖异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第十一章
,,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子氧(O2)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或酶催化的由,,,和,i生成,,,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的传递,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沈同生化下册
P130。
,,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 theory):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和,i形成,,,的能量。
,,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一种使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g:2,4,二硝基苯酚。
,,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 O2被还原成AD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P/O,,,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
6,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的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
第十二章。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或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将CO2转化为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5,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在叶绿体ATP合成酶的催化下依赖于光能由ADP 和Pi合成的ATP过程。
6,光反应(light reaction):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形成ATP 和NADPH的过程。 7,暗反应(dark reaction):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8,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也称为还原戊糖磷酸循环和C3途径。它是在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转化为糖的反应循环,是植物用于固定CO2生成磷酸戊糖的途径。 9,C4途径(C4 pathway):一些植物中固定C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使CO2浓缩减少光呼吸。在该途径中,叶肉细胞CO2被整合到C4酸中,然后C4酸在维管束鞘细胞被脱羧,释放出的CO2被卡尔文循环利用。
10,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依赖光进行磷酸乙醇酸代谢的过程。光呼吸之所以发生是由于O2可以与CO2竞争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部位。
第十三章
1,脂肪酸的β氧化(β-oxidation):脂肪酸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 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得名。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由四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2,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3,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4,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途径。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NADH氧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每循环一次消耗两分子ATP.
5,酰基载体蛋白(ACP):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第十四章氨基酸的代谢
1,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2,尿素循环(urea cycle):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循环。尿素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的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3,脱氨(de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从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去氨基的过程。 4,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
程。氧化脱氨实际上包括氧化和脱氨两个步骤。(脱氨和水解)
5,转氨(transamination):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过程。
6,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7,生糖氨基酸(glucongenic amino acid):降解可生成作为糖异生前体的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8,生酮氨基酸(acetonegenic amino acid):降解可生成乙酰CoA或酮体的氨基酸。 9,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氨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丙酮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使智力发肓出现障碍。
10,尿黑酸症(alcaptonuria):是酪氨酸代谢中缺乏尿黑酸酶引起的代谢遗传病。这种病人的尿中含有尿黑酸,在碱性条件下暴露于氧气中,氧化并聚合为类似于黑色素的物质,从而使尿呈黑色。
第十五章
1,核苷酸磷酸化酶(nucloside phosphoryal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2,核苷水解酶(nucloside hydro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酶。 3,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4,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5,痛风(gout):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泄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而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6,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结构上相似于黄嘌呤的化合物(在嘌呤环上第七位是C,第八位是N),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7,自杀抑制作用(suicide substrate):底物类似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例如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就属于这种类型。
8,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第十六章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例如激素,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例如cAMP,肌醇三磷酸或二酰基甘油等。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4,级联放大(amplification cascade):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酶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递到系列反应的最后时,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作级联系统。
5,G蛋白(G protein):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6,激素效应元件(HER):指类固醇甲状腺素等激素受体结合的一段短的DNA序列
(12~20bp),这类受体结合DNA后可改变相邻基因的表达。
第十七章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Y字型结构,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是合成新的DNA链。
3,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以D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3ˊ末端反应的酶。某些DNA聚合酶具有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的序列。
4,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E.co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5,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新的DNA链。
6,滞后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7,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 Okazaki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引发体(primo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E.coli中的引发体包括催化DNA滞后链不连8
续DNA合成所必需的,短的RNA引物合成的引发酶,解旋酶。
9,复制体(repli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处,进行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10,单链结合蛋白(SSB):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它的结构可以防止复制叉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叠回双链结构。
11,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复制环状DNA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DNA聚合酶结合在一个缺口链的3ˊ端,绕环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DNA,每一轮都是新合成的DNA取代前一轮合成的DNA。
12,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一种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DNA聚合酶,具有RNA指导的DNA合成、水解RNA和DNA指导的DNA合成的酶活性。 1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样品中的DNA量和富集众多DNA分子中的一个特定的DNA序列的一种技术。在该反应中,使用与目的DNA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多轮的DNA合成。其中包括DNA变性、引物退火和在Taq 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合成。
15,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是通过一种可连续扫描DNA,识别出损伤部位的蛋白质,将损伤部位直接修复的方法。该修复方法不用切断DNA或切除碱基。
16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通过切除-修复内切酶使DNA损伤消除的修复方法。一般是切除损伤区,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露出的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最后用连接酶将缺口连接起来。
17,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过程是:识别出正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第十八章
1,遗传学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mRNA,然后mRNA翻译成多肽或蛋白质。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反应,也可以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
2,转录(transcription):在由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转录复合物的催化下,从双链DNA分子中拷贝生物信息生成一条RNA链的过程。
3,模板链(template strand):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碱基互补(A-U,G-C)。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模板链结合,并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按照5??3?方向催化RNA的合成。
4,编码链(coding strand):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 5,核心酶(core enzyme):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2α2β,δ),没有δ基的酶叫核心酶。核心酶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但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必须加入δ基才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性。
6,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7,启动子(promoter):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8,内含子(intron):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外显子的DNA中的区域。
9,外显子(exon):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10,终止因子(termination factor):协助RNA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的辅助因子(蛋白质)。 11,核酶(ribozyme):具有像酶那样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RNA复合体,它催化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除去12,剪接体(spliceosome):大的蛋白质—
的反应。
13,RNA加工过程(RNA processing):将一个RNA原初转录产物转换成成熟RNA分子的反应过程。加工包括从原初产物中删除一些核苷酸,添加一些基因没有编码的核苷酸和对那些碱基进行共价修饰。
14,RNA剪接(RNA splicing):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的过程。
第十九章1,翻译(translation):在蛋白质合成期间,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2,遗传密码(genetic code):核酸中的核苷酸残基序列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续的3个核苷酸残基序列为一个密码子,特指一个氨基酸。标准的遗传密码是由64个密码子组成的,几乎为所有生物通用。
3,起始密码子(iniation codon):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子。最常见的起始密码子是蛋氨酸密码:AUG
4,终止密码子(termination codon):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的,但可被特殊的蛋白结合并引起新合成的肽链从翻译机器上释放的密码子。存在三个终止密码子:UAG ,UAA和UGA。
5,密码子(condon):mRNA(或DNA)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该序列编码着一个指定的氨基酸 ,tRNA 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
6,反密码子(anticodon):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期间,反密码子与mRNA中的互补密码子结合。
7,简并密码子(degenerate codon):也称为同义密码子。是指编码相同的氨基酸的几个不同的密码子。
8,氨基酸臂(amino arm):也称为接纳茎。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9,TψC臂(TψC arm):tRNA中含有胸腺嘧啶核苷酸-假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残基序列的茎-环结构。
10,氨酰-tRNA(aminoacyl-tRNA):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11,同工tRNA(isoacceptor tRNA):结合相同氨基酸的不同的tRNA分子。 12,摆动(wobble):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ˊ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的U,C和A配对。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AN密码子结合。
13,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介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
14,翻译起始复合物(translation initiation complex):由核糖体亚基,一个mRNA模板,一个起始的tRNA分子和起始因子组成并组装在蛋白质合成起始点的复合物。 15,读码框(reading frame):代表一个氨基酸序列的mRNA分子的非重叠密码序列。一个mRNA读码框是由转录起始位置(通常是AUG密码)确定的。
16,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17,肽酰转移酶(peptidy transeferace):蛋白质合成期间负责转移肽酰基和催化肽键形成的酶。
18,嘌吟毒素(puromycin):通过整合到生长着的肽链,引起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来抵制多肽链合成的一种抗生素。
19,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DNA或RNA序列中一段不含终止密码子的连续的非重叠核苷酸密码。
20,信号肽(signal peptide):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夸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
第二十章1,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在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过程中,与启动子区结合并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一种蛋白质。某些转录因子在RNA延伸时一直维持着结合状态。
2,操纵子(operon):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他们转录的操纵因子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3,操纵因子(operator):与特定阻遏蛋白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表达的DNA区。
4,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编码一个蛋白质或一个RNA的基因序列。 5,转录激剂(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通过增加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加快转录速度的一种调节DNA结合蛋白。
6,阻遏物(repressor):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
7,衰减作用(attenuation):一种翻译调控机制。在该机制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移动的速度决定转录是进行还是终止。
8,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出现地DNA结合蛋白质和其它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motif)。当来自同一个或不同多肽链的两个两用性的α-螺旋的疏水面(常常含有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圈对圈的二聚体结构时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范文四:生物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磷氧比: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2个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1/2O所产生的ATP的分2
子数。
别构效应:配体与寡聚蛋白质上的一个部位结合将通过构象变化影响同一个蛋白质分子上其他结合部位上的亲和力。
结构域:含数百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经常折叠成两个或者是多个稳定的、想对独立的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
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酶的活性部位(活性中心):酶分子的表面有一些必需基团(某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时也包括辅酶分子或者其他基团)比较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微小区域,在这里必需基团参与和底物结合,并把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化学反应。
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B羟丁酸,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存在四级缔合形式,并因而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有所差异的一组酶。
+化学渗透学说: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这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生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基础上释放出的能量推动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反应。 氧化磷酸化: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呼吸电子传递链: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O2)。
解偶联剂: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例如2,4-二硝基苯酚。
同多糖:水解时只生成同一种单糖或者是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β-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β-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
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组织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被组织利用的过程
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丙酮酸柠檬酸循环:在胞液与线粒体之间经丙酮酸与柠檬酸的转变,将乙酰 CoA由线粒体转运至胞液用于合成代谢的过程称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体内物质糖、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通过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三羧酸(柠檬酸)开始,再通过一系列氧化步骤产生CO2、NADH及FADH2,最后仍生成草酰乙酸,进行再循环,从而为细胞提供了降解乙酰基而提供产生能量的基础。由克雷布斯(Krebs)于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
磷酸戊糖途径又称已糖单磷酸旁路(HMS)或磷酸葡萄糖旁路。此途径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NADPH和5-磷酸核糖。全过程中无ATP生成,因此此过程不是机体产能的方式。
乙醛酸循环: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波尔效应:pH值或H+浓度和CO2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合氧能力的影响,血液pH值降低或pCO2升高,使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反之,pH值升高或pCO2降低,则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H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皂化:油脂的碱水解。
皂化值: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KOH(质量单位为mg)
脂蛋白: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的复合体。脂蛋白部分呈脂蛋白。 胆汁酸:甘氨胆酸,牛黄胆酸,胆酸。
血浆脂蛋白是根据密度来分类的:
(1) 乳糜微粒(<0.95g m3),密度非常低,运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从小肠到组织肌肉和adipose组织。="">0.95g>
(2)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0.95-1.006g/cm3),在肝脏中生成,将脂类运输到组织中,当VLDL被运输到全身组织时,被分解为三酰甘油、脱辅基蛋白和磷脂,最后,VLDL被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
(3) 低密度脂蛋白(LDL,1.006-1.063g/cm3),把胆固醇运输到组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LDL与LDL受体结合并被细胞吞食。
(4) 高密度脂蛋白(HDL,1.063-1.210g/cm3),也是在肝脏中生成,可能负责清除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当血浆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将卵磷脂上的脂肪酸残基转移到胆固醇上生成胆固醇脂时,HDL将这些胆固醇脂动输到肝。肝脏将过量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立体专一性:当底物存在两种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作用于其中一种这样的专一性。 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者化学修饰。
酶具有高催化能力的原因:
1. 邻近和定向效应
2. 诱导契合和底物变形
3. 电荷极化和多元催化
4. 疏水的微环境的影响。
正协同性相互作用:酶的一个亚基上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增加其余亚基上的空活性部位的亲和力。
第二信使:由于保外信使与质膜上受体的结合而产生或增加的靶细胞内物质,它们起着从质膜到胞内生化机构的信息传递者的作用。
鸟氨酸循环:肝中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由氨及二氧化碳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精氨酸,再由精氨酸分解释出尿素。此过程中鸟氨酸起了催化尿素产生的作用,故名。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乏氧条件下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NADH在呼吸链被氧化为水时的P/O值约等于2.5,即生成2.5分子ATP;FADH2氧
化的P/O值约等于1.5。
范文五:生物化学重点考试名词解释问答
一 名词解释
1.P/O比:
生物氧化中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能生成的ATP 分子数称为P/O比。
2.RNA 复制:
在宿主细胞中RNA 病毒以自己的RNA 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RNA 。
3.反转录:
以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一条与模板RNA 链互补的DNA 分子的过程。
4. 翻译:
在mRNA 指令下,按照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原则,把mRNA 上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5. 复制叉(fork):
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新链沿着张开的模板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Y 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
6. 随从链 (lagging strand) !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须等解开足够长度的模板链才能继续复制,得到的子链由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
7. 调节基因:
调节其它基因的产物合成速率的基因 。!
(调节基因可以通过自己的蛋白质也可以通过的RNA (如miRNA) 起作用)
8. 操纵子:由一个启动子共转录的几个不同基因组成的转录单位,即由启动子序列、操纵基因和受操纵基因调控的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操纵子包括: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启动子(Promoter gene)和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四个部分。
9. 分解代谢物阻遏:
当E. coli 在含有Glucose 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基中即使含有乳糖,在Glucose 被用完之前,是不会产生与乳糖利用有关的酶,这种效应称为Glucose 效应或分解代谢物阻遏。即葡萄糖对 lac 操纵子的阻遏作用称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c repression)。
10. 糖异生:
生物体由糖的前体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其它糖类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的基本过程可以说是糖酵解过程的“逆转”。
11.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 磷酸化为ATP ,此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12. 联合脱氨基作用:
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13. 转氨作用:
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
14. 冈崎片段:一组短的DNA 片段,是在DNA 复制的起始阶段产生的,随后又被连接酶连接形成较长的片段。在大肠杆菌生长期间,将细胞短时间地暴露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中,就可证明冈崎片段的存在。冈崎片段的发现为DNA 复制的科恩伯格机理提供了依据。
15. 密码子(codon ):
存在于信使RNA 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叁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64 个密码子, 其中61 个是氨基酸的密码,3 个是作为终止密码子。
16. 变偶假说(Wobble hypothesis):
克里克为解释tRNA 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据此假说,反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3ˊ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5ˊ端)碱基配对,然而tRNA 反密码子中的第三个碱基,在与密码子上3ˊ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17. 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生物学)。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
反馈抑制:
在代谢反应中,反应产物对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酶产生的抑制作用。
18. 启动子;RNA 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 序列。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 端上游的DNA 序列,能活化RNA 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 准确的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19.A 位:
氨基酸部位或受位:主要在大亚基上, 是接受氨酰基-tRNA 的部位。
20.P 位:
肽基部位或供位:主要在小亚基上, 是释放tRNA 的部位。
二 简答题
1. 酶水平的调节
酶含量的调节
? 基因表达(转录、翻译)
? 酶降解
酶活性的调节
? 酶原激活
? 别构效应
? 同工酶
? 共价修饰与级联放大
? 辅因子调节
2.
3. 端粒酶(telomerase)
特点:
1. 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
2. 为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
功能:
合成端粒DNA ,维持端粒的长度
4. 简述/论述 hnRNA 变成成熟mRNA 分子的加工过程通常包括那些步骤 ?
(5’端加帽子结构,3’端接polyA 尾巴,剪接即剪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碱基修饰。)
7.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合成的原料: CO2,甲酰基, 氨基酸等
1.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
10. 色氨酸操纵子是一种典型的酶合成阻遏控制方式。该操纵子的调节蛋白单独不具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只有与它的辅阻遏物(正常代谢的终产物)结合后,才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因此,它作用的结果是使细胞暂时停止某些酶的合成,失去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
三 论述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环境化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