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脑供血不足-住院病历
住院号:
都 格 镇 卫 生 院
住 院 病 历
姓 名: 段启珍 性 别: 女 年 龄: 77岁 出 生 地: 贵州 水城 民 族: 汉族 婚姻状况: 已婚 工 作单 位: 无 职 业: 无 住 址: 阿戛乡刘家寨村六组。 入 院日 期: 2011年9月4日 记 录日 期: 2011年9月4日 病史叙述者: 患者 可靠程度:可靠
主 诉:。 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4天。
现病史:患者于4天前无诱因而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呈非
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无头痛。发病后未经处理而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慢性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个人史:生于六盘水,久居当地,无长期外出史及疫水疫地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
好。
月经生育:初潮14岁、经期28-30天、持续3-4天、绝经:50岁、孕3产3痛经无。 家族史:家族中无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糖尿病遗传史。 体 格 检 查
T 36.5℃、 P92次/分、 R 20次/分、 BP135/80mmHg。发育正
常 ,营养中等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两肺叩诊音清 、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92 次/
分,心律整齐 。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上腹剑下深压痛、 无反
1
住院号:
跳痛和肌卫,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浊音界存在 ,肝区无叩击痛, 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脊柱弯曲度正常 ,无畸形,活动自如 。四肢关
节无红肿,无肌肉萎缩,活动自如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征未引出 。 辅 助 检 查 :暂缺
初步诊断:1、脑供血不足;
2、头晕和眩晕
2 医师签名:
范文二:脑供血不足病历
主诉: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
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症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与体位变化呈明显相关,无恶心、呕吐,无黑曚、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时有发作。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黑曚、晕厥等症状,未予特殊诊治。今日为求系统治疗遂至我院,门诊拟“脑供血不足”收住院。病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一般,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20+年前于“肛肠医院”行痔疮切除术,无大出血及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重大病史。无输血史及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
头颅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咯血、脓痰、胸痛及发热、盗汗病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无血压增高、心前区压痛及昏厥史。 消化系统:无恶心、呕吐、返酸、嗳气、腹痛、呕血、便血及黄疸病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血尿史。
血液系统:无出血倾向及骨痛病史。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怕热、多汗,无多饮、多食、多尿病史,无性格改变。
神经系统: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无头痛病史,无肢体运动障碍,无意识、精神改变病史,否认抽搐史。
运动系统:无肌肉疼痛、萎缩、痉挛、无骨骼畸形脱位及骨折病史。
个人史:生于贵阳,未曾到过疫区。否认放射物及化学物接触史,否认吸烟及酗酒史否认其他不良嗜好。
婚育史(含月经史) :15岁初潮,3-5/28天,50岁绝经,绝经后阴道无异常阴道流血,26岁结婚,育有1子,爱人及子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及其它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4℃ P58次/分 R18次/分 BP106/60mmHg
一般状态: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神清合作。
皮肤粘膜:面颊无发绀,全身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毛发分布正常。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头部及其器官:
头颅:无畸形、瘢痕、压痛及结节,头发润泽。
眼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及辐凑反射灵敏。
耳部:耳廓无畸形,无结节,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部:无畸形,无鼻翼煽动,鼻通气良好,中隔无弯曲,鼻粘膜正常,无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鼻旁窦区无压痛。
口腔:口唇无发绀,颊粘膜无出血点、溃疡,无口臭,牙齿排列整齐,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两侧腮腺不肿大,无压痛。
颈部:柔软,两侧对称,颈静脉不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胸壁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胸骨无压痛,两侧乳房对称,无肿块。
肺脏
视诊:两侧呼吸运动对称。
触诊:两肺呼吸运动活度对称,双侧语颤对称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呈清音,两肺下界在锁骨中线第肋6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肺下活动度为7cm 。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
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于胸骨角第五肋间。
叩诊:心界不大,心脏相对浊音界如下:
听诊: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桡动脉:脉率58次/分,律齐,搏动无增强或减弱,两侧桡动脉搏动频率一致。
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枪击音及水冲脉。
腹部
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无皮疹、瘢痕及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及波动感。未及包块。脾未触及。
叩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身区无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振水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肛门与外生殖器:外阴经产式,无脓肿及脓性分泌物,尿道外口无炎症,无肛裂、痔、脱肛、萎管,直肠指诊未检查。
脊柱: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自如。 四肢:四肢关节无红肿痛,无畸形,无杵状指(趾)。
神经反射:腹壁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均存在,病
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与器械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HR65次/分 心电轴+75°。胸片提示:脊柱向左侧弯,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葡萄糖6.3mmol/L 总胆固醇6.83mmol/L。血流变未见明显异常。
摘要
患者何湘萍女性,59岁,因“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 ”于2011年10月20日09时00分步行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症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与体位变化呈明显相关,无恶心、呕吐,无黑曚、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时有发作。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黑曚、晕厥等症状,未予特殊诊治。今日为求系统治疗遂至我院,门诊拟“脑供血不足”收住院。病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一般,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检:T36.4℃,P58次/分,R18次/分,BP106/60mmHg,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神清合作,步入病房,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颜面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出血,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及辐凑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静脉不充盈,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对称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
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四肢脊柱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肛门及生殖器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HR65次/分 心电轴+75°。胸片提示:脊柱向左侧弯,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葡萄糖6.3mmol/L 总胆固醇6.83mmol/L。血流变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 脑供血不足
2. 高胆固醇血症
3. 空腹血糖受损
2012年2月9日
卢静
范文三:大病历1脑供血不足模板
东阿县人民医院
姓 名:何湘萍 出 生 地:
性 别:女 职 业:退休干部
年 龄:59岁 入院时间:2011年10月20日09时03分 民 族:汉族 记录时间:2011-10-20 09:11 婚 况:已婚 地址:市西路88号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
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症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与体位变化呈明显相关,无恶心、呕吐,无黑曚、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时有发作。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黑曚、晕厥等症状,未予特殊诊治。今日为求系统治疗遂至我院,门诊拟“脑供血不足”收住院。病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一般,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20+年前于“肛肠医院”行痔疮切除术,无大出血及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重大病史。无输血史及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
头颅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咯血、脓痰、胸痛及发热、盗汗病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无血压增高、心前区压痛及昏厥史。 消化系统:无恶心、呕吐、返酸、嗳气、腹痛、呕血、便血及黄疸病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血尿史。
血液系统:无出血倾向及骨痛病史。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怕热、多汗,无多饮、多食、多尿病史,无性格改变。
神经系统: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无头痛病史,无肢体运动障碍,无意识、精神改变病史,否认抽搐史。
运动系统:无肌肉疼痛、萎缩、痉挛、无骨骼畸形脱位及骨折病史。
个人史:生于贵阳,未曾到过疫区。否认放射物及化学物接触史,否认吸烟及酗酒史否认其他不良嗜好。
婚育史(含月经史):15岁初潮,3-5/28天,50岁绝经,绝经后阴道无异常阴道流血,26岁结婚,育有1子,爱人及子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及其它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4℃ P58次/分 R18次/分 BP106/60mmHg
一般状态: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神清合作。
皮肤粘膜:面颊无发绀,全身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毛发分布正常。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头部及其器官:
头颅:无畸形、瘢痕、压痛及结节,头发润泽。
眼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及辐凑反射灵敏。
耳部:耳廓无畸形,无结节,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部:无畸形,无鼻翼煽动,鼻通气良好,中隔无弯曲,鼻粘膜正常,无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鼻旁窦区无压痛。
口腔:口唇无发绀,颊粘膜无出血点、溃疡,无口臭,牙齿排列整齐,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两侧腮腺不肿大,无压痛。
颈部:柔软,两侧对称,颈静脉不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胸壁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胸骨无压痛,两侧乳房对称,无肿块。
肺脏
视诊:两侧呼吸运动对称。
触诊:两肺呼吸运动活度对称,双侧语颤对称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呈清音,两肺下界在锁骨中线第肋6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肺下活动度为7cm。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
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于胸骨角第五肋间。
叩诊:心界不大,心脏相对浊音界如下:
听诊: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桡动脉:脉率58次/分,律齐,搏动无增强或减弱,两侧桡动脉搏动频率一致。
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枪击音及水冲脉。
腹部
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无皮疹、瘢痕及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及波动感。未及包块。脾未触及。
叩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身区无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振水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肛门与外生殖器:外阴经产式,无脓肿及脓性分泌物,尿道外口无炎症,无肛裂、痔、脱肛、萎管,直肠指诊未检查。
脊柱: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自如。 四肢:四肢关节无红肿痛,无畸形,无杵状指(趾)。
神经反射:腹壁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均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与器械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HR65次/分 心电轴+75°。胸片提示:脊柱向左侧弯,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葡萄糖6.3mmol/L 总胆固醇6.83mmol/L。血流变未见明显异常。
摘要
患者何湘萍女性,59岁,因“反复头昏2+年,再发加重10+天 ”于2011年10月20日09时00分步行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症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与体位变化呈明显相关,无恶心、呕吐,无黑曚、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时有发作。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耳鸣,无黑曚、晕厥等症状,未予特殊诊治。今日为求系统治疗遂至我院,门诊拟“脑供血不足”收住院。病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一般,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检:T36.4℃,P58次/分,R18次/分,BP106/60mmHg,一般
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神清合作,步入病房,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颜面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出血,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及辐凑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静脉不充盈,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对称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四肢脊柱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肛门及生殖器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HR65次/分 心电轴+75°。胸片提示:脊柱向左侧弯,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葡萄糖6.3mmol/L 总胆固醇6.83mmol/L。血流变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 脑供血不足
2.高胆固醇血症
3.空腹血糖受损
2012年2月9日
卢静
范文四: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
(现在加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名: 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硬病因: 外文名: Head to offer hematic inadequacy 化
目录
展开
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早期临床表现
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而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以
下几点: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症状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日不同的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晕倒。
(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
(11)脑供血不足患者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患者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1,颈型:
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显示:颈椎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
颈椎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减弱,肌萎缩,活动受限。X线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3,脊髓型:
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
头痛眩晕,耳鸣
,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CT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5,交感神经型:
眼脸无力,视力模糊,头痛,头晕,枕颈痛,CT显示色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有受压现象。
脚部按摩疗法
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压力刺激足部的皮肤,以至于对内部脏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足部有许多与脏器或身体部位相对应的反射区,如在两只脚的前脚掌中外侧有对应肺及支气管的反射区,在大脚趾底部外侧有对应鼻的反射区。
脚心中央凹陷处是肾经涌泉穴,手掌心凹陷处是心包经络劳宫穴,如果经常搓脚心,可以使腿脚坚强,步履矫健。揉脚心的具体方法是:盘腿而坐,左手握住左脚趾,右手掌面搓右脚心,来回连续搓100次。换脚,也是来回连续搓100次,早晚均可。热水洗脚后顺便揉脚心,效果会更佳。在做足部按摩时可采用均匀渗透的疗法,用指关节均力均速按摩,不是轻刮表面,也不要在一个地方反复重按,力度不要过重。建议使用稳迈舒运动按摩轮,使用方便,可用于运动功能的恢复锻炼,由按摩轮带动的下肢整体协调运动,涉及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脚底及脚趾等多个部位肌肉、骨骼,并重点针对足底和足侧产生按摩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保健按摩达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缓解脑供血不足,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力。
手术治疗
大脑
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脑供血不足的手术治疗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去做的,特别是动脉血管堵塞超过70%,这样引发脑缺血的机率会增加好几倍。另外脑供血不足的手术应和药物同时进行。
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整脊复位疗法+推拿按摩,也可以配合其他辅助疗法,比如:针灸、拔罐、理疗、药物。整脊疗法是核心,推拿按摩也不可少。目前国内推拿按摩的人比较多,但是专业的整脊人士很少。
日常锻炼方法
行走锻炼:体态、呼吸、意念:行走时脚跟先落地,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呼吸时采用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射透天边,呼吸要与走路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快行。
功效:练出自然换气的功能,脚跟先落地,可以调动肾经,故有强肾固本的作用。
跑步锻炼:体态:慢跑,呼吸、意念: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呼吸要与跑步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太快。
饮食疗法
睡前一杯水脑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里主要介绍脑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家庭调养。
1.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健脑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维生素B1的作用强2-4倍,所以在有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2.葛根粉或葛根粉粥: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虚寒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动脉血管硬化。
3.吃松叶: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开水泡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4.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以摄取足够的叶酸。
5.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每天吃3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
颤抖法:
体态、动作、意念:两脚踏地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全身做有规律的上下颤抖。颤抖一阵以后,身体松立,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顺着已经通畅的经络排入地下,排一阵病气之后,放弃排病气的意念,意守下丹田静养一会儿,内视真气再体内运行的情况,最后深呼吸三次,将气沉入下丹田做为收功,此功可以随时随地练,不受场地限制。
呼吸:自然呼吸。 功效:排病气;主治神经衰弱、头晕、头胀,习练之后有一种形象高大的感觉,头脑清醒。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习练;是一种全身性的调理,练后周身轻松。
以音助气立掌法:体态、呼吸"两臂向下伸直,指尖向上抬起,掌根下按,呼气时发出鼻音,同时放松两臂、两手,以音催气,沿两臂下行,体会手心感觉。也可将两手立掌向前推出,两臂平举。
功效:疏通两臂经络,帮助发放外气,用劳宫发出的气为热气,对治疗寒症效果较好;可治疗两臂上及与手三阴手三阳有关的脏腑疾病。
保健措施
1. 及时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2. 早期预防: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3. 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4. 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调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中医疗法
中医论眩晕之病机,一般因风、火、虚、痰、瘀而大脑这个精明之府失养而致;根据你叙述中医应辨为肝胃不和,风痰上扰所
脑供血不足
致,方应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中药偏方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如快走等;一定要吃早餐,吃饭清淡为好,不要油腻辛辣。建议脑供血不足者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现状
我国有3500万脑血管病患者。
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位居前三位之内,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6%,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500万,每年新增260万。
对于许多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脑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症状多见头晕、头痛、健忘、失眠、嗜睡、打哈欠、视物模糊等。治疗方法可分为直接改善脑心供血和能量代谢的对症治疗,以及阻止动脉硬化进程和消除狭窄闭塞血管的病因治疗。
血管畅通,大脑有活力 饮食运动,都要跟上。
合理服用药物对于保护脑血管非常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脑血管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脑动脉硬化外,因颈椎病导致的供血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患者不能因为得了病就彻底和运动绝缘。其实,合理的运动,包括中医中的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等,都有改善颈椎病的功效,并且动作轻缓,非常安全。
从饮食上来说,脑血管供血不足者的饮食尽量要清淡。若饮食习惯不能立即改变,那么至少晚餐吃得清淡些,晚饭不要过饱、过迟,这样晚上睡觉时血液黏稠度才不至于过高。其次,假如有饮酒的爱好,最好节制一些。再次,少吃糖分高、或者油糖成分都高的食物。少吃荤菜,饱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动物的内脏都要控制。最后,尽量多吃蔬菜、粗粮,炒菜时少放油。多吃海带、黑木耳、芹菜等一些有“血管清道夫”功效的素菜。
危害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其主要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脑血流为每分钟100克脑组织40-60毫升,同时大脑对血液供应不足非常敏感,当血液供应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降到正常值的51%-65%时即可出现昏迷。
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丧失知觉,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中老年朋友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可是到医院进行仪器检查(如CT、MRI)和神经体征检查却都没有发现异常。
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引起上述症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长期的、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医学家把这种疾病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因此,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当中,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现象很常见,同时医学家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进一步研究表明: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不加以重视的话,其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脑供血不足的影响
首先,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其次,脑供血机制十分复杂,从解剖角度看,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转归
在临床上,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各种自觉症状,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逐渐会表现出精神症状,只有当脑血流下降到相当明显时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和体征。同时随着血流的逐渐下降,大脑的器质性改变逐渐变得更为明显。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转归及其与其它脑缺血发作类型之间的关系。慢性脑供血不全如果控制不好,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一过性相对完全的脑机能障碍,即发展成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发展成为临床上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
脑动脉硬化
脑供血不足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指大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大脑的慢性供血不足,最易导致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三大症状。在此基础上,某些诱因,如过度疲劳等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会出现昏厥、失语、偏瘫等症状。不过这种发作一般只持续数分钟,最长24小时后就可缓解。如果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则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复视等。
患者如有脑动脉硬化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表现,可通过血脂、胆固醇、血糖及脑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本病的治疗着重于预防复发,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的药物;患者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稳定的情绪;饮食上应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
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噻氯匹啶(ticlopidine),氯吡格雷(clopidogrel)等,其中阿司匹林用于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较多。通常选择在疑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所致的TIA患者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表明数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两药合用有显著地相加抑制聚集的效果。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把19436例发病48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另一组则不给阿司匹林,2周后结果为:给予阿司匹林组比末给予阿司匹林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者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年后,阿司匹林组较未给予阿司匹林组恢复好,显示阿司匹林可改善预后。国内也对21106例急性脑梗死进行了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卒中的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性卒中。
多个研究结果推荐:非出血性梗塞且未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其推荐剂量为:100
一325mg/d。腺苷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啶主要抑制二磷酸腺昔
(ADP)诱导的血小板
聚集,在增高PC12水平的同时可降低TXA2的水平,比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因此,这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应用已受到广泛重视。氯毗格雷与噻氯匹啶化学结构类似,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研究结果显示:氯毗格雷在降低缺血性卒中血管病变方面,略优于阿司匹林,使发生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相对危险度降低8.7%,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更少,可用于对阿司匹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与阿司匹林不同,奥扎格雷只阻碍TXA2的合成,而有利于PC12在内皮中的合成。日本曾对59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分别使用奥扎格雷和尿激酶,结果表明奥扎格雷较尿激酶更安全有效。目前正在开发更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中最具希望的是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药。临床应用的有3类:单克隆抗体、肤类和小分子物质。
欧美对74例24h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个月后遗留轻度后遗症或完全恢复的病例给药组占35%,安慰剂组为20%,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者给药组为50%、安慰剂组为40%,疗效有显著差异且未见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作为一种安全、治疗时间窗宽的药物是比较理想的,目前已开始Ⅲ期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阿昔单抗与溶栓药或抗凝药联用可增强抗血栓疗效。
脑供血不足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生活习惯
一、最好睡前喝一杯水,
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三、适当锻炼,如快走等
另外,还应该单独拿出来说的是,一定要吃早餐,饮食清淡,少吃糖、盐和猪油,可适当多吃黑芝麻、蘑菇、黑米、海带、鱼等食物。饮食中还要多多注意具有食疗的食物:多吃大蒜,可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每天吃一次葛根粉羹或葛根粉粥,具体做法是葛根磨粉晒干,每日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食用,或煮成粥食用。 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蔬菜、大豆。另外多吃一些香蕉,因为它富含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水蛭素与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治疗原理
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1. 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
2. 血压。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直接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升高,大脑的血流量相应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减少;反之,当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同样也会减少。因此,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3. 另外血液成分的变化。例如血液黏稠度,医学研究证实,血黏度增高是导致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脑组织供血。
水蛭素的应用
水蛭素,作为强大的凝血酶抑制剂,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作用,阻碍血液凝固。天然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的凝固,亦可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血瘀反应,如对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诱导的血小板反应等的抑制。血液凝固的被推迟或完全被阻止取决于水蛭素的浓度。水蛭素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亦可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及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可使两者解离,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
胖人警惕
脑供血不足
夏日炎热,高温燥热,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胖人最难捱的季节。胖人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降低心脑血管周期性缺血程度。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积着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质斑块,容易使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加剧血管堵塞,影响体内血循环速度,减缓新陈代谢,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脑血管供氧能力下降。专家建议胖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八分饱。改变饮食习惯,以吃七八成饱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程度。建议早上喝500毫升牛奶,吃100克面食、1个鸡蛋和100克牛肉或羊肉、鸡肉、鱼肉;午餐吃300克蔬菜、200克主食,午睡后吃150克水果;晚餐吃200克蔬菜、100克豆制品。这些饮食量大抵是成人食量的七八成,这样的饮食结构会有效降低人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
2.睡眠好。睡觉前可听些轻音乐、洗个凉水澡、喝袋冷酸奶,这些都有利于尽快入睡。午睡对胖人很重要,应该坚持"天塌下来我也要先午睡"的做法。
3.心平静。少想心事,减少思虑,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夏日心火旺盛,中医养生专家建议肥胖者减少思虑,尤其是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胖人一天至少洗两次澡,一来保证皮肤健康,二可带来好心情。
4.运动强度小。适量运动是防治肥胖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减少脂肪蓄积量,使致病性血脂降低。
疾病警惕
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您是否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脑动脉硬化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包括医学上常常提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
目录
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实质直径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也经历小动脉平滑肌由功能代偿至结构代偿的过程,管壁硬化、增厚和管腔变窄,为维持原血流量,流速加快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关键性媒介体,内皮受损使血管舒缩功能破坏,启动止血凝血过程,血脂蛋白渗入,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进一步变窄。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溃疡和出血,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及脑梗死。可见,长期高血压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成因。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已证明血清胆固醇
(TC)>3.9mmol/L(150mg/dl)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变性、溃疡、断裂和出血常可诱发血栓形成,使已狭窄的动脉腔血流显著减少,可突然闭塞,导致血栓性脑梗死,脱落的小栓子堵塞于远端小动脉,可引起突发的和不可预测的TCIA或血栓栓塞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包括:①脂纹为早期病变,多发生在血流分叉处对面,是对机械力局部适应性内膜增厚,含大量的来自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②纤维斑块由含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和富含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内膜层并突向血管腔,动脉可能扩张适应斑块的增大;③复合病变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随着斑块增大,中间缺血而部分变软,在血流作用力下斑块表面断裂,伴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形成;④溃疡是斑块上浅凹陷或穿透斑块,内含出血、脂质及钙化的深溃疡;⑤斑块出血可因斑块折断或内膜断裂,血液进入软化的斑块中央,或进入斑块的滋养小血管破裂(与高血压有关),斑块出血周围常有急性和新鲜炎症反应,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斑块出血对引发卒中起重要作用;⑥复杂斑块含大量脂质,其含量增加与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缺血症状有密切关系,作为平滑纤维斑块的主要成分的胶原含量越高,发生缺血的危险性越低。
1.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
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2.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5.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6.出血: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判断标准
由于脑动脉硬化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自己很难掌握病情。但任何疾病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征兆。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
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
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
5.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
慷慨变吝啬、整洁变散漫。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
6.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7.步态变化:步态慌张,小碎步,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8.假性球麻痹(“球”指脑干的延髓):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出现难以自我控制的强笑强哭,苦笑相似分不清、吞咽困难伴流涎等。
9.帕金森综合征:面部缺乏表情,直立时身体向前弯,四肢肌强直而肘关节略屈,手指震颤呈搓丸样,步伐小而身体前冲。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精神症状,大多起病缓慢,多数先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继而出现记忆减退,尤以近事记忆障碍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思维联想发生困难,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均受到损害。病人情绪不稳定,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
另一方面也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来推断:
1.血液生化检查常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血糖增高。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发现脑动脉主要分支的流速、流向改变,提示管腔狭窄。
3.CT和核磁共振可见普遍的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灶和脑白质变性。 辅助检查
(1)眼底检查: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呈银丝样
(2)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3)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英文简写TCD)可发现脑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量减少。脑血流图检查亦可有类似发现
(4)脑CT:可看到多个小灶低密度区,脑室扩大、脑沟变宽、脑萎缩等。
1.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脂肪一般说来,
血浆胆固醇有两个来源。来源于食物者(每日摄取量为300毫克)为外原性,在肝脏和小肠合成的为内原性。一般认为,每日胆固醇摄取量不宜超过300毫克。否则,过多的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脑动脉硬化。
2.戒除一切不良嗜好,特别是应戒烟。因烟草中烟碱可引起动脉痉挛引起动脉缺血,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
3.饮食宜清淡,不食过咸和甜食,经常吃甜食, 人体血液中甘油三脂增高。
4.保持正常体重,每日摄入量不可过多,食疗的同时还应该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可选用烟酸肌醇脂、多烯康、脂必妥、非诺贝特等,以降低血脂浓度。
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产生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当血液中有一种单核白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变异为粘附着脂肪物质的细胞时,动脉粥样硬化即开始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附着油脂的细胞大量堆积,
造成血管壁内皮组织异常增厚,而每处增厚部位(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充满着如乳酪般成份的油脂性物质,其主要构成为胆固醇,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这种硬化斑块可分布于大、中、小动脉血管壁上,但最常发生在动脉的分叉部位。这是由于受血流不断冲击而致。
血脂的增高引起了动脉的硬化,从而成为了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据此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家庭预防护理
1.多运动:运动能纾解压力及不适,另外它也有助于减轻体重,加快血流和新陈代谢。高血压及肥胖都对心脏不利。运动也能减少心跳次数,并降血压,结果将减低对药物的需求。运动能带来这些改变是因为受运动锻炼过的肌肉能从动脉中取得较多的氧气。动脉硬化病人需掌握运动的节奏,如果患者发现运动后身体不舒服,应试图了解是否运动过度,而无需完全停止。同时,运动前需作暖身,尤其是冷天外出时。
2.学习放松心情:不论是作轻松的运动或打坐冥想,学习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你。
3.节食减肥:饮食不科学和肥胖是产生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节食和减肥就非常重要,你可以用蔬菜和低糖水果代替主食和肉类,并加强有氧运动。
4.戒烟:抽烟会增加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将血液中的氧气取代。动脉硬化是心脏里的动脉受阻,极需氧气,抽烟显然是对患者最有害的习惯。抽烟还使血小板凝聚,加重动脉的阻塞情形,抽烟还会降低你服用药物的效果。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多吃恰玛古产品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2.不吸烟并预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
"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脑动脉硬化的预防调理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
三者结合,并以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效果更佳。 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可诱发中风。
(3)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4)蛋白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须氨基酸。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2.要注意劳逸结合,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下棋、旅游等。这些活动可以使血流畅通,增强体质。
3.吸烟可引起血管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可促使动脉硬化,所以应戒烟和少饮酒。
4.合理的饮食对动脉硬化的预防是有效果的,避免食用量脂脉或胆固醇的食物。瓜果蔬菜、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则应注意补充。
5.要认真坚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慢性病的发展可促进脑动脉硬化。
6.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一些扩血管降低血脂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食疗方法
1.首乌泽泻粥:
原料:何首乌、泽泻各15克,粳米80克。
制用法:将何首乌、泽泻研成细末,将此细末与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2.泽泻山楂粥:
原料:泽泻20克,鲜山楂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山楂去核、捣成泥状,然后将泽泻末与山楂泥和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3.泽泻荷叶粥:
原料:泽泻、枸杞子各15克,鲜荷叶1张,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荷叶洗净、去掉荷叶的蒂及边缘待用。先将泽泻末、枸杞子和小米一起入锅,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荷叶盖在锅中的水面上,加热煮粥。粥熟后可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
4.葛根粉: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10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滤液与粳米同煮)代早餐。坚持食用3个月即可见效。葛根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确保脑供血良好。
5.吃松针: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泡开水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6.吃鲜青椒:鲜青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鲜辣椒的人很少患脑血栓病和冠心病。
7.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新近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与患者血浆内高半胱氨酸有密切关系。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就能使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人体有利的蛋氨酸,从而起到防止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每天吃1市斤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8.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可润肠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降血压、预防脑中风。
范文五:脑供血不足症状
脑供血不足症状
①头晕,特别是突感到眩晕。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脑供血不足-住院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