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老年人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老年人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老年人的情绪有哪些特点, 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或人体内部健康情况的刺激作用,使人脑对客观现实做出反应,从而产生喜怒哀乐不同的情感。进入老年,健康、容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情绪、情感方面可表现出以下特点:
(1)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虽然由于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对于熟悉事物的适应水平,但是老年人碰到激动的事件,仍然能像年轻人一样爆发出强烈的情绪,而且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
(2)老年人情绪表现为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老年人愈发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好事坏的一面和坏事好的一面),其情绪体验很少表现为纯粹肯定或否定,而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得而不乐,失而不哀”常常是老年人情绪状态的表现。
(3)老年人情绪具有同倾性,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情绪体验不易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性格方面往往有一个由外向到内向移动的倾向。因此,在情绪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这与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有关。老年人遇事,往往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老年人活动的倾向性和表达方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情绪表达日趋含蓄。
-----------【云南最好老年病医院】昆明夕阳红老年病医院----------------本文由:海南人才网 http://www.tfrl.net/ errt
范文二:情绪专注的人有哪些特点?
情感专一的人有哪些特征,
1.喜欢晚睡。
专一的人,总习惯在夜里思考,他们不习惯喧嚣;热闹是花花公子喜欢的地方。
2.喜欢窗户、角落、蜷缩、抱臂。
这不是缺乏安全感的特征吗,是的。正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向往着稳定、永恒,对于爱情,自然是渴望专一不是吗,
3.常听慢歌伤感的歌,即使伤心之时。
悲伤的歌曲会让他们思考爱情的真谛,会让他们更能够寄托于情感,那些深埋于心的情感。那些深埋于他们内心的情感,自然让人无法撼动。
4.默默流泪,不想让人听见。
谁都会哭,有的人喜欢与他人分享,大声的嚎啕大哭,或者哭后讲给别人他们哭的感受,这样过后,烦恼解决了,哀怨被分担了,但他们却少了时间思考。专一的人,往往会自己思考,而等到彻底地想透了,痛苦才会渐渐平淡。
5.习惯冷战解决争端。
冷战,是情感专一的人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往往,他们并不是借此埋怨对方、报复对方,而是在思考自己的过失,权衡利弊,为了今后的情感生活能够更长久。
6.喜欢写字和阅读,很用心地记下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
把过去都记住的人,一定懂得珍惜。感情不长久,才怪。
7.经常穿有口袋的衣服。
如果没有口袋,他们的手便不知道往哪里放,这是明显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小小细节,编织他们希望有个手来牵着,能够给予他们永久的口袋。
8.喜欢下小雨时淋雨。
情感专一的人,也会放纵,他们也需要情感的发泄,但他们绝不会选择放肆的方式,喝酒或者打闹,而往往是小小的对自己的惩罚。
9.陌生人面前安静,在朋友面前胡闹;而经常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慢热,是对专一的最好解释。朋友,经常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相处才得来的,他们才不会随随便便地随便找个人胡闹。
10.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做什么;电脑经常待机或者不关,有时睡觉会选择开灯。
长久的寂寞和缺乏安全感,使他们渴望永恒的情感寄托。
有些人会说,这些大多我男朋友也有啊,但为啥与我分手呢,我说的专一,而不是永恒。不合适分手也在情理之中。其中有的选择草率结束,但专一的人,往往都会在事后陷入很深的思考和伤感中。这也是差别。
专一,有时候讲也是相对的,是在特定的情况,经过比较之后才得出的结论。我们并不能用此来衡量我们身边的其他人。本文也只是提醒你,有上述情况的人,一旦你们合适,感情认定,很可能就会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
范文三:关于幼儿情绪社会教案有哪些
精品文档
关于幼儿情绪社会教案有哪些
1
2
3
4
5
幼儿心理学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 / 6
精品文档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2 / 6
精品文档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动机作用
3 / 6
精品文档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
更为明显,直接有些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操作。
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感染作用
4 / 6
精品文档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 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具体应该注意:
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不要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压力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小结:
作业:
1.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幼儿心理学》教学详案
1
5 / 6
精品文档
2
3
4
5
6 / 6
范文四: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1(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这里所说的小学生情绪是就广义而言的,也就是说,是泛指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般特点。
1. 小学生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入学后,学习成为了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通过对各门功课的学习,他们的情绪也受到了陶冶。在班级中,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体验。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2.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发展
一般所讲的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乃是指他们的情绪涉及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程度而言的。小学生的情绪越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就愈富于深刻性;反之,越不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则越缺乏深刻性。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功课时常常有愉快的态度体验,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时感到学习很乏味,这就是情绪深刻性不同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情绪深刻性的品质是和他们对有关事物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而这种认识水平,又决定于他们对该事物的知识经验。这是由于小学生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便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后再遇到这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必然会引起早已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对该事物的态度体验就会深刻些。如果接触某种事物较少,又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小学生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相对而言,就会比较肤浅。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情绪的强烈性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深刻的情绪并不等于强烈的情绪。例如,有的小学生和同伴发生一些矛盾就大发雷霆,他们的这种情绪很强烈,但却毫无深刻性可言。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对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水平有关。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会出现递增的趋势。
3.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是指他们的情绪唤醒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程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总会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积极的情绪不断增加,持续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其消极的情绪不断减少,持续的时间则相对缩短。因此,小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日益减少,情绪的稳定性则日渐增强。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这里所讲的小学生的情感是就狭义而言的,也就是说,指和小学生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包括小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
1. 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当他们努力学习获得优秀成绩时感到很自豪,当他们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感到很内疚。
(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各科学习内容均感到新鲜,学习的兴趣也较浓。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产生了初步的分化,再不像低年级时那样对各科学习内容都感兴趣了。有研究资料表明,最喜欢体育、语文和美术的小学生占小学生总人数的76.2%,而不喜欢美术、音乐、英语和地理的小学生则占29.5%。
(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一年级小学生还没有阅读的习惯,但他们能按老师的要求阅读课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由以阅读课内的教材为主,逐渐发展到以阅读课外读物为主。低年级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和故事,中高年级小学生则逐渐对阅读通俗科普读物产生了兴趣。
2. 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指他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二年级小学生以社会反应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三、四年级小学生以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五、六年级小学生则以内化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义务感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晚,水平较低。
3. 小学生审美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审美感,是指他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审美感的发展,受其自身对美的不同需要的影响。一般说来,他们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客观事物的美的外部特征容易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具有内在美的客观事物则不易产生美的态度体验。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能对动物塑像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对通俗歌曲产生美的态度体验。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审美感也在逐渐发展。
2( 如何培养小学生情绪和情感,
答: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节小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时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
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上课时仪表要端庄大方、神态要安祥,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面带微笑地点头。这是在课堂中教师情感的流露,使小学生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可信赖的,他们就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2. 教师的言语要生动。
教师要在运用语言上下功夫,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课时,言语要准确、精练、生动。叙述时要注意言语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听课。
3. 注意和学生情感交流。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投入的过程,在课堂上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接受教师情感感染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小学生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往往决定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协调融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相反,拘谨、刻板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交流冷漠勉强,会使小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否定的情感。所以,课堂气氛对培养小学生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 通过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如参加植树或打扫社会公共场所的卫生,自觉地参加学校和家庭的服务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小学生入学后,学校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运动会、郊游等。让小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在学校和班级离开“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是无法生存的。同时,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会亲自体验到同伴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也就会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 通过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春游组织小学生就近就地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让他们领悟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组织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的工厂、矿山、企业和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对祖国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3(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要求下,其意志行动和意志品质都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如下。
一、小学生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和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动机和目的还不稳定,很容易受具体事物的左右。因此,他们还不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实现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二、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和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
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在规定的小学生体育运动标准达标的体育锻炼中的情况是有差异的:二年级小学生大部分表现得懦弱、慌张,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而四年级小学生则大部分表现得有信心,沉着,能够克服困难。
由此可见,小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的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对他们克服困难是有影响的。如有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出非攻下难题不罢休的毅力;相反,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难题有意回避,或自己不动脑思考就轻易求教于老师或同学。
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既表现出年龄特点,又表现出个别差异。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表现出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行动意义,使行动服从任务要求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自觉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常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中、高年级小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多种活动任务,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活动。
有项研究表明,50名小学优秀班级的学生干部,他们在一、二年级时普遍不能自觉地独立开展工作,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否则便完不成任务。可升入三、四年级以后,这些学生干部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老师了。这说明在教育的影响下,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为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果断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务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不能按理智的要求立刻决定自己的行动,常常表现为犹豫不决,行为容易受外力影响并由此而耽误事。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日渐形成果断的意志品质,他们办事不再优柔寡断,能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疑惑而坚定地执行任务。
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并能把任务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坚持性方面,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在读、写、算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是从靠老师和家长等外力的影响发展成为靠他们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以后,随着动机稳定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到小学三年级时,这种坚持性才渐渐成为他们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他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情绪,调节行为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
在意志的自制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他们容易兴奋、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他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下,通过执行《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集体生活的制约,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会得到显著的发展。
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4(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小学阶段又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对小学生要加强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相联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还需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为目的来自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小学生要及时给以鼓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2. 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量。有研究表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小学生不断地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但困难的程度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困难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利的。若情境过难,小学生无法克服这些困难,会丧失自信心;情境过易,又起不到激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作用。所以,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让小学生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是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上,这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自己收拾房间等等。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克服的缺点,一定要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只有这样,小学生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才能培养意志品质。
5(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小学生的性格是由许多特征构成的,各种特征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各个小学生的不同性格。
1.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是指他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指他们对学习、劳动和公共财物等的态度。
(2)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对集体、对老师、对同学的态度等等。
(3)在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谦虚或自满、自信与自卑等等。
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2.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有形象记忆型和抽象记忆型等;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有独立思考型和搬用现成答案型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等。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发展相对呈稳定趋势,四到六年级的发展又相对呈加速趋势。
小学生的求知欲到六年级已达到一个高峰。
3.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情绪的稳定程度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等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期,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除此之外,小学各年级学生情绪均比较稳定。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在进入少年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其行为容易受情绪影响,他们情绪性格特征的发展已出现高峰。
4.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他们在自觉调节其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行为目的明确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行为自觉控制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贯彻执行决定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等。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发展起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发展较快,六年级时出现高峰。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控制能力发展较慢造成的。各年级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发展均较慢。
总之,二到四年级小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稳定期,四到六年级小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骤变期。小学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其性格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求知欲发展较快,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但思维的灵活性发展较慢,自制力显著下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而,他们的性格处于一种矛盾和不平衡的状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小学生的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尤其是高级神经类型为前提,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接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在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完成活动的意义,了解到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其活动的重要作用,还可帮他们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学习活动。这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理智的性格特征。
2. 课外活动。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活动课和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情绪的性格特征和意志特征。
3. 劳动活动。小学生的劳动活动包括校内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庭劳动以及自我服务性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1. 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校风、班风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促使小学生养成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性格特征;否则,不好的校风和班风也可使小学生养成懒散和无组织、无纪律等坏的性格特征。
2. 在学校里,通过少先队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能使他们形成诚实谦虚、劳动俭朴和助人为乐等性格特征。
3.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每个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因材施教,发展小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性格特征,这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三、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培养小学生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外部教育的内化,这是提高他们对自身性格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一些自我教育的方法。
1. 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他们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要求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处,既不要自我夸张,也不要自我贬低。
2. 自我反省。
教小学生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发现自己不好的举止言行要敢于否定和改正;发现自己的优点要光大发扬,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得到优化。
3. 自我调节。
小学生的自我调节是指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地掌握和随时调整。让小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不断地坚持好的、改正坏的,使自己的性格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范文五:幼儿情绪特点
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3,6岁宝宝情绪的特点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
1
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3,6岁宝宝情绪的发展
道德感
2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到
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
3
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
4
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 。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
5
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老年人的情绪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