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考小说考点(学)
(2012 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
(2012 江苏)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答: (2012 江苏)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
(2012 辽宁)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
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答:
(2012 上海)
6、“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答:
(2011 课标)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011 江西)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答:
(2011 天津)
1、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2011 广东)
1、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答:
2、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2011 湖南)
1、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
答:
(2010 课标全国)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010 天津)
1、概括说明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2008 山东)
2、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
答:
范文二:高考小说考点分析
高考小说考点分析
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考情分析
1、考查重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考题选材: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
3、题量赋分:
2007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湖北卷赋分18分,2008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江苏卷赋分20分、浙江卷赋分18分、广东卷赋分15分,根据高考说明,现代文阅读必考分值为22分左右。从设题来看,一般3,4题,题型为多选、简答、填充和表述题。最具挑战性的应该是探究性试题的命制,强调个性化阅读,分值比例较大,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在语文课本中,有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变形记》、《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等,有短篇小说《药》、《项链》、《荷花淀》、《陈奂生上城》等,还有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知识链接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
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2008年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 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than 2%, fly ash used II level fly ash, plus agent, must meet requirements, w/c should be in 0.4-0.55, slump for 150 ? 20mm, concrete in the alkali content requirements is less than 2Kg/m3, concrete tie than delegate commodity concrete manufacturers for try distribution. 5.2 when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uring, with beveled layer method "a gradient, thin casting circumsta, first place", the natural method of forming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
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than 2%, fly ash used II level fly ash, plus agent, must meet requirements, w/c should be in 0.4-0.55, slump for 150 ? 20mm, concrete in the alkali content requirements is less than 2Kg/m3, concrete tie than delegate commodity concrete manufacturers for try distribution. 5.2 when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uring, with beveled layer method "a gradient, thin casting circumsta, first place", the natural method of forming
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附:高考语文小说模块专家解读
《考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小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体现《考纲》的要求,下面对这7项内容分别进行解说和评析。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阅读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过程中只有通过细致地分析,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准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才能分析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往往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对小说特征的深悟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than 2%, fly ash used II level fly ash, plus agent, must meet requirements, w/c should be in 0.4-0.55, slump for 150 ? 20mm, concrete in the alkali content requirements is less than 2Kg/m3, concrete tie than delegate commodity concrete manufacturers for try distribution. 5.2 when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uring, with beveled layer method "a gradient, thin casting circumsta, first place", the natural method of forming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主旨。所谓品味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其次是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留心这方面的内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揣摩是欣赏的基础,在揣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如何欣赏小说语言,我们认为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
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景让人物表现出来。
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去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五(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
非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以明确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归纳判断来提取。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的直觉感受和体悟。
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联系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就有可能正确揭示《陈奂生上城》的主题。否则,陈奂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点阿Q相的农民而已。
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情采风貌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第五,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第六,分析小说的主题,要注意发挥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从一定角度看,读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创造的参与者。小说主题的正确获取,需要读者的努力,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运动的结果。
最后,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观察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对这类小说,如果仅用一个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行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是不可取的。
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小说我们往往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本主旨的归纳,事实上,读小说就是审美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因此,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下面可以介绍几种独到的阅读方法:
一、从醒目的标题解读。
than 2%, fly ash used II level fly ash, plus agent, must meet requirements, w/c should be in 0.4-0.55, slump for 150 ? 20mm, concrete in the alkali content requirements is less than 2Kg/m3, concrete tie than delegate commodity concrete manufacturers for try distribution. 5.2 when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uring, with beveled layer method "a gradient, thin casting circumsta, first place", the natural method of forming
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
二、从含蓄的结尾解读。
结尾常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味无穷的结尾,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如《项链》这篇小说点的设计巧妙,线的脉络清晰,面的揭示不凡。细究这篇小说的全盘构思,不难看出,作品的点、线、面浑然天成得力于悬念,铺垫和穿插的巧妙运用。《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项链是假的直到最后才由佛来思节夫人道破,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实际上作者已多次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
小说是情节因素较强的文学体裁,作者常常借助悬念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调节疏密,以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而又把它悬置起来,暂不予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造成疑问,引起猜测、期待、疑虑等心理情绪,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三、从精彩的高潮解读。
小说的高潮是文章最精彩、最动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方,常常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住宾馆交住宿钱前后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非常富有戏剧性,读起来也会饶有兴味。由此入题,逆向分析,理解人物的异常行为,找出他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人物形象分析及典型意义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抓住了高潮这个“大”,其他的“小”,诸如开端、发展之类的就迎刃而解了。
七(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特别是其中较稳定部分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的心理结晶或积淀,是整个文化圈的最深层的内容。优秀的小说家往往以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支撑点,把创作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深入地指向文化传统所蕴含的美德,通过对生活的挖掘和人生意义的揭示,展现了民族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也传达着一个民族在同社会命运、个人命运搏斗中的力量和坚强。阅读小说,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在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得以进一步深入。
小说主要是通过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通过小说描绘出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并且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充分表现人的感情。有良知的作家无不在作品中正确地表现高尚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美,以启迪社会,启迪人生。小说中的“人文精神”正是作家所要追寻的理想,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正是为了获得价值取向和得到审美愉悦。
范文三:高考小说考点分析.doc
高考小说考点分析
一、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考情分析
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1、考查重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考题选材: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当然,古代白话小说中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有可能被节选作为命题材料。
1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 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3、题量赋分:
2007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湖北卷赋分18分,2008年宁夏、海南卷赋分25分、江苏卷赋分20分、浙江卷赋分18分、广东卷赋分15分,根据高考说明,现代文阅读必考分值为22分左右。从设题来看,一般3,4题,题型为多选、简答、填充和表述题。最具挑战性的应该是探究性试题的命制,强调个性化阅读,分值比例较大,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在语文课本中,有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变形记》、《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等,有短篇小说《药》、《项链》、《荷花淀》、《陈奂生上城》等,还有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知识链接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2008年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1、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2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 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
3
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4、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
4
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5、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5
总之,小说备考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本,走出题海战的误区。既要有老师的解题指导,又有学生的限时训练,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分、探究,分析答题的得失情况,掌握答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附: 高考语文小说模块专家解读
《考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小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体现《考纲》的要求,下面对这7项内容分别进行解说和评析。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阅读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过程中只有通过细致地分析,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准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才能分析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往往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应现实生活,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对小说特征的深悟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
6
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
7
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语句的表现力”,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主旨。所谓品味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不是高考的重点。其次是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留心这方面的内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揣摩是欣赏的基础,在揣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如何欣赏小说语言,我们认为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
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景让人物表现出来。
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去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五(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
非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以明确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归纳判断来提取。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的直觉感受和体悟。
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
8
就会是另一种了。
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联系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就有可能正确揭示《陈奂生上城》的主题。否则,陈奂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点阿Q相的农民而已。
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情采风貌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第五,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第六,分析小说的主题,要注意发挥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从一定角度看,读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创造的参与者。小说主题的正确获取,需要读者的努力,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运动的结果。
最后,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观察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对这类小说,如果仅用一个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行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是不可取的。
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小说我们往往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本主旨的归纳,事实上,读小说就是审美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因此,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下面可以介绍几种独到的阅读方法:
一、从醒目的标题解读。
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以最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
二、从含蓄的结尾解读。
结尾常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含蓄、余味无穷的结尾,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如《项链》这篇小说点的设计巧妙,线的脉络清晰,面的揭示不凡。细究这篇小说的全盘构思,不难看出,作品的点、线、面浑然天成得力于悬念,铺垫和穿插的巧妙运用。《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项链是假的直到最后才由佛来思节夫人道破,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实际上作者已多次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
小说是情节因素较强的文学体裁,作者常常借助悬念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调节疏密,以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而又把它悬置起来,暂不予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造成疑问,引起猜测、期待、疑虑等心理情绪,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三、从精彩的高潮解读。
小说的高潮是文章最精彩、最动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方,常常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小说。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住宾馆交住宿钱前后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非常富有戏剧性,读起来也会饶有兴味。由此入题,逆向分析,理解人物的异常行为,找出他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人物形象分析及典型意义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抓住了高潮这个“大”,其他的“小”,诸如开端、发展之类的就迎刃而解了。
七(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特别是其中较稳定部分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的心理
9
结晶或积淀,是整个文化圈的最深层的内容。优秀的小说家往往以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支撑点,把创作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深入地指向文化传统所蕴含的美德,通过对生活的挖掘和人生意义的揭示,展现了民族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也传达着一个民族在同社会命运、个人命运搏斗中的力量和坚强。阅读小说,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在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得以进一步深入。
小说主要是通过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通过小说描绘出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并且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充分表现人的感情。有良知的作家无不在作品中正确地表现高尚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美,以启迪社会,启迪人生。小说中的“人文精神”正是作家所要追寻的理想,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正是为了获得价值取向和得到审美愉悦。
一、考点解读:
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10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 、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 、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揭示主旨
(4)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
11
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 、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12
范文四: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一、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 出人意料的结局
(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 设疑法(悬念法)
(1)引起读者的思考。
(2)引出下文的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
(4)揭示小说的主题。
2. 写景法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四、小说标题的作用
1. 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 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 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 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5.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 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
1.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 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范文五: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 造成悬念, 引出下文, 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 , 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 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如石破天惊, 猛烈撞击 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 。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 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 目的是要得到快乐; 因为真实的人生, 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 所以才希望文学 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 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 小说 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 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 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 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 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 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 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 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三、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它是生活片断的有 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 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起到制造悬念。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 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 , 然后指出性格。 )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 做的事) ;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 意义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 /独白) 、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 (侧面描写) :如正衬、 反衬等 (以人衬人、 以景衬人、 以场面衬人) 。 五、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 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 练等。
六、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 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 使头绪 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 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 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 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 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
8.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 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 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 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 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 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 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 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 读来饶有兴味, 深受教益, 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 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 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等) ;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 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 (内容) 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 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 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 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 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 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 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 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 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 是对其背景, 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 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 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 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 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 交叉的地方, 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 对用来衬托的 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 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 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 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 果)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 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 在时间允许
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 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 这样清晰明 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 结合、 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 承上启下、 卒章显志、 直抒胸臆、 烘托渲染、 对比、 象征、反衬等等;
二、 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 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 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 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小说鉴赏总结
一、教学目的:
明确小说三要素
掌握小说鉴赏方法
二、内容:
(一)人物
1. 写了怎样的人——人物形象(性格)
2. 怎样写的人物——刻画手段(技巧)
(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2)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 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性。
(3)从典型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4)从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 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
(二)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设置必须符合逻辑
1. 巧妙构思
新奇、巧合、误会、意外??
2. 叙事技巧
悬念、铺垫、照应、穿插??
倒叙、插叙、补叙
视角
3. 精心剪裁
详略、虚实、疏密
(三)环境
1. 社会环境
通常和人物形象或主题密切相关。
2. 自然环境
提供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烘托人物
推动情节
突出主题
(四)主题
“通过这样一个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命运(结局) ,表现 /揭露 /讽刺 /抨击 /歌颂 /呼吁 /思考 /指出了什么。 ”
(五)语言
1. 要注意语境的把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有效地解读并领会小说语言 的隐含信息。
2. 注意选取人物的习惯用语,这些被强化了的习惯用语往往能形象地展现人物 性格。
3. 注意分析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话语。
4. 注意对关键词语、特殊词语的揣摩。因为这些关键词语、特殊语句往往负载 了字面信息之外更为丰富的信息。
5. 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大鉴赏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