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精品文档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
1 / 6
精品文档
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
2 / 6
精品文档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
3 / 6
精品文档
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
4 / 6
精品文档
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
5 / 6
精品文档
“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6 / 6
范文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范文三:口头语
教师“口头语”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
来源:天津教育(2008-3)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9日
编者按:“微型课题”研究在教育界波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冯卫东老师从“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选题、价值取向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明晰而深刻的阐述。同时结合实例,给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这些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我们附录了一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和一篇介绍学校研究经历的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能给正在进行和正准备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借鉴。
研究缘起:
我在做教师时,发现自己经常不经意就冒出一两句“口头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有一次,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注意数了一下,一堂课我说了将近30次。经他提醒,我才意识到。于是我“痛改前非”,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此种现象终于几近消失。 到市教科所后,在各地听课时,我发现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有的纯粹属于教师个人的语言习惯;有的出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如在紧张焦虑之中,经常无意识地反复一些与所说的话毫无意义联系的词语;有的其实还表现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理念,如听一位新教师上一堂高中语文课,她许多次说出诸如“你给我??”、“给大家×分钟??”之类的话,这或许说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对她来说还“春风不度玉门关”。就“你上课有没有‘口头语’”的问题,我随机询问了一些教师,约80%左右的人稍加思索后便点头称是。可见,它是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口头语”现象有不少消极作用,如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容易导致学生分心或者造成他们厌烦的心理,使教师教学形象有所损害??总之,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研究目的或意旨:
通过研究,使“口头语”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与矫治,进而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面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采。
研究方法:
一是调查法。听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共计50节以上,除采用一般的听课方法,还注意随时记录上课教师“口头语”的具体语词、频次、易发情境等,然后进行多类别的归纳,力求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类别还包括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对“口头语”出现频率较高的同一调查对象,可以先不告知其听课目的去听课,然后择日再告知其听课目的去听课,由此发现这两种情形下“口头语”现象有怎样的不同与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恰当运用有意注意,克服“口头语”现象。
二是访谈法,也可以是“沙龙法”。与调查法不同的是,要争取访谈对象更多的配合、协助与支持,彼此间要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如,征询他们对“口头语”现象的看法,和他们商讨改变的策略等。有时候,还可以举办小型论坛,集体“会诊”。
三是文献法。通过网络,先以“口头语”,再以“口头语心理”、“口头语教师”、“口头语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艺术”等为关键词,努力找到最多的有效信息;还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演讲与口才》等,其中应该有相关材料。
四是“实验法”。如有条件,可以与心理教师等一起进行一些“实验”。如一位心理医生请一个口吃严重者故意把话说得更结巴,结果一周后久治难愈的口吃现象大大减轻。仿此,亦可用“实验法”,请“口头语”现象严重的教师故意多说,看此种不同一般的心理暗示能
否见效。
研究程序:
先调查,后访谈;再结合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口头语”现象进行多视角、多方位和多层面的观察、分析、比较,基本弄清一般成因、易发或多发情境等规律性问题,然而寻找、总结、概括应对办法或策略,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研究成果预期:
除实现优化教师行为、改进课堂面貌等目的,还可以写作、发表数篇文章,如《从优化心理入手,矫治教师“口头语”现象》、《教师“口头语”与教育理念》等。
预计要用半学期时间。
研究的困难与可行性分析: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研究对象不配合;或者虽然主观上愿意配合,但在知晓研究意图后,有意或无意改变自我言说习惯,从而有可能使观察和调查到的现象失真。
最大的便利在于资讯丰富,获得资讯的渠道通畅,获取的行为迅捷,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视域范围内研究这个相对微小的问题??
从教师“口头禅”引发的思考
[日期:2008-11-21] 来源: 作者:丁志敏 [字体:大 中 小]
“口头禅”据《辞海》解释,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后来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无意识行为,但是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也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习惯了老师的口头禅,但作为教师不能完全无视这些“没有意义的空话”给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思考一:也许没有回应的“懂了吗?”。
数学教学中通过各种练习来巩固新授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练习时常以“懂了吗?”结尾。往往学生没有回应“懂了”。为什么没有回应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表面上看他们对教师的这句口头禅已经习以为常,无需回应“我懂了!”仔细分析不回应的原因:真正听懂并理解解题思路的学生懒得回应;一知半解的学生好似听懂又没把握,所以就保持缄默;还有就是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的学生,更没勇气说:“我不懂请老师再讲一遍!”那这句也许没有回应的“懂了吗。”需要说吗,或者该怎么换个说法?
思考一下教师为什么会在讲解习题时,会“拖”一句:懂了吗?就我自己而言,当我用自己的思路讲解习题后,想用最快捷的方法得到学生的肯定――我们听懂了,这里包含着我对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的自信,往往忽略学生的认知心理。成人的认知能力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如果把“懂了吗?”换成:“你有什么不同方法?”开发求异思维;“把你思路说给某某同学听,看他是否理解?”将“半解”的同学互相交流;“你能把解题思路与老师共同分享吗?”教师再次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这是针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回应”。
思考二:“对不对?”能有不对么!
课堂小结或是课堂总结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清理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脉络,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知道这节课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课堂总结也反应了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因为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教师的总结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着重“梳理”。而在我们的小结中多了诸如:“对不对?”“对哇?”明白吗?”等等的口头禅。如一位教师在总结“连减的简便运算”时,“当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手指着例题,说:“对不对?”,然后继续说:“就等于这个数减去后几个数,对哇,的和。你们明白了吗?”现在你看这句话,感觉非常诧异、可笑吧。但是对于亲身说这句话的老师却是不知不觉的,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老师都很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在总结中想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有所重视。看上段总结,教师想着重强调能进行连减简便算式的特征:是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所以用了“对不对?”。同样后面半句总结要强调简便的方法:用这个数减去后几个数的和,在“和”的前面加了“对哇!”最后还是不放心的问同学:你们明白了吗?教者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其次,反应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更新。新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师生互动来总结所学的知识。前不久,有专家来我校作“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中案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在模拟案例场景中的教学时,专家较为频繁地说:“对不对呀?对哇?”我非常想回答他:对,太对了,真是太对了,能有不对吗?这位专家也是基层老师出身,他在课堂教学时又会出现多少个这样的“口头禅”呢?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我感觉应该从自身的语言素养做起。最后,我们也来想想这些“可怜”的学生,他们对着教师慈祥的“对不对”还能说“不对”么?
思考三:会失效的命令:坐端正,听好了,仔细听?..
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这节数学课上来,学生们正在小组讨论:带圆括号的算式与已经学过的算式,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课堂上讨论热烈。教师估计讨论的时间快到了,击掌两声,说:“坐端正,听好了!”教室里一下格外的安静,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然后开始了课堂交流。同样的情形在这节上出现了三次。这句“坐端正,听好了!”的命令看似简单,但也许会成为这位老师今后的“口头禅”。因为这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二年级的学生非常乖巧,只要是教师的命令绝对会严格执行。如果这些学生到了五年级,教师还用这个命令那是否会失效呢?我们设想: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这句命令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同学回无视“坐端正”继续讨论,有的会懒散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迅速安静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意识到这句命令式的口头禅会给维持课堂纪律带来负面效果,就应该避免诸如此类的命令。了解一些关于课堂交流策略:“当师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显然我们应该关注师生相互谈话使用的词汇和句子传达出的语词信息。除此之外,音调的变化,速度和音量可以传达出与信息的感情色彩有关的第二层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提问或叙述的方式都会同时传递有关思想、感情、态度和关系的内在信息。”以上观点为我们如何控制小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思考四:没有具体评价的“好,很好,不错??”。
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回答,总是用“好、很好、不错。”
来赞赏学生精彩的回答,使用这些语言久了,也许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会不经意带出一个“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这样的赞扬毫无意义,只是教师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
但并不是我们教师就不能使用这些“好、很好、不错”了,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的表扬、奖励要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成功进行正确归因。这里的“归因“心理学上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学生对其活动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今后类似活动成败的期望、自信心和行为的坚持性。就此我们想到: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改成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回答得很精彩”,“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某某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等等。
实践中我们所喜欢的优等生,很容易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我行我素”,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同伴的评价。部分原因是教师长期把“很好、不错”等赞美之词“送”给优等生们的结果。所以建议教师把单一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元评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从“权威者”转向“指导者”,引导学生之间如何评价。实践中我们所喜欢的优等生,很容易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我行我素”,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同伴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听懂了他的话吗?懂了请你再说给大家听一遍。”或问大家“你觉得他讲得怎样?”“认为好,说说好在哪儿?认为不妥,说说不妥在哪?”等一系列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语言。淡化“好、很好、不错”等等没有具体评价的口头禅,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值得我们研究,希望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能远离教师的教学用语。
从教师“口头禅”引发的思考(二)
作者:顾益兰 日期:2007-10-23 18:58:00
(转)思考三:会失效的命令:坐端正,听好了,仔细听?..
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这节数学课上来,学生们正在小组讨论:带圆括号的算式与已经学过的算式,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课堂上讨论热烈。教师估计讨论的时间快到了,击掌两声,说:“坐端正,听好了!”教室里一下格外的安静,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然后开始了课堂交流。同样的情形在这节上出现了三次。这句“坐端正,听好了!”的命令看似简单,但也许会成为这位老师今后的“口头禅”。因为这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二年级的学生非常乖巧,只要是教师的命令绝对会严格执行。如果这些学生到了五年级,教师还用这个命令那是否会失效呢?我们设想: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这句命令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同学回无视“坐端正”继续讨论,有的会懒散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迅速安静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意识到这句命令式的口头禅会给维持课堂纪律带来负面效果,就应该避免诸如此类的命令。了解一些关于课堂交流策略:“当师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显然我们应该关注师生相互谈话使用的词汇和句子传达出的语词信息。除此之外,音调的变化,速度和音量可以传达出与信息的感情色彩有关的第二层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提问或叙述的方式都会同时传递有关思想、感情、态度和关系的内在信息。”以上观点为我们如何控制小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思考四:没有具体评价的“好,很好,不错??”。
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回答,总是用“好、很好、不错。”
来赞赏学生精彩的回答,使用这些语言久了,也许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会不经意带出一个“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这样的赞扬毫无意义,只是教师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但并不是我们教师就不能使用这些“好、很好、不错”了,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的表扬、奖励要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成功进行正确归因。这里的“归因“心理学上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学生对其活动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今后类似活动成败的期望、自信心和行为的坚持性。就此我们想到: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改成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回答得很精彩”,“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某某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等等。
实践中我们所喜欢的优等生,很容易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我行我素”,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同伴的评价。部分原因是教师长期把“很好、不错”等赞美之词“送”给优等生们的结果。所以建议教师把单一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元评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从“权威者”转向“指导者”,引导学生之间如何评价。实践中我们所喜欢的优等生,很容易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我行我素”,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同伴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听懂了他的话吗?懂了请你再说给大家听一遍。”或问大家“你觉得他讲得怎样?”“认为好,说说好在哪儿?认为不妥,说说不妥在哪?”等一系列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语言。淡化“好、很好、不错”等等没有具体评价的口头禅,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值得我们研究,希望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能远离教师的教学用语。
剖析教师“口头禅”[苏州立达学校校园网]
作者: 孙昊 录入: 孙昊 更新时间: 2005-5-15 13:30:00 点击数: 2488 审核人: 田明亮
【字体: 】
剖析教师“口头禅”
高一时,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教师。每次考试后,他习惯于以“我觉得很难为情,我班竟然有位同学考得一塌糊涂,某人心里一定有数了,下面请她自觉站起来,给大家看看”的开场白将班级的“差生”揪出来,暴露在众人面前。我就是其中一位,因为那次暴露,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数学“差生”;因为那次暴露,我怀着对数学的恐惧,离开了那所学校。
直到有一天,一位五十几岁的喜欢微笑的数学老师走进我的生活,我才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他总喜欢挖掘学生的长处:“我很高兴,我班的陶波同学第三条证明题做得相当巧妙。”然后,我那错多对少的试卷也跟好学生一起被贴到了墙上,我的自信也就这样被贴了
出来。
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欣赏、理解、关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可有的老师还只是嘴上说说,内心并未真正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仔细听听有些教师的“口头禅”便可知道。
教师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无意识行为,但它又最能深切地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能最真实地折射出教师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正如心理学认为的,“无意识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
其一:放下“你给我”的架子,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处
常听到老师说:“你给我听好了”“请大家给我把课桌整理干净”“你来给我把这一条演算一下”等等。教师俨然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袖,让学生给自己做这做那,学生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自由,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主动意识,一切都处在被动之中,听从老师指挥,给老师做点事情。老师叫多做多做,老师叫少做少做,老师没叫做坚决不做。
如果这样,老师的哀叹:“不知这帮学生怎么搞的,好象都是给我做的,一点也不自觉”就找到答案了。因为在老师心底,并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有选择能力、有潜力、有责任心的独特个体来对待,并没有真正放下为师的架子,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
其二:改变“你总是”“你反正”的错误认知,真正对学生宽容
“你总是屡教不改,你总是拖拉作业,你总是违反纪律、你总是考最后一名,你总是给班级丢脸,你总是??”那么多“你总是”,言下之意是你没有一次表现是好的。一句简简单单的判断,一句以偏概全的结论,毫不留情地将一个学生定格、定性了。
其实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教师的人生心态,他们很难“就事论事”,给自己以希望,给别人以希望,那么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总是失败、我总是令班级失望、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无助感,“我总归是这样了”的放纵感及“我就是这样”的逆反感悄然产生。
学生犯错误或做错作业,有的是一次,有的是两次,有的是多次,如果对学生宽容一点,就事论事地给予客观评价,欣赏学生曾经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有希望的未来,相信效果一定会比那个毫无回旋余地的“总是”要好。
其三、抛掉“算了吧”的无奈与急躁,真正对学生耐心、期待
可能老师急着赶教学进度,因此,才对那个答题没有击中要害的同学说“算了算了,坐下吧”;可能有的学生着实让老师大费脑筋,使得老师筋疲力尽,老师才用“算了吧,不跟你烦了,走吧”的话赶走学生;可能学生执着地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为自己解释几句,才遭到了老师“你算了吧,别再狡辩了“的断然呵斥;或许有的同学的确成绩不怎么样,教师恨铁不成钢:“你算了吧,学了也没用,我看你是没多大出息了”。于是,学生只能咀嚼着挫折感、被抛弃感、压抑感和绝望感。
在“算了吧”的背后,对学生的不耐烦、对学生的反感、老师自身急于求成的浮躁尽显无疑。他再也不愿意倾听学生不切题意的可能是创新思考的回答,他再也不愿意多看一眼那个不中看的学生,他再也不原意多听一句那个急切想表达自己“无辜”的学生的一句话,更不要谈去仔细分析,提供帮助了。
一个习惯于说“算了吧”的老师,很难让人相信他对学生是耐心而又充满期待的。 其四、收起“我搞不懂”的疑问,真正对学生理解和关心;减少“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回事”的责问,真正与学生互动
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我搞不懂,这帮学生怎么这么差”“我搞不懂,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对女孩子推推搡搡的”“我搞不懂,你为什么上课老是走神”“我搞不懂,你一到考试就趴下了。”老师一脸的困惑,一脸的焦急。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搞懂的。
很多事情是可以找到原因的,老师是否真正地去分析过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否真正地去了解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真诚地去关心过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只要你是一个真正关心、理解学生的老师,你是能够搞懂一些问题的。
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渗透情感因素,重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一句“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回事”,一下子将全部的责任和焦点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肯定是学生有什么问题了,才会发生一些事情。一切都与客观事实无关,都与他人无关,让学生自己去解剖自己吧。 一个拥有“你怎么回事”口头禅的老师,无论他怎样表述自己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喜欢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够真正尊重理解学生,能够关爱学生,要对学生负责??都是没有感召力的。因为一句不经意的口头禅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权威,灌输、训斥等单向的教育思想还扎根在他心里。
其五、摆脱“你父母送你来干什么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有的老师喜欢用一种很沉痛的语句告诫学生“想想,你父母送你来干什么的?”,让学生要对得起父母,丝毫不能放松。时不时地激发学生的内疚感。
老师的强化迎合了学生孝顺、善良的本性,于是,他们时时警告自己:不能玩,想想父母多辛苦;不能失败,不能对不起父母。直至产生“我失败了,我无脸见父母”的内疚感,或者发出“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是不会学习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快乐,我都是为父母活着的“悲叹。
学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动机,没有了轻松愉快的感觉,痛苦来源于沉重的孝顺。可能老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内在向上的活力,让学生真正去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生命的价值。
口头禅是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及自身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的外在体现,它扎根在教师心中,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更重要地是,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不能等闲视之。
对教师两句口头语的剖析
作者:石春秀 文章来源:对教师两句口头语的剖析 点击数:1353 更新时间:2008-10-14 14:51:11
对教师两句口头语的剖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石春秀
邮政编码:213161 电话:13401320753
老师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讲到这样几句话——
“今天的课没有上完啊”(课下的遗憾),
“不讲不放心啊。”(心中的感慨)
“学生啊,怎么就教不会呢?(情感的失落)
“怎么讲都不会呀。“(心情的无奈)
也许这样的话语中有我们对学生无限的期待,有我们无限的感伤,同时也有我们对孩子们未来的一种担忧。所有的这些都是老师们对自己职业的一种责任感和高度道德感的体现,作为老师的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无奈,学生的发展总是和我们所期待的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的学生连我们最起码的要求也难以达到,老师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肺腑之言,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在替孩子的未来担忧,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在中考或者高考的独木桥中成为胜利者。
但自己静下来思索一下,在我们辛勤的耕耘背后,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接受,甚至真的从心里理解了你。暂且抛开学生的因素不谈,老师们是否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在你全心全力尽责、呕心沥血的辛劳下,您的教育是否真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意义。新课程标准下,我门要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也许在我们遗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长进有多少,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抱怨”。事实上,我们的主观愿望是要通过学生的心理共识去得以体现的。
评析一:
老师们所说的这堂课没有上完,指的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没有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讲解完,确切说,很多老师是认为自己该讲的题目没有讲完。老师的敬业,教师对学生的负责,真的让我们感动。但老师们也要思索“什么是上好课的标准?什么是上完课的尺度?”是否是看你讲了几道题目,还是看学生从你的课程中受到了什么思维的引导和人生的启迪,我们更要思考学生接受了多少,主动吸收了多少,动脑筋想了多少,通过我们的讲解学生是否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我想这才是关键。
评分二:
教师的教学既然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就不能只凭教师的感觉,更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时刻思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师的“一言堂”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讲解题目,而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理解和接受能力,要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是或生生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我门更主要的要关注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将他们培养成为一定层面的有用之材。老师们要充分的反思,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思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如何体现,你的主导作用是否掩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室的学生从接受程度上是有好坏之分的,如果老师讲解的过多,即使你把所有的题目都讲到了但学生真正的接受的也许并不会很好。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可能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最关键的成效所在,有的学生好象认真的做在那里听你讲课,但他们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时间长了,便失去了自主的个性,所以有人说不是学生不能思考、不会思考,而是老师不给机会他们思考,这样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不习惯思考了、甚至也懒惰于思考了,最后也就导致了他们不会思考了。有人说是老师们扼杀了未来的爱迪生,有道理,确切说是勤奋的老师扼杀了会思考的学生。学生失去了自主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于老师们不放心。一般是规范的从头讲到尾,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主宰性,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无论从教学教学质量还是从学习效率上来看都不是最科学最高效的,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有帮助了。
凭析三:
学多老师会固执的认为“多讲点学生就可以掌握的好”这样似乎为多上课,满堂灌甚至拖课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其实老师讲解的多也是对自己所教学生不了解的一种体现。如果整个课堂上学生都是坐着听老师的讲解,自然只是一个配角的身份,只要听老师讲就可以了,自然不需要动脑筋也无需动闹,因为你会一板一眼的讲给他听,典型的填鸭式,你要知道你的过分负责,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中最宝贵的,最需要积累的财富。
所以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个体,一刀切就是他们的独立思考处于萌芽状态。正因为老师讲多了,学生便习惯与不思考,等待你讲给他听,思维自然得不到提高。
凭析四:
教师讲题目,多讲,实际上都是对学生不放心的一种表现,做为老师一定要在思想上想通,我们的课堂要教会学生思考,而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而不要代替学生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授人以鱼,而不要直接给他鱼吃。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写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和练习、整理的时间,让他们多看看、多想想、多做做、多议议、多问问,或者进行有必要的分层指导,使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是教生共同的活动, 教师是活动交流中的首席. 很多老师心目中的讲, 其实知识一种解题的表演, 或者由学生讲解教师书写, 或者教师在黑板上做一遍, 其实我们要深刻的意识到, 课上的讲应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指导和指引, 教师的讲并不在时间的多少, 是否讲完也不是判断的关键, 关键是看你的讲对学生的启发性和指导是否达到了一定效果, 讲的时候一定要预设到要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学习活动. 多数老师的讲知识陈述性的而不具有太大的启发性, 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从教书匠的传统角色中彻底走出来, 呼吸一下教育的新鲜空气.
我想,每个老师对学生都有真心的期待,每个学生也对自己有努力的决心,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讲解几个题目的问题了,最住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思考、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长、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发展。我们除了对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意课堂中一定要跳出题海的讲解的误区,更主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栋梁而思考实践。
范文四:口头语
北京
TMD。千万别以为这是在夸你神通广大或防御力强,想想「他妈的」三字罗马式拼音(TAMADE)吧!例句:这人,真TMD混。
枪片。不是说枪战片。原指盗版VCD中以手提摄像机版本翻录的低劣电影院版。逐渐用来形容人假模假式,与老北京话的「装丫挺的」同义。例句:你说他呀,整个儿一枪片儿。
糟柑。原义指切口CD或磁带及音乐领域中最没意思或最没人买的那些音乐,如今也用来形容人没有可取之处。例句:就你这种糟柑,也敢跟我叫板。
鸡贼。出处不详,青年人用以指人吝啬,一毛不拔。例句:这人特鸡贼,AA都想省那零头。
屎。特用以形容某人音乐无聊而呆板。例句:丫做那音乐特屎,什麽玩意儿。
上海
上海的流行话语大多来自与全国各地,以及一些演变过来的外语。比如派司(pass)、N次、酷等,不过这里也有原创的作品哦!
浆糊。最流行的词语就是浆糊,浆糊是那种粘上去是洗也洗不掉,甩也甩不掉的东东。后来被用来代指那些做事稀里糊涂、不牢靠的人。不过现在浆糊代指的人群也有变化了。一些在公司颇受欢迎,左右逢源的人也被称作为浆糊。年轻一点的是「小浆糊」了,资格老的则是「老浆糊」了。这类浆糊可不得了,以最小的力气获得最大的利益,用浆糊手段把对手搞得稀里糊涂,颇有些人生难得糊涂的境界。最流行的问答:最近在干嘛?淘浆糊!
老法师。顾名思义这类人是能呼风唤雨的。被称作是老法师的人们在工作往往是上头下头都很熟,有很宽广的人际关系。同事有什麽事都会请教这样的老法师,问题不但涉及公司内部决策、老板的小情人、有时买房、炒股、添置家电等等,老法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看来要做到有老法师这样的法力,没有多年在人群中摸爬滚打是不行的。
中彩票。那些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们真让人羡慕,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宠儿。现在上海各种类型的彩票是越来越多,奖金额也在节节攀升。晚上不知有多少人做著同样的中彩梦。但是,中彩票这个词语大多用在买单或是想占你便宜时,上海人会说:「不要以为自己中彩票了」,也就是告诉你赚钱不容易。路上开车,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TAXI司机一脸无奈:中彩票了!
香港
香港人说话,中间有很多语助词和语尾词,这些字是写不出来的,所以他们就用一些同音字来代替。例如:常在报上看到某天王的『FAN屎』在机场等候,你千万不要以为是他的『FAN』的『屎』在机场排队。正确的说法是『FANS』,就是歌迷很多的意思。
我们知道一公斤等於一千公克,写成算式就是1KG=1000G。香港人把
这个等号拿来放在薪水上,如果你听到人家说,我的薪水是18K,千万不要以为他是说薪水纯度不够,像18K金一样,而是指薪水一万八千元。
年轻人流行什麽?流行话大集合!--Page3香港人还喜欢讲『唱K』,他当然不是说要去『唱千』或『唱一千』,在这里的『K』,是KTV的简称啦。
男人聚在一起常会说『上路』,他们可不是古代的侠客,不过他们可能希望自己有那种潇洒。男人说『上路』,其实就是『上大陆』,不过他们的白话文会说成『返大陆』。可是很多香港人也不是大陆来的呀,为什麽要说『返』呢?我问了几个香港人,没有人可以说个所以然。他们说『上班』叫『返工』,奇怪吧,又不是住在公司出去回来,怎麽也用『返』呢?
如果一个女生被叫做『猪扒』,她回家可能会哭上几天几夜,甚至还要怪爸爸、妈妈。『猪扒』是拿来形容『丑女』,意思是说猪很可爱,可是只有肉可以吃,是不是很恶毒呢?还有一个很类似的叫『JurassicPark(侏罗纪公园)』,意思是说没有美女的夜总会或『架步』。『架步』是什麽?色情场所啦。
现在考你一个问题,让你猜猜『钓鱼』是什麽意思?是钓马子?NO,不对。那是钓凯子?嗯,答对一半了,『钓鱼』是指基佬到公园找性伴侣的意思。
台北
身在台北,如果你还停留在用「520(我爱你)」、「High(高昂)」来当做Y世代的沟通符号,你可就落伍啦!年轻世代的流行术语就像科技一样,日新月异,汰旧换新,不仔细研究,还真可能变成赶不上时代的LOA(老芋仔,指上了年纪的人)喔!
国事家事天下事。现在流行的是跟国家大事结合的术语,比方说,若你写了一封情书给你心仪的对象,而它只写了三个数字「729」给你,就表示他跟你「不来电」,为什麽?因为今年7月29日发生了全台大停电的缘故吧!如果你朋友太胖,叫他「航空母舰」也没什麽了不起啦,现在流行「921灾害」,表示某人重到足以压死人!
科技始终来自於人性。Y世代跟科技电讯可也脱不了关系!要是你反应太慢,「286」的标志立刻非你莫属,表示你就像286电脑一样-落伍啦!人家小俩口去约会看电影,可别做「飞利浦」(电灯泡);或是当你被那些臭男生们称做「超级双频」,可别以为他在称赞你跟那用双频手机的女主角一样美艳动人,那表示你是个「超级平胸」。
「脑筋急转弯」创造损人艺术。损人可也是一门艺术,损到能训练「脑筋急转弯」者才是厉害!说你「蛋白质」过剩,表示你是「笨蛋+白痴+神经质」;说你把事情弄得像「蕃茄炒蛋」一样,代表这真是「他妈的混蛋!」;若你不会
游泳,你朋友可能会叫你「爱国诗人」(屈原投河为什麽会死?);说你像「甘乃迪」,是说你「好像猪」(台湾话);或当你穿性感洋装上街,后面一群男生一直叫你「等一下」,可别真的停下来,因为他们不是在叫你「稍候」,而是叫你「骚货」!说等下请你去唱「KTV」也别轻易答应,那表示「K你一顿、踢你一脚、再比一个V的胜利手势」!
有些话不敢当面告诉你...有些较隐私的东西总是不好太大声说给别人听,这时他们可也有一套掩人耳目的暗号,比方说当你在女厕听到有人叫你帮他拿一个「苹果面包」时,不是说她肚子饿了,而是他需要「卫生棉」;明明没有下雨,女朋友却问你有没有记得用「小雨伞」时,是问你有没有记得用「保险套」;好友告诉你那家百货在办「椰子」大特卖,就是代表那里有「胸罩」大拍卖。
人不叫人,叫----淫
我不叫我,叫----偶
年轻人不叫年轻人,叫----小P孩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好不叫好,叫----强
强不叫强,叫----弓虽
纸牌游戏不叫纸牌游戏,叫----杀人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毛片不叫毛片,叫----av
追女孩不叫追女孩,叫----把MM
看MM不叫看MM,叫----鉴定
好看不叫好看,叫----养眼
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吃喝不叫吃喝,叫----腐败
请人吃饭不叫请客,叫----反腐败
例1:老师问小明;你考试没有考好的话,你父母怎么惩罚你?小明: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例2:有老师闯红灯,交警拦住,老师说:拜托,我教课要迟到了。交警:你是老师?谢天谢地,我等20年了,把不再闯红灯写100遍。
范文五:英语常用口头语
英语常用口头语
1. I wasn't born yesterday.(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2. 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么称呼你) 3. She turns me off.(她使我厌烦。) 4. So far so good.(目前为止,一切都好。) 5. Be my guest.(请便、别客气) 6. That was a close call.(太危险了/千钧一发) 7. Far from it.(一点也不。) 8. It's a pain in the neck[麻烦的事(人)].(那真是件麻烦事) 9. We're in the same boat.(我们处境相同。) 10. My mouth is watering.(我在流口水了。) 11. I ache all over.(我浑身酸痛。) 12. I have a runny nose.(我流鼻涕。) 13. Do you have any openings?(你们有空缺吗?) 14. Think nothing of it.(别放在心上。) 15. I'm not myself today.(我今天心神不宁。) 16. I have a sweet tooth.(我喜欢吃甜食。) 17. For the time being.(暂时; 暂且; 目前) 18. Don't beat around the bush. (别拐弯抹角了。) 19. It's up in the air[悬而未决].(尚未确定。) 20. It slipped my mind.(我忘了。) 21. You can't please[使人感到满意和愉快] everyone.(你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 22. I'm working on[着手; 从事] it.(我正在努力。) 23. You bet!(当然!) 24. Drop me a line[短信].(写封信给我) 25. Are you pulling my leg[同某人开玩笑; 取笑]?(你在开我玩笑吗?) 26. I'll keep my ears open.(我会留意的。) 27. Neck and neck.(不分上下。) 28. I'm feeling under the weather.(我觉得不舒服/精神不好/情绪低落。) 29. Don't get me wrong[误解].(不要误会我。) 30. You're the boss.(听你的。) 31. If I were in your shoes[处在某人的位置].(如果我是你的话。) 32. Over my dead body!(休想) 33. It'll come to me.(我会想起来的。) 34. I will play it by ear[见机行事; 临时现做].(我会见机行事的; 到时候再说。) 35. Let's talk over coffee.(我们边喝边谈。) 36. Take it easy.(轻松一点; 别紧张; 放松放松; 再见。) [这是美国人最喜欢说的话,也可作离别用语。} 37.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让我们热烈鼓掌。) 38. As far as I'm concerned.(就我而言。) 39. I'm up to my ears[忙得不可开交; 深陷于某事物中] in work.(我忙死了。) 40. You can't do this to me.(你不能这么对我。) 41. Just to be on the safe side. (为了安全起见。)
42. It's been a long time.(好久不见了。)
43. It's about time.(时间差不多了。)
44. I can't imagine why.(我想不通为什么。)
45. That's really something.(真了不起。)
46. Excuse me for a moment.(失陪一会儿。)
47. I'm dying[很想] to see you.(我真想见你。)
48. I'm flattered.(过奖了。)
49. You can never tell.(不知道/谁也没把握。)
50. I won't buy[相信; 接受] your story.(我不信你那一套。)
51. It hurts like hell!(疼死啦!)
52. It can't be helped.(无能为力。)
53. Sorry to bother you.(抱歉打扰你。[事前])
Sorry to have bothered you.(抱歉打扰你。[事后])
54. Stay out of this matter, please.(请别管这事。)
55. I'll make it up to you.(我会赔偿的。)
56. I'm very / really / terribly / extremely sorry.(十分抱歉)
57. Let's forgive and forget.(让我们摈弃前嫌。)58.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久仰大名!)
58. Don't underestimate me.(别小看我。)
59. She gives me a headache.(她让我头疼。)
60. You're wasting you breath.(你在白费口舌)
61. Don't get on my nerves!(不要搅得我心烦。)
62. His argument doesn't hold water.(他的论点站不住脚)
63. You've got to do something.(你一定要想办法。)
64. Don't look wise.(别自作聪明)
65. You're going too far!(你太过分了!)
66. Don't bury your head in the sand.(不要逃避现实。)
67. Nothing works.(什么都不对劲儿。)
68. Money will come and go.(钱乃身外之物。)
69. He's been behind bars for almost 30 years.(他坐了将近30年牢。)
70. You have my word.(我保证。)
71. He hit the ceiling at the news.(他听到那消息暴跳如雷/大发雷霆)
72. You're too outspoken.(你太直率了。)
73.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74. Are you out of your mind?(你疯了吗?)
75. He's been everywhere.(他到处都去过了。)
76. Who is to blame?(该怪谁?)
77. There're a lot of rumors going around.(很多流言流传着。)
78. I don't feel up to that.(我觉得不能胜任那工作。)
79. I'm mad at myself.(我生自己的气。)
80.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下着倾盆大雨。)
81.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你到底在做什么?)
82. I can't seem to get to sleep.(我好象睡不着。)
83. You look very serious about something.(你似乎有很严重的事。)
84. I hope I'm not in the way.(我希望没有造成妨碍。) 85. A fool never learns.(傻瓜永远学不会。) 86. What brings you to Beijing?(什么风把你吹到北京来的?) 87. She looks blue.(她满面忧伤.)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