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市场主体的地位更加被明确,并得以巩固和强化。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在税收方面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有为数较多的企业都在开展以合法节约税收为目标的税收筹划活动。本文通过描述企业税收筹划中的缺陷,进一步阐述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关键词】税收筹划 企业 价值 纳税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任务,近年来,我国新制定并施行了新的税法,企业对于税收筹划也增添了新的认识。本文先来谈企业税收筹划中暴露的问题,再论述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方式。 一、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够强 对于企业而言,税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如今有不少企业并没有税收筹划的意识。通常意义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只片面注重生产经营的利润,没有从长远考虑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部分企业只留有一名税务员工具体负责税务的申报和录入等工作任务。一个人要从事这样的任务,其负担可想而知,因此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开展税收筹划活动。这一现象在不少企业几乎同时发生,我国有不少企业都未想到税收筹划能为企业创造大的收益。 (二)税收筹划的组织有待健全 在我国,企业内部基本上没有形成税收筹划的组织。诚然,企业的财务体系正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在财务部门下属的各处,比如资金管理处、预算处、会计处和信息处均未建立专职负责税收筹划工作的处室,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就会显得非常混乱、缺乏条理性,没有做到详尽的筹划。与此同时,税收筹划的技术人员专业性不足,缺乏应有的技能,造成企业丧失了太多节约税收收益的机会。 (三)获利年度的规定不明确 有的企业已经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过具体获利年度的时间无法统一明确规定,长此以往,企业也会出现差异较大的节约税收的效益,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对策 (一)企业要加大对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 税收筹划任务的艰巨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某一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系统开展税收筹划。应建设一支专业素质强、管理水平高、业务素养好、法律知识到位的税收筹划人才队伍,不断化解税收筹划的安全隐患,促使税收筹划走向人才创新的轨道。企业要定期强化对专职负责税收筹划的人员予以培训,将国内外企业最先进、最前沿的税收筹划策略及时告知技术员工,汲取先进经验思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税收筹划的知识与技术含量。 (二)企业职员要认真学习税收的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 税收筹划有着具体的法律依据,企业最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有法可依,做到守法护法。税收筹划是税收立法所鼓励、支持与引导的,广大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和把握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正确领悟其精神内涵,这也是开展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因我国税收相关的法律体系比较繁杂,而又需要因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企业若不留意就会做出违反法律的决策,导致企业的威信力下降。因此税收筹划不必要按照既定方式,要不断地根据税收法律的动态发展,还要依据企业实际的运营特征,逐步完善税收筹划的策略和对策,确保企业税收筹划的正确性。 (三)尽可能地缩短折旧年限 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尽最大可能在相当短暂的折旧期内将投资收回。主要有以下路径:一个是在明确折旧方法的情形下减少折旧期限;还有一个就是在折旧期已经规定好的前提下,加快折旧的步伐。在现实状况中,加快折旧的进度并不是全都见效,若加速折旧会非常繁琐而又难以实现的,在不少条件下都不能应用。对于直线折旧的方法来说,税收筹划也不是尽量地去减少折旧期的时间,而是考量到减税或者免税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在税收减免时期折旧的多少不会对税负造成影响,对企业来说,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是降低减免时期的折旧金额,在减免期过后,使得有最多的折旧抵消掉更多的税收金额。这一策略的选取思想就是在法律明确的界限内适量地拖延折旧期限,而不是单纯地减少折旧时间。因税法只是明定了折旧的最短期限,该筹划办法也是具备可操作性的。 企业要紧密依照规定,从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形出发,对年度获利水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让同样数量的经营利润赢得更大的预期收益。 (四)健全企业税收筹划组织 一家企业要想经营好,不但要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管理,也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企业细节问题上。须不断地关注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影响重大的环节与步骤,在税收筹划中更应如此。企业为了掌握更加准确的税收常识与最潮流的税收策略,应当健全税收筹划机制,成立一个专职负责税收筹划的部门组织,并选拔具有深厚的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相关学术背景的人才任职,为企业整合第一手的税收筹划的资料,提供精确的讯息,使企业享受到税收新政策所带来的实惠,进而实现节约税收金额、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的目标。 三、结束语 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新趋势下,我国企业要做到统筹兼顾,促使自身稳健的发展,用各种合法的手段与途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支出。在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运用新颖灵巧的方式搞好税收筹划,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君.刍议企业税收筹划[J].财政监督,2006(05). (责任编辑:刘晶晶)
范文二: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
? ? ? ?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
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当前?税收形势分?析及对策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我市的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给全年?的组织收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底应该?如何判断和?把握当前的?形势,在税?收工作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每一个?地税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 一、全?面分析税收?形势
? 1、全市?地税收入情?况。今年1?,2月,全?市累计入库?地方税收7?.9亿元,?其中1月份?入库5.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同比增收
? 1.7?4亿元,实?现了开门红?;2月份入?库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8%?,增收13?33万元。?
?分?级次看,1?月份中、省?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7.12?%和45.?76%,市?、县级同比?增长24.?46%和5?.16%;?2月份,省?、市和县级?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9%、37?.6%和3?.57%,?而中央级收?入由于企业?所得税减收?,同比下降?14.01?%。
??分税种看?,1月份,?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五大?主体税种共?入库548?43万元,?占当月税收?收入比重为?97.68?%。进入2?月份,收入?进度明显放?缓,五大主?体税种仅入?库2.20?63亿元,?占当月税收?比重为96?.32%;?其中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营业税?和资源税同?比分别增长?88.85?%、53.?96%、1?4.93%?和2.88?%,共计增?收3632?万元;但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40?.41%,?减收300?7万元。
?月份,北六?县区局及市?直属分局入?库税收? ?分区?域看,南北?收入比重悬?殊较大。1
收入?占96.4?3%,南部?六县局仅占?3.57%?;2月份,?该比例为9?6.93%?和3.07?%。
?
?2、全省地?税收入情况?。截至2月?底累计实现?地方税收6?2.27亿?元,同比增?长7.08?%,增收4?.12亿元?,增幅在全?国36个征?收单位中排?名第八。与?去年同期相?比,税收增?幅大幅回落?,其中1月?份增幅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2?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
??分级次看,?中央、省、?市各级次收?入均有增长?,增幅均呈?不同程度回?落,中央级?收入相对增?长较快。
? ?分地?区看,关中?和陕南地区?的税收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xx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增长3
? 1.1?5%;陕北?地区的收入?比重占22?.88%,?收入增幅为?17.4%?,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西安、?铜川等市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
??从主要税种?完成情况看?,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等税种均出?现了负增长?。
?
3?、全国地税?收入情况。?1月份全国?36个省市?地税收入呈?现平均5%?的负增长,?其中有7个?省负增长在?10%以上?,北京、上?海、江苏等?大省均出现?了负增长。?2月份仅1?2个省同比?出现平均8?%的减收,?其中上海、?广东等收入?大省仍然为?负增长。由?于前两月全?国地方税收?同比下降
? 1.6?%,总体看?形势依然严?峻。
?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也不能惊慌?失措、盲目?应对。当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观察、?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做出符合实?际、着眼长?远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分析当前形?势,从宏观?讲有三大困?扰、四大希?望,从微观?讲有五大不?利因素,六?大增收因素?。
?
1?、三大困扰?
一?是从全市经?济来看,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对我?市以能源化?工产品外输?为主的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集中表?现为能化产?品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利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市场?需求不旺,?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建筑?业、运输业?效益下滑。?地税收入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 二是从税?收政策以及?税源增减变?化来看,今?年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将?会使增值税?减收,进而?造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标准、开?征能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和煤炭?环保基金,?将使企业所?得税减收;?神朔铁路营?业税纳税地?点调整、住?房转让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的翘尾因素?将造成今年?硬性减收。?由于高速公?路、破五难?以及两法合?并等带来的?一次性税收?都将成为重?大减收因素?。
?
三?是从收入任?务整体水平?来看,近年?来税收一直?保持35%?以上的增幅?,特别是2?017年超?过了50%?。在作为税?收基础的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使组织?收入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完成1?8%甚至更?高增长目标?的难度很大?。
?
2?、四大希望?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对xx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促?进xx跨越?发展的27?条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对于?我市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带?来难得的机?遇。
?
?二是我市自?身产业优势?明显,税收?增长有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我市?主要化工项?目基本上都?配置矿产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许?多项目由于?准备充分和?认真对接,?已经具备了?开工条件。?这些都将1? 2 下一?页
?
范文三: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税收政策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税收政策分析
标上,重点应
落在如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上.
【关键词】经济形势税收政蕈经济结构费改税税收征菅
一
,当前经济形势
(一)国内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
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还相去甚远.我国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可称之为转型经济.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即是经济起飞前的那一
瞬间,这一瞬间所作的准备工作好坏,直接决定了经济起飞的质量与速度.通过经济规律分析
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不难看出旧体制留下的固疴和新体制运行产生的矛盾一起构成了这个时
期的主要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l,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有人认为,
美国经济之所以在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持续8年强劲增长,与其合理,优越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我国的产
业结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的老问题,又有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具体表现
为:
第一,因狭隘的地方利益驱动而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障碍.一些地方政府有的追求自成
体系的生产格局,重复部点,盲目投资;有的低水平建设,低水平竞争;有的地方企业虽在竞争
中处于劣势,却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而继续生产经营.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调节机制,
其后果是资源浪费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扭曲,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第二.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够.1995年我国大型企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
1
39.7%,远低于工业化国家65%,75%的水平,而其资产比重却达483%,劳动生产率和专业
化程度都很低.资产重置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加入
WTO进程的加快,人关后如何抵御跨国大企业冲击,前景令人堪忧.
第三,技术改造总体不理想,影响产业升级进程.高科技产业产值高,发展潜力大已成了
社会的共识,而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虽然这两年发展态势不错,但国民经济总体技术古量仍不容
乐观.近年对1000家大中型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企业现有或正在引进的设备中,达到或超
过国外90年代初期水平的不足4.2%.
2人口,就业以及收入分配问题
我国是个不折不扣的人1:3超级大国.泱泱近13亿国人,正以每年1300,1600万的速
度增长.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广袤,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却居世界第100多位.而且,应当
看到,我国人1:3结构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部分农民还依靠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的方式进行
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便会导致粮食市场不稳
定.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将有2,3亿的过剩劳力.这么多人单是吃饭都很成问
题.
人1:3众多不仅造成人均资源贫乏,而且给就业带来很重的压力.每年春节前后涌动的民
工潮便是农村过剩劳力流动的结果.在城镇,就业困难则更突出.90年代以来,尽管城镇每
年都提供700多万个新就业岗位,城镇失业登记人数仍不断上升,1995年达519.6万人,失业
率2.9%,其中还不包括下岗人员.而这两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景气,下岗工人呈增多之
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如果不能处理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很可能会影响
社会稳定.,
还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贫富越来越悬殊,而政
府的收入调节主要工具——个人所得税作用效果不大.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统计测算,
1993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75,1996年为0.39,现在则已经突破0.4(一般基尼系
数在0.4--0.5之间表示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作为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工具
——
个人所得税作用发挥并不理想.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8261亿,最终分配中个人占
69%.而个人所得税收人只占税收总收入的3%.
3.转型时期的经济结构刚性
结构刚性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缺乏弹性而造成的政府政策失效或政策时滞过
长,是目前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起步向市场经济转化.经济运
行的班底还是计划体制,市场经济成份还很稚嫩,远不及发达工业国家的市场具有弹性.美国
联邦储备局若宣布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其金融市场马上会作出反应,进而其投资和消费市
场将受到影响.而在我国则未必有这种效应.近来中央银行连续多次降息来刺激消费和投
资,其效果却不大.国民储蓄仍呈上升之势.这种现象便是结构剐性导致的.
经济结构剐性不仅导致了政府调节经济的政策失效,同时还造成市场供需结构的扭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需结构一直是需大于供.而这两年,一方面国内有效需求一直不足.另
一
方面一些商品(如彩电,VCD等)的生产供给却已达到饱和甚至过剩的程度.然而,这并不
意味着我国产品生产已经过剩,我们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由于结构刚性的存
2
在,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因而资源配置存在局限性的结果.这种过剩实际上是局部的
过剩,而非总体过剩,其对应的是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总的来说,供
需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短缺应是其常态.可以看出,在转型时期,这种结构刚性明显制约了市
场传导机制的作用.掩盖了市场的灵敏性,不利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发挥.
(二)国际形势
对外贸易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达
36.4%,出口拉动了该年8.8%的经济增长率中的2个百分点.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
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先是俄罗斯金融机制面临崩溃,接着又是巴西中央银行宣布放弃维护其
汇率稳定,一片货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而我国为了维护一个大国形象,坚决承诺人民币不贬
值.这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不利因素.此外1999年元月1日欧元的启动使得原先我国对
欧盟成员国的一部分出口同时也受到影响.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锐减.据统
计.1997年第三季度,外贸出口增幅达206%,第四季度便降到14.1%,1998年第一季度降为
l2.8%.1,6月份则仅为7.6%.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二,我国税收政策取向
前面已经分析到,由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刚性的存在,货币政策调节作用不大,那么,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两太杠杆之一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发挥其杠杆作用呢?笔者试从税收的三大职能出发,以其作为税收政策
目标.对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取向进行分析.
(一)财政收入目标
针对国内市场有教需求不足的形势,我国政府已确立了今年为实行积极财政的一年.今
年的财政预算赤字将选2300亿,为历史之最.这种扩张型财政政策是必要的.因为:有教需
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组成,在出口困难,国内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扩大
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借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在积极财政条件下,税收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1998年在自然灾害和
经济发展低迷的条件下.我国税收实现了增收l003亿的目标,应该说很不简单.而1999年
财政预算要求税收收入目标是增收800亿,困难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经济增速不容乐观,
靠税源增加来增税不太可能,那么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应注意到,我国这两年税收弹性系数
达1.9以上,而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正常情况下税收增长应低于GDP增长,这表明是加强
缸管,清理欠税和挖潜增收的结果.今年税收收入要实现800亿的增收目标,无疑还得从这方
面动脑筋.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存在超额失业的时候.政府应实行扩
张型财政政策.采取扩大政府采购支出和减税并行的措施,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减税
并不可行.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税收占GDP比重已经很低.仅10%左右,无税可减;第二.在
税费改革的关键时刻,税减会导致费增;第三,由于转型期经济结构刚性的存在,减税政策能否
3
达到预期目标是个未知数.
(二)调节经济目标
税收的调节经济职能是伴随其财政收入职能而衍生的职能.针对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
市场自我配置资源效果不佳,收入分配体系紊乱的情况,税收政策应达到以下目的:
1.清费改税.税费比例失调是目前收入分配紊乱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费重税轻的政府
收入结构.费改税一可以提高税收占GDP比重.加强税收政策宏观调控力度;二可以规范地方
政府的财政收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利于国有企业改善经
营.走出困境.有一举多得之效.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在
不同的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强化宏观调控
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济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能实现效
率目标;同时,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公共商品供给,外部经济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中存在”失
灵”,需要发挥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功能.税收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税收
激励和优惠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产业税收政
策应有以下特征:
第一,选择以流转税调节为主,所得税调节为次的产业税收政策结构.从流转税和所得税
的调节功能来看.流转税由于直接在商品流转环节按率征收,具有较强的结构调节功能;所得
税一般按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征收,其税额会随税基增减变动而成比例或累进变动,因而具有
较强的总量调节功能.因此,流转税可以在不同产业选择不同税基和不同税率来进行调整,调
节动机直接,效果明了;所得税可以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扣除的控制来达到产业目的,其调节
具有隐蔽性.结合各自特点,产业税收政策应采取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结构.现行税
制在增值税的税率设计上分高税率和低税率两个挡次,对特定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殊行业
允许采取加速折旧.对外资企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等等,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近期这些产业
税收政策不会改变,而且随着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体现的产业扶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税收政策的实施必须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使用.鉴于转
型时期结构刚性的
存在.税收政策单独使用可能失效.必须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使用,才能积极引导投资
和消费,扩大内需.譬如在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上,除给予必要税收激励外,还应该加大政府
支出中高科技产品的购买支出,在实现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
财政扶持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同时,给予税收优惠,吸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缓
解就业困难;在扩大内需上,采取各种货币优惠政策,鼓励住房等耐用消费品的提前消费,同时
降低相关税费.扩大消费需求等等.
3.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总的来说,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的计税依据,税率设
计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其调节乏力主要是税收征管工作没跟上税收形势的发展.税法的公
开性和个人收入的隐蔽性形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要改
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乏力的状况须从税收征管方面人手.其中,如何完善纳税人收入来
源信息管理.是近期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走向.
4.积极引导出口.在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情
况下,有必要提高我
4
_
国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来刺激出口,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今年,国家税务总局相继提高了铝,铅,
锌,船舶,煤炭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正是本着刺激出口,加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
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口退税率的高度还会保持.
(三)管理监督目标
税收的管理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税务调查,征管,统计和纳税检查等工作,反映有关经济
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和信息,同时又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在当前内
需不足,政府需加大投资的情况下,税收的监督管理重点应落在如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
效益上.现行税制中对投资直接进行调节的税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然而.由
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各种原因,94税改将该税划分为地方税.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强化
执法,严格征管,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认真考虑.因此,笔者建议将固定
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改为中央税,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出发,统一布局规划,对投资活动进行
监督管理,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三,近期的税收政策思路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的经济杠杆之一,其运用的过程既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又是税
制自身优化的过程.经济理论学家普遍认为效率和公平是税制优化需遵从的两个标准.然而
从我国国情出发,笔者认为,税制的优化不仅要遵循效率和公平两个标准,而且必须符合财政
收人标准和管理标准.效率和公平标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这里不再赘述.后两个标准是在
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财政收人标准是指税收的修订和出台必须以不损失财政收入为原
则.这一标准是针对目前税收占GDP比重过低而言的.税制的优化如果一味强调效率和公
平,忽略其财政收人重要性,不但会导致税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会使得目前我
国的经济结构刚性延续.而管理标准则是针对着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水平不高而言的.因税收
政策实施的结果最终还得靠缸管来保障,鉴于我国征管水平不高,税收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
征管因素,即尽量有利于征管.就此基础而言,近期的税收政策思路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
1.费改税:理清各方面分配关系的焦点.当前税费问题已成了个人与政府,企业与政府,
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分配关系的焦点.要规范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必须首先整顿税费.
税费改革的思路有二:一是出台新税种.取消原有收费;二是修改旧税,将相关收费并于税收当
中.前者如即将出台的燃油税.其目的便是将过路费,公路养路费,交通运输业收费等项目改
为税收,以税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后者如目前学术界正讨论的城市建筑维护税,拟将建筑行业,
城市环境维护等方面的收费并人此税,或提高其税率,或改附加税为正税,单独缸收.
2增值税:扩大缸收范围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增值税的优点在于税收中性和税基广泛,
而现行税制却将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等行业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
围之外,造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税负失衡等问题.虽然税法规定与生产相关的交通运
输费用允许抵扣7%,但由于征管上的难度,仍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一
些专家学者提议将交通
5
运输等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以解决链条中断问题,公平税负.但从税收征管标准来说,
这样做并不可取.因为除铁路,航空,水运和一些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外,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实际上是相当零散的,这就对税收征管提出很高要求.而就现有税收征管水平而言,其难度极
大.如操作不好,同样会造成增值税税收中性的扭曲.
3.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统
一
两税的时机已成熟.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广阔,这些是吸引外资的最有
利条件.同时,两税统一可以稳定,规范税法,增加税法透明度,易为外商理解.此外,94税改
后内资企业所得税已经比较规范,两税统一,应无大障碍.
4.个人所得税:收入信息管理机制的提高是关键.要改变税法与个人收入的非对称性,唯
有健全个人收入信息管理机制.这需要金融体制等社会大环境的配合,有必要实行存款实名
制,加强收入来源管理,防止纳税人多头开户,隐匿应税收入.同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务代
理发展,提高公民纳税意识,避免税源流失.在这方面,以所得税体系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征管
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5.农业税: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目前农业税名义税负并不高,造
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机构乱收费,乱摊派.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税改革须遵
从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原则,将一些收费并人税收中去,简化征收,同时加强财政监督力
度,严格禁止地方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6.税收征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时进行.硬件是指税收征管必须配备的工具.这方
面需加快税务软件的开发和统一,加快网络化进程,提高税务信息的使用效率.软件则是指与
税收征管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第一,需要银行体制改革的配合.国家
对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的开户没有切实有效的规章进行约束,以致多头开户,假名开户泛滥,税
务部门在调查时难以及时有效取证.因此有必要实行存款实名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予以密
切配合.第二,改革税务登记制度,变工商,税务各自登记为统一登记,避免税源流失;同时工
商,税务共用一套资料,可提高纳税人信息的使用效率,便于及时有效控制税源.第三,执法必
严.对于偷,漏税的企业要予以重罚,”至其倾家荡产为止”,一经查出,绝不姑息.对于欠税企
业,要查明实况,如属欺诈行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如确属无力清理欠税,可依法申请破产.
要严格树立起税法的严肃性.
主要参考文献:
?房无畏:(特型中的中国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0安体富,拳朋:(对当前税收势的判断和思孝’.(中田税4F~)1999322.
0首繁正等盛译:(税务管理).缸碡出版社1998年版.
?脚飞属:(税收负担理.}旨与豉蕈’,中圈财经出版社1995年版.
0高墙勇:(促进经济坩长可否选择战税?’.(步外税务)19992..
@霄田矗,奈祖峰:(税收枉管滞后原目分析),(中m~--4D1999319.
0’中田统计年鉴),1995,1996,1997年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财税系)
责任编辑:武震
6
范文四:新形势下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思考
【摘 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征管是税收分析的基本职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有效提升税收分析的价值,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有效提升税收分析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地税部门;税收分析;方法和途径;思考
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复杂多变、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仍处于弱周期低速运行状态。面对经济诸多不利因素,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分析的利用率,积极为领导决策、为地方政府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从事税收分析工作的实践,就提升税收分析价值的途径和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严格分析指标数据的提炼
(一)精心设计分析表。根据分析工作需要和领导需求,精心设计税收分析表。一是利用报表系统设计表格。例如在税收会计统计报表中设计分行业、分注册类型、营业税分行业等分析表;在税收电月报报表中设计组织收入分析表、分税种分析表等;对省市级重点税源监控系统中的分析表进行修改和运用。二是整理历年地方税费数据。设计历年地方税费数据表格,及时更新数据。并将数据制作成图表形式,展示税收成果一目了然。三是设计经济指标分析表。利用TRS报表系统,设计经济指标分析表。主要有《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主要经济指标按月完成情况表》等表格。
(二)数据采集和整理。任何税收分析都离不开数据,因此数据采集是开展税收分析的关键。一方面,根据分析需要,认真采集数据。一是根据报表软件系统,刷新设计好的分析表,根据需要采集数据;二是及时到相关经济部门采集数据,然后录入到报表系统;三是通过政府网站采集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对采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首先是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其次是对审核好的数据进行整理;还要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基础应用和深度应用。
二、加强分析成果转化与利用
(一)日常税收分析。在做日常分析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找出引起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提示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科学预测税收发展的趋势,为合理编制税收计划、完善征管措施、开展纳税评估以及实施税务稽查提供依据。我局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将税收分析贯穿于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当中,税收分析职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目前,我局的税收日常分析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基层分局的分析质量明显提高,对组织收入工作作用日益突出。税源掌握更加清楚,税收预测更加准确,征管基础更加牢固,税收执法更加规范,纳税服务更加优化。
(二)专题税收分析。面对经济下行态势,我局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开展税收调研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面对近年来对地方税收入贡献达20%以的金属压延业税收持续下滑的状况,我局开展了《金属压延业对县域经济和地方税收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的调研文章,从该行业发展现状、对地方税收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该行业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因铜加工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对辖区税源影响较大,城东分局开展了《关于我区铜材加工企业地方税管理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材料,通过对该行业发展状况以及该行业目前的税负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近年来,我区的房地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今年房地产业发展缓慢。行业分局从加强征管的角度出发,开展了《税收视角下宣州房地产业运行状况分析与管理探讨》的专题调研,通过征管工作实际,对当前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与此同时,其他分局还相继开展了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的调研工作,及时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税种管理提供依据。
(三)及时沟通汇报。面对组织收入工作压力的加大,地税局应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汇报。一是报送送阅材料。根据组织收入工作现状,及时开展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分析报告,向当地政府部门报送,得到了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适时汇报。各日常管理分局及时将组织收入情况、各乡镇税收任务进度完成情况以及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四)各类会议材料。通过各类会议的形式,充分展示税收分析的成果,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在每月全区财税协调会议上,通过组织收入工作情况汇报,更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在人大、政协调研会议上,各部门领导充分肯定地税部门在组织收入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区综合治税平台的建设步伐;通过纪检部门会议,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局的廉政建设,有力规避税收执法风险;通过各兄弟县市地税部门的调研工作,加强各方的经验交流,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局税收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税源监控工作。通过省、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系统,基层分局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源监控力度;通过行业预警分析,纳税评估作用日益突出,进一步促进了征管工作的规范;通过稽查案件分析,进一步摸清了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牢固了依法治税的理念,优化了征管模式和手段。
三、紧密结合工作环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经济运行的高关注度。我局领导非常重视税收分析工作,加强指导。要求各部门将税收分析工作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导航仪”和“听诊器”,及时发现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
(二)建立机制,加强保障。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而积极有效的税收分析就是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税收分析工作应建立区局、分局的纵向联动机制,建立征管、税政、纳税等部门的横向联动机制,通过定期的分析例会,通报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收入预测情况、税收征管情况,分析形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分析,提高质量。在税收分析工作中,应侧重分析形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努力提高分析质量。一是针对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及时开展重点调研和分析;二是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经营情况出现较大异常变化的,开展重点分析,例如对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调研;三因政策和经济形势影响,分析由此带来的税源变化。
(四)畅通渠道,信息共享。税收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时效性较强的数据,为此,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首先利用现代化办公平台,加强信息交流整合工作,实现全局资源信息共享。其次是畅通与发改委、统计局、财政、房管局、国税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最后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健全分析数据档案。
(五)强化措施,注重实效。一是加强培训。通过培训,帮助税务人员准确判断形势变化,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量化分析,有效增强了税源监控作用,基层分局税收分析利用水平也会迅速提高。二是强化月度分析工作。今年受经济形势影响,各级税务机关的组织收入工作是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把月度税收分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着重从宏观经济、征管措施、政策影响以及非即期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注重专题调研。通过开展对纳税人的税负调研,判断税源的增减变化以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通过对行业和产业的调研,判断具体行业的结构是否合理。
(六)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已不再是收入核算部门单独作战的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地税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因此,在税收分析工作中,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职责。例如税政部门提供政策影响相关信息,征管部门提供税源影响相关数据,分局提供重点企业经营等相关信息。同时,还有必要加强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考核力度,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范文五:当前形势下税收政策作用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当前形势下税收政策作用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岳树民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西部大开发,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公平分配,是我
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些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社
会各界也对此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其中包括税收手段的运用。
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从国外的经验看,许多国家在促进欠发达地
区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公平分配等方面都成功地运用了
税收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我国实施各项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固然需要重视税收手段的运用。但是,税
收手段也有其局限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税收手段的运用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
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产生一些影响政府即定目标实现的
负效应,会扭曲社会资源的配臵和经济运行;而由于税收手段运用不当造成的税收
制度不规范及由此产生的对经济运行的负效应更是难以估量。因此,不能忽视税收
的调控作用,但也不能片面夸大或过高估计税收的调控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分析税
收手段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科学地分析运用税收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税收
机制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税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副产品”进行科
学的判断,特别是在WTO对税收手段的运用有诸多限制,对税收行为约束强化的条
件下,对税收在政府调控手段组合中的作用予以科学准确定位,是正确运用税收手
段促进政府各项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无论实现税收的收入职能,还是调控职能,都是以取得既定的税收收入为前提
的。但是,税收的征收会减少纳税人的既得利益,这势必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
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税收效应。税收效应理论表明,政府征税会影响纳税人
对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劳动等行为的选择,从而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配臵。税
6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收调控就是运用征税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达到政府所希望的效果。税收调
控的实施是通过税收负担水平的界定和调整来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政府的税收总量
政策和税收结构政策。总量政策主要解决宏观经济增长与稳定问题,结构政策通过
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主要解决社会经济运行中有关经济发展和收入
分配的结构问题。总量政策在具体的应用上主要体现为增税与减税的选择,影响整
个纳税人的行为选择,对经济运行起到紧缩与扩张的作用。结构政策在具体应用上
主要体现为对不同纳税人的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可以是针对不同地
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或不同行为等等;税收的区别对待,是对不同纳税人确定
不同的税负,有的重税,有的轻税,但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往往是在整体税收负担既
定的情况下,对某些纳税人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的基本职能以及税收调控的作用机制,也决定了税收调控手段的局限性。
1.税收首先要为政府取得一定的收入,保证政府的基本支出需要,这样,税收
手段中税收减免手段的运用要受到政府收入规模的限制,有时会与财政支出调控产
生矛盾。
2.税收调控的对象具有特定的指向,它只能针对纳税人;对于非纳税人,税收
手段爱莫能助,税收支持的范围和普遍性受到限制。税收支持的规模只能以纳税人
的税收收入额为限,支持的规模和力度受到限制。
3.税收制度更多地体现政府调控的要求会使税制复杂化,而税制复杂化,不利
于税收征管的有效实施。
4.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公平是非常重要的;而税收手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
上是通过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来进行的,过多地使用税收调
控经济极易导致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公,这不利于税制的有效实施。
5.税收手段的有效性依赖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税负变化的敏感性,
以及纳税人对税负变化的对策行为选择。如果纳税人对税负变化反应不敏感;或者纳
税人采取相应的对策规避政府的税收调控;或者利用税收政策的某些不周全进行逆
向行为选择,税收手段是失效的。
6.税收手段的有效性还依赖于政府能够对税收政策工具进行有效地掌握和管
理,如果税收征管跟不上,或者难以全面充分地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理论上再
好的税制或税收政策也难以得到有效地实施。
7.税收制度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税制不可能频繁地调
整和变动,而这种调整和变动要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因此,税收手段的时滞较为明
显。在我国税收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的情况下,地方运用税收手段调控经济受
到一定的限制。
6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8.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制的设计不能违背WTO的国民
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反补贴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等。这在
很多方面限制了以区别对待为主要方式的税收手段的运用。
9.由于各税种的作用点不同,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不同,但税种之间存在着税
基的相似性,各税种的作用有时会相互抵消,各种目标在措施上有时会相互抵触,
赋予税收过多得目标,往往使税收的各种目标都难以实现。
10.税收手段产生的效益在某些方面有时是难以考察和评估的。
税收手段的局限性表明,政府实施宏观调不能过多依赖税收手段,也不能赋予
税收过多的目标。“税收无用论”和“税收万能论”的教训告诉我们,实现政府的战
略目标,税收手段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税制设计中体现政府的调控意图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将这种调控意图得到贯彻
实施。在现实的条件下,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既得利益,这与纳税人追求自身
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相悖的,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税收博弈,而且
是一种非对称信息博弈。税收博弈关系的存在要求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税制
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纳税人的利益要求,考虑到纳税人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
度,针对政府调控行为有可能采取的各种少纳税或不纳税的应对措施,以及有可能
对纳税人的投资、生产经营、消费等经济行为产生的非政府意图的负面影响,从而
在税制设计时即采取相应的制度性措施预防或有效制约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行为
的发生,避免税收政策和税制产生调控偏差,出现非政策意向的行为。税收博弈作
为一种非对称信息博弈,政府难以完全掌握纳税人的全部涉税信息,这就要求税制
的设计必须满足个人“激励兼容约束”,使税收制度成为一种“纳什均衡”,形成鼓
励纳税人诚实纳税的机制,也就是使纳税人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现实
的税收制度下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诚实纳税,没有任何积极性去采取非法的手段逃
避纳税义务,反之会使其既得利益进一步减少。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税收手
段的作用。
因此,在税收手段的运用上,应当明确:其一,要有及时全面的涉税信息,科
学完善的税收征管。其二,恰当地选择税收调控的对象、范围、方式和调控的方向,
科学设计税种要素组合。其三,税种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准确把握各税种的作用点。
其四,税收手段的运用需要与其它政策手段相配合。
根据税收手段的特点和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税收在实现当前几个战略目标
方面的分析分述如下:
6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当前,我国主要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而
目前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依然较弱。这样,一方面,当前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人们都希望能够实施一定的减税措施;而另一方面,
为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需要增加税收收入。这一矛盾的存在,使税收手段的运
用受到了限制,这也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没有采取大规模减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国外的经验看,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相配
合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
因此,当前需要处理好运用财政支出和直接运用税收手段调控经济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增加税收收入与税收调控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到税收对经济的制约作用,
考虑到税收调控所要求的税制结构及税负分布,不能顾此失彼。应在税制建设中寻
求一种既有利于直接运用税收手段调控经济,同时在各经济主体普遍税负不高的情
况下,依然可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总规模的有效政策措施。
为了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首先,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主要是在
保持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加大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的规模。我国已提
高了“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础工资和级别工资标
准。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必然要求收入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不
能靠发债来支持,而是要依赖税收收入的增加,这就需调整目前的税收政策。其次,
改变单纯依靠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的做法,实行各种政策手段的组合
运用。第三,税收调控经济运行,一方面需要税制设计中形成制度性的税收调控机
制,其中包括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准确体现在税制设臵中;另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经济
形势下各种临时性调控措施的相机运用。既要重视具有稳定性的制度性的调控措施,
又要重视临时性的、对策性的调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税收的宏观调
控作用。
运用税收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不外乎就是通过税收的征与不征、征多征少来
实施的。综合各种因素,人们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减税的条件,但这并不
意味着税收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手段组合中无所作为,而且税收的作用,也不仅仅限
于减税。从当前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来看,政府可以针对经济运行中不同领域、不同
环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问题,采取适度减税与适度增税的协调,配合财政支出,刺
激消费和投资,特别是刺激民间投资的增加,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是否运用减税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减税能否产生效果,不能认为凡是
减税就能刺激经济增长,还在于在何处减税、用什么方式减税。如果减税能够起到
64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即使暂时的收入减少,也是一种退一进二的战略。如果减税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即使减税的空间再大也不应实施减税;反之,只是白白损失税收收入,而且还不利于财政支出手段的运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近几年的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已经具备了在某些领域进行适度减税的收入条件,而且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实施减税并适度扩大税基,税收收入总规模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在某些方面实施减税,主要是一些领域的高税负已与当前经济增长要求不相适应,要把它降下来;另一方面把本不应加给企业的不合理税负减下来;从而增强企业和个人投资和消费的能力。从减税的具体措施看,可以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减少税率档次,拉大级距,尤其是扩大最低税率的适用范围;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取消对护肤护发用品等征收消费税,调整对化妆品的征税范围,对中低档化妆品免征消费税;增值税适时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在适当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的同时,降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采用有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征税办法和管理方式;在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改变对农业的征税方式,取消农业税。
增税并不是全面增加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增税。目前许多
领域由于征管滞后、税制不完善,税收征收没有到位,税收负担偏低。税负偏低,税收收入少,对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需要的扩大财政支出的支持度就小。在目前企业与个人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不高的特殊经济环境下,把滞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应收未收的资金拿过来,转化成政府支出;把消费意愿不高者手中的钱通过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的配合转移到消费意愿高但消费能力低者手中,这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更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整既定的消费与投资格局。西方国家在经济衰退时期,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在减税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增税措施增加政府扩大支出的能力和进行结构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在减税的同时也开征了若干新税种,以增加政府收入。战后的德国、法国政府进行经济反周期调节时,在减税的同时也都适当提高了一些税种的税率和开征了一些税种,以缓解因税收减免而造成的巨大财政赤字压力。我国目前的增税,主要是一些领域长期低税负或无税负,税收贡献与其经济贡献不相称,适当提高税负或开设新税种,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扩大支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税负调整对目前的投资和消费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更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增税的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部分服务业,如洗头洗面和高级美容美发(理发)、洗浴桑那(沐浴)、高档影楼(照相)、高级酒店(饮食业)等的营业税税率,或在征收营业税的基础上征收消费税;适当提高烟、酒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商品的消费税税率;适时开征遗产税、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提高对非劳动所
65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如中奖所得等;调整几个主要税种的内部结构适度扩大税基;
,同时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漏洞,增加税收收入。
从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科学认识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从各地区的比较看,存在着西部省份税
收负担高于东部省份乃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这其中既有长期以来国家对东
部沿海地区采取税收倾斜政策,西部地区享受优惠较少的原因;也有资源型初级产
品税负高的问题。但西部地区存在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高税
负产业,如烟、酒等成为支柱产业,也是导致西部地区一些省份整体税负水平偏高
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高税负状况难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加以改观。
2.税收倾斜政策在某些方面的力度有限。我国目前支持地区或产业发展的税收
政策主要体现为以减免税为主的税收优惠。而目前西部地区企的业效益普遍不高,
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即使是一些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在投产初期其收益相对
来说也是比较少的。据统计,1998年西部10省区共征收内资企业所得税122.2亿
元,户均年纳所得税不足20万元;征收外资企业所得税6.21亿元,户均年纳所得
,税不足30万元。对于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即使所得税予以全部减免,
这种优惠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
3.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够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国家
对以深圳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给予税收优惠来促进其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
目前在西部地区采取与东部沿海地区类似的税收政策则难以达到当初的效果。因为,
西部地区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而且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各方面
的条件都难以同东部地区相比,这些方面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改
善是难以通过税收优惠加以解决的。所以,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即使给予西部地
区与东部地区相同的税收优惠待遇,也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向西部地区。
4.区域优惠政策难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易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当前,西部
地区亟待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区域优惠政策不能
够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容易形成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建设周期短、技术含量
低、风险小、利润高的加工业,加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格局;不加区别的
税收优惠会造成西部地区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进一步破坏西部脆弱的自然环
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税收政策运作的特点,从当前一段时期看,促
66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进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实行以财政支援为主、税收优惠为辅
的政策体系,主要是要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重点发展西部各省区
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并改善西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条件,
首先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当然,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过
程中需要发挥税收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强调税收支持的作用。强调给予西部地
区更多的税收优惠,甚至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西部地区“超特区”的待遇更是不现实
的,不能够将凡是可以采取的轻税措施,可以留给地方更多财力的方法都作为税收
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选择。
根据税收手段的特点及当前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当前条件下促进西部大开
发的税收政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整现行税收制度中不利于或有碍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政策规定。现行
的生产型增值税使以重工业、资源开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西部地区的
税收负担加重,所以,尽快实施增值税转型也是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种税收政策支持。
适当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并将其作为中央税收入,成为中央政府扶持西部地区
发展的一项专用基金,用于西部地区江河湖泊的治理以及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等方
面的投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保护西部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取消固定资产投资
方向调节税;取消现行税制中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都会对增加西
部地区的投资产生积极作用。
2.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西部大开
发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因此,对高科技人员和
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人才到西部地区投资、就业取得的高收入、各地给予的各种福
利待遇,应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优惠。对高级专门人才在西部地区进
行的专利转让、技术咨询、科技开发、专项服务等都给予税收优惠待遇,使更多高
级专门人才到西部去施展才华。
3.实施区域优惠和产业优惠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吸
引投资,应是有选择的,要根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吸引资金投入到西部地
区有发展前景而目前发展又相对较弱的项目或是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上,
如能源、交通、通讯以及科学利用西部资源的深加工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和高科技
项目,立足于高水平、高起点,避免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优惠方式上应更多
地采取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等形式,可以适当延长西部地区企业的优
惠期限。
4.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有利
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或治理恢复生态环境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发展生态
67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环境整治、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
目不仅不给予税收上的支持,还应当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予以坚决制止。同时
剔除现行税制规定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规定。可以考虑在条件适合的情况
下首先在西部地区征收相应的环境税费,促使污染企业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或通过
较重的税费迫使污染企业、污染项目停产下马。
5.税收政策应与财政支出政策、金融政策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促进西部大开
发,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不能只从某一政策的自身运作来考虑问题,要同其它政
策协调配合。特别是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都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西部大开发中都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而三者在作用方式、作用领域、作用效果
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能
就税收论税收,应使税收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金融政策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形
,成配套的政策优势,吸引资金投入到西部地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
等多方面,但是从当前来看,更多的讨论是如何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
源的永续利用。在人类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自然资源被
过度开发、自然环境被破坏,使人类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结构失衡、环境污
染严重等问题。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日益激化,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我
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样也面临着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城市大气质量恶化,主要江河水污染严重,“白色污染”、“黑色污染”等非常突出。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2830亿元。我国的生态问题也不容忽
,视,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草场退化、沙化,森林过量采伐,水土流失严重。
防治污染,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所必
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政府都要承担起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那么,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呢?
目前关于在我国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讨论较多,要求在
我国税制改革过程中建立我国生态环境税收制度的呼声也较高。税收作为政府宏观
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其积极的作用。与其它手段相比,在某
些方面税收也具有其它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税收在宏观
调控中有其局限性,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依然有其不足之处,需要区别不同情况加
68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以运用,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但是更为
重要的是要客观分析税收手段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科学地分析运用税收手段所
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税收机制运作的外在环境;对税收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能带来的
问题,以及税收征收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判断;从而对税收在治理污染,保护
生态环境的各种手段组合中的作用予以科学准确定位,这是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生态
环境的重要前提。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可以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管制,
二是经济手段。
政府管制主要是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规章,制定环境质量标准,限制或禁止污
染,违者受到法律的制裁。一般而言,管制主要有三种:一是明文规定企业的生产
方法,或规定投入物、排放物等必须符合某种最低标准,否者禁止运营;二是直接
,规定产出的最高水平,禁止超量生产;三是明文规定禁止某种生产活动或行为。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税收手段、收费、补贴、押金返还制度
和排污权交易等。
税收手段,主要包括按排放量计征的税收、产品和服务的间接税收(包括差别
,征税)和税收减免等。
收费,包括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产品收费、管理收费等。
补贴,主要是对减少污物排放的厂商发放补贴,是政府为了促进污染者缩小生
产规模或购买和安装环保设备而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
押金返还制度,是对可能污染环境的产品收取押金,当这些产品回到指定地点
或处理厂时再返还押金。
排污权交易,是政府对每年的排污量或资源消费量规定上限,按此上限发放排
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由市场供求决定许可证的供求。
在我国过去的实践中更多地采用的方法是政府管制和收取各项费用的形式。近
年来,人们认为税收手段有着许多政府管制和其它经济手段不具备的优点,更多地
建议政府采用税收手段来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合理使用资源。运用税收手
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其独有的优越性,根据矫正性税收的课征原理,对污
染行为征税是可行的。对污染行为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
差额,使两者相符,从而促使污染者减少污染行为。但是,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环境方面,经济手段是作为政府管制的一种补充,经济手段与管制手段相互支持和
,补充。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税收手段都是
最优的,即使是在经济手段中进行比较也是这样。在某些情况下其它手段有可能优
6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于税收手段。
防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首先是在经济手段和政府管制之间做出
选择,然后才是经济手段中的税收手段或其它手段的选择,这样在运用税收手段时
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彻底避免和禁止,还是只是适度减轻某种污染行为。对于某些需要完全避
免的污染行为,尤其是一些危害性特别大的污染行为,以及某些已存在的需要完全
消除的严重污染行为,采用颁布禁止性法令的政府管制方式要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
段更为有效。某些污染行为不能完全禁止,或无法替代,只能适度减轻或控制在一
定的标准之内,区别不同情况,既可以采取政府管制方式,也可以采取税收等经济
手段。OECD的专家认为:“相对地,经济刺激可以提供对污染控制的费用的预测,但其提供的能达到的污染削减程度的可靠性则较差。直接管理适用于环境或公共健
康危险很大及污染控制比费用更重要的地方。而依靠经济刺激的更渐进和有效的策
略适用于环境问题不太危急或尚未迫在眉睫的地方”。“直接管理对污染的控制多,
而对费用的关心较少;而经济刺激对污染控制费用的预测性强,但对污染的控制程
,度较小”。
2.对于某些具有替代性的污染行为,需要区分情况,既可以采取政府管制方式,
也可以采取税收等经济手段。一般认为,征税可以使污染者自由选择低廉且适合自
己的方法减少污染量,由于污染者要对每一单位污染付税,为了减少纳税,就会不
断追求工艺、技术的革新,寻求控制污染的方法。但是,征税总会使人们感觉到负
担加重,某些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逃避纳税;而如果税负过低或污染者利润丰厚,则
征税不能够对消除污染产生作用。而从消除污染的角度严格禁止某种行为,或通过
法规规定必须采取某种替代物或替代行为,有时也会加重这些人的负担,但这种负
担往往是一次性的,人们往往能够接受。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征税方法是允
许一定程度的污染存在,并不能完全消除污染。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政府法令
的形式禁止某种行为,或规定必须采用技术、方法都比较成熟的没有污染的替代行
为或替代物,对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资源会更有效。
3.对于某种经济行为中不可避免的污染行为,政府需要筹集资金进行治理,则
可以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4.经济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污染行为特点决定是选择税收手段还是其它经济手
段。
其一,一般认为,在防治污染,合理使用资源方面,税收“硬”,而其它经济手
段“软”。事实上,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收费项目同样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国目前
的税收环境尚不优化,税收征管的法制力度依然偏软,税收的强制征收并未达到理
7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想的效果,收费改为征税依然会出现欠缴的情况,目前各地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欠
税问题。而且,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下,有些污染行为、破坏环境行为或资
源不当使用的行为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特殊照顾”而难以有效地进行税收课征。因
此,认为在当前条件下,用征税来替代环境收费可以避免拖欠的说法是不能完全成
立的。
其二,对某些污染行为或资源使用行为,采用征税方式与收取资源使用费、排
污费的方式效用是相同的。如对居民生活用水的排污费,一般根据居民生活用水量
按照所交水费的一定比例收取,多采取由水费收取部门代为收取的方式。若将排污
费改为征收排污税,从减少排污或收取污水处理资金的效果上说是相同的,在征收
方式上,也不可能采取由税务部门单独上门征收的方式,同样需要由水费收取部门
代征,这样,用排污税替代排污费的实际意义不大。
其三,对于一些污染行为,其污染程度、排放标准等技术性问题,需要由环保
部门的专业人员来认定,若采取征税的方式,从行政效率的角度看是不合适的。这
样,对于只要发生某种行为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某种行为或投入物的污
染与投入量和产出量成正相关;或者投入物有相应的替代物或替代行为都可以采用
征税的方式,促使行为者减少污染、或产生替代效应。而对于需要掌握污染标准,
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进行征收,则由环保部门直接征收排污费等更具有行政效率。
从国家经验看,按排放量计征的税收与造成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通常这种税收由
,环境保护机构而不是政府财政部门来确定和征收。
其四,其它经济手段在某些方面各有优势。对于某些可以回收的污染物,可以
采用押金返还制度;在可容纳的污染限度内使用排污权交易也是有效的,如新加坡
采用汽车牌照拍卖方式控制汽车数量的增加就比较成功;配合对污染和资源过度使
用行为征收税费或实行政府管制,对节能开发,无污染技术、工艺革新,替代污染
产品开发等给予补贴和适度的税收减免,也是一种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在政府采取各种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时,首
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采用政府管制手段,还是采用经济手段;
如果采用经济手段,就需要分析各种经济手段的优势,根据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原
则来决定是采用税收手段,还是其它经济手段,将税收准确运用在最适于其发挥作
用的方面。
同样,基于以上分析,关于税收手段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运用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1.能够体现资源使用者或者行为人直接受益的行为活动,宜采用收费的形式,
对不能够体现受益的行为活动宜采用征税的方式。
7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2.从征收管理的角度进行比较,征税与收费及其它经济手段的选择,在于哪一
种方式对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3.投入物或污染行为与其投入量、生产量具有密切关系的,可以采用按投入量、
生产量为依据进行征税的方式。
4.采用征税、收费等经济手段需要重视征税与收费的征收标准问题。对污染行
为或有可能产生的污染行为征收标准过低不能够起到促使污染者减少污染的作用,
在这方面税和费的缺陷是相同的。征税与收费都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但
要避免出现污染者只是支付税费而不削减排放的状况。
5.对现行税制中不利于环保,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的条款予以剔除,形成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税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生产的投入物或产出物对
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实行差别征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抑制。
6.对有利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高新技术、新产
品、新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引进给予税收减免,鼓励应用无污染的资源。“在过去的,
环境政策的核心从通过限制排放,控制污染转向预防为主原则;换句话说,尽量少
,地利用可能产生污染的资源,而不是采取末端治理技术”。一定条件下的税收减免与差别征税相配合,有利于预防污染。
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366.4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收入6907.1元,而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15220元是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
,2834.7元的5.37倍。2000年占总人口60%的低收入阶层拥有的收入或消费额只占
全国总收入或消费额的31.2%,而占总人口10%的最高收入阶层拥有的收入或消费额
,却占到30.4%。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45,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0.4的警戒线。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亟待
解决的社会问题。税收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现行税制并没有形
成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调节机制。在这方面,实际上是个人所得税一个税种在孤军
奋战,而个人所得税本身又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导致了税收在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方面的作用不强。
首先,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意图比较明显,但由于对高收入者
的管理控制手段不到位,致使调节高收入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我国近50%的个人所得税征不到。
7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其次,工资薪金所得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不同的累进税率,在一
般个人的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与个体工商户的年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的全
年应纳税额远高于个人工资薪金的全年应纳税额。个体工商户的税负过重,既有失
公平,不利于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也是个体工商户偷逃税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对劳务报酬、稿酬等收入的费用扣除不合理。个人所得税的分类课征制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分类课征制易使纳税人利用分项扣除减少或逃避纳税义务,
也会使从多处取得低于扣除额收入的高收入者不承担纳税义务。如,某人一个月内
分别从不同的三个单位分别取得稿酬200元、400元、400元,其月稿酬总收入已达到1000元,但因其每次稿酬所得均低于扣除额,使其免于纳税。这既不利于组织收
入,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第四,劳务报酬、工资收入等劳动所得的最高税率达到45%,劳务报酬所得超过一定数额要实行加成征收;而偶然所得,如彩票中奖,只征收20%的比例税率;形成劳动所得税负重,非劳动所得税负轻的现象,有失公平,也不符合鼓励劳动致
富的取向。
第五,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赡养人口或人均收入状况,人均收入高低不同的
家庭缴纳相同的税,甚至人均收入低的家庭缴纳的税收超过人均收入高的家庭。
第六,税前扣除额问题是个人所得税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个
人所得税的征税起点一般略高于当地的贫困线标准,其征收面基本囊括所有能够自
食其力的工薪阶层,任何有正常工作的人都要纳税,工薪收入已成为个人所得税最
主要的来源。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额为800元。现在多数人认为,根据当前人们的收入水平及生活开支情况,这一扣除标准偏低,而且从各地实际执行
情况看,一些地区也都提高了扣除标准,如北京扣1000元、厦门扣1600元,因此,建议将扣除标准提高到1000元或1500元。应当承认,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的人均
收入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考虑到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改革而增加的私人
开支,似乎应将扣除额适当提高。但是,进行一下比较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
国规定的贫困线标准为年收入低于1086元。目前我国各地业已建立实施就业人员最
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7年全国除西藏外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各
地执行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为420元(广东省深圳市),最低的为125元。月
,最低工资标准超过400元的只有深圳市。当前我国36个中心城市(城区)执行的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高的城市为319元,最低的为143元。再从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看,200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换算为月工资为781元,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年收入最高的地区为1544元,最低的地区为577元;收入最高的行
7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业为1135元,最低的行业为432元。现在看来,即使考虑到我国由于医疗、住房、
教育等改革力度加大而增加的支出,但综合考虑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居民最低生活
标准以及目前居民个人各阶层的收入状况,以及扣除额确定的国际经验,从横向公
平和纵向公平的角度来看,800元的扣除额已经不低了。 1996年世界银行“中国国
家经济报告”也认为,我国“现行规定月收入800元人民币以下者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水平比其他国家免征的最低生活支出高得多,这样大多数人不属于征税对象”。
,
从当前看,在扣除额上,各地执行不同的标准,收入高的地区高扣除,收入低
的地区低扣除,不仅违反了税法的统一性,也加大了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不符合
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收入公平分配的原则。
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不能只依靠税收手段,应该从支出保障和
税收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科学的对低收入家庭、
失业者,以及遭受重大生活变故者进行补助的机制,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合理的补
助标准,同时应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方法,为社会保障支付提供充足的资金。
从税收手段的运用看,首先要完善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主要是实行分类与综
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类收入的征收;减少税率档次,适当降低
最高税率,扩大税率级距,特别是扩大最低税率的级距,强化对高收入者的收入监
督和征收管理;适当调低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税负;适当调高非劳动所得
的税负;调整劳务报酬、稿费等的扣除办法;由于我国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支付还
不高,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可以暂不考虑人口生计费扣除问题。对于扣除标准问
题,目前各界观点不一致,应当在全面考虑各地区、各阶层收入水平的前提下作出
决策。我个人观点,目前的800元扣除标准不宜提高,也不宜采取各地自定标准的
做法,在不提高税前扣除额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月收入5000元以下都适用3%—5%
的低税率,这既降低了一般工薪收入者的税负,又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也符合公
平原则。从当前看,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重在管理,应在储蓄存款实名
制基础上,逐步推行对个人支付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制度,逐步完善对企事业单位购
买私人消费品使用的监督检查,全方位地将个人各种形式的收入全部纳入征税范围。
其次,建立起由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相互配合的收
入调控体系。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取得环节对高收入者进行必要的调节;消费税通过
对奢侈品等特定消费品征税在消费环节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财产税在收入累计阶
段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遗产税和赠与税在财产和收入累计的最后阶段进行调节。
这样形成对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的完整的税收体系。
74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论文(2002)WPS200204
1. 安体富 曾飞 岳树民:《当前中国税收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年版。
2. 吴小海:《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2。
3. 项怀诚:《个人所得税调节谁》,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治理通胀 深化改革》,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 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收与环境:互补性政策》,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年
版。
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6年版。
7. 杨宜勇:《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年版。
75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