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渠道设计的主要步骤 渠道设计的基本步骤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渠道设计的基本步骤”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浅析营销渠道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产品日趋同质化,产品的价格、质量,促销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竞争优势,营销渠道便成了企业可获取竞争优势的另一源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企业拥有高效的营销渠道,能把过硬的产品快速、高效、低耗地从工厂分销到消费者手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一、确定企业的渠道目标
明确企业在特定阶段的分销目标是开展销售渠道的第一步,分销目标的设定是在企业整体营销目标架构之下完成的。作为联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通道与纽带,分销渠道的目标最先考虑的应是最终购买者服务与需求。销售渠道可以
1
被认为是一个顾客价值的传递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个渠道成员都要为顾客增加价值,一家企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行动,而且依赖于他的整个分销渠道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分销渠道进行竞争的状况。例如,大润发超市里面的商品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真正让顾客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大润发确定的营销渠道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为顾客创造利益,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影响渠道构建的重要因素
1( 宏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存在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极大地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渠道结构的设计也同样受到包括经济、政策、文化、技术等多种前提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宏观经济走势、经济增长率、经济运行周期等因素对企业渠道结构的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当宏观经济走势良好、发展平稳,市场需求上升,生产商可以增加销售点,扩大销售网,选择宽渠道或长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在经济状况不佳时,市场需求下降,生产商需要以较低价格出售产品,为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短渠道进行销售。
(2)政策、法规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企业的营销渠道结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选
2
择合法的营销渠道。如国家对制药企业规定“不得将企业生产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必须通过一个代理的环节”,制药企业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采取代理商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不是直接推向市场。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人们的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总和。它对企业营销渠道结构的设计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比如,日本人买日用品时喜欢到与自己有多年交情的小摊小店购买,而不是到大型超市,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小零售店是生产商不可忽视的渠道成员。
(4)技术发展因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给企业渠道结构设计的影响巨大。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给企业渠道结构带来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大部分实力较强的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增加了渠道的广度。有的企业则干脆摒弃所有的传统的营销渠道,而直接开展网络直复式营销。
2( 微观环境。企业的微观环境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自己接住更为密切的环境,具体包括与企业交易的中间商,企业的顾客,在行业中直接与企业竞争的对手等。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对其渠道结构的设计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它是企业营销渠道结构设计的导向。
(1)顾客因素。顾客因素也称市场因素,是指企业准备为其提供服务目标市场特性,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分布、市场
3
密度以及市场行为等因素。市场的规模越大,企业越可能使用中间商,反之,企业就可能避免使用中间商;同理,市场分布越广,企业使用中间商的成本会比直
渠道成本低,他们使用中间商的可能性会更大;市场密度越大,企
业通常会对目标
场直接提供服务,而避免采用中间商,市场密度越小,企业通常则会选择使用中间商,通过长渠道将产品送达顾客。
(2)分销商因素。分销商因素对企业渠道结构的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分销商合作的态度、分销商的实力、分销商的分销成本。如果分销商与企业的合作的诚意很强,对企业产品很感兴趣,并且有志于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则可选择间接渠道。若分销商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实力较强,企业可选择间接渠道,并根据其服务水平确定渠道的长短和宽窄,反之,企业只能选择自己销售。若选择中间商的分销成本高于企业直接销售的成本,企业采用直接渠道则比较划算。
(3)竞争状况。企业竞争状况对渠道结构设计的影响受企业产品状况的影响。若企业的产品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企业可以将货铺到竞争对手的渠道上,与对手进行直接竞争;
4
若竞争对手的产品优于本企业的产品,企业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使用同一渠道。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企业渠道结构的设计也产生重大影响。
3( 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在的经营环境,它是渠道结构设计的基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渠道结构,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规模、财力、产品组合程度、过去的业务、经验及现行的营销策略等因素都影响着生产者对营销渠道结构的选择。
(1)企业的规模实力。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丰富的渠道管理经验,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渠道将产品或服务送达顾客,若企业已经有成熟的营销渠道时,企业还可以开发新的渠道,通过不同的渠道将产品或服务送达顾客,在宽度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密集分销的渠道策略。
(2)企业营销策略。企业的营销策略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如果企业的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大,就可以把产品
直接销售给零售商或可实行直接式销售渠道;反之,如果生产企业的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小,就只能通过批发商将产品转卖给零售商,最后售给消费者,即实行间接式销售渠道。价格高的产品,企业一般采用直接渠道或短渠道,价格
5
低的产品,企业一般采用长渠道。企业采取“推式”促销策略时,一般针对的是直接式渠道;企业采取“拉式”促销策略时,一般针对的是长渠道。
(3)企业产品属性。关于产品的属性,各方面的分类和定义都较多。我们这里所讲的属性主要指产品的物理属性和产品的本质属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属性对企业营销渠道结构的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如表1所示。
(4)企业控制渠道的愿望。如果有较强的控制渠道的欲望,又有较强的销售能力,可把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用户,或选择较短的分销渠道。
三、确定渠道设计的步骤
1、分析内外部环境
分析内外部环境时,要求了解企业渠道现状和环境,收集渠道信息,分析竞争者渠道。通过对企业过去和现在分销渠道的分析,了解企业以往进入市场的步骤,各步骤之间的逻辑联系,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职能分工,现有渠道系统的经济性。
2、渠道系统分析及优化设计
对最终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分析行业内外的类似渠道,剖析具有高效分销渠道的典型企业,发现及吸纳其渠道经验,设计优化的渠道系统,优化渠道方案调整。
3、渠道设计方案决策
6
进行调研结果的分析与研讨,最佳渠道系统的决策,让优化的分销系统通过管理层保留或认可的目标和制约,形成充分吸纳了整个过程中合理要求的最佳销售渠道系统方案。
四、制定销售渠道系统的设计方案
确定分销渠道的长短,销售渠道按照长度可以分为零阶、二阶和三阶渠道,销售渠道的宽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类型、产量和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需要与企业的整体销售战略相适应。销售渠道系统的类型可分为传统渠道系统,垂直渠道系统和水平渠道系统。
传统渠道系统的优势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任意地淘汰或选择分销渠道,垂直渠道系统的特点是生产制造商与批发商及零售商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便于合理管理库存,削减分销成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水平渠道系统住户要适用于实力相当而营销优势互补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和雀巢咖啡公司合作,雀巢公司以其专门的技术开发新的咖啡及茶饮料,然后交由熟悉饮料市场销售渠道的可口可乐公司去销售。
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品牌发展阶段,分销渠道的设计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分销渠道的设计也应该注重求新、求变的原则。根据竞争和市场的发展,根据消费者的
7
变化和个性化需求,不断调整分销渠道,让分销渠道和企业、
产品、品牌共同进步。
8
范文二: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对于刚接触结构设计的人员会有一些
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竖向布置、平面布置、估算截面、构件选取、基础选型
一、竖向布置的原则
1.《高规》P22 4.4 条
2.《高规》P41 5.3.7 规定: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移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
2.1楼层侧向刚度比可以按《高规》P151 附录 EJI 计算。
2.2老规范的公式更简单,便于估算: r= Gi+1Ai+1/GiAi×(hi/hi+1)
A=AW+0.12AC
Aw全部剪力墙在计算方向上的有效截面面积(不包括翼缘面积)有夹角时取投影面积。
Ac全部柱的截面面积
2.3如有转换层
2.3.1转换层的设计原则
尽量降低转换层的层位,尤其是抗震设计,宜避免高位转换,三层以下为宜,一般不超过六层。上部墙和下部柱尽可能形成对应关系,中心筒上下贯通,并加强落地剪力墙。保证转换大梁的刚度和平面外的稳定性。强化下部,弱化上部,保证下部大空间有适当的刚度,强度,延性和抗震能力。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刚度及变形特征应尽量接近,层间位移角包罗线不应有明显的突变。
2.3.2转换大梁的设置
当短肢墙和柱子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时,相应短肢墙下的转换梁实际仅承受了位于下部柱以外的短肢墙引起的内力,大部分内力直接传给了柱子,所以转换梁的截面,内力远小于框支剪力墙结构中转换梁,仅两端突出框架柱以外的短肢墙引起的剪力较大,可以采取在转换层两端加腋的办法。以抵抗其剪力。
2.3.3转换层刚度突变的处理
1)规范要求上下刚度比不大于 2,方法见(2)
2)当不满足时的处理方法
a.加大落地墙的厚度
b.可以和建筑配合,在转换层设置一些单层的剪力墙
c.可能的话,减少上部墙的数量,长度,厚度。
e.转换层及以下各层提高砼等级。
f.企望通过加大柱子截面的办法来实现调整上下的刚度的效果不明显。
g.注意:低位转换时,一般控制层剪切刚度比基本能控制转换层附近层的位移转角不突变,高位转换时,仅控制剪切刚度比是不够的,还应该控制转换层下部的结构的等效刚度,使得转换层上下刚度和变形特征接近。避免突变。
2.3.4构造要求
中心筒在转换层以下应加厚,一般比住宅厚度增加 100~150mm,砼等级宜提高 5~10MP,必要时可在转换层增设剪力墙或在矩形柱侧增加墙肢以补偿底部刚度。2)转换层楼板应加厚,板厚大于180,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大于 0.25%。板也要适当加强。如建筑许可,最好将转换层设在裙房屋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一 2001)第6.1.3 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2002)第 4.8.6 条规定,"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程序中此项参数作用暂时没有反映,实际工程中可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一 2002)第 10.6.4 条规定,将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框架柱(含剪力墙端柱)箍筋全高加密,适当提高纵筋配筋率,予以构造加强。
二、楼层平面布置的原则
《高规》P24-27 面 4.3 条结构平面布置。
1.主次框架关系明显的结构(即柱网为长方形的平面),应布置为典型的交梁楼盖,即多跨连续次梁支承于长向框架主梁上,次粮间距控制在 2.2~2.8 米之间为好,而短向框架主梁梁高宜与次梁同高。梁宽可略大于次梁。
2.柱网接近正方形时,两向框架梁通常取相同的截面,中间布置交叉梁系,区格不宜大于3mx3m,常规柱网(7.2mx8.4m)不宜布置成十字型交叉梁,因为十字型交叉梁传到框架梁跨中的集中力致使框架梁的弯矩分布极不均匀,不符合构件内力力求均匀和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力性能的原则,此外,它形成的板跨较大,必须加大板厚,造成不经济。
3.大尺寸的方形或接近方形平面最适合布置井字梁系,可以采用正交正放,斜放正交,斜放斜交等形式,在同等条件下(荷载,梁截面,区格尺寸)下,后者的受力性能优于前者,竖向桡度也小于前者,且有利用楼面灵活布置隔墙和活荷载的布置,注意:斜放井字梁在周边梁支承处不宜交于一点,否则会造成钢筋放置重叠,影响砼的浇注。当大尺度空间周边柱网有规律时,也可布置成大井字梁套小井字梁的形式,则可收到构件受力合理,节省材料的功效。
4.如果大尺度的平面为长方形(LX/LY≧1.5),布置井字梁系一定要采用斜放形式,避免布置成单向密肋楼盖,也应避免布置成正交井字梁,因为其中长梁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不起作用,如净高不受限制,也可布置主次梁体系。
5.悬挑部位的结构布置,由于封口梁一般不会太小,所以应让一半荷载通过边梁直接传给框架悬挑梁再传给柱,所以一般不宜设中间挑梁支承边梁,当外挑部分有隔墙时,由于外挑部分通常为
跨度不太大的单向板,墙体的部分荷载可以采用在墙下板中加筋的方式解决,而计算时将墙体的全部荷载作为集中力传给边梁和外框架挑梁。
6.转换层或加强层的上下楼板,其厚度取值较大(往往取 180,200,250 甚至更大),其平面内和平面外刚度足够大,若再在柱网间布置次梁没什么意义。合理的布置应采用平板,既满足结构受力需要又方便施工。
7.屋面当没其他条件限制时,应尽量采用(1)的形式,因为该形式楼板布筋(尤其是面筋)有规律,板的抗裂性能好,有利于屋面抵抗温度应力,保证屋面的质量。
8.住宅中要摈弃凡有隔墙就布置梁的做法,小面积的厨房,厕所相邻时可做同一块板,有时也可将几块小板按其中最低标高的板浇注,板面高的部分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
9.板似楼梯在半平台高处,当斜板跨度不大时,宜设计成折板。以简化平台处的支撑构造,只有当斜板跨度较大时才设计半平台梁。
三、估算梁柱墙等的截面时,应首先初定其砼强度
1.一二级抗震砼≥C30,三四级及非抗震≥C20,梁柱强度宜差≤5Mpa 否则要做专门处理,梁板不宜大于 C40
2.一般情况下墙柱宜相等,板梁相等
3.对于层数比较多的建筑,要充分考虑可能要变截面或砼强度,故下面的砼强度宜大些,为变化留有余地。
4.目前高层 C60 已经用得很普遍,他可以减少柱截面面积 30%左右(与 C40 相比)
5.墙柱为偏心受压构件,砼强度对其截面大小及配筋量影响较大,故其砼强度一般取较高值,对于高层建筑,最高可达 C40~C60。梁板为受弯构件,砼等级对截面尺寸及配筋率影响很小,加上考虑砼收缩的影响及抗裂的要求,起砼等级一般不宜太高。常用的是C20~C25~C30。
6.砼强度等级不应和竖向构件截面变化处同一水平楼层,通常的做法是向上延伸 1~2 层。
7.从抗震的角度而言,转换层和其上一层的砼等级应该取为一样,不要突变好。
8.一般砼结构的合理选配见下表《张元坤 》建议建 :(适应于所有结构 )
9.框架结点区采用楼盖砼强度等级的“表现强度”具体见《建筑结构设计实用指南》
一般当竖向构件的砼等级和水平构件相差 15Mpa 甚至 20Mpa 时,结点区完全可以采用楼盖的砼等级浇注。
对初定砼等级的指导意义:当竖乡向构件的砼等级较高时,相应楼层的砼等级也应取较高值,如:竖向构件为 C50~C60 时,则楼盖应取 C30 或 C30 以上。当竖乡向构件的砼等级不太高时,相应楼层的砼等级也不必太高,如:竖向构件为 C40 时,则楼盖应取 C25 甚至 C20,而不必取 C30。
四、结构构件选取
(一)柱布置
1.基本要求《高规》P58 6.4.1 条及《抗规》P57 6.3.6 条.
2.柱截面可以根据下式估算:轴压比 uc=N/bhfc≤0.7(抗震一级)≤0.8(抗震二级)≤0.9(抗震三级)(轴压比具体见《抗规》P57 6.3.7 条)
其中 N——柱轴力,N=(1.1~1.2)NV, NV=负荷面积 x(12~14)KN/M2
一般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平均荷载约为 15kn/m2,其中,框架及框剪结构为 12~14,剪力墙及筒体结构为 14~16 也可按《谈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提供的方法估计截面:
2.1可按表2中相应公式(《建筑抗震构造手册》)对柱截面Ac进行粗略估计。
2.2也可按公式(《建筑抗震设计实例》提供)计算框架柱截面面积AC=〖(12~15)n·F/fC(λN-0.1)*10〗φ
式中:n———验算截面楼层数;
F———验算柱的负荷面积;
φ———地震及中边柱的相关调整系数,中柱:7度取1;8度取 1.1;竖载估算按12kN/m2~15kN/m2。
λN———柱轴压比限值。
2.3矩形柱截面之 b 和 h 应不小于(1/15~1/20)H,(H 为层高)且 b≥300mm,(高层建筑之 b≥350mm,h≥400,对于抗震结构,当 b≤800 时宜取 h/b≤2,b>800mm 时宜取 h/b≤1.5。
2.4异性柱的净翼缘宽度不小于 200,长宽比不大于 3。即保证异性柱接近柱的受力状态。
2.5矩形柱收柱方法,每次收级每侧不宜超过 100~150mm,边柱和角柱应单边收,且两个方向交替收进,中柱可两边同时收级,也要两个方向交替收。一般 3 到 5 层收一次,尤其是顶部几层,多层建筑常常按最小截面控制就能满足要求,所以不必太大。 3
范文三:采矿设计优化的主要步骤
采矿设计优化的主要步骤
采矿设计优化的主要步骤
摘要:用最安全合理和经济的方法将埋藏在地底下的矿石开采出来是地下采矿设计优化。因为存在于复杂地层中的矿体赋并且有很复杂的地应力作用,在岩层矿体和地应力这方面的知识人类的认识都是非常少的。有着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存在而且会在采矿的过程当中是多步骤多次数的开挖,它在最后的力学效应和其稳定态都具有有多样性的发展。额外在选定采矿方法不仅仅是被地层和矿体自身问题有着显著,在安全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都有着约束,能够对采矿设计和决策有影响的原因是很多的。所以确定采矿方法以及优化设计不是仅仅一个原因和结果的问题将其影响的,也不是经过力学简单的计算或者经过经济的分析就能将其确定的。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矿一定要通过系统论原则、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研究方法、多重目标的理论的运用应用下才能够将采矿设计优化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方法。
关键词:采矿设计优化主要步骤
用最安全合理和经济的方法将埋藏在地底下的矿石开采出来是地下采矿设计优化。因为存在于复杂地层中的矿体赋并且有很复杂的地应力作用,在岩层矿体和地应力这方面的知识人类的认识都是非常少的。有着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存在而且会在采矿的过程当中是多步骤多次数的开挖,它在最后的力学效应和其稳定态都具有有多样性的发展。额外在选定采矿方法不仅仅是被地层和矿体自身问题有着显著,在安全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都有着约束,能够对采矿设计和决策有影响的原因是很多的。所以确定采矿方法以及优化设计不是仅仅一个原因和结果的问题将其影响的,也不是经过力学简单的计算或者经过经济的分析就能将其确定的。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矿一定要通过系统论原则、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研究方法、多重目标的理论的运用应用下才能够将采矿设计优化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方法。
根据系统论的原则进行采矿设计优化,首先要建立一个优化分析
系统,该系统要包括上述影响采矿设计和施工的各种主要因素。同时要确定优化目标,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安全、经济、高效和有利于环境保护”是采矿工程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单对每一个具体工程,要求的目标侧重可能不一样。然后,就是要采取计算机数值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对众多的开采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考虑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多目标的评价,从中筛选出一种最适合具体工程条件的开采方案。因而进行设计优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离开了具体的系统环境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矿体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来研究开挖系统优化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根据上述的基本思路,进行采矿设计优化应包含下列六个步骤:
1.系统目标的确定
就是要根据采矿设计优化的目标和内容、影响采矿方法选择和设计的主要因素,确定地下开采所要选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指标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等。
2.系统信息的获取
就是对采矿工程基础资料的调查、实验,研究。这一步的工作量很大,是为建立采矿工程系统提供必需的原始数据。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包括现场地应力状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的状态,岩体结构和质量等。由于上述需要调查的基础资料中均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基础资料调查、分析过程中均需要借助模糊数学、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进行处理。
3.系统结构的建立
就是开采设计“预选方案”的确定。地下采矿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同一种采矿方法其结构形式,包括采场结构参数、开采顺序、开挖步骤、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参数等都可以不相同。“预选方案的确定”就是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需要达到的开采目标,事先合理选择若干个较为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比较,以确定最终的开采方案
4.系统的功能分析
就是对开采设计“预选方案”的定量计算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
法为数值分析方法。其中有限元、离散元和有限差分法等是最基本的数值分析方法。对普通的岩体条件,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是比较合适的,而当岩体比较松软破碎的时候,则需要用离散元和有限差分方法;对于具有流变性和膨胀性的岩体,则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较为适用;在存在动载荷作用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动态的数值模拟分析。
在采矿系统的功能分析中,第一位考虑的是稳定性,在保证一定的开采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开挖和支护量,如何减少生产成本,并同时保证开采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开采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有三类指标来判断。第一类是应力、位移、塑性区、破坏区综合指标分析,多数的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数值分析都用这类判断指标;第二类是平衡状态分析,其中,一是能量分析,分析开采过程系统的能量变化、能量聚集和耗散规律,由此分析系统的平衡过程和状态;二是运动分析,分析运动过程、判断平衡点和稳定状态,离散元法属于这一种;第三类指标是破坏概率,通过可靠度分析,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状态。
由于原始参数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对“预选方案”的计算和分析需要采用定量化、模糊化和经验化相结合的方法。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为这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由于岩体材料、地质环境和开挖过程的非线性,在计算分析过程中往往也要借助非线性理论和方法,这就为分岔论、突变论、混沌论等非线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5.现场监测和反分析——系统信息反馈
就是对开采系统的行为包括应力、位移状态和变形、破坏规律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实时现场监测,将监测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分析结果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异。同时,根据监测的结果可以采用反分析方法,推求原始参数的相应值,从而为修正原始参数,修改原设计中的错误和不完善之处提供依据。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系统设计逐步符合工程实际。
参考文献
[1]张强.采矿方法发展方向.第2届全国青年采矿学术会议论文
集,1996.
[2]采矿手册编委会.采矿手册第四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刘建军,马文亮,段常在.综合工程物探在十分复杂条件下的应用[J].城市勘测,1997(4):31
范文四:变速器设计的主要步骤(1)
变速器设计的主要步骤;
齿轮设计的主要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乘用车变速器结构特点;
商用车变速器的机构特点;
同步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及要求,步骤;
轴设计的主要要求;
识图,变速器不同传动方案的优缺点;
单片干式离合器的构造特点及主要总成; 膜片弹簧非线性特性及其应用;
拉式离合器与推式离合器的区别;
离合器后备系数定义,计算及其应用准则; 扭转减振器的作用;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膜片弹簧的主要设计参数;
万向传动轴的功用;
万向节的分类;
万向传动轴计算载荷的确定;
传动轴临界转速的定义及其校核;
十字轴式万向节运动学分析;
十字轴式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
驱动桥的设计要求;
不同主减速齿轮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不同主减速器减速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主减速器锥齿轮设计:主要计算载荷的确定; 主要设计参数及其确定原则, 步骤; 锥齿轮的强度校核;
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的设计步骤;
锁紧系数,半轴转矩比的定义及其应用;
粘性联轴器的应用;
半轴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半轴的载荷计算;
驱动桥壳的载荷计算;
锥齿轮轴承的支撑的特点;
范文五:冷库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冷库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马驰
(郑州轻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2级热能卓越01班)
摘要:本论文是在查阅一定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冷库的设计的了解和分析,并结合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及自己的理解整理而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冷库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冷库;冷却系统;平面布置 The main steps and contents of the refrigerator design Ma Chi
(Light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Zhengzhou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ccess to certain document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refrigerating cabine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ompil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steps and contents of the refrigerator.
Keywords:refrigerating cabinets;cooling system;plane arrangement
引言
冷库(Refrigerating cabinets),利用降温设施创造适宜的湿度和低温条件的仓库。又称冷藏库。是加工、贮存产品的场所。能摆脱气候的影响,延长各种产品的贮存期限,以调节市场供应。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 。
1冷库的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为
土建冷库、装配式冷库、夹套式冷库、覆土冷库、气调冷库。
(2)按使用库温要求分类
冷却库、冻结库、冷藏库。
(3)按使用性质分类
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零售、生活服务性冷藏库、中转性冷库。
(4)按规模大小分类
公称容积大于20000m3称为大型冷库;公称容积20000m3~5000m3称为中型冷库;公称容积小于5000m3称为小型冷库。
(5)按冷加工功能分类
按照冷库的功能可以分为预冷冷藏库、冻结冷藏库、速冻库和贮冰库等。
(6)按贮藏的商品分类
按贮藏的商品分为畜肉类冷库、水产品冷库、禽蛋冷库、果蔬冷库、冷饮品冷库、茶叶冷库和花卉冷库等。
2冷库库址的选择
当冷库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进行库址选择和方案比较工作。库址选择得合理与否,关系到工程的建设速度、基建投资和投产后的管理及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库址要根据冷库的性质、规模、建设投资、发展规划等条件,结合拟选地点的具体情况,审慎从事,择优确定。为了正确的选择库址,一般应考虑一下的基本条件:
(1)经济依据
首先要考虑到当地在原料、材料、能源、用水和其他资源的供应方面,以及在生产协作(机修)、货运、销售市场等方面是否具备建库的有利条件。冷库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在产地、货源集中地区或主要消费区选址,力求负荷商品的合理流向。在总体布局上,不应布置在城镇中心区及其饮用水源的上游,应尽量选在城镇附近。
(2)交通运输
必须考虑选址附近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利货源调入和调出。对于大中型冷库要求附近尤船舶码头或有铁路通过,而且接轨方便可在附近企业接轨,力求缩短铁路专用线的长度。选址时应向有关部门了解修建专用线的可能性,并取得可以接轨的证明。中小型冷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故选址应尽量靠近公路,以缩短库外新建道路的长度。应尽量避免修建桥涵和隧道。
(3)区域环境
冷库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故选址时应考虑当地城市建设的怨气发展规划,了解库址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及今后污染的可能趋势。库址应远离产生有害气体、烟雾、放射物质、粉尘、臭气或对地下水有严重污染的厂矿企业,尽量选择在工业区的上风地带,并宜位于污水处理场排出口的上游。库址还不应设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和传染病院附近。
(4)地理条件
选址时应对库址的地形、地质、洪水位、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或必要的勘测分析。选址应本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不占良田不拆或少拆民房的原则,尽可能利用荒地、坡地,不应片面强调库址的平坦。冷库不应建在回填层、流沙层、崩塌与滑坡地带,应避开断层和溶洞。多层冷库的库基地耐力不小于每平方米0.15MPa,单层冷库的库基地耐力应不小于每平方米80kPa。地下水位必须在冻结线以下。
(5)水源条件
冷库是用水较多的企业,水源是确定库址的重要条件之一。故库址附近必须保证有充裕的水源。水源一般取用江河水或深井水,如库址的水源充沛,冷却水可采用一次用水,但大多数情况还是采用循环用水。小型冷库在无天然水源时刻采用自来水循环使用。
(6)电源条件
冷库供电属于第二类负荷,需要有一个可靠的、电压较稳定的电源。应力求缩短新建高压输电线路至电源接头点的距离。如果附近没有电源,一般应另选库址,不考虑自设发电设备供电。因此,选址时应对当地电源及线路供电量作详细了解,冰应与当地电业部门联系,取得供电证明。
(7)其他条件
要了解附近有无热电厂和其他热源可以利用,附近有无居民点,公用生活设施、中小学,工人上下班交通是否方便等
3 冷库库房容量的确定
3.1 冷藏库生产能力
3.1.1决定冷间容量的因素
(1)冷却间或冻结间(生产性库房)的容量决定于:
①每月最大的进货量,并应考虑到进货的不均匀情况。
②货物堆放形式。
③货物冷冻所需时间及货物装卸所需时间。
(2)冷藏库或冻藏库(贮藏性库房)的容量决定于:
冷却间或冻结间的生产能力;货物堆放形式;贮藏时间。
3.1.2冷却间、冻结间生产能力计算
(1)设有吊轨的冷却间和冻结间:m=Lgln=Lgl24/T
式中m为冷却间、冻结间每昼夜生产量,kg;L为吊轨有效载货长度,m;gl为吊轨单位长度净载货量kg/m;n为昼夜内冷加工周转次数,一般取1,1.5,2,T为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h;g,按下列规定取值:肉类:人工推动,200-230kg/m机械转动,170-210kg/m;鱼类:15kg盘装,400kg/m;20kg盘装,540kkg/m虾类:270kg/m。
(2)设有搁架的冷却间、冻结间:m=Fgn=Fg24/T
式中F为搁架有效载货面积㎡,g为搁架每平方米载货量,以盘子规格600mmx400mmx120mm装货15-20kg计算,搁架载货量为60-80kg/㎡。
3.2冷藏库的贮藏吨位
冷库中冷却物或冻结物贮藏总量称为冷库容量。
(1) 冷库容积计算方法
冷库公称容积是冷却物冷藏间公称容积、冻结物冷藏间公称容积及贮冰间公称容积之和。各冷间公称容积按式(8.3)计算:V=FH
式中V为冷藏间、贮冰间公称容积,m3,F为冷藏间、贮冰间净面积(不扣除柱、门斗、制冷设备所占面积),㎡'出为冷藏间、贮冰间净高,m。
冷间约有效容积是冷间公称容积与容积利用系数的乘积,按以下计算:Vy=Vφ
式中Vy为冷间有效容积,m3;φ为容积利用系数。
(2) 冷藏库吨位的计算
冷藏库内所有冷藏间、冻品间的容量总和(有的也包括储冰间的容量),称为冷藏库贮藏吨位数。
随着贮藏食品的计算密度和所采用的包装物的不同,同等容积冷藏库贮藏吨位也不一样。冷藏库贮藏吨位可用下面的简便公式计算:Mj=∑(Vρφ)/1000 式中V为冷间公称容积m3,mj为冷库计算吨位,t;ρ为贮藏食品的密度,kg/m3;φ为容积利用系数。
储存分割肉或水产品的冷库,其贮藏吨位按式计算:ms=-∑(ang)/1000 式中,ms为冷库实际吨位,t;a为每层货架托盘数;n为货架层数;g为每一
托盘中食品净重,kg。
4 冷库保温材料的选择与敷设
冷库保温材料的选用必须因地制宜,在隔热工程中将导热系数λ≤0.2 W/(m·K)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对冷库隔热材料,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导热系数要小
(2) 密度小
(3) 吸水率低且耐水性好
(4) 机械强度高,应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
(5) 耐火性好,材料本省应是不燃或者难燃的
(6) 耐低温性能好,在使用的低温范围内结构不破坏、不降低机械强度
(7) 无毒无异味,以免污染库内货品,特别是食品
(8) 经久耐用不易腐烂
(9) 能抵抗或避免虫蛀、鼠咬
(10) 施工方便,易于切割、粘贴
(11) 价格低廉、来源广,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12) 环境可接受,即应对环境无破坏作用或破坏作用轻微。
冷库隔热材料分几种类型,一种是加工成固定形状及规格的板块,有固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根据库体安装的需要选择相应规格的库板,高、中温冷库一般选用10厘米厚的库板,低温冷库及冻结冷库般选用12厘米或15厘米厚的库板;另一种冷库可以用聚氨脂喷涂发泡,把材料直接喷到待建冷库的砖或混凝土仓库中,定形后既防潮又隔热。隔热材料有聚氨脂、聚苯脂等。聚氨脂不吸水,隔热性较好,但成本较高;聚苯脂吸水性强,隔热性较差,但成本较低。现代冷库的结构正向装配式冷库发展,制成包括防潮层和隔热层的冷库构件,做到现场组装,其优点是施工方便、快速,且可移动,但造价比较高。
5冷库冷却系统的选择
冷库所选用的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的使用条件应符合产品制造商要求的技术条件。
5.1制冷压缩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各蒸发温度机械负荷的计算值分别选定,不另设备用机。
(2)选配制冷压缩机时,各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宜大小搭配。
(3)制冷压缩机的系列不宜超过两种。如仅有两台制冷压缩机时,应选用同一系列。
(4)应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对制冷压缩机所需的驱动功率进行核算,并通过其制造厂选配适宜的驱动电机。
5.2冷库制冷系统中采用中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应通过校核计算进行选定,并应与制冷系统中设置的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相匹配。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大、中型冷库,高压贮氨器的选用应不少于两台。
5.3洗涤式油分离器的进液口应低于冷凝器的出液总管250mm~300mm。
5.4 冷凝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其冷凝温度不应超过39℃;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时,其冷凝温度不应超过36℃。
(2)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度差,对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宜取1.5℃~3℃;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宜取4℃~6℃。
(3)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应按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采用。
(4)对使用氢氟烃及其混合物为制冷剂的中、小型冷库,宜选用风冷冷凝器。
5.6 冷库制冷系统中排液桶的体积应按冷库冷间中蒸发器排液量最大的一间确定。排液桶的充满度宜取70%。
5.7 输送制冷剂泵应根据其输送的制冷剂体积流量和扬程来确定,其制冷剂的循环倍数:对负荷较稳定、蒸发器组数较少、不易积油的蒸发器,下进上出供液方式的可采用3倍~4倍;对负荷有波动、蒸发器组数较多、容易积油的蒸发器,下进上出供液方式的可采用5倍~6倍,上进下出供液方式的采用7倍~8倍。同时制冷剂泵进液口处压力应有不小于05m制冷剂液柱的裕度。
5.8 对采用重力供液方式的回气管路系统,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制冷机房内增设气液分离器:
(1)服务于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库房。
(2)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制冰池。
(3)库房的气液分离器与制冷压缩机房的水平距离大于50m。
一般情况下,小型冷库选用全封闭压缩机为主。因全封闭压缩机功率小,价格相对便宜;中型冷库一般选用半封闭压缩机为主;大型冷库选用半封闭压缩机,在选用时,也可考虑选用氨制冷压缩机,因为氨制冷压缩机功率大,并可一机多用,但冷库安装及管理比较烦琐。在蒸发器的选用时,高温冷库以选用冷风机为蒸发器,其特点是降温速度快,但易造成冷藏品的水分损耗;中、低温冷库选用无缝钢管制作的蒸发排管为主,其特点是恒温效果好,并能适时蓄冷。
参考文献
【1】 时 阳,朱兴旺,姬鹏先,李春艳主编.冷库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6
【2】 魏龙主编.冷库安装、运行与维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李敏编著.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余华明编著.冷库及冷藏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6】 宋玉明,冷库设计,第2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 张国东编著.冷库设计及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渠道设计的主要步骤渠道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