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画物体的受力图答案《工程力学题库》
画物体的受力图答案
1、解:构件BC每力2分,构件AC及其整体的受力图中每力1分。
2、解:
3、 解:每力2分。
4、解:
5、解:W、F、 FN1各1分,FN22分
6、 解:FN1各2分,FN22分,重力1分。
7、 解:FN1、FN2、 FN3各1分,重力2分。
9、 解:每力1分。
10、解:主动力1分,其余力各2分。
11、解:重力1分,其余力各2分。
12、 解:重力2分,其余力各1分。
14、解:每力1分。
15、解:主动力各1分,其余力各2分。
16、解:主动力2分,B处约束力每个1分,A处约束力每个2分。
17、 解:主动力2分,C处约束力2分, B处约束力每个3分。
18、 解:主动力2分,光滑面支持力3分。
19、 解:A端力2分,B端力3分,
20、 解:绳索约束力2分,B处约束力每个3分,
范文二:静力学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工程力学课程简介
?
工程力学研究的对象?
工程力学
静力学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摩擦空间力系重心
引言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和物体系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静力学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包括物体系)受哪些力,每个力的作用点位置和力的方向,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代替一个复杂力系.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所需满足的平衡条件,并应用这些条件求解力系中未知力的大小及方向.
引言
工程实例:
高层建筑
桥
引言
工程实例:
海洋钻井平台三峡工程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1-1
§1-2
§1-3
§1-4
§1-5力的概念刚体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本章重点内容】
力、刚体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
工程常见约束;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1-1力的概念
§1-1力的概念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效果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力的外效应:外力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静力学研究的问题.
力的内效应:内力作用使物体产生变形.这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
力的两种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例如人推车,两物体碰撞.
场作用:重力场,万有引力场.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
§1-1
力的概念
力的表示:
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矢量)表示,力的三要素包含在其r中. 用F表示力的矢量,用“F”表示力的大小.
常见的力:集中力F(N)
集中力
集中力的单位:
‘牛顿’,以“N”表示或‘千牛’,以“kN”表示
.
§1-1
常见的力:
分布力力的概念
q(N/m)
均布力
均布力的单位:
‘牛顿/米’,以“N/m”表示或‘千牛/米’,以“kN/m”表示.
§1-1
常见力
:力的概念
F(N)
集中力
力系:一群力.q(N/m)均布
力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平行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空间汇交力系、力偶系、平行力系.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1-2刚体的概念
§1-2刚体的概念
刚体:
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即在力的作用下体积和形状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原因: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因变形引起的误差可忽略不计,故把研究对象均看作刚体.
静力学一般称为“刚体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1-3静力学公理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FABFrrF
1=F2
这是作用于物体上,对刚体来说
这是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于变形体这个条件不是充分的.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如绳索
绳索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二力杆: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两个力必沿作用点的连线
.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
FBABFAB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刚体,不适用变形体
.
§1-3 静力学公理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刚体
PP
可传性PP
PP变形体
PP
不可传性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所示.
rrr合力(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FR=F1+F2矢量的和)
亦可用力三角形求得合力矢
§1-3
静力学公理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且在同一平面内.
rr平衡时F3必与F12共线则三力必汇交O 点,且共面.
§1-3 静力学公理公理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个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F
F
需要注意:作用与反作用力不是在同一物体上,作用与
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系.
§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5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不变.
此原理表明,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3 静力学公理
例1-1 在安装胶带时,需有一定的预紧力,轴上将受rr到压力. 设胶带的预紧力为F1和F2,F1=
F2=F0,包角为α,求这两个预紧力的合力.
解:将胶带的预紧力沿它们的作用线移到A点,以这两个力为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这两个预紧力的rα合力F. 它的大小为F=2Fsin02
三角形胶带的预紧力F0,可以按胶带轮的大小和型号在设计手册中查出.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1-4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一、基本概念
自由体:能在空间作任意位移的物体.非自由体:位移受到某些限制的物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位移起限制作用的物体.约束反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力.约
束
力?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作用点——接触处大小——待定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二、工程常见约束
1. 柔软体约束
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
r柔索只能受拉力,又称张力. 用FT表示.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1. 柔软体约束
ACAFTA
B
ADCBFTBCFTA
FTB
BFTCFTDDFTCFTD
D
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力沿着柔索背向被约束物体.胶带对轮的约束力沿轮缘的切线方向,为拉力.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2. 光滑面约束
具有光滑接触面(线、点)的约束(光滑接触约束)
光滑支承:其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故称为法向约束r力,用FN表示.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2. 光滑面约束
齿与齿的啮合:约束力的方向
点、线、面接触?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3. 固定铰链约束
铰链约束是将构件和固定支座在连接处钻上圆孔,再用圆柱形销子(销钉)串连起来,使构件只能绕销钉的轴线转动. 这种约束称为固定铰链约束或固定铰支座.约束特点:由上面构件与地面或机架固定而成.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3. 固定铰链约束
约束力:当不计摩擦时,轴与孔为光滑接触约束
—法向约束力.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与方向均有改变.rr可用二个通过轴心的正交分力Fx,Fy表示.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3. 固定铰链约束
中间铰:两个构件用圆柱形销钉连接,称为中间铰.中间铰对构件的约束与固定铰链相同.
FCy
CFCx
′F
CxC
′FCy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4. 辊轴约束
将构件的铰链支座用几个辊轴支承在光滑平面上,称为辊轴支座(活动铰链支座或可动铰链支座).约束特点:
约束力:在上述固定铰支座与光滑固定平面之间装有光滑辊轴而成.构件受到垂直于光滑面的约束力.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5. 轴承约束
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1)滑动轴承:轴与轴套组成.
由于轴在轴套内可以转动,沿轴线可以滑动,所以,约束反力的方向在垂直于轴线的径向平面内,方向不确定,与接触点有关.
约束特点:轴在轴套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套孔为约束.约束力:通常用两个正交分量表示.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5. 轴承约束
(2)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径向轴承);
向心推力轴承(径向止推轴承).
向心轴承:
约束特点:与滑动轴承一样.
约束力:通常用两个正交分量表示.
向心推力轴承:
约束特点:有轴向约束力
约束力:约束反力用三个分量表示.Fz
y
y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约束总结:
r(1)柔索约束——张力FT
柔索只能受拉力(张力)
.
r(2)光滑面约束——接触法向约束力FN
(3)可动铰链——辊轴支座、向心轴承
rrr平面问题时:FAy,空间问题时:FAy,FAx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约束总结:
(4)固定铰链——向心止推轴承、球铰链,约束力为
rr平面问题时:
FAy,FAx
rrr空间问题时:Fx,Fy,FzFz
y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1-5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选分离体,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力,即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个图称为受力图.
画受力图步骤:
1、取所要研究物体为研究对象(分离体)画其简图
2、画所有主动力
3、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反力
.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例1-2 高炉上料车如图示,已知料车连同载荷共重P,受拉力FT,试画出料车的受力图.
解:(1)选取料车为研究对象
(2)画主动
力
(3)画约束反力
根据约束的性质,画出约束反力.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例1-3 简易支架,A、B、C三点为铰接. 已知重物重量为P,横梁AD和斜杆BC的重量不计. 试画AD和BC的受力图
.解1:(1)取杆BC为研究对
象
BC杆为二力
杆
(2)取横梁AD为研究对象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解2
: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第三个r
力FA的作用线必定通过汇交点E.
范文三:棘轮受力图
第一章 质点、刚体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
习题解析
1-1 解释下列名词:力的内效应、力的外效应、等效力系、质点、刚体。 答: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 两个不同的力系, 如果它们对同一个物体的作用效应完全相同, 则这两个力系是等 效的,它们互称等效力系。
在研究某些问题时, 不计物体形状、 大小,只考虑质量并将物体视为一个点,称为 质点。
刚体:由无穷多个点组成的不变形的几何形体, 它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其形状和大小 不变。
1-2 平衡状态一定静止吗?什么是平衡力系?
答:不能说平衡状态一定静止,因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平衡状态。
若一个力系对物体作用后, 并不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3 什么是二力杆?二力杆一定是直杆吗?
答: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杆件称为二力杆。二力杆不一定是直杆。 1-4 什么是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什么是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答: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其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二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而处于 平衡时,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1-5如图 1-6所示,已知力 F 1=60N,1α=300;力 F 2=80N,
2α=450。试用力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力的三角形法则分别求合力 F R 的大小以及与 F 1的夹角 β。
图 1-6 题 1-5图
解:1. 取比例尺如图 1-7所示。作力的平行四边形,量得合力 F R 的大小为 139 N 以 及
与 F 1的夹角 β=80~90。
图 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取比例尺如图 1-8所示。作力的三角形, 量得合力 F R 的大小为 139 N 以及与 F 1
的夹角 β=80~90。
图 1-8 力的三角形法则
1-6 已知 F 1﹑ F 2﹑ F 3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刚体上,它们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作用点 分别为 A ﹑ B ﹑ C ,如图所示。已知力 F 1﹑ F 2的作用线方向,试求力 F 3
的作用线方向。
图 1-9 题 1-6图
解:将力 F 1﹑ F 2的作用线延长汇交于 O 点,由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知,力 F 3的作用 线方向必沿 CO ,如图 1-10所示。
图 1-10
1-7 如图 1-11所示,圆柱斜齿轮受啮合力 F n 的作用 , 大小为 2kN 。已知斜齿轮的螺旋角
015=β,压力角 020=α。试求力 F n 沿 x ﹑ y 和 z 轴的分力。
图 1-11 题 1-7图
解:x ﹑ y ﹑ z 三个轴分别沿齿轮的轴向﹑圆周的切线方向和径向,先把总啮合力 F n 向 z 轴和 Oxy 坐标平面投影,分别为
F z =-F sin α=-2?sin200kN=-0.967kN , F xy =Fcos α=2?cos200
kN=1.879kN 再把力二次投影到 x 和 y 轴上,得到
F x =-F xy sin β=-F cos αsin β=-2?cos 200?sin150
kN =-0.259k N
F y =-F xy cos β=-F cos αco s β=-2?cos 200?cos150
kN=-1.815k N
1-8 如图图 1-12所示,试计算下列力 F 对点 O 的矩。
图 1-12 题 1-8图
解:a) 力为 F ,力臂为 l , 力 F 对点 O 的矩 Fl M O =) (F 。
b) 力为 F ,力臂为 0, 力 F 对点 O 的矩 0) (=F O M 。
c) 力分解为 αsin F 、 αcos F ; 力臂分别为 l 、 0。 力 F 对点 O 的矩 =) (F O M αsin Fl 。
d) 力为 F ,力臂为 a , 力 F 对点 O 的矩 Fa M O -=) (F (顺时针转向) 。 e) 力为 F ,力臂为 (l+r) , 力 F 对点 O 的矩 ) () (r l F M O +=F 。
f) 力分解为 αsin F 、 αcos F ;力臂分别为 22d l +、 0。 力 F 对点 O 的矩
=) (F O M 22sin d l F +α。
1-9 力 F 作用在曲轴的曲柄中点 A 处,如图 1-13所示。已知 0
30=α,与 y 轴垂直的作用 力 F =400N, c =1.0m, r =0.125m。试计算力 F 对 O 点的矩以及对坐标轴 y 的矩。
图 1-13 题 1-9图
解 曲柄中点 A 点坐标为:
x =r =0.125m, y =c =1.0m, z =0.0 力 F 在 x ﹑ y ﹑ z 轴上的投影为
F x =Fsin300=400×0.5N=200N F y =0.0
F z =-F cos300=-400×0.866N=-346N
力 F 对 O 点矩为
k
j i k j i k j i k j i k j i
F M 2003. 433462000. 1) 346() 125. 0() 346(0. 10. 02000. 1125. 02000. 0125. 00. 00. 00. 10. 0200
. 00. 1125. 0) (-+-=?--?--?=+---=-==z
y
x
o F F F z y x
所以力 F 对坐标轴 y 的矩 M oy =43.3N·m 。
1-10 已知接触面为光滑表面,试画出图示圆球的受力图。
图 1-14 题 1-10图 解:按照光滑接触面的性质,画出受力图如下:
图 1-15
1-11 图 1-16所列各物体的受力图是否有错误?如何改正?
图 1-16 题 1-11图
解:a) F NA 方向错误,应该从 A 点指向重力 G 、绳拉力 F TB 作用线的交点。 AB 杆正确的受力 图如图 1-17a 所示。
b) FNB 方向错误,应该垂直于 AB 杆; F NC 方向错误,也应该垂直于 AB 杆。 AB 杆正确的受力 图如图 1-17b 所示。
c) FNA 方向错误,应该垂直于支撑斜面; F NB 方向错误, 应该从 B 点指向力 F 、 F NA 作用线的 交点。 AB 杆正确的受力图如图 1-17c 所示。
d) FA 方向错误,应该沿 BA 方向。棘轮正确的受力图如图 1-17d 所示。
图 1-17
1-12 如图 1-18所示,试画出各分图中物体 AB 的受力图。
图 1-18 题 1-12图 解:物体 AB 的受力图如图 1-19所示。
图 1-19
范文四:受力图习题
1、 碾子重为G ,拉力为F ,A 、B处光滑接触,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2、屋架受均布风力q (N/m),屋架重为 G ,画出屋架的受力图。
3、杆AB 重为G ,画出AB 杆的受力图。
4、作圆柱体的受力图。
5、作梁的受力图。
6、作构件ACB 的受力图。
7、水平均质梁AB 重为G 1,电动机重为G 2,不计杆CD 的自重,画出杆CD 和梁AB 的受力图。
8、不计三铰拱桥的自重与摩擦,画出左、右拱AC 、BC 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9上题中,若左、右两拱都考虑自重,如何画出各受力图?
CD 的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
12、图示不计自重的梯子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画出绳子、梯子左右两部分与整个系统受力图。
范文五:1、受力图答案
第一章 力的性质及刚体受力分析
一、填空题
1-1、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1-2、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__外 效应。 1-3、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4、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必须遵循 平行四边形法则。
1-5、二力平衡公理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6、有且只有 两个受力点又处于平衡状态的刚体称为二力构件。它所受的力沿着两受力点
的连线,且指向 相反,与构件的形状 无关。
1-7、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是 在作用于刚体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
变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1-8、作用在__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任意一点,而不会改变原力对 刚体
的作用效应。此谓之 力的可传性原理。
1-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并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
1-10、 载荷集度是度量线分布载荷的强弱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N ?m 。当q =常数时,
称为 均布载荷 。
1-11、均布载荷的等效合力大小为F q =q ?l ,q 为载荷集度,l 为受载长度,作用点为受
载长度的中点,方向为 1-12、力矩是度量力对刚体 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1-13、矩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 力臂。 1-14、合力矩定理是M O (F R ) =
-1
∑M
O
(F ) 。
1-15、一对力 力偶臂。 1-16、力偶的三要素是 大小、转向、力偶作用面 。
1-17、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包括 平移 效应和 转动 效应,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为转动效
应。
1-18、平面力偶对任一点之矩恒等于 力偶矩本身,与矩心位置 无关。
1-19、力偶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 0 。力偶 无 合力,力偶 不能与一个力等效或者平衡。 1-20、力偶的等效性是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转向相
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
1-21、对非自由体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 约束体。约束反力是由主动力引起
的,约束反力是被动力。(后两空填“主动”或“被动”)
1-22、柔性约束反力总是沿着 柔索绷直所在的直线,并 背离_被约束物体。 1-23、光滑面约束反力总是沿着接触面的 公法线 线 ,并_指向被约束物体。
1-24、中间铰链、固定铰支座的约束反力是一对 正交 未知力,但是当它们约束二力杆时,
反力必须是沿着 两个受力点的连 线的平衡力。
1-25、活动铰支座的约束反力 垂直_于支承面,且 指向 被约束物体。 1-26、固定端约束反力是一对正交未知力和一个未知力偶。 1-27、受力分析采用 隔离 法,即在 分离 体上画受力图。
1-28、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取研究对象的__分离体_,然后先画主动力,
再画 约束反力 。
1-29、画系统(即整体)的受力图时,只画 外 力,不画 内 力。
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
四、作图题
1-59、试画出图中各刚体的受力图。
解:
1-60、画出图中各单刚体的受力图。 解
1-61、试画出图中梁AB 的受力图。
1-62、试画出图中指定刚体的受力图。
二力杆
题1-65
解:(1) 投影各力。
F 1x =0 F 1y =F 1=500N F 2x =-F 2=-300N F 2y =0
F 3x =-F 3?sin 300=-600?
1
=-300N 2
F 3y =-F 3?cos 300=-3=-519N
F 4x =F 4?cos 450=1000?
2
=707N 2
F 4y =-F 4?sin 450=-=-707N
(2) 应用合力投影定理求合力。
F Rx =∑F x =-300-300+707=107N F Ry =∑F y =500-519-707=-726N
设F R 与x 轴的正方向间夹角为α,则
F R =
∑F +∑F 2x
y
2
=2+-726=734N
2
tan α=
∑F F
y
=
x
726
=6. 78 107
α=820。 F R 的方向如题1-65图所示。
1-66、用解析法求如图所示坐标系中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图中方格用于确定各力的方位角
α。
解:令F 1=1000N 、F 2=500N 、F 3=750N 、F 4=800N , F 5=450N 。
则F 1x =1000?
21=N ;F 1y =1000?=5N 。 5512
F 2x =-500?=-N ;F 2y =500?=5N 。
5513
F 3x =-750?=-75N ;F 3y =-750?=-N 。
22=2N ;F 4y =-800?=-2N 。 22
F 5x =-450N ;
F 5y =0。 F 4x =800?
。 F Rx =∑F x =--+2-450=549N ;
F Ry =∑F y =+5--2=-383N
22
F R =F Rx +F Ry =5492+3832=669N
tan α=
383
=0. 6976,α=35?,如图所示。 549
1-67、刚体受力如图所示,试求力矩M O (F )。 解: (a ) M O (F )=0;
(b ) M O (F )=Fl ;
(c ) M O (F )=-Fb ; (d ) M O (F )=Fl sin θ;
(e ) M O (F )=F 2+b 2sin β; (f ) M O (F )=F (l +r ) 。
1-69【解法一】按力矩的定义求解。 如图1-69-1所示 R =250mm
d 1、d 2、d 3分别为力臂。
1
d 1=R sin 300=250?=125mm
2
第一章参考答案
13d 2=R sin 300+R cos 30o =250?(+) =125?2. 732=341. 5mm 22
1d 3=R (sin300+sin 150) =250?(+0. 259) =189. 7mm 2
M O (F ) =F ?d 1=50?125=6250N ?mm =6. 25N ?m M A (F ) =F ?d 2=50?341. 5=17075N ?mm =17. 075N ?m M B (F ) =F ?d 3=50?189. 7=9485N ?mm =9. 485N ?m
【解法二】按合力矩定力求解。
如图1-69-2所示分解力F =F x +F y 。 →→→F x =F cos 30o =50?0. 866=43. 3N F y =F sin 30o =50?0. 5=25N
M O (F ) =M O (F x ) +M O (F y ) =F x R sin 600-F y R =43
. 3?250?0. 866-25?250?0. 5=6250Nmm M A (F ) =M A (F x ) +M A (F y ) =F x (R +R sin 60) -F y R cos 60=43. 3?250?1. 866-25?250?0. 5=17075Nmm 00 M B (F ) =M B (F x ) +M B (F y ) =F x (R sin 600+R sin 450) -F y (R cos 600+R cos 450) =43. 3?250?1. 573-25?250?1. 207=9485Nmm - 11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画物体的受力图答案《工程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