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在产业革命以前的千万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一直保持在约13?。但产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5?,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最近十多年里尤其明显。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目前普遍认为是温室效应引起的。炽热的太阳发射出波长较短的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及其中的CO和水蒸汽到达地面。而地球反射的辐射波长较长,2
却会被大气及其中的CO和水蒸汽等吸收,不能全部回到太空中去。这样,大气及其中的2
有些气体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如同温室(玻璃建的花房)对室内的气候有保温作用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s)。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将会比现在低33?。
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有:CO,甲烷,氧化二氮,氯氟烃等。据资料,80年代温室气体2
对全球变暖的贡献,CO占49%,甲烷占18%,氟氯烃(CFCs)占14%,NO占6%,其他2x气体占13%.已有的研究表明,上述温室气体,特别是CO浓度,与全球变暖的正相关性十2
分显著,模拟研究表明,大气中CO浓度增加1倍,气温将上升4?。产业革命以来,CO22
33浓度已增加26%,1800年大气中CO浓度是503mg/m,1990年CO浓度已达634mg/m. 22
全球气温的升高,将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平面抬高;并影响森林发育成长,影响农作物产量等;气侯急剧变暖还会给物种带来巨大灾难,导致灭绝性后果。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是由生物性传染媒介(如昆虫、原虫等)所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锥虫病等)分布将会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和两极扩展。昆虫
等生物性传染媒介的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医学教`育网整理,气候变暖扩大了它们的生存地带,致使发病率升高。
(二)臭氧层耗竭
臭氧层耗竭(depletionofozonsphere)是指近几十年来,平流层中的臭氧层逐渐变薄在南北极甚至出现臭氧空洞的现象。1979,1986年间全球平均总臭氧减少5%,近十年我国臭氧已下降1.7%,3.1%,近两年在西藏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医学教`育网整理。由于臭氧层能阻挡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99%到达地球表面,因而是地球上生命不可缺少的保护屏障。臭氧层变薄乃至出现臭氧空洞对地球表面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普遍认为臭氧层耗竭与人类大量使用和排放氯氟烃(CFCs)有关。氯氟烃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安全无毒的制冷剂,它不可燃,对生物和人类无毒副作用,因此被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和膨胀剂等。但是,氯氟烃由于其化学惰性,极不容易降解,在对流层中可存在数十年,其蒸汽压又比较大,能以扩散的方式上升到平流层后,受短波紫外线照射发生光降解释放出氯原子,一个氯原子可与近十万个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从而消耗了臭氧。
范文二:全球性的旅游选美比赛有哪些呢?
1、环球小姐选美大赛的主办者是环球小姐组织,该机构建立的宗旨是帮助全球女性实现她们的理想,促进其事业、生活和个性发展。可以说,已举办了48届之久的环球小姐选举活动已成为与奥斯卡学院奖具有同等知名度的全球性评选活动。
2、世界小姐评选活动已有半个世纪的悠久历史。该项活动始于1951年,为宣传英国旅游而创立,是当时英国新年庆典的一部分,最初称为“节日比基尼竞赛”,英国新闻界将其冠名为“世界小姐”(MissWorld)。该赛事原计划只举办一届,但1952年“环球小姐”活动正式启动后,组织者才决定进行每年一度的评选活动,参赛者也不再只是身着比基尼出场表演,而在原有竞赛项目基础上增加了才智比赛等内容。从1951年至2002年,世界小姐评选活动先后在20多个国家成功举办了52届,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年度时尚文化盛典,与美国“环球小姐(”Miss Universe)和日本“国际小姐(”Miss International)并称为全球三大国际性正规
女性文化活动.
3、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是一项国际性旅游文化使者评选活动,是当代旅游时尚文化,旨在加强女性对国际旅游文化事业的贡献。大赛1993年创办于马来西亚吉隆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为了促进国际间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大赛国际组织和组委会将大赛定名为“中国年”,2004年至2007年大赛的主题设定为“旅游中国,文化使者”。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以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为背景,以竞赛为桥梁,以传播旅游文化为目的。
4、“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和“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及“法国大都会世界模特大赛”一同被全球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三大模特赛事。
范文三:调查-成就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有哪些
调查:成就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有哪些 重要发现
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前三项关键支撑
71.05%受访者认为“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是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标准;94.56%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性大国,中国、俄罗斯紧随其后
80.1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塑造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6日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推出网络调查问卷,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同时在北京、宁夏、山东、河北等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发放纸质问卷。
样本总数:5515份,其中网络问卷3978份,纸质问卷1537份。
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中国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步伐。当今时代,全球大国究竟有何标准,需要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和支撑方式,这些都是当前中国亟待思考的重大问题。基于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了解公众对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的认知状况,探究全球性大国背后的支撑因素,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优势与不足。
何为全球性大国
五个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经济实
“文化认同度”、“军事实力”;美国、中国、俄罗斯是中国公众认可力”、
度最高的三大全球性大国
当被问及“在您看来,全球性大国有哪些标准”时,“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科技发达,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经济实力强,经济总量规模名列世界前茅”、“文化认同度高,价值观具有全球传播力”、“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先进武器”、“政治文明优势突出”位列前六位,得票率分别是71.05%、68.42%、62.11%、54.71%、46.47%和40.42%。“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等则得票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6.58%和21.56%。在“您认为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是全球性大国”的调查中,美国以94.56%的得票率高居榜首,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紧随其后,得票率分别为90.17%、86.54%、62.28%和53.31%。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第一,全球性大国必须大而强,在某种意义上,强更重要。在公众看来,一国是否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是否发达,成为判断其是否是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标准;而物理意义上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因素,虽很重要却已退居相对次要的位置。
第二,全球性大国必须软硬兼备,软实力、硬实力同样重要。硬实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例如,德国在二战废墟中能够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力量。经济上,“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经济总量的增大以至于产生对国际经济的巨大影响。经济持续较高速增长是大国经济形成的重要证据”。军事上,纵观公众心中的几个全球性大国,无一不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特别是美国,其“军事支出占全球总额的37%,是中国的四倍多,在陆地、海上、空中和太空均占据主导地位”。在软实力方面,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能否被认同,政治文明是否具有突出优势,关系到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与博弈中所处的位置,关系到一
个国家的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全球性大国必须内外兼修,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一位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个国家在国际重大事项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是其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维护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真正有所作为。”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有哪些
前三项关键支撑:“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已获得国内民众普遍认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近英国的4倍,德国的3倍和日本的2倍多。中国军事实力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其高科技装备占全军的比重虽少于欧美国家,但综合战斗力毫不逊色。中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版图辽阔。横跨欧亚、东接西太平洋、西接中亚,在亚洲大陆的地缘政治优势明显。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亿,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十大关键支撑主要体现在: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具有大国发展战略与大国思维(占比80.12%);军事强大,拥有核武器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占比78.62%);政治文明优势突出(占比75.81%);开放程度高,倡导“命运共同体”(占比69.33%);地大物博(占比62.67%);地缘安全,长期实行睦邻友
好政策(占比58.33%);人口众多(占比40.26%)。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国内政治稳定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最关键的支撑因素之一。1989年2月26日,**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老布什时谈道,“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可见,中国发展的必须条件是稳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始终把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致力于维护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也是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是成为全球性大国支撑因素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在国际舞台建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获得全球性大国认同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正在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呼吁,无疑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支撑,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重要理由。
在“您是否认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调查中,高达22.22%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27.78%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38.89%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7.51%、3.60%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同时,在“您是否认同中国已经成功塑造了负责任大国形象,(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调查中,17.51%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32.62%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30.04%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16.21%、3.62%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由此可见,中国已在亚洲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成为“亚洲地区性大国”,且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直以来,中
国都在全球事务中积极承担责任,不仅积极配合联合国的有关行动,而且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率先垂范,出钱出力。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上承担应有责任的最好体现。
第三,经济实力是打造全球性大国的坚强后盾。当前,在各国经济都面临困难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增长动力源很多,发展后劲很足,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这也是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的重要原因。
第四,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国思维和大国战略是中国展现作为全球性大国应有之义。不同于西方大国,中国没有通过暴力侵略建立殖民地,而是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外交文化,那就是追求和平、求同存异、和谐共赢,这即是当代中国的大国思维和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以开放心态,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体系建设。
中国崛起还有哪些短板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占比48.75%)、“法治体系仍不健全,法治现代化有待发展”(占比42.71%)、“中华文化传播力和认同度还不太高”(占比35.63%)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三大短板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支撑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它的突出优势有哪些”的调查中,受访者普 在
遍认为“科技水平发达,掌握世界一流的高精尖技术”是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突出优势,排名首位,占比90.27%;“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军事实力强大”分别位列二至四位,投票率分别为87.57%、86.22%、80.31%。“优越的地缘安全环境”(占比78.76%)、“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大影响力”(占比47.51%)、“拥有政治文化与制度优势”(占比69.42%)、“优越的国内资源条件”(占比52.71%)也是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不能忽视的优势。
毋庸置疑,拥有高科技、世界一流的高精尖技术使美国能够成为真正重量级的超级大国。美国实行开放的移民政策,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吸引了世界各地高端人才。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安全环境,它东临大西洋,西衔太平洋,北倚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南靠相对落后的墨西哥,长期处于“弱邻国状态”,无强敌入侵之虞。加之“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军事实力强大”的软硬实力等结合共同构成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五大支撑因素。
面对当今国家社会纷繁复杂、势力倾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势不可挡,但中国与世界强国相较,还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距。在“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有哪些短板,请选择您最认同的选项”的问题调查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占比48.75%)、“法治体系仍不健全,法治现代化有待发展”(占比42.71%)、“中华文化传播力和认同度还不太高”(占比35.6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占比24.06%)、“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占比23.85%)、“与周边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存在不安全因素”(占比22.53%)、“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占比20.94%)、“中国外交的世界影响力还需加强”(占比18.13%),位列前几位。从调查结果看出,中国的短板还有很多,自身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正视。
除此之外,中国还应当注重打造对外传播话语软实力。当被问及“您是否认同西方社会对中国迅速崛起充满疑虑和担忧(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时,44.44%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27.78%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22.22%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14.02%、5.56%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当前,随着中国的崛起,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此颇有疑虑,“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论调。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消除国际偏见,纠正曲解误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推进大国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之意。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高骊 刘瑞一)
范文四: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也许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问题。据统计,在上世纪后半页世界人口增长翻了一番,从1950年的25亿升到1988年59亿,这个史无先例的人口巨浪及其不断上升的消费,正把人类的索取推向超出地球的自然极限。
(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将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3.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4.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5.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6.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快3倍。
7.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而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8.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9.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元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女口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10.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二)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调节,包括战争、疾病等,它属于物种的自我调节,即广义上的生态平衡调节。
2.计划生育。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我节制生育,有计划的生育,是自我控制种群规模的有效手段。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突出点成绩,但是和自然调节不同,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干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育观念引导。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生育观念,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自古既有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更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落后的生产习惯,家族意识等等,造成人口的国度膨胀,必须引导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才能有效遏制人口的无节制增长。
4.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个怪圈跳不出来,很难达到根本治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步入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有很大关系。
范文五:解全球性问题
王
毅解全球性問題亞太應為中美「實驗田」非「博弈場」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葛沖)去年
中美元首就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談及中美關係,王毅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中國願意同美國一起來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雙方應該在這一地區實現良性互動。「我們認為,亞太地區應該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實驗田,而不是相互爭鬥的博弈場。」
王毅表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是不衝突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雙方共同確定的努力方向,是兩國向世界發出的一個積極的戰略預期,也是兩國對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他強調,中美關係極為重要,也極其複雜。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35年的發展趨勢是中美對話與合作越來越深入,合作的需求遠遠大於分歧。35年的經驗教訓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相互尊重。
王毅說,如果把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比作建造一座大廈,那麼相互尊重就是這座大廈的地基。只要雙方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個地基就一定能打得牢,就能抵禦風吹雨打,真正建成一座合作共贏的宏偉大廈,不僅惠及中美,也會造福世界。
半島問題要爬坡過坎走正道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葛沖)昨日記者會上,外長王毅在談到「烏克蘭局勢」問題時表示,烏克蘭的局勢發展到今天事出有因,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秉持公正和客觀態度。對於如何處理朝鮮半島問題,他強調,中方始終有一條「紅線」,就是絕不允許生戰生亂,而目前就是要做好三件事,「爬坡、過坎、走正道」。
定的大局出發,當務之急是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要通過對話協商把烏克蘭問題納入到政治解決的軌道當中。中方正在繼續與有關各方進行溝通,願意為烏克蘭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此外,王毅強調,朝鮮半島就在中國的家門口。在半島問題上,中方始終有一條「紅線」,就是絕不允許生戰生亂。這也完全符合半島南北雙方,以及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
如何處理當前的半島問題?王毅表示,首先要爬無核化這個「坡」。核問題是目前的
冷靜克制避烏局勢升級
對於烏克蘭局勢,王毅呼籲,從維護烏克蘭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考慮,從維護地區和平穩
癥結所在,只有實現了無核化,半島才會有真正和持久的和平。「不管這個坡多長、多陡,我們都要鍥而不捨,堅持到底。」二是要邁過缺乏互信這道「坎」。有關各方,尤其是朝美雙方嚴重缺乏互信,這是擋在各方面前的一道坎。中方希望各方能夠保持克制,釋放善意,一點一滴地來積累互信。
三是要走對話解決這條「正道」。對抗只能帶來緊張,戰爭更會造成災難,所以平等對話、協商談判才是正道。
王毅表示,六方會談是目前唯一能夠被各方接受的對話機制。作為主席國,中方希望能夠盡早復談。談比不談好,早談比晚談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