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石潭、醉翁、岳阳一词多义集合
《岳阳楼记》一词多义 具: 百废具兴 (通“俱”,全、都) 问所从来。具答之/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 (详细) 别具一格(另有)
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看)
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完全)
或: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或许) 或王命急宣/或置酒而招
之(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一:长烟一空/在洞庭一湖/上下一白/一心一意(全) 一鼓作气(第
一次) 一碧万顷/ 一人一桌一椅/湖心亭一点(数量词,一) 微:
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无微不至(细小)
归:吾谁与归(归依) 归根结底(归结) 归心似箭/物归原主(归还)
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 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
不起) 厚积薄发 (与厚相对应)
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探求) 精益求精(要求)
国:去国怀乡(国都) 一国两制(国家)
通: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通晓)北通巫峡(通向) 通情达理(懂得、了解)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俯身倾耳以请(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日出林霏开(消散) 偕:宠辱偕忘/白头偕老(一起)
得:得无异乎(得无……乎 是个固定句式,恐怕...吧)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得过且过(能够) 便得一山/家贫不能常得(得到)
制:增其旧制 (规模) 一国两制 (制度)
和: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和颜悦色(平和,和缓) 和舟共济(和谐,和睦)
临:把酒临风/临危不惧/如临大敌(对着、靠近) 居高临下(从高
处往低处看)身临其境、双喜临门(来到、到达)
异:渔人甚异之(感到惊异) 得无异乎 /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心: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情)
小石潭记 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流飘荡(沿着、顺着)
隶而从者/当余之从师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以:全石以为底\以衾拥覆 (用) 多以书假余(把)
卷石底以出/俯身倾耳以请/嘱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成为)
为所欲为/见义勇为 (做)/酿泉为酒(做--“酿造”)
许:一百许里/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以身相许(答应)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人家在何许(处所)
尤: 水尤清冽/林壑尤美(特别、尤其)怨天尤人(怨恨)
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天朗气清(清爽)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粟许 (大约)后生可畏 (值得) 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不可久居/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能够) 伐:伐竹取道(砍伐) 出师北伐(攻打)口诛笔伐(讨伐)
道:伐竹取道/道听途说/志同道合(道路)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学问) 大道之行也(政治纲领) 策之不以
其道(正确的方法)
闻:闻水声/余闻之也久/闻所未闻(听说、听见)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气)/卒获有所闻(见闻)
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黄发垂條并怡然自乐/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动词,高兴、感到
快乐)/ 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亦无穷也/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快乐)
乐此不疲/喜闻乐见(乐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若:皆若空游无所依/未若柳絮因风起/烨然若神人 (好像)
若夫淫雨霏霏(句首词,“至于说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果) 若为佣耕(你)
势: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状)
势均力敌/势如破竹(形势、势力)
居:不可久居(停留)安居乐业/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居住)
记:乃记之而去 (题字)嘱予作文以记之(记载、记录)
小石潭记(古代文章的体裁)
去:乃记之而去/曾不吝情去留/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之乐也 (离
开)日初时去人近/相去甚远(距离)
《醉翁亭记》一词多义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寓: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托物寓意(寄托)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
居、居住)
发: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不悱不发(启发) 一触即发(发出)
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每有会意(意思) 与君离别意/宾客意稍舒(心情)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 开:日出而林霖开(消散) 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
负: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 / 负荆请罪(背着)负债累累(亏
欠)负势竞上 (凭借 )忘恩负义(违背、背负) 负隅顽抗(背靠
着、依仗)
名:名之者谁(取名、命名) 有仙则名(出名) 莫名其妙(说出)
谓:太守自谓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叫做、称谓)太守谓谁(是) 权谓吕蒙曰(对..说,告诉)
辄:饮少辄醉 /造饮辄尽/未百步辄返(就)
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得过且过(能
够)
时:四时之景不同 / 青树翠竹,四时具备 (季节)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时候)
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景色)
穷:乐亦无穷也/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绝:猿则百叫无绝 /人鸟声俱绝/ 群响毕绝 (消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玩来而不绝者(中断)
临:翼燃临于泉上者/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 临溪而鱼/身临
其境(到、往)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如临大敌/临危不惧(面对)
兵临城下(靠近)
陈:杂然而前陈者(摆放) 陈词滥调(陈旧)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隶而从者/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 从小丘
西行百二十步/从流飘荡(沿着)
号:因以为号焉(别号、别的叫法)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称、取号)
以:醒能述以文者(用) 夫不能以游堕事/不以物喜 (因为) 以衾
拥覆(把、用)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五柳先生传
因:因以为号焉/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 罔不因势象形/因地制宜
(根据)
期:期在必醉(希望、期待)陈太丘与友期/不期而遇(约定) 期日
中(约定的时间)
志:颇示己志/以乐其志/志同道合(志向、兴趣)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范文二:【doc】品读小石潭记中的禅意
品读小石潭记中的禅意
《小石潭记》是柳
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
作的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清丽中蕴藏幽
怨,宁静里包蕴禅机.
"清"与"寒"的境界.
抒发出作者孤标傲世
的思想格调.
禅定:山水洗尽
尘俗的纯粹
佛语说:青青翠
竹,尽是法身;郁郁黄
花,无非般若.因为禅
定于心.所以眼中所
见的才是纯粹的景
物,空灵的境界."闻
水声.如鸣佩环".声
口徐艳霞
音是纯粹的,隔篁竹.亦能听闻,除却山林的寂 静.若没有一颗纯净的禅心,又怎么能够听得 见?"水尤清冽",潭水是纯粹的,无任何杂质,因 为小潭''全石以为底".与尘俗彻底隔绝.一如 诗人的心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树7蔓是纯粹的,随缘任运,纵横交错, 恣意生长."……怡然不动;傲傲尔远逝.往来
翕忽".游鱼是纯粹的任性自由,洒脱无羁.不 必理会红尘中的纷纷扰扰.
客观物象是无情的.但是到了作者笔下一 切都是有灵性的,因为它浸润了诗人的情怀. 展现了这位"穷则独善其身"的失意者高雅的 精神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有我之 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 者为我.何者为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虽有 许多写无我之境,但更多是写有我之境.他笔 下的山石溪流.花草
树木.都是有灵有性
而又无人赏识的读
这些作品.我们不难
发现.作者正是借这
些具有人的品格的
山水景物来抒发自
己怀才不遇的抑郁
不平之气.
在山清水秀的
幽静之乡.既没有尘
世的车马喧闹.又远
离人事的格斗纷争.
这种清静的自然环
境.如同佛教追求的
"禅定"境界.如同高
僧们潜心研读经典
必需的清静心境.达到了天然的默契与和谐, 使作者忘怀世事.把思想和意念导引到"清静
无为"的境地.从而潜心于体悟禅理经义.在这 幽静的所在.人与自然山水有着一种巨大的亲 和力.在清幽冷寂中渗透生死轮回,于大自然 的永恒宁静中妙悟禅机.
出世:摆脱世俗的羁绊,于山水中见性灵 柳宗元是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 的.他从小就聪明好学.13岁时已经能写出好 文章.贞元九年(793)q~进士,十四年又考取博 学鸿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 查御史里行f见习御史).因为柳宗元出生在"安 史之乱"后.幼年又曾经历过"建中之乱".所以 他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 实有一定的认识.他一心想要改革弊政,为民 请命,所以参与了王叔文的革新集团.并导致 了最终的失败被贬.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这时 的他身为闲职,政治抱负已无法实现.所以他 只有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解 脱.
在《小石潭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远离 尘俗与喧嚣的清静之地.画面清冷幽寒.小潭 须"伐竹取道"方可寻觅.可见其悠远荒僻.潭 的周围环境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寒骨,悄怆幽遽",给人一种透骨的寒意.意境 宁静淡远.贬谪中的柳宗元,虽然在主观上依 旧处于压抑与寂寞的氛围中.但在客观上.他 毕竟远离了官场倾轧与政治纷争的污浊.这_ 时期的柳宗元得以有空闲与释门高僧交往.进 一
步拉开了他与现实的距离.他同他们参禅论
道,谈玄说佛.并写了许多有关佛教的诗序碑 铭.佛教的出世间法.慰藉着诗人孤独寂寞的 灵魂,不时地淡化着他的自我情志.使他步入 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之途.在这样一个无名的 小潭边,作者竞能静下心来观游鱼.赏藤木.听 水声,可见其内心的静谧与从容.在山水中,作 者抛却了一切尘俗.甚至忽略了与他来同游的 人,若不是后记中附带提及.我们几乎以为是 他一个人来到了这样幽僻的山野丛林 但是柳宗元的思想又是矛盾的.身受儒家 与释家两种思想的熏陶.他内心的出世与入世 的思想时时纠缠.所以他的自我解脱与排遣总 是暂时的.凄怆与忧伤才是他情感的主流小 石潭的冷静与清幽反而触发了他的感伤情绪. 所以他"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在佛教与山水中得到了暂时的慰 藉与沉迷,却很快被现实的剧痛唤醒于是他 的山水诗文形成苏轼所说的:"柳仪曹诗,忧中 有乐,乐中有忧"(《南涧中题》详注)的模式.用 柳宗元自己的诗句来概括,就是:"升高欲自 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柳宗元禅学思想探源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 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 序》)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 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 (注:袁家耀《柳宗元"好佛"略谈》,《江淮论坛》 1995年第3期.)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 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
以来谢安石,王羲之,习凿齿,谢灵运,鲍照等 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 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 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详见《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只不 过这时他在政治上一帆风顺.忙于实现政治抱 负,不以文为意,所以作品少,佛教思想也表现 得不明显.被贬永州后,他由一朝重臣而流落 远荒,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内心的极度痛苦, 使他不得不到佛教中寻求寄托甚至解脱.初到 永州.居无定所,只好寄居在重巽的龙兴寺.这 样每天接触的是经书禅堂.促使他进一步研究 佛教教义,从而对佛教有了深切的体会.他改 贬柳州后.来到提倡"顿悟"的南宗禅的老巢. 进一步受到禅宗的浸染.苏轼曾说:"子厚南 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绝妙古今". (注:《柳宗元全集?卷六?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 禅师碑?详注》,,中国书店1991年8月版第64页.) 佛教的出世间法已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 美趣味,并渗透于他的诗歌散文创作中. 柳宗元一生好佛.佛禅为柳宗元的山水诗 文提供了宁静,淡远的意境,在小石潭记中,我 们便可具体领略到他文章中的禅意.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2156O0)
范文三:小石潭记中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锭辟赶转非辨石玻将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该文选自《》,作者,唐朝著名。
2、注音:
篁()洌()翕()邃()坻()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⑸隶而从者(隶:)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却又无处不在写
。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⑵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11、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写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阅读理解、分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②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似与游者相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学家2、(huang2)(lie4)(xi1)(sui4)(chi2)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4、B5、⑴向西⑵凭借,依靠⑶像狗的牙齿那样⑷寂静得使人忧伤⑸跟随6、愉悦;抑郁忧伤7、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
8、游鱼、阳光、影子、水、水9、CFG10、玉制的装饰品;环绕;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11、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2、D
二、13、①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②(游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4、①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②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15、①“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②“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③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16、一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二段:写潭的水源。三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17、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总复习之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参()差()差()互②坻()③嵁()④佁()⑤俶()
⑥悄()怆()⑦邃()⑧翕()⑨蔓()⑩卷()石底
2、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①水尤清洌________②青树翠蔓________③佁然不动________
④明灭可见________⑤往来翕忽________⑥斗折蛇行________
⑦犬牙差互________⑧悄怆幽邃________⑨参差披拂————
3、解释句子中划线的单音节词
(1)心乐之(2)日光下澈
(3)全石以为底(4)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隶而从者
4、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2)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4)潭西南的小溪源流有什么特点?
(5)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如何理解这变化?
(6)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余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E、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
6、在课文中找语句回答问题。
(1)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2)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3)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4)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哪句?
(5)哪句话暗示小石潭人迹罕至?
(6)写鱼静态的句子?鱼动态的句子?鱼情态的句子?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范文四:《小石潭记》一词多义
《小石潭记》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范文五:小石潭记中考试题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三、(06天门)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06永州)
1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7.作者抓住小石潭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2分)
18.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 (2分)
19.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五、(06遵义)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___ ②下见小潭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以其境过清 ....
《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
一1.(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2.A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孤独忧伤(凄凉)
二、(06河北)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三、(06天门)
11.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3.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14.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四、(06永州)
1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6.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17.(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8.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19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五、(06遵义)
20、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21、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22、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六、(07池州)
23.(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24.(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25.(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七、(08深圳)
26.(1)大约(1分) (2)呆呆的样子(1分) 27.(1)水格外清凉。(2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 2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石潭、醉翁、岳阳一词多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