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
?88? 登挂处挝盘查:垫!!堡垒旦:筮!鲞筮!期』!也!堂!!堡:垒四!!Q!!:!尘!:№! ?临床研究?
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 枢关节脱位
周建伟,马华松,邹德威,谭 荣,王晓平,郑 蕊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币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6年12月一2009年3只,对9例齿突骨摭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 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秀19—56岁,平均39岁;新鲜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7例,陈旧性骨折脱位2例。 齿突骨折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墅:lI塑7倒,氆型2例。本前神经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9.0~15.0分,平均11.2分。结果 术巾无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发生。9例患者均完 全复位,术后3—6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 12个月时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的骨折已经愈合,内围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本后12个月JOA评分为 13.0一17.0分,平均15。4分,同术蘸相比差异有统计攀(P《O.05)。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齿 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关键词】寰椎;枢椎;齿突尖;脱位;脊柱骨折;骨钉
【中图分类号】R 6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957(2011)02-0088-04
【DOI]doi:10.3969/j.issn。1672-2957.2011.02.006
Atlantoaxial pedide screw flxaUon for odontoid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atlan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 ZHOU|i∽? 擀耐,MA曰泌一sD璃g,ZOU Z沁一t溉,TAN Rong,WANG Xiao-ping,ZHENG Rui。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pinal Surgery ” Center of PLA,306th Hospital of P/A,Be/j/ng 100010,Ch//-t8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flantoaxial pediele聪蝴69atioll for odontoid fractures associated识m attan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6to March 2009.9patients with鼬edontoid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aflan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 underw毪nt mlaraoaxial pediele serE舯fixation.There were 7males and 2 femals,with a me掰l age of 39years old(ranged from 19tO 56years o掘).Fresh fractures of 7al¥es and old fractures of 2 cafl赶8。The odontoid fractures黼掩elassi麟according to Anderson-D’Alonzo c|assifk:ation:7e蝴¥of type纛and 2Ⅸ鳓of type羝.Neurologic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黜,the preoperative
。lnesa-i JOA score was 11.2(9。0w15.0)。Results All
c{艄we鹅complete reposition without vertebral artery,spinal cord 01:。 never
root injuried。The out-of-bed activity确稻at 3-6d postoperative.All e魏燃w啪followed up for 3-'20months.with a ~.臻盼髓period of 15months.e妊n主eal symptom were improved visibly,Postoperative 12months roentgenograph showed all oeb穗一 ,’told fraetu_res had heMed,with no loosen∞b∞b赶of the L,,aernai fixation。The me黼JoA 8COI'艺S磁措15.4(13.O,17.0》at 12month postoperative。Com=lusion Aflantoaxial pedide se翻帮fixation for odontoid h!氇oture associated with atlmq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糊effective and safety.
l Key words]Atlas;AxJs;Odontoid process;Di或ocafioea;却妇al硒ctures;B嘲e聃ils.
j J S面荫su嚆,201l,9《2):88母l 蕊~;#。 《。=。~。,F:二。,《媛=二嘏≥。i》舞谛;。,。一。。蠹
齿突骨折是导致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主要因 素,尤其在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后,寰枢椎关节的稳 定性已经被破坏。虽然既往有文献报道,大部分齿 突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对于Anderson II型和不稳的Ⅲ型齿突骨折的非
作者简介:周建伟(1975一),博士,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100010北京,解放军306医院骨科,全军脊柱外科中心 手术治疗其骨不愈合率高达35%~85%Eli。故随 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行手 术治疗,可以一期稳定寰枢椎关节并减少长期非手 术治疗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本院2006年12月一 2009年3月对9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 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 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万方数据
登挂窆E叠苤盍,垫!!生堡旦:筮竺鲞筮呈翅』型塾坚:蜒!垫!!:型竺:№兰 ?8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为19~56岁, 平均39岁。所有患者都有明确的外伤史,新鲜齿 突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2例;病程为3h~21d平 均4d。所有的患者均有颈部的疼痛,旋转和屈伸 活动受限;5例患者有明显的头痛症状;3例患者出 现下肢麻木和肌力下降;3例患者出现上肢麻木和 肌力下降。术前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旧1评分进行神经功能 评价,JOA评分为9.0~15.0分,平均11.2分。 1.2影像学评估
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 片及颈部MRI,同时行CT检查和三维重建进一步 了解损伤的情况。齿突骨折按照Anderson— D’Alonzo分型旧J:Ⅱ型7例,骨折块均有不同程度的 前后或侧方移位;19型2例。影像学提示所有患者 均合并有寰枢椎脱位,表现位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 突前缘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距离增大,> 3mm,其中有5例ADI>5nlm。所有患者齿突张口 位x线片均显示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的距离 之和>6.9mm。5例合并有寰椎骨折,其中3例为 单纯寰椎后弓的骨折,2例为Jefferson骨折形成寰 椎的前后弓及两侧块的4部分骨折。
1.3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7~14d,平均10d,牵引 质量2.0~5.5kg。牵引过程中反复多次拍床边X 线片,适当调整,尽量在术前使寰枢椎脱位部分复 位,但是并不要求达到完全复位。术前所有病例均 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测量椎弓根的 角度、宽度、高度,以及侧块旋转角度、方向,作为选 择螺钉直径和确定进针方向的依据。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于Mayfield架 上,颈部稍屈曲,有利于自颈后路显露,术中保留颅 骨牵引。取颈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显露枕骨隆 突至c,(依所需显露范围而定),尤其注意显露出寰 椎的后弓和枢椎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术中注意彻底 止血,保持术野清晰。术中直接提拉枢椎的棘突或 者利用预弯固定棒对寰椎提拉复位。完整显露枢椎 的上下关节突,确定枢椎椎弓根时剥离出椎弓及其 侧块,向后下方牵拉其棘突扩大寰枢间隙,沿椎弓根 上部用神经剥离子向前骨膜下剥离,软组织向上掀 起显露其上侧壁,同时显露其内侧壁。枢椎椎弓根 内、上骨面完全显露后,2个面所形成的骨性三角即 为螺钉把持区,进针点由此2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 后侧面而定。一般以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椎弓 根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Ⅲ】。反复用球形 探针探查孔壁有无穿破,边探边进,确保四壁均为 骨质。
以马向阳等∞1的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法为参 考,充分暴露枢椎下关节突及寰椎后弓,确定经过枢 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的纵垂线与垂线经过处的寰椎后 弓上缘下3.0mm的水平线的交点位置,以此点为 标准,根据术前张口位x线片及寰椎椎弓根螺旋CT 平扫确定的侧块旋转角度及方向,内移或外移确定 进钉点及与矢状面成角的方向,与横断面成角(向 头倾斜)5。~loo,进钉前于寰椎后弓上部用神经剥 离子骨膜下剥离并分离含基底动脉的软组织,部分 显露椎弓根上缘和内缘(椎管外侧壁),直视下或神 经剥离子探查下进一步确定及调整进钉角度。置钉 长度为24—28mm,C形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寰枢 椎均拧入直径为3.5mm的相应长度的皮质骨螺 钉。最后选用长度合适的钛棒链接(椎弓根钉系统 和连接棒均采用c一系列脊柱复位固定系统,由北京 奥斯比利克公司提供)。将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 关节突外侧缘用球磨钻仔细做去皮质骨,取富含骨 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 同种异体骨(由湖北连结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置于 椎板和关节突外侧,做后方植骨融合。
对于Jefferson骨折,由于骨折累计寰椎的后弓, 导致寰椎椎弓根钉置入难度增加,需要在显露时注 意向两侧剥离足够的宽度,一般要>2cm,以获得足 够的空间选择进针点。依据CT测量结果,如果为 单侧骨折,则选择未骨折侧先行椎弓根钉置入,置入 后给予临时钉棒固定,起到临时稳定作用,有利于对 侧置入;对于双侧骨折,在显露骨折线后在骨折线外 侧选择进针点。术前测量合适进针点距离骨折线距 离,作为术中进针参考。进针时用神经剥离子稳定 骨折另一端作为对抗,避免操作导致移位,影响进针 方向和角度。
术后常规配戴颈托3个月,x线片出现骨折愈 合和后方骨性融合迹象后解除制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复查,1年后每隔6个月复查 1次,每次复查行x线检查,对患者神经功能采用 JOA评分评估。
2结 果
手术时间为105—176min,平均128min;术中 出血量为240~650mL,平均350mL。切口均一期 愈合,未发生神经症状加重、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 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完全 复位,术后3~6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随
万方数据
访3~20个月,平均15个月。颈部疼痛、屈伸活动 受限和头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颈椎旋转 活动度受限,旋转范围为60。~120。,平均900,屈伸 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12个月时复查x线片示所 有骨折已经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置物松动、 断裂。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3.14-2.3,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5.44-1.1,采用SPSS 10.0软件 分析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示术后3个月、12个月JOA 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0.05)。>
论
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是导致创伤性寰枢椎 失稳的主要因素,坚固的内固定是寰枢椎稳定的基 础。寰枢椎的固定方法较多¨引,如前路的齿突螺钉 固定,后路的钢丝(如Brooks钢丝)固定、Apofix椎 板钩固定以及寰枢椎经侧块关节螺钉(Maged螺 钉)固定等。但前路齿突螺钉不适合骨折线呈斜行 穿人枢椎椎体的Anderson lI型或Anderson 11I型骨 折以及伴有寰椎横韧带损伤者。后路钢丝和Apofix 椎板钩容易出现神经损伤,且复位固定欠佳,抗侧弯
和抗旋转能力较差。后路关节突螺钉损伤椎动脉和 神经根的危险性较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经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系统或Magerl螺钉为治疗齿突骨折合 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方案,文献报道均取得满意效 果。但是,椎弓根螺丝钉系统与Magerl螺钉相比, 又具备鲜明的优点。
首先,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虽然早有研究表明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d螺 钉相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9。10]。但进一步的研 究认为侧块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强度就相当于 Marged螺钉系统,而椎弓根的单皮质固定的强度相 当于侧块双皮质固定的强度,即使在个别情况下由 于后弓高度过小(<3.5mm)造成后弓下缘部分骨 皮质穿破,但是椎弓根与侧块移行处高度的增加,使="" 大部分螺钉仍在椎弓根内,其生物力学强度仍优于="" 侧块螺钉ⅲd引。另外,寰枢椎钉棒固定术中通过预="" 弯固定板或固定棒可对寰椎提拉复位,同时其进钉="" 上斜角度较小,较margefl螺钉固定具有更大的适用="" 范围和更可靠的内固定效果。由于寰枢椎钉棒系统=""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对风险较小,且便于="">3.5mm)造成后弓下缘部分骨>
a术前侧位x线片示ADI间隙显著增大,测量值为5姗b未前正位x线片可见左侧齿突和囊椎侧块的距离增大,左右不对称e
术中直视下复位后置入
C1椎弓根钉系统,透视示齿突骨折和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内固定系统位置良好 枢椎表面和寰椎后弓去皮质后置入富含
的
同 种 异 体 骨 做 植 骨 融 合 , 2d
BMP
e,f术后3d
X线片示齿突骨折完全复位,ADI间隙恢复正常,<>
折惫合。后方植骨处可见骨性融合
a
Lateral roentgenograph showed ADI increased to 5mill. b Anteropestefior roentgenograph showed the interval distance between edontoid and left lateral fIIass increased
and
left—ri曲t asymmetry. c
C1,2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under direct observation,and C1.2dislocation Wag reduced completely and BCIfeWS were in good position.d Axis and posterior arch of atlas were decorticated.and allografting with BMP for fusion. e 9f Postoperative 3d roentgenographs showed odontaid complete reposition and ADl was
less
than 3mm,the interval distance between
odontoid and lateral
mass was
symmetry. g-i
Postoperative 6months roentgenographs and CT 3-dimensional
recon-
stmction showed
edontoid fracture had healed and bone
fusion
war
found
at
the site of bone g,af'ins.
圈l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
Fig.1
Imageology data of
a
typical example
cm
万方数据
登壁处型苤盍:垫!!生璺旦:筮!鲞整!塑』墨Pi!型塾垡:垒四!!Q!!:Y!!!:塑!!
上颈椎疾患的优先选择方法之一‘川。 参考文献
其次,由于进钉点的位置关系,要完成寰椎侧块 关节螺钉的置人必须显露寰椎后弓根部,术中需将 枢椎神经根和静脉丛向下推开,此操作易导致静脉 丛出血而且止血困难,部分患者手术操作困难,需要 改变手术方式¨引。而对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因为无 需显露寰椎后弓下方、枢椎峡部上方及寰枢侧块关 节后方的静脉丛,从而避免了对枢椎神经根和静脉 丛的分离和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5|。
另外,与传统的枕颈融合术比较,枕颈融合术治 疗虽然获得了良好的稳定性,但同时导致明显的枕 颈功能障碍。文献[16-17]表明,枕颈融合术后枕颈 部屈伸和侧屈运动范围比单纯寰枢椎融合术减少 20%,且长节段固定加速了融合相邻节段的早期退 变,出现颈椎后凸和鹅颈畸形。随着上颈椎手术技 术的提高,在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时应该尽可能采用 短节段固定来获得脊柱的稳定性,在保证稳定和融 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颈椎的功能。寰枢椎椎 弓根系统的短节段固定最大程度保留了颈椎活动 度,维持了颈椎的活动度和生理功能。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术前不要求牵引下 寰枢椎完全解剖复位,术中一方面可以在直视下提 拉复位;一方面可以通过预弯固定棒,利用杠杆原理 可对寰椎提拉复位。当然术前良好的复位能够减少 术中不必要的操作,避免麻醉下直接提拉复位引起 脊髓损伤。
有文献报道寰枢椎旋转活动约占整个颈椎旋转 活动度(1200一160。)的50%以上,故有人对寰枢椎 骨折脱位采取“临时固定”的做法,即术后骨折愈合 良好可去除内固定¨引。但本研究认为寰枢椎椎间 的融合可以对复位的齿突起到后侧张力带固定的作 用,有利于保持齿突骨折的位置和维持寰枢椎的稳 定性。植骨融合是寰枢椎稳定的基础,坚固固定的 目的就是达到骨性愈合。在手术过程中,对所有的 病例均行寰椎后弓和枢椎小关节突间、椎板间的去 皮质和植骨融合,在齿突骨折愈合同时达到脊柱后 柱同时稳定,真正达到寰枢椎椎间稳定。在本研究 的随访病例中未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拔出和 移位,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关节脱位和半 脱位复发。
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能够在直视下完全复 位寰枢椎脱位,采用短节段固定最大限度的保留了 颈椎的活动度,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稳定可靠,能够取 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稳定寰枢椎融合的效果。 [1]Oehoa G.Su哂cal management ofodonloid fractures[J].Injury, 2005,36(Suppl2):B54-64.
[2]Yonenobn K,Wada E,Tanaka T,el a1.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Cervical
Myelopathy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JOACMEQ):Part 2.Endorsement of the alternative item【J].J Oahop Sei,2007,12(3):241-248.
[3]Anderson LD,D’Alonzo RT.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ax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4,56(8):1663—1674. [4]Graner JN,Shaft B,HilibrandAS,etal.Proposal ofamodified, treatmen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odontoid fractures[J].Spine J,2005,5(2):123—129.
[5]Maak TG,Grauer JN.The contemporary treatment of odontoid injuries[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11Suppl): S53-60.
[6]马向阳,尹庆,吴增,等.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 剖与I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5):295-298. [7]文益民,葛宝,张军华,等.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 融合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369.1371. [8]项良碧,祖启明.上颈椎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J].中华骨科 杂志,2005,25(6):375-378.
[9]Henriques T,Cunningham BW,Olemd C,et a1.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five different atlantoaxial posterior fixation tech— niques[J].Spine(PhilaPa 1976),2000,25(22):2877-2883. [10]马向阳,刘景发,钟世镇.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 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2):131—133. [11]Melcher RP,Puttlitz CM,Kleinstueck FS,et a1.Biomechanical testing of posterior atlantoaxial fixation techniques[,].Spine (Phila Pa 1976),2002,27(22):2435-2440.
[123马向阳,赵卫东,尹庆水,等.寰椎后路单或双层皮质骨螺钉 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 (1):34-37.
[13]解京明。王迎松,刘路平,等.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板/棒 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J].脊柱外科杂志,2008,6 (5):257-260.
[14]Harms J,Melcher RP.Posterior cl—C2fusion with polyaxial洲 and rod fr*aation[J].Spine(Phila Pa 1976),2001,26(丝): 2467-2471.
[15]谭明生,移平,王文军,等.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 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5): 336-340.
[16]Alan UM,Lemma MA,Ahn NA,et a1.Occipitocervical fusion: a review of indications,techniques of
intemal fixation,and results[J].Neurosurgery Quarterly,2001,11(2):77-85. [17]Matsunaga S,Onishi T,Sakou T.Significance of occipitoaxlal angle in subaxial lesion after oceipitocervieal fusion[J].Spine (Phila Pa 1976),2001,26(2):161-165.
[18]王迎松,刘路平,张颖,等.c1,2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 骨折(Jefferson骨折)疗效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0,8 (1):1-4.
(收稿日期:2010?ll-16) (本文编辑于倩)
万方数据
范文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失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 失稳
作者:汪凡栋 张智 郑佳状 陈宇 张娜 蔡奇霖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 0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失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 疗效。方法 2006年 11月~2012年 9月收治的寰枢关节失稳或脱位患者病例 24例。所有患者 均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 伤的病例。寰枢椎完全复位 15例, 不完全复位 9例。随访结果,寰枢关节复位较好, 均获得 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为 3~11个月。结论 经椎弓根固定能为失稳或脱位的寰枢关节提供足够 的力学稳定性, 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重建好, 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技术上操作上具有 可推广性。
【关键词】 寰枢关节;螺钉固定;关节失稳
寰枢关节位置较高, 运动灵活, 临床上可因各种原因导致不稳或脱位的发生, 同时也是 先天畸形好发部位。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保守治疗效 果不佳时, 临床采取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其中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治疗 寰枢关节失稳疗效好, 被临床广泛应用 [1]。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2006年 11月~2012年 9月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失稳 24例, 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6年 11月~2012年 9本科寰枢关节失稳患者 24例。男性 14例, 女性 10例;年龄 25~55岁, 平均 38.7岁。其中先天发育畸形 5例, 横韧带损伤松弛 8例, 寰椎骨折 8例, 寰枢椎脱位 3例。 18例有高位颈髓病症状和体征, 表现为四肢感觉及运动功 能障碍, 颈部疼痛、屈伸、旋转受限, 6例仅有枕颈部不适。患者颈椎 X 线片、 CT 扫描及 MRI 检查均提示寰枢关节不稳。
1. 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固定位置及 方法: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穿刺点选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 用钻磨磨除进钉点的骨皮质, 用 开路锥沿枢椎椎弓峡髓腔钻入通过椎弓根达到椎体, 探及钉道四壁为骨性结构后拔出开路锥 攻丝, 拧入合适直径及长度的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寰椎后弓缘对应椎弓根中轴线 的位置, 用磨钻磨除进钉点的骨皮质, 用开路锥由此向寰椎侧块穿刺, 探及钉道四壁为骨性 结构后攻丝, 拧入合适直径及长度的螺钉。对侧同样操作。
范文三: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年第13卷第12期 西r删se如“nt耐0,印£MⅡ耐sp‘肥for,f,20∞,r甜13m12735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马向阳1,钟世镇1,刘昔发2,尹庆水2,徐达传1,赵卫东1,黄文华1
1第一军医大学临康解剖学研究断5Ⅲ515广州市;2广卅l军医』l卅I总医院骨科510010广州市
【摘要】目的:评价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 一标本先后行cl—C2椎弓根螺钉.M醒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 测屠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H阼d螺钉或C1一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
围最小。cl—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m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矩erl螺钊;其左右钡4屈运动范围小于Bm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十Brooks钢丝同定,但与Magcd 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一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弦d螺钉相当,联台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
提高其稳定性。
【关键词】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生物力学
中圈分类号:R3】8.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6Xf2003卜12-0735—04
Bi哪即h日ni明l ev日lua廿on 0f CI—C2pedide screw 6xauon 0f au蛐toaxi羽j曲Ⅲ帆lA XiangyaII窖,ZHoNG shizheII.LIU Jing蛳I av,Ch.me辨Jou加aI of Spjne蛐d spiⅡ8I cord,2帅3,13(12):735—738
【AbstrHct】 objec廿ve:T0evaluate the bioI眦chanical stahilicy of cl—c2pedicle screw 6xation technjque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Memod:Six atlantoaxi al complex fresh specimens.acc州i“g to a random s。quencc,each
was 6xed u缸ng Cl—C2pedicle Bcrew 6x“on
technique,Mage一8crew technique。B瑚ks widng technique aⅡd
screw—wid“g combined technique.then biomechanical dHt且(ra“ge of motion,ROM)were measumd.Re鲫H:Either
M89e。l g(、rews or C1一C2pedicle screws con“ned with Bmok8埘打“g
got the 10west three dimensionalⅢ0ve—
ments 0f the打xation techniques,ne ROM of C1一C2pedicle screw fⅨation.in ant出or~严8tedor direction,oquiv— alent to Br00ks wid“g and bigger Ihan Maged screw;l㈣r tIlan Br00ks wi打“g and bigger t11an MagerI screw.
ne dyna珊血m“萨Df C】一C2Pedjck矗x8lj册j玎Ja把raJ bendjn舀卸d axjaJ mfatj棚we阳l。H啊than Bn附k8 widng but no statiscic signi矗cance eompadng w.th Ma曾ed∞rew.C伽删mme bidmeehanical ghbiuty斫th Cl—C2pedicle screw矗xadon technique。quiv且lenc to山且t of M89cd sclw technique,combined wi山山e wid“g 6xation帅uld eI山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techllique.
(Key w啪Ⅲs】AtIa“toaxial joi吣Pe出cIe:Intem“矗x卧ion;B{0mechanice
【Aullmr’s addre鹋】Institute of cunical Anatomy,tlle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玛ity,Gua“gzhou,510515.china
寰枢椎不稳时,后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 (Magerl术)固定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后路固定术 式。特别是Magerl螺钉复合Gallie钢丝构成三点 固定,其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优于此前的其它固定 方式“l。然而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病例都适于行 M鸱erl螺钉固定。为此,国内外学者新近设计了一 种新的螺钉固定术式,即寰椎椎弓根螺钉”131或寰 椎侧块螺钉H 8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构成的钉棒
基盒项目:J、东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编号:A302020401)
第一作者简介:男r1970—j,主治医师,在凄博士.研究Ⅳ向:颈椎 损伤的临床与解削研究
电话:(020)61653535E_mail:m蹦y100l@吕ina一
或钉板系统固定。目前.已在少量病例进行临床应 用¨、v,但缺乏大量的、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因 而急需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评价。作者通过对该 术式与寰枢椎其它术式的生物力学i维稳定性的 比较,以期能对其提供理论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及模型制备
6具25—35岁意外死亡的男性新鲜冷冻_卜t 体,截取其枕颈部(co—T1)标本,经大体观察及x 线照片证实无退变及骨性异常。测试前常温下解 冻,仔细剔除附着肌肉,保留韧带及关节囊的完
万 方数据
736中国脊丰}=脊髓杂志2003年第13卷第12朋
珊Ⅲ58IJbt。n“t矿却i地矾d 5P抽“曲喊2003,P。f?13加12
整,制成颈椎完整状态的实验模型(M1)。
切除寰椎前弓中央约1.5cm的部分,于基底 部坍断齿状突.切断寰枢间的所有韧带,切开寰枢 侧块关节的关节囊后半,仅保留寰枢侧块关节的 关节囊前半,制成寰枢椎失稳的实验模型(M2)。 对每具标本先进行M1和M2模型有测试, 而后按随机方式进行下列固定和测试:(1)双侧 c1一c2椎弓根螺钉钢板(M3)、(2)双侧cl—c2椎 弓根螺钉钢板+双侧Bmok8钢丝(M4)、(3)双侧 Brooks钢丝(M5)、(4)双侧Magerl螺钉+双侧 Bmoks钢丝(M6)、(5)双侧Magerl螺钉(M7)固定 寰枢椎,制成不同固定方式的实验模型。
1.2生物力学测试
所有生物力学测试在非破坏方式下用脊柱三 维运动试验机进行测量。钢板螺钉固定c3~C7椎 体,枕骨髁基底和T1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包埋。“∥形三个不共线圆点的标尺固定于寰椎 和枢椎前方。对颈椎施加2.ONm纯力偶矩,使颈 椎产生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 6种生理运动。由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依 次对卜述模型(M1~M7)测量寰枢椎间的三维运 动范围(ROM)。每次测试重复3次加载,卸载循 环,在第三次循环时进行运动学测量,以减少标本 粘弹性作用的影响。
1.3统计学处理
计算7种模型ROM值的均数和标准差。用 方差分析和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统计检验 的显著性设在P<>
2结果
不同状态下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围见表1~ 3。所有固定方式的稳定性都明显高于完整状态和 失稳状态,所有状态的前届和后伸数据趋势一致, 其稳定性排列顺序是:M6>M7,M4>M5,M3>Ml>
裹1寰枢节段各种状杏的前屈和后伸逢动范暖(;打,。)
表2寰枢节段各种状态的左右运动范围(髓:s,。) 表3寰枢节段各种状态的轴向旋转运动范围(z拙.。)
M2。其中M7与M4、M5与M3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固定方式的左/右侧弯运动范围都明显 小于完整状态和失稳状态,所有状态的左侧弯币¨右侧弯数据趋势一致,其侧向稳定性排列顺序是: M6>M7>M4,M3>M5>M1>M2。其中M4与M3J日J兀 统计学差异。
所有状态的左旋和右旋数据趋势一致,所有 固定方式的稳定性都明显高于完整状态和失稳状 态,其轴向稳定性排列顺序是:M6>M4>M3,M7> M5>M1>M2。其中M3与M7问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的演变与寰椎椎弓根 螺钉的含义
钢丝固定是1980年以前寰枢椎不稳的标准 后路固定技术,后路MagerI螺钉固定是现今推崇 的后路标准术式,但Magerl螺钉技术要求的进钉 角度过大,术前要求解剖复位,手术操作难度较 大,且一定要在x线监视下进行。寰椎椎弓根螺 钉固定术式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固定方法目,根据 作者临床应用的体会,寰椎椎弓根钉复合枢椎椎 弓根钉的钉棒或钉板系统进钉角度小,可在直视 下进行,不一定要在床边x线监视下进行。技术
万 方数据
小田脊}上脊髓杂忐2003年第13卷第12期 曲f聊5e如“m耐矿印z瑚帆d spiⅡ耐c。耐.2003.r“13j%12737
卜较Magerl螺钉技术简易,有可能成为寰枢椎后 路固定的新的标准术式。由丁椎板钩、椎板夹的生 物力学强度与Bmoks钢丝技术相当,所以本研究 以Bmoks钢丝技术(M5)为对照术式。
寰椎后弓与侧块的连接部分在结构上和力学 上类似于其它椎体的椎弓根.称之为“椎弓根”在 临床r更便于理解和接受,故在此将经由寰椎后 弓、后弓峡部至寰椎侧缺内的螺钉视为寰椎的椎 弓根螺钉,有别于寰椎侧块螺钉。寰椎侧块螺钉是 指经寰椎后弓下缘与寰椎侧块后缘的移行处进钉 沿寰椎侧块纵轴置人,其螺钉长度较寰椎椎弓根 螺钉明显要短【州。本研究的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技术为经寰椎椎弓根中点外侧2.0mm处的纵垂 线与垂线经过处的寰椎后弓上缘下方3.Omm的 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螺钉的进钉点;螺钉内斜10。, 上仰5。;螺钉直径为3.5mm,长25mm。
3.2寰枢段的前后稳定性
此前的牛物力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钢丝技 术都有很好的前后稳定性“】。从本研究的测试结 果来看,双侧Magerl螺钉+双侧Brooks钢丝(M6) 的前后稳定性最强,其次为双侧Maged螺钉(M7) 和双侧C1一c2椎弓根螺钉钢板+双侧Broob钢 丝fM4),再其次为双侧Brooks钢丝(M5)和双侧 c1一c2椎弓根螺钉钢板(M3)。其中M7与M4、M5与M3间无统计学差异。由此看来,单就前后稳定 性来说,双侧cl—c2椎弓根螺钉固定复合双侧 Bmoks钢丝的固定强度与双侧Magerl螺钉相当; 而单纯行双侧cl—c2椎弓根螺钉钢板固定的强 度则与双侧Brooks钢丝接近,对于前后稳定性来 说,Brooks钢丝的强度已足够”】,说明双侧cl—c2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满足前后稳定性的要求;而 M4>M3,提示进行C1一C2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如 果要获得最大的前后稳定性,可追加钢丝固定。 3.3寰枢段的侧向稳定性
虽然后路钢丝技术和椎板钩夹技术均能明显 提高寰枢段前后方向的稳定性,但抗侧弯和抗旋 转能力较差,水及Ma譬erl螺钉稳定Ⅲ。从测试结果 来看,几种术式的侧向稳定性排列顺序是:M6> M7>M4,M3>M5>Ml>M2。其中M4与M3问无统 计学差异。说明单就侧向稳定性来看,在进行C1一 c2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需要追加钢丝固定.其 强度就在双侧Brooks钢丝固定(M5)之上,而稍弱 于双侧Magerl螺钉(M7)。
3.4寰枢段的轴向稳定性
头颈部的旋转功能主要集中在寰枢关节,因 此寰枢椎的旋转稳定性是衡量固定方法优越性的 首要指标。Magerl螺钉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优于钢 丝、椎板夹或椎板钩【ll。轴向稳定性的测试结果戎 明双侧MagerI螺钉+双侧Bmoks钢丝(M6)最强; 其次为双侧c1一c2椎,1根螺钉固定+双侧Brooks 钢丝(M4);再其次为双侧Magerl螺钉(M7)和双 侧c1一c2椎弓根螺钉(M3);最后为双侧Bmoks 钢丝(M5)。表明由双侧Magerl螺钉复合双侧 Brooks钢丝构成的三点固定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 术式,其中M3与M7问无统汁学差异,说明cl— c2椎弓根螺钉在抗旋转方面与Ma昱erl螺钉等 效。提倡进行MageH螺钉固定的主要目的就在丁 提高寰枢椎的轴向稳定性。提示如果行Magerl螺 钉固定困难,可选择双侧C1一c2椎弓根螺钉固 定,仍具有相同的抗旋转性能。
3.5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综合评价
后路经关节螺钉同定术由Maged于1979‘17首先介绍,其中双侧Magerl螺钉复合G曲;e钢丝 构成的三点固定稳定性非常强,其术后骨性融台 率接近100%『7】。而双侧Ma舭rl螺钉复合双坝4 Bmoks钢丝“或双侧M日g剐螺钉联合寰椎双删后 弓钩o”的三维稳定性又强于双侧Magerl螺钉复合 Gallie钢丝的固定术式。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 M矩ed螺钉联合Bmoks钢丝构成的固定系统稳 定性能撮好,c1一c2椎弓根螺钉联合Bmoks钢丝 构成的固定系统稍逊于前者。
研究表明,C1一C2椎弓根螺钉的抗屈『申性能 稍弱于Magerl螺钉,而与Bmoks钢丝相当;抗侧 屈性能则明显优于Bmoks钢丝,但也稍弱于 Maged螺钉。但就寰枢椎的前后和侧向稳定性来 说,Brooks钢丝的强度已足够【…。因此C1一c2椎 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满足前后和左右方向的稳定性 要求。同时,cI—c2椎弓根螺钉在抗旋转方面与 Magerl螺钉等效,而Magerl螺钉具有良好的抗旋 转功能”1,说明c1一C2椎弓根螺钉具有司靠的轴 向稳定性。总之.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cl—c2椎 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辨r1螺钉相当,具有 良好的力学性能;联合钢丝进行固定,将进一步提 升其稳定性。Richter等8采用寰椎侧块螺钉而非 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固 定的力学研究也发现其与Magerl螺钉等效,也证
万 方数据
738叶|同脊牡脊髓杂志2003年第13卷第12期 mⅢse血㈣一。厂印me帆d却f,耐c硎。2003,蹦l 3加12
实r该术从的可靠性。因试验材料的关系,本研究 未能采用钉棒系统,但相信钉棒固定系统的j维 稳定性应优于钌‘板系统。
4参考文献
l Hen“叮ues T.C删n曲am BW,Ole埘d C,et出.BiomecIlaIllcal ㈨m11arls帅“nve difkrenI ml衄toaxial Postedor 6xa【ion tcch— nlq一|J】.s11jnP,20(】I),25(22):2877—2883.
2R…lck
I)K.B㈣J EC Cl—C2Dediclc㈣6盖aIion wi【h rlg旧cmlllJ…r be帅cons【n】c1.case repon and lecbnlP—t】oIe 吡N㈣“rg,2002,50(2):426—428
3.谭明生.张光铂,李于荣,等直推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 通道的研究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5—8
4.Ha册s J,Melcher RP PosIenor C1一C2Iusi…im Dolv“瑚
呲w蚰d rod nxation田.spine,2001,26(221:”67—2471 5夏虹,钟世镇+刘景发.等宦椎侧块后路螵tj固定的可行m斜究 U J中曰矫彤外科杂志,2002,10(9):888—89l
6.党耕町,十超,阎|!Ij,等后路寰枢椎侧鳗钉板同定植骨融台术的 临珠初探【JJ中国脊件青髓杂志.2003.13(1):7一10
7马Jq m.刘景发,钟世镇盯路经斑枢榉侧块芰节螺钉周定的研 究进展m巾周矫形外科杂志,2003.1lf2):131—133_
8盟东滨.金大地,政刚钧,等儿种寰枢椎后路内咄定术的生物山 学评价【J】医用生物力学.1999,14(4):198—20】
9.Richter M,Schn¨扭R.C1aes L“甜Posl衄。r atlanIoaxl出nxa— ll¨n 1)io㈣}】anlP一…i cr0c。m㈣on of 8i盖diⅡjmlll lⅢ11
rIjq“PsⅢsPine,2002,27(16):1724一1732
(收稿n期:2003—03—2】修川日期:2003一06—2” (本文缟辑卢度赶)
关于保留脊柱节段性运动功能的新技术
海涌
(解放军306医院骨科全军脊柱外科中心100101北京市) 中圈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406x(2003)一12—0738一O
运动是脊柱的重要功能之一,但目前治疗脊柱 各种疾患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脊柱融合术,而脊柱融 合术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以及运动节段的丧失是临 床上的棘手问题之一。近期Spine杂志刊登了一期 以减少脊柱融合节段保存脊柱运动功能为主题的专 刊。该专刊除介绍了人工椎间盘度选择性脊柱融合 术治疗脊柱侧凸可减少脊柱融合节段外,并介绍了 几种治疗脊柱畸形的非融合技术或新技术。凸侧骨 骺阻滞在过去70年一直是除支具治疗外的最佳选 择,目的是防止脊柱侧凸的进行性加重。早期效果令 人满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术式的改进和标准化。后 路单纯内固定(不植骨)以厦生长棒的应用,可以使 脊柱在得到矫正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纵向生长。对于 那些不适于支具治疗的小儿患者,在治疗上值得进 一步推广。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技术厦楔形截骨在治 疗神经肌肉性畸形效果明显,避免了那些常见于脊 柱融合的并发症,如植骨不愈合、感染、植入物松动 及脱出等。严重脊柱倒凸或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矢状 面的失平衡通过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来纠正矢状面不 平衡效果满意,但手术后仍会发生交界区的失代偿. 就矢状面不平衡而言,预防比治疗更容易也更重要。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和矫正也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 术,尽管胸腔镜下前路松解发明至今已有7~8年时 间,但由于技术复杂.应用并不广泛,其原因在于胸 腔镜下椎问盘的彻底切除松解(包括后方的纤维环) 难度大。胸腔镜下内固定手术难度更大,即使在手术 操作熟练的医师手中,对主穹的矫正率也仅有50% ~60%。其并发症包括单棒置八物的断裂和植骨不融 合,即使在操作熟练者也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可 危及生命。相关内容可以访问spine网站获得 (www spindoumal.com)。
(收稿日期:2003—1l一18)
万 方数据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马向阳 , 钟世镇 , 刘景发 , 尹庆水 , 徐达传 , 赵卫东 , 黄文华
作者单位:马向阳,钟世镇,徐达传,赵卫东,黄文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510515,广州市) , 刘景发,尹庆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510010,广州市) 刊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年,卷(期):2003,13(12)被引用次数:
52次
参考文献(9条)
1. 夏虹;钟世镇;刘景发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09)
2. Harms J;Melcher RP Posterior C1-C2 fusion with polyaxial screw and rod fixation[外文期刊] 2001(22)3. 谭明生;张光铂;李子荣 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01)4. Resnick DK;Benzel EC C1-C2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rigid cantilever beam construct: casereport and technical note[外文期刊] 2002(02)
5. Henriques T;Cunningham BW;Olerud C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five different atlantoaxialposterior fixation techniques[外文期刊] 2000(22)
6. Richter M;Schmidt R;Claes L Posterior atlantoaxial fixation biomechanical in vitro comparison ofsix different techniques[外文期刊] 2002(16)
7. 瞿东滨;金大地;欧阳钧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1999(04)
8. 马向阳;刘景发;钟世镇 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02)9. 党耕町;王超;阎明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马向阳 . 赵卫东 . 尹庆水 . 夏虹 . 吴增晖 . 李凭跃 . 刘景发 . 钟世镇 寰椎后路单或双层皮质骨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 学评价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1)
2. 李立新 . 原晓景 . 徐达传 . 尹庆水 . 马向阳 . 黄文华 . 赵卫东 颈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期 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4)
3. 吴增晖 . 冯永辉 . 马向阳 . 尹庆水 . 刘景发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 剖学杂志 2007,25(6)
4. 马向阳 . 尹庆水 . 钟世镇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1)5. 徐波 . 金大地 . 朱青安 . XU Bo. JIN Da-di. ZHU Qing-an 后路颈椎二种内固定对三维运动稳定性的比较 [期刊论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0,20(4)
6. 马向阳 . 尹庆水 . 吴增晖 . 夏虹 . 钟世镇 . 刘景发 . 徐达传 . MA Xiang-yang. YIN Qing-shui. WU Zeng-hui. XIA Hong. ZHONG Shi-zhen. LIU Jing-fa. XU DA-chuan 中上颈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位置关系的解剖研究 [期刊论文]-中华外科 杂志 2005,43(12)
7. 陈语 . 祖启明 颈椎螺钉和钢板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 [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5,9(38)8. 徐荣明 . 马维虎 颈椎后路固定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4,1(4)
9. 谢宁 . 贾连顺 . 李家顺 . 朱青安 . 欧阳钧 . 赵卫东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对失稳颈椎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期刊论 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20(6)
10. 夏虹 . 钟世镇 . 刘景发 . 徐达传 . 尹庆水 . 黄文华 . 赵卫东 . 李鉴轶 . 秦庆武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期 刊论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10(9)
引证文献(52条)
1. 金锐军 . 程艳华 . 王建军 寰、枢椎不稳性疾病内固定治疗的现状 [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2(2)
2. 张春霖 . 朱红鹤 . 苗森 . 王铮 . 张昌盛 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寰枢椎椎弓根的双置入方法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与临床康复 2011(13)
3. 孙明启 . 刘彬 齿状突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5)
4. 常志强 . 张沛 . 刘斌 . 吴一民 . 贺永雄 . 于宝龙 . 王旭光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期刊论 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5)
5. 郑季南 . 洪庆南 . 李达 . 方钧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期刊论文]-创伤外科杂志 2011(6)
6. 余永壮 . 韩春 . 覃文报 . 吴坤芳 . 覃浩然 . 刘付胜华 手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体会 [期刊论文]-实用骨科杂志 2011(11)
7. 陈宗雄 . 曾昭勋 . 邱俊钦 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选择 [期刊论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9)
8. 蒋小红 . 肖增明 . 温洁明 . 唐林 . 蒋雄健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7)
9. 蒋涛 . 任先军 . 初同伟 . 王卫东 . 王建 . 张正丰 三维CT引导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不稳 [期刊论文]-脊柱外 科杂志 2011(3)
10. 姚波 . 黄象望 . 刘向阳 . 肖晟 齿状突合并周围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期刊论文]-医学临床研究 2011(4) 11. 杨利民 . 任跃兵 . 张承韶 . 胡海升 . 林勇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4) 12. 尹庆水 . 夏虹 . 吴增晖 . 马向阳 . 章凯 . 王建华 . 艾福志 . 麦小红 . 万磊 . 陈旭琼 复杂寰枢椎脱位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处 理 [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10(28)
13. 李浩 . 邹鸿星 . 杨淮河 . 杨保良 . 邵银初 . 胡玮 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期刊论文]-江西医 药 2010(5)
14. 唐林 . 肖增明 . 陈国军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加压治疗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10(5)
15. 汤云仙 . 冯卫雅 . 李玉莲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Ⅲ度齿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期刊论文]-中国骨伤 2010(11) 16. 郇颜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5)
17. 高海波 . 邱玉金 . 刘亚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期刊论文]-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6) 18. 谢玮娜 . 于美华 . 何丽云 . 曾燕珠 循证护理解决寰枢椎内固定术中并发症的护理探讨 [期刊论文]-东南国防医药 2010(6)
19. 于美华 . 何丽云 . 曾燕珠 . 谢玮娜 循证护理在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 2010(18)
20. 尹庆水 . 夏虹 . 吴增晖 . 艾福志 . 马向阳 . 章凯 . 王建华 . 麦小红 . 万磊 . 陈旭琼 复杂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期刊论 文]-中华外科杂志 2010(17)
21. 唐林 . 肖增明 寰枢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 2010(2)
22. 刘成招 . 王春 . 刘清平 . 林永绥 . 林臻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 [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0(1)
23. 钟小明 . 权正学 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中华创伤杂志 2009(6) 24. 刘瑞端 . 贾长青 . 梁峰 . 杨杰 . 付勤 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期刊论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18)
-中国骨伤 2009(11)
26. 诸新兰 颈椎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护理 [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 2009(5)
27. 万仑 . 张斌 . 胡豇 . 刘仲前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21例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与临床康复 2008(35)
28. 何帆 . 尹庆水 . 赵廷宝 寰椎椎弓根形态分类与椎弓根螺钉植钉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8)
29. 李平元 . 苏小桃 . 欧军 . 卢政好 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 2008(19)
30. 李野 . 刘景臣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2)
31. 顾少光 . 杜心如 . 王爱辉 . 刘志强 . 孙广志 . 崔志超 . 张伟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期刊论文]-解剖与临床 2008(6)
32. 何帆 . 尹庆水 . 赵廷宝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8(18)
33. 解京明 . 王迎松 . 刘路平 . 张颖 . 鲁宁 . 陈鸿 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板/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期刊论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08(5)
34. 钱普健 . 林刚 . 张华山 . 丁德富 . 韩为 . 吴小春 . 路晓 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 [期刊论文]-中华骨科杂志 2007(3)
35. 陈志刚 . 张烽 内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5)
36. 刘晖 . 尹庆水 . 夏虹 . 昌耘冰 CT血管造影技术在枕颈手术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临床骨科杂志 2007(1)
37. 吴增晖 . 冯永辉 . 马向阳 . 尹庆水 . 刘景发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 剖学杂志 2007(6)
38. 母心灵 . 陈金华 . 翟明玉 . 刘春枝 . 雷哲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 [期刊论文]-中原医刊 2006(4)
39. 林芬 . 汪四花 . 盛少英 16例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护理 [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6(9)
40. 张宏其 . 郭超峰 . 陈静 . 邓展生 . 龙文荣 . 肖勋刚 . 胡建中 . 王锡阳 Magerl术治疗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脱位 [期刊论 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5)
41. 王春 . 刘成招 . 周之平 . 刘清平 . 郑立槟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期刊论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11) 42. 李胜华 . 朱东起 . 袁中山 . 范忠明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期刊论文]-临床骨 科杂志 2006(2)
43. 王春 . 刘成招 . 刘清平 . 何晓宇 U型螺钉系统固定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颈腰痛杂志 2006(5) 44. 柯新 颈椎解剖学观测及对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意义 [学位论文]硕士 2006
45. 王正安 . 雷村 . 黄煌渊 AXIS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临床分析 [期刊论文]-浙江临床医学 2005(9) 46. 校佰平 . 徐荣明 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期刊论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1)
47. 马向阳 . 尹庆水 . 刘景发 . 钟世镇 . 夏虹 . 吴增晖 . 徐达传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 究 [期刊论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6)
48. 常建军 . 马迅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实用骨科杂志 2005(4)
49. 杨友刚 . 权正学 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 [期刊论文]-颈腰痛杂志 2005(3)
51. 阮建伟 寰枢椎融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2. 吴增晖 . 尹庆水 . 马向阳 . 夏虹 . 章凯 . 昌耘冰 . 刘景发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期刊论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jzjszz200312006.aspx
范文四:螺旋CT测量指导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运用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工作研究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 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论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汕头大学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学校可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论文; 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授权其保存、 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对于保密的论文,按照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注:本学位论文已签订保密申请。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日期: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在就读研究生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以及相关结果, 知识产权归属 汕头大学医学院。 本人在毕业离校前会将有关的研究资料和结果全部上交导 师,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 时, 须征得导师及导师所在单位的同意, 并要求署名单位仍为汕头大学医学 院。 本人不得以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申报研究课题。 导师和导师单位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进行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导师及导师所在单位享有发表学位论文、 申请成果和专利的 权利。
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研究生签名:日期:日
导师签名:日期:日
摘 要
【目的】 利用螺旋 CT 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相关数据,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 术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成功率。
【方法】 在图像储存传输系统 (简称 Pacs) 上对 100例(男性 50例,女性 50例) 200侧正常寰、枢椎螺旋 CT 影像资料测量寰椎侧块长度(L1) 、侧块的宽度(L2) 、中线到 横突孔内缘的距离 (L3) 、 中线到椎管外缘的距离 (L4) 、 中线到椎弓根中点的距离 (L5) 、 椎弓根中点到前弓前缘的距离(L6) 、横突孔内缘到椎管外缘的距离(L7) 、椎弓根的宽 度(L8) 、寰椎后弓最薄处高度(L9) 、侧块上下关节面的纵轴与矢状面的夹角(α) 、椎 弓根在矢状面上的头偏角(β) ;枢椎椎弓根高度(L1’ ) 、椎弓根宽度(L2’ ) 、进钉点到 椎体前缘的距离(L3’ ) 、内倾角(γ) 、头倾角(θ)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寰椎 L1男性为(19.21±1.06) mm ,女性为(19.19±1.14) mm ; L2男性 为(12.83±0.81) mm ,女性为(12.75±0.96) mm ; L3男性为(22.36±1.05) mm ,女性 为(22.03±1.15) mm ; L4男性为(14.05±0.80) mm ,女性为(13.65±1.10) mm ; L5男 性为(18.13±1.22) mm ,女性为(17.81±1.15) mm ; L6男性为(29.35±0.85) mm ,女 性为(28.79±0.90) mm ; L7男性为(10.33±1.14) mm ,女性为(9.94±1.12) mm ; L8男性为(9.81±1.13) mm ,女性为(9.69±1.03) mm ; L9男性为(4.17±0.42) mm ,女性 为(4.11±0.78) mm ;其中男性 10侧后弓最薄处 < 4mm,占="" 10%,="" 3侧="">< 3.5mm,占="" 3%,女="" 性="" 12侧后弓最薄处="">< 4mm,占="" 12%,="" 5侧="">< 3.5mm,占="" 5%;="" α男性为(24.11±0.91)="" °,="" 女性="" 为(23.87±0.83)="" °;="" β男性为(10.74±1.04)="" °,女性为(10.12±1.16)="" °。枢椎="" l1’="" 男性为="" (7.20±1.33)="" mm="" ,="" 女性为="" (6.97±1.85)="" mm="" ;="" l2’="" 男性为="" (6.85±1.41)="" mm="" ,="" 女性为="" (6.67±1.22)="" mm="" ;="" l3’="" 男性为="" (27.92±2.43)="" mm="" ,="" 女性为="" (27.03±2.17)="" mm="" ;="" 内倾角="" γ男性为="" (14.92±1.90)="" °,="" 女性为(14.62±2.08)="" °;头倾角="" θ男性为(38.58±2.43)="" °,女性为(38.36±1.67)="" °。="" 【结论】="" 螺旋="" ct="" 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
【关键词】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螺旋 CT ;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uses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to measure the anatomical data f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atlas and axis, and it provides objective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so that the success rate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will be improved.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 (50 cases of male, 50 cases of female) normal atlantoaxial vertebral spiral CT scans data were measured by Pacs system, including the length of atlas lateral(L1), the width of atlas lateral(L2), the distance from median line to the inner wall of transverse foramen of atlas(L3), the distance from median line to the outer edge of vertebral canal(L4), the distance from median line to the midpoint of pedicle(L5), the distance from the midpoint of pedicle to the anterior edge of lateral mass(L6), the distance from the inner wall of transverse foramen of atlas to the outer edge of vertebral canal(L7), the width of atlas pedicle(L8), The height of posterior arch in the thinnest part(L9), lateral mass to the sagittal plane(α), head angle of atlas pedicle in the sagittal plane(β), the height of axis pedicle(L1’ ), the width of axis pedicle(L2’ ), the distance from the enter point to the anterior edge of lateral mass(L3’ ), angle to inside by axis pedicle of axis(γ), head angle of axis pedicle in the sagittal plane(θ). The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Results]: L1 male was (19.21±1.06) mm, female was (19.19±1.14) mm; L2 male was (12.83±0.81) mm, female was (12.75±0.96) mm; L3 male was (22.36±1.05) mm, female was (22.03±1.15) mm; L4 male was (14.05±0.80) mm, female was (13.65±1.10) mm; L5 male was (18.13±1.22) mm, female was (17.81±1.15) mm; L6 male was (29.35±0.85) mm, female was (28.79±0.90) mm; L7 male was (10.33±1.14) mm, female was (9.94±1.12) mm; L8 male was (9.81±1.13) mm, female was (9.69±1.03) mm; L9 male was (4.17±0.42) mm, female was (4.11±0.78) mm. For male, there were 10 sides(10%) whose height of posterior arch in thinnest part were less than 4 mm and 3 sides(3%) less than 3.5 mm among these 10 sides; for female, there were 12 sides(12%) whose height of posterior arch in thinnest part were less than
4 mm and 5 sides(5%) less than 3.5 mm among these 12 sides. αmale was (24.11±0.91)°, female was (23.87±0.83)°; β male was (10.74±1.04)°, female was (10.12±1.16)°. L1’ male was (7.20±1.33) mm, female was (6.97±1.85) mm; L2’ male was (6.85±1.41) mm, female was (6.67±1.22) mm; L3’ male was (27.92±2.43) mm, female was (27.03±2.17) mm; γ male was (14.92±1.90)°, female was (14.62±2.08)°; θmale was (38.58±2.43)°, female was (38.36±1.67)°, and then make the proces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clusions]: Measuring the data of atlantoaxial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through analysing the spiral CT image data plays the instructional rol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atlantoaxial vertebral pedicle. Selection of individual insertion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of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Key words]: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s; Spiral CT; Internal fixation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INDEX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CT computed tomography 电子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 3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三维重建
C cervical 颈椎
mm millimeter 毫米
CPS Cervical pedicle screw 颈椎弓根螺钉 EC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 电子传导设备 MRP multi-planner reformation 多平面重组
目 录
摘要 . ................................................................................................................................................. I Abstract ......................................................................................................................................... II 英文缩略词表 . .............................................................................................................................. I V 目录 . ............................................................................................................................................... V 第 1章 前言 . .................................................................................................................................. 1 第 2章 材料和方法 . ...................................................................................................................... 5 2.1 一般资料 . ................................................................................................................................. 5 2.2 方法 . ......................................................................................................................................... 5 2.3 统计学处理 . ............................................................................................................................. 6 第 3章 结果 . ................................................................................................................................ 11 3.1 寰椎测量结果 . ....................................................................................................................... 11 3.2 枢椎测量结果 . ....................................................................................................................... 12 第 4章 讨论 . ................................................................................................................................ 13 4.1 寰、枢椎的解剖特点 . ........................................................................................................... 13 4.2 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的区别 . ........................................................................................... 14 4.3 进钉点的选择以及深度和方向 . ........................................................................................... 18 4.4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 . ............................................................................................... 19 4.5 个体化置钉 . ........................................................................................................................... 21 4.6 注意事项 . ............................................................................................................................... 21 4.7 该研究存在的问题 . ............................................................................................................... 22 4.8 展望 . ....................................................................................................................................... 22 第 5章 结论 . ................................................................................................................................ 23 参考文献 . ...................................................................................................................................... 24 课题综述 . ...................................................................................................................................... 29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课题 .......................................................................................... 36 致谢 . .............................................................................................................................................. 38 个人简历 . ...................................................................................................................................... 40
第 1章 前言
寰、枢椎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部位深且隐蔽,结构复杂,脊髓、椎动脉、颈内 动脉、咽喉、食道等结构与之关系紧密,一直以来被称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因其有 独特及复杂的解剖结构,也被称之为“上颈椎” 。上颈椎的疾患包括骨折、肿瘤切除、畸 形矫正等原因造成寰、枢椎的不稳定极易使脊髓受压,导致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以 及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极为棘手。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常用的手 术方式, 先后有寰枢椎的线缆固定技术 (Gallie技术和 Brooks 技术 ) 、 椎板夹 (Halifaxclamp)和椎板钩 (Apofix)技术、经关节螺钉技术 (Magerl技术 ) 、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寰椎椎弓根 螺钉固定技术和枢椎椎板螺钉 +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各种技术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生 物力学特性。 Magerl+Gallie法仍是当前较为公认的在治疗寰枢椎不稳方面的有效方法之 一。寰椎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与 Magerl 螺钉相同,但显露困难,容易引 起颈髓、 C2神经根和椎动脉的损伤; 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稳定性 与 Magerl 螺钉相当,且无需显露寰枢椎侧块关节, 但进钉标志不明显, 影响置钉的安全 性和准确性。
在 1987年 Gallie 和 Brooks 钢丝加植骨,辅以外固定支架一直是治疗颈 1-2失稳的 标准方法。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因而不需要 Halo 支架,螺钉也有助于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的减压。置入螺钉后可更快、更 安全地绑 Gallie 钢丝或棘突钢丝, 而不需要使用 Brooks 椎板下钢丝。 但在经关节螺钉固 定的患者中有 4%并发椎动脉损伤,特别是在螺钉置入前,如果寰、枢关节没有复位, 则更易并发椎动脉损伤。 1994年 Goel 和 Laberi 首先提出颈 1侧块螺钉,到 2001年在 Harms 和 Melcher 的使用下逐渐被引起重视,以至于近些年,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后 路寰、枢椎的融合,适应症包括炎症、肿瘤、创伤、关节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等。不 同学者描述的进钉技术稍有差异, Goel 认为烧灼静脉丛,并切断颈 2神经根,充分显露 寰、枢侧块关节,而后确定进钉点,螺钉位于寰椎侧块正中, Harms 技术需分离静脉丛, 向下牵开颈 2神经根和静脉丛, 也以 C1-2侧块关节作为进钉的解剖标志。 不管哪种进钉 技术,均需处理、寰枢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因局部位置较深,
静脉丛处理困难,出血多,增加了技术的难度,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开展, Goel 等报道 2名患者因出血多不得不改换其他手术方式, Harms 也指出在显露寰、枢关节时,容易 出现难以控制的静脉丛出血。 我国的谭明生通过多 50具寰椎标本进行研究后, 对 Harms 和 Goel 的侧块螺钉技术进行了改良, 提出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寰椎后弓背侧, 螺钉经过后 弓,而不是后弓下方进入寰椎侧块。
1994年 Abumi 和 Jeanneret 等分别报道用经过后弓进入侧块的螺钉固定技术 [1]治疗 颈椎损伤,由于其良好的三维稳定性及生物力学性能,而术后不必辅以外固定,在临床 应用方面远较以往的固定技术应用广泛,尤其在外科治疗颈椎骨折、肿瘤、退变及病理 性寰、枢椎不稳等患者中较受推崇。 2002年由 Resnick [2-3]首先提出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概 念,并应用于治疗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是继寰椎侧块螺钉后出现的又一螺钉固定 技术,由于寰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椎弓根,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也就是指螺钉经寰椎后 弓和后弓峡部 (即椎弓根部 ) 至寰椎侧块内的固定技术。随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报道屡 见不鲜 [4-15]。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不断进步,此项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 用到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当中,主要还是其较以往的固定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目前寰、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主要联合枕骨和其他颈椎节段用于治疗 (1) 寰枢 椎骨折; (2)齿状突基底部不稳定陈旧性骨折; (3)寰椎横韧带断裂者; (4)其他原因 所致的可复性寰、枢椎失稳、脱位; (5)各种原因需要颈枕融合者; (6)颈椎多节段失 稳者; (7)术前未完全复位但不需前路减压者。禁忌症有:(1)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脊髓受压症状、体征明显; (2)寰、枢椎侧块肿瘤。
寰、枢椎解剖变异较大, 特别是寰椎后弓和枢椎峡部(椎弓根部) ; 对螺钉的进钉点 及钉道的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又寰、枢椎椎弓根外邻椎动脉,内邻脊髓,上下均有神 经根跨越,故向椎弓根内植入螺钉时,容易损伤椎动脉、神经根以及脊髓。 (图 1-1、图 1-2)同时,椎动脉及静脉丛等在枢椎周围迂回绕行,经横突孔向上,总体位置在椎弓根 的外下或外侧,穿破任何一侧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危险,这使得置钉危险性及难度加大, 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马向阳等 [5,7,10,12]测得寰椎椎弓根的平均宽度为左:7.86±0.77mm , 右:7.84±0.78mm , 平均高度为左:4.55±1.29mm ,右:4.49±1.22mm ,认为置入直径为 3.5mm 的螺钉是可
行的。并认为经枢椎下关节突的中点的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为进钉点,内倾角为 10°、上倾角 5°,螺钉的最大进钉深度平均为 30.51mm .推荐用长 28mm 的螺钉,能刚 好达到寰椎侧块前方骨皮质后缘。为了避免造成椎动脉的损伤.进钉点与后弓上缘必须 留足 3.0mm 。 在对寰椎标本的观察中发现, 后弓宽度、 高度、 椎动脉沟形态的变异很大, 但现有的测量数据只是取平均值,并没有对变异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只是提出椎动脉 沟后弓最薄处的高度小于 4mm 禁止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改用 Harms 方法。谭明生 [16]等 对 50具成人干燥寰椎标本进行 4个切面的扫描, 通过左右进钉通道的横切面, 通过左右 进钉通道的矢状面,通过左右椎动脉沟最薄处的冠状面;并在 CT 片上直接测量。测得 椎动脉沟底部最薄处的厚度大约为 4mm ,具备置入直径 3.5mm 的螺钉。
马向阳等通过对各种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测量后认为 Magerl 螺钉联合 Brooks 钢丝构 成的固定系统稳定性能最好,颈 1-2椎弓根螺钉联合 Brooks 钢丝构成的固定系统稍逊, 颈 1-2椎弓根螺钉的抗屈伸性能稍弱于 Magerl 螺钉,在抗旋转能力方面与 Magerl 螺钉 等效。综合分析得出 C1-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 Magerl 螺钉相当,具有良好的生 物力学稳定性,联合钢丝固定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以其可靠的三维稳定性,短节段固定,无需术前解剖 复位等优点,从一开始就显示其优势,随着对其椎弓根解剖学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使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不断扩大。
近年来,由于各种影像技术应用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 以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使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 寰、枢椎个体变异较大,寰、枢椎椎弓螺钉的置入必须考虑个体化的原则,要求在寰、 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需要很精确测量椎弓根的相关数据,为寰、枢椎椎弓根螺 钉的实际操作提供指导,而螺旋 CT 扫描在术前准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6-19]。
本研究在 Pacs 系统上通过螺旋 CT 影像资料对正常寰、枢椎椎弓根相关数据进行测 量,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提供影像学数据,分析与侧块螺钉固定的区别,并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深度、进钉角度等问题以及术前进行螺旋 CT 测量的临床意义。
图 1-1 寰椎上面观
图 1-2 寰椎后面观
范文五: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
?760? 生堡医堂盘查垫!!生!旦垫旦筮丝鲞筮!!塑丛趔丛塑』g!i塑:丛!堡照垫:垫!兰:!些丝,塑堡!!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
王雷田纪伟柳超赵庆华袁文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纳入2005年6月至2011年l 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 院骨科治疗的17例患者,其中Anderson II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lO例,Hangman骨折合并寰椎骨 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10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 行固定,其中8例并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同种异体颗粒状骨。其余4例未做植骨融合。结果17例 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螺钉植入位置和复位均满意。寰枢椎植骨于术后 3~6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D级6例和C级1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颈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但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可使寰枢椎获 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寰枢椎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内;脊柱骨折;寰椎;枢椎
Application of C1?C'2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atlantoaxial complex fracture WANG Lei,TIAN Ji-wei,UU Chao,ZHAO Qing?hua,YUAN耽几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UAN耽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ChangzMng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Email:spine@citia ne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atlantoaxial complex fracture patients.Methods Among 17patients.t}lere were Anderson II
type
ofodontoid plus atlas facture(rt=10)and Hangman plus atlas fracture(n=7).They were categorized by their preoperative spinal cord scores according to the Frankel classification:C-class(凡=2),D-class (n=6)and E-class(n=5).Transpedicular screw intem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to stabilize atlas and axis in 8cases.Granular allograft bone Wilt8planted onto the surface of posterior arches in both adas and axis.And the other 5cases underwent no bony fusion.Resul缸 A11patients were followed uD for an average of 24 months.AIl screw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in atlas and axis.And tIle cases of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were reduced.Bony fusion Was observed at Months 3—6post—operation.Atlantoaxiai rotational function restored satisfactorily in all patients.But axial rotation Was partially iosL Conclusion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can regain atlantoaxial joint stability immediately and promote bony fusion.And it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aflantoaxial complex fracture.
【Key words】 Fracture fixation,internal; Spinal fracture; Atlas; Axis
寰枢椎复合骨折是临床的少见疾病,仅占所有
颈椎急性损伤的3%,寰椎骨折的43%和枢椎骨折
的16%…。此类骨折由于其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及
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致
使该部位的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2J。寰枢椎骨
折一旦明确诊断,必须尽早行复位固定治疗,从而维
持寰枢椎的稳定性。我们对寰枢椎复合骨折患者采
DOi:10.3760/cma.j.istm.0376-2491.2012.11.Oll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07032);上海市科委基础
研究重点项目(1lJCl4lOl02)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王
雷、田纪伟、柳超、赵庆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袁文)
通信作者:袁文,2咖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Email:spine@citim net .临床研究.
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较好 的疗效。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5年6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 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 医院骨科对本组共17例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 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ll例,女6例;年龄 23-67岁,平均37.3岁。17例患者中Anderson 1I 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10例,Hangman骨折合并 寰椎骨折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高处坠落伤 6例,其他2例。病例均有枕颈部疼痛、颈僵硬、活 动受限等症状;8例伴有高位颈脊髓受压表现。脊 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6例,E级 10例。所有病例均经颈椎x线、CT、MRI等检查确诊。
万方数据
生堡匿堂盘壶2Q12生!旦2Q旦蔓!!鲞星!!翅丛趔丛鲴』垦堕磐:丛!婴h垫,!鱼12,Y!!:丝:盥!:!!
、 2.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拍摄颈椎正侧 位,并行CT或MRI检查,明确损伤节段、损伤类型 及神经损伤程度。三维CT检查有助于测量寰枢椎 椎弓根直径及角度,为螺钉的选择和进钉方向提供 依据。17例患者术前未行牵引治疗。(2)手术方 法:全麻插管成功后,患者行俯卧位于石膏床,头颈 部略屈曲置于头架上,保持颈椎中立位,在显露寰椎 后弓时应注意不要超过旁开20mm,以免损伤椎动 脉(术中没有必要刻意显露椎动脉)。用神经剥离 子探查寰椎后弓内侧壁和侧块的范围,应用寰椎椎 弓根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定位”剖,以寰椎后结节 中点旁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为 进钉点,螺钉在冠状面上尽量保持垂直进钉,矢状面 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0左右。根据术前测量 的直径及角度参数,在椎弓根部用2mm尖手锥穿 破骨皮质,用球形探针沿椎弓根仔细探测钉道四壁, 确定骨性通道位于侧块及椎体后,缓慢打孔至 20mm,见无异常后扩孔至3mm,对侧同样操作。 寰椎拧入直径3.5mm、长约22—28mm椎弓根螺钉 2枚,枢椎拧入直径3.5mm、长26—30mm椎弓根 螺钉2枚。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棒,弯成适度曲度, 在进行螺母同定的同时适当向下按压枢椎棘突,利 用钛棒的弧度使寰枢椎关节充分复位并牢固固定。 如需要植骨融合,还需将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骨皮 质咬至点状出血的粗糙面,再将同种异体颗粒状植 入物置人其表面,并以明胶海绵覆盖,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图1,2)。(3)术后处理: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脱水、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及四肢肌力变化。术后24~48h内拔除 引流管,拔管后便可戴费城颈托下床锻炼。术后 12d拆线,并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观察 螺钉位置及内同定情况。术后l、3、6个月和术后1年定期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平扫,了解内 同定位置和明确植骨融合情况。上述方法患者知情 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8个 月,平均24个月。17例患者共置人螺钉68枚,其 中4例楸椎椎弓根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 裂,2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偏下,但无神经症状,未行 特殊处理。手术时间2—3h,平均1.8h,术中m血 量100—350ml,平均25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所有患者无椎动脉损伤、神经症状加蓖、伤口感染及 断钉等并发症发生。D级6例和c级1例均恢复至 E级,寰枢椎植骨于术后3—6个月达骨性融合,其 中4例患者未做植骨融合的患者1年后内同定取出, 患者颈部运动功能陕复良好,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保留。 三、讨论
1.寰枢椎复合骨折的特点及固定方式:寰枢椎 复合骨折一般为过伸轴向压缩暴力,虽然枢椎椎体 有明显前移。因骨折后部仍在原位,反而使椎管矢状 径增大,因而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低,临床所见病例常 无神经症状或较轻。单纯寰椎或枢椎骨折,如果没 有引起明显的寰枢椎关节或C2.3关节不稳,可以进 行颈托或支具保守治疗。但对于寰椎椎复合骨折, 会引起寰枢椎椎的严重不稳。若不进行有效的同定 会引起继发脊髓损伤。特别对于那些合并颅脑外伤 及多发伤的患者,护理也相对困难。寰枢关节是颈 椎活动度最大的部位,与下颈椎不同的是其失稳主 要表现为侧方不稳和轴向旋转不稳【6】,由于其存在 潜在的寰枢椎不稳定,使高位颈脊髓处于危险状态 中,可引起寰枢椎迟发性脱位,导致颈脊髓进行性慢 性损伤,也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 及生命
上颈椎融合可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融合两大 类。寰枢椎融合同定术后,枕颈部仍可保留45。左 右旋转活动范围,以及大部分的屈伸功能;而枕颈融 合后,枕颈部的旋转和屈伸功能均丧失,相比较而言 不如寰枢椎同定合理。寰椎后路手术包括传统和改 良的Gallie、Brooks等方法。但不适用于含有寰椎后 弓骨折、枢椎椎弓骨折的患者;寰枢椎固定术中 Magrel技术是经关节螺钉同定,力学稳定性超过其 他任何一种,Magerl技术利用2枚经关节突关节向 前的螺钉通过枢椎的椎弓根以及寰椎侧块达到确实 的三点同定,是控制寰枢椎旋转、屈伸、水平稳定性 最有效的方法一1。但这种术式必须以术中寰椎充 分复位为前提,对术中体位要求高,而且软组织损伤 较大抗屈伸作用较差。Goel等¨叫报道了在寰、枢椎 侧块分别安置螺钉,用钢板连接同定的方法。而将更 先进的钉棒同定装置安置在寰枢侧块这种寰枢侧块 钉板(或棒)同定的方法将寰、枢椎侧块分别同定。 对手术体位要求不高,头颈处于中立位即百r操作。可 用于任何状况导致的寰枢关节不稳。由于用螺钉固
万方数据
坚生匡堂盘圭垫!!生!旦垫旦蓥墼鲞箜!!翅堕趔丛鲤』£堕翌:丛!些b垫,!!!!,!型丝:堕生!!
圈1寰枢椎复合骨折典型病例l lA、lB.术前三维CT显示齿状突2型骨折合并寰椎前后弓骨折;lc—lE术后x片显示前路 齿状突螺钉同定,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同定圈2寰枢椎复合骨折典型病例22A一2n术前三维cT,x片及MR显示 Han目nan骨折合井寰椎前弓骨折;2E、2F.术后x片显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同定
定枢椎椎弓根,不穿过寰枢侧块关节,螺钉的通道容 易避开椎动脉,降低了螺钉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从 生物力学上观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力学强 度与Magerl螺钉近似,说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可以 提供寰枢问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1。
2.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特点:寰枢 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优越性在于避免了后路枕颈 融合术或后路颈l~3融合术后枕寰、寰枢关节功能 的丧失.Abumi等”“认为上下关节突间螺钉内固定 后路手术亦可使突出的椎问盘还纳并纠正颈椎后凸 畸形,后路螺钉内固定能够达到复位,对骨折块加压 及产生即刻稳定性,是恢复生理状况的手术。经后 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一次性解剖复位,保留了 正常椎节功能。颈部活动一般可以恢复正常,并且能
万方数据
生堡匿堂盘查!Q!!生≥旦2Q旦筮!呈鲞筮!!期理璺!!丛鲤』垦!i塾!。丛!丝!放,2Q 12,!丛呈!,盟垒!!
够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明显减少了继发脊髓损伤。 该技术最大危险在于椎动脉损伤及加重脊髓神经功 能障碍,并发椎动脉损伤较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对多 见。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选择准确的进钉点与进钉 角度,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本组采用椎弓根 钉内同定术经3—58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骨折复 位满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同定不适应于严重骨 质疏松,椎弓根过细,颅底与枕颈严重畸形者不适 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以利用椎弓根螺钉的 提拉作用在术中对寰枢椎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矫正复 位。这一特点使得手术视野不会因为寰枢椎充分复 位后变得狭小、深在。寰枢椎复合骨折是寰枢椎椎 弓根螺钉内同定技术的明确适应证。
3.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的注意事项及植 骨融合:由于上颈椎结构复杂,寰枢椎椎弓根内外毗 邻颈脊髓和椎动脉,加之部位深在、寰枢椎侧块之间 有丰富的静脉丛,术中寰枢椎骨性标志的显露和椎 弓根螺钉的植入都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术中显露较 充分,手术体位可以不必要求寰枢椎完全复位,这样 可以避免由于颈椎的过伸而使手术视野变得狭小、 深在。在显露寰枢椎骨性标志时应注意紧贴后弓在 骨膜下操作,软组织的剥离范围应限定在中线外 20mm内,不要在寰椎后弓上缘外侧进行锐性剥离。 术中应尽量减少对寰枢椎侧块之间静脉丛的剥离, 只要能小范围显露进钉点即可,也不必刻意去显露 椎动脉。术中准确地植钉是寰枢椎经椎弓根固定术 的关键,这就要求术者术前必须对椎弓根的大小、方 向、有无变异等问题进行仔细评估。术者对螺钉直 径、长度、方向等参数要了然于心,一旦确定了合适 的进钉点,力争一次性植钉成功。
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 仍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为首选方式。由于同时合 并骨折,主要以骨折为主,通过椎弓根内同定后,可 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因此对于合并寰椎骨折不 严重,不合并横韧带断裂的患者,同定后可以不行寰 枢椎问植骨。齿状突骨折相对于寰椎骨折愈合较 慢,待寰椎骨折愈合后(一般为3个月),年龄较轻 的患者,可以取m后路的寰枢椎椎弓根内同定,可以 恢复寰枢椎的部分旋转功能。而对于齿状突骨折合 并寰椎前后弓及侧块粉碎性严重骨折,侧块侧方分 离较大,寰枢椎侧块移位(LMD)>6.9mm,怀疑横 韧带断裂的患者,应该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的植骨 融合,不需要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同定~般不需要取 出内同定。对于齿状突骨折合并Jefferson骨折,在 这两种情况下可同时行齿状突螺钉同定,以增加寰 枢椎问的稳定性:一如果不进行寰枢椎植骨融合, 3个月左右取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可以部分保留 寰枢椎的旋转功能;二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同定时, 由于椎弓根直径较细或者先天性畸形或变异,椎弓 根螺钉植入困难或不牢固,又要保留枕颈的部分功 能。单纯的寰枢椎融合术来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 保留了枕颈的活动度。但是,Fieldings等¨到认为对 于合并先天性枕寰关节异常,寰椎粉碎性骨折的患 者选择枕颈融合是适当的¨引。
总之,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技术治疗 寰枢椎复合突骨折有着复位明显、固定牢固和植骨 融合可靠的优点,为寰枢椎复合骨折特别是伴寰枢 椎不稳患者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 考 文 献
[1]A小llo U。Maatmnardi L.Acute combination fracture of ann8and axis.Surg Neurol。2006,65:58-62.
[2]Martin MD,Bruner HJ,Maiman DJ.Anatomic and 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0f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Neurosurgery. 2010.66:2-6.
[3]De lure F,Donthineni R,Boriani S.Outcomes of CI and C2 posterior scnjw fixation for upper cervical spine fusion.Eur Spine J,2009,18:2石.
【4]Yanni DS,Perin NI.Fixation of the axis.Neurosurgery,2010, 66:147—152.
f 51Finn MA.Apfelbaum RI. Adantoaxial transartieular
8cM fixation:update on technique and outcome8in 269patients. Neurosurgery。20lO.66:184?192.
[6]God A.Aflantoaxial instability.J Neuresurg Spine,2004,l:347. [7]Rihn JA。Winegar CD,Donaldson wF,et a1. Recurrent aflantoaxial instability due to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Ci ring:a late finding following posterior Ci—C2fusion using the Halifax clamp.J Surg Orthop Adv,2009.18:45-50.
[8]Molinari Rw.Dabl J,Gruhn wL,et a1.Functional outcomes。 morbidity,mortality,and fracture healing in 26consecutive geriatric odontoid fracture patients treated witII posterior fusion.J Spinal Disord Tech.2011.24:369-373.
[9]Barrey C,Mertens P,Rumelhart C,et a1.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cervical lateral mag¥fix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Roy?Camille and Magerl∞糟w techniques.J Neurosurg,2004。 100:268-276.
[10]Goel A,Laberi V。Muzumdar D.Atlantoaxial fixation using plate and sclew method:a mport of 160treated patients. J Neurosurgery.2002。5l:135l?1356.
[11]Hott JS,Lynch JJ,Chamberlain RH,et a1.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CI-2posterior
fixation techniques.J Neurosurg Spine.2005。2:175?181.
[12]Abumi K,Shono Y.Kotani Y.et a1.Indirect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the traumatic herniated disc by using a cervical pedicle t
[13]Fieldings MG.Errico T。Cooper P,et a1.Occipitocervical fusion with a five millimeter malleatde rod and segmental fixation. Neurosurgery,1993.32:198-208.
[14]王霄。I玎纪伟,赵庆华.等.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手术方 法选掸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91?194.
(收稿日期:2011-09?19)
(本文编辑:秦学军)
万方数据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
作者:王雷 , 田纪伟 , 柳超 , 赵庆华 , 袁文 , WANG Lei, TIAN Ji-wei, LIU Chao, ZHAO Qing-hua, YUAN Wen作者单位:王雷,田纪伟,柳超,赵庆华,WANG Lei,TIAN Ji-wei,LIU Chao,ZHAO Qing-hua(200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 医院骨科) , 袁文,YUAN Wen(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刊名: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年,卷(期):2012,92(11)被引用次数:
6次
1. Agrillo U;Mastronardi L Acute combination fracture of atlas and axis 2006
2. Martin MD;Bruner HJ;Maiman DJ Anatomic and 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20103. De Iure F;Donthineni R;Boriani S Outcomes of C1 and C2 posterior screw fixation for upper cervical spine fusion 20094. Yanni DS;Perin NI Fixation of the axis 2010
5. Finn MA;Apfelbaum RI Atlantoaxial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update on technique and outcomes in 269 patients 20106. Goel A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2004
7. Rihn JA;Winegar CD;Donaldson WF Recurrent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due to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C1 ring:a late findingfollowing posterior C1-C2 fusion using the Halifax clamp 2009
8. Molinari RW;Dabl J;Gruhn WL Functional outcomes,morbidity,morality,and fracture healing in 26 consecutive geriatricodontoid fractu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fusion 2011
9. Barrey C;Mertens P;Rumelhart C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cervical lateral mass fix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Roy-Camilleand Magerl screw techniques 2004
10. Goel A;Laheri V;Muzumdar D Atlantoaxial fixation using plate and screw method:a report of 160 treated patients 200211. Hott JS;Lynch JJ;Chamberlain RH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C1-2 posterior fixation techniques 2005
12. Abumi K;Shono Y;Kotani Y Indirect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the traumatic herniated disc by using a cervicalpedicle screw system 2000(Suppl)
13. Fieldings MG;Errico T;Cooper P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with a five millimeter malleable rod and segmental fixation 199314. 王雷,田纪伟,赵庆华,董双海,夏天 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手术方法选择的探讨 [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9(3)
1. 谢雁春,项良碧,陈语,刘军,张明海,朴美惠 Hangman骨折及内固定术生物力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期刊论文]-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01)2. 孙英华,陈连旭,焦兆德 无骨折的寰枢关节完全性后脱位一例报告 [期刊论文]-中华骨科杂志 2013(06)3. 蒋文英,黄盛佳,张沛 复杂性枢椎骨折手术治疗1例 [期刊论文]-颈腰痛杂志 2013(05)4. 吴春立,张沛 不同年龄寰枢椎椎弓根的数字化测量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26)
5. 常志强,张沛,吴一民,**飞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评价 [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26)
引用本文格式:王雷 . 田纪伟 . 柳超 . 赵庆华 . 袁文 . WANG Lei. TIAN Ji-wei. LIU Chao. ZHAO Qing-hua. YUAN Wen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寰枢 椎复合骨折 [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12(11)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