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九观沧海
(一九)《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范文二:(一)观沧海一观沧海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
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二) 次北固山下?王湾 ( 唐代诗人(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
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
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
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
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博大胸襟
3、写思乡之切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
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
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5、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
感情。)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
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2、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
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四)西江月?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豪放派、南宋爱国词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赏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
2、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
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
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
3、名句:最能抒发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五)
秋 词 ?刘禹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1、赏析:《天净沙 秋思》“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2、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是( 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六)望 岳?杜甫 (唐 诗圣 现实主义诗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2、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七)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九)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东晋田园诗人)
风格(朴实清新而蕴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点明主旨。 风格(朴实清新而蕴籍) 2、诗意:通过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诗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热爱(
(十)使至塞上 ? 王维 (唐代 诗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2、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表现的美景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十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
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
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
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十二)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
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
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
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代诗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
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
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
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
的怅惘心情
(十四)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十五)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
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十六)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这首诗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2、“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什么历史规律,(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日子。)
18、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行路难《其一》?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练习:?、文中哪两句具体写出行路难:
哪两句运用了典故:
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谈谈你对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
?、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是实写吗,谈谈你的看法。(否,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主题:表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练习:?、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这首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一例。
?、思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在叹息什么,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反映了这个事件,
?、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有人说,本文只是在写自己的境遇,你对此有何看法,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后两句好在,)
练习:?、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的是(鸣鞭,挥鞭)“浩荡”写出了( )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花)比喻(自己)。“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国家或民族)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
?、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 , )
?、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连接中考:2005恩施市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赏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2、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2分)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2、“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赏析:风格豪放,悲壮。 “可怜白发生”点题。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请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壮词: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观沧海 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通过登山观海所见景物的描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龟虽寿 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抒发人生感慨的永志诗。)
3、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何其辛苦)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旨:表达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4、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乐源于心灵超脱世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哲理:一切在不言中) (主题: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表现与自然相契合。)
8、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题:描写山村风光,与朋友欢聚的场面,抒发钟情田园生活的情趣)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渡;端居:闲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先写洞庭湖景色,再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引荐做官。)
10、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生动传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春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早春美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流连忘返) (主题: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赞美西湖美好的春色) 11、观刈麦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同情和关心农民) (主题:揭示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表达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12、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之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之世)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之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句,议论) (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13、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战争造成民不聊生)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主题:反应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14、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之情移于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忧国思乡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
情。)
15、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主题:表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暮春之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被贬
的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也流露出
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1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长江两岸壮阔之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眷恋故乡之情) (主题:本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历史典故)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追求自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比喻)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豁达乐观) (主题: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 2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苦闷抑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艰难险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积极乐观) (主题:表达作者苦闷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24、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主题:整首诗歌概括写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热情地赞扬和深情地追念了那些激昂慷慨的、誓死疆场、逆
境奋战的英雄。)
26、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大漠的奇特壮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达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
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27、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 (主题: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8、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互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名句) (主题:借古喻今,抨击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主题:抒发诗人惜别之情。) 3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借景抒发诗人绵绵愁绪和思乡深情。)
32、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旨句)
(主题:诗歌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表达政治失意的愤懑及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34、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描写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趣、淡泊的襟怀。)
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夸张)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题:诗中既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开而惆怅,更烘托出边塞将士和
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
36、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写一个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对爱情的坚贞.)
3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主题:这首诗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衷心和勇气。)
38、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主题: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4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拟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
(颈联:写时间匆匆不可待。哲理: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产生对未来美好的遐想)
41、梦江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明写水,实写望穿秋水的眼神) 肠断白苹洲。(点明主题)
(主题:写一登楼盼归人的女子的失望和惆怅的情怀。)
42、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抒发亡国的无限愁绪和无尽悲哀之情。)
44、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45、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出猎:装备齐全、人数众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也是本诗中心。)
46、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写生机勃勃之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情)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47、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
(主题: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抑郁惆怅。但他没有陷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写法: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叙,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49、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统领下文写景)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50、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奇偶佳句,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主题:抒发对岁月的爱惜和对生命的珍视。)
51、观书有感 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名句:暗含哲理。表达诗人深切的读书感受。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主题:
借景喻理,表现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52、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哲理:只要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境界。)(中心:描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流露对农村
生活的热爱)
5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救国心切)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奇妙幻景) (主题:表现作者物爱国激情和杀敌雄心。)
5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军中生活,梦寐以求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杀敌情景——理想追求
——为现实而悲叹。)
(主题:全诗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56、清平乐 ?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主题:描写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图画。) 57、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动静结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预报丰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白描手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中心:描写农村夏夜美景,表达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
58、醉花阴 南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名句:以黄花喻人的瘦。“瘦”字和
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主题:通过刻画一个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抒发离别之苦。)
59、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表明时间)
沉醉不知归路。(表明兴致之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中心: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的尾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0、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历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忧国伤怀)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难忘经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 (主题:表现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其视死如归的大义达勇。)
61、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62、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主题:批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悲愤、伤感和揭示
出人们悲惨命运所在.)
63、别云间 南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抗清经历和现在遭遇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主题:抒发了国破人亡的悲痛,表现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抗清热忱。)
64、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主旨句) (主题:这首诗从文学的角度阐明诗歌创作必须随着时代而变法,应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道理。)
65、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别的忧伤) (回归的愉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名句: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也是中心。)
范文三:观沧海
观沧海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乐曲,营造气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动画,教师激情配音:东汉末年, 朝廷昏庸无能,连年战乱,无数人战死沙场,大地血雨腥风,在这乱世中,有一 人傲视三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灭吕布,逐刘备,败袁绍,逐渐统一 了北方。 他是谁呢? (生答:曹操) 对,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 《观沧海》 (点击出课题) 这是怎样一首诗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读全诗。
二、听读全诗,整体感知 。
1、说说你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
2、你能否用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的听读感受?
这是一首 诗(从体裁、题材、内容等不同角度)。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 一般无标题; 结尾句有时是诗的附文, 跟诗的内容没有多大联系。 《观沧海》 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
三、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大意。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名展示探究结果)
1、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题目 <观沧海>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 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临”作“登临”讲。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 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何:何其,多么。澹澹(d àn ) :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 (s ǒng ) 峙:耸立。 竦, 同“耸”,高。 峙, 挺立。 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 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多么的壮丽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星汉:指银河。这 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 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 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 象。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
3、结合诗句及自己理解串讲 古诗大意:东征登上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大海被 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 盛。冷清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 从大海的心窝里放射出来。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来歌咏我的志向。
4、这首乐府诗,是曹操所作《步出夏门行》的首章。诗文(开头两句即第一层)开篇 点题,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即观海的方位、地点、观察对象, )这是继承 《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
四、反复朗读,品味诗人情感与志向
1、进入诗境,体会慷慨豪迈之情。 (想要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志向我们先来了解 一下作者以及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曹操(155— 220) ,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安徽省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喜用乐府旧题作诗 , 内容多有创新。其诗语言质朴,风格慷慨悲壮。
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凯 旋归来的途中经过碣石山,这时的曹操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又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北征乌桓一 举获取,统一了中国北部,确立并巩固了河北根据地,便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 甲未除,征尘未洗,伫立峰巅,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自然心情激荡,浮想联翩,写下了这 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诗文开篇点题,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中 “ 临 ” 、 “ 观 ” 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 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 气吞山河,一副 “ 得志才子 ” 的形象。接下来写观海所见的景物时,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 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 静态,次及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 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 我们 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 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 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 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 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2、通过语音的轻重,音节的快慢,语气的强弱来表达慷慨豪迈之情。
3、 将诗歌想象成一幅幅美丽雄壮的画面不但便于理解成诵, 也可长久记忆诗 歌。 请想象画面, 背读诗文:登山望海图 水荡山耸图 草木争荣图 风 吹浪涌图 海托天宇图
五、乐府诗的音韵很美,是和乐而歌的,请欣赏唱读
六、质疑问难
话题 1:第一、二句中的“临”、“观”二字让你看到一位怎样的 诗人形象? “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此时的曹操所向披 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 (远非后来赤壁败战, 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 )
话题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让你产生哪些联想?
话题 3:诗的 3-8句与 9-12句在写作角度上有何不同?
话题 4:仿照前三个话题,你也能问上一问吗?
(1)、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在 写作角度上有何不同?(提示:前者是静景,后者是动景,所谓动静结合法。) (2)、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 阔,博大胸怀的境界,诗人写实景、虚景与表达其志向有何联系?
(提示: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 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 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 建功 立业的强烈愿望。 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 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以沧海自比, 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 气魄。)
(3)、“澹澹”“耸峙”“丛生”“丰茂”“涌起”“日月之行,星 汉灿烂”各有什么表现力?(提示:“澹澹”蕴涵了动荡不息的力,“耸峙”蕴 涵了挺立不摇的力, “丛生”蕴涵了竞争不伏的力, “丰茂”蕴涵了旺盛不息的 力,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更蕴涵着宇宙造化的热烈奋发的伟力。)
(4)、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5)、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草木的什么特点?传达出作者 的什么感情?
(提示:特写山岛之景的勃勃生机,突出欣欣向荣景象,表达出 作者的乐观情怀。)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 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 巍然耸立。 “树木” 、 “百草”二句写岛上的草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一派生机勃勃。是静景,是近 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 、 “洪波”二句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写的是动 景, 是远观所见之景, 这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 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 这部分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6)、“大海”和“日月”分别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七、读了曹操的《观沧海》,我有话要说:
(1) 、 对自己:(2) 、 对曹操:(3) 、 对大海:
(4)、对历史:(5)、对文
学:
八、激情吟诵,升华情感
教师有感情朗诵:这首诗写于公元 207年,距今已经过去了 1800多 年, 但我们今天读来, 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曹操继承 和发扬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两个优秀传统,即(投影显示以下内容):
1、诗传情 2、诗言志
九、结束语 :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乐曲)
教师激情朗诵:现在让我们在雄壮的音乐声中, 再一次齐背这首诗, 体会诗人的 壮志、文学的魅力和历史的沧桑吧。
十、作业:
用爱影响生命
M1-9 郭佳琦
志愿者是快乐的凡人 , 也是人间的天使 , 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正 是我的心愿 !
每次看到那些活跃的身影, 我都会深深感动:每一位志愿者都是 纯净的天使,他们或许有着平凡的面容,从事平凡的工作,但他们却 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燃烧着内心热情的火焰。 “授人玫瑰,手有余 香”,这些凡间天使在传递快乐、爱心和信念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也 多了一份历练,一笔精彩。
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 我的心中常常不可抑制地涌上阵阵羡 慕。前几天的 艺术节,我有幸成为了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 当我 看 到一张张感激的笑脸, 我体会到了美的真正含义。 志愿者服务 让我体 会到了什么是纯真,什么是美丽,什么是和谐。我看见老师的微笑, 看见孩子的笑容,看见志愿者的笑脸,看见爱正在土壤上长出新绿, 你一滴水, 我一束阳光, 他一点呵护……这个世界便充满了爱……这 一切带给了我对人生新的感悟:用爱影响生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志愿者精神之所在, “雁过无声,叶落 无痕”是我们用知识回报社会的最好行动。同学们,行动吧!加入志 愿者行列,去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汗水, 在奉献中完善我们的生命,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奉献中得到 真诚和坦荡。 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 让我们的青春在阳光下真正的 飞扬起来,激荡起来。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最真切的心语。虽然 志愿者的工作很艰辛, 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志愿者工作不 仅是一种奉献, 更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和爱, 使彼此的心更加 靠近; 志愿者工作能增强我们的协作精神、 团队精神和帮困扶弱意识, 并使我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关心整个社会。
行动吧,同学们!用心去感受志愿者的工作!让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付出与奉献中得到历炼和提高!
2010-11-8
1、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 “起” “里” “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
(这首诗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表达了他宏伟远 大的政治抱负。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
2、 曹操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 寿》等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去领会古人融情于 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意(炼字炼句)的手法。
[练习 ]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 《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描写大海的句子有:____________,山岛耸峙;树木丛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 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 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一 起走进古代诗歌《观沧海》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意(炼字炼句)的手法。
诗中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反映了诗 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范文四:观沧海
观沧海》解析鉴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说日 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 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运 用了虚拟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这是诗人博大和奇伟胸怀的写照。 《次北固山下》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 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 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大自 然拟人化, 显得生动有趣,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 象征,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也暗含着诗人对流 年消逝的感伤。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运用拟人手法,从嗅觉和 听觉这两方面描写, 笼罩着欢快和喜悦的心情, 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 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天净沙》 的赏析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断肠人在天涯”,令 人潸然泪下, 化景为情, 情从景出, 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 孤身漂泊的身影。 全曲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 完美地表现 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 一位刚毅勇敢、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勤劳、 朴素、机智、勇敢的好品质。“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显示了她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雄兔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比喻奇特, 豪迈有力,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
《望岳》赏析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 “ 钟 ” 字,将大 自然写得有情有趣,突出了泰山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割 ” 突出了泰山的 “ 奇 险 ” 。 “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 两句是细望,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在象征手法中体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赏析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 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 字,令人满目凄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烽火 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 因
而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千古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揭示主题,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赏析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两句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 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 “一何”, 加重了感情色彩, 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 并为老妇 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归园田居》 (其三)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 其中洋 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里的 “ 愿 ” 更蕴含了诗人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高尚情操。
《使至塞上》赏析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借景抒情, 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以 “归雁”反衬, 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伤感。 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 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圆”字,却给 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赏析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入”字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显得天空寥廓, 境界高远。 景中蕴藏着 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一联感 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 的兴奋喜悦之情。
《游山西村》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不单是欣赏美妙的山村自然 风光, 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 面对 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 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塑造了一个 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凄凉地”、 “弃置身”, 抒发了 诗人深受打击、 迫害而无法平静的愤懑心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 人。 ”借用“闻笛”的典故来抒写怀念亡友之情。 用“烂柯”的典故来抒发时局 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 “病树”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腐朽的事物 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
《赤壁》的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 微, 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本联对仗工整, 比喻贴切, 形像鲜明, 感情挚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 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使全篇由悲而壮, 由郁而扬, 形成一 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明月几时有》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象力丰富。这是对大自然及宇宙的追问, 是对人世间的不满。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园缺, 此事古难全。 ”这里把景 物与人情、 自然与社会、 写实与写意完美地融合一起, 把对弟弟的思念表达得酣 畅淋漓。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充分展现词人对亲情的珍重和怀念, 是 对人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的深切祝愿和告慰。 这首词的上半阕, 主要抒发他 在遭遇诬陷之后的愤慨及郁闷。 词的下半阕, 主要是思念弟弟, 借圆月衬托别情。 《潼关怀古》赏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 慨, 借古伤时, 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 败亡也罢, 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 灾殃和苦难:
《饮酒》之五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 醉心田园 的情志, 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 洁身自好的一面, 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 与世 无争的消极情绪。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行路难》其一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 路障碍重重, 但仍将会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 乐观 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 这几句推 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 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从而使诗句成为咏雪的千古绝唱。 《己亥杂诗》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不忘报国之志, 充分表达诗人 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望江南》赏析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只八个字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 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 ”反映出她的失望之深。 “斜 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表现了思妇从早到晚一整天的企盼终以失望告终, 最后愁肠寸断。全词采用白描、直叙手法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活动。 《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既渲染西北边塞的荒漠, 表现了塞下 风景之“异”, 也暗示了将士思乡怀亲的感情。 “雁去”、 “边声”、 “千嶂” 等边地特有的物象, 衬托和突出了边塞“孤城”四周的苍凉秋景, 为下面的抒情 渲染了氛围。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将士的思乡之愁。 “燕然未勒归无计” 引用典故抒发了战士们的报国之志。 “恙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床前明 月光, 疑是地上霜”) , “明月”例来是作为思乡的意象, 营造了思乡不寐的意 境。“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郁闷。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 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 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武陵春》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 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了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破阵子》 赏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描绘了壮观、 热烈的战斗场面! “沙 场秋点兵”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 “了却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 下事”, 指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 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 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可怜白发 生”,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关雎》赏析
首章四句见物起兴, 写自己的爱情与想望。 次章八句, 以缠绵悱恻之情, 道 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 描写男子向往著愿望实现 时的欢乐。
《蒹葭》赏析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 绘 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 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 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 既点明了时节、环境, 营造了一种萧凉 凄清的氛围,又衬托出诗人当时的惆怅心情,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 着追求艰难, 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全诗围绕同一中心, 抒写作者 对恋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范文五:《观沧海》
《观沧海》教案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 1 课时 李永建 朗读赏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时 备课人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授课人 第一课时
授课人 补充 ,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 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 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 的名义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削平吕布 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 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 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 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 帝。 2、诗歌常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 中的第一章――《观沧海》 。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 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 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
或拟乐府。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 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 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近《观沧海》 。
三、朗读练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3、学 生个人配乐朗读。 4、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义,读懂诗歌
1、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2、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 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3、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 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五、深入赏析,探究主旨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2、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赏析诗歌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 2、结合本诗,简析诗人的形象。
七、小结
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 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基调苍凉 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观沧海》
集体讨论
记录人: 教学反思
观沧海>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