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回阳救逆汤中附子毒性成分的研究
?266? 2015 年 6 月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
回阳救逆汤中附子毒性成分的研究
许文迪 王一涵 王伟楠 董雪莲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回阳救逆汤煎煮过程中附子毒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附子不同时间水煎液中 6 种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测定附子与甘草、茯苓不同组合配伍煎煮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煎 煮时间的推移,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大幅下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逐渐上升,3h 含量最高,附子与甘草合煎其中总 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附子与茯苓合煎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乌头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附子甘草配伍能减 毒增效的主要机制,本实验从有效成分的角度,阐明了煎煮过程对附子中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附子甘草组分配伍的 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附子,回阳救逆汤,乌头类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10-0266-02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是著名的川产道
地中药材。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常用传统大宗中药材,有长 [1-2]远的应用历史。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油脂类、蛋白
质类和一些多糖类化学成份。在这些成份中生物碱既是附子 [3-4]发挥功效的主要成分又是引起毒性反应的罪魁祸首,其毒 [5-7]性作用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组织
临床应用附子关键在于减其毒,存其效。附子减毒机制
在于生附子经过炮制后,剧毒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弱的苯 [8]甲酰类乌头原碱,从而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目前常用的 [9]减毒方法是久煎和配伍,其中配伍是中药临床中最常用的
一种用药手法,目前已有文献报道,附子和甘草、茯苓进行 配伍可以起到降低毒性、调和营卫、温阳散寒,除湿止痛等 [10]作用,这样的组合在我国经典名方中也经常出现,然而,
对于这种配伍减毒的机理研究目前鲜有报道。
“回阳救逆汤”为临床常用经典方,由熟附子、甘草、 图 2 不同煎煮时间样品中有毒双酯型乌头碱含量变化图 茯苓、肉桂、干姜、人参、五味子、白术(炒)、陈皮、半 如图 1、2 所示,伴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样品中单酯 夏(制)组成。本文着重对方中药材附子进行研究,探究附 型生物碱的含量不断增加,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急剧下降, 子在煎煮过程中其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并对附子与 当煎煮到 3h 时含量增长幅度不大。由以上分析可知附子最 甘草、茯苓不同配伍煎煮后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佳煎煮时间为 3h。 以此为依据阐明附子配伍减毒的机理,为附子在临床上安全 (2)附子与处方中不同药材配伍毒性成分的变化研究 有效的使用奠定基础。 拟考察附子单独煎煮,附子搭配甘草共同煎煮,附子搭配茯 1 仪器与试药 苓共同煎煮及附子甘草茯苓共同煎煮其中生物碱类成分含 Agilent1260 高效液相(AgilentTechnologies,USA); 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高速中药粉碎机;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实验仪器总厂); 表 10 不同药材配伍煎煮时间 电动恒温水浴锅(江苏医疗器械厂);色谱甲醇、乙腈均为 试验号 药材配伍及煎煮时间 色谱级;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材均购自 1 号 附子(制),煎煮 1h。 长春宏检药材公司。 2 号 附子(制),煎煮 2h。 2 方法与结果 3 号 附子(制)+茯苓,煎煮 1h。 [11]选用《中国药典》10 年版 I 部附子项下收载的 HPLC 4 号 附子(制)+茯苓,煎煮 2h。
5 号 附子(制)+甘草(炙),煎煮 1h。 法,测定生物碱含量。 6 号 附子(制)+甘草(炙),煎煮 2h。 (1)不同煎煮时间附子中毒性成分的研究别称取 5 份 7 号 附子(制)+甘草(炙)+茯苓,煎煮 1h。 附子(制)药材,每份各 100g,加 8 倍量水,分别煎煮 1, 8 号 附子(制)+甘草(炙)+茯苓,煎煮 2h。 2,3,4,5h,滤过,滤液浓缩,减压干燥,得干膏。选用 HPLC 法测定附子不同煎煮时间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如图:
图 1 不同煎煮时间样品中无毒单酯型乌头碱含量变化图 图 6 不同药材配伍煎煮 1 小时样品含量变化图
药物与临床 医药卫生 2015 年 6 月 ?267?
伍使用的合理性,其临床配伍使用的作用机理有待从其他角 度
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诒纯.川产道地药材附子的品质研究[D].成都中医药 大
学,2011,2. [2]史瑞锋.明清医家附子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辽宁,辽宁 中医药大学,2009,4. [3]王懿,严军,黄伟,李 晓骄阳,孙蓉.基于功效和物质基 础的附子毒性研究进展[J]中
国药物警戒,2013,10,3,, 155.
[4]于清民,栾永福,李晓骄阳,孙蓉.基于物质基础和药理 作 用的附子功效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1,, 675. [5]张梅,张艺,陈海红,孟宪丽,赵剑,凌辉伦.附子抗心
律失常有效组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193.
[6]张智,闪增郁,向丽华,等.15 味有毒中药小鼠半数致死
量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 图 7 不同药材配伍煎煮 2 小时样品含量变化图
由以上图表数据比较可知,附子与甘草配伍使用确实会 435. 影响生物碱的溶出度,降低水煎液中毒性乌头类生物碱的含 [7]韩旭.附子及新乌头碱致心律失常机制研究[D].河北,河 北医量,而附子与茯苓配伍使用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附子中生物碱
的含量。 科大学,2008,1. [8]陈东安,易进海,黄志芳,等.附子煎煮
3 讨论 本实验对不同煎煮时间附子样品中六种主要过程中酯型生物 碱含量的动态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生物碱含 2011,17,3,, 64. 量进行了测定,由结果可知附子最佳煎煮时间应为 3h。通过 [9]黄勤挽,周子渝,王瑾,刘荣华.附子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比较附子单煎及与甘草、茯苓配伍煎煮生物碱含量变化,由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269-271. 结果可知附子与甘草配伍煎煮确实能降低毒副作用,猜测原 [10]张景岳.景岳全书,上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因可能由于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甘草酸中含多个羧基,其
酸性较强。与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包括酯型生物碱)发生 1959. [11]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 络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化合物,使药液中双酯型
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或是附子的水溶性成分与甘草中的黄酮 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7. [12]爱华,彭国平,文红梅 ,[12]及甘草酸发生协同作用,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实验从 等.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 草黄酮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9,附子中毒性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角度,证明了附子与甘草配 21,4,,196.
(上接第 265 页) 肌的功能,这样可以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如果患者的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共计 3 例,肺部感染共计 恶性肿瘤无法切除,也不必进行乙状结肠造瘘,可以通过乙 3 例,肠梗阻共计 2 例,吻合口瘘共计 3 例,深静脉血栓共 状结肠外置手术,方便梗阻时及时切开,减少患者的心理压 计 1 例。对照组患者人数共计 50 例,接受常规开腹手术结 力与生活负担。尽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在治疗效果和 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共计 4 例, 术后恢复上都具备可行性,但它对于患者的体能存在一定的 肺部感染共计 5 例,肠梗阻共计 4 例,吻合口瘘共计 5 例, 挑剔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都适宜于腹 深静脉血栓共计 3 例。从上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
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手术的目的是在于为患者造福,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人数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
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医疗技术与患者的关系上必须意识到一个重点,就是要以="">0.05)。>
医疗技术来服务患者,而非让患者去体现技术的高明,所以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一定要考虑老年患者对手术的 耐目前针对 受性,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老年结直肠癌顾 名思义好发者都是 60 至 80 岁的老年群体,他们的身体机能 参考文献 [1]宋伟华,李晓勇,周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老化,随着老年患者抵抗力的 百中,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 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下降与恶性肿瘤的影响,极易出现慢性器质性病变,如心脑 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4,23,,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这不仅对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了
很大的威胁,同时也加大了外科手术的难度。对于高龄结直 6624-6626. [2]肖飞,胡波,宋亚锋,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提倡根治性手术和姑息 治术治疗老 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切除的两种声音直至今日意见仍未统一。由于老年人生活自 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5,14,,3935-3936. 作者简介,郑理能力较弱,子女要忙碌工作,难以保障老人护理质量的依
从性,所以无论是常规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 千义,1967.8.17,,性别,男,学历,大学本 科,目前职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可能的保留患者肛门括约 称,主治医师。
范文二: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不同配伍方式对其毒性成分的影响分析
摘 要 摘 要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不同配伍中,其毒性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依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所用麻黄与附子以及甘草予以配伍,并应用酸溶碱沉的萃取方法自配伍后复方当中将乌头生物碱提取出来,再以紫外光谱法对已经被酸性染料进行络合后的生物碱予以分析,之后检测配方中的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以及非酯型的生物碱。[结果]经配伍后的酯型生物碱,其含量自46%已下降为10.00%以下,同时非酯型的生物碱,其含量自54%已上升为89%以上。[结论]甘草与麻黄均能够使附子减毒增效,并且将三者予以同时煎煮,其减毒效果同其他类型煎煮方式相较,效果均具有显著性,而且对揭示祖国医学中药配伍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 关键词:毒性 生物碱 配伍 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主要由麻黄与附子以及甘草这3味药材依据232的比例进行配伍所得。其中麻黄能够解表发汗,而附子能够助阳温经,同时甘草能够散寒温经并止痛缓急[12]。但用药不慎则可导致患者中毒,还甚至会死亡。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药剂材料 ①麻黄②黑附片③甘草④乌头碱对照品⑤无水乙醇⑥甲醇⑦氯仿⑧溴甲酚绿⑨盐酸羟胺等。1.2 方 法1.2.1 首先量取27g黑附片的粗粉放置在瓶中,之后将pH为2 ~3的酸性水加入约8倍量,以水予以30min的煎煮,之后过滤并且将滤液收集,以此法重复提取达2次后将滤液合并,之后以氨水将滤液调至为pH约9~10,以等体积的氯仿进行3次萃取后,将氯仿液合并。再以旋转蒸发仪对溶剂进行回收至干,溶解至无水乙醇当中待用。 1.2.2 配伍样品一 以18 g麻黄和27 g附子依据2比3的比例进行配伍,以水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二 以18 g甘草和27 g附子依据2比3的比例进行配伍,以水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三 以18 g麻黄与18 g甘草和27 g附子依据2比2比3的比例进行配伍,以水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四 以18 g麻黄和18 g甘草充分混合后,以水煎煮达30min,将27 g附子加入再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五 以18g麻黄和27 g附子充分混合后,以水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六 将样品五再加入18 g甘草并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七 以18 g甘草和27 g附子混合后,以水煎煮达30min完成。配伍样品八 将样品七再加入18 g麻黄并煎煮达30min完成。上述各样品以氨水调滤液达到pH值9~10h,再以等体积的氯仿进行3次萃取,之后同氯仿液合并,以旋转蒸发仪对溶剂回收至干,以无水乙醇对提取物进行定容,对乙醇进行减压蒸干,并以氯仿进行重新定容,所得配伍溶液即1~8。 代写论
文 1.2.3 称定10 mg乌头碱做对照品,将其置于100mL的量瓶,以氯仿进行溶解待用。再分别取适量的各配伍液,绘制标准曲线经紫外光谱法测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出总生物碱的含量。再称取20 mg乌头碱做对照品,将其置于10 mL的量瓶,以无水乙醇进行溶解稀释待用。同样绘制标准曲线经紫外光谱法测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出总生物碱的含量2 结 果 经配伍后的酯型生物碱,其含量自46%已下降为10%以下,同时非酯型的生物碱,其含量自54%已上升为89%以上,详见下表。 表1 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在各配伍液中所占的质量浓度gL项目 毕业论文网 附子提取液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配伍液1 毕业论文网 配伍液2 论文代写 配伍液3 简历大全 jianli 配伍液4 论文网 配伍液5 作文 zuowen 配伍液6 毕业论文 配伍液7 毕业论文网 配伍液8 总结大全 zongjie 总生物碱 代写论文 0.446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521 论文代写 0.518 毕业论文网 0.483 总结大全 zongjie 0.46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526 毕业论文网 0.68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509 毕业论文网 0.523 简历大全 jianli 酯型生物碱 毕业论文网 0.21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035 代写论文 0.034 论文代写 0.032 毕业论文网 0.051 毕业论文 0.034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0.064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034 论文网 0.038 简历大全 jianli 非酯型生物碱 作文 zuowen 0.246 总结大全 zongjie 0.497 简历大全 jianli 0.497 毕业论文 0.462 论文代写 0.521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0.481 总结大全 zongjie 0.614 代写论文 0.476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0.474 总结大全 zongjie 表2 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生物碱在各配伍液中所占的总生物碱百分比%项目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附子提取液 作文 zuowen 配伍液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配伍液2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配伍液3 毕业论文网 配伍液4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配伍液5 论文代写 配伍液6 论文网 配伍液7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配伍液8 总结大全 zongjie 酯型生物碱 论文代写 47.1 总结大全 zongjie 4.8 毕业论文网 4.6 简历大全 jianli 4.5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1.6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6 简历大全 jianli 7.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6 毕业论文网 5.4 简历大全 jianli 非酯型生物碱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53.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96.4 作文 zuowen 96.6 论文网 96.7 简历大全 jianli 88.2 作文 zuowen 94.4 简历大全 jianli 91.1 论文代写 94.4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93.6 简历大全 jianli 3 讨 论3.1 在乌头中,其酯型的生物碱代表着毒性作用的成分,同时非酯型的生物碱代表着有效的成分。经研究证实,同附子的单煎液进行对比,应用麻黄与甘草分别同
附子进行配伍后,能够让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呈大幅降低[3]。由此可见上述两者对于附子均具有显著的减毒功效 而相反,能够让总生物碱以及非酯型的生物碱含量呈上升,这表明麻黄以及甘草同时能够增加其生物碱溶出,能够增加附子活性,并且二者具有“减毒增效”的效果也相当[4]。3.2 本文依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所用麻黄与附子以及甘草予以配伍,并应用酸溶碱沉的萃取方法自配伍后复方当中将乌头生物碱提取出来,再以紫外光谱法对已经被酸性染料进行络合后的生物碱予以分析,之后检测配方中的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以及非酯型的生物碱。其结果显示,经配伍后的酯型生物碱,其含量自46%已下降为10%以下,同时非酯型的生物碱,其含量自54%已上升为89%以上。所以,将麻黄与附子以及甘草这3味药材依据《伤寒论》中所载2: 3:2的比例予以配伍,倘若先将其中任意两者予以先煎煮之后再将第3味药加入,均能够导致其毒性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该配伍其先后顺序对于复方的毒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在全部的配伍组合中,将麻黄与甘草以及附子进行同时煎煮,其减毒的效果同其他任意的煎煮方式相较,效果均要显著,同时也能够将附子的活性予以保存,这也充分说明,房中传统配伍的方式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 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甘草与麻黄均能够使附子减毒增效,并且将三者予以同时煎煮,其减毒效果同其他类型煎煮方式相较,效果均具有显著性,而且对揭示祖国医学中药配伍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张甦颖.麻黄附子汤证辨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11:89. [2] 沈玉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16,464:285. [3] 张存芳,高兵.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293:9696,122. [4] 刘爱真.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运用[J].中医研究,2016,231:5859.收稿日期 2016.08.04 总结大全 zongjie
范文三:附子的毒性控制浅析
摘 要:分析、整理了影响附子毒性的多个因素,指出控制附子毒性应从控制煎煮时间、把握给药剂量、规范炮制方法、掌握适应病证及合理配伍应用等多途径着手,并对其部分毒性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附子;毒性;毒理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但因附子性刚烈迅捷,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有大毒”,用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故应加强对附子毒性的控制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控制煎煮时间
附子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煎煮时间不足与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的原因之一。久煎法是附子在中医临床运用中降低其毒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据统计[1]《伤寒论》用生附子的方剂中煎煮时间平均用水3.4L,煮取药汁1.4L,平均煎煮耗水2L;而用炮附子的方剂中平均用水6L,煮取药汁2L,煎煮耗水3.8L。可见,《伤寒论》中生附子要比炮附子的煎煮时间短,且往往随附子生品与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发挥来确定煎煮时间。温诚荣[2]认为大剂量应用附子必久煎2h以上,以药液不麻舌为度;潘清海[3]则认为18g以上应先煎,且随用量增加而延长煎煮时间。此外,也有仅用少量附子却因煎煮时间不足而出现严重毒性反应的情况,如罗显田等[4]即有附子6.0g煎煮5min内服而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报道。研究表明附子中所含的乌头碱是双酯二萜生物碱,具有强烈毒性,高热处理可使其水解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苯甲酰乌头胺,进一步分解为无酯键、毒性极低的乌头胺[5]。笔者[6]对生附子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临床用量的48倍(煎煮2h)、96倍(煎煮4h)给虚寒证模型大鼠连续灌胃30天,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朱祯禄等[7]对生附子毒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附子水解时间的延长有毒成分含量降低,毒性减小,而总乌头碱含量不变。可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煎煮时间的延长附子的毒性逐渐降低,并且其毒性成分的破坏或水解可能具有一定的时相性。
2 把握给药剂量
药物剂量是毒效应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必须使用的参数。瑞士毒理学家Paracelsus[8]指出“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量区别它是毒物还是药物”,于是剂量成为药效与毒性转化的关键因素。有人分析过国内因服用乌头类药物而引起中毒者700余例,中毒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9]。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的记载,体现出小量递增,中病即止的用药原则。仲景运用附子剂量差别较大,如在桂枝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等方中重用附子多达三枚或二两;在乌头赤石脂丸中附子用量仅半两,且服用小蜜丸以缓图。现代对附子的应用根据不同病证用量从3g-500g不等。如帅焘[10]总结名医吴佩衡用附子经验,发现其对慢性虚寒证常用附子20~100g,对急性阴阳格拒、阴盛阳虚之危候,则用60~250g;甚者有人[11]报道用附子治疗极期肠伤寒每剂用量达500g而不致中毒;而2005版《药典》规定附子用量仅为3-15g。总之,对附子的超大剂量应用风险很大,临证时应结合辨证论治,以小量递增、峻药缓图、中病即止、密切观察毒性反应为原则。
3 规范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自汉代演变至今约有70余种。由汉代至唐代,附子的炮制均以火炮法为主,至宋代发展到用液体辅料制及药汁制,明代以后仍沿用古法但以蒸煮等湿法为主。因“炮”法的火候和时间不易掌握,影响疗效,近代几乎已被浸漂法和湿热法代替[12]。附子生品与炮制品适应证与疗效有很多差别,明?李时珍总结出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的规律,得到许多医家的推崇。现代附子处方用药的炮制品主要有黑顺片、白附片等,研究表明[13],川产生附子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1%,而炮制后的白附片、黑顺片仅为0.17%、0.27%。杨明等[14]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的顺序为生附子>白附片>香港炮附子>微波炮附子,并认为微波炮附子不仅保持了原有药效,且毒性明显降低。附子炮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毒,其减毒机制[15]为:(1)剧毒性的双酯型乌头碱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水解成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进而水解成醇胺类乌头原碱类生物碱;(2)乌头碱类成分结构上8位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而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3)在炮制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生物碱均被破坏和流失,损失总生物碱达80%以上。但应该指出,附子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多少不能准确反映其毒性大小,而应该分别测定几种双酯类生物碱的含量,因为双酯类生物碱是决定其毒性作用的主要因素。
4 掌握适应病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理论的特色与精华,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牢固树立“证”和“辨证论治”的概念,在机体 “证”状态下研究中药毒性是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特色。现代毒理学研究[16]表明机体的功能状态与毒性作用密切相关。首先毒药对机体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深睡或麻醉状态时,机体对毒药的敏感性降低。其次,与机体肝肾功能强弱也有关,如肝肾功能不足,解毒、排泄能力下降,则易于中毒。此外,寒冷、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因素可以降低机体排泄器官的功能,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处理毒性成分的能力,故易致中毒。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准确与否是导致药物作用向“效”或“毒”转化的重要条件。朱林平[17]在对阳虚、阴虚模型大鼠应用附子后产生毒性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在两种证候状态下对模型大鼠多项指标观测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以阳虚模型大鼠毒性反应为轻。笔者[6]采用疼痛、炎症及虚证等模型动物研究附子毒性,结果表明,附子对模型动物的急性毒性与正常动物比较明显为低,而且不同模型对附子的毒性反应及LD50值的大小也存在一定差异,推测这可能与造模因素及模型动物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的病理状态有关。可见,正常动物与模型动物之间以及不同模型动物之间对附子毒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反应出药物与证候模型的“对证”程度不同,则毒性大小也会表现出差异性。
5 合理配伍应用
合理配伍不但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还可以提高疗效或扩大其治疗范围,使之更能适应复杂病证的需要。对于附子配伍减毒的记载,《神农本草经集注》中亦提出“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在《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亦多配伍生姜、甘草、人参或干姜、大黄;当代四川“火神派”名医善用附子,含附子处方亦必用生姜或干姜配伍。刘朱岩[18]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生地黄与附子2:1比例配伍混煎醇沉剂对动物的LD50远远大于单味炮制附子。可见,通过配伍来降低附子毒性或提高机体对其耐受能力的经验值得借鉴。
6 其他
附子毒性的控制还与禀赋体质、季节区域及服药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机体因先天禀赋差异、过敏体质或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也可致中毒。《本草纲目》记载了多例禀赋虚寒者长期服用附子制剂未见中毒,而“他人服一粒即为害”,并指出“此皆脏腑禀赋之偏,不可以常理概论也”。也有研究表明[19],气温在30~39℃与在10℃时附子用量约相差2~3g左右,在北方用量大于南方5~10g左右。另外,服用附子可采用小量递增法或间歇服药法,既能取得与其疗效,又能避免毒副反应,同时服药期间不宜饮酒或以酒送服。
综上所述,影响和控制附子毒性的因素众多且各有其特点,任何单因素控制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安全、有效用药的目的。临床实践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控制毒性的方法,才能达到安全有效地运用附子的最佳效果。
范文四: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思佳,刘敏卓,刘静涵,孔令史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
De— 摘 要 carmichaeli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毛茛科(tLanunculaceae)植物Jll乌(Aconitum
bx()的子根附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化
合 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化舍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海替生(1)、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
酰基 中鸟头原碱(2)、10-羟基乌头碱(3)、次鸟头碱(4)、中乌头碱(5)、北草乌碱(6)、尼奥灵(7)、 附子 灵(8),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 附子;化学成分;二萜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7806(2010)03—262—03
carmichaeli AV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似conitum 500型核磁共振(美国Agilent公司);Bruker Debx()子根的加工品,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 仪,TMS为内标(瑞士Bruker公司)。 其性大热,味谱 LH-20(美国GE Heahhcare公司); Sephadex 辛、甘,有毒,人心、脾、肾,通行十二 柱色谱填料硅胶 (100,200目,200,300目,青岛 经(具有回阳救逆、温里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等症, 海洋化工厂);中性氧化铝(200,300目,上海陆都化
学试剂厂);G型硅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所 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理活性(其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 分被认为是其特征性
的活性成分[2-51。 为了进一步阐明附子的药效作用
基础,寻求更
为有效的具有抗休克、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活性的
单体化合物,我们对该植物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
( 7 RI=H研究,从其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 1 0 R1"OH 分别为海替生(1)、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酰基中乌头原
碱(2)、10一羟基乌头碱(3)、次乌头碱(4)、中乌头碱 (5)、北草
合物l为该植物中乌碱(6)、尼奥灵(7)、附子灵(8)。其中化
艮 比较少见的C?型二萜生物碱,R,化合物2,8为C。。型二萜生物碱,化合物l一3为首 2345? 民洲洲噩舞蒎 H洲洲 ,?戡??? 艮H洲HH洲 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1。化合物结构式如图l所
示。 图1化合物1,8结构式
’仪器、试剂与药材药材由I四Jll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经中 XT-4双目显微熔点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 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教研室秦民坚教授鉴定为毛 司);Bruker Tensor 27傅里叶红外仪(KBr压片,德 carmichaeli Debx()的子 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1100系列LC—MS质谱仪 国Bruker公司);Agilent 根,药材凭证标本(编号:20090824)保存于中国
药
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作者简介 张恩佳,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孔令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5— 2提取与分离83271405,E—mail:cpu_lykong@126(corn 收稿日期 2010—02—26 修回日期 2010—03-05 取附子20kg,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冷浸提 262
万方数据
f f 置((:?(LPharmaceutica!and翌Cli 羞nic量a兰Re耋se薹ar妻ch鏊‘蓝k
化合物3无色簇晶(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 取3次(72h,40L,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 味。用稀盐酸酸化调pH=3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 阳性,mpl95^19代。IR(KBr)1,一3499,2925, 乙1 1729,1 274,l 09cm4;ESI-MS(m左):662[M+H]+。1H水MR酯部分减压蒸干得油脂部分(酸水液用氨水碱化
调pH=9。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干得总碱部分 (500MHz,CDCl3)&1(10(3H,t,J=Z1Hz,NCH2CH3),1(41
(3H,s,C8--OAt),3(18(3H,s,Cl-OCH3),3(28(3H,s,C6一 取,(809),水部分加氢氧化钠调pH=12,用正丁醇萃
OMe),331(3H,s,Clf旬Me),3(76(3H,s,Cls OMe),435 减压蒸千得正丁醇部分。总碱部分和正丁醇部
(1H,dd=29Hz,15-OH),4(5l(1H,dd,(,=2(9,5(4Hz,H一 分各经反复氧化铝、硅胶柱色谱,结合sephadex
LH一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得到 1513),5(36(1H,d,J=5(2Hz,H-141,),[7(46(2H,m),
7(58(1H,m),8(03(2H,In)](Ar—H,C14-OBz);13C— 化合物1(7ling)、化合物2(200rag)、化合物3(33
NMR(125MHz,CDCl3)&79(7(C-1),33(1(C-2), mg)、化合物4(3(39)、化合物5(4(69)、化合物6
71(7(C一3),42(8(C-4),42(4(c-5),83(3(C-6),44(3 (20mg)、化合物7(21mg)、化合物8(30mg)。(C一7),89(4(C一8),53(8(C一9),78(2(C—lO),55(7(C— 3(结构鉴定 l 1),48(9(C一12),77(o(c一13),77(2(C一14),78(7(C- 化合物1无色柱晶(EtOH),易溶于水,碘化 15),89(8(C一16),61(2(C一17),74(7(C一18),47(4(C- 铋钾反应呈阳性。mp301,303?。IR(KBr)v(。 19),46(7(N_CH2?H3),13(3(N_CH2-cH3),
55( 6(C广3360,2867。1654,1386,1071cm-1;ESI—MS(m,z):330 OMe),582(C6-4)Me),61(2(C16-OMe),59(1(C18-OMe), [M+H]+。1H-NMR(300 MHz,D20)6:1(04(3H,s,18- 1723,214(C8旬Ac),1661,129(8,129(6,128(6,133-4(C14_
1H, Me),3(99_426(3H,nl,H-2,1l,13),4(84,4(67(each OBz)。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 s,H一17),445(1H,brs,H_20);13C-NMR(75 MHz,D20) 为10一羟基乌头碱(aeonifine)。 &34(6(C—1),68(4(C-2),39(7(C-3),37(7(C-4), 化合物4白色方晶(CHCI,一EtOH),碘化铋 钾59(6(C一5),68(3(C一6),36(0(C-7),45(5(C-8),56(3 反应呈阳性,mpl81,183?。IR(KBr)v。3502,2930, (C-9),52(7(C一10),77(1(C一11),52(2(C-12),73(2 1727,1277。1118,1096 cm一;ESI—MS(m,z):
(C-13),52(8(C一14),34(4(C-15),148(4(C-16), H]+。1H-NMR与13C-NMR谱数据与文献【9(10】616[M+ 报道基本
110(5(C—17),30(8(C—18),62(7(C一19),70(8(C一 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次乌头碱 (hypaeonitine)。20)。数据与文献川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 化合物5白色结晶性粉末(EtOH),碘化铋
为海替生(hetisine)。 反应呈阳性,mp205-206(50C。IR(KBr)v。3506, 钾 化合物2 白色簇晶(EtOH),碘化铋钾反应 2933,1712,1275,1116,1098cm_;ESI-MS(,以):632呈阳性,mp208-210。C。IR(KBr)v。3456,2935, [M+H]+。1H—NMR与13C—NMR谱数据与文献【9(m1 报
M+ 1719,1281,1114,1099 cm一;ESI-MS(m,z):618I 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中乌头碱 H]+。1H—NMR(500MHz,CDCl3)8:2(34(3H,8,N— Me),059(3H,t,闰(0Hz,C棚CH—(mesaconitine)。
H3),351 (2H,q,居 化合物6无色结晶(MeOH),碘化铋钾反应
呈7(0Hz,C—0CHrCH3),327(3H,s,Cl—0Me),3(29(3H, 阳性,mpl95,1976(2。IR(KBr)v。3505,2934,8,C6一OMe),3(32(3H,s,C18一OMe),3(73(3H,s,C16一 1712,1274,1113,1094 cm,;ESI—MS(m,z):
H]+o OMe),4(09(1H,d,J=65Hz,613-4-I),454(1H,tj=58Hz1H—NMR,与15p -sC—NMR谱数据与文献648[M+ H)),482(1H,d,J=52Hz,14pH),[7(44(2H,m),755(1Hart), 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北草乌碱[9,11】报道 (beiwutine)。
8(04(2H,m)](Ar-I-I,Cl棚Bz);13G划MR(125MHz化合物,CDCl3)67白色结晶: (EtOH),碘化铋钾反应
呈828(c-1),342(C-2),7 1(4(C-3),43(4(CH),453(C-5),834(C_ 12, 阳性,mpl59--1600C。IR(KBr)1,。3549,2938,1l
1), 6),421(0-7),821(C-8),45(4(C-9),414(C一10),50|6(C-1 1093cm-I;ESI-MS("以):438[Mmk 1H—NMR与 13C—
364(C-12),74B(C--13),795(C-14),78(5(C-15)NMR,谱数据与文献935(C-16),[9,10 3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 624(C-17),765(C-18),495(C-19),425(N—Me),586(Cl— 合物为尼奥灵(neoline)。
OMe),564(C6-OMe),57J(C8-OCH2--CH3),62(3(C16一 化合物8白色颗粒状晶体(EtOH),碘化铋钾 OMe),5吼(C18—0Me),15(3(C8一OCH2一CH3),1662, 反应呈阳性,mp202-2040C。IR(KBr)v。3459,2929,1283,1304,1292,1328(clrOBz)。数据与文献【8]报道基本 1112,1098 cm,;ESI—MS(m,z):454[M+H]+。1H— 万方数据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酰基中 NMR与13C—NMR数据与文献[4,93报道基本一致。故 乌头原碱(8一OEt一14一benzoylmesaconine)。 鉴定该化合物为附子灵(fuziline)。
耋?堕量丝垡堂盛坌堑塞 - from 致谢:感谢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沈文斌 ysaeeharide fuzi,Aconitum carmichaeli[J](
Res,2006,341:485-91(Carbohydr 老师和杨春华老师代测氢谱和碳谱:感谢中国药科 [6] 肖培根,王峰鹏,高峰,等(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 大学中药学院徐德然老师代测质谱。 学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6,44(1):146(
参考文献 Bessonova [7] IA,Saidkhodzhaeva ShA(Hetisane—typeNat diterpenoid alkaloids[J](Chem Compd,2000,36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 (5):419-77(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5:132 ( [8] 于海兰,贾世山(蒙药草乌叶中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 Bewucine[J](药学学报。2000,35(3):232—4( 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83—93(
a1(Carbon-13NV,Joshi [9】Pelletier BS,et SW,Mody M,Mori a1(Studies [3] T,BandoH,et on the Murayama and and Proton NMR shift of assignments physical constituents Aconitum species(IX(The pharmaeo—— aconitine of alkaloids『M],,(In:Pelletier constants of norditerpenoid logical properties pyro-type alkaloids, SW ed(A lkaloids:Chemicd and of aconite Biotog拓d components powder“Kako-bushi— processed New 984:206-462(acute toxic York:Wiley,1 and Perspectives( matsu”,analgesic,anti-inflammatory
[10]杨秀伟,徐嵬,桂方晋,等(实用天然产物手册:生物 activities[J](J Ethnopharmacol,1991,35(2):159—64(
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34—63([4] 徐暾海,赵洪峰,徐雅娟,等(四川I江油生附子强心成分
[11]王永高,朱元龙,朱任宏(中国乌头的研究X?(北草 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9):964-6( 乌中的生物碱[J](药学学报,1980,15(9):526—31( Zhao structural a1(Isolation and [5] C。Li M,Luo YF,et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mmunostimulating po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ateral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ZHANG Min-zhuo,LIU Si-jia,LIU Ling-yi木 Jing-han,KONG
Natural Medicinal Pharmaceutical of Chemistry,China 210009,ChinaDepartment University,Nanjing
ABSTRACT alkaloids were isolated from A conitum carmichaeli Eight diterpenoid Debx((Ranunculaceae)by
colulnn and evidence were identified as they chromatography(Up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pectroscopic hetisine(1),8-EtO一14一benzoylmesaconine(2),aconifine(3),hypaconitine(4),mesaconitine(5),
beiwutine1-3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6),neoline?andfuziline(8) (Compound species KEY WORDS A conitum carmichaeli;Chemical alkaloidsconstituents;Diterpenoid
(上接261 页)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s of 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
1?XU Xin-xinu(QIN Min-jian
ent Resources Sci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Departm of of Medicines,China University,
China Nanjing 210009,China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harmaceuticalLaboratory Education,China 2Key of of Ministry of
210009,China University,Nanjing ABSTRACT The roots of Ir,s lactea Irdaceae were to Pall(var(Chinensis(Fisch(1 koidz(belonging
extracted with and identified were as 70,alcoh01(Eleven isolated compounds 5,7(37-trihydroxy--47一 B(5),vanillie methoxyflavone(1),mangiferin(2),embinin(3),1-13-D-arabinofuranosyluracil(4),hyperolactone
acid(6),2-methylpropyl-13-D-glucopyranoside 0',decanoic acid(8),4一methylpentanoic acid(9),daucosterol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for the first time((10),and p—sitosterol(11)(Compound l,4,5,7'8,9 plant
KEY WORDS Iris lactea constituents vat(chinensis;lridaceae;chemical
万方数据
范文五: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思佳,刘敏卓,刘静涵,孔令史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
摘要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毛茛科(tLanunculaceae)植物Jll乌(Aconitum
carmichaeliDe—
bx.)的子根附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化舍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海替生(1)、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酰基中鸟头原碱(2)、10-羟基乌头碱(3)、次鸟头碱(4)、中乌头碱(5)、北草乌碱(6)、尼奥灵(7)、附子灵(8),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附子;化学成分;二萜生物碱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7806(2010)03—262—03
中图分类号R284.2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似conitum
carmichaeli
(美国Agilent公司);Bruker
AV
500型核磁共振谱
Debx.)子根的加工品,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其性大热,味辛、甘,有毒,人心、脾、肾,通行十二经.具有回阳救逆、温里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等症,为回阳救逆之要药…。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其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分被认为是其特征性的活性成分[2-51。
为了进一步阐明附子的药效作用基础,寻求更为有效的具有抗休克、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我们对该植物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海替生(1)、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2)、10一羟基乌头碱(3)、次乌头碱(4)、中乌头碱(5)、北草乌碱(6)、尼奥灵(7)、附子灵(8)。其中化合物l为该植物中比较少见的C∞型二萜生物碱,化合物2~8为C。。型二萜生物碱,化合物l一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1。化合物结构式如图l所示。
仪,TMS为内标(瑞士Bruker公司)。
Sephadex
LH-20(美国GEHeahhcare公司);
(100~200目,200~300目,青岛
柱色谱填料硅胶
海洋化工厂);中性氧化铝(200~300目,上海陆都化学试剂厂);G型硅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1
7RI=H0R1"OH
艮
R,
2345●
民洲洲H洲洲
噩舞蒎
艮H洲H洲&№戡№№№
图1化合物1~8结构式
’仪器、试剂与药材
XT-4双目显微熔点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Tensor
药材由I四Jll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经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教研室秦民坚教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27傅里叶红外仪(KBr压片,德
Debx.)的子
国Bruker公司);Agilent1100系列LC—MS质谱仪
作者简介
张恩佳,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根,药材凭证标本(编号:20090824)保存于中国药
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孔令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5—
83271405,E—mail:cpu_lykong@126.corn
收稿日期
262
2010—02—26
2提取与分离
取附子20kg,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冷浸提
修回日期2010—03-05
万方数据
置..:Ⅺ.LPharmaceutica!and翌Cli羞nic量a兰Re耋se薹ar妻ch鏊‘蓝k
f
f
取3次(72h,40L/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稀盐酸酸化调pH=3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减压蒸干得油脂部分.酸水液用氨水碱化调pH=9。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干得总碱部分(809),水部分加氢氧化钠调pH=12,用正丁醇萃
取,减压蒸千得正丁醇部分。总碱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各经反复氧化铝、硅胶柱色谱,结合sephadexLH一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7ling)、化合物2(200rag)、化合物3(33mg)、化合物4(3.39)、化合物5(4.69)、化合物6(20mg)、化合物7(21mg)、化合物8(30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无色柱晶(EtOH),易溶于水,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301~303℃。IR(KBr)v.。3360,2867。1654,1386,1071cm-1;ESI—MS(m/z):330[M+H]+。1H-NMR(300MHz,D20)6:1.04(3H,s,18-Me),3.99_426(3H,nl,H-2,1l,13),4.84,4.67(each
1H,
s,H一17),445(1H,brs,H_20);13C-NMR(75MHz,D20)&34.6(C—1),68.4(C-2),39.7(C-3),37.7(C-4),59.6(C一5),68.3(C一6),36.0(C-7),45.5(C-8),56.3(C-9),52.7(C一10),77.1(C一11),52.2(C-12),73.2(C-13),52.8(C一14),34.4(C-15),148.4(C-16),110.5(C—17),30.8(C—18),62.7(C一19),70.8(C一20)。数据与文献川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海替生(hetisine)。
化合物2
白色簇晶(EtOH),碘化铋钾反应
呈阳性,mp208-210。C。IR(KBr)v。3456,2935,
1719,1281,1114,1099
cm一;ESI-MS(m/z):618I
M+
H]+。1H—NMR(500MHz,CDCl3)8:2.34(3H,8,N—
Me),059(3H,t,闰.0Hz,C棚CH—H3),351
(2H,q,居
7.0Hz,C—0CHrCH3),327(3H,s,Cl—0Me),3.29(3H,8,C6一OMe),3.32(3H,s,C18一OMe),3.73(3H,s,C16一
OMe),4.09(1H,d,J=65Hz,613-4-I),454(1H,tj=58Hz,15p
H)),482(1H,d,J=52Hz,14pH),[7.44(2H,m),755(1Hart),
8.04(2H,m)](Ar-I-I,Cl棚Bz);13G划MR(125MHz,CDCl3)6:
828(c-1),342(C-2),7
1.4(C-3),43.4(CH),453(C-5),834(C_
6),421(0-7),821(C-8),45.4(C-9),414(C一10),50|6(C-11),364(C-12),74B(C--13),795(C-14),78.5(C-15),935(C-16),
624(C-17),765(C-18),495(C-19),425(N—Me),586(Cl—
OMe),564(C6-OMe),57J(C8-OCH2--CH3),62.3(C16一OMe),5吼(C18—0Me),15.3(C8一OCH2一CH3),1662,1283,1304,1292,1328(clrOBz)。数据与文献【8]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8一乙氧基一14一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8一OEt一14一benzoylmesaconine)。
万方数据
化合物3无色簇晶(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
阳性,mpl95^19代。IR(KBr)1,一3499,2925,
1729,1274,l109cm4;ESI-MS(m左):662[M+H]+。1H水MR
(500MHz,CDCl3)&1.10(3H,t,J=Z1Hz,NCH2CH3),1.41(3H,s,C8--OAt),3.18(3H,s,Cl-OCH3),3.28(3H,s,C6一OMe),331(3H,s,Clf旬Me),3.76(3H,s,ClsOMe),435(1H,dd=29Hz,15-OH),4.5l(1H,dd,.,=2.9,5.4Hz,H一1513),5.36(1H,d,J=5.2Hz,H-141&),[7.46(2H,m),7.58(1H,m),8.03(2H,In)](Ar—H,C14-OBz);13C—NMR(125MHz,CDCl3)&79.7(C-1),33.1(C-2),
71.7(C一3),42.8(C-4),42.4(c-5),83.3(C-6),44.3
(C一7),89.4(C一8),53.8(C一9),78.2(C—lO),55.7(C—
l
1),48.9(C一12),77.o(c一13),77.2(C一14),78.7(C-
15),89.8(C一16),61.2(C一17),74.7(C一18),47.4(C-
19),46.7(N_CH2≈H3),13.3(N_CH2-cH3),55.6(C广
OMe),582(C6-4)Me),61.2(C16-OMe),59.1(C18-OMe),
1723,214(C8旬Ac),1661,129.8,129.6,128.6,133-4(C14_
OBz)。数据与文献㈨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10一羟基乌头碱(aeonifine)。
化合物4白色方晶(CHCI,一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l81~183℃。IR(KBr)v。3502,2930,
1727,1277。1118,1096
cm一;ESI—MS(m/z):616[M+
H]+。1H-NMR与13C-NMR谱数据与文献【9.10】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次乌头碱(hypaeonitine)。
化合物5白色结晶性粉末(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205-206.50C。IR(KBr)v。3506,
2933,1712,1275,1116,1098cm_;ESI-MS(,以):632
[M+H]+。1H—NMR与13C—NMR谱数据与文献【9.m1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中乌头碱(mesaconitine)。
化合物6无色结晶(MeOH),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l95~1976(2。IR(KBr)v。3505,2934,
1712,1274,1113,1094
cm~;ESI—MS(m/z):648[M+
H]+o1H—NMR与-sC—NMR谱数据与文献[9,11】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北草乌碱(beiwutine)。
化合物7白色结晶(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l59--1600C。IR(KBr)1,。3549,2938,1l
12,
1093cm-I;ESI-MS("以):438[Mmk1H—NMR与13C—NMR谱数据与文献[9,103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尼奥灵(neoline)。
化合物8白色颗粒状晶体(EtOH),碘化铋钾反应呈阳性,mp202-2040C。IR(KBr)v。3459,2929,
1112,1098
cm~;ESI—MS(m/z):454[M+H]+。1H—
NMR与13C—NMR数据与文献[4,93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附子灵(fuziline)。
263
耋■堕量丝垡堂盛坌堑塞
致谢:感谢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沈文斌老师和杨春华老师代测氢谱和碳谱:感谢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徐德然老师代测质谱。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5:132.[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83—93.[3]
Murayamaconstituents
M,Mori
ysaeeharide
-
from
fuzi,Aconitumcarmichaeli[J].
CarbohydrRes,2006,341:485-91.
[6]肖培根,王峰鹏,高峰,等.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6,44(1):146.
[7]
Bessonovaditerpenoid
IA,Saidkhodzhaeva
ShA.Hetisane—typeNat
alkaloids[J].ChemCompd,2000,36
(5):419-77.
[8]于海兰,贾世山.蒙药草乌叶中一个新二萜生物碱Bewucine[J].药学学报。2000,35(3):232—4.
T,BandoH,et
a1.Studies
on
the
[9】PelletierSW,ModyNV,JoshiBS,eta1.Carbon-13
and
Proton
of
NMR
shift
assignments
and
ofAconitum
of
species.IX.The
aconitine
pharmaeo——
alkaloids,
physical
logicalpropertiespyro-type
constants
norditerpenoidalkaloids『M],,.In:Pelletier
ponentsof
processedaconitepowder“Kako-bushi—
and
acute
SWed.Alkaloids:ChemicdandBiotog拓dPerspectives.
New
matsu”,analgesic,anti-inflammatory
toxic
York:Wiley,1984:206-462.
activities[J].JEthnopharmacol,1991,35(2):159—64.
[4]
徐暾海,赵洪峰,徐雅娟,等.四川I江油生附子强心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9):964-6.[5]
Zhao
[10]杨秀伟,徐嵬,桂方晋,等.实用天然产物手册:生物
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34—63.
[11]王永高,朱元龙,朱任宏.中国乌头的研究XⅢ.北草
C。LiM,LuoYF,eta1.Isolationand
of
an
structural
乌中的生物碱[J].药学学报,1980,15(9):526—31.
characterization
immunostimulating
pol—
ChemicalConstituentsof
ZHANG
LateralRootsofAconitumcarmichaeliDebx.
Ling-yi木
Si-jia,LIUMin-zhuo,LIUJing-han,KONG
Department
ofNaturalMedicinalChemistry,China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
Debx.(Ranunculaceae)by
identified
as
ABSTRACTEightditerpenoidalkaloids
wereisolatedfromAconitumcarmichaeli
colulnnchromatography.Upon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oscopicevidencetheywere
hetisine(1),8-EtO一14一benzoylmesaconine(2),aconifine(3),hypaconitine(4),mesaconitine(5),beiwutine(6),neoline∽andfuziline(8).Compound1-3wereisolatedfromthisspeciesforthefirsttime.KEYWORDSAconitumcarmichaeli;Chemicalconstituents;Diterpenoidalkaloids
(上接261页)
ChemicalConstituentsintheRootsof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
XU
Xin-xinu.QINMin-jian
of
Resources
1≯
IDepartment
Scienc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China
Ministry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09,ChinaChina
2KeyLaboratoryofModernTraditional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
extracted
with
The
roots
ChineseMedicines
of
ofEducation,ChinaPharmaceutical
ofIr/s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1
were
koidz.belongingidentified
as
to
Irdaceae
were
70%alcoh01.Eleven
pounds
isolated
and
5,7.37-trihydroxy--47一
methoxyflavone(1),mangiferin(2),embinin(3),1-13-D-arabinofuranosyluracil(4),hyperolactoneB(5),vanillieacid(6),2-methylpropyl-13-D-glucopyranoside0',decanoicacid(8),4一methylpentanoicacid(9),daucosterol(10),andp—sitosterol(11).Compoundl,4,5,7'8,9wereisolat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KEYWORDSIrislacteavat.chinensis;lridaceae;chemicalconstituents
万方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回阳救逆汤中附子毒性成分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