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会计因素分析法4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会计因素分析法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因素分析法(一)
连环替代法
(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标分解
息税前利润销售净额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报酬率
= 100%= 100% 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额
总产值销售净额息税前利润 总资产报酬率= 100%平均资产总额总产值销售净额
2)确定分析对象,建立指标体系
分析对象:实际总资产报酬率-基期总资产报酬率
基期总资产报酬率=基期资产产值率×基期产品销售率×基期销售利润率
实际总资产报酬率=实际资产产值率×实际产品销售率×实
1
际销售利润率
(3)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
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报告期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计算替代结果。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
(4)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将每次替代所计算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的差额就是替代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5)检验分析结果
某企业2012年和2011年的有关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和销售利润率的资料如下表 要求: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程度
根据连环替代法的程序和上述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因素分解式,可得出:
实际指标:80%×98%×30%=23.52%
基期指标:82%×94%×22%=16.96%
分析对象:23.52%-16.96%=6.56%
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次替代后的结果:
基期指标:82%×94%×22%=16.96%
替代第一因素:80%×94%×22%=16.54%
2
替代第二因素:80%×98%×22%=17.25%
替代第三因素:80%×98%×30%=23.52%
计算各因素对总资产报酬率影响程度:
(1)总资产产值率的影响:16.54%-16.96%=-0.42%
(2)产品销售率的影响: 17.25%-16.54%=0.71%
(3)销售利润率的影响: 23.53%-17.25%=6.27%
最后检验分析结果:-0.42%+0.71%+6.27%=6.56%
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比连环替代法简单,即它可以直
接利用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假定条件下,计算各该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若某经济指标P同时受a、b、c三个指标影响,
各指标相互关系如下:
计划指标:P a b c0000 实际指标:P1 a1 b1 c1 a变动对P的影响:d1 (a1~a0) b0 c0
b变动对P的影响:d2 a1 (b1~b0) c0
c变动对P的影响:d3 a1 b1 (c1~c0)
根据前例,运用差额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分析对象:23.52%-16.96%=6.56%
因素分析:
3
(1)总资产产值率的影响(80%-82%)×94%×22%=-0.42%
(2)产品销售率的影响80%×(98%-94%)×22%=0.71%
(3)销售利润率的影响80%×98%×(30%-22%)=6.27%
最后检验分析结果:-0.42%+0.71%+6.27%=6.56%
某企业上年营业收入净额为6900万元,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76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1104万元;本年营业收入净额为7938万元,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94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1 323万元。 要求:
(1)计算上年与本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次)和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2)用差额分析法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解:(1)有关指标计算如下:
上年总资产周转率=6900/2760=2.5(次) 本年总资产周转率=7938/2940=2.7(次)
上年流动资产周转率=6900/1104=6.25(次) 本年流动资产周转率=7938/1323=6.0(次)
上年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
=1104/2760×100%=40%
本年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
=1323/2940×100%=45%
4
(2)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计算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6.0-6.25)×40%=0.1(次)
资产结构变动影响=6.0×(45%-40%)=0.3(次)
因素分析法(二)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法又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具体方法。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进行因素替换,计算出各个因素对分析指标变动程度的影响的一种计算方法。
(1)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
第一,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通常是用指标分解法,
5
即将经济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第二,确定各个因素与分析指标的关系。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或指标体系,确定分析对象。
第三,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所谓连环顺序替代就是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计算替代结果,就是在每次替代后,按关系式计算其结果。有几个因素就替代几个,并相应确定计算结果。 第四,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序。比较替代结果是连环进行的。即将每次替代所计算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的差额就是替代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例1-5江南公司的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单价的资料(如表1-7所示)
表1-7 江南公司2007和2008年商品销售情况资料表
要求:分析各因素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程度。
主营业务收入的因素分解式:
6
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根据连环替代法的程序和对上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因素分解式,可以得出: 实际指标体系(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300×13=3 900(万元)
基期指标体系(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250×14,3500(万元)
分析对象是:3 900-3 500=+400万元。
在次基础上,按照第三步骤的做法进行连环顺序替代,并计算每次替代后的结果:
基期指标体系(2007年商品销售收入):250×14,3500(万元) ? 替代第一因素:以2008年销售数量替代
主营业务收入,300×14,42000(万元) ?
替代第二因素:以2008年销售单价替代
主营业务收入,300×13,3900(万元) ?
根据第四步骤,确定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两个因素的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程度:
销售数量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数,?,?
,4200,3500,700(万元)
销售单价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数,?,?
,3900,4200,,300(万元)
汇总各因素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数,销售数量影响数+销售单价影响数 ,700+(,300),400(万元)
7
根据上述测算可得出如下评价: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额比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额增加400万元,主要是销售数量2008年比上年多50台,从而使销售收入额增加700万元;由于销售单价2008年比上年降低1万元,从而使销售收入减少300万元。因此,增加市场销售数量应为今后的努力方向。
(2)连环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
因素分解的关联性。确定构成分析的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分析的价值。例如,将影响材料费用的因素分解为下面两个等式从数学上都是成立的:
材料费用=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工人人数×每人消耗材料费用
但是从经济意义上说,只有前一个因素分解式是正确的,后一因素分解式在经济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工人数和每人消耗费用到底是增加有利,还是减少有利无法从这个式看,可分解为不同的有经济意义的因素分解式。
?因素替代的顺序。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而言,确定正确排列因素替代程序的原则是,按分析对象的性质,从各因素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影响时,都
8
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连环替代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影响数,会因替代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也就是说它不可能使每个因素计算的结果,都达到绝对准确。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条件,也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应力求这种假定合乎逻辑,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致于影响分析的有效性。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简化形式,它的计算程序是:第一步,计算各个因素的差额;第二步,如果影响因素是两个,先以第一个因素
的差额乘以第二个因素的上年数(或计划数等其他数值),求出第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再以第二个因素的差额乘以第一个因素的本年数(或实际数等其他数值),求出第二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第三步,汇总各个因素对经济性综合指标差异数的影响数。仍以例1-5来说明:
第一步:计算各因素的差额
销售数量差额,2008年销售数量,2007年销售数量
9
,300,250,50(台)
销售单价差额,2008年销售单价,2007年销售单价
,13,14,,1(万元)
第二步:测算各因素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额差异数的影响额
销售数量变动的影响额,销售数量差额×上年销售单价
,50×14,700(万元)
销售单价变动的影响额,销售单价差额×本年销售数量
,(,1)×300,,300(万元)
第三步:汇总各个因素的影响数
主营业务收入额差异数,销售数量变动影响额+销售单价变动影响额 ,700+(,300),400(万元)
因素分析法(三)
?因素分析法
1、含义: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出发点: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0
3、具体方法:
(1)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依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实际值替代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EG
:某企业原材料耗用情况如下:
要求: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解析:A、分析对象:材料费用实际超计划40350的原因
B、具体指标:材料费用总额=产量×单耗×单价
N0=100×200×10=200000 N2=115×200×10=230000
N3=115×190×10=218500 N1=115×190×11=240350
N2-N0=230000-200000=+30000产量变动的影响
N3-N2=218500-230000=-11500单耗变动的影响 N1-N3=240350-218500=+21850单价变动的影响
合计: +40350(元)
(2)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值与计划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EG:续前例,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
产量的影响额=(115-100)×200×10=+30000 单耗的影响额=115×(190-200)×10=-11500 单价的影响额=115×190×
11
(11-10)=+21850 合计: (+30000-11500+21850)=+40350
4、采用因素分析法的NOTICE事项: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而言,确定正确排列因素替代程序的原则是:按分析对象的性质,从诸因素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因素分析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由于因素分析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不可能使每个因素计算的结果,都达到绝对的准确。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前提条件,也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为此,分析时应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只有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致于妨
12
碍分析的有效性。
因素分析法(四)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之因素分析法
【摘要】因素分析法的产生,使得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由全部借鉴的阶段转向了分析影响教育各个因素的阶段,由解释“是什么”发展到分析“为什么”的研究。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 比较教育 发展意义
比较教育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曾经就比较教育是否是一门学科,学者们进行了激烈了的争论。如黎成魁看来,“一门学科是由它的目的、概念和方法所界定的。然而,尽管比较教育学确实有其研究对象—教育事实的比较,但它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因而不能被界定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学是多学科的”。[1]因为比较教育没有独特的方法,许多学者认为它不是一门学科。因此探索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意义重大。
方法论的研究历来是学科研究的关注重点,这主要是由其功能决定的。方法论研究主要有两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前者主要是指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以便为自己的研
13
究提供指导和进行辩护,后者则是指学科获得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正因为方法论的重要作用,它历来为比较教育学者所关注,甚至倾尽一生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比较法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由比较教育的跨文化特性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比较法是比较教育研究特有的方法,更不是说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别的研究可以使用比较法,比较教育研究也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因为在研究中要使用什么研究方法是由所研究的问题决定的,方法只是研究的工具,只要有助于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任何方法均可采用,因而研究方法并不反映学科的本质特征。以研究方法作为学科的标志,只会使我们犯“方法中心”的错误。另外,由于各门学科的综合性加大,研究的问题逐渐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如教育国际化、跨文化研究、世界教育思潮等都是比较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教育研究更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固定的方法。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种“质性”取向,这种取向并非意味着排斥其他研究方法,而是比较研究方法多样化的体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的合理性。
20世纪60年代,西方比较教育学者就展开了方法论的论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提出了比较教育的危机论,其危机的表现之一是比较教育缺乏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西方
14
学者论战的结果是出现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他们不再热衷于执着地追求一种比较教育自身特有的方法。事实上,不仅传统的教育学一开始就没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就是当代教育科学也找不到一统天下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且,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都趋于多样化,都很难声称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在以比较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综合运用其他各种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因素分析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它体现了建构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反映了如何对教育中各种因素的数量、质量关系进行整合的动力特征,提供了一种分析教育的特定认知参照系、认识角度,决定着研究方向、设计及对结果的阐释。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分析框架,就会进行什么样的理论分析观察。所以,因素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框架建构并维系着比较教育学科的运转、发展,解决现代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阐释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反映比较教育发展对现代教育运动的作用,是比较教育学科用以表现其价值、功能的根本特征。
一、因素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萨德勒提出因素分析法
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也是一位
15
跨“全部借鉴”和“因素分析”阶段的中间性学者,对学科的转型、升级起了过渡性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发现单纯吸收中的问题而积极倡导因素分析的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应当是直接地借用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而是在研究别国教育的基础上,以改善本国教育为目的;对比较教育来说,重要的是花大力气来考察影响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发展的诸多因素或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因,才能对教育改革做出最
有力的反映,真正认识教育并推动其发展。基于以上观点,萨德勒提出了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二)康德尔大力发展因素分析法
康德尔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提出的因素分析法,他认为: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特别要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其著作《比较教育》中,康德尔提出:“探究一国民族特性与教育的关系,是了解本国教育制度意义的唯一方法。”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最根本目的应是“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康德尔的方法论受三种目的论支配:一是报道——描述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并提供关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信息,是研究的开端;二是历史——
16
功能的目的,主要是深入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注重找到构成一种教育制度基础的精神和文化的巨大动力,从中看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联系的纽带,是比较教育的重要特征;三是借鉴——改善的目的,主要是强调通过比较研究,借鉴经验,改进本国教育制度,并培养国际主义精神。他坚信对各国教育制度间差异的比较和因素分析,可以找到一种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并认为这种力量就是民族性。所以他主张比较教育要努力去找到“民族特性的内涵,因为这是教育制度的基础,否则比较教育便是无意义的。”
(三)施奈德、汉斯进一步发展因素分析法施奈德也提倡因素分析法。他的特点是提出了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这一因素,这与强调外部影响的英美比较教育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学者吉田正晴称他的方法为“辨证法的因素分析法”。施奈德在1947年出版的《各国国民教育的动力》中就提出:教育制度是社会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就是要阐明各种教育制度之异同,剖析决定并影响教育的现实因素,尤其是内在因素。强调教育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注重从统一性与多样性、个人与集体、必然性与自由性以及教育因素与社会实践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来探讨教育发展的动力。通过这种内发因素与外发因素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教育制度就像生物体一样,经历着成长、飞跃发展、开花、停滞的过程。
17
汉斯是继承康德尔的历史比较观与现实比较观的集大成者,受萨德勒的影响较深,他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各种力量和差别的原因,即找出支配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原理。他强调对事实的无价值判断,要通过因素分析来掌握教育发展的一般法则,在说明各国教育制度时,必须对历史的诸因素进行积极的分析。
二、因素分析法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一)因素分析法的特征
1(注重历史分析和解释而不是注重具体方法。因素分析法非常注重对特定主义的历史分析和解释。康德尔不满足于对现象的表面描述,而非常注重解释,努力寻找某一教育事件产生的起因。汉斯不仅注重解释,还注重找到事件的起因及其基本因素,他不强调统计学,而十分注重思想的力量,因为“因素无法测量而却可以用来解释一切”。同时,因素分析法强调历史分析的解释作用,其目的是要说明以某种决定因素为主构成的多种因素是如何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该社会特有的教育制度和产生的教育结果,并把对各国教育体系分析中获得的一般原理的假设进行比较,相互检验其适应性,推知出更有意义的结论。
2(注重分析文化区域的作用。所有持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学家都非常注重文化因素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强调文化与教育的互动性,其中最突出的是莫尔曼在《比较教育制度》
18
(1963年)中对文化区域的研究。他指出:教育根植于文化之中:每一种教育制度是在其固有的文化区域中以一种很复杂的方式构造成的,必须同时使用文化和主题调查这两种方法才能进行研究。
3(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素分析法的最大研究特征就是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有关研究是否可归为该分析法的重要标志。因素分析法认为,比较教育不是简单地罗列某些教育数据和现象,而是要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特别是要找到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注重分析传统对教育的作用。因素分析法非常注重传统对教育的作用问题,把民族性作为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汉斯继承了康德尔的民族特性的观点,又从施奈德研究中得到启发,把比较教育的基本步骤阐述为:“从历史背景、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制度的密切联系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
收集不同国家现有教育制度的资料。”民族性的核心就是民族传统的力量,即“某一民族所独具的、普遍的、在几代人的继承中或多或少持续地表现出来,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倾向的总和”。因此,只有从哲学传统上分析,才能找到教育制度形成的根源。
(二)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
19
因素分析法20世纪60年代前在比较教育学界中占主要地位,是比较教育学的主要分析框架,但到70年代后逐渐显露出它的局限性。
第一,因素分析的研究是极其宏观的研究。因素分析法通过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为什么是那样”的理由,但因素本身是及其复杂而庞大的问题,即使想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各国教育,也只宏观性质的研究。同时要把各种因素和教育的关系密切地结合起来并作实际证明,也是很困难的。
第二,运用因素分析研究教育仅仅属于知性认识水平,缺乏辨证的理性认识,不能概括出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更不能对将来的教育发展做出科学的决定并提出富有预见性的见解。
三、因素分析法对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1(因素分析法的运用推进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进程。因素分析使比较教育研究开始深入各国教育的内部,力图对各种作用于教育的因素进行详尽地研究、比较,对各种教育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归纳,论证教育发展,抽象概括教育特征。所以,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出现了三个趋向:一是力图建立规范化的比较研究方法,使之形成从收集资料到探究作用因素再到分析动因、做出评价,进而与本国教育比较并抽取经验的过程;二是形成不同的分析范型,呈现多种
20
方法论相互作用并存的发展趋向;三是随着教育发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因素分析法再发展,从萨德勒到康德尔,到施奈德以及汉斯等理论,呈现出一个比一个更复杂严密、更加重视文化因素、更强调因素的多样性的趋向。
2(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因素分析法提出并形成了以因素分析法为特征的学科理论分析框架,使得比较教育研究从第一阶段的朦胧的整体把握教育现象转变到了对部分教育现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具体分析、研究教育整体的各个作用因素,使之更准确地了解各国教育的异同,以便能借鉴某些符合本国需要的东西。
3(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比较教育研究,使得比较教育学科在学科认识上有新的发展。因素分析法的形成,使得比较教育研究从感性直观的整体把握教育现象进入到对教育现象进行部分的深刻的分析,把全盘借鉴阶段作为目的的观察描述转变为研究的基础,成为因素分析法研究的第一层次,开始深入教育的内部来探究国家教育发展的动因。在了解教育“是什么”的同时,又探究其“为什么”,分析决定教育的因素。在了解各国教育的发展动力及民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吸收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经验中对本国有用的经验。
综上所述,因素分析法对比较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因素分析法的运用不仅推进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进程,而且使得比较教育学科在学科认识上有新的发展。另外,在
21
比较教育研究中,因素分析法提出并形成了以因素分析法为特征的学科理论分析框架,使得比较教育研究从第一阶段的朦胧的整体把握教育现象转变成了对部分教育现象进行深刻具体的研究,具体分析、研究教育整体的各个作用因素,使之更准确地了解各国教育的异同,以便能借鉴某些适合本国需要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顾建民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
[2] 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3] 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日]冲原丰.比较教育学[M].吉林:吉林出版社.
[5] 冯增俊.比较教育学[M].江苏:江苏出版社.
22
范文二:2017会计中级考试财务管理考点之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职称交流?群 418761079
全国咨询电话:400-605-3513 2017会计中级考试财务管理考点之因素
分析法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将于9月9日—10日举行,共两个批次。中公会计为帮助参加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伙伴们备考,特推出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章节考点及例题讲解,助力伙伴们轻松备考2017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获取更多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资讯等信息可点击加入>>>【中级会计职称交流?群】: 418761079
考点:因素分析法
【考频】一般考点
【难度】一般
一、含义(又叫分析调整法,特别注意不要与报表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混淆了,同名但是内涵完全不同。)
是以有关项目基期年度的平均资金需要量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资金周转加速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 二、计算公式
三、优劣与适用对象
优点:计算简便,容易掌握
不足:预测结果不太精确
适用于: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资金用量较小的项目
【例1?单选题】(2013年)甲企业本年度资金平均占用额为3500万元,经分析,其中不合理部分为500万元。预计下年度销售增长5%,资金周转加速2%,则下年度资金需要量预计为( )万元。
A.3000
中公会计官网:http://www.kjr365.com
中级会计职称交流?群 418761079
全国咨询电话:400-605-3513 B.3087
C.3150
D.321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长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增长率)=(3500-500)×(1+5%)×(1-2%)=3087(万元)
微博:@中公会计 微信:中公会计
中公会计官网:http://www.kjr365.com
范文三: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务管理》预习: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务管理》预习: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知识点四: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方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3.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单选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B.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C.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性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参见教材第254页。
范文四: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务管理》预习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务管理》预习: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知识点四:财务分析之?因素分析法?
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方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3.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单选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B.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C.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性?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参见教材第?254页。
范文五: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微笔记:因素分析法.doc
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微笔记: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含义: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
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1.连环替代法
设R,A×B×C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R的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基期指标值R0,A0×B0×C0(1)
第一次替代A1×B0×C0(2)
第二次替代A1×B1×C0(3)
第三次替代本期指标值R1,A1×B1×C1(4)
(2),(1)?A变动对R的影响
(3),(2)?B变动对R的影响
(4),(3)?C变动对R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R,R1,R0
注意:如果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在考试中一般会
给出各因素的分析顺序。
2.差额分析法
R,A×B×C
A因素变动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C1,C0)
提示:差额分析法公式的记忆: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把公式中的该因素替换为
本期与基期之差。在括号前的因素为本期值(新),在括号后的因素为基期值(旧)。 注意: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指标与因素存在因果关系)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
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每次替代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分析时应力求使这种假定合乎逻辑、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这样,计
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至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