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教育和卫生投入的情况
40年中国GDP 和人均收入在世界的排名竟然是这
?! (转载访问数:188 回复数:11
楼主回复作者:善良采花贼 发表日期:2012-4-1 13:57:46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名;
但反观中国GDP 世界排名: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
教育投入
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GNP 的比例为5.1%,发达国家为5.3% , 撒哈拉的南非国家为4.6%,印度为3.5%,最不发达国家为3.3, 中国为2.3%(成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国家?)。
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1%,2003年为
3.28%,2004年为2.7%,逐年减少。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国, 只用了占世界各国教育总开支的
1.5%;美国两亿人口, 教育经费为7千亿美圆, 中国十三亿人口, 教育经费仅0.4千亿。
从2003年开始,肯尼亚这个经济落后国家克服重重困难,破天荒地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义务教育非那个“义务教育”,他们是真正的全免费教育,学生完全不交书本费、学费和杂费等一切学习费用。继肯尼亚之后,马拉维、莱索托、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也都实行了小学免费教育。 2/3非洲国家的教育经费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4%。
医疗投入
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倒数第四), 美国是13.9%,瑞士是10.9%.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标准为5%,世界经合组织为8.4%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但医疗服务支出不到全国总支出的20%。 中国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乌干达!!!
中国官方公布的其官/民比例目前达到了1:28(一说1:15),绝对创世界第一。
当代中国官民比例之高举世罕见。尽管统计资料的来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数字大致差不离,如从纵向看,我国官民比例在汉代是1:7948人,唐代是 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一说是1:600人),而今天是1:30人(一说是1:28 人),有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供养1个干部); 从横向上看,1999年中国的官员比例是1:30人,印尼是 1:98人,日本是1:150人,法国是1:164人,美国是1:187人。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行政管理费及工资支出占到了当地财政收入的80%~90%。
范文二:中国教育财政的基本情况和热点问题
中国教育财政的基本情况和热点问题
第一部分 我国教育财政的八个特点
一、近几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国民生产总值可分配部分结构的变化,使教育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保证了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这一点来之不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届政府才得以实现。本届政府是98年成立的,从98年开始,财政支出结构有了调整,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份额有了变化。97年中央本级300多所院校,经费总量是89个亿,各个学校日子是没法过了,经费很困难,包括北京大学,破破烂烂;高校筒子楼惨不忍睹,岚清同志去清华慰问,当时还有老教授住筒子楼。98年,新一届政府上任,镕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要切实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我们教育部回来就研究,在夏天开党建会的时候,我们部长就写了一张纸条给镕基同志,说希望中央带头,中央财政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三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当时中央财政教育经费占中央本级支出3.4,,整个中央财政是2525亿。也就是说希望从98年开始增长,98年达到4.4,,99年达到5.4,,2000年达到6.4,,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增加一个百分点,一年加25个亿,第二第三年再往上滚;镕基同志当即表示同意,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事情;马上就写进98年底由我们部里起草,99年初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由国务院转发。
当时和财政部谈,财政部拿了三个方案,我们拿了三个方案。他们算了算,三年累计增加最低140亿,最高180亿;我们算的是,最低170多亿,最高240亿;算法很多,比如中央本级支出,什么是中央本级支出,还本付息算不算,专项算不算(中央财政支出又分为专项财政支出和一般性财政支出),后来就出来一个折中方案,180个亿,报国务院批了;教育部觉得还不够,99年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题是“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的决定》,在会上我们部长提出:三个百分点不解决问题,历史欠帐太多,应该中央带头,连续五年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把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事情都定下来,中央同意了。中央财政带头从98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99年第三次明确了地方省级财政也要比照中央的做法,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财政分五级,中央一级,地方四级:省一级,市、地区一级,县一级,乡镇一级;乡一级财政很脆弱、没有钱,事实上不构成一级财政,还要干一级财政的事情,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这个体制带来一系列问题,而且还不好改。如果说乡镇财政由县统一支出,又不行,一级政权没有一级财政就不够成一级政权;可是,乡镇作为一级财政又没钱,许多事情都办不了,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由此,基于政府各级财政的情况,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不好说要各级政府都提高百分点,只是说要求省级政府提,这个文件下了以后,执行到今年,2002是最后一年。中央本级教育事业费,如果按统口径(90年代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大量的中央学校下划地方,教育部下属的71所高校)现在中央本级教育事业费达到280亿,五年下来由97年89亿到280个亿,每年以30,多的速度增长,除去下划的50多个亿,目前的数据还有230多个亿,按统口径达到280多亿。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北大、清华的三个九,三年在正常经费以外筹集了18个亿,按照我国的物价水平,18个亿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象我们盖房子,如果是自己的地,也就2000,3000元一平方米,一般家属楼盘就是1500元/平方米,一个大楼,20000平方米,按3000元/平方米,也就6000万;待遇提高就能够稳住干部了,为加入WTO做了准备,入世冲击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这是中央本级的情况。
就全国而言,我们的统计报表显示,97年,整个全国国拨教育经费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15.61,,去年14.36,,好像是降了,这里面口径问题,为什么,两个因素:一、从99年开始特别国债,每年发1500亿,它算支出,所以支出加大了一块,就是说国债没有相应的比较;二、从2000年开始,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过去计算收支不包括还本付息,比如收入10000亿支出11000亿,赤字就是1000亿,如果国债还有2000亿,按现在的算法赤字就有3000亿;过去还本付息单独算,从2000年开始还本单独算,付息算在当年的正常财政支出里面,财政支出口径大了;如果没有特别国债,没有付息的支出,那么全国国拨教育经费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大概是16点多,就是说从97年到去年,还是一直在增长,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也不得了,因为财政支出是16000亿,一个点就有160亿。
国民生产总值可分配部分结构的变化,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这是上上届政府就提出来了,以前争论很大,有的说达不到,那个时候才3,不到,可是我们说一定要达到,因为,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就是4,;财政性教育经费由四个部分组成:财政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每年大概250亿,城市教育费附加就是在三大税种上加一个3,,就是增值税、消费税还有营业税,农民教育费附加按农民人均纯收入1.5,2,来征,也就是农村税费改革要取消“三提五统”当中的五统的构成很大农民负担的一项东西),校办产业减免税,企业办学(好多大型国有企业在偏远地方自己办学校,算营业外支出,抵减上交利润);去年我国已经达到了3.19,,历史性的突破,90年达到3,多一点,91到2.8几,92年2.7几,93年2.5,94年2.5,95年2.4,占国民生产总值跌一个点都不得了,去年国民生产总值是96000亿,跌0.1个点就是96亿。96年回升,97回升,到去年就跃了上来。那届政府是在93年成立的,那么岚清这届政府(就把这个点升回来了)??不能单纯的看这个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中80,是财政拨款,而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当时也是一直在跌,95、96年政府提出两个提高: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来达到了;为什么中央财政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一方面科教兴国统一认识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大环境好了,中央财政有钱了。
国民生产总值可分配部分结构的变化,就是教育经费总量占GDP的比例。教育经费总量,除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外,还包括收的学杂费,义务教育杂费,非义务教育收学费,还有社会捐赠,还有住宿费、其他各种创收等。加起来,有的是GDP第一次分配时教育拿到的,有的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分配时教育拿到的,比如学杂费不知道是第几次分配拿到教育来了。从90年开始往下跌,到93年猛跌,93年到95年基本上是持平的,96年开始回升,98年大升。这个回升有几大因素:第一,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增加是基础;第二,其他渠道的钱增加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杂费,现在大学学费将近5000元/年。教育经费是上来了,但是带来了经济困难的学生怎么上学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国民生产总值可分配部分结构的变化,使教育经费得到大幅度增长,基本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最明显的是大学。99年在校生350万,去年是710万,去年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83,。大家搞研究的,知道当时提出4,,是向国外学的,来自世界银行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报告,国外叫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过去讲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只是国家拨款,现在有人跟我讲,应该包括学杂费等,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个差别太大了,因为国外私立大学很多,包括读研究生都是要收费的,这两个口径完全不同。如果按小口径,发展中国家4,,那我们还差很多,如果是按大口径的4,,我们已经超过了。如果谁搞这方面的研究,就帮我们查一下。
第二个特点,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学杂费收入已经成为学校收入
的第二大稳定来源,但是校办产业的收入在萎缩,社会捐集资的数量在下降;90年代在提多渠道,这几年,新的多渠道的格局形成了。首先,学杂费收入已经成为学校收入的第二大稳定收入来源。校办产业:97年全国校办产业99亿用于教育,去年53个亿,占的份额的变化:97年占整个教育经费3.91,,现在1.16,;社会捐集资,97年170亿,占整个教育经费6.74,,去年112亿,占2.43,;原因:整个经济不景气,企业不愿花钱;以前捐集资一大块是农民,农村是农民在办义务教育,现在农民拿钱特困难。今年费改税要推广到16个省,我们到安徽调研,一个叫河流镇的地方,93、94年时,粮价比较高,好大米2元一斤时,达到人均年纯收2700,现在跌到1500,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民拿不出钱来。往上涨的是学杂费,97年326亿,占12.88,,2001年745个亿,占16.08,。学杂费,一个叫学费,一个叫杂费,义务教育只收杂费,杂费是按公用经费的比例来收,学费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来收,一方面学费标准提高,一方面学校扩招:新的筹措格局形成。为了考虑稳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今年马上发文,学费不让往上涨。
第三个特点,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促经了各级学校的均衡发展,及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指的新的投入政策,并没有写成什么总政策的,而是在各种文件中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保两头:高教、义务教育,高教里边保重点;这才会有清华、北大的三个九;第二个是一样一样的来:高教问题的解决,最大的事就是以中央本级财政保住主要的高校;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几级财政谁办学谁出钱,可是乡级财政很脆弱,竟然把办学的事放到村去了,接上一届政府的义务教育工程,又要搞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后来又补教师工资(这又和财政体制、工资体制有关)。总之哪个是瓶颈就解决哪个,去年开始就补高中的问题,高中的财政是死角,但是财政就是不拿钱,今年又发现职教有问题—— 一样一样来,但最基本的是第一条,保两头,这个政策是成功的,农村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实现了双八五达标:85,的地区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大城市百分之百都上学,全国平均小学上初中升学率达到90,多了。上面所谓的地区是以县为单位,全国的县是1700多个,全国贫困县490多个,即便上世纪末2000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普九,达到了双八五,但是这里头数字有水分。我们报的统计数字是初中辍学率10,以下,如果实际去查,初中可能达到30,。不管怎么样,我们上个世纪末还是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这届政府又拿了50个亿,每年十个亿,主要往西部投,巩固一下。各级教育比较平衡,两头保住了,中间虽然有点问题,但还行。
需要研究的问题:保重点大学,那么什么是重点大学,清华北大是重点大学没有争议,但是到第二层其他学校争论就大了,怎么来评价是个大问题,经济评价是个很重要的指标,但还有其他指标。今年我已经报给部长了,准备拿出点钱来,明年开设试点,搞出一个评价指标,拿出来实行,都量化,比如全国重点学科数,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评价、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等,操作方法已经给部长报了上去,哪些由高教司,哪些由科技司,包括财务状况指标由财务司负责。我是人民大学出来的,到教育部是94年,去了不久部长找我谈话。过了三天,部里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上海华东理工告急,新任校长书记说他们发不出工资了。那个原校长后来被撤职了,院士也取消了。教育部派我去搞调研,发现亏了一个亿。当时的一个亿是什么概念?97年整个中央教育经费才89个亿,北大一年才几千万。后来我们拿了两千万,上海市拿了两千万,石化拿了1500万,把问题基本解决了。于是,为了在发生问题之前就知道情况,我到财务司的第一件工作就建立一套学校财务预警系统,把各项指标综合起来,96年开始实行,对学校一年一个分析,我们部每年预警5个学校,起了很大作用。高校有搞赤字预算的基础,就是科研经费,但是科研经费是人家的钱,不能乱花。当然后来理论变化了,允许赤字预算。比如清华7个亿,你可以用两三个亿,可是你不能都用完了啊。
预警系统的同时搞了一个学校综合财务状况评价系统,这次搞对大学总体实力的评价,就把前面那个合过去了。对大学总体实力的评价,尽量采用客观的量化,少用专家主观评判;尽量用硬性的指标,减少人为的影响,但是有的东西还是要发问卷,有些工作还是要人来评价。
义务教育问题:中央专款怎么在地区之间分配,我们的体制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哪级办学哪级出钱。现在几十亿专款要用于贫困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包括这次二期义务教育工程没给中部专款,中部不满意,湖南湖北说我的西部地区比西部还西部,湖南有湘西;中部其他地区也有想法,象海南,海南财政收入30个亿,而清华去年的经费是29.98亿,北大也是20多个亿,海南说我怎么能算中部地区呢,山东有意见,说我有鲁西南、鲁西北,大别上区很穷啊,连辽宁也有意见。所以区域的划分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教育转移支付经费分配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在区域的均衡发展。
第四个特点、地区间教育水平发展的差别、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性质、经费总量的差别,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原则、模式和办法。我为什么提出这个特点呢,是因为这个问题非常令我头疼,现在教育部直接管71所大学,出台的很多管理办法就没法写,为什么呢,因为学校之间差别太大了,比如经费总量的差别,清华一年30亿的经费,中央戏剧学院3000万,这种情况下,出台一个文件,就非常难照顾到面。清华财务管理一层又一层,那边(中央戏剧学院)一层就完了,清华财会人员两百多人,那边整个财会人员5个人,这边也是处长,那边也是处长,管理的差别太大了。以后我们还要下一些义务教育方面的文件,讨论的时候就感到了非常之难,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别太大,包括这次讨论保教师工资的问题:要把工资发放的责任上收到县。可是国务院派调查组下去,又有人提意见了,有的特别希望上收到县,有的上收到县就没法弄,河南就没法弄,一个县一百多万人,甚至两百万人,上收到县,不知道有多少教师的工资要由县一级来发放。但中国的事情就是,有的文件如果不作一刀切的硬性规定就难以在下面执行。
第五个特点、学校预算向统一规范的方向迈进,但如何更加科学、可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去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写得最具体的涉及到廉政建设的就是部门预算,要贯彻收支两条线,要实现国库直接支付,要实行政府采购,可是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政府采购,过去当物资处长,学校要采购什么东西很随意,要买就买,不正之风比较利害,吃回扣。现在政府采购财政部定了五项,财政部定的是:复印机、锅炉、汽车、电梯、计算机。整个采购分几个级别:财政部采购,教育部采购,学校集中采购,等等。比如买电脑,财政部招标:方正、联想等公司,后来把权利下放到学校,但是必须到他指定的几个公司去采购。还有国库直接支付,我教育部财务司见不到钱,只见预算,大学把预算报给财务司,财务司再把预算汇总报给财政部。财政部批完之后,现在是钱给我,我再拨给学校,以后就不给我了,直接给学校,比如工资,就直接打到学校的工资账上;有的钱,好比是搞基建的,学校也见不到钱,直接打到招标的公司的账上,这说是说国际惯例,但国际惯例是不是这么弄,我们也弄不清楚。几个试点单位叫苦不迭,科技部反映很强烈,教育部今年也列入试点单位,我就提了在天津的两个学校,没敢在北京弄。现在天津两个学校说不干,不干呢我说最多扩大到山东。过去对帐是他(财政部)跟我对,我跟学校对。我跟学校预算、拨款每年都要对一下,都对上了、汇总以后再跟财政部对。今后不知道怎么对帐,因为预算是对我,我对学校,钱又是另外一个渠道,这样的话,预算和拨款就不好对。镕基同志问进展如何,财政部说五到七年内完成,镕基同志要求今年全部实现。
六、多元化项目管理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财务机构任务更加繁重。现在财政收入多了,这几年以百分之1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中央加地方有16000多
个亿,比头几年已经翻了一番。多出来的钱好多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花,好比我们说的985即《行动计划》,那就是个项目,在这之前著名的211工程也是。最近争得很厉害得是修购,中央本级12个亿呀,71所高校都在里面,这都是项目管理。北医这次比较高兴了,3000万。项目管理就有一个审项目的问题,审项目,中介机构先审,教育机构审,然后他(财政部)审。修购专项的话,我们让各校报,报完以后,各校的材料加起来有几个大卡车,根本没法审。还有普九、义务教育工程,去年开始的危改工程,也让各地报。原先,统计报表上,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700万平房米,全国中小学建筑面积十个亿。可是调研的时候地方反映农村危房太严重了,即便是普九的地方,反映到中央,中央说拿钱,然后让财务司作统计危房的工作。我们就让各省报,有的省大概估计到要给钱了,结果报出来全国1300万,多出500万,当时一看,还行,中央拿30亿,地方再配套30亿,农村每平方米造价也就四五百块,基本可以解决危房问题。可是等到钱一分,开始项目管理,再报上来就是8000万平方米。其实,这个数字是正常的,全国十个亿,农村的校舍按使用寿命20年计算,每年就大概有5,的面积成为危房,每年应该有1000万,那么多年欠帐,8000万应该是正常的,1300万应该是一年正常出现的房屋需要更新的量。这么大的项目管理,我们怎么把钱送到手,财政部的意见是管到学校。他们没有经验,他们想把钱用好。结果,报来的东西,一个省基本上是半个卡车,31个省市自治区堆了两间房子。项目管理方向是正确的,关键是怎么管。一期义教工程全国负债300亿,当时说不让借钱,你要不管,他就借钱,借完钱,他就来找你,说我们省没钱了,怎么怎么着。现在大学财务部门也忙不停,今天要一个报表,明天要一个材料,现在给了北医3000万是好事吧,年底财务部就得忙活了:弄预算啊,搞报表,最后还要检查。
七、新形势下,对教育财务主管部门和学校财务人员得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财务人员不是学一点财会知识就行了,我在每次会上都讲,希望大家多学习,多看这方面的书,不仅要学财务,国家财政也必须搞懂,不懂得国家财政的口径,被人家一糊弄一个准,要懂税务、工商的、金融的知识,另外要懂教育。财会人员还必须是公关人才,我们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打交道,成天找财政部,到大学财务部,弄不好就让人家给弄惨了。
八、各级领导对财务工作更加重视,各级经济责任制在建立完善之中。像北大财务就是闵校长亲自把关,全国各所高校都是一把手亲自把关。这几年,我们至立同志,主要工作也是一方面抓财务,一方面抓人事,具体教改方面的问题都是副部长去管。财务方面的大事,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的时候,都是部长亲自管。这几年,学校的财务的作用越来越凸现,财务干部提得很快,过去财务处长当副校长得很少,现在副校长管财务得非常多,中山大学两个一把手都是管财务的,一个东南大学调去的,原来在东南大学管财务,一个浙江大学调去的,原来在浙江大学管财务,南开大学学数学出身的校长也是管财务出身的,财务处长当副校长的现在很多。我自己就是学财会出身的,第一个教育部学财会出身的财务司司长,过去都是从别的口调过来。这从侧面说明对财务的重视。各级经济责任制在建立完善之中,要研究的问题、要办的事情很多,包括制度建设。人民大学的财务前不久丢了不少钱。丢钱的事时有发生。这是个资金安全问题,我们给各大学财务处发了文件。吉林大学的财务处收到文件,不久后就有自首的,中心的出纳拿了不少钱给朋友炒股票,查的时候就自首了。各个学校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挪用的情况。北大财务处比较谨慎,而且反映比较灵敏,在投资信托公司要垮台之前基本全部退出了。有的学校的财务人员就想给学校多挣点钱,学校不能老是赤字预算,就多挣点钱吧。投资利润率达到20,啊。反应快的退了出来,反映一般的就亏了一点。
第二部分 我国教育财政的热点问题
一个问题是收费问题,现在乱收费已经堵了。96年按照岚清同志指示,出台过一个文件,那个文件是原则性文件。对四类学校的收费进行规定,一个是高等学校收费,一个是职业学校,一个是高中,一个是义务教育。四个关于收费的文件,大的原则差不多,好比高校的收费来说,文件里就明确了,第一,大学是非义务教育阶段要收学费;第二是收费的权限,中央管宏观,具体的标准是由省里物价、教育、财政三家联合审批,报地方政府来定;第三,收费标准是培养成本的25,;第四,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第五,不同专业,不同地区,可以有一些差别;第六,要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收费带来一系列问题,有一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目前的学费标准,是按培养成本的25,,25,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15,,也不是50,,当然文件里有相应的说法,比如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别人问25,是怎么出来的呢,我们的回答是,我们调查了好多世界上的学校,一般公立学校收费是占学生培养成本的25,。可是这里边的理论基础在哪里还需要研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收费按成本的25,,那么成本是怎么界定的,很难。还有我们部长想抓日常运行费用,日常运行费用是什么也说不清。这与我们现在高校实行的会计制度有关系,现在不是象企业那样用权责发生制。当然了,即使企业用权责发生制,也是可以算高,可以算低,学过初等会计的同学就知道,这里面可以搞的花样很多。头几年财政收入完不成任务,哗哗一弄就马上完成了,怎么完成的呢,企业调利润,调利润就是调成本,调成本就是说给你加上多少就给你加上多少,说给你减去多少就减去多少,降下来以后利润就高了。权责发生制还可以这样操作,何况我们高校是收付实现制呢,现在学费高了,已经到5000了,5000的话就说培养成本是两万,是倒算过来的。这里边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教育成本,或者是以成本为依据,收到多少合适,国际惯例到底是多少,当然说的是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考虑经济发展的水平,还考虑社会稳定之类的。
然后是义务教育阶段,现在义务教育还收杂费,现在好多人都说义务教育阶段不该收,我们一些中央领导据说还不知道,包括农村税费改革义务教育下滑了,据说**说:“义务教育怎么还收杂费呀,”那么到底收不收,不收怎么办,通过什么渠道去解决,这都需要研究。现在收了杂费,农村提出几保:保工资(教师工资政府保)、保运转(收杂费用于这个)、保危房改建(中央拿点钱,地方配套)。现在农村搞一费制,不管什么款,就许收一个钱,杂费加课本费。可是有的地方杂费规定死了,他就把课本费弄一大堆,和新华书店勾结起来,自己吃回扣,现在课本发行量大,利润很大。于是我们就规定一个标准,一费,就一个标准,你要是能够把书本费降下来,杂费就多一点。有人唱反调,说一费制应该在发达地区搞,贫困地区没法弄。一费制到底应该是什么一费制,一费定到多少合适,在什么范围内试行合适,讨论了多少次。去年总理亲自定调,最敏感的地方安徽,初中260,小学160。就是说在这种决策里面行政的东西很多,科学的论证不够。这是一个热点的事情,我们经常接举报电话,处理乱收费之类的事情。
第二就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我们有一个资助体系,叫奖贷助补减,奖是奖学金,贷是贷学金,助是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按照我们的政策导向,不是学校按劳动力来用学生,同工同酬,而是就是干一点事情,给一点补贴,这种补贴应该大大高于同工同酬所得的报酬。补是困难补助,学生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发生点什么事;减是学杂费减免。因为现在学费提得很厉害了,大学又在扩招,岚清同志99年初搞了一个国家助学贷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奖贷了,本金是人民银行拿,国家贴一半息,学生毕业后四年还本付息,这个政策出台以后,从理论上讲,应该不存在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的情况了,因为都可以去银行贷,可以贷6000,学校再减免一点,差不多了,但问题出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不积极,一笔一笔贷,而且还有风险,为了替银行规避风险,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好比财政允许学生贷款呆滞帐,不
算人民银行的;现在银行管理很严格,有贷款责任制,国家说如果是助学贷款出了问题,不算信贷员的责任,就这样人民银行还不积极,岚清同志发了一次火,现在,人民银行就动起来了。刚刚起步,现在全国贷的人是20多万,我们预计710万大学生中困难面是10,,结果是20,,有10,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有10,就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如果按10,就是71万,我们基本可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信用制度问题,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个是为了防止假文凭我们部搞了一个大生学学历注册网,准备把助学贷款和这个网联系起来,到那时候不还,就放到网上去,还有一个措施,咱们国家马上要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什么都是这一个号,准备现在的大学生就推行这个身份证。就这样,能够推成什么样,咱也不敢说,因为,人民银行没动力,他们干一大堆事,还不赚什么钱,所以前景比较难说。目前国家准备每年拿出几个亿,就要出台一个国家奖学金,国家级的,标准比较高,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是分名额的,在座的各位还有可能拿到。随着教育的发展,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每年花十万块钱,印了一个小册子,发到高中,一个班一份,作为高中毕业生升学须知,把政策宣传下去。可是,不知道到了哪一级被扣下了,高中许多学生还不知道国家的这些政策。去年,吉林一个矿区,当然这儿的孩子好多不是上大学,上中专,上中专的资助政策是在地方,他(地方)就是不落实。我们要求地方政府去作,他就是不弄。吉林那边也穷,没钱,一半的孩子上不起学。
第三个是保教师工资发放的问题,2000年底全国累计拖欠教师工资180亿,在座的是大学没这个感觉,到了农村真是发不出工资,这跟体制有关系。过去因为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现在已经采取措施了,就是上收到县,由县来统发。去年猛抓,发工资底责任摊到个人,但每年还是有向国务院反映的:发不出工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不出来国家规定的工资,国家规定的工资一般是两项,一个70,是死的,一个30,是活的,教师是四项,多了两项,一个工龄、一个教龄,有的地方是四项都发不出来,有的地方是国家规定部分的发不出来,有的地方是地方出台的部分发不出来。这里面有几大矛盾,第一大矛盾,我们的工资政策和执行的矛盾,国家目前的工资政策规定,不允许地方出台工资政策,地方政策也有经过中央批准的,那是93年工资改革的时候定的,但是,93年以后,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根本管不了,我们去和财务部、人事部谈,说这是非法的,可是没人去管;第二大矛盾,财政体制和工资制度的矛盾,我们现在是五级财政,分灶吃饭,各级人大批各级的预算,财权各级都有,而我们的工资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统天下,因为有这么个体制,就给地方有钱的单位出台自己的政策提供了一个经济基础,这是一个矛盾,中央现在在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拿不出来解决办法。教师工资拖欠,就两种情况:一种是拖欠国家四项,另一种是拖欠地方的,我们目前中央的政策是:保四项,地方部分不管,地方你出台你负责。就说保中央四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区差异的问题,中央出台政策,调工资,就是本届政府镕基同志说翻番,还真要兑现,可是中西部地区没钱,怎么办,中央财政给补,前几年,东部几个省,中央出标准以后,要自己拿钱。天津就叫苦不迭,说我当年的财政增长,全部让工资吃掉了,中部地区给一部分,西部地区全给,有的给一部分。这个政策出台以后,有的地方没钱,包括山东,中央又不给,到目前为止还执行95年的工资标准。不管什么情况,到2000年底就是拖欠180个亿,去年就猛抓这件事情,拖欠问题得到遏制,但今后工资还要涨,新问题还要出现,到底怎么办,这也是以后财务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包括大学,国家几次涨工资,事业单位国家给70,,对大学国家照顾,给80,,幸好学校现在有钱,所以学校基本上没有给我们提意见。还有一个问题,他(财政部)每次给你的时候,他按全国平均数给,大学的标准大大高于这个平均数,所以每次调工资的时候,学校都要从财务的其他部分调出一部分钱来发工资。地方也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呢,因为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现在财政部就遇到一个问题,中央给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有1000亿,可是到省里,他们搞建设,钱就不往下走了。省里截住了,所以现在城里高楼大厦,一片繁荣,农村一塌糊涂。
财政部一名搞财务出身的副部长,特清楚,所以马上要出台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决定》,已经报到国务院了,中央的转移支付1000多亿,全部要求省级转到县级,这么着估计能解决了。以前,权限都在省里,省里财政都把钱放在手里,不往下走。县级财政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给教育,全国事业单位大概是3000万人,教师占了1500万人。
最近的热点问题是农村税费改革,本来我们也在做各地的调研,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又出问题了,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农民负担减下来了,农村教育完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钱不见了。我们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的钱农民担了一半,那一半是财政出,但其实还是从农业税出。现在农村税费改革要减轻农民负担,向农民少收钱,按常规来讲,你主要办的事,就得有渠道来钱。到底怎么补,现在我们部在讨论。
教育还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投入问题,到底投到什么程度合适,象北大、清华到底应该投多少年、投多少合适,下半年面临的,就是上面一个时间段的投入差不多要完成了,那么以后各个学校之间怎么分,前面所说的一个评估体系、拨款公式,毕竟只是分了一小部分。当然现在财政部也在研究这个问题。
第三部分 提问与回答
问题:一、研究生收费不能动卡在什么地方,(卢晓东)
答:研究生收费现在的状况,一个是计划内的学生,一个是自筹经费的学生,为什么不叫自费或者叫定向培养呢,定向培养或者叫委托培养,大多数是假的,找一个单位,基本不回去。所以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开自费研究生,因为在92、93年,上海本科搞双轨制,一个是国家计划内的,一个是委培、自费生。后来大学校长提意见,说招自费生带来的不正之风,自费生水平低,没法儿和公费生一起培养。从94年开始就并轨。就这么样,中央规定下来,自费不准搞,于是研究生阶段的自费生和假委培都叫自筹经费,已经弄了几年了。从理论上讲,这还不是太合法,因为国务院对于研究生收费问题没有发文,但基本上还在执行当中。也没有人来管这个事情。非义务教育阶段,收学费是正当的,有困难的可以有其他渠道,比如说三助,助研、助管、助教,主要的问题是高校这几年本科生学费涨的比较快,方方面面有些反映,如果这个时候研究生收费再出台,容易引起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晚一点,等成熟了以后再推出。但研究生收费是个大的方向。
卢晓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几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生师比大幅度增长,拉到20比1,如果把研究生的力量调动起来去干活的话,可以帮助解决师资问题。
答:我想研究生收费在社会能够承受的时候,就是大学的收费比较稳定了,社会都比较接受了,研究生收费就会提到议程。当然,要收费,还是要解决一个资助问题,现在国家助学贷款,对研究生是开放的。现在研究生的月补助是260
陈学飞老师:现在我们招收一个研究生还要在学院自己的创收中补贴一部分。
答:目前的财政政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经费来源是倒挂的,目前本科生的拨款标准是6000多,再加上学费5000左右,是一万一,而硕士生现在中央本级的拨款标准是11000,博士13000,但硕士一个月有两百多的生活补助,一年就得3000块了;而奖助贷学补是有限的。所以整个标准是倒挂的,所以研究生多、研究生比例大的学校,对目前的政策是有点意见的,他们想尽快提高研究生的拨款标准,但财政部说悠着点,不是说研究生阶段是非义务教育,将来要收费,咱们拨款先别动。当然研究生阶段也可能先搞一段双轨制,再过渡到全面收费。当年92、93年,搞双轨制,也是为了我国后来大学全面收费做过渡。历史的看
问题,当时提出的双轨制是对的,为以后的收费打下了一个基础。
问:卢晓东,研究生阶段的学费和港澳台的学费能不能放开,这个涉及到WTO贸易规则交换的问题。
答:在我印象中,许多学校现在收的还偏低一点,说怕有生源问题
卢晓东:现在已经展开一个恶性竞争了,竞争不过,就压价,比如北师大。我建议教育部定一个底线,比如1500美金,高的就由教育市场定。比如北大质量高,别人愿意来,几年港澳台报北大的是最多,那么我把这个价格根据市场往上调,比如3500、3800。
答:这样的话,北大就不存在和别人的压价竞争。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研究。
问(李湘萍):您刚才提到对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的调研,那么,农村税费改革现在有哪些突出的问题,中央以后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呢,
答:安徽的问题从面上来说基本已经解决,去年镕基同志去了安徽之后,又给安徽增加了3个亿的中央转移支付,作缺口补偿。但是,还缺一点,镕基同志看了以后,又给了点。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不光是税费改革引起的,税费改革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有的,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比如工资发放的问题,去年是猛抓了一下,以后,随着工资的调整,由于根本的一些财政体制和工资体制的矛盾,还有地方不断出台的一些政策。现在要保工资,就保国家四项,底下就有意见了,说你凭什么只保国家四项啊,安徽出台就有七项,省里出台就得保七项,省里没钱,就要求上级给转移支付。工资发放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得问题,我们的对策,就是体制调整,工资发放提升到县,这都是新的办法。高副部长有个建议,肯能会实行,就是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要求全部到县。另外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好比公用经费,我们有文件,要求各省来核定,那么各省,有的开始核了,有的还没核,那么公用经费按中央的规定是由收杂费解决,剩下的部分由财政解决,但有的财政补不上。还有危房改造问题,中央还要拿钱,要求省里也要拿钱,这些问题,不是税费改革得问题,是整个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框架体系和多年投入不足带来得遗留问题,包括我讲得普九历史欠帐的问题,安徽欠了20多个亿,全国300多个亿。当然我们也有一些规定,不许包工头干扰学校正常秩序,普九欠帐是政府行为,由政府解决,但怎么解决,还是一个问题。
问:杨司长,我是清华的研究生,我们学校管财务的人说,今年关于出国留学收培养费的问题会有新得政策出台,是有这会事吗,
答:这个有两种意见,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收培养费得政策是在九十年代初就出台了。现在有一种意见就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各学校与国际得融合,这个政策应该取消,不应该再收培养费。另一种意见,说过去得培养费一年收两千,现在得培养成本很高,虽然学杂费交了5000元,但学校得拨款还6000多呢,没有定论,不可能出台。
范文三:民国时期中国蚕业的教育科研情况
民国时期中国蚕业的教育科研情况
历史与文化l.:l,馏20O62
民国时期中国蚕业的教育科研情况
李龙,窦永群,任永利,张健
(中国农业科学院蛋业研究所,汀苏镇江212018) 摘要:通过翔实的数据与资料分析,论述了民国时期中国蚕业界的教育及科研情
况.
关键词:民国:蚕业;教育:科研
G52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O017003(2006)02004804 中图分类号:
民国时期,各届政府对蚕丝生产非常重视.早在 1890年,孙中山先生曾致书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
l894年在《上李鸿章书》中讲到 桑,办教育的主张;
"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并计划到法国"从游 其国之蚕学名家,考究蚕桑新法,医治蚕病".民国成立 后,孙中山先生更在其《实业计划》中大力提倡栽桑 养蚕,他说"蚕丝为中国发明,西历纪元前数千年已 用为制衣原料,为中国重要工业之一,直至近日,中 国为以蚕丝供给世界之唯一国家.吾意国际发展计划, 应于每一养蚕之县,设立科学局所,指导农民,以无病蚕 子供给之,此等局所当受中央机关监督,同时司收买蚕
次乃于适宜地方,设缫丝 茧之事,使农民可得善价.
所,采用新式机器,以各国内外之消费.最后乃设丝 绸工厂,以应国内国外之需求.缫丝及织绸工厂,皆 同受一国家机关之监督,借用外资,受专家之指挥,而 其结果,可使该物价廉省,品物亦较良较贱矣." 抗战时期,虽然前方战事吃紧,国民政府对蚕桑丝绸 业仍然非常重视.政府将大量蚕丝科研教学人员及蚕品
种内迁到西南,在国立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内设立蚕桑系, 鼓励在大后方发展蚕丝生产.1939年2月23口,** 专门召见蚕桑专家尹良莹,讨论四川蚕业改进问题.后由 农林部拨款10万元在成都创办原蚕种场,由财政部拨款 100万元在南充等地扩建桑苗圃,由农林部拨款50万元给 有关高校以培养蚕桑高级专门人才.
日本于"明治维新"后,大力鼓励蚕丝生产,采用科 学养蚕缫丝法,蚕丝出口量在1910年超过中国,国人对 于具有5000年辉煌蚕桑丝绸历史的中围丝绸生产落后于 日欧,感到非常忧愤,有识之士纷纷到法国,口本等蚕 丝生产先进国家学习,寻求科学拯救蚕业的道路,他们 回国后,兴办蚕业学校,带回了许多先进的科学养蚕方 法.由于茧丝绸类为民国时期主要出口产品,无论政 府,商社,科研,教育,企业等,对新式栽桑,养
?收稿日期:2005一l0一l7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 作者简介;李龙(1960一
蚕业科研管理工作.
48
蚕,缫丝,织绸技术都大力提倡,在论述民国时期教育 研发机构时,也包括了一些公司与蚕种场,如葛敬中先生 集官,教,研,商为一身,留法归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 浙江大学蚕桑系教授,主任,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中国 蚕桑合众改良会监理,总技师等.
1蚕业教育
1.1中等蚕业学校,女子蚕校及蚕业讲习所
1.1.1民国早期培养蚕桑人才的甲乙种专门农业学校 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民国政府教育部1912年12 月7日发布第33号令,公布专门农业学校规程,1913 年8月4日又颁布35号令,规定农业专门学校分为甲,
乙两种.其中甲种学校定预科1年,本科3年,本科毕 业后,另设1年以上研究科.
甲种农业学校共分为农学,林学,兽医学,蚕业学,水 产学5科.蚕业学主要课程为: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动物学,植物学,农学总论,蚕业泛论,经济学,土壤学, 气象学,害虫学,肥料学,养蚕学,蚕体生理学,蚕体解 剖学,蚕体病理学,制种学,细菌学,制丝学,桑树栽培 学,蚕丝业经济学及有关实习课等.
乙种农业学校分为农学,蚕学,水产学3科,学制3 年.其通修科目为:修身,国文,数学,博物,理化,体 操;选修科目为地理,历史,经济,图书等;蚕学专业课 程主要有:养蚕学,蚕体生理及解剖学,蚕体病理学,制 丝学,桑树栽培,土壤及肥料学,气象学,蚕业法规,农 学大意等.
在上述两类农业专rJ学校中,蚕业学都作为主要学 科,足见当时的国民政府对蚕丝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 民围初期全国各省蚕业甲种农校情况见表1. 根据19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统计,当时全国设有 乙种蚕校或乙种农校中设有蚕学的学校共有l14所,年 经费近l7万元,毕业生800多人.
l_1.2女子蚕校
由于甲乙种农校学生全为男生,而蚕桑丝绸生产主 要是妇女参与,各省参考专门农业学校的设置,专门成 立有女子蚕业学校或在女子职业学校中专设蚕科,学制
表1各省甲种蚕校及甲农蚕科概况
2,3年,学校注重对学生在理学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培 养,其中最着名的当属位于苏卅I浒墅关的江苏省立女子蚕 业学校.该校前身为上海蚕业女子学堂,系由着名的爱国
民主人士,新闻事业家史量才于1903年创立,l9l2年由 上海迁入苏州浒墅关,改校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 章孔昭为第一任校长;1918年后一直由着名蚕业教育家 郑辟疆先生担任校长;i923年学校成立推广部,1924 年改称江苏省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女蚕校),设高级养蚕 科和中级养蚕科,1930年增设高级制丝科并将原中级养蚕 科改为中级蚕丝科;1935年8月设立制丝专修科,同年12 月在原制丝专修科基础上改设江苏省立制丝专科学校, 1937年更名为江苏省蚕丝专科学校,郑辟疆先生兼任校 长.解放后,几经调整,在苏州成立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和苏州丝绸工学院实际都是在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基础 上派生出来的,现两校均己并入苏州大学.
表2所列为民国时期全国女子蚕校的概况.
1.1.3蚕业讲习所
为了尽快培养蚕桑人才,各省还广设蚕业讲习所, 其年限较短,一般普通科为2,3年,别科1O,12个月, 49
科目偏重蚕桑实用技术,其详情如表3
i.i.4其他中等蚕校
此外,各省还建有巾等蚕业学校,其详情见表4. 1.2大学蚕业科研教育情况
大学蚕学专业一般设在大学的农学院中,学生在1, 2年级主要学习基础科学,3,4年级学习专业.当时设有 蚕桑系的着名大学有以下几所:
i.2.I中央大学农学院蚕桑系
1921年建立,其前身为国立南京东南大学蚕桑科, 专业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必修课主要有:蚕体 表2各省女蚕校及女职蚕科概况
安徽
安徽
安徽
湖南
江苏
陕西
四川I
浙江
省立第一蚕桑讲习所 省立第二蚕桑讲习所 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 省立蚕业讲习所
江南蚕业讲习所
省立蚕业讲习所
高等蚕桑讲习所
省立女子蚕业讲习所 贵池
阜阳
安庆
长沙
南京
西安
成都
杭州
病理学,蚕体解剖学,养蚕学,栽桑学,蚕体生
理学,蚕体遗传学,蚕种学,蚕业经营,蚕桑化学,真菌
学,细菌学,制丝学等;选修课为蚕业泛论,农业微生物
学,作物育种学,细胞学,胚胎学,组织学,农业经济,农
业统计,农业地理.该系与中国合众蚕桑改良分会合作在 太平门外建有蚕桑试验场一个,以试验研究为土=在汉西 门外建有蚕桑指导所一个,主要职责有:到农户家中指 导蚕农用科学方法养蚕,代蚕户消毒蚕具,示范养蚕室 供蚕农参观新式科学养蚕方法,编印栽桑养蚕科普手册 送给农民.
1.2.2私立金陵大学蚕桑系
由美国纽约丝业公会捐资建立,1920年筹备,1923 年建成,除教授学生,进行蚕业科学研究外,1924年成立 推广部,生产新式无病蚕种,蚕季时派员到农户家指导蚕 业生产.除本科外,曾举办蚕桑特科,讲习班,职业班,训 练班等.
1.2.3私立岭南大学蚕桑系
由美国丝业公会捐资,广东省政府给予补贴建立. 其生产的蚕种很受当地蚕农欢迎.
1.2.4国立中山大学蚕桑系
1930年设立,抗战后内迁至云南,湖南,l946年 迁回广州.曾先后在越南河内和广西桂林设蚕桑工作 站,在广西龙州设综合蚕桑场,广西平南设蚕种场,在 湖南与湖南省建设厅合办湖南蚕丝改良场,并在滑县设 有蚕桑指导所.
1.2.5浙江大学蚕桑系
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蚕桑系. 1928年,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改名"国立浙江大学劳 农学院",1929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 1.2.6四川大学蚕桑系
l938年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内设立蚕桑系,l94l 1946年,先后有5O余人毕业.解放后并入西南农学院. 1.2.7云南大学蚕桑系
1938年,葛敬中先生应云南省建设厅邀请在云南大 学内设立蚕桑系,解放后并入西南农学院.
1.2.8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蚕丝科
1939年在四川南充成立,次年迁回乐山校本部,解 放后并入西南农学院.
主要大学蚕桑系及其演变情况如表5所示. 2蚕业研发(R&D)情况
2.1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
1917年,由在沪的法,意,英,美丝商与中国苏,浙, 皖丝茧总公会组织,开办费由法,英,美丝公会和华商 表5蚕桑系演变情况
丝茧总公会捐助,会址在上海.以后意商退出,日商 加入,其日常费用由中央政府从丝类出口增加关税中拨 付,年达96000两.合众蚕桑改良会成立后,主要针对 国内蚕种质量较差,蚕病流行,丝质不稳等问题,在国 内推行蚕桑良种.先后在上海,苏州,横林,南京,嘉兴, 诸暨,青阳成立蚕种场7所,生产无病蚕种,并从意大利, 法国购入大量蚕种,供给苏,浙,皖蚕农饲养,1926年 更在镇江四摆渡成立蚕种场,主要生产秋蚕种.1929年, 在江浙两省设有4个办事处,4O余个蚕业指导所.同时, 于中央大学蚕桑系合作成立蚕桑试验场一个,在镇江建有 女子蚕校一所.抗战时期迁入西南地区,并将大量蚕 品种带入川,滇,继续中国蚕桑改良事业,促进了西南 地区蚕桑事业的发展.抗战后,其职能由官办中国蚕丝 公司替代.
2.2芝罘万国蚕丝改良会
1920年在烟台成立,以促进当地蚕桑生产.由于烟台 气候干燥,少云雨,蚕儿发育较好,计划在此生产蚕种以 供应全国.该会下设一所男女合校的蚕桑学校,以培养技
术干部,并建有蚕桑试验场和缫丝实验所各一个.其经费 由生丝出口税中拨付.
2.3中国蚕丝公司
抗战胜利后,中国蚕丝生产备受摧残,"所存 蚕桑基础,仅及战前十分之二三","鉴于蚕丝事业亟 待复兴之重要,并为整理运用接收敌伪蚕丝资产",国 民政府于1945年在行政院第724次会议上通过成立 "中围蚕丝公司"决定.根据《中国蚕丝公司章程》,公 司资本总额"除没收在江浙皖三省敌伪资产,由经济, 农林部估值外,再加拨5亿元,由经济,农林部一次 补足";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可在国内外设立分公 司,办事处及工厂场所:公司设董事7,11人,监事 3,5人,总稽核1人,副总稽核1人,稽核3,5人, 董事长由经济部部长周诒春兼任,总经理葛敬中,副 总经理汤锡祥.公司下设业务,技术,会计,秘书4 个处,各处下设有3,4个课.其公司组织管理机构如 图l所示.
图1中查丝公司组织管理机构
实际上,中国蚕丝公司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生产贸 易,科研推广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官办蚕丝机构. 2.4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系
1932年建于南京孝陵卫,由国民政府实业部领导, 主要从事家蚕品种,栽桑养蚕,蚕病防治,茧丝等方面的试 验研究工作.解放后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5江苏省立蚕丝试验场
1929年建于尤锡开源,占地8hm2(120亩),主要 业务活动有提供参观示范用的新式养蚕室和模范缫丝厂,
进行蚕品种改良,推行杂交蚕种等.解放后并入中国农业 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6镇江蚕桑实验场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1926年在镇江四摆渡建立镇江 蚕种场,主要生产改良蚕种,1946年被中国蚕丝公司接 收后,改为镇江蚕桑实验场.解放后,在该场场址上建 立了rf1农l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7上海万国生丝检验所
1922年1月在上海成立,由中美各出资15万元.主 要进行出口丝类及蚕茧的检验,业务上受美国丝业公会生 丝检验公司指导,其证书与美国生丝检验公司证书具有同 等效力.所内设:过秤,验水分,蒸消,卷丝,验糙,验 条份,包装,蚕茧共8个部.
2.8中国蚕桑研究所
1939年秋在贵州省遵义成立,所址设在遵义来熏门 外"百艺厂"旧址,为当时"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 (即中英庚款董事会)的白办事业之一.研究所所长由 原国立浙江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教授担任.1945年迁到 杭州,1949年该所南浙江省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省农 林厅蚕桑试验场.
2.9中国蚕业研究所
1918年日本人在无锡东北塘成中国查业研究试 验所,后改名为中国蚕业研究所,其技术人员均来自日 本,工人来自国内,后该所撤销,移交给中国合众蚕桑 改良会.
2.1O浙江省蚕业改良场
浙江省于1915年在杭州艮山门外沙田里创设省立原蚕 种制造场,1927年改称蚕业实验场,1928年又改名为蚕业 改良场,是推广蚕业科学技术,促进浙江省蚕业发展的蚕
业组织.为谋求事业的扩充,该场在杭州留下小和IjJ培植 桑园,建造蚕室,生产优良蚕种,并在嵊县设立分场,繁 育一代杂交蚕种.1929年秋,在杭州武林门外创设杭州缫 丝厂,蚕业改良场也易名为省立蚕幺幺业改良场,并附设女 子蚕业讲习科,培训初级蚕业科技人才.
2.11四川蚕丝改良场
1936年,四川I省建设厅在南充成省蚕丝改良场,由 尹良莹出任场长,办场期间,四川省还停滞在上种阶段,为 安定蚕业生产,提高收益,奠定蚕农信心,使新技术能在 农村推广发展,该场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做好全省蚕业改 良工作.
2.12四川丝业公司
1937年成立,总公司设在重庆.其前身为l933年 重庆,南充,阆中,三台,乐山等地各大丝厂合并的 大华公司,一年后改名为新华生丝贸易公司,1936年改 名为四川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刮,1937年把蚕桑推广, 收茧,制种,缫丝业务纳入,改名为四川丝,Jk公司, 统一经营四川蚕丝业.
2.13湖南蚕丝改良场
湖南蚕丝改良场系1941年春由湖南省建设厅与国 立中山大学联合创办,场址设在长沙市麻园岭.同年5 月随省政府一起迁往未阳宝林庵,同时长沙场部改为工 作站,由时任中山大学农学院蚕桑系主任杨帮杰教授兼 任场长,杨星岳教授任总技师,代理场长.l943年迁 往宜章栗源堡中山大学农学院蚕桑系,翌年6月,场址 再次南迁至宜章薛家水平游山顶.1945年10月,场部 迁至长沙.1946年3月改良场场部迁到澧县,唐维六任 场长,以澧县城西地藏庵和城隍庙为场部.1947年7月, 湖南蚕丝改良场隶属湖南省农业改进所领导,更名为湖
南省农业改进所澧县蚕丝改良场.
范文四:学习重心:古代中国女性的教育情况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85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學習重心〆古代中國女性的教育情況
建議分析內容〆
, 傳統女子教育的依據。
, 傳統女子教育的內容。
探討問題建議〆
, 中國傳統女子教育有什麼特點〇
延伸課題〆
, 古代女子應如何整理儀容〇
86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導論:傳統中國女性的教育
中國古代女性的教育理念
在重男輕女的傳統中國社會,女子難以接受正規教育。傳統女教是指古代中國女子只能在家庭裏施教,接受來自母親和長輩的教導,學習紡織縫紉、刺繡烹飪、祭祀禮節以及「三從四德」等為女、為婦之道。在先秦時期,已有女教之說,《周禮》,天官?九嬪〉〆「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成為後世所提倡婦女「四德」的基礎。
三從四德示意圖
, 三從:女性生命歷程的三個不同階段:〆
夫死從子 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 四德:女性自我完善的四個理想標準:〆
婦 德 :動靜有法: 〃〃〃〃〃〃〃〃 ? 才明絕異
婦 言 :擇言而說: 〃〃〃〃〃〃〃〃 ? 辯口利辭
婦 容 :服飾鮮潔: 〃〃〃〃〃〃〃〃 ? 顏色美麗
專心紡織 婦 功 〃〃〃〃〃〃〃〃 ? 功巧過人 潔其飲食
為了強化男尊女卑的倫理觀念,中國婦女自幼被囿限於傳統中國社會女性的典範之中,恪守家訓婦道,作一個循規蹈矩的孝女、賢妻或良母。唐代詩人李商隱《雜纂》指出唐代訓女的內容,主要有十項〆習女工,議論酒食,溫良恭儉,修飾儀容,學書學算,小心軟語,閨房貞潔,不唱詞曲,聞事不傳和善事尊長々女子所學的都是為日後相夫、侍翁姑、育子、持家而作的準備。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87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古代女性的教材和讀物
其實,古代中國女子所能讀的書籍並不多,概括而言,西漢劉向的《列女傳》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專門談論女子道德言行的女子教訓書。此書從儒家的道德標準出發,按「母儀」、「賢明」、「仁智」、「貞慎」、「節義」、「變通」、「嬖孽」七個項目,把堯舜以來著名的女性分類說明,為女子樹立了一些模楷榜樣。
至東漢時,班昭著《女誡》,內容共七篇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具體而系統地訓誡女子如何成為傳統中國婦女的典範,並提出女子要「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晚寢早作,不憚夙夜,執持家務,不辭劇易……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靜自守,無好戲笑。」:《女誡》,卑弱〉:班昭教導女子要做卑弱下人,順從丈夫、公婆、舅姑以至叔妹,主持家務,成「禮法之典教」々更強調「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〆夫者,天也々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女誡》,專心〉:,妻子要把丈夫視為至尊,猶如孝子事父、忠臣事君一樣,要一意順從,從一而終。《女誡》成為了婦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品,並影響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女性觀。
繼《女誡》之後,較有影響力的女書,計有唐代宋氏姊妹若莘和若昭合著的《女論語》,全書文筆淺白,通俗易懂,教導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禮儀,並宣揚「貞節柔順」的婦道。明代仁孝文皇后徐氏為訓誡宮中妃嬪,寫成了《內訓》,提醒妃嬪要注重「明達侍君」、「謹飭外戚」,成就一國母儀的典範。又劉氏著有《女範捷,》,強調忠義守節的精神,著重女子的智識教育。《女誡》、《女論語》、《內訓》和《女範捷,》被明代王相匯集成為《女四書》,用以灌輸女子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表現出傳統中國以男權和夫權為中心的思想,令為人女、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規矩禮法,歷代相傳下去。
88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女四書》的構成
明末、王相編注
女子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東漢、班昭撰: 〔班昭亦稱曹大家〕 《女誡》 :1:
:唐代、宋若莘撰: 〔其妹宋若昭注〕 《女論語》 :2:
:明初、徐氏撰: 〔明成祖徐皇后〕 《內訓》 :3:
:明末、劉氏撰: 〔王相之母劉氏〕 《女範捷,》 :4:
關於古代女性教育的檢討
古代婦女的教育,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只屬於家庭教育,著重於孝女賢妻順婦的教導,婦女並沒有如男子般入學讀書的機會,尤其對一些庶民女子來說,更談不上識字學禮。事實上,女子是否應有才學歷來備受爭議,最終由「女子不必明才」走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閉局面。如於漢代班昭提出「婦德,不必明才絕異也」,雖然「不必明才」並不等如「無才」,但連才華絕頂的女史學家班昭也反對女子擁有才學,可想而知,當時世俗並不認同女子需要有學問。在這種形勢下,許多女子儘管有才華也不敢表露人前,例如唐代孟昌期之妻孫氏就把自己的詩作焚毀,訴說「才思非婦人事」々又元代的孫蕙蘭善作五、七言近體詩,也忍心自毀其稿,並曰〆「偶適情耳〈女子當治織飪組紃,以至其孝敬,辭翰非所事也。」
北宋司馬光也直斥〆「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詩,執俗樂,殊非所宜也」,強烈反對女子學習歌賦。到了明清時期,在理學的影響下,道學家認為女子應先注重品德,空有才華而缺德,則寧取德而棄才。影響所及,明代開始流行「女子無才便是德」、「婦女識字多誨淫」等觀念,女子富有才藝往往被視為「紅顏薄命」的象徵,而吟誦詩歌更被定為「妓家風月」的行為。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89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明末陳宏謀在其《教女遺規》中有言〆「或者疑女子知書者少,非文字之所能教,而弄
筆墨工文詞者,有時反為女德之累。」溫璜《溫氏母訓》也具體地指出〆「婦女只許粗
識柴米魚肉數百字,多識字無益而有損也。」可見明清時期的女子在才智發展上受到
沉重的壓抑。
90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探討問題建議:中國傳統女子教育有什麼特點,
女子在傳統社會中的角色及地位是怎樣的,
婦人之道:一:
「夫如有病,終日勞心。多方問藥,遍處求神。百般治療,願得長生。莫學蠢婦,
註全不憂心。夫若發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讓,忍氣低聲。莫學潑婦,鬥鬧頻頻。」
註〆嗔〆音親,發怒之意。
引文大意:丈夫如果生病,尌要終日勞心加以照顧。應該多找大夫徵求藥方,並往求神,希望神明保佑。要細心百般治療丈夫,唯願他能享長生。切勿學一些愚蠢的婦人,對丈夫的病全不憂心。丈夫生病期間,難免發怒,此時切忌心生怒意。應當退身忍讓,忍氣吞聲。切勿學一些潑婦一樣,與丈夫頻頻對罵。
資料來源:〔唐〕宋若莘、若昭〆《女論語》,,事夫章〉第7。
婦人之道:二:
「夫上下之分,尊卑之等也;夫婦之道,陰陽之義也。諸侯大夫士庶人之妻,能推是道,以事其君子,則家道鮮有不盛矣。」
資料來源:〔明〕仁孝文皇后〆《內訓》,,事君章〉,第13。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91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媳婦的地位
註「婦事舅姑,如事父母。……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祆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註〆舅姑〆可解作為「夫之父母」,俗稱公婆々也可解作為「妻之父母」,俗稱岳父母。現以前一解說為合理。
引文大意:媳婦侍奉公婆,應如侍奉自己父母一樣。……到達父母公婆居住的地方後,要柔順和悅地向他們噓寒問暖,如果他們有病痛或痕癢,要小心地、恭敬地為他們按摩及搔癢々父母公婆如有需要出入走動,則要在他們前方或後方恭敬地攙扶著。……作為媳婦,在公婆還沒有准許自己回到房間之前,絕對不能退下。媳婦如有要事,無論大小,都必頇請示公婆。兒子和媳婦都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物,不能擁有自己的家畜,也不能擁有自己的器物。他們也不得擅自借東西給別人,更不能擅自送東西給他人。
資料來源:《禮記》,,內則〉。
宋代紡織圖 清代彈棉花圖
92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二,你認為在此情況下古代女性需要什麼樣的教育〇:為妻者要盡
心盡力的照顧丈夫,一切以丈夫為中心,例如〆當丈夫有病,必頇體貼服侍,多
方勞心々又或丈夫發怒,不得反駁,必頇「忍氣低聲」,萬不能做潑婦。因此這是
一種尊卑關係,大抵是由於「夫婦之道,陰陽之義也」,君、臣、父、子、妻的倫
理關係中,妻是最下層的,只要為妻者能做好侍奉夫君基礎,則家道興々家道興,
則國家可久治也。為配合這些職責,女性當然會注重三從四德的品德教育。:
2. 根據資料三,古代女子有哪些責任及工作〇你認為她們若要做好這些工作,需要
什麼教育〇:先秦崇尚禮法,女子出嫁後必頇侍奉家公家婆,就如服侍自己親生
父母一樣,說話必頇低聲,經常噓寒問暖,參扶兩老出入,一切聽命於兩老,不
得有私產,也沒有假期々總之,媳婦必頇恭恭敬敬,唯唯諾諾,和顏悅色。要做
好這些工作,女子需要學習禮教,對各類家務也要掌握。:
3. 資料四兩幅圖顯示宋代及清代婦女主要從事什麼生產活動〇綜合資料三、四,請
說明古代女性的經濟生活概況。:在中國農業社會中,生活簡樸,加上「男主外,
女主內」的觀念影響,一般的情況都是男耕女織。女性在料理家務之外,還從事
紡織等活動,既可供應家人所需,也可輔助生計。: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93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傳統禮教如何規範女子的行為,
夫妻之道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論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為人妻者,其德有六:一曰柔順,二曰清潔,三曰不妒,四曰儉約,五曰恭謹,六曰勤勞。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天尊而處上,地卑而處下;……故婦人專以柔順為德,
註不以強辯為美也。」
註〆司馬光的《家範》是一本十分著名的家訓,反映出宋代家庭教育的內容。
資料來源:〔北宋〕司馬光:1019,1086年:〆《家範》,卷8,,妻:上:〉。
婦女的教育
「婦人者,伏於人者也。溫柔卑順,乃事人之性情。純一堅貞,則持身之節操。至
註於四德,尤所當知。婦德尚靜正,婦言尚簡婉,婦功尚周慎,婦容尚閑雅。四德備,雖才拙性愚,家貧貌醜,不能累其賢。四德亡,雖奇能異慧,貴女芳姿,不能掩其惡。」
註〆四德〆即婦德、婦言、婦功和婦容。:可參考本導論附表:
資料來源:〔清〕陳宏謀〆《教女遺規》,中卷,,閨範〉。
94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婦女教科書的情況
註〈閨範〉一編,前列嘉言,後載善行,復繪之以圖,繫之以贊,無非欲兒女子見之,喜於觀覽。轉相論說,因事垂訓,實具苦心。當時士林樂誦其書,摹印不下數萬本……
註〆,閨範〉載於《教女遺規》。此書收集了歷代女子教育的書籍,其中最重視的是表彰貞婦烈女,宣傳閨範母訓的內容。
資料來源:〔清〕陳宏謀〆《教女遺規》,中卷,,閨範〉。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95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司馬光認為「為人妻者」要具備什麼條件〇這些條件屬什麼性質或
範疇〇據此女性教育的內容會是什麼〇:在司馬光眼中,敬順之道是婦人之大禮,
故婦人最樂者無非是得到丈夫和夫家的關愛,而要達到這個理想,最根本是要維
繫夫婦之間的關係,這就需從柔順開始。司馬光在其《家範》中,特別強調女性
必頇兼有柔順、清潔、不妒、儉約、恭謹、勤勞這六項特質,這樣才能符合男性
為天、為日、為陽々而女性為地、為月、為陰的規格。由於天為尊,高高在上,
而地為卑,處於下等,由是,女性一出生就處於低微的位置,必頇「專以順柔為
德」。這些都是道德的範疇,女性教育就是女性的道德教育。:
2. 根據資料二、三,試說明陳宏謀重視女子哪幾種德行〇他的,閨範〉用什麼方法
進行有關的教育〇他這本書在清代社會流行所造成的影響,箇中反映了什麼意
義〇:陳宏謀在其,閨範〉中除了提出女子要「溫柔卑順」、堅貞守節之外,還強
調女子的四德,即是〆品德要良好,言語要簡婉,工作要周密,容貌要端莊。他
認為即使女子家貧且貌醜,只要能培養這四德,就是出色的女子了。陳氏的,閨
範〉以有關的模範女子的嘉言、善行為內容,並加以圖、贊的寫作手法吸引讀者。
這書在清代很流行,印刷逾萬本,可見當時社會重視教女子以德、以貞、以孝為
核心內容,使其終身活於中國傳統教規之中。:
96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重視婦女胎教有什麼意義或目的,
懷孕的禁忌:一:
註一「〔太任有妊之時〕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
註二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
註一〆太任〆是先秦「周室三母」之一,王季之妃。
註二〆瞽〆音古,古以瞽者為樂官,因以樂官的代稱。
引文大意:太任懷孕期間,臥時不側身,坐時不靠邊,站時不偏腳,不吃有怪味的食物,肉食割得不正尌不食,坐席放得不正尌不坐,眼睛不看不正當的顏色,耳朵不聽不正當的樂曲;晚上還要讓樂官吟誦詩書、講說正當的故事。
資料來源:〔西漢〕劉向〆《列女傳》,卷1。
懷孕的禁忌: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妊娠食驢馬肉延月;妊娠食騾肉產難;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無音並缺唇;妊娠食雞子及乾鯉魚令子多瘡;妊娠食雞
註肉糯米令子多白寸蟲;妊娠食椹並鴨子令子倒出心寒;妊娠食雀並豆漿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妊娠食鱉令子項短;妊娠食冰漿令子絕胎……」
註〆椹〆音甚,通「葚」,桑實的意思。
資料來源:〔唐〕孫思邈:581,682年:〆《千金方》,,養胎論〉。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97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資料一、二是有關女性懷孕的禁忌。禁忌的內容表示胎教的重點是什麼〇面對胎
教的重視,反映女子什麼的角色〇:胎教的重點是讓胎兒健康成長々反映了女子
傳宗接代、教育子女的角色:
98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古代女子教育有什麼經典著述,
劉向撰《列女傳》的原因
「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
註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註〆孽嬖〆音葉譬,解作帝王所寵愛狎昵的人。
引文大意:劉向認為天子的教化是從裏到外,從近處開始的。故此他摘錄《詩》、《書》兩經內所載的賢妃貞婦,使國、家興旺而可供效法的例子,以及因寵愛庶出而導致滅亡的典故,編次為《列女傳》,共有八篇,作為天子的戒條。
資料來源:〔東漢〕班固〆《漢書》,,楚元王傳?劉向傳〉。
「惟若母儀,賢聖有智。行為儀表,言則中義,胎養子孫,以漸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業。
惟若賢明,廉正以方。動作有節,言成文章。咸曉事理,知世紀綱。循法興居,終日無殃。
惟若仁智,豫識難易,原度天道,禍福所移。歸義從安,危險必避。專專小心,永懼匪懈。
註惟若節義,必死無避。好善慕節,終不背義。誠信勇敢,何有險詖,義之所在,赴之不疑。」
註〆詖〆偏頗,邪僻。
資料來源:〔西漢〕劉向〆《列女傳》,,目,〉。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99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丈夫對待妻子的態度
註一「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
註二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媟黷;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侮夫不節,譴呵從之;忿怒不止,楚撻從之。……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義俱廢,夫婦離矣。」
註一〆二適之文〆解作女性沒有再嫁之理。
註二〆媟黷〆音屑讀,解作輕慢不敬,舉止不莊重的意思。
資料來源:〔東漢〕班昭〆《女誡》,〈尊心〉。
班昭撰《女誡》的原因
註一「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箒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是以
註二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子穀負辱清朝。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男能自謀矣,吾不復以為憂也。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加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它門,取恥宗族。」
註一〆箕箒〆音基走,箕為承載垃圾的器具々箒為掃地的用具,現意為他人媳婦之意。 註二〆劬心〆劬是勞苦、慰勞的意思,劬心即勞苦之心。
資料來源:〔東漢〕班昭〆《女誡》,〈序〉。
100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宋若莘、若昭撰《女論語》的原因
註「大家曰:妾乃賢人之妻,名家之女。四德粗全,亦通書史。因輟女工,閑觀文字,九烈可嘉,三貞可慕,懼乎後人,不能追步,乃撰一書,名為《論語》。敬戒相承,教訓女子。若依斯言,是為賢婦,罔俾前人,獨美千古。」
註〆女工〆意為女子縫紐的針線工作。
資料來源:〔唐〕宋若莘、若昭〆《女論語》,,序傳〉。
唐代女子的教育內容
「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 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
註言莫掀脣。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內外各處,男女異群。莫窺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窺必藏形。男非眷屬,莫與通名。女非善淑,莫與相親。立身端正,方可為人。」
註〆脣〆音唇,即唇的意思。
資料來源〆〔唐〕宋若莘、若昭〆《女論語》,,立身章〉第1。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01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明代女子的教育內容
「……夫人之所以克聖者,莫嚴於養其德性,以養其身,故首之以『德性』,次之以『修身』,修身莫切於『謹言行』,故次之以『謹言』、『謹行』。推而至於『勤勉』、『節儉』,而又次之以『警戒』。人之所以獲久長之慶者,莫加於『積善』;所以無過者,莫加於『遷善』。數者皆修身之要,而所以取法者,則必守高皇后之教也,故次之以崇聖訓。遠而取法於古,故次之以『景賢範』。上而至於『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又推至於『母儀』、『睦親』、『慈幼』、『待下』,而終之以『侍外戚』註。顧以言辭淺陋,不足以發揚深旨,而其條目,亦粗備矣。」
註〆外戚〆即指君主母親或妻妾娘家的人。
資料來源〆〔明〕仁孝文皇后〆《內訓》,序〉。
102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二,說明漢代劉向著《列女傳》的編撰動機,並指出劉向認為傳統
中國女性的精神是怎樣。:劉向撰《列女傳》是有其政治動機的,由於他所處的年
代正是兩漢由盛轉衰的時期,當時,宦官外戚弄權,尤其是趙皇后、趙昭儀姊妹
和衛婕妤等女主干政,破壞禮制,故劉向欲以一些賢妃貞婦的故事來重申女子的
教育在乎「行義遵禮」。他認為中國女子的精神在於母儀、賢聖、賢明廉正、仁智
謹慎、貞順節義以及辯通事理,勸戒女性要以大局為重,不為利動,遵守傳統道
德約束。因此劉氏的列女傳的對象是天子及統治階層的女性。:
2. 根據資料三、四,班昭認為夫婦的關係是怎樣的〇據此而訂定的婦女教育目的是
想塑造什麼類型的女性〇:班昭認為夫婦的關係是不能平等的,兩者之間是一種
主從關係。丈夫可以另娶妾侍,但妻子則不可有離異之心,甚至,要忍受丈夫的
侮辱及虐待,並要設法不令丈夫生氣,只因一旦生氣自會出現楚撻、譴呵,有損
夫妻感情,容易引起離婚的後果。班昭以自身的經歷來總結及塑造一個賢淑的婦
人。她認為女子若不教之以禮,則很容易做出一些有辱宗族的事情,故撰《女誡》
來督促女子的言行。:
3. 據資料五,為什麼唐代的宋若莘、若昭要撰寫《女論語》〇這與那時的社會風氣
有什麼關係〇:宋若莘、若昭作《女論語》的目的在於使天下女子的言行均有所
規範,學有所依。她們認為假使女子能遵從教導,則賢良女子輩出,可超越前朝,
並傳美於世。宋若莘更強調女子安身立命的原則在於「卑弱、和柔、謙讓、恭敬」,
而最重要的是清貞守節,此乃第一戒條。其次的是走路不可回頭望,不可高談闊
論、不能搖腳擺裙,嚴守男女之防々總之,凡事皆必頇講求「立身端正」。這當然
與唐代的開放社會風氣有關。:
4. 根據資料六、七,唐、明兩代的女子讀物所揭示的夫妻關係是怎樣的〇與資料三、
四中班昭所認為的有沒有分別〇
5. 據資料七,《內訓》序中提及的女子教育內容是什麼〇這與理學有什麼關係〇:明
仁孝文皇后撰《內訓》,著重把女子的修身等同於「事君」的事情上。她認為作為
人妻,如不能以正道輔其君,則必招致綱紀敗壞,上行下效,國之根本自然會動
搖,故強調「事君不可以不慎」。這完全是配合理學所強調三綱五常思想。: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03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古代女子出嫁前後需接受什麼教育,
女子出嫁前接受教育的情況
註一註二「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
註三註四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
註一〆公宮,可解作為皇帝的宮殿,但亦泛指官府。
註二〆宗室,可解作為大宗的廟或大宗的家,又或特指王室。此處以「大宗的家」為恰當。 註三〆芼〆通「毛」,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
註四〆蘋藻〆水草名稱,古人作為祭祀之用。
引文大意:女子在出嫁前三個月,如果祖廟未遭毀壞,尌要在官府裏接受女師的教晦;如果祖廟不幸已毀,則需要在大宗的祠堂裏接受教導。教導的內容為婦女貞順之德,婦女的適當辭令,婦女的行為舉止,以及婦女應該擅長的手工藝。教導完成後需要祭告祖先,祭祀時用魚作祭品,以苹藻為羹,表明為婦的貞德之德已成。
資料來源:《禮記》,,昏義〉。
古人最重視女子的德行
註「婦道母儀,始於女德,未有女無良而婦淑者也,故首女道。孝女:女未適人,與子同道。孝子難,孝女尤難。」
註:母儀:在古代社會裏所規定的為母之道。有所謂「母儀天下」,即是皇后以寬大慈愛來愛天下百姓。
資料來源:呂坤〆《閨範》卷2,,善行〉。
104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為人婦的言行 :一:
註「朝暮訓誨,各勤事務,掃地燒香,紉麻緝苧。若在人前,教他禮數,遞獻茶湯,從容退步。莫縱驕癡,恐他啼怒;莫縱跳梁,恐他輕侮;莫縱歌詞,恐他淫污;莫縱遊行,恐他惡事。」
註:苧:音柱,多年生草本植物。
資料來源:〔唐〕宋若莘、若昭〆《女論語》,,訓男女章〉第8。
為人婦的言行 :二:
「近俗不知道理,閨女出嫁,必要伊做得起。至問其所謂做得起者,要使公姑奉承,丈夫畏懼,家人不敢違懺,必是一極無禮之婦人。公姑必怒,丈夫必恨,群小皆怨,且乘間構是非,親戚內外,視為怪物,何人作敬,宗族鄉黨聞之,皆舉以為戒,則世之所謂做得起者,正做不起也。吾今有做得起之法,先頇要做不起。事公姑不敢伸眉,待丈夫不敢使,遇下人不妄呵罵。一味小心謹慎,則公姑丈夫皆喜,有言必聽,婢僕皆愛而敬之,凡有使令,莫不悅從。而宗族鄉黨,動皆稱舉以為法。則吾之所為做不起乃真做得起也。」
資料來源:陸圻〆《新婦譜》,,得歡心〉。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05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清代婦女閨中刺繡圖
母親的責任:一:
「男子六歲教之數與方名,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女子七歲教之以四德。其母儀之道如此。」
資料來源:鄭氏〆《女孝經》,,母儀章〉第17。
106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母親的責任:二: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孝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資料來源:〔北宋〕司馬光〆《家範》,卷3,,母〉。
妻子的角色 :一:
「父母檢責,不得慌忙。近前聽取,早夜思量。若有不是,改過從長。父母言語,
註一莫作尋常。遵依教誨,不可強梁。若有不諳,借問無妨……姑坐則立,使令便去。
註二早起開門,莫令驚忤。灑掃庭堂,洗濯巾布。齒藥肥皂,溫涼得所。退步階前,待其浣洗。『萬福』一聲,即時退步。」
註一〆諳〆音庵,熟悉的意思。
註二〆濯〆音鑿,洗滌的意思。
資料來源:〔唐〕宋若莘、若昭〆《女論語》,,事父母章〉第5々,事舅姑章〉,第6。
妻子的角色 :二:
「舅姑所愛,婦亦愛之;舅姑所敬,婦亦敬之。樂其心,順其志,有所行,不敢專,有所命,不敢緩。」
資料來源:〔明〕仁孝文皇后〆《內訓》,,事舅姑章〉第14々,睦親章〉第17。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07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二,從女子出嫁前接受教育的地方及內容來看,其目的是什麼〇:從
資料一、二來看,由先秦到明代,女子出嫁前的教育都是講求「孝道」和「德行」。
女子於出嫁前三個月必頇到祖廟學習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學成後,還需要
在祖廟進行祭祀儀式以示禮成。未嫁的女子亦必頇盡「女子之道」,奉敬父母,這
樣才能囿限女子的思想,使其規範於家庭的角色之中。:
2. 根據資料三,婦女在未出嫁前的閨中教育內容是什麼〇:古代中國女子在未出閣
前所接受的教育多是為其日後作為媳婦的準備,例如,要學習打掃縫紉,奉茶聽
命,做事勤快,避免驕淫放縱等,可見出嫁前所學的皆是為了日後好好侍奉丈夫
和公婆之用而已。:
3. 根據資料四,出嫁後的初歸媳婦要遵循什麼規矩〇:從陸圻所言,初為媳婦者最
重要的是要與一家上上下下和睦相處,包括丈夫、公婆,甚至是下人。要做一位
好媳婦,則凡事小心謹慎,盡力討好,有言必聽,以禮相待,使家中各人甚至宗
族鄉親無不稱讚。:
4. 資料三、四,女性出嫁後在夫家會面對什麼困難〇出嫁前的教育怎樣幫助這些女
性〇
5. 參考資料五,你認為以刺繡作為婦女出嫁前教養的項目之一的目的是什麼〇:很
多家庭的工作都與刺繡分不開,如製作衣服、被鋪、鞋履等。此外刺繡亦可訓練
女性優雅、安靜、謹慎等的氣質。:
6. 根據資料六至九,作為女性,她有什麼母親及妻子的責任及角色〇要好好履行這
些責任,你認為她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〇傳統女子教育的內容背後是一種什麼思
想〇:在傳統中國裏,為人母者必頇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不能溺愛子女,以免
慈母多敗兒。由是,母親需要嚴格規範子女,例如,女兒在七歲就不能與男性同
食,並教導女性四德。可見母親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對於子女要「知教」,不然,
子女犯錯,就是母親的罪過。而為人妻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侍奉公婆,例
如必頇尊重公婆,順從聽教,早起侍奉,打掃清潔,隨時候命。只有「樂其心,
順其志」,才能成為稱職的妻子。:
108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傳統社會對女子教育有什麼看法,
古人對女子教育的態度
「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於彼此之教乎,禮:八歲始教書,十五而志於學矣。獨不可依此為教哉,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是故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讀《孝經》、《論語》及《詩》、《禮》略通大義。其女功,則不過桑麻織績,製衣裳、為酒食而已。
註至於刺綉華巧,管弦歌詩,皆非女子所宜習也。古之賢女,無不好學,左圖右史,以自儆戒。」
註〆左圖右史〆出自《新唐書》,楊綰傳〉中的「獨處一室,左圖右史」,形容室內圖書很多。
資料來源:〔北宋〕司馬光〆《家範》卷6,,女〉。
女子教育的重要 :一:
「蓋今學之不講,人倫不明;人倫不明,莫甚於夫妻矣。人若無妻,子孫何以出,家何以成,」
資料來源:〔清〕唐甄〆《潛書》,,內倫〉。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09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女子教育的重要 :二:
「婦人有以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務計算錢穀出入,人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不致破家蕩產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其子,敦睦內外姻親,料理家務,至於興隆重者,皆賢婦人也。而夫死子幼,居家營生最為難事。托之宗族,宗族未必賢;托之親戚,親戚未必賢。賢者又不肯預人家事。惟婦人自識書算而所把之人衣食自給,稍識公義,則庶幾焉。不然,鮮不破家。」
資料來源〆〔宋〕袁采〆《世範》,,睦親?寡婦治生難托人〉。
110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中國社會對女子的知書識字持什麼態度〇:古代中國教育女子的內
容只是針對她們日後作為人妻為主。例如,司馬光提出男女所學有所不同,女子
不必講求「才絕過人」、「口齒伶俐」、「絕色美麗」以及「工巧超凡」,認為她們只
需略讀《孝經》、《論語》,紡織桑種等事已足夠,其他的詩詞歌賦、舞文弄墨則不
講求了。:
2. 根據資料二、三,女子接受教育除了在家庭內侍奉翁姑、照顧丈夫兒女之外,尚
有什麼角色〇你認為女性的教育應還有什麼內容〇:由於古時中國女子的家庭責
任是十分重大的,故有些士人已開始明白女學的重要性。要是她可以接受適當的
教育,則有才識肩負照顧家庭的責任。尤其是當丈夫不肖或早逝,遺下老弱幼小
時,妻子的角色更顯得異常重要。而且,誠如清代唐甄所言,人倫繫於夫妻的關
係上,沒有妻子的話,哪能延續後代呢〇: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11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延伸課題:古代女子應如何整理儀容,
女子的儀容與修養 :一:
「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日不修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
資料來源:〔漢〕蔡邕〆《女訓》。
女子的儀容與修養 :二:
註「目細細而長者,秉性必柔;目麄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
註:麄:音粗,同粗之意。
資料來源:〔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
112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女子的形態美
「兩手十指,為一生巧拙之關,百歲榮枯所繫。……且無論手嫩者必聰,指尖者必慧,臂豐而腕厚者必享珠圍翠繞之榮。」
資料來源:〔清〕李漁〆《閒情偶寄》,,聲容〉。
女子的小腳
「選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則可一目了然,倘然由麄以及精,盡美而思善,使腳小而不受腳小之累,兼收腳小之用,則又比手更難,皆不可求而可遇者也。」
資料來源:〔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
古代女子烹茶圖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13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建議討論問題:
1. 根據資料一,為什麼女子教育需包括外表儀容的修飾〇:古人認為中國女性的面
容是十分重要的,其心之善與否,全繫於面容的修飾。要是女性的面容被愚者認
為是醜陋的,則尚可接受々但是被賢能之士認為是憎惡的,則萬萬不能々因這意
味著其心也惡。由此可見,內心修養的善惡完全反映在女性的容貌之上,有所謂
「相由心生」之理。故此外表儀容的修飾需要包括在女性教育之內。:
2. 根據資料二至四,士人如何評定女性的外表〇:士人評定女性外表多以面部輪廓以
及手足的大小為標準。古人多講求面尖細眼,認為這是溫柔的表徵,反之眼大者則
為兇惡之相々而雙眼亦需講求黑白分明,代表著聰穎的意思。另外,十指講求纖細
修長,也是聰明之意。雙腳自然講求小足,最好就是「使腳小而不受腳小之累」,
則為上品。由此可見,古人評價女性只重外表,認為有外在美,自然有內在美,故
對於內在美則較少留意。:
3. 資料五描繪了唐宋兩代女子烹茶的情形。試根據圖中女子的面貌和服飾說明兩個時
代女子的儀容。:烹茶是古代女性生活的重要項目之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觀察說
明唐、宋兩代女性的異同,大體來說,唐代女性體態比較雍容,服飾較開放和華麗々
宋代女性體態比較雅靜,顯然較為保守。:
114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
選修部分單元六〆女性社會地位〆傳統與變遷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〆傳統女性教育典範及其轉變 115
范文五:中国社会几个阶层教育子女的情况分析
已有 326 次阅读 2015-2-28 21:54|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众所周知,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关注点,目标都迥然不同。本文试图对中国社会几个常见社会阶层教育子女的情况分析,依据在于个人经验以及一些理论分析,如果读者觉得不对劲那就当是瞎扯淡。
1. 中学教师
中学教师的子女往往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出众。因为中学教师本人往往深谙考试的规律,精通考试技巧,同时也重视孩子读书学习。因此孩子学习成绩好不足为奇。
但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虽然重视读书学习,但他们基本只重视读书用于考试这一功能。对于读书的其他功能,比如健康快乐生活,比如为人处世,比如提高个人修养,中学教师基本没能力驾驭。此外,中学教师的社交圈子窄,常年思考同一类问题,也会导致视野窄,心胸窄,这就极大限制了他们的子女未来的事业发展。
2. 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处于中国社会上层。虽然他们的收入未必是最高的,但他们的见识通常来讲是最高的。大学教师教育子女往往比较成功。大学教师子女通常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大学教师也会把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打进来。所以大学教师并不像中学教师那样把知识看成一潭死水,而是把这些理论打通,吃透,玩活。因此他们的子女学习方式也绝不是应试型的学习,而是研究性的学习。大学教师社交范围广,有频繁的出国机会,因此他们的子女往往视野开阔,胸怀大志,未来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
3. 医生
医生往往比较重视身体健康,他们的生活习惯往往比较好,比如爱干净,比如作息规律,比如饮食健康。这方面的细节他们是非常关注的。因此医生的子女往往也具有这些优点。
同时医生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职业,因此做医生的人往往比较求稳。他们思想上相对保守,不是很敢于冒险。因此医生的子女往往最后也作了医生,过个太平日子。
4. 官员
官员(从基层干部算起)深谙中国社会的诸项潜规则,他们也往往善于投机,善于察言观色。官员的子女往往在人际关系方面出众于同龄人。官员的子女往往从小学起就担任班级干部,官员也不觉得当干部会耽误自己孩子的学习时间。因此官员的子女往往也比较世故,不得罪人。因此这些孩子将来大部分也会从事对社会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比如从政或经商。
5. 穷人
穷人是指那些生活上勉强糊口,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国穷人为数不少。穷人也是最迫切的希望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但是穷人几乎没有社交圈子,也不懂多少知识。他们也没什么理想,只幻想着皇帝种地用的是金锄头。他们只是希望孩子翻身多挣钱,却又无法提出翻身挣钱的具体方案。即使在应试所需知识的学习上,他们也完全没有个人经验,因此无法对孩子提供任何指导。因此,即使中国社会有高考这一翻身的渠道,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里面穷人孩子的比例还是很少(在某些应试型超级中学除外)。穷人的孩子多数还是没有翻身,最后去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工作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教育和卫生投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