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常见的不过二十多种,这些构成岩石的矿物通称为造岩矿物。
一、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常见的造岩矿物,根据其化学成分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1、 硅铝矿物:SiO 2和Al 2O 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 、MgO ,其中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及似长石类。这些矿物的颜色较浅,所以又称浅色或淡色矿物。
2、 铁镁矿物:FeO 与MgO 的含量较高,SiO 2含量较低。其中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等。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所以又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通常称为色率,又称颜色指数。
二、 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按照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副矿物三类。
1、 主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例如一般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没有石英或石英含量不够,则岩石为正长岩类;沿有长石则为石英岩或脉石英。所以对花岗岩来说,石英和长石都是主要矿物。
2、 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虽不起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矿物,含量一般小于15‰。如闪长岩类中,石英是次要矿物。闪长岩中有石英可称石英闪长岩,无石英,或石英含量小于5%,则称闪长岩,但二者均属闪长岩类。
3、 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因此,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
三、 矿物的成因类型
1、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结晶出来,而且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三个亚类。
正常矿物:是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而且在岩石形成不定期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如喷出岩中新鲜的透长石斑晶。
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析出后,因温度、压力、成分等发生变化,使这些矿物受到部分反应、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分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称反应矿物。例如由岩浆中早期析出的镁橄榄石,与岩浆中SiO2反应形成了顽火辉石,那么顽火辉石就是反应矿物;而未反应完的残留的橄榄石就是残余矿物。
2、 成岩矿物: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使原生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叫成岩矿物。如由高温石英变成低温石英,由透长石变成正长石。
3、 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凝固成固体的岩石后,由于受残余挥发份和岩浆期后溶液的作用(蚀变、交代及充填)而生成的矿物。它往往交代原生矿物,或充填在矿物的孔隙及晶洞中。包括气成矿物,如电气石、萤石、黄玉等,也包括那些自—它变质矿物,例如由橄榄石变成的蛇纹石、滑石、皂石等。
4、 它生矿物:它们是由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所生成的矿物。在纯净的正常岩浆中不会析出这类矿物。
5、 外生矿物:岩石受到各种外界营力,主要是地表风化而形成的矿物,又称表生矿物。这些矿物的形成,与原来的岩浆及岩浆期后气体液体的活动没有成因上的联系。如钾长石风化变成高岭土。
四、 矿物相
矿物相:岩浆岩不的矿物成分与形成条件的有机联系,称为矿物相。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相如下:
1、 火山相:以出现高温低压矿物为特征。是快速晶出、反应不完全的产物。如出现高温石英、透长石、歪长石、高温斜长石、六方钾霞石。
1) 干火山相:多数火山岩(尤其是玄武岩)属于此相。
2) 湿火山相:次火山岩、超浅成的脉岩,以及个别粘度大、挥发份多的火山岩属于此相。
2、 深成相:以出现低温、高压矿物为特征。是缓慢冷却、结晶完全、反应平衡的产物。如出现低温石英、正长石、微斜长石、低温斜长石、斜方辉石等。
1) 干深成相:不出现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也不出现需水矿物——黑榴石及方钠石类。
2) 湿深成相:结晶温度最低,岩浆粘度最小,含水及需水矿物,尤其以出现角闪石白云为特征。
3) 混合相:火山相与深成相兼而有之者,称混合相。
范文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分类图
Q
M<90 1a="" 90="">90>
1b
60 P(50)
2 3a 3b 4 5 Q(30)
20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A P
6’ 7’ 8’ 9’ 10’
10
11 12 13 14
A(20)
60 16
15
Q(30)A(20)P(50) M=90-100
对应区域4-花岗闪长岩
F
1a-硅岩类;1b-富石英花岗岩类
2-碱性长石花岗岩(包括M0-10的白岗岩)
3-花岗岩(a.钾长花岗岩或普通花岗岩;b.二长花岗岩)
4-花岗闪长岩
5-英云闪长岩(包括M=0-10更长、斜长花岗岩)
6*-碱性长石石英正长岩
7*-石英正长岩
8*-石英二长岩
9*-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辉长岩
10*-石英闪长岩/石英辉长岩/石英斜长岩
6-碱性长石正长岩
7-正长岩
8-二长岩
9-二长闪长岩/二长辉长岩
10-闪长岩/斜长岩/辉长岩
6’-含似长石碱性长石正长岩
7’-含似长石正长岩
8’-含似长石二长岩
9’-含似长石二长岩/二长辉长岩
10’-含似长石闪长岩/辉长岩
11-似长正长岩
12-似长二长正长岩(似长斜长正长岩)
13-似长二长闪长岩/似长二长辉长岩
14-似长闪长岩
15-似长岩
16-超镁铁质岩
范文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分类图
1a-硅岩类;1b-富石英花岗岩类
2-碱性长石花岗岩(包括M0-10的白岗岩)
3-花岗岩(a. 钾长花岗岩或普通花岗岩;b. 二长花岗岩)
4-花岗闪长岩
5-英云闪长岩(包括M=0-10更长、斜长花岗岩)
6*-碱性长石石英正长岩
7*-石英正长岩
8*-石英二长岩
9*-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辉长岩 10*-石英闪长岩/石英辉长岩/石英斜长岩 6-碱性长石正长岩
7-正长岩
8-二长岩
9-二长闪长岩/二长辉长岩
10-闪长岩/斜长岩/辉长岩
6’-含似长石碱性长石正长岩
7’-含似长石正长岩
8’-含似长石二长岩
9’-含似长石二长岩/二长辉长岩 10’-含似长石闪长岩/辉长岩
11-似长正长岩
12-似长二长正长岩(似长斜长正长岩) 13-似长二长闪长岩/似长二长辉长岩 14-似长闪长岩
15-似长岩
16-超镁铁质岩
范文四:岩浆岩矿物野外鉴定
火成岩矿物的野外鉴定及定名
一、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1、石英
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虫状外和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呈六方双锥的斑晶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颜色从无色到烟灰色。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与长石的区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 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产于侵入岩中的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钾长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而且酸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产于深成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当旋转标本,发现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聚片双晶。钾长石常具卡斯巴双晶,而
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最重要的标志。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则为条纹长石。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
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至关重要。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在基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这时,可采集半风化的标本观察,由于斜长石风化后颜色变浅,而与暗色矿物易于区别。聚片双晶是斜长石的重要鉴定标志。将标本向不同方向旋转,直到用野外或放大镜看到晶面或解理面上出现一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或折线,这就是双晶纹。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双晶纹密集且平直,而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稀且不够平直。
4、普通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多呈黑色、暗绿色,有时为褐色。在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多呈长柱状晶体,但在某些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一向伸长的结晶习性并不显著。角闪石在解理、光泽、硬度上与辉石相近,因此易与辉石混淆。野外鉴定时可根据解理夹角相区分。具体做法是:
在照射光下看到一组反光良好的阶梯状反光面(解理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转动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面,其旋转角度就是解理夹角。估计这个角度,若近90度,即为辉石;若为较明显的锐角或钝角,则为角闪石。另外,普通角闪石常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共生;而辉石则常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共生。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与黑云母有时也会混淆,其区别在于,角闪石硬度大于小刀,用小刀刻划只能得到碎屑状颗粒,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而黑云母硬度小于小刀,用小刀可挑成薄片,解理面具珍珠光泽。另外,遭受风化后的角闪石常具绿色色调,而黑云母风化后常具褐色色调。
5、辉石
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最主要的矿物,另外在安山岩中常以斑晶出现。大多数辉石呈绿黑色,少量辉石呈灰绿色(如透辉石)。产于侵入岩中的辉石一般呈等轴的粒状。辉石具两组近于垂直的解理,常构成不整齐的阶梯状断口。辉石最常见的次生变化是蛇纹石化和纤闪石化。蛇纹石交代辉石常形成具丝绢光泽的“绢石”。
6、橄榄石
橄榄石是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常见的矿物,其含量是这两类岩石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新鲜的橄榄石是砂糖状晶体,呈橄榄绿色或黄绿色,一般为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不具解理,因此较易与辉石区别。侵入岩的橄榄石常蚀变为蛇纹石和滑石,由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常呈黑绿色、黑色,具油脂光泽,并常可见由细粒磁铁矿组成的网状细脉。喷出岩(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常蚀变成褐红色的具橄榄石假
象的伊丁石。橄榄石是抗风化能力很弱的矿物,地表露头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橄榄石。
7、黑云母 黑云母主要出现在酸性的岩石中,新鲜的黑云母呈黑色或黑褐色,风化后褪色,常呈金黄色,解理极完全,常呈片状,在手标本中常可见到与晶体大小一致的平整的反光面,并可见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根据以上特征,不难将它与普通角闪石、辉石相区分。
8、霞石
霞石仅出现在SiO 2不饱和的碱性岩中。侵入岩中的霞石因结晶常呈它形粒状,颜色为肉红色或灰白色,解理不完全,常具油脂光泽,易与石英混淆。与石英的区别是,石英一般呈烟灰色,在风化面上呈凸起状,而霞石一般呈肉红色,抗风化能力弱,常有风化产物存在。另外石英一般与富钾的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而霞石常与富钠的碱性长石(如歪长石)、碱性辉石共生。根据解理不发育、油脂光泽,可与正长石区分。
二、矿物含量
确定矿物含量,对于岩浆岩准确定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含量的两种方法。
1、目估法 目估法是用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的含量,其准确性与经验有关,误差较大。目估矿物含量时,由于暗色矿物比较醒目,所估含量往往偏高,这是应当避免的。
2、直线法
直线法是在野外选定的有代表性的露头上,用小钢尺测量若干平行直线段上某矿物的长度并作出记录,然后根据下式求出欲测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100倍,线段间距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径。
鲍文反应序列
鲍文反应序列就是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 铁镁硅酸盐结晶序列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沸石; 而钙钠硅酸盐结晶序列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奥长石→钠长石; 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则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系→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岩系→花岗岩-流纹岩系。由罗门鲍文在开放式环境下研究所得。
1972年海德曼(D.W.Hyndaman)对鲍文反应系列作出了一些修正,增补了第三个分支--钠钾长石系列,表示富钾的钾钠长石可与基性斜长石共生,而富钠的钾钠长石与酸性长石共生。从不连续系中分出一个分支,用以反映玄武岩浆与碱性玄武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矿物的共生规律。如在橄榄玄武岩中,橄榄石或斜长石是最先结晶的,其次是辉石,但在拉斑玄武岩中,辉石和斜长石是同时结晶的。
鲍文反应序列作用:
(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 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
范文五: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分布最广的构造。常见于花岗岩侵入体的中部。
2、带状构造;表现为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岩石相间排列,成带出现。或者是暗色与浅色的矿物、岩石彼此逐层交替;或者是较粗粒与较细粒结构的矿物、岩石彼此逐层交替,从而在岩石中呈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带状构造主要发育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带状构造有的是由于结晶条件周期性变化所成,有的为同化混染产物,还有的为混合岩化的结果。
层状构造:在超基性——基性岩中,通过矿物组合、含量、粒度、形态的层状改变表现出来的“层理”,则称为层状构造。层间界线很明显,大范围内非常稳定,同层可以对比,似沉积岩的层理。
3、斑杂构造:指在岩石的不同部位,其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差别很大,因此整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引起斑杂构造的原因很多,如岩浆对捕虏体及围岩的不均匀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岩浆的多次侵入或脉冲式侵入,都可形成斑杂构造。
4、球状构造:表现为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及椭球状体,称为球状构造。它是由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状分布而成,其中有的矿物呈放射状排列。它的成因可能为某些成分过饱和岩浆凝聚结晶产物。
5、晶洞构造和晶腺构造:在侵入岩中有近圆形空心的孔洞,称为晶洞构造。晶洞大小不一,直径可至数厘米或数十厘米不等。晶洞一般被扑克作在岩浆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也可能是岩浆凝固时产生气体逸出的结果。如果在晶洞壁上生长着排列很好的自形晶体,则称为晶腺构造。
6、流动构造:包括流面、流线构造。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虏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成流面构造;而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捕虏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流线构造和流面构造的产生与岩浆流动有关,是岩浆流动的遗迹。流面与围岩接触面平行,流线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它们在岩体的边缘和顶部较清楚,向岩体内部逐渐消失。
7、原生片麻状构造:特点是,岩石中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这种构造是在侵入体形成不定期程中,流动的岩浆对围岩强烈的挤压而产生的。也是岩浆流动的遗迹。它仅局限于岩体边缘的局部地段。原生片麻状构造不常见,主要见于中酸性侵入岩中。
二、侵入岩的构造
1、气孔和杏仁构造:这是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主要见于熔岩层的顶部。顶部气孔是由于在冷凝着的熔岩流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则形成杏仁构造。在野外,某些杏仁体与熔蚀的斑晶矿物有的易于混淆。它们的区别是:杏仁体多具有圆滑的轮廓;充填的不是一个矿物颗粒,而是矿物集合体;并且这些充填的矿物为次生矿物(方解石、沸石、石英、绿泥石等)
2、枕状构造:这是海相基性熔岩流中相对多见的一种构造。当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为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经枕状为特征,称为枕状构造。
3、流纹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4、柱状节理构造:多见于厚层状基性熔岩中,是一种规则的多边形长柱状体。一般认为是由于熔浆均匀而缓慢地冷缩条件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