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及对策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及对策
文 / 张湘伟
【 摘 要 】 本 文 通过珠江三角洲企业经营成本 、 产业结构等的变化 , 以及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和国内其它经
济 区 的 崛 起 , 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的变化 , 并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加 强与香港的合作 , 加 大 政 府 的 协
调力度和有效利用泛珠三角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
【 关 键 词 】 珠 三 角 区 域 经 济 区 位 优 势
珠 江 三 角 洲 : 以下简称珠三角 : 是中国经济最发达 、 增 长 最 迅 20 亿 元 。 90 年 代 中 后 期 所 山 、 中 山 、 珠 海 这 两 个行业的产值均超过
速 的 地 区 之 一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珠三角在工业化 、 市场化和国际化方 有珠三角城市的主导产业又都定位在高新技术产业 。 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 1979 - 2007 年 , 广 东 连 续 28 年 GDP 年 均 以 两 4 行政区经济的弊端
位数的速度增长 。 2007 年 全 省 GDP 达 1914 亿 美 元 , 占全国的八分之 不少地方在开放引资上竞相 出 台 优 惠 政 策 , 在外贸出口上竞相
压 价 , 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 。 由 于 省 市 之 间 、 省市之间及县域之间存 一 : 12 . 5 % : , 创 1995 年以来增长幅度之最高 。 全省多项经济指标 , 例
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工 业 增 加 值 、 居 民 储 蓄 存 款 、 税 收 、 财 政 收 在高低不等的一道道行政性障碍 , 隶 属 于 不同行政主体的产业开发 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区 实 施 的 是 背靠背的招商政策 , 各城市的招商条件并不透明 , 商 务
成本缺乏正常的梯度 。 本应是成本导向下的企业投资经营行为与追 求从近几年的发展看 , 虽然珠三角目前在经济总量上仍保持着一
定 的地方利益的政府行为合在一起 , 使 得 优 势 , 但 在 新一轮城市经济的竞争中 , 尤其是在城市体系内部 同 类产品及上下游生产能力 难
以 相 对 集 中 , 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出现断裂 , 或不经济地扩大 了 分 工 协 作 上 , 无论观念还是实践 , 珠三角已经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
空 间 距 离 。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外 商 投 资 企 业不论其产业属性和专业 特 一 、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
长 , 一概成为各城市政府部门的争夺对象 。 1 区位优势的变化
随着长江三角洲 : 以下简称长三角 : 的 迅 速 崛 起 , 及 京 津 唐 地 行 政 隶 属 关 系 “ 重 叠 ” , 矛 盾 重 重 。 即在同一经济区域甚至是同 区 的一 行 快 速 发 展 , 珠三角的优势已经明显缺失 , 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 政 区 域 内 , 本因经济关系引发也可 用经济方式解决的问题 , 却 大 经 济 带 。 因当事各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而又矛盾 重 重 , 即使处理也不是按
经济规律而往往按行政手段加以解决 。 近 年 来 , 治理整顿市场经济 长三角地区由于工业比较 发 达 , 长江入海口的良好位置 , 全 国
秩 序 的 “ 打 假 ” 之所以频频受阻 , “ 清 障 ” 之所以屡屡被困 , 相 当 程 度 金 融 中 心 , 并 且 拥有大量的技术工人 , 长三角借助其娴熟的技术和
上也正是缘于这种变了味的 “ 属 地 管 理 ” 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快速 的 发 展 。 珠 三 角 在 这
二 、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后的对策 些方面不如长三角 。 再加上近年来珠三角劳动 力成本的的提高 , 大
批低附加值企业必慢慢从这一地区 “ 溢 出 ” 。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0 世 纪 90 年 代 , 深圳抓住国际信息产业 结 构 调 整 , 跨 国 公 司 剥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的经济 政 治 中 心 , 服 务 业 、 制造业等比较发
达 , 对产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珠三角在这些方面不 离制造环节并在全球重新布局的历史性机遇 , 从低附加值的受托加
工 入 手 , 迅 速挤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 , 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起 如 京 津 唐 地 区 。
步 和 发 展 。 现 在 , 珠三角的计算机 、 程 控 交 换 机 、 网络设备等产 品 在 2 经 营 成 本 提 高 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 , 成 为 国 际 产业分工链条上的重要一 珠三角以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 技术水平比较低 , 只
环 。 但 从 整 体 上 看 , 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仍以加工组装为主 , 或 者 有产品生产加工阶段在珠三角 , 而 其 它 采 购 和销售都控制在大型 跨
是公知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 , 拥有核心技术 的高新技术产品不 国 企 业 手 中 , 造成了珠三角的企业利润普遍 偏 低 。 而 且 生 产 加 工 必
多 , 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 要改变这种局面 , 就 必 须 须雇佣大量的劳动力 , 随着珠三角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 在 住 房 、 交
大力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核心 技术的掌握能力 , 努 力 实 通和通讯方面消费水平的提高 , 造 成 劳 动 力 成 本 逐 年 上 升 。 加 上 近
现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加工制造与研发设 计 相 结 合 转 变 , 从 依 靠 承 年来珠三角土地等资源严重短缺 , 造 成 用 地 成 本 偏 高 。 这 些 都 导 致
接 产 业 转 移 、 接受订单向接受订单和用自己的核心技术生产 、 甚 至 了珠三角优势的缺失 。 近两年已经可以看到 , 以加工为主的企业 已经给别人下订单相结合转变 , 从垂直分工向 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 逐渐地向成本更低 , 招商引资条件更好的内地扩展建厂 。 合 转 变 。 因 此 , 我们要在继续积极承接发 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的 同 时 , 高度重视原创性技术 、 工 艺 的 开 发 , 使珠三角成为研发 、 制 产 业 结 构 雷 同 , 珠三角各城市从 80 年代开始均实行 “ 赶 超 战 造 、 设 计 中 心 。 具 体 说 , 一是从大力引进加工制造业入手 , 逐 步 向 采 略 ” 、 “ 逆 向 开 发 战 略 ” , 即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 导 致 经 济 区 各 购 、 研 发 延 伸 , 实现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和升级转型 。 地把投资的重点 集 中 在 投 资 少 、 见效快的少数几个行业上 , 导 致 区 此 外 ,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 传 统 产 业 , 增 内产业结构雷同 , 减弱了经济区内分工和规模的双重效益 , 并 引 发 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 特 别 是 在 服 装 、 珠 宝 、 钟 表 、 家 具 、 玩 具 、 家 用 区内竞争的白热化 。 80 年 代 中期的彩电大战 、 冰箱大战就是因为各 电器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 , 增 强 竞 争 力 , 扩 大 市 场 份 额 。 地 产业结构严重呈同态势而引起 。 到 了 “ 八 五 ” 时 期 , 各 地 投 资 热 点
2 加强与香港相关产业的合作 又 惊 人 相 似 : 广东沿海等地受香港产业转移以 及珠三角出口导向战
粤港两地的货物贸易 、 服务贸易联系紧密 , 两 地 的 经 济 融 合 与 依 略 等 因 素 影 响 , 加之利益驱动与信贷 、 财务等约束机制不完善 , 珠 三
存度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 “ 经 济 共 生 带 ” 。 角内产业结构严重趋同 。 据 1994 年 统 计 资 料 , 珠 三 角 经 济 区 工 业 产
粤港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应按照 “ 前 瞻 性 、 全 局 性 、 务 实 性 、 互 利 值 主要集中在食品 、 服 装 、 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电子及通讯设备
性 ” 的 原 则 , 积极推动两地的资源整合 、 产业合作与合理分工 , 以 高 制 造 业 , 其 产 值 占 了 全部工业产值的 50 . 65 % 。 尤 其 是 电 气 、 电 子 这
( 下 转 19 页 ) 两 个 行 业 , 产值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 26 . 24 % 。 其 中 , 广 州 、 深 圳 、 佛
房地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制度 , 除了对于提高我们 从 业 人 员 的 素 : 一 是 摈 弃 买 概 淘 汰 、 规 范 、 走战略联盟发展及品牌放大效应之路 。 即 质 , 对于稳定职业队伍 , 强化治理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念 的 陋 习 , 实实在在地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 注重可待续发展 。 二 是 走
: 3 : 健全房地产经纪行会组织 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外延式规模品牌扩张 ,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
心 竞 争 力 。 三是大力发展特许加盟店 , 放 大现有知名品牌的无形资 我 们不妨可以学习世界上面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 。 要 尽 快 建
产 效 应 。 立起我国房地产经纪人员协会网络 , 协 会 的 日 常工作除了对房地产
经纪人进行正常管理外 , 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 功能是提升行业队伍 四 、 结 束 语
的 专房地产经纪企业如何在当前大环境下面顺应市场 业 水 平 。 协会必须设立相应的从事房地产 教育的附属机构 , 这 , 找 准 定 位 , 是 些下属机构可以为房地产经纪人提供许多教育 和 培 训 课 程 , 取 得 执 我们接下来所要关注的问题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确实有个优胜劣汰的 业资格的经纪人 每年还要参加测验考试 , 接 受 再 教 育 , 以 保 证 房 地 问 题 , 确实有中途合并的问题 , 有关门歇业的问题 。 但 从 长 远 来 看 , 产经纪人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 。 短期的市场调整对于整合行业资源 、 对 行 业的进一步规范以及行业
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关 键 在 于 我 们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清 2 、 经营模式的转变 楚地意识到行业存在的问题 , 明 确 下 一 步 的 发 展 方 向 。 经 过 市 场 短 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将面临一次经营模式的转变 , 我 们
期整合之后,相信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会走向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 可以借鉴美国的经营模式 , 实行房地产经纪行 业规模化连锁经营和
加入知名的房地 产经纪特许经营体系 , 在扩大经营规模 、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 发 挥 品 牌 效 应 、 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可以显现出诸多优势 。 事 参 考 文 献
实 上 , 在这一次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危机中 , 像 麦 田 房 产 、 21 世 纪 不 动 [ 1 ] 高 荣 , 周 云 . 房地产经纪概论 「 M 」 福 州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产 等 公 司 , 都以其规模化的直营以及特许加盟 体系显示出了强大的 [ ] 2 葛 深 , 浅 析 昆明市房地产中介的现状 、 问 题 与 对 策 , 昆 明 大 学 学 市 场 竞 争 力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特许经营来实现房地产经纪企 业报, 2007 . 18 ( 3 )
的规模将成为一种潮流 。 [ 3 ] 房产中介行业市场形势分析研讨会记录
3 、 发挥房地产经纪品牌优势 [ 4 ] 李 贵 良 ,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行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生 产 力
规 范 化 、 规 模 化 、 专 业 化 、 品牌化的战略方向将是未来房地产 研 究, 2007 . 10
市 场 的 主 流 , 经过市场的洗礼 , 现有的房地产经纪企业要进行整合 、 ( 作者单位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上 接 13 页 ) 建 立 了 东 京 、 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 成为亚洲大都市连绵发展
程度最高的国家 。 目前这几大都市圈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 新技术产业和先 进制造业为基础 , 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 , 建 立 适 应
珠 三 角城市群一起成为中 地 区。 国际化城市功能需要的新型产业体系 , 使
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 。 深圳作为离香港最近 珠三角目前的行政区经济造成了各城市间基础设施重复 建 设 、 的 城 市 , 应 该 成 为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 , 成为重要的金融中 产 业 结 构 趋 于 雷 同 、 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的恶性竞争等后果 , 严 重 心 , 商 贸 中 心 , 采 购 、 配 送 中 心 , 以 贸 易 和各类服务业来推动工业制 阻碍了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为 了 进 一 步提高区域竞争力 , 从 而 造 业 的 发 展 。 实现这一目标既有助于提升深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档 提 高 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 珠三角必须借助 WTO 和 CEPA 的 契 机 , 打 次 , 又可为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空 间 。 在 全 国 风 起 云 破 现 有 的 行 政 区 经 济 , 加速区域内城市间的分工和合作 , 实 现 从 行 涌 争相发展的情况下 , 广东应强化忧患意识 、 先 机 意 识 , 一 定 要 把 香 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重大转变 。 珠 三 角各城市群应以 “ 大 珠 三 港在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中属于自己的商机 , 牢 牢 地 抓 到 手 。 角 ” 都 市 圈 的 视 野 , 审视自己的角色 , 重新考虑城市群的功能定 位 和
产 业 布 局 , 使珠三角在全球区域经济竞争 中发展成为辐射力更强大 此 外 , 珠三角的中小科技企业较多 、 创业资源比较 丰 富 , 香 港
服务业和资本市场比较发达 , 将强双方在创业 投资体系建设方面的 的大珠三角都市圈 , 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
, 既 可 为 深 圳的科技企业发展服务 , 也为香港的资本市场开拓 合 作4 利用泛珠三角的有利契机 , 增强区域竞争力 新 的 发 展 空 间 。 泛珠三角经济圈分为三部分 , 分 别 是 核 心 区 、 紧 密 层 经 济 圈 和 半
过 去 几 年 间 , 粤港之间通过建立以出口加工导向的产业基地的 紧 密 层 经 济 圈 。 在以上三部分的省区之间以及各部分内的省区之间 均区 域 合 作 , 在 货 物 贸 易 、 服 务 、 投 资 等 方 面已成为重要伙伴 , 形 成 了 有很强的互补性 。
紧密往来与依赖关系 , 经 济 整合格局事实上已形成 , 如 果 以 CEPA 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范围是发展 的 结 果 。 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 : 《 内地与香港关于 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 : 为 契 机 , 用 新 的 经 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 , 加快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区
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贸机制和制度性安排去规范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 , 那么整个区域合
作和产业互动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 各方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 目
前世界经济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国与国之 间 的 竞 争 , 但 更 多 的 表 现 3 形成政府协调机制 , 打造大珠三角都市圈
为地区之间和区域集团之间的竞争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包 括 香 港 和 澳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看 , 建立以跨行政区城
门 在 内 的 大 珠 三 角 地 区 , 已经发展成为很有规模的经济体系 , 对 世 市体系为主导模式的新型经济区经济格局 , 是 我国城市化道路长期
探索的客观选择和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一 方 面 , “ 以 界市场产生着极大影响 。 但珠三角面临发展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发展 大 城 市 为 主 , 大中小城市协调并举 ” 的 发 展 对 策 , 是我国城市化道路 后 劲 不 足 的 问 题 , 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 , 进 一 步 增 强 其 长期探索后的客 观 选 择 ; 另 一 方 面 , 不同行政区划间的城市以协调 辐 射 力 。 因 此 , 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将会扩大其经济腹地 , 带 来 规 模 互补实现共同繁荣 , 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现 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西经 济 效 益 , 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 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 方城市规划的先行者们认为 : 解决城市问题 不能局限于各自狭隘 的 从而把大珠三角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发展成为亚 洲和世界上最具 竞单 一 范 围 内 , 必须走联合协调互补之路 。 美 国学者芒福德在阐述 其 争力的经济区域 。 区域整体发展理念时指出 : “ 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 ” 为 参 考 文 献 此 , 自 20 世 纪 50 年 代 开 始 , 美国沿大西洋中部 , 北 起 波 士 顿 , 南 至 [ 1 ] 景 体 华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北 京 , 2004 华 盛 顿 , 在 600 公 里 长 、 100 公 里 宽 的 地 带 , 建 立 了 由 5 个 大 都 市 和 [ 2 ] 左 连 村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 南 方 日 报 近 200 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世界上最早的大都市连绵带 。 日 本 则 ( 作者单位系湖北工业大学 )
范文二:[doc格式]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及对策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及对策
?L#中国高l}技术企业
球江三角I;;I.I区仁仇势炙&对策
移文/张湘伟
【摘要】本文通过珠江三角洲企业经营成本,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以及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和国内其它经
济区的崛起,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的变化,并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加大政府的协
调力度和有效利用泛珠三角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珠三角区域经济区位优势
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
速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
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979—2007年,广东连续28年GDP年均以两
位数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GDP达1914亿美元,占全国的八分之
一
(12.5%),创1995年以来增长幅度之最高.全省多项经济指标,例
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居民储蓄存款,税收,财政收
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虽然珠三角目前在经济总量上仍保持着一
定的优势,但在新一轮城市经济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城市体系内部
分工协作上,无论观念还是实践,珠三角已经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
1区位优势的变化
随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及京津唐地
区的快速发展,珠三角的优势已经明显缺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
大经济带.
长三角地区由于工业比较发达.长江人海口的良好位置.全国
金融中心,并且拥有大量的技术工人.长三角借助其娴熟的技术和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珠三角在这
些方面不如长三角.再加上近年来珠三角劳动力成本的的提高,大
批低附加值企业必慢慢从这一地区”溢出”.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服务业,制造业等比较发
达,对产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大,经济发展迅速.珠三角在这些方面不
如京津唐地区.
2经营成本提高
珠三角以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水平比较低,
只有产品生产加工阶段在珠三角.而其它采购和销售都控制在大型
跨国企业手中.造成了珠三角的企业利润普遍偏低.而且生产加工
必须雇佣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珠三角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
交通和通讯方面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加上
近年来珠三角土地等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用地成本偏高.这些都导
致了珠三角优势的缺失.近两年已经可以看到,以加工为主的企业
已经逐渐地向成本更低.招商引资条件更好的内地扩展建厂.
3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雷同,珠三角各城市从80年代开始均实行”赶超战
略”,”逆向开发战略”,即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导致经济区各
地把投资的重点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的少数几个行业上,导致区
内产业结构雷同,减弱了经济区内分工和规模的双重效益,并引发
区内竞争的白热化.8O年代中期的彩电大战,冰箱大战就是因为各
地产业结构严重呈同态势而引起.到了”八五”时期,各地投资热点
又惊人相似:广东沿海等地受香港产业转移以及珠三角出口导向战
略等因素影响,加之利益驱动与信贷,财务等约束机制不完善,珠三
角内产业结构严重趋同.据1994年统计资料,珠三角经济区工业产
值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
制造业,其产值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50.65%.尤其是电气,电子这
两个行业.产值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26.24%.其中,广州,深:0il,佛
山,中山,珠海这两个行业的产值均超过2O亿元.9O年代中后期所
有珠三角城市的主导产业又都定位在高新技术产业.
4行政区经济的弊端
不少地方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
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由于省市之间,省市之间及县域之间存
在高低不等的一道道行政性障碍.隶属于不同行政主体的产业开发
区实施的是背靠背的招商政策.各城市的招商条件并不透明,商务
成本缺乏正常的梯度.本应是成本导向下的企业投资经营行为与追
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为合在一起,使得同类产品及上下游生产能力
难以相对集中,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出现断裂,或不经济地扩大
了空间距离.在这种背景下.外商投资企业不论其产业属性和专业
特长.一概成为各城市政府部门的争夺对象.
行政隶属关系”重叠”.矛盾重重.即在同一经济区域甚至是同
,
行政区域内.本因经济关系引发也可用经济方式解决的问题,却
因当事各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而又矛盾重重,即使处理也不是按
经济规律而往往按行政手段加以解决.近年来.治理整顿市场经济
秩序的”打假”之所以频频受阻,”清障”之所以屡屡被困,相当程度
上也正是缘于这种变了昧的”属地管理”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二,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后的对策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9O年代.深:0iI抓住国际信息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剥
离制造环节并在全球重新布局的历史性机遇,从低附加值的受托加
工人手.迅速挤人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起
步和发展.现在.珠三角的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网络设备等产品在
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成为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上的重要一
环.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仍以加工组装为主,或者
是公知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不
多.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
大力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努力实
现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加工制造与研发设计相结合转变,从依靠承
接产业转移,接受订单向接受订单和用自己的核心技术生产,甚至
给别人下订单相结合转变.从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
合转变.因此,我们要在继续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的同时.高度重视原创性技术,工艺的开发.使珠三角成为研发,制
造,设计中心.具体说,一是从大力引进加工制造业人手,逐步向采
购,研发延伸,实现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和升级转型.
此外,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
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服装,珠宝,钟表,家具,玩具,家用
电器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加强与香港相关产业的合作
粤港两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联系紧密.两地的经济融合与依
存度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共生带”.
粤港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应按照”前瞻性,全局性,务实性,互利
性”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地的资源整合,产业合作与合理分工,以高
f]转19页)
一
13—
房地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制度,除了对于提高我们从业人员的素
质,对于稳定职业队伍,强化治理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健全房地产经纪行会组织
我们不妨可以学习世界上面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要尽快建
立起我国房地产经纪人员协会网络,协会的日常工作除了对房地产
经纪人进行正常管理外,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升行业队伍
的专业水平.协会必须设立相应的从事房地产教育的附属机构.这
些下属机构可以为房地产经纪人提供许多教育和培训课程,取得执
业资格的经纪人每年还要参加测验考试.接受再教育.以保证房地
产经纪人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
2,经营模式的转变
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将面I临一次经营模式的转变.我们
可以借鉴美国的经营模式,实行房地产经纪行业规模化连锁经营和
加入知名的房地产经纪特许经营体系,在扩大经营规模,优化资源
配置,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可以显现出诸多优势.事
实上,在这一次房地产经纪行业的色机中,像麦田房产,21世纪不动
产等公司,都以其规模化的直营以及特许加盟体系显示出了强大的
市场竞争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特许经营来实现房地产经纪企
业的规模将成为一种潮流.
3,发挥房地产经纪品牌优势
?L《中国高I}技术企业
淘汰,规范,走战略联盟发展及品牌放大效应之路.即:一是摈弃买概
念的陋习,实实在在地塑造自身品牌形象,注重可待续发展.二是走
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外延式规模品牌扩张,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
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特许加盟店,放大现有知名品牌的无形资
产效应.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纪企业如何在当前大环境下面顺应市场,找准定位.是
我们接下来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个优胜劣汰的
问题,确实有中途合并的问题,有关门歇业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
短期的市场调整对于整合行业资源,对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以及行业
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清
楚地意识到行业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经过市场短
期整合之后,相信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会走向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荣,周云.房地产经纪概论FMJ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葛深,浅析昆明市房地产中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昆明大学学
报,2007.18(3)
【3】房产中介行业市场形势分析研讨会记录
【4】李贵良,美国房地产经纪人行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
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战略方向将是未来房地产研究.2007.10
市场的主流,经过市场的洗礼,现有的房地产经纪企业要进行整合,(作者单位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业竺业业业妇坐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上接13页)建
立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成为亚洲大都市连绵发展
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建立适应程
度最高的国家.目前这几大都市圈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
国际化城市功能需要的新型产业体系,使珠三角城市群一起成为中地区.
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深圳作为离香港最近珠三角目前的行政区经济造成了各城市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的城市,应该成为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成为重要的金融中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的恶性竞争等后果.严重
心,商贸中心,采购,配送中心,以贸易和各类服务业来推动工业制阻碍了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竞争力.从而
造业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既有助于提升深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档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珠三角必须借助WTO和CEPA的契机.打
次,又可为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全国风起云破现有的行政区经济,加速区域内城市间的分工和合作.实现从行
涌争相发展的情况下,广东应强化忧患意识,先机意识,一定要把香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重大转变.珠三角各城市群应以”大珠三
港在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中属于自己的商机,牢牢地抓到手.角”都市圈的视野,审视自己的角色,重新考虑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
此外,珠三角的中小科技企业较多,创业资源比较丰富,香港产业布局,使珠三角在全球区域经济竞争中发展成为辐射力更强大
服务业和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将强双方在创业投资体系建设方面的的大珠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合作,既可为深圳的科技企业发展服务,也为香港的资本市场开拓4
利用泛珠三角的有利契机.增强区域竞争力
新的发展空间.泛珠三角经济圈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核心区,紧密层经济圈和半
过去几年间,粤港之间通过建立以出口加工导向的产业基地的紧密层经济圈.在以上三部分的省区之间以及各部分内的省区之间
区域合作,在货物贸易,服务,投资等方面已成为重要伙伴,形成了均有很强的互补性.
紧密往来与依赖关系,经济整合格局事实上已形成,如果以CEPA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范围是发展的结果.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契机,用新的经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加快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区
贸机制和制度性安排去规范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那么整个区域合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和产业互动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各方的发展空间会更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目
3形成政府协调机制,打造大珠三角都市圈前世界经济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更多的表现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看,建立以跨行政区城为地区之间和区域集团之间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香港和澳
市体系为主导模式的新型经济区经济格局,是我国城市化道路长期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很有规模的经济体系.对世
探索的客观选择和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以
界市场产生着极大影响.但珠三角面临发展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发展
大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协调并举”的发展对策,是我国城市化道路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其
长期探索后的客观选择;另一方面,不同行政区划间的城市以协调辐射力.因此,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将会扩大其经济腹地.带来规模
互补实现共同繁荣,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西方城市规划的先行者们认为:解决城市问题不能局限于各自狭隘从而把大珠三角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上最具
的单一范围内,必须走联合协调互补之路.美国学者芒福德在阐述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其区域整体发展理念时指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参考文献
为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沿大西洋中部,北起波士顿,南[1】景体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4
至华盛顿,在600公里长,100公里宽的地带,建立了由5个大都市『21左连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意义重大.南方日报
和近20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世界上最早的大都市连绵带.日本则(作者单位系湖北工业大学)
一
19—
范文三:地理图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区位条件
考点一
图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区位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 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全 国 最 侨 乡 之 一
投资、 招商、 引资
推 动
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
先 机
优于其他 地区吸引 外资
国 家 的 对 外 开 放 政 策
发挥劳动力丰富、 接受港、澳 地价低廉的优势 产业的扩散
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 品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考点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特征
第一阶段 1979~1990 年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政策和侨乡优势 ③地价低廉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 业结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①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 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 小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 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 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 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外商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 对较高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 特点
原因
考点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特别 是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崛起, 使得支撑珠江 三角洲地区产 业升级的动力 正在减弱 城市规划、建设 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 合理,城市之间 缺少分工合作, 使得城市竞争力 明显下降;对外 来人口管理跟不 上,引发居住、 交通、教育和治 安管理等一系列 问题 能源、交通、工 矿企业的迅速发 展,导致“三废” 排放量大,环境、 污染问题日益显 露出来 以广州市为 基地,发展 石化、钢铁、 洗车、造船 等原材料工 业和装备制 造业,以此 推动地区的 产业升级 各城市都在 积极努力, 加强相互分 工与全作, 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 为核心的大 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对 外来人口加 强管理 制订城市发 展规划,加 强交通、通 信、环保等 基础设施建 设和环境污 染的治理
产业 升级 面临 困境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主 要 问 题
城市 建设 相对 落后
构 建 城 市 群
整 治 措 施
生太 环境 问题 日趋 严重
加 强 规 划 与 管 理
考点四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对外开放 小商品经营 大城市扩散 森林、矿产 资源开发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乡镇企业发展 国有有中型 企业建立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范文四: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优势互补创繁荣
作者:张敏
台声 1997年05期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1世纪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互补关系新态势”学术研讨会于5月13日至15日在深圳迎宾馆举行。开幕式由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陈鲁直主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于光远作了《论香港回归后深圳、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优势互补》的主题发言。深圳市副市长武捷思宣读了市委书记厉有为的书面发言。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有60余人。研讨会开得深入、热烈,引起各界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世纪之交逢盛会 深港同心迎回归
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在书面发言中说:我国即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世纪之交中华民族的盛事。香港地处世界黄金水道,背靠内地,是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当今世界活力最强、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但是,香港也面临着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第三产业的成本上升等问题。其国际经贸和金融中心地位也受到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压力和挑战。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的经济联系,由80年代初以商品贸易合作为主,发展至8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出口加工业合作为主的多元经济合作,已形成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格局。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在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上得天独厚,两地人流、物流往来频繁,经济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截至1996年底,深圳实际利用港资76.38亿美元,深圳对外贸易额的86%经过香港转口。现在,深圳通过17年的建设和高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按国际惯例办事的运行机制。
香港回归后,随着世界经贸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经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成长,可为香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动力。可以肯定,回归后的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在未来世界经贸格局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共同繁荣的因素不仅不会削弱,只会随着香港回归而进一步加强。
用“和平与智慧”纠正“历史的错误”
在此次盛会上,长期研究香港问题,而且卓有建树的专家颇多。原香港大公报社长杨奇先生的《香港概论》和广东社科院研究员施汉荣先生的《“一国两制”和香港》两部学术专著于1995年先后出版后,颇有影响。中山大学港澳所所长郑佩玉教授和暨南大学特区与港澳所所长封小云教授则是对香港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女学者。他(她)们均向本次大会提交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这些学者们认为: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以“一国两制”方式收回香港,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取得了历史性胜利。昔日英国殖民者用“炮舰和鸦片”(暴力和毒品)侵占香港、掠夺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制造了一场“历史的错误”;而今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却用和平与智慧纠正了这一“历史的错误”。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中英两国力量与智慧较量的最终结果,并推动了历史的新发展。这是我们时代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可喜进步;同时,这也显示了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宽阔的胸怀和极高的政治智慧,闪耀着东方文明的光芒!
从“一国多制”到“一制多式”和“一国两制”
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曾是一个“一国多制”的国家:1.在革命根据地(或称解放区)实行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2.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3.抗日战争胜利前的沦陷区实行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4.在西藏实行农奴制。5.在大小凉山实行奴隶制。6.在云南、四川、东北某些地方,许多少数民族还停留在原始公社阶段。7.香港、澳门、台湾各自经过复杂的变迁,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革命胜利后,除台湾、香港、澳门外的中国广大地区都实行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曾照搬苏联模式,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前,中国广大地区便是这种“一制一式”的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针路线后,出现了“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建立了经济特区,打破了“一制一式”,在我国形成了“一制多式”的局面。
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还实行另一种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中国大地上就存在着两种基本制度,客观上就是“一国两制”的局面,只不过分别实行两种制度的四个地区(大陆和港澳台)留待统一于“一国”之内而已。
由此,使两制四地都合归“一国”,才能正确反映历史的真实和现实的要求,才符合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就是既要解决统一问题(对香港、澳门是恢复行使主权),又要在统一后保持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原有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这恰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伟大的战略决策,也是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实事求是光辉思想的完美体现!
于光远认为:“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的充满着非凡智慧、非凡创造精神、非凡气魄的伟大思想。在他提出这个方针后的15年中,为实现香港回归我们已经作出的努力,是这个伟大思想的伟大实践。而香港回归祖国后实现的“一国两制”的事实,又将成为这个伟大思想、伟大实践的伟大成果。
信心与顾虑
此次盛会绝大多数与会者对于香港情况了如指掌。杨奇先生的研究更为深入,他自今年4月份以来,曾分别与香港各阶层的24位代表人物进行了无拘无束的交谈。他发现:香港大多数市民对回归以后经济前景的信心,比去年和前年有了显著提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召集人钟士元先生指出:“随着主权移交之期日渐趋近,支持中国政府的声音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在香港政府人员协会“庆回归开心嘉年华”活动中表示:“现在是人心思定,人心思归,香港的平稳过渡一定可以实现。”
当然,香港人士也还存在一些顾虑,如怕内地贪污受贿的风气吹到香港;担心来港人数失控……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即查良镛)指出:“香港的专业人士、中产阶级特别强调:要求保持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现有的法治制度,否则港式繁荣与港式稳定很难保持。”港人关心社会稳定和自由生活方式,希望个人收入不会降低。
更多的香港学者和业者认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将是经济,这与20世纪长期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大不相同。他们指出:过去10多年来,香港、台湾、广东、福建这4个省、区,基于文化、语言的相同以及经济上的互补互利,已形成了一个“自然经济领域”,它的综合经济力量极为惊人,其贸易总额高居世界第三,已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其中,香港起着特殊的桥梁作用。1978年以来,内地的外来投资中,多半来自香港,港人投资项目超过5万个,雇用劳工超过400万人。他们相信这4个省、区的经济关系,今后将更为密切……
坚决执行“一国两制”确保香港稳定繁荣
与会的领导和各方面专家、学者们对于香港现况及港人心态比较了解,故所提交论文大多对症下药,颇多真知灼见。而许多即席演说更是言之切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鸿儒专程从香港赶来赴会。他讲:台湾立委那种打架斗殴方式,不但大陆看不惯,港人也看不起。香港的选举成功使香港各界人士对“一国两制”信心倍增。
国务院港澳办经济司周波副司长认为,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中央各部与香港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隶属关系,有关部门在管理其驻港机构时,要注意不要影响、干扰到香港其他企业。只要“一国两制”在港保证实行,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就能保持。
杜润生、张序三、朱厚泽、陈鲁直、罗钰如等老领导也分别作了学术演讲,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对于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大调整,地区安全与香港的繁荣稳定,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在香港的碰撞与交流,21世纪环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香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既宏观又具体的论述。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坚决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才能确保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促进与发展港澳粤优势互补,共创辉煌。
优势互补 共创繁荣
深圳市长李子彬对于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深圳十几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对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香港与内地包括珠江三角洲、深圳的关系是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经济合作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谈及深、港经济合作,李子彬说,双方首先要在港口、机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两地之间日益增多的人流、物流创造条件。其次,两地将各自发挥优势,把深圳、香港建成一条高新技术产业走廊,这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要加强两地金融、信息、商贸、旅游、房地产、交流运输业的合作。其三,香港在城市管理、经济管理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四,深港两地在环保、物资供应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总之,深圳、香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我们将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合作,共创繁荣局面!
范文五: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优势的比较分析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优势的比较分析
李宁 !
一、珠三角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分工特点 % 以上。珠三角 业,其产值之和约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 ,)
珠三角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工业发展的轻型化是符合本地资源制约和基础条件的正确选择, !"
自然禀赋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毗邻港 !也是适应港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移,大力吸引海外直 澳,具有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发展贸易的历史深远。作为我国 接投资的必然结果。
“”著名的 侨乡,珠三角与港澳连成一片,语言相同、风俗相融、血 外向型经济明显。对外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毗邻港 "
脉相通,在经济、文化、人文地理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得天 澳、信息灵通、交通便利的优势,以对外贸易作为导向性产业,采 独厚的条件对于珠江三角洲利用港澳的资金、技术和贸易关系发 “”取三来一补形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和各种相关 展当地经济,对于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按照国 的服务业。目前,外向型经济已经基本形成,珠三角建设资金的 际惯例办事,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珠三角作 ,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均来自境外,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 - ! ’
为港澳台及东南亚经济进入中国的通道,成为以上地区产业和技 一在国际市场上实现。
术转移的首选,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主导产业。珠江三角洲在其工业化过程 #
政策优势。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改 "中,无论是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还是自己创办的乡镇企业,都具 革开放政策的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先行者。珠海、深圳两 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这是它能够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个经济特区和广州等开放城市在税收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 的技术选择原因。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选择,既符合改革开放初期 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注入,而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珠三 珠江三角洲工业的技术特征,又是以区内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基础 角又具有很强的吸纳资金的能力。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投资小、 的。
见效快的制造业,成为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启动力量。 二、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比较
要素优势。珠江三角洲历来是我国人口的高度密集区之 # “”中国加入 后,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新一轮北上趋势,/0 .
一,年大三角洲总人口为 万人,农业人口占 ,相 #$% $&" !!(’)年 , 广 东 省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亿 美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 %# 对于 万亩的耕地面积,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刘 ;而同期江苏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 ) !,’" $ 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在工业生产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远高于 亿美元,增长 省 ;浙江省 。年,江浙沪 $*" () ’!" & %’" $) +,,+ ’
利用外资总额达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 。%*" & "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时,工业生产可以从农业中得到劳动力的
长江三角洲的崛起,与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两 无限供给。加上外省流入的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形成珠三
极。两地都是以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参与区域分工,产业结构 角地区的劳动力优势,成为珠三角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客观条
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使两地不可避免的存在资金、劳动、市场等方 件。
面的竞争。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分工特点+"
基地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其纺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比较优势决定了其制造业发展具有以下
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石化等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 特点:
地位。亿 年,长江三角洲三省市实现制造业产值 + +&" ,,!*(*,! 产业结构轻型化。珠三角地区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
元,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的 ,而同期珠三角产值比重为" + ’,’)一向以轻纺工业为主体。加上大量海外直接投资投向投资小、见
效快的轻工业部门,使珠三角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电子、 。 *" $ !’)
家电、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皮鞋塑料、医药等主导产 两地制造业发展机制比较" !
&% 特区经济 +,,* 年第 & 期
两地发展制造业都是由两地区位、资源和政策的比较优势所 我们将制造业分为纺织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业、建筑材料 决定的。不同的是,两地制造业发展的启动机制不同。珠江三角洲 制品业、森林造纸业、医药制作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
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及化学制品业大类计算产业结构相 有着对外联系的悠久历史,但改革前期工业基础薄弱。世纪 #!""
,存在较强的产 似系数,得出两地的产业机构相似系数为 年代初期,珠江三角洲首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对外的联系 #"’ )(
业同构现象。 吸引了大量外资。可以说,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由外资启动的,是
开放导向型的。而长江三角洲则不同,它没有珠三角对外联系的 两地制造业结构存在一定的趋同现象,这是由两地总需求水 悠久历史,作为我国历来最富饶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有着深 平和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趋同性所决定的。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 厚的工业传统。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首先产生在乡镇企业和民营 发展贸易的成分相对较大,而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面向国内市场 企业,在外资投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沿海 个开放城市 $% “”的成分相对较大,两地的制造业并不会形成 一山不容二虎之 和整个沿海地区开放后,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基础和商业氛围加上 势。可以仿效日本的工业化道路,即以都市圈为中心,以大城市为 经过南方实践而推广的开放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世 !" 骨干,分别布置三套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的城市化道路。都市圈 纪 年代起,长三角才成为中国外资注入的重点地区。&" 的产业结构接近,彼此的交换需求就少,可以大大减少运输网络
开放主导型的市场体制形成道路和相应的两头在外的外向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型经济战略,造就了珠江三角洲的以出口加工为特色的经济结构 波特认为,区域经济地位上升的过程就是其竞争优势加强的 特点。原材料来自于海外,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导致了外贸量的飞 过程。区域竞争优势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 速增长和当地出口加工企业的大量涌现。然而在长江三角洲,高 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通过大量吸引外资, 度密集的人口形成的巨大的本地购买力,乡镇企业接受城市大工 珠三角制造业已经实现了由要素推动阶段向投资推动阶段的转 业扩散和城乡新的经济合作方式的形成,在开放上落后于珠三角 变,正处于由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阶段演变的时期。珠三角制造 导致产品结构上落后从而只能留在国内市场的制造业,等等因素 业要在新的动态竞争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比较优势,必须走以内涵 决定了国内市场对于这一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扩张为特点的创新推动之路。
可见,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对外依存度大大高于长三角地 在创新推动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分工演进的基础。 区,这是和两地制造业启动机制直接相关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 而珠江三角洲技术基础薄弱、制造业链条与产前研发链条脱节的 从国际市场购入原材料,产品也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所以外贸依 状况则是珠三角制造业分工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深层危机。其 存度很大,说明其对国际市场依赖很高。而长三角地区虽然也有 根本原因是企业缺乏本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造成 一定程度的进出口贸易,但国内市场对其影响巨大。 的。要实现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升级,要从技术和制度两方
两地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 !’ 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对两面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地支柱产业的产值及比重、支 培育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加要素技术投入,用 !
柱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专业化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竞争力的比较。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自身的消化
可知如下情况:长江三角洲专业化部门较多,但由于其制造 吸收和创新,加强教育与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 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大,故专业化系数不高,平均只有 。而珠 $’ (!形成了广州天河科技园、深圳科技工业园、中山火炬高科技开发
()江三角洲专业化部门不及长江三角洲 个,但各部门的专业化 & 区等高科技园区,应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使科技形成 系数较高,反映了较强的区域集聚程度。在众多专业化部门中,长 现实的生产力。
三角的纺织服装业具有绝对优势,占全国一半以上的销售额。珠 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收购、兼 "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达到 并、重组和联合,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因为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具 (。珠三角三大新兴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 ()’ $(* 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实力和动力,并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 )设备制造业、石油及化学加工业占制造业总值的 ,而长 +’ (,,* 益。
三角三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总值的 。可见,珠江三角洲 (’ (" ,*政府部门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 #的产业具有明显的新兴产业特征,过分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 引导稀缺资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投入,鼓励 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而这两类产业又是由港澳台等地 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珠 迁移过来的加工装配工业,是靠低廉的地价、劳动力和区位优势、
政策优势来支撑的。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 现引入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研究两地
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如
晓系数数值越大,说明区域产业结构越相似。
三角制造业的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作者单位: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邮编:,$"+%"
+& 特区经济 !"", 年 + 月 !, 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变化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