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浅析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摘要:中职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机遇和挑战; 德育教学改革势
在必行, 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 突破传统模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共同完成德育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德育; 教育; 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涵是职业
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
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 也承载着造就遵守职业道
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不
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 德育工作应是中职教
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一环。我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 下面谈一
谈我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教育课程的设定是以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为重
要条件, 即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思想品德、法制观念, 引导学
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
择业、就业, 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学习和完善, 成为社会
主义发展新时期需要的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
养的新型劳动者。如果在这一阶段只重技能教育而轻德育教育, 学
生空有专业技能, 不擅于与团队合作, 遇到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
范文二: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计划及实施方案
湘西职院思政部中职教研室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结合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大纲》特制定本教学改革方法和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根据“一切为国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德育教学改革着眼于有针对性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法律、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严格按照08《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中职德育课设置4门课程:
见下表:
三、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要根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吸收和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科学理论成果。
1. 理论教学安排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德育课教学,立足于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作用。了解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认真加以梳理和研究。通过德育课程让学生学会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去思考和判断不断出现的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高尚的人格。
2. 理论教学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动力。德育教育应该关爱学生,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从其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在人的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方面,对每一个教育对象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尊重和理解,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遵循教育的规律, 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运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3. 理论教学内容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以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要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性。德育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在思想素质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拓展空间。
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为了使德育课更加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实践
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实践教学类型
德育课实践教学分为三种类型:
(1)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课程为依托,以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实践环节。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的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读书活动等为主要形式,通过深入基层、观察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
(3)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以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意志锻炼为目的,强调与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职业观和劳动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有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1)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由任课教师组织编写德育课实践教学计划,确定课程的实践教学选题,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意义。要求选题范围包括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相关实践内容。明确实践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制定考核标准、细则。
(2)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根据德育课实践教学计划要求,学生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完成实践教学。
①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德育课教师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案例分析会、课外阅读活动、网上教学活动、专题讨论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德育课的感召力。
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德育课教师与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中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指派指导老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在非组织形式的学生个体调研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可独立完成专题报告。在社会实践总结阶段,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汇总实践教学专题报告或学生个体调研或读书报告,按照考核标准组织评阅。 ③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相结合,一般在每个学期的专业实训中统一安排。
3、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表:
五、教学方法改革
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1.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运用讨论式、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复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转向有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 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增加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法律支援和保护,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构建等服务咨询,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院党委和团委的合作,参与、配合党组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六、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德育课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 德育课成绩考核评价表
范文三:关于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赵亚静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
摘 要: 本文从中职德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教师和学生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参与者,应在教学和学习方面有新的突破,重视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德育教育 教学有效性 教学改革
中职德育课是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都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但是,中职学生存在修养、思想、素质等方面的缺陷,这就要求中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担当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一)部分中职学校教学有效性低下。有效性低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不明确,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脱离实际,对学生分析不透彻,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师和学生打不成一片;在教学流程中,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社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明显的改变,导致大部分学生厌学、辍学,对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理解误区。再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中职德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带给学生的危害性使得中职德育工作难以控制和管理,使得中职德育工作过程复杂化。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的观念和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等性,对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家长工作忙,忽视学生素质、心理和品质的培养;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吃、穿、住,而教育则是学校的任务等诸多因素。这些都加重了学校德育教育负担。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运用新理念武装思想,新方法迎接挑战,重视教学研究作用,提高教学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研究先导意识,树立“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的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其次,要认清时代发展方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搞科学研究,在科研中促进教学。最后,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范文四:浅谈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呈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家正大力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的中职教学已远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德育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是不适应经济发展对具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为此不能不使我们对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进行思考,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看法。
一、目前的德育教学模式对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滞后
德育课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不容置疑,自德育课程开设以来,对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技能型的劳动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历年的德育教学中,尽管我们有许多老师为讲授好该课程而废寝忘食地备教材,备学生,寻找各种典型案例资料,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气氛,这对于上好、讲好德育课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授课老师大多都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来向学生进行德育课教,即使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却不被学生所认可或接受的事实,如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老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则势必是事半功倍,达不到开设德育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果不对其改革,必将使中职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尽管在这些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德育教学也进行了部分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收效不大。
二、德育教学旧模式难以打破的原因探究
德育教学旧模式难打破,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对其认识不容易,但笔者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课堂教学是从古至今老师授业的法码,我们许多老师仍在死死地抱着它,似乎离开了它就难以授业。如果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而不少德育课老师对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特别是他们对教育教学功能的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他们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仍留恋老一套课堂教学模式。
(二)德育教学与和谐社会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学生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知识,就会感到德育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德育课的教育实效。
(三)教师依赖性思想影响德育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需要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尝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人仍停留在谋求一种“开处方式”的改革,别人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别人改什么,我就做什么,仍在等待别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甚至等待学校领导拿出改革方案。
(四)原有的的教学法考核模式难以突破。
德育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德育课程陈旧的考核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仍是很大的阻碍。比如我们在有效检测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方面,仍坚持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所以考试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德育教学改革所迈出的步伐不大,最根本问题在于我们自身缺乏主动性、开拓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德育如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摆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如何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认真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此前提下,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一)以实践为中心,改变德育课教学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现象。
以实践为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实践的观点不仅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德育具有实践性,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只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将德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特别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德育课程教学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课程,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德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它也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当然,我们强调德育教学改革,强调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但并不等于放弃必须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是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而加重实践教学。为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相当部分课时(如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即活动课、参观访问、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仍是德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但我们不应囿于这一形式,应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内容所谓“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例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其他则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之于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谁是教学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老师是教学主体,实行的是“填鴨式”满堂灌教学法。然而在今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我们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职责就是贵在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特别是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探究式学习法,即学习的八步法: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实行德育模块教学。
由于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应突出德育之职业性理念。中职德育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就业、择业、创业等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在中职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才能完成;如果脱离了职业教育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职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基础。用人单位注重员工的职业技术素质,更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勤业、乐业、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来源于学业生在相应职业岗位中的体验。因此,中职学生德育课要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品德养成的全过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业岗位对思想品德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空间,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体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笔者大胆建议依据职业教育要求,遵循中职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围绕“职业与创业”主题,将职业教育课程构成职业和创业两个板块,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我是小老板”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
(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老师在德育教学中应注意塑造学生的个性,各有鲜明特点。如在礼仪教学中根据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可根据学生特点而因材施教,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形态、口才与语言、礼仪礼节,并表现出各自的气质与特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不仅要教会学生的求知心理、健康心理、审美心理,同时也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勇于探索与创新。
(五)改革德育教学考核模式。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克服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德育教学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随便改改就能获得成功,它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去反复实践和提高,需要有一个和谐环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德育教学改革方能成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使德育课充满生命力,才能充分体现德育课教学的社会功能。
范文五: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
作者:陈伟佳
来源:《广东教育 ·职教版》 2014年第 07期
作者简介:陈伟佳 (1973-),男,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 想政治教育学。(广东 揭阳 /522000)摘要:德育课教学,肩负着发挥德育教学对学生思想品 德的教育和职业人生指导功能,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大使命。教育理论创 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灵活运用是摆在每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 题。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 07-0046-02 一、中职德 育教学改革首先是德育理念的更新
中职德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首先是德育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首先是德育 教师自身内在的追求,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实现 “ 教师育人,为人师表 ” ),为此广大 的德育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必须与时俱进。作为学校和 国家必须为德育教师队伍提供学习的通道和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定期给 德育老师培训进修的机会。积极倡导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职德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中职学生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树立 服务社会,人人有理想、行行有作为的多元人才观;树立尊重个体差异,人人有特长、个个有 潜能的差异评价观;树立因材施教,人人能成才、个个有希望的发展性教育观。在全校教职员 工中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是良师、个个是益友的人性或服务观;树立敬业乐教,人人有作为、 个个有成就的幸福劳动观。
二、必须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职业人生指导功能
我们要改变普通教育(班级授课 —— 教师中心 —— 书本中心 —— 课堂中心)的模式,在教 学实践中,采取 (教师设疑 —— 学生阅读理解 —— 归纳整理 —— 研究发现 —— 讨论辩论 —— 小结测试 —— 难点、疑点、热点追踪)等探究式教学,把教法和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注 重教法的研究,又重视学法的指导,并始终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置于教学过程 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教师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 索行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既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了 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最后使学生解疑,掌握结论性的知识,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