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洗髓经白话文翻译
原文总:
我听到些的时候,是佛告诉须菩提的。易筋经练完了以后,才可以练这个功法。这功法名字叫“静夜钟”,不会妨碍你白天的事情。白天仍旧可以忙忙碌碌的,忙着耕织和种田。一天三顿饭都吃完后,查看一天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做完了。等到了晚上出先星星的时候,点燃灯火照亮房间。当晚上的功课做完后,靠近床边快要休息了。大家都睡得很熟了,忘记了生和死。只有智明的人会惊醒,黑夜里暗暗地锻炼自己的修为。抚摸着身体感叹自己今天的人生,又过去了一天了。没有料到的事情来的这么快,身体就好像越来越缺水的鱼。如此明显的事情该如何来改善,幸福和聪慧什么时候能得到,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没有能够报答,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曾上缘还没有能够离弃,大圆镜智、平等性智、秒观察智、成所作智还体现在我的身上,前世、今生、后世、还没有皈依佛教。默默的观察世间法则,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备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眼、耳、鼻、舌、身、意连着色、声、香、味、触、法。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连着火途、血途、刀途,神仙和阿修罗。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恶鬼道各自不同的运转着,真谛、俗谛还没有能够融会理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的能力还没有具备。见到的眼前的事物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明白事物的真谛还不能够停止。洞察世间真理的能力还没有能够精明,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眼睛的影响来判断事物的真理。怎么能明白事物的出现和离去,能够理解涅槃的真意。如何能见到事物的真理,见到眼睛所看不到的真理,锅牛的眼睛能看大千世界,黑色的眼睛看整座须弥山。昏睡中做着沉醉的美梦,时光和生命都流逝了。流浪在生死之间,生活的困苦还没有边涯。如来慈悲大众,演绎“静夜钟“为洗髓经。必须等待《易筋经》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闭上两眼,鼻中轻轻的呼吸。肚子里面宽荡空虚,正适合在月光之下吐纳。农历初一,农历15号,农历8号,农历23号。春分、秋分和夏至、11:00~13:00 ,23:00~1:00遵照着静夜钟,5:00~7:00,17:00~19:00清洗一下身体。所有的事情只有用心来做,练神就能进去极端平衡的境界。经常保持清醒的状态不睡觉。不要被困意给弄睡着了。每个晚上都要如此,每个白天都要这样。只有空虚能容纳,吃饱饭是不合适的。谦虚平和可以保护自己,恶劣的传染性病应该避开。宽容和爱能增加你的修为,地、水、风、火构成的身体需要保持坚固。谨慎温和的态度能保护自己,暴戾的性格会引来灾祸。渡河需要用船,到岸才能放弃它。万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从小的方面引申为大的方面。一句话透露了天机,你们可以慢慢的进行思考。想多了自然就明白了,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成功是需要时间的,12年多点,一般来说就是12年,绝对不会超过这个时间的。心里空了身体自己会造化,随意让思想到哪里去。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能成为你的阻碍,能准确的认清自己。明的和暗地里的去帮助人们,一会儿时间跨过了无始的境界。待报答了四重恩,永久的减去火途、血途、刀途的遮盖。后人得到了这个经,应当遵守保持为宗旨。选择人告诉他,叮嘱他不要轻视。
一.无始钟气篇 (无限量的元气篇)
宇宙有根本的道理,很难用耳朵和眼睛证明它的存在。凡是可以参悟的都属于元气。气没有道理是不会运转的,道理没有气是难以显现的。合起来是同一个,不可以把它们分开来看。它们流动没有停顿,万物把它们当作生命。穿金和造石,水和火可以一起来用。并行不会有什么问题。理和气就是那样。生处有杀机,杀中有生意,理通过气来表现用处,气把理当作本体。就是说本体表达出来作用,作用需求一个主体。没有单独的本体,也没有单独的用途。本体和用途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单独的气或者理,一句话泄露了天机。走过百尺高的杆头,原来以为是高度的终结,其实还有更加高的地方。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谈洗髓经才有意义。
二.四大假合篇
元气长久的积淀,化作了水,火,土。水来自昆仑的巅峰,到了四面的凹陷处沉积了
下来。静静的坐着烧水, 水中有火的热量,烧热了就能蒸腾,有的成了雨,有的成了露,人和万物都充满了生机,给世间带来了好处。水久了会沉积为土,气体太暖了就是火。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小天地,万物都是不能比拟的。这些幻化的性质,总是气的一部分。本来就不是我的,解散了还给了太虚。生也没有生过 ,死也没有死过。身体蛇什么时候留下过,等老了以后就回归天地。借鉴这些道理来合乎道的真理,超脱离开凡人的思想。参透了《洗髓经》,长生没有尽的时候。不借用上面的那些道理,就不会能明白真理,道的真理和上面说的借鉴的道理是一样的。应该这样看待,真的和借鉴的都一样。水,火,雨,露假如合在一起,能能够分开他们呢,
三.凡圣同归篇
平凡的人喜欢把虚假的当作真的,身上装着漂亮的衣服,只是给他人观看而已。每天都吃着美食,人人都是如此。忙忙的一身事,
没空考虑生和死。总是被名和利所羁绊,直到有一天神气散尽。油没了灯也灭了,躯体也埋在了旷野。惊魂一梦很可怕,万苦和艰辛,幻境没有停止过。只有圣人认真,平常的衣服简单的食物,不贪嗜欲已保持自己的本性。参透了天和地,同我本是一样的。大小虽然后差异,但是灵活没有区别。天地有日月,人得身体有两目,日月有亮度不够的时候,但是有灯和星星,即使星星和灯没有了,但是你心里知道日月还是没有消失。即使成了看不见的人,伸手摸着鼻,整个身体都是眼,碰到了也能知道是什么东西。这就是心的灵异的地方,包含了天和地,能看见不用眼睛,能听见不用耳朵。心如果能清净,不被嗜欲所逼迫。自然知道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和圣人,眼睛都是横的鼻子都是长的,一同来的但是不是一同归,因为很多外物的影响。如果能约束自己的内心,提念生和死。趁此锻炼自己的身躯,用心来精进,洗去身体的杂质还原自己,凡圣一样可以同归。
四.物我一致篇
万物并非是万物,与我其实是一样的。幻化出的各种形象,有各种生命的样子。有人就需要有物,用作衣服和食物,药品和器具,缺一都是不行的 。飞的水中的,动物植物,都给了人类使用。造化包容了如此多的生物,随意的杀戮就是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少吃并服气,就能活很多年,人为什么不如动物,只知道穿着和食物,忘却了生和死,如果能断绝嗜欲,物和我都是一样的。
五.行住坐卧篇
行走如同盲人没有拐杖,用心来分别事物。抬脚低和慢,踏实了继续前进。每一步都应该这样,时时提醒自己别走快了。世界上走快了就会出错,走的慢能保平安,停住应该临近悬崖的马,应该像到岸的州。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认取该停下来的歇息的地方。不应该离开当前的念想,用心而不分心在外事物上的。 到停止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停止。留着神念好像守护着空空的山谷。立定不要倾斜,身体端正身体自然稳固。耳目随着身体和心静了。就好像停止的水和明镜。事物任他们纷纷的发展,现在该探究竟了。做应该如邱山一样重,端正挺直保持认真的状态。闭口深深的藏住舌头,只有鼻子和气息的出入。每一次呼吸都归入元海,气足神念自然充裕。浸润骨头和髓,出神必须要先入定。卧下来的时候好像箕形那么弯曲,左右只要舒适就行了。两足常常有高低,两腿如钩锯。两手常常在胸腹,扪住肚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了才伸脚,仰面也没有什么拘束。梦里一点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变化,九年了才能感到实效。超出生死的关口,究竟如来的本意。行,住,坐,卧,这个是真谛。
六.洗髓还原篇
易经筋的功已经完毕了。变成了金刚的身体,外面的感觉不能侵,饮食也不会积累。但是还是会恐七情伤,元神不能自持。虽然有了金刚的外面,但是还是血肉的躯体。须要按着《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磨干沐浴,按眼睛,又按鼻子。摸面又旋耳朵,不必要以数目拘束。闭上眼睛,常常观看鼻子,合上嘴巴 任鼻息。随着呼吸的次数暗暗的调合,身体安定了,神也就安定了。每天的五更,吐去浑浊的气息呼吸新鲜的空气。开眼就放松自己或者去方便,不要贪睡。厚厚的被褥,双腿叠加打坐,解开要重寄束的。右膝报左膝,调息的时候舌抵腭,气从尾部开始通过胁部,腹部,摇动着肩,手推着肚子,分并按都应该举起。握固了应该按在双膝上。鼻中出入缓缓的,都应该送入到海底穴。有口水的话就咽了,用意念送入肚子。闭牙在胸中鸣叫。两手都应该按着肚脐,伸开腿扳脚趾头,搬36次呼吸的时间。两手按完了。过了一会在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完了。慢慢的站起,走稳了步伐才移动。忙中可能会出错,慢慢的走为定例。三年并九载,心平静并清心。浸润骨和髓,脱去外壳飞升去。一点点的换成了天,过后就明白了地。通俗的说法就是: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文案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
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文案拼音:wén àn
现代文案的概念:
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在中国,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都相对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文案"的概念常常被错误引用和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把文案等同于"策划",其实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有着本质区别的工作。只是由于文案人员常常需要和策划人员、设计人员配合工作,且策划人员也需要撰写一些方案,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文案和策划就是一回事,甚至常常把策划与文案的工作会混淆在一起(这也和发源于中国的"策划学"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很多企业中,都有了的专职的文案人员,只有当需要搞一些大型推广活动、做商业策划案、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需求量大的项目时,才需要对外寻求合作。以往一般企业都会找广告、文化传媒等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的文案、设计团队,经验也相对丰富,但因为业务量大,范围广泛,在针对性方面会较为薄 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专业文案的要求更加严格,逐渐衍生了一些专注于文字服务的文案策划公司。这类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多数都是从工作室形式转型而来,也有从文化传播机构独立出来的。
随着中国广告业二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操作流程,工作方式都在变化,文案的角色由无闻转为配角,现正昂首阔步走向台面,成为主角,从前一则广告多是由设计出计划,再配图之后,文案轮为完稿,一则广告的计划多是由文案与美工共同完成,然后各自分工。说起文案的地位,日本是从1992年意识到文案的重要性,台湾是1998年。2002年,大陆的一些中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总几乎都在垂叹,好的文案太少了。好的文案往往愿意扎堆,从全国形式来看,这股潜规则正逐渐由华南广告重镇广州向华东中心上海转移。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工作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 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 撰写日常宣传文案白领一族
文案白领一族
单页、各类宣传小册子; 撰写DM直邮广告,包括信封、邮件正文; 撰写电视广告脚本,包括分镜头、旁白、字幕; 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 撰写电视广告的拍摄清单; 撰写广播广告; 将海外版广告文案作 汉化(翻译); 撰写广告歌词,或汉化(翻译)外文歌词; 撰写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为网站栏目命名; 撰写网站内部文案; 撰写手机短信广告; 撰写各类广告作品的创意阐述; 撰写广告口号; 撰写产品包装文案,包括:品牌名、使用说明、产品成分等; 为产品或品牌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路演或活动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活动请柬及活动现场宣传品上的文字; 为各种礼品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专卖店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商店的橱窗或店内POP物料文案; 撰写软文、新闻式、故事式、评论式; 撰写策划书,或协助策划人员优化、润色方案文字; 协助客户企业内刊的编辑,提供主题方向,审核文字。 不同的环境对文案撰稿人有着不同的锤炼和要求。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构成
从现有的文案分类有很多种,按照4A标准,一般有四类:助理文案(ACW), 文案(CW策划文案
策划文案
),高级文案(ACW),资深文案(SCW),其中稍微要区别的是高级文案与资深文案,前者要求的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而后者不仅仅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还包括做文案的年资。有些4A公司设有文案主任(CE)一职,大体上与文案职责类似,有时候负责专项。另外有些个别公司还配有首席文案的职位(CCW),文案功力凤毛麟角,虽不具领导才能,但有的首席文案拿的工资却比创意总监还要高。大部分国内广告公司文案的种类繁杂,有房地产文案、创意文案、企划文案、品牌文案等。
文案是由标题、副标题、广告正文、广告口号组成的。它是广告内容的文字化表现。在广告设计中,文案与图案图形同等重要,图形具有前期的冲击力,广告文案具有较深的影响力。
广告标题:它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目,留下印象,引起人们对广告的兴趣。只有当受众对标语产生兴趣时, 才会阅读正文。广告标语的设计形式有:情报式,问答式、祈使式、新闻式、口号式、暗示式、提醒式等。广告标语撰写时要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句 子中的文字数量一般掌握在12个字以内为宜。
广告副标题:它是广告方案的补充部分,有一个点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标题的补充及让人感觉,前面的不懂,在这里全部让人了解。
广告正文:广告正文是对产品及服务,以客观的事实、具体的说明,来增加消费者的了解与认识,以理服人。广告正文撰写使内容要实事求是,通俗易懂。不论采用何种 题材式样,都要抓住主要的信息来叙述,言简易明。
广告口号:口号是战略性的语言,目的是经过反复和相同的表现,以便名域其他企业精神的不同,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这以成为推广商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广告 口号常
有的形式:联想式、比喻式、许诺式、推理式、赞扬式、命令式。广告口号的撰写要注意简洁明了、语言明确、独创有趣、便于记忆、易读上口。
所谓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就是指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 进行的具体表现。狭义的广告文案则指表现广告信息的言语与文字构成。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 、口号的撰写。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要求
1)准确规范、点明主题
准确规范是文案中最基本的要求。要实现对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的有效表现和对广告信息的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有效传播,首先要求广告文案中语言表达规范完整,避免语法错误或表达残缺。其次,广告文案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第三,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符合语 言表达习惯,不可生搬硬套,自己创造众所不知的词汇。第四,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尽量通俗化、大众化,避免使用冷僻以及过于专业化的词语。
2)简明精炼、言简意赅
文案在文字语言的使用上,要简明扼要、精练概括。首先,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广告产品的精髓,实现有效的广告信息传播。其次,简明精练的广告文案有助于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和迅速记忆下广告内容。第三, 要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以防止受众因繁长语句所带来的反感。
3)生动形象、表明创意
文案中的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文字、图像能引起人们注意的百分比分别文字是35%, 图像是65%,文案创作时采用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语言的同时,附助以一定的图像来配合。
4)优美流畅、上口易记
文案是广告的整体构思,对于由其中诉之于听觉的广告语言,要注意优美、流畅和动听,使其易识别、易记忆和易传播,从而突出广告定位,很好地表现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追求语言和音韵美,而忽视广告主题,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因文害意。
折叠编辑本段工作范围
策划文案和创意文案
一)策划文案:工作主要是将策划工作人员的策划思路形成文字。毋庸置疑,公司很多策划人员均有很强的策划水平和丰富的策划经验,但有时候手上同时进行几个案子,同时时间又比较紧的情况下,文案可以在充分理解策划意图的情况下帮助策划人员完成策划方案的写作。这其中有几个内容:
1.必须充分了解本案的运作背景,包括宏观市场信息和微观市场动态。
2.掌握整个策划的战略指导思想。
3.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论述方式将策划思想反映在字里行间。
4.到比较专业的问题或障碍的时候,应及时与策划人员沟通,保证策划方向的一致性。
5.贯彻战略方针的同时,也可就战略思想的表达方式和文字提述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展现策划的战略核心点。
二)创意文案:主要是将广告作品的表现及形式用完整的文字表达出来,其中,除了产生画面的构想之外,还包括广告语言的表现内容(如平面的标题、引文、正文、随文,广告语等,影视的音效、旁白、字幕、广告语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新颖的创意和传神的文字表现。而这些智慧的闪光绝对不是拍一下脑门子就能出来的。这其中包括了以下内容:
1.通过各个层面,特别是swot方面深入理解,从而找出项目的核心优势。
2.把握目标消费群的心态。
3.掌握宏观政策及大市场对项目本身的影响。
4.场策划人员和设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沟通。
5.市场上类似房产项目的文案及创意,力求全面加以突破。
6.获悉开发商对文案创作的要求,调整文字内容和形式。
折叠编辑本段文案写法
商家要吸引、留住消费者必须注重细节的提高和改善,而其中,文案就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细节。下面是一些能吸引买家的写文案方法:
折叠九宫格思考法
拿一张白纸,用笔先分割成9宫格。中间那格填上你的商品名,接下来开始在其它8格填上可以帮助此商品销售的众多可能优点。这是强迫创意产生的简单练习法,我也常用这种方式构思出企划案或演讲PPT的结构。
折叠要点衍伸法
把该商品型录上的商品特点照抄下来,然后每个要点后面加以延伸。如果你真的很懒,照抄型录商品卖点也可,但文字会比较没有人味,说服力道会稍差。
折叠三段式写作法
这是仿新闻学中"倒三角写作法"。第一段,请精要地浓缩全文的销售话术,因为多数人都没耐心看全文。第二段,请依照型录要点衍伸法,逐一说明该商品的众多特色。到底是点列还是一段长文章较好,要看你的文字功力。文字功力欠佳就点列式写出卖点即可。最后一段是「钩子」,主要任务是要叫人【Buy Now】,所以一般是强化商品USP(Unique Selling Point,独特销售卖点)、价格优势或赠品。
折叠编辑本段实际应用
市场研究
没有正确的市场导向,任何文案或创意都是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的确,再优美的文字用在不适宜的场合中都可能导致整个策划执行的失败。一篇优秀的文案,一定是在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后方能下笔的。 例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构成、风土人情、产业结构比重等等皆有很大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年龄、阶层人士的世界观、思维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参差不齐,加上特定环境、特定历史背景或政策规文赋予某些项目的特殊意义,都会对文案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无市场,文案便如枯井之蛙,其作品不仅缺乏远见,生命力也极为低下。
沟通与互助
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常常发生这种情况:设计人员与文案人员一开始没有很好的沟通;结果是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作品文案看来好像是曲解了原意,而将文案配上去时候,设计人员又认为文案的风格与画面差入甚大。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其实文案和设计,乃至市场、企划、媒体等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应随时保持高效的沟通。通篇来看,文案的工作是将市场的调查分析结果作为其创作的翔实论据、企划的核心思想作为其创作的指引方向,媒体投放的渠道作为其创作的特定模式,设计排版作为其创作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是动态维系着的。在做一个文稿之前,与各个部门广泛沟通,并做到互爱互助,才能在一个凝聚力超强的团队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范文二:庄子白话文翻译
简介
传世名著百部之庄子
名著通览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哲学气势恢宏、精辟深微,其
思想奔放不羁、标新立异,其文字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庄子》一书基本上是庄子及其后学
所作,全书现存33 篇,分内篇7、外篇15、杂篇11,它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庄子其人其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远又复杂,因此,要了解中国哲学不
能不读《庄子》,要了解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一、庄子生平及其时代
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一说今山东曹县)人。庄子的生卒年代难以
确知,大约在公元前369 年—286 年,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因此庄子大体生活于战国中期。这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大动荡
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天子的权威丧失殆尽,各国诸侯相继称王称霸。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也愈演愈烈,动辄出兵十万数十万,一次战役短则数月,长则可以旷日持久至数岁;战争也
空前残酷,一次战争中被斩首的士卒即可达数万或数十万。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身逢乱世,伤世忧生,只好走隐遁一途。
他一生朋友不多,门徒有限,官场与学界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时有往还,交流思想。他在蒙
这个地方做过管漆园的小吏,大概没干多久,后来便和战国时代其他思想家一样从事于讲学
与著述。他的生活是贫困的,有时靠打草鞋过活,也曾向监河侯借过粮,并受到戏弄。他见
魏王时穿的是补丁衣服,破烂草鞋。然而他乐天知命,安贫乐道,敝屣功名、淡泊利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而有才,便派使者带着千
金之物,去请庄子出来做大官。庄子笑着对使者说:你见过那用来作郊祭的牺牛吗?虽然被
好好地喂养了数年,而且身披彩缎,但最终免不了被送入太庙作供品。做官的结局不正好与
此牺牛一样吗?因此,我宁可过一种贫贱而自由的生活,也不愿意去做官。
庄子对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政治的险恶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
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何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以下引《庄子》只注篇名)统治
者假借仁义之名行事,并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反而造成更多的混乱。庄子以卫君为例,指
出:“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人
间世》)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顾人民的死活,而人民则毫无办法,因此伴君若伴虎,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统治者感到你对他有好处便利用你,稍感不如意便会置你于死地。因此这是一个统治者
嗜杀成性,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时代,能够逃过罪祸刑罚就算不错了。他将当时的统治者
斥为“昏上乱相”,认为处于昏上乱相之间犹如猿猴掉到灌木丛中,动辄遭困,无可奈何。
庄子一方面对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感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
另一方面又由于无力改变现实,看不到现实的希望和出路,只好趋于消沉,无所作为,转向
内心,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二、全生保身与逍遥
社会现实迫使庄子不得不采取避世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得他首先既要躲开荣誉,又要
避免刑罚,恪守中道以求得全生保身。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也是道家重视个人
生命、个人自由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庄子有系统的总结和论述,体现了他关于人生的智慧。
庄子提出:全生保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识到无用即是大用。他举《人间世》中
的栎社树为例说:栎社树之所以能长得“其大蔽数千牛”全在于无用,否则,它早就被人们
砍掉了。因此,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有用之物为人所用则不能自我保全;人莫知无用之
用,然无用之物无人理睬则可全生保身,这就是无用之大用。然而光是无用还不能完全做到
全生保身。
《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
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于年;今主人之雁,以
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认识到为了全生保身,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而要“缘智以
为经”,“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不过庄子认为仅仅满足于全生保身是不够的,他接着提出了更具创造性的思想。他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
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
胡可得而累邪!”“乘道德而浮游”就是《逍遥游》所说的“以游无穷”,“浮游乎万物之祖”
就是《齐物论》所说的“与道为一”。
如果说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那么追求精神自由——逍遥,则是庄子哲学的
主要特色。庄子认为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是逍遥无为,这也是生命的最高价值和
目的,由此他建立起了一套以追求精神上绝对自由为最高境界的哲学体系。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由于受
到自身形骸与观念的束缚,也就是“有待”和“有己”。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大鹏击水三
千,扶摇九万,列子御风,日行八百,看起来似乎很自由,实际上并不完全自由。大鹏击水
三千,飞行九万需要大风和长翅膀,列子日行八百也有待风力,因此都仍是“有待”。庄子接
着提出:“若夫乘天志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就是要以内在的精神力量超越外
在条件的限制,自觉地产生与道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的内在体验,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是要让真正的自我从功名利禄、是非善恶乃至从
自己的形骸和知虑的限制中解脱出来,达到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
由。
三、齐物与体道
庄子把精神上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也称为“道”。他所谓“得道”、“与道为一”、“与天为
一”、“与天地万物为一”、“同于大通”、“与造物者为友”等等说法都是指与天地万物融为一
体的无差别境界的实现。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有着多重的含
义,根据庄子主要的、明确的论述来看,道大体有这么一些特点。
首先,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本根。庄子指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
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
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
师》)这就是将道看成一切有形个体产生的根源,道本身是超感觉、超时空,却又是一切有形
个体存在的根据。他进一步解释道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
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这样不仅形体而且精神都来自无形的道。
其次,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根源,不能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因此道是无;正因为
道是无,才能成就其全的性格。庄子意识到:“是非之彰也,道所以亏也。”(《齐物论》)只要
对事物作出规定,就是对道体的普遍性与永恒性的限制。所以庄子举例说:“有成与亏,故昭
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齐物论》)这也就是郭象所说“彰声而声造,
不彰声而声全”。因此不具有任何规定性的道才能保有一切具体事物的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
讲无也就是全。
第三,道还是一种无差别对立的最高的认识境界。无差别对待就是一,也就是道本身,
如果辨别真伪、区分是非,便会生成主观爱恶,使道受到亏损和遮蔽。
道具有上述这些基本特点,因此要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得道”的途径也有多种,
归纳起来有这样基本的两条:一是相对主义的认识的方法,即“齐物”的方法;一是直觉主
义的体验的方法,即“体道”的方法。
所谓齐物的方法是指通过对各种具体事物和概念的分析,发现这些事物或概念之间差别、
对立、矛盾的相对性,最终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差别、对立,从而肯定无差别对立的道的
境界的存在。庄子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类认识中的矛盾有深刻细致的观察,他看到了矛
盾的普遍存在,他重视对立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他反复论述了许多对立的概念,如是非、死
生、有无、贵贱、虚实、大小、成毁、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庄子认为所有这些概念的
差别和对立都出于主观的偏见,他认为“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他举例
说:“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
色哉?”(《齐物论》)。因此“是非都是相对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认识标准。庄子还认为事
物之间的差别对立也是相对的,从“道”的角度看,彼与此、贵与贱都没有确定的区别与界
限。他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秋水》)
因此事物也是相对的,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它。庄子由此得出结论:“天下莫大于秋
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
论》)庄子通过其相对主义的分析,使人在精神上从贵贱、寿夭、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
入无差别对待的自由境界。
所谓体道的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修炼程序,不用语言和概念,以得到与道为一的直觉体
验。庄子明确提出了体道的问题,《知北游》中有言“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体道
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庄子作了一些描述。
《大宗师》中讲到“坐忘”的方法,这就是在否弃仁义等道德规则、礼乐等社会制度的
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离形即忘身,黜聪明、去知
即忘神,坐忘即形神兼忘,与道合一。《大宗师》中还讲了一个体道的过程:“参日而后能外
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朝彻即大彻大悟,见独即体认绝对的道。所谓外天下、外物、外生即遗忘了天下,遗忘
了物,遗忘了生命,从而超越时空与死生,达到对道的直观。《人间世》中讲到“心斋”的方
法:“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
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种方法要求停止感官和思维的活动,归心
于虚空,凝神于静寂,达到“虚一而静”的状态,以求得精神的宁静。总之,无论是“坐忘”
还是“心斋”,都是以直觉体验的方式,摆脱哀乐情绪的干扰,否弃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
解脱与超越。
四、生死与天命
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反复加以讨论的重要课题。死亡对生命的威胁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
上的恐惧与焦虑是人的精神不得解脱与超越的巨大桎梏。庄子以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生死,
他既不像传统儒家以尽人事实现生命价值那么积极,也不像佛家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彼岸世
界那么消极。他采取以情从理、以理化情的方法,使情感不受生死祸福问题的困扰,以寻求
宁静超越的精神境界。
首先,庄子开始怀疑并试图破除悦生恶死的观念与情感。他在《齐物论》中明确地说:
悦生恶死也许是错的,而相反的情形倒有可能是对的。
其次,庄子认为生与死是自然的运动,可以相互转化,理应一视同仁。
为什么死生可以一视同仁呢?因为人的生死都是自然的变化,并无好坏之分,因此对生
死不予区别便能从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第三,庄子进一步提出生死只是天地之气造化万物的不同形式,人之生死为气之聚散,
人死之后形神俱散,同归一气。《知北游》中谈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以“道通为一”的思想来阐释死生一体,使其生死观获得了宇宙论的内容;他又以
气之聚散来阐释生死之变化,显然具有无神论的意义。
最后,庄子甚至认为生命是累赘负担,它把自我与道隔绝开来,而死亡反倒使自我复归
于道,是人求之不得的解脱,表现出了厌世的情绪。《大宗师》在谈到孟子反、子琴张这些“方
外之士”时说:“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绝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所以,当他们的朋友子桑户死时,他们唱道:“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
犹为人猗!”这样庄子由对悦生恶死的怀疑走向对其相反情形悦死恶生的认可,则是刚刚解脱
了一种桎梏又轻易落入了另一种窠臼,这既不利于精神的超越,又有悖于全生保身的初衷。
总的说来,庄子的生死观是达观主义的,对于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起着积极的
作用。《养生主》中讲了一个故事: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矢来吊,哭了三声就出来了。有人
怪他对朋友没有感情。秦矢说:我看见有些人在那里哭得很悲痛,这是“遁天倍情,忘其所
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一个人的生,是由于偶然的机会;他的死,是随顺自然的规律。
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受到哀乐情绪的侵扰,进入宁静的境界,得到精神的自由。这就
是庄子在生死观上实行的以情从理、以理化情的方法。
在此有必要顺便谈谈庄子对天与命的看法。《秋水》中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接触到哲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前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后者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
庄子认为天是自然的状态和属性,是内在于事物的,也是人所有能干预的;而人的作为
既是有限的,也是违背自然的。所以庄子认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
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山木》)也就是只能是天决定人,而人不能影响天;人只能
顺应自然的变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只强调自然的作用和力量,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
对自然的影响,所以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篇》)这是有道理的。
庄子所说的命是指人力所无可奈何的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必然力量。他认为:“死生、存亡、
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德充符》)也就是说
命是没法理解、没法抗拒、也没法逃避的必然性,人只可以顺从,没法改变。所以庄子慨叹: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间世》)他主张“无以故灭命”就是反对用智
谋、技巧逃避、抗拒命,并认为只要安于自己的遭遇,不用抗争,便可在主观精神上将自己
从不幸与被动的处境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在自由与必然的问题上,庄子也同样看不到人
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了他的消极的一面。
然而也必须承认确实有些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和必然性是没法抗拒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
有限度的。
五、庄子的社会政治理想
庄子是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的,他向往远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
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实行无为而治。
首先,庄子从他的相对主义认识方法出发,否定有判断社会政治制度是非善恶优劣的一
成不变的标准。他认为,各时代的统治者继承政权的方式各不相同,抓住时机、合乎习俗的
便是正义,错过时机、违背习俗的便是篡逆。
而且,古今不同,周鲁有别,将古代的周制推行于现在的鲁国是行不通的,因此社会政
治制度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他认为这些都是罪恶与祸
害的根源。他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仁义已经
成了统治者窃取国家权利的手段。他认为,仁义礼乐并不能治理天下,反倒引起纷争,激化
矛盾。因此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乃至文化都应该予以取消,他认为:“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
始可与论议。”(《胠箧》)庄子认识到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
争斗也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
的进程前进,这些都是极富天才性的认识。
庄子在对社会现行的仁义礼乐等道德准则和政治制度全面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为而
治的政治主张。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
他以马为例:马的蹄子生来可以践霜雪,马的皮毛生来可以御风寒,它们吃草饮水,在野地
上奔跑,这就是马的本性。
可是,所谓善于治马的人削其蹄,剪其毛,给它配上鞍子,带上辔头,甚至用鞭子抽打,
这样马就很少有不夭死的了。治理天下的人犯的也是同样的错误。因此,“凫胫虽短,续之则
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骈拇》)事物的性
质都是自然赋予的,如果人为加以改变,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庄子认为好的政治,所谓“明
王之治”是保持一种“浑沌”的状态,统治者最好糊里糊涂,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不知道自
己同牛马的分别,对社会的自然状态不加以人为干涉。庄子提出:“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
也。”(《在宥》)统治者应任由社会的自然发展,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这实际上是要取消统
治。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
庄子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至德之世”作了大量描绘。何谓“至德之世”?他说: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
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何谓“民性”?他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
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马蹄》)处于至德之世中的人“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
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这实际上是一幅原始共产社会的图画,没有贵贱尊卑的隔阂,
没有仁义礼乐的束缚,没有功名利禄的争逐,人人过着无忧无虑、安闲自在的平等生活,身
心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庄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复杂的。他关于道的理论是继老子之后对中国哲学
本体学说的深化,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
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这种玄想的超越与西方宗教的超越相比,在理论上显得更加
深刻;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
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
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偏向,消除异化,亦具有恒久价值。
当然,《庄子》一书中也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矛盾,尤其是书中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述,反
映的仅仅是一个隐士的玄想。
范文三:学记白话文翻译
《孥记》白话文翻译?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劢众?;就?贤佑进,足以劢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孥乎??!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劢?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仧〕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进的人,可以耸劢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敃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敃?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规设孥施敃?啊!
〔注释〕?謏:同小。?就:接近;佑:亲近。?君子:古称地位高?的人,后称品德高?尚的人,下同。?乎:这里作感叹?词用,相弼?啊",下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孥,不知道。是敀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敃孥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孥"。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孥?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孥?施敃。《尚乢?兑命》篇丨说:"始终要以设?孥施敃为主?",就是谈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君:作劢词用,统治的意思?。?《兑命》:《尚乢》丨的一篇。"兑",亦作"说",读"悦",下同。?典:主也。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孥不知其?善也。是敀孥然后?知不足,敃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敀曰:敃孥相长也?。《兑命》曰:"孥?孥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孥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孥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敃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孥?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敃不孥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敃孥过程?丨〕,敃不孥是一?丧事情的两?丧方面",就是说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佳肴:肴,yao,,煮熟的肉。佳肴,泛指美好的?菜肴。?旨:味美。?孥:音敁,敃的意思。〔原文〕古之敃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孥。 〔译文〕古代设孥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孥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孥?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孥?校叫"序",在天子或请?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孥。 〔注释〕?家:这里实际上?是指二十五?家的闾。?术:亦作"遂"。?国:天子或请侯?所在地。周制:离都城百里?以内的行政?区刉为:每五家为一?比,,五比为一闾?,二十五家,,四闾为一族?,一百家,,五族为一党?,五百家,,五党为一州?,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一乡?,一万二千五?百家,。离都城百里?以外,进郊,的行政区刉?则为: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二十五家,,四里为一鄼?,一百家,,五鄼为一鄙?,五百家,,五鄙为一县?,二千五百家?,,五县为一遂?,一万二千五?百家,。
〔原文〕比年入孥,丨年考校?。一年规离经?辨志;三年规敬业?乐群;五年规博习?亲师;七年规论孥?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进者怀?之,此大孥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孥校〕里每年招收?孥生入孥,每隑一年对?孥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孥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孥生是否与?心孥习和亲?近同孥,第五年考查?孥生是否在?广博的孥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孥生讨论孥?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孥?习吅格〕叫?小成"。第九年孥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远背老师?的敃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孥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敃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进方的人也?会来弻顺他?,这就是大孥?敃人的宗旨?。古乢上说:"〔求孥的人〕应敁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孥习?,可以由'小成'到'大成'〕"。就是说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校:音jiao??离经辨志:清代孥者黄?以周《离经辨志说?》丨指出:离经,与以析句言?;辨志,与以断章言?。?知类通达: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说:同悦;怀:弻顺。?《记》:古乢。?蛾子时术之?:蛾,同蚁。术,敁法。意为小蚂蚁?孥着不断地?衔土,能堆土堆。
〔原文〕大孥始敃,皂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孥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姕也。未卜禘?不规孥,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孥不躐?等也。此七者,敃之大伦也?。《记》曰:"凡孥,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孥开孥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孥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丨〔鹿鸣、四牡、皁皁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仧一入?孥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孥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孥习用品,使他仧严肃?地对徃孥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孥生春季入?孥,敃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孥生?,让孥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孥习。〔孥习过程丨?〕,敃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仧?什举,以便让他仧?用心思考;年长的孥生?诶敃敃师,年少的孥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孥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赹级。这七点,是施敃顺序?的大纲。古乢上说:"在敃孥活劢?丨,敃宫首先要?尽职,读乢人要先?立志",就是说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皂弁,bian,,天子或士的?礼服。?宵:同小。?肄:孥习。?箧,音切,:竹箱。?孙:同逊。恭敬。夏楚:夏,jia,同槚,夏楚二木,制成戒尺,作佑罚孥生?之用。?卜禘:夏祭叫禘,禘前要卜问?,敀称卜禘。?躐:赸赹
〔原文〕大孥之敃也?,时敃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孥。不孥操缦?,不能安?弦;不孥博依?,不能安诗;不孥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孥。敀君子之于?孥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敀安其孥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敂?,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孥的敃育?活劢,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孥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孥习?音待,课内就不能?孥好诗文;课外不孥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孥不?好礼仦。可见,不孥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徃所孥?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徃孥?习,课内受业要?孥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孥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孥?习,亲近师长,乐于不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孥?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远背?所孥的道理?。《兑命》篇丨说?只有与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敂?捷地求孥,在孥业上就?能有所成就?",就是说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操缦:杂乐。?安:善于。?博依:音待,亦作比喻讱?。?杂服:各种礼服,亦作洒扫应?对讱。?厥修乃来:他的孥业就?会有成就。厥,他的;修,所修之孥业?。
〔原文〕今之敃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顼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敃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敀隐其孥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敃之不刈,其此之由乎?!
〔译文〕今天的敃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顼孥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仧不?能安下心来?求孥。敃人不能因?材施敃,不能使孥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敃孥的方法?远背了敃孥?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吅孥生的?实际。这样,孥生就会痛?恱他的孥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孥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孥习结?业,他所孥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敃孥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注释〕?呻其占毕:朗读课文。呻,朗读;占,同觇,chan,,注规;毕,竹简,古代的乢是?刻在竹简上?的。?及:急迫。?数:读朔,次数频繁。?悖:远背。佛,拂逆。?隐:痛恱。疾:怨恨。刈:成功。
〔原文〕大孥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弼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敃之所由兴?也。
〔译文〕大孥施敃的?方法:在孥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弼的时?机进行敃育?,叫做及时;不赸赹受敃?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敃育?,叫做吅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敃孥成功?的经验。 〔注释〕?孙:顺应,吅乎觃待。
〔原文〕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孥?,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孥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孥。此六者,敃之所由废?也。
〔译文〕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赺?势;放过了孥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劤?力,也较难成功?;施敃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觃待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丧人?瞑思苦想,不不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孥?识浅薄,见闻不广;不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远逆?老师的敃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孥习。这六点,是敃孥失败?的原因。
〔注释〕?扞格:坚固不易攻?破。?燕朋:不正派的朋?友。?燕辟:淫邪的谈话?。
〔原文〕君子既知敃?之所由兴,又知敃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敀君子之敃?,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又懂得敃孥?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弼好?〔译文〕君子不但懂?得敃孥成功?的经验,
敃师了。所以说敃师?对人施敃,就是启发诱?导:〔对孥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孥习的?门徂,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孥?生。〔敃师对孥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孥生才能感?到孥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孥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孥生感到?孥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注释〕?喻:启发诱导。?道:同导,诱导。?强:劝勉,勉劥。?开:指示门徂。〔原文〕孥者有四失?,敃者必知之?。人之孥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敃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孥生在孥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敃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仧孥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丨止。这四点,是由于孥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敃师懂得受?敃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劣孥?生克服缺点?。敃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敃?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注释〕?救:帮劣克服。〔原文〕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敃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文〕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劢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敃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孥?生自觉地跟?着他孥。敃师讱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孥生自觉?地跟着他孥?的目的。
〔注释〕?臧:完善。
〔原文〕君子知至孥?之难易而知?其美恱,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
敀师也者,所以孥?为君也,是敀择师不?可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译文〕君子要根据?孥生孥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孥?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孥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弼好敃?师。能弼好敃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弼人君。所以说,弼敃师的,就是敃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丧缘?敀,所以选择敃?师不可不慎?重。古乢上说:"古代君王以?选择敃师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丧道理啊!
〔注释〕?孥:同敃。?三王: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王;四代:虞、夏、商、周。
〔原文〕凡孥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孥。是敀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弼其为尸?,则弗臣也;弼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孥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在敃育巟作?丨,尊敬敃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敃师才?能重规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与?心求孥。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徃?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徃;二是敃师,不以臣
子相?徃。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敀。
〔注释〕?严:尊敬。?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孥?校向老师诶?敃,则面东,敃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徃,以表示尊师?重道。
〔原文〕善孥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孥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丽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徃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徃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皀进孥之?道也。
〔译文〕会孥习的人?,能使敃师费?力不大而敁?果好,并能感激敃?师;不会孥习的?人,即使老师径?勤苦而自己?收敁甚少,还要埋怨敃?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巟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不此?相反。会对徃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不?此相反。以上这些,讱的是有关?进行敃孥的?方法。〔注释〕?庸:弻功的意思?。?说:读为脱。
〔原文〕记问之孥?,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译文〕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丧好?敃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孥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孥生提?不出问题,然后告诉他?〔从某些方面?钻研〕是可以的;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就不要再讱?下去了。
〔注释〕?记问之孥:只能背诵一?些乢本知识?,并无心得。?听语:根据孥生的?提问来解答?。
〔原文〕良冶之子,必孥为裘?;良弓之子,必孥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孥矣。
〔译文〕〔若要孥到父?亲高赸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孥缝
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孥编撮箕,用来孥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皂袄;
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敃孥巟作了?。
〔注释〕?为裘:裘,皂袄;为裘,缝制皂袄,泛指弼裁缝?。
〔原文〕古之孥者,比物丑?类,鼓无弼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弼于五?艱?,五艱弗得不?章;孥无弼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弼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译文〕古代求孥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丨没?有鼓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艱,但五艱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孥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孥习讪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敃师?的敃导,人仧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注释〕?丑:相同。?五声:宫、商、角、征、羽五种音级?。?五艱:青、赤、黄、白、黑。?五官:耳、目、口、鼻、心。?治:作用,功能。??五服:表示血统亲?属丨亲疏等?级关系的並?服斩衰,读崔,、齐,读资,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皀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君子说,德行径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觃待?,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刉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孥?〕,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弻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注释〕?大道不器:大道,事物的共同?觃待;器,具佑的事物?。?委:水的聚汇
之?所,弻宿。
范文四:《学记》白话文翻译
《学记》白话文翻译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②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③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④!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注释〕①謏:同小。②就:接近;体:亲近。③君子:古称地位高的人,后称品德高尚的人,下同。④乎:这里作感叹词用,相当?啊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②曰: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
〔注释〕①君:作动词用,统治的意思。②《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原文〕虽有佳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
〔注释〕①佳肴:肴(yao),煮熟的肉。佳肴,泛指美好的菜肴。②旨:味美。③学:音效,教的意思。〔原文〕古之教者,家①有塾,党有庠,术②有序,国③有学。
〔译文〕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
〔注释〕①家:这里实际上是指二十五家的闾。②术:亦作
〔译文〕〔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注释〕①校:音jiao②离经辨志:清代学者黄以周《离经辨志说》中指出:离经,专以析句言;辨志,专以断章言。③知类通达:闻一知十,举一反三。④说:同悦;怀:归顺。⑤《记》:古书。⑧蛾子时术之:蛾,同蚁。术,效法。意为小蚂蚁学着不断地衔土,能堆土堆。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①祭菜,示敬道也。《宵②雅》肄③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④,孙⑤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⑦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⑧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
〔译文〕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
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
〔注释〕①皮弁(bian),天子或士的礼服。②宵:同小。③肄:学习。④箧(音切):竹箱。⑤孙:同逊。恭敬。夏楚:夏(jia)同槚,夏楚二木,制成戒尺,作体罚学生之用。⑦卜禘:夏祭叫禘,禘前要卜问,故称卜禘。⑧躐:超越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①,不能安②弦;不学博依③,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④,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
〔注释〕①操缦:杂乐。②安:善于。②博依:音律,亦作比喻讲。④杂服:各种礼服,亦作洒扫应对讲。⑤厥修乃来:他的学业就会有成就。厥,他的;修,所修之学业。
〔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及②于数③,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④。夫然,故隐其学而疾⑤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文〕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注释〕①呻其占毕:朗读课文。呻,朗读;占,同觇(chan),注视;毕,竹简,古代的书是刻在竹简上的。②及:急迫。③数:读朔,次数频繁。④悖:违背。佛,拂逆。⑤隐:痛恶。疾:怨恨。刑:成功。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①;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译文〕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
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注释〕①孙:顺应,合乎规律。
〔原文〕发然后禁,则扞格①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②逆其师,燕辟③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注释〕①扞格:坚固不易攻破。②燕朋:不正派的朋友。③燕辟:淫邪的谈话。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①。道②而弗牵,强③而弗抑,开④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译文〕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注释〕①喻:启发诱导。⑧道:同导,诱导。②强:劝勉,勉励。④开:指示门径。〔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①其失者也。
〔译文〕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注释〕①救:帮助克服。〔原文〕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①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文〕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
〔注释〕①臧:完善。
〔原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①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②唯其师
〔译文〕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
〔注释〕①学:同教。②三王: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王;四代:虞、夏、商、周。
〔原文〕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②,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③,所以尊师也。〔译文〕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注释〕①严:尊敬。②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③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则面东,教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待,以表示尊师重道。〔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②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
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注释〕①庸:归功的意思。②说:读为脱。
〔原文〕记问之学①,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②!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译文〕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然后告诉他〔从某些方面钻研〕是可以的;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就不要再讲下去了。〔注释〕①记问之学:只能背诵一些书本知识,并无心得。②听语:根据学生的提问来解答。
〔原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①;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文〕〔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注释〕①为裘:裘,皮袄;为裘,缝制皮袄,泛指当裁缝。
〔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①类,鼓无当于五声②,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③,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④,五官弗得不治⑤;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注释〕①丑:相同。②五声:宫、商、角、征、羽五种音级。②五色:青、赤、黄、白、黑。④五官:耳、目、口、鼻、心。⑤治:作用,功能。⑥⑥五服:表示血统亲属中亲疏等级关系的丧服斩衰(读崔)、齐(读资)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①,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②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
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注释〕①大道不器:大道,事物的共同规律;器,具体的事物。②委:水的聚汇之所,归宿。
范文五:隋书白话文,隋书翻译
高祖纪
炀帝纪
文献独孤皇后传
李穆传
梁睿传
刘日方传
郑译传
柳裘传
皇甫绩传
卢贲传
窦荣定传
元景山传
源雄传
梁士彦传
宇文忻传
王谊传
元谐传
王世积传
虞庆则传
元胄传
高
苏威传
李德林传
河间王杨弘传(附杨庆传)
杨子崇传
观德王杨雄传
房陵王杨勇传
秦孝王杨俊传
杨秀传
杨谅传
赵[日巨火]传
赵芬传
杨尚希传
长孙平传
元晖传
韦师传
苏孝慈传
韦世康传
韦氵光传
韦艺传
韦冲传
韦寿传
杨素传
牛弘传
宇文庆传
李礼成传
元孝矩传
元褒传
郭荣传
庞晃传
李安传
长孙览传
长孙炽传
长孙晟传
韩擒虎传
贺若弼传
达奚长儒传
贺娄子干传
史万岁传
李彻传
崔彭传
杜彦传
高劢传
卢恺传
令狐熙传
薛胄传
宇文弼传
张衡传
杨汪传
卢思道传
薛道衡传
元德太子杨昭传
齐王杨
于仲文传
于
于玺传
段文振传
宇文述传
郭衍传
王韶传
元岩传
刘行本传
梁毗传
柳彧传
赵绰传
樊子盖传
史祥传
杨义臣传
卫玄传
李圆通传
张定和传
麦铁杖传
沈光传
来护儿传
鱼俱罗传
周法尚传
李景传
李谔传
虞世基传
裴蕴传
裴矩传
袁充传
杨玄感传
李子雄传
赵元淑传
刘元进传
李密传
裴仁基传
皇甫诞传
王颁传
梁彦光传
厍狄士文传
崔弘度传
元善传
辛彦之传
何妥传
刘炫传
李士谦传
徐则传
庾季才传
庾质传
张胄玄传
萧琮传
谯国夫人传
传
真腊传
高昌传
契丹传
室韦传
宇文化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