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农业发展前景
21世纪中国农业企业发展前景
一、中国农业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始终以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同时,中国又是人口大国,据最新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总数已占世界人口的20%,比例仍然逐年攀升。“人活着便要吃饭”,粮食便不可或缺,具备如此之大的土地面积,农业的发展必定是衡量国家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上个世纪,我国农业由单一作物生产到农林牧副渔等展开多方面的投入,综合农业朝着科学的反方向蓬勃发展,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这就有利于农业企业的诞生。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也应逐步加大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并以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打好政策组合拳,尤其要注意不同区域不同政策的适用、优化组合和侧重,积极发挥农民收入的政策效应。 农产品的收购能增加一部分农民收入,农产品的加工也能增加部分就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中国农业企业的简要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搞好中国经济,农业基础是首要的——在中国,一个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便是一个大问题——泱泱大国,每天的粮食消费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自从我国步入新的世纪,我国政府对农业、农民、农业企业相继出台大量优惠政策、扶植政策,利国利民。曾几何时,一国外著名论断家断言:中国在21世纪将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农副产品以养活国人,否则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平,难以自给自足。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21世纪我国国内对农业的投入,其中包括资金、科技的投入,以及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我国的进出口农副产品比例保持稳定:(下图为作者查阅近几年农副产品进出口数据)
年份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进口值 153.6 334.7 378.5
出口值 130.8 205.2 224.4
进出口比例(进/出) 1.17 1.63 1.68
上表表明,我国在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的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基本持平在1.68附近。这说明了我国的进出口值水平恒定,也体现了我国在农业基础上的。
我们不妨基于这组数据做一个论断:中国农业不仅仅是过去,现在有着雄厚的根基,未来也是;其次,人口大国是中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中国在农业的科技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这一切都说明了21世纪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相反,国外进口我国的农副产品比例攀升,其中我国政府对印度饥荒、干旱等支出粮食等各项救援累积人民币4.41亿。这些数据和实例说明了一点:我国在21世纪的农业企业发展中,前景一片大
好。中国不但在科技上会变成超级大国,在农业上,也是未来半世纪世界各国以来的进口对象。下面就上述几点,分别选取2008年,1996年全国以及2001年四川的农副产品相关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008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由上年同期顺差变为逆差,逆差总计36.6亿美元。08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额为93.5亿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额为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6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4.6亿美元的顺差变为36.6亿美元的逆差。这些逆差说明国内农副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我们农业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漏洞,增加国内农副产品的供应,满足国内需求,获利的同时也能让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达到平衡。
(2)中国人口中农民的比例。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快速汇总结果显示,1996年末,全国农村从业人员为56085.58万人。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户数21455.74万户计算,户均从业人员数为2.61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员为42441.19万人,占75.67%;从事非农业人员13644.39万人,占24.33%。并且从事非农业的人员每年都在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农副产品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给农业企业生产农副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事非农业人员数的增加也便于农业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农业企业发展速度快,就四川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四川省农业企业法人(包括农、林、牧、渔业企业法人)共计1782个,比1996年1300个增加482个,增长37%,增速居四川省企业法人各行业之首。从开业时间看,四川省农业企业1978年以前开业387家,占21.7%。
(3)国家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政策,扶植政策: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连续5年5个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解决“三农”难题,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从1978年的136.0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318.32亿元,绝对额增加了4182.29亿元。“三农”政策的推出使农产品数量增加,有利于农业企业在当地就近取材,节约成本,同时能增加当地人员的就业率,使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经过精加工,远销国内外,不仅能使弥补逆差,还能为农业企业带来效益。这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农业企业很有优势。
范文二:未来农业发展前景
未来农业发展前景
未来农业发展前景2016-08-05浏览:分享人:沈美琳手机版
本站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给大家的未来农业发展前景分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
篇一:
“善战者~求之于势”~农业企业要想区域突围~首先就要判断洞察形势~借助有利形势~制定发展战略~完成快速转型。纵观发展~中国农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几十年来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至瓶颈~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中国农业未来路在何方?在我看来~我国农企未来将会呈现出五个发展趋势。
趋势一:
有机农业将迎来大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食品正逐渐走上高端消费者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些商界名人也开始纷纷涉足农业。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出了“励志橙”、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卖起了“良心果”、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开卖自种的有机大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在北京延庆圈地5700亩建设有机农业园……在这些农产品中~“有机”成为一大卖点。
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比一般食品高20%~50%~但因
1 / 11
为禁止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从而降低了食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而受到全世界消费者青睐。目前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长迅猛。据统计~中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额正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迅速增长。我国有机食品也有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趋势二:
重视品牌形象
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而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都开始重视品牌形象这个问题~一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在源头上预防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塑造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信心。
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便产生了很多小而美、小而强的农产品~如掌生谷粒、草莓庄园等农产品~设计高端~产品精美~产品优良并非常有特色~为我国农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已由单纯的产品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转化为知名度、美誉度等以品牌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趋势三:
构建全产业链资源优势
上游原料成本和下游渠道费用的挤压~让企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很多企业开始整合资源~布局全产业链。中
2 / 11
粮依靠资源优势做全产业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本。
志起未来服务的客户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做芝麻油的从芝麻种植到深加工产品~肉食行业从饲料开始到自建终端~电子商务自己做物流~无不如此。所有企业都应该立足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尽量构建产业链~将市场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志起未来非常看好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产业。这个行业有着长足的发展。
趋势四:
渠道布局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不断上涨的渠道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进商超等传统渠道开始变得非常谨慎~他们转而寻找新的、更独特的、更经济实惠的渠道。这个新渠道不仅仅是靠发现~也靠创新和整合。
相比网店、电子商务的火热~我们看到企业开始布局新阵地~一些线下渠道发生的改变则更加悄无声息一些。比如沱沱公社~比如鲜蜂网选择不进KA(重点客户)而是深耕渠道~着力布网~整合了一个城市所有的便利店、社区店资源~绕过二批商环节~直接供货~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而取得的效果一点都不小。
趋势五:
新兴媒体的运用更普遍和成熟
3 / 11
这些年~企业的广告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限娱令”“限广令”更让电视广告投入雪上加霜~传统媒体威力下降~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攀升。
新人群、时尚人群也是主力消费群。这些群体都是“御屏一代”~屏幕成为超级终端~手机、电脑是他们接触信息、联网互动最频繁的手段。企业在新兴媒体上的运营会更加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手段的运用至关重要。
总体看来~传统营销手法的效用日渐削减~而新思维、新方法已经开始显现。如果企业能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必能快速转型。熬过经济寒冬~必将迎来新世界。
篇二:
一、种粮食~能赚钱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一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难理解~不论怎么发展~中国绝对需要农民种粮食~小麦、水稻、谷物等等可以做主粮的作物~尽管放心种~而且适度规模化地种。但是~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得种粮食~因为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有些东西咱可以不用种~或者说可以在保障足够吃的情况下种别的~那就需要优化结
4 / 11
构。国家有安排~咱们及时了解~跟着种就行。
对于国家来说~和农民一样爱惜耕地。不仅需要保护好耕地~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
我们可以看到~在纲要中~一方面提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纲要还强调要“研究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国家统筹补充耕地办法~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1998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因建设占用减少的耕地面积达5700万亩~相当于个福建省耕地保有面积~其中减少的水田面积约占2500多万亩~绝大部分是我国东部发达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然而~这些优质耕地中最珍贵的、难以再生的耕作层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与再利用。如果将建设占用的耕作层进行剥离再利用~预计每年可新增优质耕地150多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多万亩~增加粮食产能8亿公斤以上。
二、从结构调整中找机会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咱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哪个方向调整。总体来说~下面这几个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5 / 11
未来五年结构调整方向
? 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
?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产基地化;
? 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
? 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
? 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 发展优化特色农产品。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财产性收入增加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得非常好。推荐大家看这篇文章:《看台湾创意农场如何变身“摇钱树”》。所谓创意农业~其实和我们所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有相似之处。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农产品必须高标准~树品牌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农业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而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这个目标实
6 / 11
现的同时~农产品品牌化自然也就完成了。所以~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
在这里~小编特别注意到这样两句话:“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品牌化营销。 ”你能看出啥味道来不?
五、化肥农药将会越用越少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涉农篇章里字数最多的部分~足以看出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这件事上~国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会很多~都是基础性的工程。比如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在南疆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区域~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
咱们农民在今后的生产中会发现~以后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生物导弹之类的新技术。而且~如果你想发展一些符合绿色循环农业的项目~可以得到来自国家的支持。
六、国家鼓励你去国外种地
如果您比较留心的话~会发现~2016年~中国的第一玉米进口国不再是美国~而是乌克兰。这就意味着~我国对于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的布局越来越多元化、合理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农产品贸易调控
7 / 11
机制~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在确保供给安全条件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
这几年~一些资金、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农场、储运基地等~将国外的资源为我所用。这是国家乐见其成的。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建立规模化海外生产加工储运基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跨国公司。拓展农业国际合作领域~支持开展多双边农业技术合作。”
七、未来要争做“新农民”
分散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国外低价粮食的进口冲击时~必须以适度规模经营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这就需要先解决人的问题。谁来种地?
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人们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越来越熟悉~而且这也的确成为未来农民身份转变的一个大方向。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个重要环节来规划的。
当然~除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里~我们农民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抱团取暖~将会好于小户经营。所以~未来农业的发展~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
8 / 11
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将来大家会越来越熟悉这些词:“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生鲜电商”等等。大家也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一些高科技人才转身当农民~或者一些工商资本投资到农业中。而我们农民~将会转身成为农业工人~你是种地的人~但也是农业产业化环节中的一个劳动者~而不再是单纯的农民。
八、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在这一篇章~规划纲要提出两方面内容~一是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这部分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是说给那些处在农业科技顶端的人群说的。比如说“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增产等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这跟咱农民有啥关系呢?呵呵~在一切都是信息化、机械化的时代~人家制造的机器咱得会用不是?说到底~就是咱们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需要让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更新换代~而不只是学会使用锄头、耕地就完事儿了。
9 / 11
九、农业补贴可能不再“撒胡椒面”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整合统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逐步扩大“绿箱”补贴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政策。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
这个其实不用多说~对于农业这样一个弱势产业来说~没有一个国家不大力投入的。对于中国来说~更应如此。国家要改革的是~要让真正种粮食的人获益~谁种的多~谁受益。
十、农产品定价会进行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和市场体系。继续实施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探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和吞吐调节机制~引导流通、加工企业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收储。推进智慧粮库建设和节粮减损。
10 / 11
十一、农村普惠金融将迎来发展机遇
关于农村金融~一直是国家比较重视的问题。因为将来农业要想顺利实现产业化~没有金融的支持万万不行。“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一号文件一样~再次重申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总之~以鼓励各方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并鼓励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比如~纲要中写道:“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多形式农村金融机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
11 / 11
范文三:有机农业发展前景
有机农业发展前景
有机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这些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有机农业是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等。在生产中反对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地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并且经过合法机构依据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认证,获得认证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类食品。
范文四:中国农业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用心关注,给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一、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向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性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由整理]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思考,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
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十分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超多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超多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用心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超多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到达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方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超多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个性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构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到达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超多为中下等果,个性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务必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最后,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超多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上还难找到很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必须地位的本地农产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此刻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好质量关,从而导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我砸自我的招牌状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农产品市场上交易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注重产品的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不仅仅能够提升产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拓宽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我的推荐
从上方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心建设乡镇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引入活跃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农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竞争潜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吸收农村超多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制定农业生产、销售、运输的优惠政策,这些对农业的进步都会有用心的作用。
中国农业施肥的现状是什么?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透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不一样区域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过量施肥现象,不仅仅导致肥料资源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种粮用心性大大提高,化肥需求一向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化肥总产量也逐年增加。尽管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但也是全球最大的
化肥消费国,除了氮肥产量过多外,还需要进口超多磷肥和钾肥来弥补不足。从2005年以来,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客观条件下,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等因素直接导致每亩土地施肥成本增加十几元。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透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量、调整土地营养成分,改善肥料使用结构,推广使用高浓度复合专用肥,逐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
中国农业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年的,(,,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的社会体制。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必须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以上。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年仅为,,,元,到,,,,年已提高到,,,,元。
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个性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潜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饱迈向了小康,极大
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方面。
土地个性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极为强烈的国家,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高度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年损失粮食18亿千克一33亿千克;全国沙化土地153万平方千米,沙害农田达6000万亩,损失粮食25亿千克,全国盐碱地1,4亿亩,损失粮食15亿千克。资料证明(我国21,的耕地缺少有机质,51。5,缺磷,24,缺钾,14,磷钾俱缺,土壤有机质小于0。6,的农田达11,;在微量元素方面,钾、锰缺乏的耕地面积已占70,左右。此外,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已开始对粮食产量增长构成威胁。
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据国外经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短缺。然而,我国状况与此完全相反。今后,我国经济将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农业部门劳动力仍将超多剩余,农业经营规模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将继续萎缩。其后果,一是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用心性相应降低;二是阻止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收益持续下降,农业的比较优势弱。据统计,1978年一1992年,我国主要农产晶收购价格上涨速度都大大快于国际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1倍以上,最高到达10倍。这就使国内市场的几种主要农产晶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农业的收益急剧下降,农业比较优势减弱。
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
水资源缺乏及污染严重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时,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农业在严峻问题的负担下,同时还面临着加入世贸的巨大挑战。作为中国改革的先驱领域,23年前中国农业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以前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农业发展不仅仅受到资源短缺的约束,而且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影响,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收入已经连续数年下降。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农业与其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如说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中国就应用心参与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战略转换、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力。
农业问题以前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点领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承诺执行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降低农产品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农产品市场;还承诺约束国内农业补贴,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动植物卫生措施。
执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将使中国农业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农业的市场竞争从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并出现国内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新趋势。中国农业在就业、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的关键时期,不得不走向国际化阶段。
但是,中国可能分享的这些农业国际化利益,有的是潜在的,
需要国内系统、配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转化为现实;有的是长期的,务必经过相当长时光的艰苦努力才能真正体现。务必充分估计到,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中国农业:资源约束与比较优势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从长期看,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不仅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有关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研究证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丧失国际竞争力。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和玉米将分别亏损0。15元和0。11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能够认为,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而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应思考提高其竞争潜力。
从资源角度观察的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农产品的潜在竞争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资源优势、比
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包括农产品品质、营销战略、企业经营经验、运输和流通成本、企业信用等。资源优势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因素,但从短期来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更多地体现为市场竞争优势。
对主要农产品的影响
那么执行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国内市场,究竟对中国农产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国际竞争角度可将农产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进口敏感性农产品,按照敏感度排序为大豆、植物油、玉米、棉花、食糖等。另外一类为出口竞争性农产品,如肉类、蔬果、水果、加工食品等。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特征,执行世贸组织承诺对敏感性农产品将带来不利影响,但有利于竞争性农产品的出口。
无论是进口敏感性农产品,还是出口竞争性农产品,如果对其市场竞争要素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执行世贸组织承诺会使中国农产品应对巨大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农产品可能将面临严峻冲击。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户经营规模偏小,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高。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已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进口压力增大,对主产区及其农民会产生较大冲击。另一方面,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必须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卫生、技术标准上思考国际市场要求不够,受国外较高的技术壁垒的限制,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很难到达国外市场要求,使比较优势难以转变成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对中国农业经济体制的挑战
农业国际化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和支持政策也带来严峻挑战:
首先,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与机构的设置,是适应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格局而构成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对外贸易管理相互脱节,地区封锁,行业分割,部门垄断,不能对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灵活的调控和管理。
其次,现有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在价格、投资、分配政策等方面,侧重于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量,忽视了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结构优化;侧重补贴农产品流通环节以及消费者利益,对生产者利益支持不够;在国民经济分配格局中,对农业的支持在总量上不足,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农业补贴仍然很高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等负保护政策,这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农产品流通体制不顺,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着部门分割、垄断经营,市场运行无序,交易行为不规范,营销手段落后,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第四,中国农业经营主体不具备参与农业国际竞争的潜力。中国千家万户小农的分散经营,在农业进入国际化阶段后,无论是在规
模、效率,还是在竞争潜力上,都不能适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个性是,一方面,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没有大粮商、畜牧商、园艺商和食品加工商参与国际市场分配和竞争,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于农户与市场之间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中国农业在根本上不具备与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的农业进行竞争的潜力。
中国农业不仅仅面临国外农业发展压力,同时也承担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随着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与非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滑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因此,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的农业增长点、实现三个方面突破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经营基础之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这种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户经营模式在改革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用心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此刻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经营模式不仅仅从客观上阻断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使农业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处于一种封闭的、分散的生
产状态,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抑制了农业增收潜力。而且还阻碍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化流转,使目前的农业生产工具仍处于一种人畜犁耕的原始状态,迟缓了农业机械化的研发与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仍停留在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和化学肥料与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上,阻碍了优质化、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使农村土地的价值仍处于一种单一的原始的农产品产出效益上,而无法转化进行交易,用来从事农业扩大再生产并从其中获取更多利润的资本。因此,建立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仅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产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种规模化经营是以农户承包的土地作股份,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规模化经营。这种规模经营既有别于过去的农业互助组,因为它不要求每一个拥有股份的农户都必须要亲自参与具体的农业生产与管理,且利益分配存在差别。而过去的农业互助组则一般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应参与本组的农业生产与管理,而且收入无差别。每个农户所投入股份的多少都是自愿的而非强制,而且按每个农户所投的股份的多少的来分配农业收入。
当然,这种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是要动摇和改变现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的基础,剥夺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益,而是要透过这种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小规模、分散化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避免因农户分户经营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产品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所造成的农民利
益上损失。
二、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农业成本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专业化分工的缺乏,就应说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概念。现实的状况是一个家庭独自承担。
这种缺乏农业分工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增大了农业劳动者的市场风险。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因此他们很难有时光和精力去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况且有不少农民因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也很难准确的决定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因此,大多数农民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不法商人和利益集团的欺诈与盘剥,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增大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的风险。如因缺乏专业化种性识别潜力,农户在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选购与识别上,容易购买到假货或质价不符的农资产品而上当受骗,导致损失惨重;在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上,因缺乏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和专业化信息分析,容易盲目模仿而造成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农业产品的积压或腐烂,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尴尬局面。因此,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这种农业专业化分工模式的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即区域的专业化模式、部门的专业化模式和作业的专业化模式。
所谓区域专业化模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垸一品”、“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即从宏观层面上就是要建成专业化的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果、林、蔬菜和花卉等田院、村组和乡镇;从微观层面就是要构成规模化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场所和集散地。这样既便于生产的管理与技术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管理环节上的失误,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又便于销售,这样不仅仅最大限度节省了销售环节成本,而且有利于构成规模效应,从而到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所谓部门的专业化,就是透过农业分工在农村逐步构成相对对立的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农产品销售、运输、加工和仓储,农资产品供应,农业贷款融资和农业保险等部门,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农业经营由过去的一个生产单元单独完成,变为多个生产单元分工合作,构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工人。这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避农业风险,而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转移。
所谓作业的专业化,就是从种培育,到具体生产环节管理,最后到收割,这所有的生产环节不再是由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全部承担完成,而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只是承担其中某一个生产环节。如构成专业的粮、棉、油种培育专业户。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
更主要的是透过专业化的管理,降低了农业风险,减少了盲目的农业投入。
三、建立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选取。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弊端不仅仅表此刻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而更突出地表此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的合作体系不健全。而一个规范、有效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的构成和建立,对加速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农村的不少地方此刻也成立了一些农业中介组织,如农产品经销商和农产品加工、运输专业大户等农业中介组织。但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是独立于农业生产者之外的利益团体,相互间没有利益关联。在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和基本的商业道德的经营环境下,面临利益冲突时,最先受到利益伤害的总是农业生产者。所以,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在农业中介组织很难得到保障。农民也很难从中得到利益和实惠。因此,加快建立农民自我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是中国农业未来的最终选取。
这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既有别于人民公社时期的以生产队为农业组织构架和以乡镇购销服务站所为农业合作体系的“一大二公”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也有别于此刻缺乏相互利益关联的农业中介组织,而是一种类似企业法人的治理模式。所谓的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就是农民以自我的土地、资金、生产
工具、产品和劳动力资本作股份,组成统一农业股份合作体系——农业协会和专业股份合作组织。由会员组成股东大会,再由股东大会选举协会管理层和法人代表。法人对股东负责,股东有权改选管理层或法人。
农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一方面负责本会成员的农业生产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储存和运输,农业发展资金的组织和融通和农业风险性救济等五个方面的业务,会员透过用自我的股份作抵押,获得协会或专业组织带给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获得农业增收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撑和农产品产、加、销、运、储等系列化服务,以及农业信贷帮的扶和灾害性难关的度过。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生产单元在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股东代表与政府和社会利益集团谈判,这样既可彻底斩断农民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经济联系纽带,有效地抵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合理的摊派,以及对农业政策性补贴的强行抵扣和非法侵占,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不受或少受不法利益集团的侵害;又可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透过强化谈判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改变谈判中总处于弱势地位的命运,提高谈判价码,尽量减少农民谈判中的损失。当然,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突破会面临很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仅需要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更需要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保证。因此,它的构成、产生和发展也许还需要一个
艰难的历史过程,但无论怎样,它终将成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
趋势。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是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状况进行阐述,透过阐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我国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而且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文中也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较为不宽松。那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又面临些什么具体问题呢,以下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现状分析正文: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潜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必须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必须的负面影响。
二、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
渠道的转变其一在于粮食的国家统购统销被打破,其二在于农
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更多的进入了商超渠道,甚至是电子商务渠道,在这样的销售终端转变中,其流通渠道也变得更加扁平,我们提到的“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转变方式之一。
以上我们总结出关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两个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一,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有重要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内因素,个性是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第二,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的动力,更开发农产品的潜力主要体此刻市场经济力。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我们国家才100多个。而农业装备水平有80%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15%到达90年代水平,只有5%到达了国家先进水平。
第三,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农业产业化面临一大难题。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实际行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扶持政策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年各方应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构成了共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总体效果不错,此刻全国各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也有一些地方
存在着扶持政策不到位,给企业退税等优惠措施不理想这么一些问题。
第四,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政策比口岸干预政策更有助于实现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入世后,我国政府在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鼓励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上起到了用心的作用,这是我国得以避免入世前预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局面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业发展环境不宽松
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生事物,它的羽翼还不够丰满,筋骨还不够健壮,还需要社会大力保护和扶持。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宽松,主要表此刻:
组织领导不够得力。区、镇两级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尚不完善对产业化进行指导、协调、研究和探索,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产业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一些镇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市场体系的不够完善。就时常体系而言,农村集资市场覆盖率低,设施配套差,流通服务组织薄弱,农民自产的产品还得靠自我寻找出路。就服务体系而言,服务资料比较狭窄,手段落后,尤其是对产后服务显得更为薄弱。
扶持措施不落实。国家扶持资金向产业化倾斜力度不够,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因财政困难难以即时足额到位,群众经济薄弱,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如何。
备注: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透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发展生态农业,因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贴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也贴合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独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在向人类带给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承担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筑梦中国观后感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过年的来历夜猫子的日常人脉决定钱脉
范文五:安徽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安徽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安徽省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年就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发展,把旅游业当作脱贫致富、换取外汇和支撑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安徽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特别是随着“861行动计划”的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日益完善,呈现出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态势。
安徽省 “十一五”计划中针对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个目标和两项任务”:建设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这对全省旅游行业既是前所未有的重任,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给安徽省旅游发展展示了极为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