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相关名词解释
一、相关名词解释:
1、 OM :DC 商品存控向厂商下单单品的最小订货单位
2、 OP :DC 商品分店向DC 订货单品的最小订货单位
3、 OT :分店销售单位
4、 MOP :DSP 商品分店向厂商下单单品的最小订购单位
5、 MOC :厂商最小的起送量,有数量、金额两种单位
6、 DC 商品属性:
1) 属性0——DC 正常商品
正常商品的定义:收货——上架——补货——拣货——出货
适用于:OM/平均DMS >6的商品明细
2) 属性1、2、4、5——Flow Through商品
Flow Through商品的定义:收货——拣货——出货
属性1、2、4、5的区别:
属性1——由采购控制下单量;
属性2、5——适用于OM/平均DMS ≤6的商品明细
属性4——生鲜包材订货
3) 属性3——Cross Docking商品
Cross Docking商品的定义:收货——出货
适用于:服饰、鞋有款色码的品项
4) 属性9——属性由1、2、5转为0的过渡码
7、 DSP 属性:
1) 属性1——DSP 商品因囤货暂时存放在DC
2) 属性2——DSP 商品因高库存暂时退至DC
3) 属性0——代表真正的DC 商品
4) 属性栏位空白——代表DSP 商品
8、 订单类别:
1) DC 商品订单类别:
0——存控配单;1——DC-OPL ;3——XOPL ;5——退厂;6——退库;7——FOPL ;8——FLOW ;8/5——AUFL ;9——赠品
2) DSP 商品订单类别:
0——总公司;1——OPL ;2——店内;3——日配;4——紧急;5——退厂; 6——转出;7——转入;8——XDSP ;
9、 订单状态:
0——未收货;1、2——已收货;3、4——已审核;7——部门收货;8——DSP 商品DC 代送
10、 DC 各仓别介绍:
1仓—好品仓;2仓—退厂仓;3仓—待处理仓;4仓—报废仓;5仓—暂存仓; 6仓—无账分配仓;9仓—少数仓
范文二:相关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相关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几何地震学:又称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通过引入波前、射线等概念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菲涅尔原理:从同一波阵面上的各点所发出的子波,经传播而在空间相遇时,可以相互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因此该点观测的是总扰动。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叠加原理: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此种情况下,同一波的射线路径保持不变。可用于均匀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介质,也可用于任意形状界面的弹性介质,不均匀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波阻抗: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乘积。
射线:波前上任意一点都向该点波前的方向前进,这种垂直波前的线称为射线。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刚好开始振动,这一曲面叫波前,也叫波阵面。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波线:在适当的时候,认为波及其能量沿着某一条路线传播,这条路线称为波线,或射线。
振动曲线:某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
波形曲线:在某一时刻不同质点的位置关系。
振幅:在振动图形上极值的大小称为振幅。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的波。
面波:沿地表界面传播的地震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时距曲线:地震波走时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即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时间同检波点到爆炸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各段的斜率就是各地震波视速度的倒数。
正常时差:在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或者是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之差。
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角引起的。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即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观测系统: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静校正:为了消除地表起伏、激发深度不同、低速带波速与地层波速不一的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炮检中点处的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记录中的基本地震子波,压制交混回响和短周期多次波,从而提高垂向分辨率,再现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偏移:重排地震信息单元,使绕射波收敛、反射波归为到真实的位置,从而直观地展现地下构造的真实形态。(叠前偏移是把共炮点道集记录或共偏移距道集记录中的反射波归位到产生它们的反射界面上并使绕射波收敛到产生它的绕射点上。在把反射波回投到反射界面上和绕射波收敛到绕射点上时要去掉传播过程的效应,如扩散与衰减等。最后得到能够反映界面反射系数特点的并正确归位了的地震波形剖面,即偏移剖面。叠后偏移是在水平叠加剖面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水平叠加剖面上存在的倾斜反射层不能正确地归位和绕射波不能完全收敛的问题,采用了爆炸反射面的概念来实现倾斜反射层的正确归位和绕射波的完全收敛。)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地震分辨率:可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或最窄的地质体的宽度。前者称为地震垂向分辨率,后者称为地震横向分辨率。
地震属性:指的是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
合成记录: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成的地震记录(地震道)。
1) 地质体:是地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涵义不严格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地壳内占有一定的
空间和有其固有成分并可以与周围物质相区别的地质作用的产物。
2) 压电性:电介质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极化而在两端表面间出现电位差的性质。
3) 电场:任何电荷在其所处的空间中激发出对置于其中别的电荷有作用力的物质。
4) 感应电荷:若对导体施加静电场,导体中的自由带电粒子将向反电场方向移动并积累在
导体表面形成某种电荷分布,称为感应电荷。
5) 介质:(或称电介质)一般指不导电的媒质。
6) 电磁波:电场磁场互相激励,往复不止,是的电磁场以波动的形式在周围空间传播,所
以电磁场也称为电磁波。
7) 电磁波波长:在任意固定时刻相位Φ相差2π的两个空间点的距离。
8) 趋肤效应:进入良导体的电磁波及其引起的感应电流只能分布在良导体极薄的表面层中
的一种现象。或者说介质导电性越好,信号频率越高,场衰减得越快,这时场将只集中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介质的浅部,物理学中称这种现象。 定量解释:物探成果地质解释的一部分。它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选择观测精度较高的、有意义的剖面(通常称精测剖面),利用数学计算或其他方法求出地质体的埋深、产状、空间位置等,有时还可以推算物性参数。 视电阻率:是用来反映岩石和矿石导电性变化的参数。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矿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水平大地电阻率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求得的电阻率。 正演模拟: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中,根据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物性数据,通过构造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其理论值(数学模拟),或通过构造实体模型来观测模型所产生的地球物理效应的数值(物理模拟)。 激发极化效应:这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是指在人工电流场—次场或激发场作用下,具有不同电化学性质的岩石或矿石,由于电化学作用将产生随时间变化的二次电场。在电阻率测量中发现在供电期间,观测电位差随时间增大, 断电后电场不立刻消失,而是随时间衰减。这种现象与稳定电流场的相关定律不附,说明有附加电场存在。 探地雷达法: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另一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面的反射波而进行地下介质结构探测的一种电磁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通过人工接地场源(电偶源)向地下发送不同频率(1-20kHz)的交变电流,在地面一定区域内测量正交的电磁场分量,达到探测不同埋深地质体的一种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 静态位移:当波长远大于良导电或导磁体地质体引起的积累电荷或磁荷产生一个附件电场或磁场,在对数坐标中表现出位置偏移原地质体的位置,其本质为非平面波现象。 点电源:当两电极的大小比它们与观测点的距离小得多时,可以把 这两个电极看成两
个“点”,称为点电源。
1.
2.
3.
4.
5.
6.
7.
8.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 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 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的过程; 含煤岩系: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层; 绝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 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平均每生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
结形成的岩石;
9. 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0. 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1. 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12. 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13. 煤层稳定性: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和可采性的变化程度;
14. 软弱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碳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大和
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15. 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自然单质或化合物;
16. 矿化度: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
17. 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
18.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19. 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它能综合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
20.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
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
21.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22.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
23. 胶结作用:其他物质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
范文三:LED-相关名词解释
LED-相关名词解释
LED
LED 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 (Light emitting diode) , 显示屏行业所说的 “LED” , 特 指能发出可见光波段的 LED 。
像素
LED 显示屏的最小发光单元,同普通电脑显示器中说的 “ 像素 ” 含义相同。
像素间距 (点间距 )
由一个像素点的中心到另一个像素点的中心的距离。
LED 显示单元
由若干个显示像素组成的, 结构上独立、 能组成 LED 显示屏的最小单元, 通过特定 的电路及结构制成。
SMT
SMT 就是表面组装技术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 , 是目前电子行业里 最常用产品生产加工工艺。
SMD
SMD 是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 mounted device 的缩写),是一种电子元器件的封装 形式。
LED 显示屏
由 LED 发光器件阵列组成的显示屏幕。
3合 1
是 LED 发光器件的一种封转形式, 指将 R 、 G 、 B 三种不同颜色的 LED 晶片封装在 同一个器件内 .
双基色显示屏 全彩色显示屏
双基色显示屏指显示屏的发光器件由红、绿两种颜色组成,彩色显示屏指显示屏的 发光器件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发光亮度
LED 显示屏单位面积所发出的光强度,单位是 cd/㎡,简单说就是一平方米显示屏 发出的光强度。
亮度等级
整屏亮度在最低到最高亮度之间的手动或自动调节的级数。
灰度等级
在同一亮度等级下,显示屏从最暗到最亮之间的技术处理级数。
PCB
PCB 是(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印刷电路板。
白平衡、白平衡调节
我们所说的白平衡,就是指白色的平衡,即 R 、 G 、 B 三种颜色的亮度 3:6:1比 例的平衡; R 、 G 、 B 三种颜色的亮度比例及白色坐标的调节,称为白平衡调节。
对比度
在一定的环境照度下, LED 显示屏最大亮度和背景亮度的比值。
色温
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 色温。
刷新频率
单位时间内显示画面被显示屏重复显示的次数。
视角,可视角,最佳视角
视角是观察方向的亮度下降到 LED 显示屏法线方向亮度的 1/2时, 同一个平面两个 观察方向与法线方向所成的夹角, 分为水平和垂直视角; 可视角是刚好能看到显示屏上图像 内容的方向, 与显示屏法线所成的夹角; 最佳视角是能刚好完整地看到显示屏上的内容, 且 不偏色,图像内容最清晰的方向与法线所成的夹角。
最佳视距
是能刚好完整地看到显示屏上的内容,且不偏色,图像内容最清晰的位置相对于屏 体的垂直距离。
失控点
发光状态与控制要求不相符的像素点; 失控点分为:盲点 (亦称死点) 、 常亮点 (或 暗点)、闪点三种。
静态驱动 扫描驱动
从驱动 IC 的输出脚到像素点之间实行 “ 点对点 ” 的控制叫做静态驱动; 从驱动 IC 的 输出脚到像素点之间实行 “ 点对列 ” 的控制叫做扫描驱动, 它需要行控制电路; 从驱动板上可 以很清楚的看出:静态驱动不需要行控制电路,成本较高、但显示效果好、稳定性好、亮度 损失较小;扫描驱动它需要行控制电路,但成本低,显示效果差、稳定性较差、亮度损失较 大。
恒流驱动 恒压驱动
恒流是指在驱动 IC 允许的工作环境内, 恒定的输出设计时规定的电流值; 恒压是指 在驱动 IC 允许的工作环境内,恒定的输出设计时规定的电压值。
同步控制 异步控制
同步和异步是相对于电脑所言的,所谓同步系统,是指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和电脑 显示器同步显示的 LED 显示屏控制系统;异步系统是指,将计算机编辑好的显示数据事先 存储在显示屏控制系统内,计算机关机后不会影响 LED 显示屏的正常显示,这样的控制系 统就是异步系统。
范文四:DEH相关名词解释
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和三次调频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发电功率和进行负荷管理。 按照调整范围和调节能力的 不同,频率调整可分为 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和三次调频 。
一次调频是指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 发电机组通过调速系统的自动反应, 调 整有功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 一次调频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 但是只能做到有差控 制。
二次调频也称为自动发电控制(AGC ) ,是指发电机组提供足够的可调整容量及一定的 调节速率, 在允许的调节偏差下实时跟踪频率, 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 二次调频可以 做到频率的无差调节,且能够对联络线功率进行监视和调整。
三次调频三次调频就是协调各发电厂之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从而达到电网的经济、 稳定 运行! 其实质是完成在线经济调度, 其目的是在满足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和系统安全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费用获得更多的、优质的电能。
一次调频死区
一次调频死区:为了防止在电网频差小范围变化时汽机调门不必要的动作而设置的频差。 (也 可以说为了机组的稳定运行, 当电网频率基本稳定在额定值时, 机组对频率的微小波动不产 生调节作用, 因此在额定转速附近设置了死区 ) 一般死区大小为 ±2rpm。 即当频率变化超过额 定频率 时,才起调节作用
AGC 即发电自动控制
AGC 即发电自动控制 。 在这种方式下, 机组所带负荷由电力负荷调度控制, 机组人员无 法改变,但可以通过修改增减负荷的速率来改变机组负荷的的变化率。机组投入 AGC 的条 件是在 CCS 方式下运行
当汽轮机单机运行时, 空负荷 (N=0)转速 n1与满负荷 (N=N0)转速 n2之差与额定转速 n0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调节系统的 转速不等率 (或称不均匀度,速度变动率等 ) ,以符号 δ表示, 即一般 δ的范围为 3~6%,常用的为 4.5~5.5%。带基本负荷的汽轮机转速不等率应比带调 峰负荷的取得大些, 但是所谓基本负荷与尖峰负荷也是相对的, 它是随网中单机功率的增大 而变化的,因此一般希望转速不等率设计成连续可调的,即可根据运行情况调整
转速不等率
速度变动率(也称转速不等率) 是指汽轮机由满负荷到空负荷的转速变化与额定转速 之比 , 其计算公式为 :δ=(n1 - n2)/n×100% 式中 n1:汽轮机空负荷时的转速 , n2: 汽轮机满负 荷时的转速 , n:汽轮机额定转速。对速度变动率的理解 :汽轮机在正常运行时 , 当电网发生故 障或汽轮发电机出口开关跳闸使汽轮机负荷甩到零 , 这时汽轮机的转速先升到一个最高值然 后下降到一个稳定值 , 这种现象称为
主要用于一次调频, 维持电力系统的自平衡能力, 数值越小参与一次调频越多, 会造成 机组运行不稳定,反之参与一次调频少,会影响电网的自平衡能力
迟缓率
迟缓率 机组一定的转速和一定的负荷相适应, 所以只要机组出现转速偏差, 调节系统 就应立即动作, 机组的功率立即改变。 实际上由于调节系统各部套存在着摩擦、 间隙以及滑
阀的盖度等原因,使调节系统动作出现迟缓现象。 ε=(△ n/n0)*100% ε------调节系统的迟 缓率 △ n------在同一功率下,转速上升与下降过程的静态 特性曲线 的转速差 当外界负荷变 化时,调节系统不动作,机组维持原功率运行,即 △ n 这一区域,用迟缓率 ε表示 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是指汽轮机在孤立运行的条件下, 其负荷与转速间的关系。 如果把 这种关系画在以负荷为横坐标,转速为纵坐标的图纸上,就得到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曲线, 从静态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调速系统负荷稳定的情况及速度变动率的情况。
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曲线即在稳定状态下其负荷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调节系统静态特性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下降的曲线, 中间不应有水平部分, 曲线两端应 较陡。如果中间有水平部分,运行时会引起负荷的自发摆动或不稳定现象。曲线左端较陡,
主要是使汽轮机容易稳定在一定的转速下进行发电机的并列和解列, 同时在并网后的低负荷 下还可减少外界负荷波动对机组的影响。 右端较陡是为使机组稳定经济负荷, 当电网频率下 降时,使汽轮机带上的负荷较小,防止汽轮机发生过负荷现象。
调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汽轮机的功率, 使之与外界负荷相适应。 描述汽轮机平衡工况下 的工作特性, 即汽轮机在同步器的不同位置时, 稳定工况下功率与转速的关系, 通常称为调 节系统的静态特性。对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静态特性曲线 并列在电网中运行的机组,其转速为电网的频率所决定,不可能由一台 机组自由改变。 即使是某一台孤立运行的机组, 也因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而不允许转速有 较大的变动。所以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一般是通过分部试验或计算而间接求得的。 调节系统的特性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元件的特性, 即调速器特性曲线, 调速器到油动机的传 动放大机构特性曲线, 以及调节汽阀升程与蒸汽流量、 汽轮机功率 之间的特性曲线。 而这些 特性在设计调节系统时是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的, 并使其最终的静态特性满足要求。 如果不 满足, 就须修改某些元件的特性, 以期获得所需要的静态特性, 对于现有的汽轮机调节系统, 如要测取其静态特性, 也是先测取其各部件的特性, 然后再间接绘制而成。 所以在试验中即 可判定各部件的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由于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对汽轮机的运行 (不论是单机 运行还是并网运行 ) 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它的曲线形状及相应的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 滑参数启动?滑参数启动的方法
什么是滑参数启动?滑参数启动有哪两种方法?
滑参数启动,是锅炉、汽轮机的联合启动,或称整套启动。它是将锅炉的升压过 程与汽轮机的暖管、暖机、冲转、升速、并网、带负荷平行进行的启动方式。启 动过程中, 随着锅炉参数的逐渐升高, 汽轮机负荷也逐渐增加, 待锅炉出口蒸汽 参数达到额定值时, 汽轮机也达到额定负荷或预定负荷, 锅炉、 汽轮机同时完成 启动过程。
滑参数启动的基本方法有如下两种:
(1) 真空法启动前从锅炉到汽轮机的管道上的阀门全部打开, 疏水门、 空气门全部关 闭。投入抽气器,使由汽包到凝汽器的空间全处于真空状态。锅炉点火后,一有蒸汽产生, 蒸汽即通过过热器、管道进入汽轮机进行暖管、暖机。当汽压达到 0.1MPa (表压)时,汽 轮机即可冲转。当汽压达到 0.6— 1.0MPa (表压)时,汽轮机达额定转速,可并网开始带负 荷。
(2) 压力法锅炉先点火升压,当汽压达到一定数值后,才开始暖管、暖机、冲转。一 般是汽压达 0.5— 1.0MPa (表压)时开始冲转,以后随着蒸汽压力、温度逐渐升高,汽轮机 达到全速、并网、带负荷,直至达到额定负荷。
滑参数启动适用于单元制机组或单母管切换制机组, 目前, 大多数发电厂采用压力法进 行滑参数启动,而很少使用真空法进行滑参数启动。
DAS :数据采集系统
转子惰走
汽轮机打闸后,由于惯性作用,转子仍要继续转动一段时间,从主汽门和调速汽门关闭起, 到转子完全静止的所需的时间称为转子的惰走时间。 转子惰走时间与转速下降的关系曲线称 为转子惰走曲线。汽轮机打闸后,由于惯性作用, 转子仍要继续转动一段时间,从主汽门和 调速汽门关闭起, 到转子完全静止的所需的时间称为转子的惰走时间。 转子惰走时间与转速 下降的关系曲线称为转子惰走曲线。
范文五:ERP-MRP相关名词解释
ERP相关名词解释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erments Planning),是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之上,运用网络计划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一个物料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而制定的计划。
MRP?:即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是在缓闭MRP基础之上,把物流和资金流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完整的人机交互式的生产管理系统。它主要完成企业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MRP?可以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代表)整体经营管理解决方案。ERP超越了传统MRP?的概念,吸收了准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等管理思想,扩展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除财务、分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外,还集成了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并支持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等。
JIT:即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是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中心思想是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是现在“仅仅在需要的时刻,按照需要的数量,生产真正需要的合格产品”,从而控制库存,甚至追求零库存的理想境界。JIT重视对员工多种技能的培训,提倡合理化建议;强调对物流的控制;突出质量管理。一般说,JIL适用于工序相对固定的重复式生产类型。
LP:即精良生产(LeanProduction),JIT的哲理,综合了单件小批量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已实现用较少的投入生产出能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的高质量的产品。LP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按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LP要求杜绝浪费,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不对产品增值作用的无效劳动。LP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和团队精神,要求人们进取不懈,永不止境的追求尽善尽美。
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将企业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体系。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成组设计(GT)、决策支持系统(DSS)及MRP?等等。
BPR:及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企业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为目的,对企业内外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加以重新设计和组建。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种族、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的重组。
工作流:是一种C/S技术,它根据路由将处理从一个程序传到下一个程序,帮助使用它的人形成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处理过程调整工作流向。工作流必须明确“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由谁来左”。这就是工作流的3R原则:路由(Router)、规则(Rules)和任务(Roles)。所谓路由,是指对象传送时通过的路径,同时也包括对象本身的定义。对象可以是文档、时间、消息等等;规则定义信息如何路由及路由给谁;任务定义工作流在某一状态某人的具体操作。
Drill-down:即溯源功能,是指从某个事务(数据、信息、业务、处理等等)开始,可以向前、向下查询到(直至最低层)形成该事物的所有其他事务。
C/S结构:是一种网络计算方案。它是将一个应用有机地分布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由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最后把结果信息传递到客户端。 B/S结构:C/S结构的换代技术,与C/S结构不同的是,B/S客户端采用浏览界面(browser),并支持瘦客户机/NC,用户接口标准通用,操作界面一致,可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大大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得网络体系结构,尤其适合企业级、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等跨国/跨地区组织管理应有的技术解决方案。
Web server:World Wide Web的组成部分Web server最初是HTTP服务器,用来从通用资源库(URL)中得到包含所需页的文件的路径,并将这一页传回浏览器。随着Web的功能不断强大,一些组建如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被集成到Web服务器中,使得Web Server的功能日趋完善和强大,成为越来越多的商业应用的核心组成部分。
E-Business:即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Internet将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服务信息进行传递的电子形式。电子商务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同时大大降低成本。
TQC:即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
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TQC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它着眼于建立组织的质量
文化,强调全员参与、教育和培训,强调上层管理的强有力和持续领导,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