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钱珝 《未展芭蕉》赏析
钱珝 《未展芭蕉》赏析
诗文:
未展芭蕉
唐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作者:
钱珝( ,ǔ许 ),字瑞文 ,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 )人 。钱起曾孙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举进士,累迁尚书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由宰相王抟举荐 ,擢为知制诰 ,又升任中书舍人。兴化三年(900),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后不知所终。《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译文:
你芭蕉未展就像是一枝冷烛,
披上一层绿蜡没有一点云烟。
你把你一颗芳心紧紧地封闭,
像特别害怕初春的乍暖还寒。
你又像是一筒刚写就的书札,
不知有什么悄悄话藏在其间。
你担心东风有一天趁你不备,
会肆无忌惮地把它打开偷看。
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
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范文二:(唐)钱珝《未展芭蕉》鉴赏
(唐)钱珝《未展芭蕉》鉴赏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文本中,元春令宝玉再赋五言律四首,分别题咏“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文本写道: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唐钱珝咏芭蕉诗”即钱珝《未展芭蕉》,现将该诗全文照引,并作鉴赏。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字瑞文,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徽孙。昭宗乾宁六年进士。善文辞,由宰相王抟荐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抟得罪,珝贬抚州司马。有集及《舟中录》。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
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
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以林黛玉为代表的大观园女儿,不正是钱珝《未展芭蕉》诗的写照吗,
范文三:钱珝《未展芭蕉》诗歌鉴赏
钱珝《未展芭蕉》诗歌鉴赏
钱珝《未展芭蕉》诗歌鉴赏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
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范文四:《未展芭蕉钱珝》阅读附答案
未展芭蕉 钱珝(xǔ)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2分)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形状 色泽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范文五:(唐诗鉴赏)钱珝《未展芭蕉》诗歌鉴赏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
http://www.docin.com/afeidoc81
钱珝《未展芭蕉》诗歌鉴赏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
1
?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
2
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
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
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刘学锴,
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钱珝《未展芭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