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孔雀东南飞人物的心理分析
真实人性和艺术真实
从《孔雀东南飞》浅论人物的性格分析
叶海忠
【摘要】 通过对《孔雀东南飞》几位主人公的性格比较分析探究分析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
心理性格基调的分析。倡导文学作品人物性格回归人性,同时理解领会文学作品
的艺术真实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性格 社会背景 心理
文学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整体~这个?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具有审美意义。形象地表现社会生活的主题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规律。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鲜明独特的文学形象~为中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形态各异的社会众生相。因此~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文学形象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文学形象的历史和时代意义~发现作家塑造文学形象的规律~通过自己的欣赏和再造想像~进一步丰富文学形象的思想内涵~这不仅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学目的~更能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加深~自我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与思想得到愉悦~升华。
艺术典型的性格形象分析关键需要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用逻辑思维填充文字跳跃的空白~而这种思维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对生活的领悟。对阅历尚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联系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鉴赏的社会心理各方面加以引导和介绍。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反思和思索。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评价社会、评价人物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理解人物~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理解人物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常态。常态心理性格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最基本的特色。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心理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我们理解人物心理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具体的动作、语言和行为等进行串联整合。以《孔雀东南飞》,下称《孔》,为例。《孔》文情节倚靠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焦母是制造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她对媳妇的不容的理由历来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古来妇女有?七去?之说:不顺父母去,淫去,无子去,有恶疾去,多言去,妒去,窃盗去。窃盗、多言、妒意、有恶疾几点未见任何交代。无子似乎也是一说~但是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乡间七姑八婆之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到处传扬的~县令和太守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求亲的行为证明这一说是毫无根据的。剩下的唯有?不顺父母?这一点~文中焦母说媳妇?举动自专由?指责媳妇自作主张应该被视为对婆婆的不够尊重。但是刘兰芝是否真如焦母所言~值得怀疑:刘兰芝在被谴之后跟婆婆告别还惦记婆婆在家里的辛劳~和小姑的?泣别?毫无疑问证明刘兰芝的涵养和孝顺~可见焦母的理由只是自我的一种感觉。
焦母说刘兰芝?此妇无礼节?~甚至说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有贵贱之分~告诉焦仲卿?贵贱情何薄?~刘兰芝也自称?生小出野里?~从字面上肤浅的理解似乎焦母逼迫儿子休掉媳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媳妇比较有主见~并且出身卑微~和焦仲卿的官员身份不够相配。但是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个理由难以立脚:一是下文县令和太守的家世很明显比?庐江府小吏?要显赫得多~既然他们能为自己的公子向刘兰芝求婚~证明刘兰芝的家世并非真正的?野里?~二是文中对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和多才多艺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兰芝琴棋书画兼之女工的家庭教养远非普通乡野村妇所能比拟~也从侧面证明文中并未明叙的家世很难和乡野划上等号。
由此可见~焦母对刘兰芝的诋毁纯粹属于心理的异常反应~刘兰芝的所有进退表现可
1
圈可点~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被遣的理由~恰恰从另一侧面证明焦仲卿对刘兰芝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贤惠的女子爱的如痴如醉爱的理所当然。
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对刘兰芝的家世的仅有的上述交代是通过焦母和刘兰芝的语言来表现。那么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对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是有至关的影响的。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为静定不舍。?农业耕作只需要居所周围几亩地就可以维持生计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这种农耕文化的性格表现出内敛、谦逊的性格基调。国人这种自谦的表现古往今来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刘兰芝对自己家世的这种介绍当作真实显见是种笑谈。
焦母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一个专横的人物形象~姑且不论她为何对媳妇拒之千里之外~单单从她前后的语言和行为描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在逼迫儿子休掉媳妇的时候~她质问?小子??何敢助妇语,?的语气的确淋漓尽致表现其封建家长的专横,但当儿子听到媳妇宁死不从再婚的消息决意同赴黄泉的时候泪如雨下~也真切表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真挚血肉亲情~可见在作者笔下~焦母虽然专横却也非冷血动物无情无义~摒弃了那种单一教条的人物形象刻画方式。作者简单的前后对比刻画一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专横母亲形象。切不可单纯把焦母片面强调其专横而对其本身的丰富的人性视而不见。
其次~对人物的性格分析还要考虑时代社会背景社会心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心理性格常态除了遗传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最关键的是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每一个时代的人物都闪烁时代的印记。我们解构文学作品触摸主人公心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人物所处社会时代的风俗和必要的时代思想对其的影响。尤其是人物的行为的分析不考虑社会背景造成的分析就难以认同和理解。以《孔》文中刘兰芝兄长,下称刘兄,为例:教参上给刘兄性格定义为:?见利忘义、自私、凶狠?,同时又说?‘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教参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按照字典的解释~?自私?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凶狠?是指?,性情、行为,凶恶狠毒?。兄长极力规劝自己妹妹嫁给太守的儿子~固然可以说攀上一门高亲~对家庭生活有某种现实利益~但是从兄长的?怅然?的感觉~以及他用?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的比较来质问妹妹?其往欲何云,?尽管语气比较强硬~但是还是夹杂商量和劝导的口吻~可见他的思想比较功利~有自私的成色~以及这种长兄为父的家长口吻中透露的急躁性格~但说成?狠毒?似乎有点过火。并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心妹妹的婚事本身也未必就不能说成为兄对妹妹的一点兄妹之情~毕竟自己妹妹一个人守寡的煎熬也是一个现实困惑。何况开始县令给儿子提亲的时候~刘兄是没有很着急露面逼迫妹妹赶紧出嫁。尽管可能其中很大程度包含出于自己家族攀亲带故的自私的心理~但是实际上拒绝太守家的提亲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况且依照刘兰芝的通情达理和聪明~一定也明了这个处境~因此不让自己的兄长左右为难。
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兄之所以如此暴躁~还因为刘兰芝被休给家族带来的耻辱~但是据西汉的典籍记载西汉虽然从道德上否定妇女再嫁~但是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这在一千多年之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些史料翔实证明妹妹被休在家然后改嫁的所谓不光彩也并非很严重。 妹妹被休~脸上就算没有什么光彩,但是兰芝回来时兄长可以默不作声~推却县令家婚事可以沉默不语足见至少刘兄还是很有耐心和涵养~也能理解妹妹的处境~如果真是狠毒自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怕在妹妹刚刚被休就会暴跳如雷。如果刘兄真是?阴险狠毒?只能说
2
他认为县令的公子还不够他所攀的对象~等待更高贵的婚事。但刘兄要能预计到太守一定能来提亲~那就不仅?颇有心计?而且简直是神算。
第三~文学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是完全等同的。 人物的创造有时未必是真实的~其创造全在乎作者~被创造的人物也因社会文化或作者的意识形态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语言风格的使用也有关。心理学的观点~将理想加以营造成幻化世界~是满足内心的愿望~达到自己构思预设的审美的目的。《孔》文中刘兰芝的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焦家摧残她~那么她?心中常悲苦?~可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 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
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温柔、贤惠、谦逊、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这样完美女子生活中凤毛麟角~婆婆为何要一意休她,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此坚贞不渝~有何生活基础,既无生死考验在前~何以结成生死之谊,又无恩爱的生活背景~何来忠贞不渝的爱情,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动真挚的细节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东南飞》里差不多连一个欢愉的细节都没有~所以刘、焦二人的坚贞不渝实在让人难以认同。既然焦仲卿是个孝顺的儿子~可以顺从母亲休掉完美的妻子~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他能舍弃母亲和心爱的女子共赴黄泉呢,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性格究竟因何而生,结局两人合葬更是难以成真~要让诗里所描绘的专横的封建家长在棺材面前落泪实在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如果非要给这三个问题一个回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憎分明以及对纯朴美好的愿望。所以有些疑惑也就不必寻根究底探个究竟。关键是每一位读者能够领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刻画的良苦用心~慰藉于作者美好的祝福与闪耀的理想的光辉。
文学不仅丰富学生智慧~也丰富他们的个性。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一篇篇经历沧桑风雨沉淀的美文中一系列性格迥异却又鲜明的各色个性的人物形象渗透到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从学习活动的表达和理解中比照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不断增强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鉴赏文学作品人物的性格时候既是对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更是通过文学作品品味生活~所以对人物的行为、心理、语言等现象分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绝不可仅仅停留在文字的本身~将人物性格单一化、政治化、教条化~从而正确揣摩一系列人物的鲜活的个性心理~从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和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魅力。
这种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其实是读者自性的一面镜子~涵盖着自己的梦想与深远的无意识。它是一种实践~一种自我心性发展的实践~也是一种不断的努力~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这实践的意义更是需要我们的切身体验。其中包含着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理想~其意义与价值也就包含在这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的努力与追求之中。
【参考资料】
钱穆著 《中国文化史导论》 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阎立钦著《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申荷永著《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三联书店2004年版
3
范文二:《孔雀东南飞》中人物性格的刻画
读书有感
浅析《孔雀东南飞》中人物性格的刻画
贵阳图书馆 任瑞羾
《孔雀东南飞》属“杂曲歌辞”,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这首诗最先见于陈朝徐陵所编著的《玉台新咏》。其中所叙述的故事都产生于汉朝末年。全诗长达1700多字,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始末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这篇诗运用明白自然的语言,以白描的手法,非常凸显地刻画出几个人物的形象。兰芝、仲卿、焦母、刘兄,每一个人物都生动逼真,个性鲜明。尤其对兰芝这个在封建社会受压迫,而具有反抗性的女性典型,作者用极细腻的笔画来钩勒她的性格特征。她不被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诗书礼仪的教育作用并不能使她永远逆来顺受。她在明白了婆婆要驱逐她的意图之后,不等对方开口,自己提出“遣归”的要求。当她告别婆婆的时候,故意打扮得整整齐齐,显得从容镇定。她的眼泪可以对小姑流泻,却不在婆婆面前掉落一滴。当阿兄逼嫁的严重时刻,她既不屑哀求也不屑争辩,表面平静顺从,内心却决定以一死抗议。这个决定除告诉仲卿外瞒过了一切人,包括她的慈母,因此不曾遭到任何阻挠,从容不迫地实现了预定的计划。这些都刻画出了兰芝的倔强性格。
诗里也着重描写了兰芝对仲卿的体贴入微,显示兰芝性格里的善良温顺的一面。兰芝在焦家的三年中受尽婆婆的折磨,直到非离开不可的时候才对仲卿倾诉实情。她对仲卿没有丝毫的抱怨,对婆婆不满也说得很有分寸,可见她能谅解仲卿的处境。兰芝对于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对于不幸有承担的勇气,对于前途也并不抱幻想。仲卿向她提到后会有期时,她一则说“勿复重纷纭”,再则说“何言复来还”,足见她的清醒。但是她对于仲卿所抱的幻想却不忍彻底打破,所以在临别时又对他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当仲卿误解兰芝许婚的真意加以责难的时候,兰芝在为自己解释的同时还流露了对仲卿的同情,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这些地方都表现出兰芝对于仲卿的体贴和了解。
仲卿的性格比较软弱,封建伦理对于他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在母亲和爱妻的冲突中左右为难,一筹莫展。后来由于幻想的破灭和兰芝的果断鼓动了他,决心冒不孝之名,以生命殉情,才摆脱礼教的枷锁,挺直身体站
了起来,但在最后实践之前仍不免一番徘徊瞻顾。诗中写他和兰芝约定“黄泉下相见”之后回到家里拜别母亲的孤单。这里很细致地刻画了仲卿性格的懦弱和他思想中始终存在的矛盾。
诗中人物的对话一一符合各自的身份,声情并貌,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起了重要的作用。兰芝在焦家被逼去的时候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无限的委曲不能不诉又不愿尽诉,这样含蓄地道来,最为逼真。至于焦母和刘兄的为人,诗中几乎全借对话来表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便使得一个冷酷自私的势利小人跃然纸上。焦母的专横顽固也是借“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等有限的对话刻画了出来。
总之,《孔雀东南飞》运用很高的艺术手段表现了鲜明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内容,确实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它流传了1700多年,在五四时期反封建运动里还被用为反对吃人礼教的武器,今天仍然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决不是偶然的。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青云路282号
范文三:挖掘《孔雀东南飞》人物内心的秘密
挖掘《孔雀东南飞》人物内心的秘密
□阳璐西
【摘
《孔雀东南飞》要】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的人物内心,把分析中心从夫妻二人转移到焦母身上,挖掘出她
“本我”“自我”潜藏在内心深处和的斗争,分析出她逼迫儿子遣返媳妇的秘密。
【关键词】精神分析法;潜意识;情结
【作者简介】阳璐西(1978~),女,四川宜宾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文学史、美学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法是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学说,
追随者不仅把它从一种精神病学理论扩展为普通心理学理论,而且还把它从一种医学思想扩展为世界观、一种心理学方法扩展为哲学方法。该学说关于无意识、性本能、梦的理
文化的理论是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的四块最重要的基论、
础,这些理论在文艺界被广泛使用。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是指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在此,本文试图用此方法就我国汉代诗歌《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三)淡化成果指标,鼓励用心研究。只有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科研人员研究过程中的自主精神,才能得到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这也是科研应遵循的正常规律。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创新,青年教师是创新思维的主力军,只有尊重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科研创新性成果的出现。同时,要淡化成果性指标的对科研的影响,鼓励教师用心研究,认真探索真理。使青年教师在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创新灵感,这样既能保证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又能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四)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我国高校在科研评价上主要包括同行评价和文献成果计量等方法,因为同行评价的专家对于该行业的科研项目比较熟悉,了解该行业科研水平的价值,因此,同行评价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但是,同行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人情关系等。文献成果计量的方法对于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评价方法注重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质量,是一种违背科研发展规律的评价方式,给科研评价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有必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得最终的评价方式既注重科研成果数量又注重质量。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
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
,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1700多字,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故事完整,语言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素,
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其中焦仲卿之母是诗歌中一个正是由于她的逼迫,焦仲卿无奈遣返了与他感重要的角色,
情尚好的刘兰芝。诗歌当中对于焦母为何厌恶媳妇的原因。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只是因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难道仅仅是兰芝的举止无礼而招致婆婆的厌恶吗?那么诗“十三能织素,歌前部分介绍兰芝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鸡鸣入机织,十六诵诗书”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并且夜夜不,得息”在婆家非常勤劳。从诗中看来的确是一个贤慧的媳
妇,焦母却百般刁难“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
。从诗中看来,时相遣归”焦母对兰芝的厌恶是完全没有理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教师对科好的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研工作的积极性,保证科研资源和科研管理的合理分配。但是,结合目前状况来看,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评价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青年教师不同于年老教师,他们无论在工作经验,还是职称职位上,都无法和老教师相比,对科学研究也处于一个学习和认识的阶段,而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其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样很容易打消他们的科研热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评价体制还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青年教师看到科研评价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不利于科研工作的进行。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有必要对科研评价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科研评价日趋人性化和科学化,给青年教师以发挥潜能的空间。【参考文献】
1.刘逊.当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2.徐燕刚,庾光蓉.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合理性思考[
3.龙文.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
2011济,
·127·
范文四:论《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
摘要:《孔雀东南飞》在艺术描写方面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人物形象的鲜明突出是通过外貌描写 、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表现的。?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叙述了汉末建安中勤劳善良的刘兰芝和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兰芝遭婆婆休遣归家,其家兄逼婚再嫁,兰芝投水而死,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赴命黄泉的爱情婚姻悲剧故事。外貌描写 、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这些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典型人物。如兰芝的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勤劳能干、镇定自若、清醒刚烈、叛逆忠贞;仲卿的怯懦孝敬、是非分明、叛逆忠贞;焦母的蛮横无理、乖戾专横、工于心计;刘兄的性情暴戾、冷酷无情、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1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兰芝的外貌描写极为独到,例如“新妇严妆”中写道:“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秀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丸素,耳着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一段利用夸张性的铺陈排比的手法显示出兰芝的光彩夺人绝无仅有,更写出了兰芝面对如此的遭遇的镇定自若,坚强意志。?
2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刻画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动作描写生动传神?
2.1 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一个极为有教养的多才多艺、知书达理的女子映入眼帘。“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鸡鸣”“ 夜夜”“ 三日”“ 五匹(长四丈为匹)”凌晨1-3时起来,三天完成20丈,一天完成约6.66丈,按现在的一丈3米计算,兰芝一天完成约20米的工作。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兰芝的勤劳能干。可是一个“故”字,却将兰芝的所有付出在婆婆那里变成了“0”。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焦母鸡蛋里挑骨头的可恶,更表明了兰芝被婆婆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受到婆婆的种种蛮横无理的刁难和迫害,身体和心里所承受的痛苦和不幸。所以她宁肯牺牲个人幸福,主动要求离开焦家,也不愿忍受婆婆的刁难虐待,自请遣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兰芝的痛苦可想而知,在这等级制度森严以被休为耻的封建社会中,兰芝这样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并作出如此勇敢的行为实属难能可贵,这是兰芝性格的刚烈使然。婆媳感情已破裂,被遣之事已定,兰芝有理由愤怒,但兰芝在与婆婆辞别时却道:“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心里承受如此的委屈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谦虚有礼、举止得体。在与小姑话别时,还劝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兰芝并没有因为婆婆无理将她遣回家而恚恨,反而提醒小姑好好孝顺婆婆,这就是兰芝的善良与宽容。与仲卿大道分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美好的心愿,是对丈夫的美好期待,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求。告别时的“举手长劳劳”这一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两人的依依不舍,感受到了他们心中的痛苦。离开焦家,算是跳出了焦母这一火坑,但兰芝预料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性情暴戾的哥哥不会随她的心愿等待仲卿去接她,又会使她陷入哥哥这一火坑。果然不出所料,回到娘家,哥哥在得知兰芝拒绝富贵人家的求婚时,暴露了他的嘴脸“怅然心中烦”,以封建家长的身份逼她改嫁。兰芝知道娘家是无法再呆下去,所以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一个动作“仰头”是兰芝心中的委屈、痛苦、不幸、灰心、倔强的总爆发,她不愿顺从阿兄的摆布,只想坚强地忠于那份誓言、那段爱情。既然夫妻团聚已成泡影,那就以死来抗争:“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命绝”两字说的那么坚决,动作“揽、脱、举、赴”正是以死表明她的反抗叛逆。这种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之成为古代反封建家长制的典型。?
2.2 仲卿:仲卿是诗中的另一个正面人物。面对专横跋扈的母亲对兰芝的无理驱遣,他敢于斗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向母亲表明他和兰芝的感情至真至纯至深,而言外之意是向母亲示威如果休弃兰芝,他终生不再娶,这一坚定态度是仲卿骨子里的反抗性格使然。可是在和母亲做心灵的较量中,当看到母亲怒不可遏脸如此坚决时,仲卿采取的是“默无声”地退回房中,这是在母亲强权攻击下的孝敬和怯懦的表现,既然如此,那么兰芝离家就是一种必然。天公不作美,天不随人愿,驱遣回家的兰芝在其家兄长逼迫下再嫁,两人相见并最终相约将在黄泉下相见。仲卿还家上堂拜阿母:“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是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担心,祝愿;作为丈夫对妻子爱的执著。他的心又是何等的煎熬。得知兰芝的死讯,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终于同兰芝一起走上了忠贞于爱情以死殉情的彻底反抗的道路。?
2.3 焦母: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可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个动作“槌床”,一句对话,蛮横无理、任意妄为、乖戾专横的泼妇形象就如在眼前。 “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工于心计,软硬兼施。?
2.4 阿兄:着墨不多,只有几笔:“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亦何云?”,“怅然心中烦”正应了兰芝的那一句话“性行暴如雷” 粗暴,“足以荣汝身” 君子慕义,小人慕贵,表面上是荣兰芝之身,实际上是他对太守家权势的垂涎,借着妹妹这根藤顺利地攀爬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一张趋炎附势的嘴脸,一个势利小人的形象便浮现于眼前。?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歌中最杰出的篇章,其优美的艺术形式犹如一颗璀璨的奇星 在我国诗坛的夜空中绽放耀眼的光芒,难怪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赞扬它“不假雕琢,工极自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1]。而”郭沫若说:“古乐府诗中的民间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水准,现代的诗人还达不到。”(《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诗中达到了最高水准的一篇传世杰作。
参考文献?
[1] 胡应麟.《诗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范文五:论《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塑造
贵池杏花村中学 伍宏才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所以脍炙人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个性极为鲜明的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歌颂青年男女坚贞的爱情,表现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诗里众多的人物中,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塑造得格外成功。作者通过她的能织布,与小姑的友爱,离开焦家时的装束等细节,表现了她的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等优美的品德。特别是自始至终突出了她那当机立断、永不向压迫者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在“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无理压迫下,她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她起来斗争了,她主动自请遣归。被遣在封建社会是最不体面最伤心的事情, 但在兰芝“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时, 却表现得那么镇定从容, 没掉一滴泪, 没有流露出一点可怜相。当她被遣回家, 阿兄逼迫改嫁, 阿母又不肯作主, 她知道在娘家也呆不下去。她知道今生无法与仲卿活着团圆, 就向仲卿提出一同自杀的约誓, 坚决“举身赴清地”, 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出最后的反抗。作者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慧、坚贞, 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光辉的妇女形象。
诗篇以充满同情的笔触描绘了另一个正面形象焦仲卿。仲卿的性格不如兰芝坚强,对封建势力的认识也不如兰芝清楚,他是在现实教育下,由软弱到坚强,由认识模糊到认识清楚,逐步发展的。但他同样忠于爱情,具有为争取婚姻自主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好品质。
作为刘、焦对立面的焦母、刘兄,作者虽然笔墨不多,人物形象也是鲜明的,他们都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代表,是兰芝、仲卿悲剧的直接制造者。焦母极端专横暴戾,刘兄贪财慕势,庸俗丑恶。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这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大的作用,刘兰芝的对话,极其生动传神。诗是从兰芝向丈夫焦仲卿诉说自己的痛苦开始的。开始四个排比句,会“织素”、“裁衣”、“会弹箜篌”,会“诵诗书”,备述自己知书识礼,才艺俱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上工早,收工迟,活干得又快又好,是个勤劳手巧的人。但婆婆不喜欢她,故意嫌她慢。兰芝说:“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语破的,指明问题的实质。她主动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兰芝嫁过来二三年里,受的委屈太多,心里积压的郁愤再也压抑不住了,说明兰芝
有着摆脱压迫的愿望。短短一席话里,兰芝的勤劳、聪明、勇敢、敢于反抗的性格就初步勾出来了。
上堂辞别焦母,临难不乱,处险不惊,性格坚强。面对“怒不止”的婆婆,她缓缓陈词,说自己生长之间,没有良好的“教训”,浪费了婆婆的钱财,不能满足婆婆的使唤,每句话是“自责”,却每句话都是抗议,是绵里带针,外柔内刚。在封建礼教象磨盘一样压在妇女头上的社会里,兰芝敢于说出这番话,这是如何的胆量阿!在婆婆面前一滴眼泪都没掉,而同小姑告别时,却“泪落连珠子”,面对小姑娘,兰芝却充满了关心和友爱,叮咛她好好服侍老人,“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兰芝那颗温柔、善良、关心他人的心真跃然纸上了。兰芝性格中的刚与柔在辞母别姑的语言中表现得突出。
回到娘家,阿兄逼嫁,把刘兰芝驱上了峡谷末路,摆在兰芝面前有两条路,要么背盟负约而屈从哥哥,要么坚决不从而一语回断。读者从刘兰芝口中却听到“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的慨然回答,乍看选择了前一条路, 允婚了, 其实她这一答, 是稳定局面的办法,是欲擒故纵的手段, 是争取再会仲卿的措施, 也是死老已决的表现,如不允婚, 就会被其兄纠缠不清, 说不定还会锁起来, 后面的殉情反而难了。这正表现了刘兰芝的聪慧机智和对爱情的坚贞。
在和焦仲卿诀别时,她毅然提出“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并终于在太守家隆重豪华地迎聚时,“举身赴清池”,实现了她的诺言,不惜以死和封建礼教、封建势力抗争,在反抗封建礼教上是多么地坚决!
焦仲卿的语言也很精彩。当母亲要遣回兰芝时,他乞求不要驱赶,他从两方面申述理由:从自己方面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能找到兰芝这么好的妻子已是十分幸运了, 从兰芝方面说, “女行无偏邪”, 即兰芝说话, 办事没有触犯礼法的地方。总之, 他希望母亲不要遣归兰芝。这是替妻子求情,为兰芝辨白。从这些诚挚的话里, 说明仲卿了解妻子, 在婆媳矛盾中,他同情妻子,站在妻子一边。他甚至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的态度鲜明而坚决。但仲卿的性格没有兰芝刚强,当母亲捶床大怒时,他便“默无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残忍性认识不足, 对母亲抱有幻想, 总以为母亲会回心转意的。他对兰芝说“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封建势力的压迫固然会使软弱者毁灭,但也可以使软弱的人坚强起来, 焦仲卿在刘兰芝的影响下, 在现实的教育下逐步坚强起来。在殉情之前, 他对母亲表示“儿今日冥冥”说他的生命已象下山的太阳那样存留不久了。他是有意作出自杀的打算的。强调让母亲不要“怨鬼神”, 也就是说, 他的自杀不是鬼使神差的, 而是人逼的。从“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两句来看, 仲卿似乎已认识到他与兰芝的悲剧, 并不是个别人造成的, 而是“寒风”,“严霜”这样一种冷酷的势力。最终象兰芝一样,
实践了“黄泉下相见”的誓言,以死向封建家专制、封建礼教表示了强烈的反抗。
焦母的语言个性化也很突出。一会儿专横,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会儿诱骗如“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却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刘兄的话不多,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朗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么?下遂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嘴脸,令人增恶。
二、尖锐的矛盾冲突
诗前有段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里说明了长诗的故事梗概。其中一个“遣”字,一个“逼”字,又透示出焦母等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的残酷压迫,引起兰芝、仲卿夫妇的强烈反抗,这既是长诗故事的主线,也是长诗矛盾冲突的焦点。
《孔雀东南飞》描写的这个家庭悲剧,按场所变化,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前面写兰芝在焦家的情况,主要写兰芝和婆婆的冲突,后边写兰芝回到娘家情况,表现兰芝同哥哥的矛盾。
诗以兰芝向丈夫焦仲卿诉说痛苦开篇,“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先声夺人, 作者没有赘言环境背景, 一下子把刘兰芝推向了舞台中心, 以其铮然作响的话语开启了贯之全诗的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浓厚, 本应白头偕老, 但婆婆不容, 一定逼他们离异。是矛盾的产生。
刘兰芝的这番话自然引导出仲卿向母求情,任焦仲卿如何长跪不起表示恭敬,如何详细辩白表示无辜,如何赌咒罚誓表示志坚,可是只落得个受焦母的呵斥:“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这一小部分是刘兰芝,焦仲卿与封建礼教斗争的第一个回合,虽然以刘兰芝的被遣结束,可是由于出于兰芝自请遣归,因而刘兰芝处于主动地位,刘、焦间的诚挚爱情与封建家长间的矛盾,壁垒分明,泾渭自见。
接下来的部分写了“话别”、“辞亲”和“盟誓”三项内容。话别是缘求情无效而来,辞章是话别后的必然之举,盟誓是酿成悲剧的因子。这一小部分是刘兰芝被遣情节的自然延伸,又处于没有回到娘家之前,因而是一个过渡阶段。在第一大部分中,整个悲剧还没有激化,因为兰芝还有回娘家的一条路,只是从刘兰芝的预测中,已使人感到了矛盾必然激化的因素。这是矛盾的发展。
刘兰芝的遭遇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便是回娘家后与刘兄的矛盾。回到
娘家后,刘兰芝先遇到母亲的斥责,又遇到县令家的求婚,都在兰芝的辩白和母亲的同情下渡过了,可是太守家来求婚,刘兄介入,便使形势急转直下。阿兄闻讯后,“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是以荣汝身。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刘兄趋炎附势,薄情寡义,尖酸刻薄,把刘兰芝驱上了峡谷末路,这时兰芝仰头答,“理实如足言”,“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登得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从后文推来,兰芝允婚是假,这一答是为了稳定局面,争取机会与仲卿再会一面,从而双双殉情。
这一小部分是矛盾激化阶段,即矛盾的再发展阶段,矛盾一步步推上高潮,把刘兰芝逼上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刘兰芝跳出了焦家的狼窝,又落入刘家的虎口,这就揭露了刘兰芝悲剧的实质,是夫妇爱情与整个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间的矛盾,焦母和刘兄正是恶势力的代表。两个阶段,处所不同,对象不同,形式不同,而前后的矛盾一以贯之,焦母和刘兄的矛盾都指向兰芝,这就使诗的主题得以深化,矛盾主线得以突显。
诗的后一小部分写了刘兰芝、焦仲卿双双自杀,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把他们逼上了绝路,这是情节的高潮,也是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完成了对刘、焦形象塑造的最后一笔,使诗的主题完全呈现。
三、简洁传神的动作神态的刻划
诗歌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而诗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的刻划, 也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略举几例:
刘兰芝:“仰头答”,推知之前兰芝是“低头听”兄长的训斥,她同时在那里“低头思”,所以兰芝的所答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为了稳定局面。同时“仰头”也是写兰芝对哥哥的反抗。
“举手拍马鞍”写刘兰芝与焦仲卿诀别时心情的非常沉痛,也表现兰芝对仲卿感情之深。
焦仲卿:“长跪告”这是仲卿在向母亲求情, 气求母亲不要遣归兰芝, 对母亲抱有幻想。在母亲训斥后,“默无声”,“再拜”, 说明他性格的软弱。虽然最终也为爱情而自杀,但死前“徘徊庭树下”逡巡不前,还是犹豫,说明他还是不象刘兰芝那样义无反顾,那样坚强。
其它用“捶床便大怒”写出焦母泼辣专横,用“大拊掌”写出刘母的惊异和心灰意冷。
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
(1)从序曲与尾声看: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如古乐府《艳歌何尝行》中写道“飞来双白鹄,乃从西
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病疲,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就与本诗相近。一开头就让诗歌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提摄全篇,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悲凉的感情基调。在结尾处,诗歌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生前不能长相伴的情侣死后化鸟双飞,这个结尾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心态。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悲剧作品也都是以这种形式收尾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的“化蝶双飞”,《窦娥冤》中窦娥死后三桩誓愿的应验。这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或者传奇色彩的结尾,多多少少给了那些沉浸在悲剧情节中不能自拔的人们一点安慰和心理平衡,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同情心。不过,《孔雀东南方》的这个结尾,除了这层意思外,还表达了当时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2)从铺陈与比喻看,诗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炼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才艺俱佳,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兰芝离焦家时那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尽善尽美,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精彩的比喻,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形象地表示兰、焦间感情深厚,永不变心。
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悲惨命运,概括了旧社会广大青年男女在封建势力压迫下的悲惨命运,他俩的抗争,则反映了人民要求冲破礼教重围,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志和愿望。焦母和刘兄,体现了封建家长可怕的权威,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就是这首诗中主要人
物的典型意义。
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病疲,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就与本诗相近。一开头就让诗歌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提摄全篇,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悲凉的感情基调。在结尾处,诗歌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生前不能长相伴的情侣死后化鸟双飞,这个结尾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心态。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悲剧作品也都是以这种形式收尾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的“化蝶双飞”,《窦娥冤》中窦娥死后三桩誓愿的应验。这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或者传奇色彩的结尾,多多少少给了那些沉浸在悲剧情节中不能自拔的人们一点安慰和心理平衡,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同情心。不过,《孔雀东南方》的这个结尾,除了这层意思外,还表达了当时人们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2)从铺陈与比喻看,诗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炼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才艺俱佳,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兰芝离焦家时那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尽善尽美,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精彩的比喻,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形象地表示兰、焦间感情深厚,永不变心。
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悲惨命运,概括了旧社会广大青年男女在封建势力压迫下的悲惨命运,他俩的抗争,则反映了人民要求冲破礼教重围,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志和愿望。焦母和刘兄,体现了封建家长可怕的权威,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就是这首诗中主要人
物的典型意义。
列车时刻表 http://train.sochepiao.com FoDXD5Pi22iP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孔雀东南飞人物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