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非遗]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其二,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别3次于农历立冬时节选择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区域所谓的“冬”为单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举行隆重而神圣的依饭节,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昼夜,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和送圣七个程序组成。节日期间,全村上下一片欢腾,男女老少同庆丰收,共享欢乐,相互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目前,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来源:国家名录网站及网络
范文二:罗城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
时间:2006年
类别:民俗
地区:广西
编号:Ⅹ-16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一、由来的传说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
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习,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其二,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二、主要活动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
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节仪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送圣等七个程序组成。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三、传承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目前,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欢迎来到罗城玩哦!来玩是可咨询我QQ:2952448468
范文三:民族风情:仫佬族节日——依饭节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依饭节:在众多节日中,仫佬族最独特最隆重的节日是“依饭节”,又称“喜乐节”。顾名思义,这一天是个喜庆日子,有庆丰收,保人畜之意。每隔3-5年举行一次,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古代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来源考试大。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
”(仫佬族以生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她,人们便以“峒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即依饭节。 依饭节一般在公共祠堂里举行。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进行歌舞活动。事前,选出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这天,仫佬山寨从清晨开始就锣鼓咚咚,歌声萦绕在山间,人们抬着猪羊到祠庙中祭祖,做道场,祈求人畜平安,佛教、道教色彩浓郁。白天看狮舞龙,晚上燃起火把看戏,整个仫佬山寨热闹非凡。
考研屋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专业提供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
范文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
依饭节,仫佬挨语叫“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选愿”、“喜乐愿”。依饭节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
每逢辰且末之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天。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一个宗族,同一个宗族的分支谓之“冬”。过依饭节,一般以“冬”为单位轮流备办,需准备的物品有猪、羊、鸡、鸭、鱼、米、酒等。
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仫佬山乡人民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仫佬族依饭节是罗城仫佬山乡人民群众的一个最为独特、隆重而又富于神秘色彩和鲜明个性的传统节日。
“依饭节”又称“依饭公爷”和“喜乐愿”,是向祖先还愿和庆贺当年好收成、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思,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恩和祝愿的成分。相传在很久以前,仫佬族的祖先被奸人陷害,在即将遭到杀身之祸时,
突然得到梁善利、吴广惠两位监管和一骑白马姑娘搭救。之后隐居山林,相安无事、生活富足、繁衍后代。为了感激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
后人把两位监管尊称为“王侯”,把白马姑娘敬为神仙来祭祀,激励后人光大祖德和祈求平安。该节一般都在“立冬”前后择吉日而定。
仫佬族依饭节
当天,人们宰猪杀鸡,包三角粽,蒸糯米团,用红薯、芋头制作许多黄牛、水牛模型,用红线扎起一束束糯谷穗,并备素肉食品十二种,
陈列于祭坛祭“依饭公爷”。法师二人,一师念经“请神”:一师扮“神灵”,头戴面具,身穿法衣,边舞边唱,一直请完三十六位“神”。然后把牛模型、谷穗分给各户置于香火上。村寨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路以外的兄弟民族亲友,也纷纷前来祝贺,参加节日活动,热闹非凡,狂欢一天一夜,活动始告结束。据有关资料记载,依饭节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
近年来,仫佬山乡人民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以及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仫佬族依饭节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区内外享有一定盛名。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
。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
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别3次于农历立冬时节选择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区域所谓的“冬”为单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举行隆重而神圣的依饭节,
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昼夜,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和送圣七个程序组成。节日期间,全村上下一片欢腾,男女老少同庆丰收,共享欢乐,相互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
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目前,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仫佬族是古代“僚”、“伶”的一支,史你“木老”、“姆佬”。现在广西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三种传说与依饭仪式关系较大。
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其三,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
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
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
仫佬族依饭节
依饭节的欢庆地点选在公共祠堂。祠堂前搭一个彩台,事先选好的糯米谷穗要谷粒饱满、谷穗粗长,人们用彩线将谷穗系好挂在祠堂的墙上,给人以丰收的景象。
在祠堂中央摆一张八仙桌,桌子上的祭祀物品有鸡、鸭、鱼、蛋,五色糯饭等:外围一圈放着甜酒、花生、芝麻、黄豆、八角,沙姜、胡椒等物品;最外面一圈则放着用红薯、芋头做的家畜像。人们在红薯上竖插4根香梗作猪脚,用麻线作猪尾巴;在芋头上竖插4根香梗为牛脚,用麻线作牛尾巴。整桌祭品,象征着丰收,六畜兴旺。
祭祀时,同宗族的人们都来到节庆场上,他们看着帅公请36个乐意为人间做好事的神来参加依饭节,每请到一位神,师公换戴该神的面具,意即该神来到了人们中间,接受人们的祈愿,也给人们带来丰收的祝福,师公边跳边唱赞神歌,
唱神的来历、神的功德,在场的人门也以“啊……呼”作为呼应。整个场上一片崇拜的肃穆气氛。整个请神、敬神仪式从头天清晨始至第二天天亮方能结束。结束时,将桌上的祭品和墙上的谷穗分与各家各户,意为让大家分享神赐予的祝福。
仫佬族依饭节
一、请圣。供放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线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表示所敬请的神灵已降临祭坛。
二、占牲。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三、劝圣。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依饭节”—唱神
四、唱神。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迹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非凡。
五、合兵。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按迷信说法,可以受到神灵保护。
六、送圣。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
。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
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猪尿泡被赶走。这时,乡民们欣喜若狂地分到红薯、芋头牛及糯米谷穗回家供于神龛,以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
仫佬族依饭节
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
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
。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
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
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
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范文五:【doc】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6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仫佬族依饭节
韦显波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罗城54640o)
[摘要]文章记述仫佬族依饭节的来源,依饭节的主要仪式,依饭节所敬诸神,依饭节
文化造就仫佬族独特的民
族特征.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
[中图分类号]K291/2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4X(2009)04--0061—02
依饭节又名喜乐愿,是仫佬族民间独有的盛 大传统节日,是仫佬族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是仫 佬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过节的时间为每年秋收后 的立冬日或立冬后数日内,各地各姓不尽相同. 2006年5月20日,仫佬族依饭节获列入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
一
,依饭节的来源
仫佬族依饭节来源于何时,因仫佬族人口少, 有语言无文字,可查史料不多.从现存的文字资 料和民间传说上看,应起源于明朝年间.仫佬之 名,最早载于《新元史》,明,清相继以"狳","狳獠" 等载于史册,《大清一统志》称:"狳人又名獠,俗名 姆佬."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民族识别,族称正式 确定,统称仫佬族.2008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 佬族人口l1.6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36.9万人的 31.6,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87以上.县境内
和广西柳城县,忻城县的仫佬族人都有过依饭节 的传统习惯.
据传仫佬族先人——"依饭公爷"在罗城开基 立业,得罪朝廷而蒙冤入狱,受尽折磨,生命垂危, 幸得姓梁姓吴两位狱吏动恻隐之心,暗中放出. 当时夜半天黑,伸手不见五指,道路崎岖,不易速 行;加上伤痛,饥饿和身体虚弱,时刻有被发现抓 获的危险.在紧要关头,途中得一位年轻美貌,心 地善良的女子牵来一匹白马接送,使"依饭公爷" 化险为夷.仫佬族后人为纪念这些恩人,就把梁 吴两位狱吏敬为帝王,把白马姑娘敬为神仙,于每 年立冬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既为崇敬恩人和先 祖,又祈神驱邪,保安集福,祝愿人畜兴旺,庆贺五 谷丰登,对当年丰收给神灵"还愿",祈祷来年更好 的收成.同时,传播民族文化,生产,生活知识,进 行民间文娱活动.
过依饭节这一天,全村各户都要派人打扫村 屯巷道,在宗祠和村门口的大门楼前扎松枝彩门, 设立祭坛.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包粽子,蒸五色糯 米饭,杀鸡宰鸭.各家亲友回来相聚,宾客盈门, 热闹非凡,共享节庆之乐,主人除备佳肴美酒款待 外,还以粽子,白馍等礼品相送.
二,依饭节的主要仪式
依饭节活动的中心内容是举行"依饭道场", 请六六三十六尊神下凡来保佑仫佬族人物阜民 安,六畜兴旺,人丁昌盛.请道师2人,1人头戴 所请之神的面具,1人边歌边舞请神,颂神,演唱 的内容为用汉字所写,古传下来的《依饭节唱本》. 依饭节的主要仪式:
1.起坛.在神坛两侧贴红对联,在门楣上贴 用红,黄,蓝,绿纸剪成图案的"彩银",并分别写上 "地台","依饭","奉银","集福","庆贺","三秋", "礼筵","盛会"等字样.各家各户备好活鸡1只, 用红彩线扎的糯谷穗2束,用道具制作的水牛,黄 作者简介:韦显波,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志办副主任,政工师.
?
62?广西地方志2009年第4期(总第157期) 牛各1头,作为供品.
2.请圣.摆设茶叶,柑桔,芝麻,甘蔗,花生, 黄豆(或豆腐),绿豆,黑豆,沙姜,八角,胡椒,甜酒 等12样供品,叫"清筵".用红纸写上36位神名, 由道师一一念诵请神.
3.点牲.用36只鸡,由道师宰杀1只,用红 纸卷成纸筒点火,以火点鸡和其他供品,用手在空 中划"超生度命"四字.然后把其余的鸡杀掉,取 内脏给道师和族中长者食用,鸡肉则给各家拿回 去自己食用.
4.劝圣,即敬神之意.供上猪头,猪尾,猪
心,猪肺,猪肝,猪腰,猪肠,猪肚,鸡,鸭,蛋,酒等 12样荤熟食品陈列于祭坛,供奉神灵,叫"浊筵". 5.唱神,即歌颂祖先,恩人,神灵功德.由道 师戴上各神的面具,边唱边跳,一直把所有请来的 神唱完.
6.团兵.由道师持公鸡1只,咬破鸡冠将鸡 血滴入酒中,把鸡血酒滴在水牛,黄牛,猪的模型 和糯谷穗上.然后将鸡血酒分给众人各饮一口, 表示团结齐心.仪式全部结束后,把这些东西分 给各户拿回家放在神台上,称为"敬依饭",意为保
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7.送圣.由道师挑串纸钱,逐一念过诸神名 字,把他们送归各庙.
以上仪式结束后,全村大聚餐,大宴宾客.第 二天举行各种民间文体活动.
三,依饭节所敬诸神
仫佬族依饭节所敬之神,一是依饭公爷,梁善 利侯王,吴广惠侯王,白马姑娘,二是历代祖先,三 是社王,土主,婆王,城隍,佛教诸佛,道教历代教 主与法师等.其名单如下:
1.雷州丁鼓大庙:上司管天氓主依饭正法大 帝三郎,即依饭公爷;2.越州陈岩大庙:上官盖天 威德平正大王;3.越州铁山龙虎大庙:北府通天 大圣金甲李令公;4.雷州大庙:上司云头走马十 三郎;5.香山大庙:敕封香山梁善利侯王;6.江东 大庙:敕封江东吴广惠侯王;7.韵州大庙:朝天圣 帝灵应白马姑娘;8.背溪灵筒大庙:飞天得道兵 部梁九宫;9.武当山:北极玄天真武神;10.普陀 山:南无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11.东厨大 庙:本音堂上五祖司命灶君;12.鳖山南蒙大庙: 上堂万岁六国天尊圣母三位婆王;13.花山东陵 大庙:上堂月桂花林太子九郎;14.青州大庙:上 司南曹注生六案判官;15.拜华殿上:本部属社主 大王;16.表卯大庙:本坊土木主勒古柑地王;17. 本音堂上:某氏门中众位三祖家先;18.梅苑殿 上:本殿三元张赵李天师师公师傅;19.金陵大 庙:祖师游天得道显应三界公爷;20.北乡上团龙 岩大庙:新圣得道龙侯太子老爷;21.柳州天堂大 庙:新圣得道韦金身才爷;22.龙湾大庙:上界天
仙黄德环老爷;23.昔特大庙:雷倪注法应五郎; 24.七星龙头大庙:钦差两广陈都督老爷;25.游 扬大庙:前军都督覃裕春老爷;26.石伦大庙:冯 四冯远冯鳖冯累三公四爷;27.九调大庙:开天盘 古李社大王;28.县门大庙:本县城隍辅德众佑老 爷;29.灵岩大庙:本洞三朝圣水大神;30.都泥大 庙:水宫五海五位圣王;31.沙鉴大庙:五通明月 十三郎;32.西街大庙:正源太子广佑六郎;33.雍 州大庙:农婆母太后夫人;34.贵州大庙:南坪护 国谢灵王;35.复勘使者;36.开山使者.
四,依饭节文化造就
仫佬族独特的民族特征
依饭节是仫佬族文化的珍贵遗产,经过长期 的文化沉淀,培育了仫佬族独特的民族特征.依 饭节通过敬奉,赞颂祖先,形成了仫佬族人孝字当 先的优良传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增进了民族团 结,仫佬族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具有浓浓的故乡情 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较强.通过敬奉,赞颂先 祖恩人,培育了仫佬族成为注重感恩的民族,具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品德.通过敬奉,赞 颂佛教,道教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使仫佬族人具 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他们善于吸收汉族的先进文 化,使仫佬族人人才辈出,如现代,当代涌现出包 玉堂,潘琦,鬼子等一批全国有名的文化人;而且, 一
个人口不多的民族,出了1名副省部级和9名 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依饭节是亲朋好友大聚会 的平台,仫佬族人利用这一平台,既学习和吸收了 兄弟民族先进的生产,生活知识,使仫佬族不断增
强先进性,又增进了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团结,友
谊,使仫佬族人与其他兄弟民族和谐相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非遗]仫佬族依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