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昔者郑武公欲伐胡
12.12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
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
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
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
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
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韓非子?
說難》)
( )(1)有關本文主旨,下列何者正確 (A)任何事情皆當未雨綢繆,有備
則無患 (B)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現時機 (C)為人臣者
,不應忤逆君王,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D)人際關係疏密不同,情
感自有厚薄之力。
( )(2)武公何以怒殺關其思 (A)關其思破壞武公的和親政策 (B)關其思
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給武公難堪 (C)武公懷疑關其思有通敵之
嫌 (D)武公佯怒以取信於胡。
( )(3)文中「此二人說者皆當矣」,所謂「二人」是指 (A)鄭武公與富人
之子 (B)關其思與富人之子 (C)富人之子與鄰人之父 (D)關
其思與鄰人之父。
語譯: 從前鄭武公想攻打胡國,故意先將女兒嫁給胡國國君以討得他的歡
心,於是問群臣:「我想用兵,哪一個國家是我可以討伐的?」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武公生氣殺了他,說:「胡國,和我國友誼如兄弟般,你怎麼可以說要討伐呢?」胡國知道這個消息,以為鄭國是和自己親善的國家,不再防備鄭國。於是鄭國偷襲胡,攻下它。宋國有位富人,天下雨,將城牆毀壞,他的兒子勸告說:「不將它修築好,必將有盜賊之禍。」他鄰家的老先生也如此說,到了夜裡,果然遭到盜賊,失去許多財物,他們家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十分有智慧,卻懷疑鄰居的老先生有竊盜之嫌。這兩個人所說的道理都是正確的,重的就被殺了,輕的就被懷疑,可見不是認知道理有困難,而是如何對待這個道理才是真正的困難所在。
范文二:昔者郑武公欲伐胡
( )(1)有關本文主旨,下列何者正確 (A)任何事情皆當未雨綢繆,有備
則無患 (B)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現時機 (C)為人臣者
,不應忤逆君王,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D)人際關係疏密不同,情
感自有厚薄之力。
( )(2)武公何以怒殺關其思 (A)關其思破壞武公的和親政策 (B)關其思
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給武公難堪 (C)武公懷疑關其思有通敵之
嫌 (D)武公佯怒以取信於胡。
( )(3)文中「此二人說者皆當矣」,所謂「二人」是指
(A)鄭武公與富人
之子 (B)關其思與富人之子 (C)富人之子與鄰人之父 (D)關
其思與鄰人之父。
從前鄭武公想攻打胡國,故意先將女兒嫁給胡國國君以討得他的歡
心,於是問群臣:「我想用兵,哪一個國家是我可以討伐的?」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武公生氣殺了他,說:「胡國,和我國友誼如兄弟般,你怎麼可以說要討伐呢?」胡國知道這個消息,以為鄭國是和自己親善的國家,不再防備鄭國。於是鄭國偷襲胡,攻下它。宋國有位富人,天下雨,將城牆毀壞,他的兒子勸告說:「不將它修築好,必將有盜賊之禍。」他鄰家的老先生也如此說,到了夜裡,果然遭到盜賊,失去許多財物,他們家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十分有智慧,卻懷疑鄰居的老先生有竊盜之嫌。這兩個人所說的道理都是正確的,重的就被殺了,輕的就被懷疑,可見不是認知道理有困難,而是如何對待這個道理才是真正的困難所在。
范文三:胡小艺文言文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齐宣王 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 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 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 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 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 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 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B. 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 君子焉可侮哉 D. 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日:?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灯~立陴院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来源:Z*xx*k.Com]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注:?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
?胙( zuò)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薤(n):通“剃”。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闰六月朔 朔:农历每月十五 (
B(应元投袂起 袂:衣袖 (
C(会城中矢少 会:适逢 (
D(顾视其树立 顾:但是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我语阎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乃为敌前驱 ?乃设九宾礼于廷 ((
C(?所当杀伤以千数 ?皆以美于徐公 ((
D(?呜呼,可感也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B(著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三 日 家 无 姬
待 吴 瑜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妹 遗 之 飞 日 主 上 宵 晖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阶 益 敬 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
“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范文四:文言文翻译: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文翻译,季氏将伐颛臾
[真诚为您服务]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范文五:【文言文讲解】《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
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
公, 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征:责问,追问。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 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 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评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平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作者简介】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