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报告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
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 大调,2/4拍。第一段(A )
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 )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 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
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 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 段要慢、沉重。B 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
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
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 “开河渠, 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流畅,“ 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 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 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黄水谣指挥设计:
在每段开始唱前要做吸气的动作提示要开唱 第一乐段
第一乐句预备拍采用二拍子打法,指挥抒情柔美,长字左手停顿,右手小幅度打拍子。
第二乐句指挥要饱满,有力度,奔腾叫啸如虎壮句要带点顿挫的打法,指挥要雄壮有力表现黄河呼啸奔腾的气势。
第三乐句开字和筑字指挥要轻快活拨,表现鲜活的劳动场面。喜洋洋打顿挫拍。 第二乐段
第一乐句拍点要清楚,动作要有力,“遭了殃” “奸淫烧杀”打顿挫拍,以体现沉重的情感。以左手指挥高声部,右手指挥低声部。 第
二乐句丢掉了爹娘处指挥要有力,表达对日寇的愤怒之情,回不了家乡处乡字指挥用软击拍,抒情。
结束段要抒情,越到后面指挥渐慢,结束音左手保持,右手打节拍。收拍时动作应柔和,舒缓,圆润,速度慢。
范文二:黄水谣指挥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
注意打出预备拍,采用二拍子打法,指挥要柔美、抒情的,展现了黄河水的奔流不息,“长”字要左手打长音,右手小幅度打拍子。
指挥时要饱满、内在、保持力度。
雄壮有力、坚定果敢的,表现了黄河呼啸奔腾的气势; 采用带点“顿挫”打法,指挥时
开河渠的“开”字和筑堤防的“筑”字,指挥时应轻快、活泼、富有弹性,使人民劳动的场面更鲜活。
注意“男女老少”的“少”字要稍微收一下,然后“喜洋洋“用手腕打顿挫拍。
注意前面间奏要为男生打出大动作的预备拍,到了“自从鬼子来”的“自”打实拍,拍点清楚,动作有力,暗示情绪上的转折。“遭了秧”用手臂打顿挫拍,要有沉重感。
注意“奸淫烧杀”和后面强弱的对比,注意两处左手保持,右手提示女低音的进入。
“丢掉了爹娘”指挥是要雄壮有力,表现对日寇的愤恨。“回不了家乡”的“乡”字指挥是要稍微抒情点,细腻地表现背井离乡的黄河儿女的悲惨。
结束段要打控制性虚拍抒情一点,注意忙字的附点节奏,注意后面要渐慢,结束音方字左手打长音,右手打节奏。
范文三: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
陈顺桥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 大调,2/4拍。第一段(A )和第三段(A ′)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 )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 b 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 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 段要慢、沉重。B 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 “开河渠, 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流畅, “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 “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
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范文四: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与指挥
《黄水谣》赏析
马跃 景观1204 P1704120321 18752060217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
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 大调,2/4拍。第一段(A )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 )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 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 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 段要慢、沉重。B 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
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 “开河渠, 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流畅, “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 “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
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范文五:黄水谣合唱指挥实践.doc
一、 作品介绍
《黄水谣》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中的一段音乐,其实是一首民谣体歌曲。民谣体是一些流行于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叙述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和生活,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满腔愤恨。《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而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爱、对祖国地的深情表达得真切感人。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前苏联莫斯科。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专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达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授和音乐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音乐作品和大量论文。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他对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称号。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冼星海以自己毕生的艺术实践,不懈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音乐的革命方向,全面反映在反帝爱国斗争中。他不断探索音乐创作与群众的密切结合,努力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点又富于强烈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各类音乐作品,为发展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二、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歌谣体式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
前奏:1—24
A :
a (25—39)+b (40—60)
B :
连接过度(61—64)+c (65—70)+d(71—76)+间奏(77
—81)
C :
e(82—95)+钢琴结束句
三、 排练提示
第一部分:
前奏抒情、亲切。旋律宽广,呈波浪式行进,流畅而从容,描述了黄河壮美的风光和老百姓对家乡的热爱。明朗而亲切的曲调是苦难中的人们对家乡的美好追想,音调在优美中带着伤感。
第二部分: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以它较低的音区。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恨怒火,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像,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演唱提示:
1、气息要沉稳,情绪要激动,感情要强烈,注意三段不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曲中的顿音、轻响、速度和演唱延长等唱的准确充分,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日寇侵略者的愤怒控诉。
2、“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为突出“香”字,要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字的头、腹、尾分解开来,并将字头xi延长,强调和突出声母的色彩,使听者和歌者的心融合在一起,好像都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
3、“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前两句要用中弱的声音唱,但是字咬要的紧,要有力度。“奸”字是节拍重音,“烧杀”两字,要将字的头、腹、尾分解开来,字头咬尽并稍延长,用强而有力的声音唱出,“一”字要用一个极弱的声音开始,并做出渐强,才能扣人心弦。
4、“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这句为了突出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乡”字要硬咬字、刚发音,并加重字头,随着歌声的延续,渐渐地转入对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惨不忍睹的情景的哭诉,开始的硬咬字渐渐转软收音,情绪的转变,声音内涵的变化,强烈地激起听众的共鸣,为全曲的发展,情绪的转折作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
5、歌曲演唱部分结束后仍有一段钢琴部分的演奏,作为一种意境和情绪的延续,这就是尾声。尾声部分似乎是表示滔滔的黄河依旧顽强地滚滚奔流,日夜不息,代表着中华民族跳动不停的生命脉搏。在尾声部分,演唱者要注意不要提早走出歌曲的意境,要等待钢琴把情绪补充完毕才能与钢琴一同结束歌曲。
四、 指挥要点
1、 “自从鬼子来”,开始变四拍子,采用连音击拍方法。
2、 细分拍主要是运用在某一拍或某些字节需要加以强调,
来引起合唱队特别注意。“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子”、“遭”、“了”三个字上可以打细分拍来突出逻辑
重音,更深刻地表现沉重的情绪。
3、 结束音较长,收拍应收在结束音的最后一拍上,双手向
下,以柔韧型手势保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