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大学生国际视野问卷
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的调查
导语:这份问卷旨在调查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国际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情况有更好的了解。请您根据自身真实情况,独自完成以下问题。您的相关信息将被保密。感谢您的参与。
第一部分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您所在学校:
2性别:
3年级:
4专业:
5英语水平:(雅思/托福/SAT/CET成绩)
6出国/境经历:有/无 所去过国家/地区: 滞留时间:
7是/否有出国留学的规划
8是/否开始/已经有过申请海外学校的行动
9是/否有非中国大陆籍家人/朋友/网友
10父母或近亲是/否有留学/外派工作经历
第二部分 基本国际知识
1是/否习惯于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2西方世界称珠穆朗玛峰为____
3最近常使用以下哪个词来指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欧美/国外/外国/第一世界4平时使用“国外”一词时是否认为其包括阿拉伯国家和拉美国家?
5在印象中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巴西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相比:高很多/低很多/高一些/低一些/基本持平
6对A美国/B中国香港/C中国大陆/D丹麦/E中国台湾/F新加坡护照免签的国家数量排序: 7是否了解以下英文简写所代表的国际组织:IOC;INTERPOL;WHO;FAO;
8认为日本是/否是西方国家
9主要的国际知识来源:书籍/杂志/交谈/电影/电视剧/电视新闻/广播/中国网络/外国网络 10认为日本的主流民意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是不关注/支持/反对
第三部分 国际化视野
1认为什么是未来世界主流文化:美国/欧美日/中国/融合的世界文化/其他?
2是/否曾经/正在直接通过世界主要媒体了解国际局势变化
3认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如利比亚更迭、巴西和印度的迅速崛起或欧债危机)对自身是/否有直接影响
4假设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你将选择:中国香港/澳大利亚/中国大陆/西班牙/印度/英国
5认为海外留学的意义在于:与国际水平和视角接轨/学习先进管理和技术/镀金、个人升值/融汇东西方文化
6认为以下最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的议题是:国际贸易摩擦/气候变化/反恐问题/信仰重塑/转基因与克隆/人口膨胀 其他?
范文二: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
2008年第 1期 (总第 204期 )
学术论坛
ACADEM IC FORUM
NO. 1, 2008
( Cum ulatively NO. 204)
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
姚福生 ,王 磊 ,张志伟 ,谢 峰
[摘 要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并最终影响到 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但学术理论界对国际视野教育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文章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对大学生国际视野 教育的内容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从教育内容、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三方面对新时期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国际 教 视野教育的策略和途径等提出了细致、体的建议 ,同时警示性地提出今后在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具 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际视野教育 ;新时期
[作者简介 ]姚福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处主管 ;王磊 , ;张志伟 ,上海
对外贸易学院团委文员 ;谢峰 , [中图分类号 ] G64 [文献标识码 ] A [
理论界对“国际视野” ,有的把国 际视野称为全球公民意识、际意识等。国际视野 国
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 国际社会 ,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 ,认识自己的权利 和义务 ,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它 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 素质的综合体现。
目前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迈向世界发展潮流 , 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鲜明地提出 ,中国将始终 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开放战略要求国 人在坚持国家观念、民族精神的基础上 ,积极增强 国际化意识 ,努力具备国际视野。当代中国大学生 是国家发展、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开展大学生国 民
际视野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 ,让大学生在 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推动中国的发展与繁荣 ,是中 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关键 ,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时 代使命。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为主体带动政治、文化的 全方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社会生活中任何方面 所发生的较大波动和变化 ,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 引起连锁反应而掀起轩然大波。这要求个人在看 待问题时必须要有更鲜明的“全球”、世界”眼“的 光 ,要有全球的视野 ,站在全球角度考虑问题 ,而不 能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 ,必须更善于把握全球人 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对于大学生而言 ,这种全球意 识表现为能够面向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 ,具有 全球化视野 ,主动关注世界性问题 ,关注人类的共 同命运 ,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认识不 同文化共存的合理性。
(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 野教育
在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 ,党中央、务院明 国 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 建设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 有国际视野、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建 能
设创新型国家要求以世界眼光、略思维来实施国 战 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 际化程度 ,推动我国高层次人才国际化进程。根据 行业与专业的国际规范来培养高层次人才 ,通过多 种途径使他们在国际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加
(一 )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需要开展大学生国
际视野教育 182
大开放力度 ,拓宽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 ,提升 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优势 ,使我国高层
一、前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必 当 要性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次人才系统与国际接轨 ,融入世界人才大系统 ,跻 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
(三 )接轨教育国际化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 野教育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条件下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 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明显 ,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必 须与国际接轨 ,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的 国际化 ,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人才的全球化 流动是必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 ,必然导 致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流失。因此 , 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战略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 ,以 培养适应 21世纪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所需要 的、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各层次人才。人才培 具 养必须适应人才全球化流动和全球经济贸易市场 的需要 ,否则就面临着人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生国际视野教育
当前随着各种学科的融会贯通 ,社会变化的速 率加快 ,,国际知 交往的日益频繁 , 更便捷 , ,人才的全 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如何主动学习 ,培养自 己的核心竞争力 ,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 势和工作实践中的持续竞争能力 ,在人才大战中立 于不败之地 ,是大学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完成 这项紧迫任务 ,大学生不但要具备强烈而自觉的竞 争意识 ,有自我表现、我实现的热情和冲动 ,更要 自 具备国际视野 ,用一种国际眼光审视自我、发展自 我 ,通过国际化竞争锻炼自己的才能 ,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材。
可以分为以下具体的形式 ,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可 取的。
1.纵向性知识与横向性知识并重。纵向性知 识表现为知识储备不是时间系列的孤立 ,并不仅处 于某一具体时间节点之上 ,它具有历史 -现实 -未 来的纵向联系特征。横向性知识表现为知识储备 不是空间系列的孤立 ,不是对国际政治、济、化经文 等方面的偏颇。
人们掌握国际知识 ,要能以前后联系、发展的 眼光进行分析 ,动态地看待问题 ,总揽古今。同时 , 也应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横向知识储备。国际知 识越丰富 ,国际视野就越宽阔 ,越有洞察力 ;反之 , 就越狭隘、 肤浅。 越
2.信息性知识与累积性知识并重。信息性知
。
识也即大众传媒中经常出现的 ,有关科学、会学、社 国 ,
,既依赖于系统学习 ,也依赖 于平时的耳濡目染。要注重信息性知识与累积性 知识并重 ,两者缺一不可。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 学校课程中系统传授的知识遗忘率比较高。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知识分为“显 性”“与两 隐 性”种存在形态。显性知识指格式化、 文本化了的知识 ,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 库等编码方式呈现 ,它的传播比较容易 ;而隐性知 识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 ,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智慧、 经验甚至感觉 ,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 知识 ,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 ,是“所知超过 所言”、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往往不易用语言 “ 的表达 ,传播难度大。
国际知识既可以表现为这种文本化的显性知 识 ,也表现为内隐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数量
(一 )知识维度
国际知识是国际视野的基础 ,没有一定的国际 知识 ,国际视野只能是盲人摸象。国际视野的知识 储备首先表现为对“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 处在什么方位”基本状态的认知 ,具体到我们国 等 家 ,国际视野的知识储备包括对于中国之外的国际 社会各种知识的总体把握与了解 ,有关主要国家的 国情与对华关系态势 ,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 和主要领域参与国际事务的水平与程度等等
(四 )提高个人现代核心竞争力需要开展大学
二、时期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要素分析 新
和重要性远远大于显性知识 ,是“知识资产的冰山 下部”,是显性知识的一种重要补充。要有丰富的 国际知识 ,除了掌握文本化的显性知识外 ,还需要 在实践与体验中用心发现、 整 合隐性知识。
(二 )能力维度
国际视野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还应具体 到一定的行为 ,它是与公民责任联系在一起的①, 既需要有承担公民责任的意识 ,更要有承担公民责 。 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能力是国际视野的一
个重要内涵。国际视野中的能力具体指的是与外
国际知识从它的性质、获取渠道、存在方式等方面
①把国际视野理解为认识世界和负起地球村一分子的公民责任的相关知识、力和价值观。 能
183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合认 国交往、作、识外来文化的行为能力 ,主要包括
沟通能力、息获取能力、舍能力等。 信取
1.沟通能力 ,前提是认知 (以综合认知为前提 要素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包括外语运用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赖于正确 认知、 解异域文化 ,使我们在国际交流中既能尊 理重对方立场 ,又能妥善表达、传 播自己的观点 ,在理 解他人的同时又能让他人理解。
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 ,往往是影响国际视野的 主要障碍。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实现理解与被 理解的统一 :不但自己能以“和而不同”理念理的 解他人 ;而且自己还能够被他人所理解。
2.信息获取能力 ,关键是主动 (以积极主动为关 键要素的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 分析能力、 息利用能力等。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信的前提是能迅速获取信息资料 ,时刻保持主动姿态。 敏锐的信息意识有利于防止边缘化 ,与世界同步。
国际化背景下 ,人们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信 息 ,“ 沙俱下 ,如不对信息的选择与分析方向加以引导 , 那么引起思想的混乱与行为的失当将在所
精神层次上的开阔、容。包
1.“新开放”度。国际视野中的开放态度不 态 是表现为传统的单向性开放 ,它是双向的。既欢迎 走进来 ,也要主动走出去。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应 该具备一种开放的心灵或心态 ,始终保持着一种对 外界民族、 家 的新鲜感和对别的文明、制度的强 国烈的学习欲望 ,超出在各民族孤立发展阶段形成的 民族中心主义的狭隘性 ,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本 民族所处的位置 ,正确看待和分析本国、本民族所 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以客观、 等、容的心态 平宽对待异域文化 ,承认、 重文化多样性。 尊
开放态度是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前提 ,封闭只能 导致落后 ,并产生一种偏执、狭 隘、自负的心态。只 有开放 ,才能共享世界文明发展的成果 ;也只有坚 持开放 ,才能从多角度认识世界 ,审视民族特性 ,开 阔眼界。
“” , ,是特定条件下 政治、济、化等综合因素的体现 ,与一定的价值 经文
观念相适应。国际规则应适应国际大家庭的现实 特点 ,符合各民族利益诉求的需要。因此 ,国际视 野中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单纯的被动遵从、 适 应国际 规则 ,它还应表现为一种主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 意识 ,积极表达利益诉求 ,并在其中贡献智慧。
规则意识不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 一种意识 ,还是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基本要 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我们的国家、民族 在世界上有所作为 ,就必须树立起遵守国际规则的 意识 ,不能以自身的特色来回避国际规范和惯例。 如 W TO制定的多边协议和规则不仅要求我们在经 济层面融入世界 ,更要求我们在体制和机制层面按 照国际通行惯例来办事 ,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 ,都有一个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
3.“新价值”念。国际视野中的价值观不是 观 传统的两元论模式 ,而是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下 , 人们应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培养作为世界一分 子所应有的素质、民责任 ,重视公正平等 ,欣赏不 公 同国家、 族的文化、价值等 ,相互理解 ,认识到各 民个民族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 ,也都有优长 劣短 ,超越不是真理就是谬误来对待的认识论思维 模式 ,倡导一种多元共存的、理宽 性的、容性的价值 理念 ,杜绝对别国文化理解上“嫌恶”“偏和两 好” 种极端错误的倾向 ,为促进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 平等作出贡献。
难免。”
[3]
3.取舍能力 ,核心是评判 (以科学评判为核心
要素的取舍能力 )。取舍能力是对接触到的异域文 化对其全部或部分因素进行保留或剔除。文化总 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 ,有它的适用域。取舍的关 键是要对异域文化进行分析、评判 ,包括它的优点 与缺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能以拿来主义的心态 对待异域文化 ,进行与本民族文化的恰当比较 ,对 异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取舍。
国际化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人们面临越来越多 的选择 ,选择既是一种机会 ,同时也是一种取舍能 力。取舍能力使人们在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中保持 清醒的头脑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民族性与 个性。
(三 )素质维度
国际视野是一种知识、能力的表现 ,但更是一 种素质。主要包括开放宽容的态度、规则意识、价 值观等。就如 A IESEC (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 会 )现任主席卫淑瑜所说 ,国际视野是一种对文化 的敏锐与包容 ,它包含尊重、同情以及适应能力 , “国际化”含义并不是说会讲多门外语的语言能 的 力 ,而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 ,是一种文化内涵和 184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新价值观包括人们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 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和行 为的先导 ,是国际视野的一个重要内涵。全新的正 确的价值观有利于迅速融入国际大家庭并获得国 际公民的身份认同 ,为国际交往和合作奠定坚实的 基础。
当今 ,各具体学科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比重加强已成 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即以自然科学方 法为研究手段 ,以人文关怀为研究目的。因此 ,新 时代的学校教育 ,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上 ,要突破从 知识的角度加以规定 ,摆脱单纯知识传授的传统模 式 ,而转向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了解、得国获 际视野与人文关怀。从发达国家人文课程的内容 来看 ,我们偏重的是具体知识的积累 ,眼界局限于 单一学科之内 ,他们注重的是用各人文学科的基本 概念、理及方法来作为工具 ,以分析和解决现实 原 社会问题 ,其教育的着眼点已在单一学科之外。譬 如 ,在发达国家的地理教材中 ,包含有许多现代地 理学的新知识、成果 ,诸如环境、源、口、市 新资人城
化、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内 可 容。同时 ,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 ,以突出 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 “交流性” 所谓教育主体的考量上注重“交流性”,是指 作为教育主体的校方和教师 ,在意愿上应具有对不 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不断演化的世界情势的主动 关注 ,在能力上具有与国外同行和学术前沿进行交 流沟通的语言对话与信息搜集等相关素质和能力。
1.理念上 :融以国际视野的交流意愿。首先 , (有条件的 )高校要树立国际化、开放办学的新理 念 ,全面实施“以外促内”战略。就是要站在世界 看学校 ,面向世界谋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以外的资 源和力量 ,促进办学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内”基础 ,是立足点 ;“外”发展、革的“助推 是是变 器”。学校要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国门 ,在国际 一流大学里更新知识 ,转变观念 ,激荡思想 ,研习成 长 ;要把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请进校门 , 交流融合 ,共谋发展 ,引领和支撑学科建设 ;要通过 国际化、放式办学 ,让国内高校的教育、研与社 开科
会服务触角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 ,在国际竞争与 合作中更快发展。其次 , (有条件的 )教师要树立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而酌情实施“五个一” 工程。对于一般教师 ,学校可酌情要求其在教学过 程中引用一个相关国际学术词汇、绍一个国际性 介
研究观点、述一个国际性教学案例、引荐一本国 讲 外参考书目、荐一条相关网络信息。对于那些长 推
期出国进修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教师 ,学校则提 出更高要求 ,如能否确定一个国际前沿的研究方 向 ,找一位可以合作的国外高校教授 ,发表一篇国
185
三、时期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 新
途径与策略选择
(一 )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注重“通用性” 所谓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注重“通用性”,是指 教育内容的设计 (包括材料、立场、观点等 )要既能 够为我们自己传承文化、进行教育所用 ,又能够站 在国际化的视角上 ,为别的国家和民族所理解 ,乃 至承认和接受。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一条最 便捷的落实手段就是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 现教材的国际同步性。
1.理念上 :从
国民 , , 从容地面对世界 ,将捍卫基本价值的坚定和面对具 体问题的灵活结合起来 ,充分了解世界的变化并作 出恰当的反应 ,让我们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价值被世 界理解的同时 ,耐心地以“和而不同”胸怀和态的 度与他人沟通和对话。其次 ,教育大学生要有负责 任大国的国民心态。负责任大国国民的心态 ,是需 要将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与中国的发展相适应 , 使得我们的自我意识和我们的实际分量相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以面向未来的想象力在各个方面作 出努力 ,并在我们的教育和传播中注入一些对于民 族的发展有利的新的元素和新的意识。这就会让 我们在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同时 ,也更好地继承我们 的传统。
2.操作上 :教材的国际同步性。首先 ,必须树 立国际化开放办学的理念 ,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 容与国际接轨。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 的先进办学经验 ,紧跟国际学术前沿 ,积极在教学
理念、养目标、利用国外 培
教育资源 ,全力推进双语教学 ,实现部分学科教材 的国际同步性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 理经验 ,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其 次 ,必须摆脱单纯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 ,提高学生 运用所学来认识、究、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研解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际学术论文 ,参加一次国际会议 ,带回一门核心课 程等等。
2.操作上 :有熟练的英语等国际交流的能力。 首先 ,熟练运用外语与网络是首要能力。现代国际 化大企业对“人才国际化”理解是要求每个职员 的 都具备国际视野 ,并具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工 作的能力 ,哪里需要就可以派到那里去。因此 ,我 们说 ,除了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掌握国际先进的经营 和管理技巧外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等一门以上外 语、练运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与沟通能力 ,将是 熟
一部分大学生能否进入这样的先进经济形态第一 线的首要素质和必备能力。其次 ,现代职业素养是 无形的竞争能力。除了外语与网络沟通能力之外 , 一般认为 ,与“港才”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 及 相比 ,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主要在从业观念及职业 操守上还要稍逊一筹。为此 ,曾有职业顾问指出 , 内地人才应抓住跨国企业正在实行人才本地化的 机会 ,提升个人跨行业的竞争力才是制胜之道。除 , (三 )教育客体的考量上注重“开放性” 1.理念上 :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心态由内而 外。首先 ,跟上时代脉搏、汇国际视野 ,理应成为 融 当代大学生的清醒与自觉。处在现代社会里的高 校师生理应具备良好的国际交往意识———一种主 动关注、极介入的积与意 “保鲜”“保先”识。所谓
“保鲜”,即现代人只有主动关注不断演化的国际 情势和社会现实 ,才能在意识上跟上时代脉搏 ,保 持个体生存意识的鲜活性 ;所谓“保先”,即现代人 只有积极关注不断演化的社会现实和国际情势 ,才 能有跟上社会发展现实 ,激扬个体自觉成长进步的 先进性。现代国际化大企业的老总们对国际形势 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感觉 ,与每天演化的社会现实保 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世界的政治形势和经 济形势以及投资国国内形势和股市情况等 ,都与本 公司的利益密切相连。作为生产力中的准备性要 素———劳动者———还是处在高校教育阶段的青年 学生 ,理应拥有这样一份清醒与自觉。其次 ,跟踪 时代脚步、与国际项目 ,应该成为历练国际视野 参
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跟踪时代进步的脚步 ,包括 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际学术发展前沿、 各国社会变化动态等 ;二是充分依托诸如“ sife社 会实践比赛”、国际大专辩论赛”、重大涉外志愿 ““ 服务活动”、创业教育国际交流”一些国际化教 “等 186
育项目的纽带作用 ,在参与中历练国际视野 ,增强 与世界同步互动的兴趣与意愿。
2.操作上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由内而外。 首先 ,将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 中。一是要搭建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拓展 国际项目渠道 ,注重国内外联合 ,增强竞争力 ,使合 作项目高质量、持续发展。二是要确保校际合作 可 取得实质性进展 ,力求在更高层次进行战略性合 作。三是要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除对专门人 才进行支持外 ,可能的话 ,学校应筹划设立国际学 术活动专项资金 ,加大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资 助 ,其中包括对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资助。 其次 ,全面推进各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各高校应因校制宜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生的输送 渠道 ,稳步扩大国际交流生的规模 ,使更多的学生 , , ,进而采 ,改进自己的相关意识与这种变化相对接 , 提升自己的相关素质以便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四、后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应避 今 免的几个问题
当前及今后 ,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 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准确理解国际视野教育的内 涵 ,努力克服盲目性的国际视野教育 ,力求避免国 际视野教育陷入误区。
(一 )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外语能力教育 加强外语能力教育是培育国际视野教育的前 提。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全球化时代 ,语 “的 言是知识、息的载体 ,个人的外语能力是决定其 信
能否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标志。利用外语技能 , 个人可以增强国际信息获取能力、际沟通交流能 国
力 ,为培育国际视野奠定坚实基础。但我们不能据 此就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外语能力教育。从属 性来看 ,外语能力属于一项技能 ,国际视野教育是 一个相对宽泛的技能集合体 ,它包括获取国际知识 的能力、用国际知识的能力、国际交流沟通能力 应
与具备国际化思维的能力。
(二 )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视野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存在差异性。 美国教育家古特克认为 ,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是一 种平等教育 ,而国际视野教育是在 (下转第 199页 )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施与教育事业发展是同步的 ,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 为教育教学 (含教育科研 )服务 ,项目成果要应用 于教育教学 ,应用效果是项目建设质量的评估依据 之一。这就需要在监控体系中 ,把工程项目的阶段 性成果应用到教育事业建设中。把工程建设与应 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使目标、监控与应用联系 在一起 ,从而推进工程的健康发展 ,提高工程的质 量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
[ 1 ]傅钢善 ,彭惠群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OL ]. http: / /www. seu. edu. cn /~ ccp /party3 /p lan /p lan - 2. htm , 2007 - 06 - 08.
[ 4 ]慕彦瑾 .关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的思考 [ J ].中国教
育科学探究 , 2004, ( 6 ) .
[ 5 ]陈至立 .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坚现场汇报会上的 攻
cle_051092750. htm l, 2007 - 05 - 19.
edoas/website18 / info5607. htm , 2007 - 08 - 19.
[ 6 ]“211工程”简介 [ EB /OL ]. http: / /www. moe. edu. cn / [ 7 ]陈建华 ,等 .基于过程管理的工程项目多目标综合动态
调控机理模型 [ J ].中国管理科学 , 2005, (5).
[ 8 ]蔚林巍 .项目监测与控制 [ EB /OL ]. http: / /www. 21 tb.
com / htm l/ zlwz / js_view. php? id = 154, 2007 - 06 - 10. [ 9 ]黄锦成 ,等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监控研究 [ J ].科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 ( 11 ) .
[ 2 ]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期建设管理办法 (暂行 ) 二
[ EB /OL ]. http s: / /oa. xjtu. edu. cn /OAS/ GU IZHANG. nsf/0 / e3475f6a618471d048256fd40034d0c1? OpenDocu - ment&Click, 2007 - 06 - 07.
技管理研究 , 2005, ( 2 ) .
[ 3 ]东南大学 2001 - 2005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 [ EB /
[责任编辑 :陈梅云 ]
(上接第 186页 )国际维度上实施的理解教育 ,国 形态、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 ,高等院校 进
在对大学生开展国际视野教育时必须要把民族精 神教育与国际视野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国家意识 ,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 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前提下 ,国际视野 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和 国际意识 ,吸纳世界优秀文化 ,开拓提高个人乃至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
[ 1 ]赵永乐 .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 N ].光明
差异性 ,[4]
,致力于消解主体文 化对弱势群体文化的歪曲 ,倡导以开放的心态去包 容各种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对自身文化遗产的自豪 感 ,教育被认为是保持个体特色与所属团体特色的 活动。国际视野教育主张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在 发展过程中被共同赋予“国际化”印 ,强调忽视 烙 特殊性、体性和主体性 ,注重被教育者以世界公 具
民的身份去面对世界 ,寻求人类发展的共性化东
西 ,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 ,目的是将受教 育者培养成无偏见、思想开放活跃、易于接受差异 性观念的具有世界意识的人才。
(三 )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意识形态教育 国际视野教育中包含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 态是指个人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当前伴随着世界多 极化、济全球化、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 经文
的价值观念、识形态出现了激烈的交融与碰撞 , 意
一些发达国家也正积极致力于凭借雄厚的经济实 力和传播媒介优势 ,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
[5]
日报 , 2007 - 04 - 28.
[ 2 ]徐通模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面临的机
遇与挑战 [N ].科学时报 , 2001 - 10 - 26.
[ 3 ]冯绍雷 .要提升青年一代的国际意识 [ J ].上海教育 ,
2006, ( 4 ) .
[ 4 ] Gutek, G. L. American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讲话 [ EB /OL ]. http: / / ccdv. peop le. com. cn / sphtm l/ arti2 [M ]. NY: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1993.
[ 5 ]彭永春 ,吴雄鹰 .全球化教育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冲
击 [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6,
(1).
[责任编辑 :陈梅云 ]
199
http://www.cnki.net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文三: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探析
作者:张爱萍 孟建芳 赵辙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8期
摘 要: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拥有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国际视野。本文对国际视野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知识、意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视野 国际意识 全球化能力
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要求、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使命。
1.国际视野涵义及其重要性
国际视野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词语,也称为全球视野、国际意识等。它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它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的意识、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
1.1国际视野的评价指标体系——意识、知识、能力
1.1.1意识维度
意识对人的行为有能动的反作用,培养国际视野,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对于国际意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国际意识是相对民族意识而言的,有时也被称作“世界意识”或“全球意识”,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简而言之,就是是否能够自觉地、迅速地、深入地了解国际社会;另外,国际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地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平等、公正地理解、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态度,同时是一种可以积极、平和、理性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高品质思维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界泰斗张耀灿教授的学生毕红梅在其毕业论文中指出:“所谓全球意识是指人类价值主体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和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意识。但全球意识并非是指全球一体化,它更多的是指一种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国际意识,其实就是具有一种国际化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1.1.2知识维度
范文四: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
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
姚福生王磊张志伟谢峰1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但学术理论界对国际视野教育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对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并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三方面对新时期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策略和途径等提出了细致、具体的建议,同时警示性地提出今后在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过程中应当避免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新时期
国际视野是一个使用较为广泛的词语,但学术理论界对“国际视野”的研究却并不多,有的把国际视野称为全球公民意识、国际意识等。国际视野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它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
目前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迈向世界发展潮流,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鲜明地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开放战略要求国人在坚持国家观念、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增强国际化意识,努力具备国际视野。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大学生在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推动中国的发展与繁荣,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
一、当前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必要性(一)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
1姚福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处主管;王磊,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团委书记;张志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文员;谢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辅导员。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为主体带动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社会生活中任何方面所发生的较大波动和变化,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而掀起轩然大波。这要求个人在看待问题时必须要有更鲜明的“全球”、“世界”的眼光,要有全球的视野,站在全球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必须更善于把握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全球意识表现为能够面向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有全球化视野,主动关注世界性问题,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特点,认识不同文化共存的合理性。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
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推动我国高层次人才国际化进程。根据行业与专业的国际规范来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多种途径使他们在国际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加大开放力度,拓宽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优势,使我国高层次人才系统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人才大系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2
(三)接轨教育国际化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明显,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是必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流失。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战略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各类层次人才。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人才全球化流动和全球经济贸易市场的需要,否则就面临着人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3(四)提高个人现代核心竞争力需要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2
3赵永乐:《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2007年4月26日,光明日报。徐通模:《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时报》2001年10月26日。
当前随着各种学科的融合贯通,社会变化的速率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更新速度呈级数增长,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畅通、更便捷,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场化,人才的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实践中的持续竞争能力,以在人才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大学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完成这项紧迫任务,大学生不但要具备强烈而自觉的竞争意识,有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热情和冲动,更要具备国际视野,用一种国际眼光审视自我、发展自我,通过国际化竞争锻炼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材。
二、新时期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要素分析
(一)知识维度
国际知识是国际视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国际知识,国际视野只能是盲人摸象。国际视野的知识储备首先表现为对“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处在什么方位”等基本状态的认知,具体到我们国家,国际视野的知识储备就表现包括对于中国之外的国际社会各种知识的总体上把握与了解,有关主要国家的国际与对华关系态势,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主要领域参与国际事务的水平与程度等等4。国际知识从它的性质、获取渠道、存在方式等方面可以分为具体的形式,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1、纵向性知识与横向性知识并重
纵向性知识表现为知识储备不是时间系列的孤立,并不仅处于某一具体时间节点之上,它具有历史-现实-未来的纵向联系特征。横向性知识表现为知识储备不是空间系列的孤立,不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偏颇。
人们掌握国际知识,要能以前后联系、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动态地看待问题,总揽古今。同时,也应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横向知识储备。国际知识越丰富,国际视野就越宽阔,越有洞察力,反之,就越狭隘、越肤浅。2、信息性知识与累积性知识并重
4冯绍雷:《要提升青年一代的国际意识》,《上海教育》(半月刊),2006年4月。
信息性知识也即大众传媒中经常出现的,有关科学、社会学、中外历史、国际事务等方面的知识。累积性知识也即学校课程中系统传授的,或者植根于各民族人民生活之中的知识。
国际知识的获取,既依赖于系统学习也依赖于平时的耳濡目染,要注重信息性知识与累积性知识并重,两者缺一不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校课程中系统传授的知识遗忘率比较高。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
知识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存在形态5,显性知识指格式化、文本化了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呈现,它的传播比较容易,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智慧、经验甚至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是“所知超过所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传播难度大。
国际知识既可以表现为这种文本化的显性知识,也表现为内隐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数量和重要性远远大于显性知识,是“知识资产的冰山下部”,是显性知识的一种重要补充。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除了掌握文本化的显性知识外,还需要在实践与体验中用心发现、整合隐性知识。
(二)能力维度
国际视野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还应具体到一定的行为,它是与公民责任联系在一起的6,既需要有承担公民责任的意识,更要有承担公民责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力是国际视野的一个重要内涵。国际视野中的能力具体指的是与外国交往、合作、认识外来文化的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取舍能力等。
1、沟通能力,前提是认知(以综合认知为前提要素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赖于正确认知、理解异域文化,使我们在国际交流中既能尊重对方立场,又能妥善表达、传播自己的观点,在理解他人的同时又能让他人理20世纪60年代,波兰伊(MichaelPolanyi)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和研究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
6把国际视野理解为认识世界和负起作用地球村一分子的公民责任的相关知识、能力和价值观。5
解。
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往往是影响国际视野主要障碍。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实现理解与被理解的统一:不但自己能以“和而不同”的理念理解他人;而且自己还能够被他人所理解。
2、信息获取能力,关键是主动(以积极主动为关键要素的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前提是能迅速获取信息资料,时刻保持主动姿态。敏锐的信息意识有利于防止边缘化,与世界同步。
国际化背景下,人们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人们具有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能力和先决条件。“当今信息世界有关国际社会的信息汗牛充栋、泥沙俱下,如不对信息的选择与分析方向加以引导,那么引起思想的混乱与行为的失当将在所难免。”7
3、取舍能力,核心是评判(以科学评判为核心要素的取舍能力)取舍能力是对接触到的异域文化对其全部或部分因素进行保留或剔除。文化总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有它的适用域。取舍的关键是要对异域文化进行分析、评判,包括它的优点与缺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能以拿来主义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进行与本民族文化的恰当比较,对异域文化的优秀与糟粕进行取舍。
国际化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人们面临越越多的选择,选择既是一种机会,同时也是一种取舍能力。取舍能力使人们在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民族性与个性
(三)素质维度
国际视野是一种知识、能力的表现,但更是一种素质。主要包括开放宽容的态度、规则意识、价值观等。就如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现任主席卫淑瑜所说,国际视野是一种是对文化的敏锐与包容,它包含尊重、同情以及适应能力,“国际化”的含义并不是说会讲多门外语的语言能力,而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层次上的开阔、包容。
7冯绍雷:《要提升青年一代的国际意识》,《上海教育》(半月刊),2006年4月。
1、“新开放”态度
国际视野中的开放态度不是表现为传统的单向性开放,它是双向的。既欢迎走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应该具备一种开放的心灵或心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外界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对别的文明、制度的强烈的学习欲望,超出在各民族孤立发展阶段形成的民族中心主义的狭隘性,,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本民族所处的位置,正确看待和分析本国、本民族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以客观、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承认、尊重文化多样性。
开放态度是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前提,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并产生一种偏执、狭隘、自负的心态,只有开放,才能共享世界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从多角度认识世界,审视民族特性,开阔眼界。
2、“新规则”意识
国际视野中的规则意识不是简单的遵从,而应包括积极的参与制定规则。规则的产生是与一定历史背景相关联的,是特定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体现,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相适应。国际规则应是适应国际大家庭的现实特点,符合各民族利益诉求的需要。因此,国际视野中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单纯的被动遵从、适应国际规则,它还应表现为一种主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积极表达利益诉求,并在其中贡献智慧。
规则意识不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还是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基本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世界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树立起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不能以自身的特色来回避国际规范和惯例。如WTO制定的多边协议和规则不仅要求我们在经济层面融入世界,更要求我们在体制和机制层面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来办事,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有一个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
3、“新价值”观念
国际视野中的价值观不是传统的两元论模式,而是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下,人们应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培养起作为世界一分子所应有的素质、公民责任,重视公正平等,欣赏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价值等,相互理解,认识到各个民族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也都有
优长劣短,超越不是真理就是谬误来对待的认识论思维模式,倡导一种多元共存的理性的宽容性的价值理念,杜绝对别国文化理解上“嫌恶”和“偏好”两种极端错误的倾向8,为促进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平等作出贡献。
新价值观包括人们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先导,国际视野的一个重要内涵。全新的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迅速融入国际大家庭并获得国际公民的身份认同,为国际交往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途径与策略选择
(一)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注重“通用性”
所谓教育内容的设计上注重“通用性”,是指教育内容的设计(包括材料、立场、观点等)要既能够为我们自己传承文化、进行教育所用,又能够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上,为别的国家和民族所理解,乃至承认和接受。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一条最便捷的落实手段就是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现教材的国际同步性。
1、理念上:视角的双重化
首先,教育大学生要有理智、从容的开放姿态。拥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国民,在全球化的挑战面前,应该能够更加理智和从容地面对世界,将捍卫基本价值的坚定和面对具体问题的灵活结合起来,充分了解世界的变化并做出恰当的反应,让我们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价值被世界理解的同时,耐心地以“和而不同”的胸怀和态度与他人沟通和对话。
其次,教育大学生要有负责任大国的国民心态。负责任大国国民的心态,是需要将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与中国的发展相适应,使得我们的自我意识和我们的实际分量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得以面向未来的想象力在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并在我们的教育和传播中注入一些对于民族的发展有利的新的元素和新的意识。这就会让我们在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同时,也更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2、操作上:教材的国际同步性
8“国际理解,最重要的是对别国文化的理解。在与不同文化的国家和人们的交往初始阶段,许多人往往会采取两种极端错误的态度:一种是对别国文化带有偏见的“嫌恶”,总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以自己的文化去衡量、评价其他文化并采取憎恶、蔑视的态度。另一种是对别国文化不正常的“偏好”,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崇洋媚外”,采取全盘接受或简单模仿外来文化的态度。”
首先,必须树立国际化开放办学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双语教学,实现部分学科教材的国际同步性,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其次,必须摆脱单纯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来认识、研究、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当今,各具体学科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比重加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即以自然科学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关怀为研究目的。因此,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上,我们的教育教学要突破从知识的角度加以规定,摆脱单纯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而转向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获得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从发达国家人文课程的内容来看,我们偏重的是具体知识的积累,眼界局限于单一学科之内,人家注重的是用各人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来作为工具,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其教育的着眼点已在单一学科之外。譬如,在发达国家的地理教材中,包含有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德国地理教科书中就编入了诸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工厂布局等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
(二)教育主体的考量上注重“交流性”
所谓教育主体的考量上注重“交流性”,是指作为教育主体的校方和教师,在意愿上应具有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不断演化的世界情势的主动关注,在能力上具有与国外同行和学术前沿进行交流沟通的语言对话与信息搜集等相关素质和能力。
1、理念上:融以国际视野的交流意愿
首先,(有条件的)高校要树立国际化、开放办学的新理念,全面实施“以外促内”战略。就是要站在世界看学校,面向世界谋发展,充分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办学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内”是基础,是立足点;“外”是发展、变革的“助推器”。学校要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在国际一流大学里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激荡思想,研习成长;要把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请进校门,交流融合,共谋发展,引领和支撑学科建设;要通过国际化、开放式办学,让国内高校的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触角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更快发展。
其次,(有条件的)教师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进一步,酌情实施“五个一”工程。对于一般教师,学校可酌情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个相关国际学术词汇、介绍一个国际性研究观点、讲述一个国际性教学案例、引荐一本国外参考书目、推荐一条相关网络信息。对于那些长期出国进修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教师,学校则提出更高要求,如能否确定一个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找一位可以合作的国外高校教授,发表一篇国际学术论文,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带回一门核心课程等等。
2、操作上:英语等国际交流的能力
首先,熟练运用外语与网络是首要能力。现代国际化大企业对“人才国际化”的理解是要求每个职员都具备国际视野,并具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工作的能力,哪里需要就可以派到那里去。因此,我们说,除了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掌握国际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技巧外,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等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与沟通能力,将是一部分大学生能否进入这样的先进经济形态第一线的首要素质和必备能力。
其次,现代职业素养是无形的竞争能力。除了外语与网络沟通能力之外,一般认为,与“港才”及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相比,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主要在从业观念及职业操守上还要稍逊一筹。为此,曾有职业顾问指出,内地人才应抓住跨国企业正在实行人才本地化的机会,提升个人跨行业的竞争力才是制胜之道,除了提高外语表达能力、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外,重在提高个人职业信仰、职业态度、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等现代职业素养上下功夫。
(三)教育客体的考量上注重“开放性”
1、理念上: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心态由内而外
首先,跟上时代脉搏、融汇国际视野,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清醒与自觉。处在现代社会里的高校师生理应具备良好的国际交往意识——一种主动关注、积极介入的“保鲜”与“保先”意识。所谓“保鲜”,即现代人只有主动关注不断演化的国际情势和社会现实,才能在意识上跟上时代脉搏,保持个体生存意识的鲜活性;所谓“保先”,即现代人只有积极关注不断演化的社会现实和国际情势,才能在跟上社会发展现实,激扬个体自觉成长进步的先进性。现代国际化大企业的老总们对国际形势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感觉,与每天演化的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世界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以及投资国国内形势和股市情况等,都与本公司的利益密切相连。作为生产力中的准备性要素——劳动者——还处在高校教育阶段的青年学生,理应拥有这样一份清醒与自觉。
其次,跟踪时代脚步、参与国际项目,应该成为历练国际视野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跟踪时代进步的脚步,包括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各国社会变化动态等;二是充分依托诸如“sife社会实践比赛”“国际大专辩论赛”“重大涉外志愿服务活动”“创业教育国际交流”等一些国际化项目教育项目的纽带作用,在参与中历练国际视野,增强与世界同步互动的兴趣与意愿。
2、操作上: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由内而外
首先,将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一是要搭建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拓展国际项目渠道,注重国内外联合,增强竞争力,使合作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要确保校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力求在更高层次进行战略性合作。三是要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除对专门人才进行支持外,可能的话,学校应筹划设立国际学术活动专项资金,加大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资助,其中包括对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资助。
其次,全面推进各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各高校应因校制宜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生的输送渠道,稳步扩大国际交流生的规模,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直接通过国际交流生这个平台进行最真切的国际体验,使更多的学生间接地受到经历了国际交流的身边同学的影响和辐射,这将有助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最现实地感受国际化带来的变化,进而
采取行动,改进自己的相关意识与这种变化相对接,提升自己的相关素质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四、今后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当前及今后,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国际视野教育的内涵,努力克服盲目性的国际视野教育,力求避免国际视野教育陷入误区。
(一)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外语能力教育
加强外语能力教育是培育国际视野教育的前提。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时代,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个人的外语能力是决定其能否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标志。利用外语技能,个人可以增强国际信息获取能力、国际沟通交流能力,为培育国际视野奠定坚实基础。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外语能力教育。从属性来看,外语能力属于一项技能,国际视野教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技能集合体,它包括获取国际知识的能力、应用国际知识的能力、国际交流沟通能力与具备国际化思维的能力。
(二)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视野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存在差异性。美国教育家古特克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是一种平等教育,而国际视野教育是在国际维度上实施的理解教育,国际视野教育更倾向于寻求人类社会的共同点而非差异性,研究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尊重个体或团体意愿,致力于消解主体文化对弱势群体文化的歪曲,倡导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各种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自身文化遗产的自豪感,教育被认为是保持个体特色与所属团体特色的活动。国际视野教育主张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被共同赋予“国际化”烙印,强调忽视特殊性、具体性和主体性,注重被教育者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去面对世界,寻求人类发展的共性化东西,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目的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无偏见、思想开放活跃、易于接受差异性观念的具有世界意识的人才。
Gutek,G.L.AmericanEducationinaGlobalSociety[M].NY:LongmanPublishingGroup,1993。
10彭永春,吴雄鹰《全球化教育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冲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1期,2006年1月9910
(三)将国际视野教育等同于意识形态教育
国际视野教育中包含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是指个人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当前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出现了激烈的交融与碰撞,一些发达国家也正积极致力于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将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国际视野教育时必须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际视野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前提下,国际视野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开拓提高个人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通模:《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时报》,2001年10月26日。
2、Gutek,G.L.AmericanEducationinaGlobalSociety[M].NY:LongmanPublishingGroup,1993.
3、彭永春,吴雄鹰《全球化教育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冲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1期,2006年1月。
4、冯绍雷:《要提升青年一代的国际意识》,《上海教育》(半月刊),2006年4月。
5、刘伊梅:《培养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视野》,《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年1月
6、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5月
7、杨福家:《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文汇》,2006年10月。
范文五:《关于地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想法》
关于增强我校学生国际化视野若干想法
珠宝学院谭大伟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全国热议话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近三成应届高校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一方面我们听到部分教育机构和学生在感叹“毕业就失业”、“应届毕业生比民工还廉价”,另一方面我们又听到一些大企业在呼唤“求猎头们赶紧百度出一批国际化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是已不可避免的,是大学成长与壮大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强高校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有助于增强学生竞争力。
我校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还是应当慎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炼好内功,具备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不能是盲目过热地追逐,应该是冷静地
去拓展,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舍本求末。
2.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增强我校学生国际化视野是个系统长期的工作,
要制定合理战略,长期谋划,循环渐进。
3.了解国际游戏规则,按照牌理出牌。可以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成功经验,合
情合理,有礼有节。在此基础上我谈谈自己对增强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的认识,首先,国际化视野重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三类知识,一种能力”,也就是“通晓国际基本规则、掌握世界文明成果、了解世界发展新势、具备国际交流技能”,按照这个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高素质的,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具体建设方面我认为可以从欧诺个搭建国际视野培育平台“五个一”工程着手:
?加强我校学生英语水平教育,加强考核力度
增强英语水平,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技能是发展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可以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调整了英语课程,强化了一系列英语角的建设。
?建设一套培育国际视野的专门教材
建设“国际基本规则、世界文明成果、世界发展新势”三个方面的专门教程,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
?落实一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每个学院至少与一所境外院校共建合作专业,通过“3+2”、“3+1”、“4+2”等多种模式,实现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学生;“互派一批教师”,派出优秀教师到合作院校提高专业教学和外语水平,引进高水平的外籍专家讲授专业课程;“互换一批学生”,通过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等措施,积极推进大学生海外留学,扩大留学生的招收范围和数量;“引进一批课程”,把国际优质课程引进到地大,经过消化吸收,建成特色课程。
?打造一系列国际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外语教学平台、外语交流平台、国际文化学习氛围平台、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这部分也是咱们校会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
?构建一个培育工程质量考评机制“国际化”通常以强化建设学生受教育的载体为目标,工作指标通常是买了多少大型的国际化设备、引进了多少外籍教师、出国留学了多少学生等,这样的指标容易导致仪器设备配置、师资引进等方面工作的激进与盲目,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体现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国际视野培育”以对学生国际视野知识水平考评、相关技能考评、接受出境教育情况考核为主要指标,考核的是学生培养的质量,而不是对培养载体的量化考核。我们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果。
实施“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三类知识,一项技能”,要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要落实到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上的,要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工作目标并不“好高骛远”。要对这项系统长期工程进行了指标分解,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附:国际化视野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
1
2
3
4
5
6
7、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又不丧失本民族的人格和国格。
参考文献:王洪涛《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