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建安:济南工业的“小摇篮”
【中国机床商务网 名企在线】济南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即今天的济南建设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顺应济南工业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
中国石化集团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工程。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大会确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由此,中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地加紧了工业化发展进程。这一年,济南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即今天的济南建设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顺应济南工业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
应济南工业发展需要而生
解放后,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50年代初期,济南市主要水表、电气销售制造工厂相继转型成为水暖电气安装企业,多家新兴工厂也先后成立,至此,济南市水暖、电气两大行业初具规模。5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基建工程逐渐增多,水暖电气安装项目的重心转向了大型民用及工业基建项目。大型基建项目对人、材、机的要求不同于以往,在当时的条件下,单凭一家企业的实力已无法独立承接大型安装项目,这势必影响济南市的工业发展速度。因此,组建一支人员充足、技术过硬的专业安装队伍便成了当务之急。考虑到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济南市的工业发展步伐,济南市市委决定,由政府牵头,整合济南市十五家水暖、电气私营企业的人资力量,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济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水电暖安装工程处”。建立了由公、私方代表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设立了秘书、财务、材料等几大行政部门及安装大队、加工段、门市部三个一线机构,就此形成了今日济南建安公司的雏形,拉开了济南建安公司近60年的发展大幕。济南工业发展的小摇篮
虽说是由15家私营企业合力组建,济南建安公司成立初期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途、挑战不断。成立初期的建安,设备与资金有限,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公司拥有集各家精英聚成的137人的职工队伍。正是这137位初代“建安人”,面对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局【百瑞】www.yxfgs.cn面,顶着资金不足、设备短缺的压力,逆流而上、饱经风霜,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以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济南建安公司在一次次的挑战与(练中,逐渐成长为济南市工业设备安装的主要力量,几代建安人亦踏着困难前行,一路发展至今。
市委大楼、民航局、八一礼堂、军区总医院等济南市主要大型基础建设的水电暖通安装项目,均出自建安人之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这些省内著名学府的锅炉安装项目,都经由建安人承建。济钢集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厂,这些如今依然活跃在济南工业发展前沿的企业背后,存有历代建安人的身影;河北大唐清苑电厂、东营集中供热锅炉、温州金狮集团啤酒生产线、陕西榆林电厂,这些省内外重点工程之中,也留【百瑞】www.yxfgs.cn下了建安人的足迹。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大厦、齐鲁软件园、泉城广场泉标??这些响当当的济南市地标建筑,凝聚着建安人辛勤的汗水;济南军区八一礼堂空调安装工程荣获济南首个国家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山东银座数码港通风空调工程获山东省建筑质量最高奖“泰山杯”、东营市经济适用房锅炉安装工程获山东省优质安装工程“鲁安杯”??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建安人智慧的结晶。建安人的脚步还曾走出国门,走入科威特为当地居民修建住宅小区,走入毛里塔尼亚承建了体育馆与供水工程。
58年来,济南建安公司这个诞生于共和国充满理想、激情四射年代的老国企,经历了社会变迁、改革大潮,经历了经营困顿、市场冲击,却始终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几代建安人的坚守,是责任与使命、拼搏与创新的企业基因。历代建安人用智慧和汗水为济南市的工业发展编织着摇篮,而培养出一代代建安人的济南建安公司,正是济南工业的小摇篮。责任在肩任重道远
半个世纪以来文化的传承、资源的沉淀、人才的积累,让济南建安公司受益无穷,凭着建安人的‘精气神’,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了下来。如今的济南建安公司经营规模、效益均已跻身山东省安装行业十强,具备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锅炉安装1级等共计十六项资质。公司的经营范围也由最初的水、电安装,发展到了可以承接各类机电设备、消防设备、锅炉、市政、环保、建筑智能化、钢结构、压力管道、城市道路照明、电气仪表等项目的安装与调试。拥有了一支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管理、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施工机械装配齐全,工艺设备先进。
当下,这个老国企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安装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业化向产业化转型的发展形势,都向济南建安公司提出了新的问题与考验,也为济南建安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空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督促着新一代的建安人做出新的选择。秉承着“诚信传世,创新致远”的经营理念,建安人面对新的形势和考验,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答案。
在对当下所处发展环境进行缜密的分析后,济南建安公司确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双轮驱动,以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员工成长、品牌重塑为重点,逐步形成以“建安工程”、“建安资产管理”为主体,以“建安科技”、“建安投资”为两翼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济南建安的再次腾飞。
本着“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基本发展方针,济南建安公司开启了再次腾飞之路。对外,济南建安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公司在技术、资源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围绕公司16项主要资质对业务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整合与优化,确立了以机电设备安装、锅炉安装、消防、空调安装为主要项目的业务发展方向,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全力打造核心业务优势。同时,建安公司借势科技创新优化市场布局,确定了巩固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兴市场并举的市场发展规划。一方面稳扎稳打做好传统市场项目,一方面以无损检测、土地修复等技术为切入点,探索新兴科技市场,着力打造建安科技版块。对内,济南建安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管理提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凭借科学的管理格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断促进公司整体管理质效和员工执行力的提高。
对于建安事业传承者、新一代建安人的培养,济南建安公司更是不遗余力。他们深知人才才是建安公司发展的灵魂与活力,“以人为本”、“识才、爱才、惜才”亦是建安公司一贯坚持的原则。通过薪酬改革、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评先树优等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励员工岗位成才。近年来,济南建安公司把人才培养的视野拓展到了高校,相继与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技师学院、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技能比赛等多样化的活动,培养、挖掘高校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发展战略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建安公司在筹划人才发展战略上的长远眼光,更能体会到这个公司主动反哺高校、回报社会的那份责任感。而这种无论是对待工程还是对待社会的强烈的责任心,正是历代建安人一脉相传的。
济南建安公司的成长故事,不仅是这个企业近一甲子岁月的发展缩影,更折射出共和国65年来的春华秋实、沧桑巨变。今天,在迎接共和国65周年华诞的礼赞声中,我们回头看建安,看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荣与梦想、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老字号企业,我们看到的是伟大祖国65年来征路迢迢、风雨兼程的奋斗岁月与赫赫功业;透过这些企业,我们更能感受到共和国青春不老、大志在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昂扬激情。
(来源:济南日报(济南))
范文二: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
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时千万不可只局限于一种解释,而应该视其情况,作不 同的解释.总结起来,"可怜"有以下几种解释:?值 得怜悯,可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白居易《卖炭翁》)"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 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可爱.如:"东家有 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 雀东南飞》)"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喜.如: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王昌龄《萧驸 马宅花烛》)"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自居易《曲江早春》)(可羡.如:"始知边将真富贵, 可怜人马相辉光."(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姊妹 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自居易《长恨歌》) ?可怪.如:"翠瓜碧李沉玉凳,赤梨蒲萄寒露成.可 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杜甫《解闷》)? 异常.如:"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 橙子可怜香."(宋?毛滂《浣溪沙?武康社日》)"山上 的空气,真静得可怜."(郁达夫《迟桂花》) "无端"即是"无由,无心,无知"等意."无端" 绝对是古诗词常用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虽不固定,但 都是"无??"的解释.情况大概是:?无由.如: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 瑟》)"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唐?唐彦 谦《柳》)?无心.如:"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 精神."(韩愈《感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
争赠别."(欧阳修《玉楼春》)(无知.如:"我年少 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八)
"烈士"即是"有节气有壮志的人"意.古诗词当 中经常会出现"烈士"这个词,千万别理解为现在的意 思,古诗词中出现这个词,一般都是指"有节气有壮志 的人".如:"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韩 非子?诡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然后达人知足,徒兴 白发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杨炯《上骑都 尉高则神道碑》)"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瘗江边." (清?叶廷瑁《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 "坐"即是"因为"意."坐"字在古诗词里有一 个最常用义项,就是"因为",读诗词的时候,也要特别 小心.女"坐(因为)厌(满足)淮南守,秋山红树 多."(韦应物《登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杜牧《山行》)"但坐观罗敷."(《乐府诗 集?陌上桑》)
描摹自然的冬天,
绘就内心的"春天"
——
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口山东薛艳
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 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 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 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 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
一
,在鲜明的特征上设喻,描绘景物的内在 神韵.济南城周围有圈小山,它们"好像是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圈小山阻挡北风呵 护济南城的地势被喻作"小摇篮",这不仅富有 质感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程度,而且道 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似乎正因为慈善,济 南的冬天才有别于北平的冬天大风不止和伦敦 的多雾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温晴.这个特征正 是济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 以说这个比喻已涵盖住特征和神韵.济南的水 清亮而贮满绿,济南的天碧蓝透亮,天光水色相 映."自上而下"的空间是"那么蓝汪汪的"."整 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的 比喻,把济南天地间无垠的空间点染成一个一 尘不染,纯净闪亮,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化境界, 而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济南冬天的"晴":因 为晴,天才显得"蓝汪汪",水才显得"澄清".水 藻才显得绿;因为睛,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 才能包裹济南的秀气与清纯,进而生成诗情画 意的境界.
二,在鲜活的感受里用喻.表达独特的审美 体验.一个比喻有时就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济 南的雪后景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小"山,"小" 雪加"矮"松,组成一幅和谐而清秀的画面.先看 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 妇"."顶着一髻儿白花"诠释着雪的"小"和它下 得恰到好处,使雪景愈加清新自然协调;"好象 日本看护妇"的比喻,则不仅描摹出矮松的形
态,更揭示出被小堆积雪装点的她所具有的优
雅端庄的气度和绰约玲珑的美.再看天
空:座座染白的山尖形成一条优美的弧
线."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色山尖连
接碧空,碧空衬托银色山尖,一个"银边"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例谈的暗喻.描画的是山装点天的装饰美,天
与山交融的和谐美.蓝与白相衬的色彩口江苏周春林
美.至于城外远山,则是张小水墨画,"也
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前句两个"卧"字
分别描绘了山坡隐现小村庄,屋顶闪现
积雪的生动情态,处在远山中并和谐统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索,是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一
在其中.不是水墨画又是什么?这一贴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激情如"谈生命"这一标题点
切的比喻.是对雪后远景,诗情画意的准和意愿
.抒情散文的"情"明了文章所写的形象,情感.确
涵盖.又是作者鲜活感受的生动表达.
这一系列比喻,是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凸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
具体感受,也是作者在感受中所产生的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受和深沉思索. 审美体验,它们使客观自然涂抹上浓郁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二,理线索.理清行文思
的情感色彩.最终提升作品的意境.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路. 三,在自然的联想中作喻.抒发由衷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典型考题:散文的线索是
的喜爱之情.美的事物总让人产生美的志,寓情于物的目的.那么,什么?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和
联想.美的联想又总能产生个美的比面对一篇抒情散文,我们首情感脉络. 喻.进而传达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印烙鲜先要明确"读什么"的问题 ,解答角度分析:选找线
明的感情色彩.积雪与草色交织,"这样,即文章写的什么"物"
,抒的索,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
一
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什么"情"
.具体来说:一要握.迅速瞄准作者写作的思带水纹的花衣"
.
作者由积雪与黄草相间
共存的情景展开联想,并将此描绘成"一读"作者所写的物象是什路.再根据文脉抽取出文章
件带水纹的花衣".这是个令人产生美好么",二要读"所写物象具备的线索;感知作者情感,可
遐想的比喻!请想象:环顾四周,晶莹的哪些特点",三要读"表达了先在文中找一找是否有能表
积雪与暗黄的草色和谐相间,组成一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次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如果
朴素的赏心悦目的图案,装点着小雪后要明确"怎样读"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就找关键词语.
的小山.小山显出的是秀气动人的身姿,综观中考试题,这类散文的再整合归纳. 这样的美景.不就是一位文静的少女静考点非常丰富.本文就从主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
立在温暖的冬日下,正沐浴着阳光的普要考点入手
,以《谈生命》的"纲",是贯串全文的一条
照?雪后山景不就是穿在少女身上的"花《那树》为例
,介绍六点阅读主线.散文的线索是多种多
衣".而且还带着"水纹"?雪后的山秀气技巧
.样的:以"物"为线索.以十足
.可爱迷人!新颖别致的比喻浓缩进
作者美好的想象和对济南的冬天深深的一,抓标题,感知文章"空间""时间"交叉为线索,
喜爱之情.文中的其它比喻,大多是作者内容.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游踪 运用自然的联想巧设而成,如由水的"清典型考题:作者为什么为线索,如以"某种感情"
亮"和天的"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以"XXXX"为题?文章标题为线索等等.例如《那树》
空灵的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传神地绘就是"XXXX".请结合全文谈以"树"为明线索.即描写
景物的风韵.又抒发作者由衷的喜爱和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早期的大树——描写近期的
赞美之情..解答角度分析:一是看大树——描写现时的大树;
细细品味这些比喻,仿佛置身于一题目是否运用了象征等手法,另有以"感情变化"为暗线
既可享受济南冬天的秀如果有 片神奇的天地,
,提炼出其象征意义;索,即"赞美——担忧——
丽和慈善.又能触摸作者一腔温情,它们二是看题目是否点明了文章愤恨(悲哀)" .如此全文的描摹着自然的的冬
天,绘就出作者内心
的"春天".所写的形象,情感等内容;结构就十分清晰了.
三是看题目是否是本文的线三,绘画面,分析物象特
范文三: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
术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朱建清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一、在鲜明的特征上设喻,描绘景物的内在神韵。济南城周围有圈小山,它们“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圈小山阻挡北风呵护济南城的地势被喻作“小摇篮”,这不仅富有质感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程度,而且道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似乎正因为慈善,济南的冬天才有别于北平的冬天大风不止和伦敦的多雾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温晴。这个特征正是济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以说这个比喻已涵盖住特征和神韵。济南的水清亮而贮满绿,济南的天碧蓝透亮,天光水色相映,“自上而下”的空间是“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的比喻,把济南天地间无垠的空间点染成一个一尘不染纯净闪亮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化境界,而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才显得“蓝汪汪”,水才显得“澄清”,水藻才显得绿;因为晴,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才能包裹济南秀气与清纯,进而生成诗情画意的境界。二、在鲜活的感受里用喻,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一个比喻有时就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济南的雪后景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小”山、“小”雪加“矮”松,组成一幅和谐而清秀的画面。先看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顶着一髻儿白花”诠释着雪的“小”和它下得恰到好处,使雪景愈加清新自然协调;“好象日本看护妇”的比喻,则不仅描摹出矮松的形态,更揭示出被小堆积雪装点的她所具有的优雅端庄的气度和绰约玲珑的美。再看天空:座座染白的山尖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色山尖连接碧空,碧空衬托银色山尖,
一个“银边”的暗喻,描画的是山装点天的装饰美,天与山交融的和谐美,蓝与白相衬的色彩美。至于城外远山,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前句两个“卧”字分别描绘了山坡隐现小村庄、屋顶闪现积雪的生动情态,处在远山中并和谐统一在其中,不是水墨画又是什么,这一贴切的比喻,是对雪后远景诗情画意的准确涵盖,又是作者鲜活感受的生动表达。这一系列比喻,是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具体感受,也是作者在感受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它们使客观自然涂抹上浓郁的情感色彩,最终提升作品的意境。三、在自然的联想中作喻,抒发由衷的喜爱之情。美的事物总让人产生美的联想,美的联想又总能产生一个美的比喻,进而传达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印烙鲜明的感情色彩。积雪与草色交织,“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作者由积雪与黄草相间共存的情景展开联想,并将此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是个令人产生美好遐想的比喻~请想象:环顾四周,晶莹的积雪与暗黄的草色和谐相间,组成一幅朴素的赏心悦目的图案,装点着小雪后的小山,小山显出的是秀气动人的身姿,这样的美景,不就是一位文静的少女静立在温暖的冬日下, 正沐浴着阳光的普照,雪后山景不就是穿在少女身上的“花衣”,而且还带着“水纹”,雪后的山秀气十足,可爱迷人~新颖别致的比喻浓缩进作者美好的想象和对济南的冬天深深的喜爱之情。文中的其它比喻,大多是作者运用自然的联想巧设而成,如由水的“清亮”和天的“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比喻莫不既传神地绘就景物的风韵,又抒发作者由衷的喜爱和美之情。
范文四:冬天的比喻句
1、车窗外下起了鹅毛般饿大雪,不一会儿,路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了白色的天下,像是披上的一件银白色的毛皮大衣。
2、我缩了缩手,抬头一看,发现到处都是雾的海洋,所有的景物都变得模模糊糊,好象披上了一层白纱。走到梧桐树边,我看到梧桐树叶全枯了,一片片飞舞下来,像小鸭子的脚,一步步往下飘。
3、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冬天的比喻句。
4、那雪花洁白如絮,在地上,像一床洁白的棉被,给大地妈妈来取暖。
5、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6、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
7、雪地旁,是一个花园,里面的菊花已被冰雪笼罩。在花坛里还有一棵雪松,雪松迎着刺骨的寒风傲然挺立。雪松四周挂满了冰条儿,犹如一朵朵银色的菊花,晶莹剔透。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冰条上,反射出夺目的亮光,美极了。
8、那一天,天阴沉沉的,不一会,洁白的雪花就飘了下来。冬天的比喻句。这雪花,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慢慢的落了下来。雪花凉凉的,抓一把放在手里,就像握着一块冰,一会儿,雪花消失了,只在我手心里留下了一滩水。
9、大雪随着寒冬来了,街道仿佛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有光辉,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
10、冬天里的雪是都有的,家乡的冬天当然也少不了。那雪一下就是一整天,每一片都差不多跟鹅毛般大小。地上总是堆着一堆堆的雪,放眼望去就像连绵不断的山一样,耸立在马路边。
11、冰天雪地的冬天来了,上午,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有的像在空中飞翔的天使,有的像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舞的白蝴蝶,还有的像银色的外套披在地球妈妈身上,冬天的天气千变万化,刚刚天气晴朗,转眼间阴了,雪花纷纷飘了下来,像一个魔法师一样瞬间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了银色的城堡。
12、下雪的时候,空中的雪花像亭亭玉立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被风吹落的蒲公英一样飘飘洒洒地落到树上房上,把世界装扮的粉妆玉砌,像童话里的宫殿。落到田野里,就像给田野铺上了厚厚的白地毯。
13、严冬一到,寒流一来,高天滚滚寒流急,寒风卷起漫天飞雪。一时,大地银装素裹。西石岛山,层峦起伏,宛若银蛇起舞。马路两旁是玉树琼枝。东海浪涛波涌,激起千堆雪;船只归港避风。整个港城是一幅洁净的冬雪图。
14、烟台市一个理想的境界,如果下点小雪,看吧,金沙滩的海里结了冰,一片亮闪闪的样子,好像天上的一片星星“下了凡”。岸边,一点点沙滩的黄,加上点白花,给岸边穿上了一带花纹的花衣;看着看着,雪停了,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岸边,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花衣好像更美了。
15、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
16、银色的大操场。这时的大操场已不同往日了,它似千朵万朵梨花在翩翩起舞,它如玉屑一点一滴地在我眼前浮现。这一景象在我心扉中随心所欲,像一曲婉转、悠扬、清新的乐曲,又仿佛一首轻快、和谐、鲜明的小诗。
17、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
18、冬天来了,小草没有了,草地上铺了条白白的雪被子。河里冻上了冰。
19、不过,冬天也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快乐。远远望去那些纯白的雪,就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雪白雪白的大衣。
20、一场雪过后,小兴安岭被洁白的雪盖住了,树上积满了雪,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树木的枝条,千姿百态,有长长的,绒乎乎的,像胖娃娃的手臂;有的缀满大大小小的绒球,似乎你大喊一声,它们就会“扑通扑通”滚落下来,这里简直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21、这雪花,像蝴蝶一样顽皮,一会儿落到树上,一会飞到坚强的梅花上,还时不时的落到放学回家的孩子可爱的脸上,你看,他们红扑扑的小脸都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22、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菊;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界中。
23、看看远处连绵的高山,被雪蒙着身躯,如雪白的绸缎,云朵的影子如暗花绣在上面,好一个圣洁的山。
24、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
25、那一簇簇雪花,看起来向白绒毛扎成的小花。风一吹,玉屑似的雪末便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白蝶在翩翩起舞。一切是那样令人神往。
26、下雪了,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当雪花飘飘落下,就像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分页: 1 2 3
范文五:[济南的冬天原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原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
冬天》
篇一 :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作品原文,《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作品原文
《济南的冬天》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
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
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树虽然没有叶儿,鸟儿可并不偷懒,看在日光下张着翅叫的百灵们。山东人是百灵鸟的崇拜者,济南是百灵的国。家家处处听得到它们的歌唱;自然,小黄鸟儿也不少,而且在百灵国内也很努力的唱。还有山喜鹊呢,成群的在树上啼,扯着浅蓝的尾巴飞。树上虽没有叶,有这些羽翎装饰着,也倒有点象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着它们在空中飞,听着溪水活活的流,要睡了,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试试;睡吧,决冻不着你。要知后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创作历程
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此外,《济南的冬天》也跻身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散文作品,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学散文
之一。
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被誉为“泉城”。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两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4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写作赏析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
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
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1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
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5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1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1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
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3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1个强烈的对比:“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3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由字到画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1个“理想的境界”:“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
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1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1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妈妈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
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之际”,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之际,作家的视线又转向1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个完整的艺术形
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1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
“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1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1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1个由四面群
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即可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
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1种滑稽之感。”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都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即可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1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1个组成部分。
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
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即可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1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之际,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
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单介绍
老舍老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1个贫民家庭。,1900年--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旅居英国5年。
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
1928年老舍在伦敦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
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龙须沟俗称:臭水沟
1966年8月24日,他在“**”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课文研讨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1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1种神韵,1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1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
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1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1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1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1个老城……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1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之际,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1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济南的冬天_《济南的冬天》 -点评鉴赏
文体点睛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简洁明晰,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印象就是“温晴”,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来写冬天的济南的。那温晴的天空,那青山、绿水、蓝天,真是令人陶醉。《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文章布局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1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简明有力、且再次点题照应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篇二 :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吧!
《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
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
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还有其他笔名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著有《茶馆》《一些印象》等。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
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中投湖而死,终年67岁.
[文章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
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篇三 : 《济南的冬天》原文与赏析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是非常优美的一篇散文。
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作者简介]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还有其他笔名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著有《茶馆》《一些印象》等。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中投湖而死,终年67岁.
[文章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
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
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
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有关资料]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
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
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
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
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
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
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
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
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
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
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
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建安:济南工业的“小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