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粗集料针片状 细集料的堆积紧装密度
粗集料针片状 细集料的堆积紧装密度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游标卡尺法)(T0312--2005)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2)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比大于3倍的颗粒。有特殊要求采用其他比例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3)本方法测定的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和抗压碎能力,以评定石料生产厂的生产水平及该材料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2 仪器设备
(1)标准筛。方孔筛4.75mm。
(2)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3)天平。感量不大于1g.
3 试验步骤
(1)现行集料随机取样的方法,采集集料试样。
(2)按分料器法或四分法选取1kg左右的试样,对每一种规格的粗集料,应按照不同的公称粒径,分别取样检验。
(3)用4.75标准筛将试样过筛,取筛上部分供试验使用,称取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1g,试样数量不少于800g,并
不少于100颗。
(4)将试样平摊于桌面上,首先用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的符合要求的颗粒,剩下可能属于针状(细长)和片状(扁平)的颗粒。
(5)按图T 0312-1所示的
方法将欲测量的颗粒放在桌面
上成一稳定的状态,图中颗粒
平面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侧面
厚度的最大尺寸为t,颗粒最大
宽度为ω(t<ω<L),用卡尺逐
颗测量石料的L及t,将L,t?3的颗粒(即最大长度方向与最大厚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的颗粒)分别挑出作为针片状颗粒。称取针片状颗粒的质量m1,准确至1g。上图为针片状颗粒稳定状态
注:稳定状态是指平放的状态,不是直立状态,侧面厚度的最大尺寸t为图中状态的颗粒顶部至平台的厚度.是在最薄的一个面上测量的,但并非颗粒中最薄部位的厚度。 4 计算
按公式(T0312-1)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
Qe=m1
m0?100 (T 0312-1)
式中:Qe——针片状颗粒含量(,);
m1——试验用的集料总质量(g);
m0——针片状颗粒的质最(g)。
5 报告
5.1试验要平行测定两次,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小于平均值的20,,取平均值为试验值;如大于或等于20,,应追加测定一次,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值。
5.2试验报告应报告集料的种类、产地、岩石名称、用途。
6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
1 要爱护仪器设备,要求仪器轻拿轻放;并做到仪器清理干净,摆放整齐。
2 试验检测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使用游标卡尺时注意不要让尺尖划破手指。
4 禁止在试验室内随意用仪器打闹、玩耍。
5 禁止在课堂上吸烟。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与紧装密度,为计算砂的空隙率提供数据。
二、仪器设备
?台称:称量5kg,感量5g
?容量筒:金属制圆形筒,内径108?,净高109?,筒壁厚2?,筒底厚5?,容积为1升。
?标准漏斗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其它:直尺、浅盘、毛刷、钢筋(φ10?)、小勺
三、试样制备
1.装5kg砂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冷却,分成两份。
2.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玻璃板与水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水份,称玻璃板+水+筒重m2(g),把水倒出,将筒内外壁擦干称玻璃板和筒重m1(g),最好其容积V=m2-m1(ml)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装入漏斗,漏斗出料口距容量筒口50?,
打开活动门,将砂流入容量筒,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后,用直尺将多余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量(m1)。
2、紧装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在筒底垫放一根φ10?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直尺将多余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
ρ=(m1-m0)/V
ρ′=(m2-m0)/V
ρ——砂的堆积密度g/?3
m0——容量筒的质量kg
ρ′——砂的紧装密度g/?3
m1——容量筒和堆积密度砂的总质量g
m2——容量筒和紧装密度砂的总质量g
六、试验结果评定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空隙率
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集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砂的空隙率与级配和颗粒形状有关。砂的空隙率一般在35,40%,特细砂可达50%。规范要求小于47%
n=(1-ρ/ρa)×100
n——砂的空隙率%
ρ——砂的堆积密度或紧装密度g/?3
ρa——砂的表观密度g/?3
4、含水率——砂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干砂质量的百分率。 施工现场自然堆放的砂,含水量是经常变化的,当含水量变化时,体积与质量也随之变化。
砂从干到湿的四种含水状态:
?完全干燥(烘干)状态——在105?5?下烘干。 ?气干(风干状态)
?饱和面干(表干)状态——颗粒表面干燥,内部孔隙吸水饱和。施工现场按体积计算砂的用量,以饱和面干的体积为标准。
?湿润状态——颗粒表面附水,内部吸水饱和。 砂的含水率测定方
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范文二: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感
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
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
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
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
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
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mL);
′ 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_______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
(g)。
4 试验步骤
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
用直尺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
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
(T0331-3)
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
3′ ρ——砂的紧装密度(g/cm)
mo——容量筒的质量(g); 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
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
V——容量筒容积(mL)。
5.2 砂的空隙率按式(T0331-4)计算,精确至0.1%。
(T0
331-4)
式中:n——砂的空隙率(%);
______ ρ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g/cm
3);
______3 ρa 砂的表观密度(g/cm)。
6 报告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范文三: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要点
细集料知识要点
表观密度
1将试样缩分至660g,试样温度为(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大致 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是0.1g
3.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注冷开水接近500mL(水温15?—25?),充分摇匀砂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4.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的500mL刻度处,擦干容量瓶外的水称重,精确至1g。 5.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后第二次加水的温度要和试验时相差不超过2?。 6.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7.
8. 9.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值10Kg/m?,如两次试验结果只差大于20Kg/m?,应重新试验。
堆积密度
1.堆积密度分为松散堆积密度、紧装堆积密度
2.取约3L试样,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松散堆积密度
用漏斗或者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不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紧装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
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想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5
6,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孔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7.容量筒用之前要进行标定,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范文四: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规程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规程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以及堆积状态下的间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台称: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容量筒:适用于粗集料堆积密度测定的容量筒应符号表T0309-1的要求。
(3)平头铁锹
(4)烘箱:能控温105?5?。
(5)振动台: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mm,空载时的振幅为0.5mm。
(6)捣棒:直径16mm,长600mm、一端为圆头的钢棒。
表T-0309-1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3 试验准备
按T0301的方法取样、缩分,质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自然堆积密度
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水泥地(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
样,使石子自由落人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
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人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4.2 振实密度
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4.3 捣实密度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起骨架作用的关键性筛孔(通常为4.75mm,2.36mm等)。将矿料混合料中此筛孔
以上颗粒筛出,作为试样装入符合要求规格的容器中达1,3的高度,由边至中用捣棒均匀捣实25次。再向容器中装入1,3高度的试样,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捣实深度约至下层的表面。然后重复上一步骤,加最后一层,捣实25次,使集料与容器口齐平。用合适的集料填充表面的大空隙,用直尺大体刮平,目测估计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2)。
4.4容量筒容积的标定
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w),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
5 计算
V,(mw,m1 )/ρT
(T0309-1)
式中:V — 容量筒的容积(L) m1 — 容量筒的质量(kg);
mw — 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kg);
ρT —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按附录B表B-1选用。
5.2 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按式(T0309-2)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
m1),V Ρ,(m2,
(T0309-2)
3
式中:ρ — 与各种状态相对应的堆积密度
3(t,m);
m1 — 容量筒的质量(kg);
m2 — 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kg);
V — 容量筒的容积(L)。
5.3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振实状态下的空隙率按式(T0309-3)计算 Vc ,(1,ρ/ρa)×100 (T0309-3) 式中:Vc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
ρa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t,m); ρ —按振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堆积密
3度(t,m)。
5.4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骨架捣实状态下的间隙率按式(T0309-4)计算。
VCADRC ,(1,ρ/ρb)×100 (T0309-4)
式中:VCADRC — 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ρb — 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t,m3);
ρ — 按捣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自然
3堆积密度(t,m)。
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做为测定值。
3
范文五: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报告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报告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规程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以及堆积状态下的间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台称: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容量筒:适用于粗集料堆积密度测定的容量筒应符号表T0309-1的要求。
(3)平头铁锹
(4)烘箱:能控温105?5?。
(5)振动台: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mm,空载时的振幅为0.5mm。
(6)捣棒:直径16mm,长600mm、一端为圆头的钢棒。
表T-0309-1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3 试验准备
按T0301的方法取样、缩分,质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自然堆积密度
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水泥地(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人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
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人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4.2 振实密度
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4.3 捣实密度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起骨架作用的关键性筛孔(通常为4.75mm,2.36mm等)。将矿料混合料中此筛孔
以上颗粒筛出,作为试样装入符合要求规格的容器中达1,3的高度,由边至中用捣棒均匀捣实25次。再向容器中装入1,3高度的试样,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捣实深度约至下层的表面。
然后重复上一步骤,加最后一层,捣实25次,使集料与容器口齐平。用合适的集料填充表面的大空隙,用直尺大体刮平,目测估计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2)。
4.4容量筒容积的标定
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w),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
5 计算
V,(mw,m1 )/ρT
(T0309-1)
式中:V — 容量筒的容积(L) m1 — 容量筒的质量(kg);
mw — 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kg);
ρT —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按附录B表B-1选用。
5.2 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按式(T0309-2)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
Ρ,(m2,m1),V
(T0309-2)
3
式中:ρ — 与各种状态相对应的堆积密度
3(t,m);
m1 — 容量筒的质量(kg);
m2 — 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kg);
V — 容量筒的容积(L)。
5.3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振实状态下的空隙率按式(T0309-3)
计算 Vc ,(1,ρ/ρa)×100(T
0309-3) 式中:Vc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
篇二: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0617
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原始记录表
HX-YSJL-0617第 页 共 页
审核: 检测:
篇三: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感
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
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
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
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
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
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mL);
′ 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_______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
(g)。
4 试验步骤
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
用直尺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
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
(T0331-3)
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
3′ ρ——砂的紧装密度(g/cm)
mo——容量筒的质量(g); 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
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
V——容量筒容积(mL)。
5.2 砂的空隙率按式(T0331-4)计算,精确至0.1,。
(T0
331-4)
式中:n——砂的空隙率(,);
______ ρ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g,cm
3);
______3 ρa 砂的表观密度(g,cm)。
6 报告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粗集料针片状细集料的堆积紧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