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关干印发《广东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件编号】粤财预[1998]66号
【成文日期】1998-08-04
【点击率】12次
各市、县(区)、自治县财政局: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通知》(粤府函[1998]176号)精神,我厅制定了《广东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告知我厅,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附件:广东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
一九九八年八月四日
广东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各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通知》(粤府函[1998]176号)精神,为提高我省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规范我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使用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是省政府根据现阶段国内外和我省经济发展的情况,专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由各级政府负责设立,归本级政府所有,由本级政府安排使用,并由本级财政部门具体管理。
第二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批准,谁清理;谁借债,谁还债”的原则,各级政府负责承担防范化解本级范围内的金融风险。
第三条 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来源
(一)各级财政在安排年初支出预算时,按照本级财政支出总额(扣除专项)的一定比例,提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并列入预算。
(二)每年财政超收的收入,应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确定一定比例增加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
(三)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资金。
第四条 各级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使用范围
(一)由本级政府有效担保的内债和外债,用款单位因客观或政策性因素等影响失去偿还能力而必须由财政代为偿还的;
(二)本级地方金融机构发生政策性亏损而造成支付困难,对当地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适当补助下级政府因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面较广且下级财政无法独力承担的内债和外债。
(四)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用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其他用途。
第五条 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使用方式。
(一)政府有效担保贷款项目失去偿还能力及因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本级地方金融机构亏损并出现支付困难,采取无偿资助方式;
(二)对政府有效担保贷款项目的还款困难,采取有偿方式,并签定借款合同;
(三)对下级金融风险的资助,主要采取有偿方式,并签定借款合同。
第六条 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支出审批程序
(一)对政府有效担保贷款项目失去还款能力或发生还款困难,应由用款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贷款无法偿还和按期归还有困难的原因及需要政府资助的方式、数额等,并附有关财务报表及相关证明文件。财政部门审核后提出处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并根据政府批示办理有关手续。
(二)对本级地方金融机构发生政策性亏损并出现支付困难的,应由该金融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政策性亏损并支付困难的成因、数额并提供年度财务报表等相关证明文件。财政部门根据有关政策进行审核后,提出处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经政府审批后,财政部门据以拨款,并作为增加其国家资本金。
(三)用于化解下级金融风险的资金,应首先由下级财政部门逐级提出申请,说明金融风险的性质、成因、影响、所需资金及已采取的有关措施等,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提出处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根据政府批示拨付资金。其中,有偿使用的部分不按合同规定还款的,在税收返还款中扣回。
第七条 在一般预算科目“其他支出”类级科目中“其他支出”款下,增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支出”项级科目,反映每年预算列支安排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
第八条 为全面反映各级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来源、使用、回收、结余等情况,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户的设立和管理由各地财政预算部门负责,并由总预算会计在当地人民银行国库开设专户,每年将预算列支安排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拨入专户,专户存款以“其他财政存款”科目核算,以“专用基金收入”科目贷方反映专户收入数(含列支转入和回收),以“专用基金支出”科目的借方反映专户的支出数,年终分别转入“专用基金结余”的贷方和借方。收到上级金融风险准备金有偿补助款时列“暂存款”的贷方,转拨该有偿补助款列“暂付款”借方,收回列“暂付款”贷方,归还上级有偿补助款时列“暂存款”的借方。
第九条 为全面掌握我省财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使用情况,各市财政局应将本地区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提取、使用情况按规定的格式(具体表格附后)汇总,随决算上报省财政厅。
第十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下面红色为工作计划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工作计划
一、近期
今年是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的年,是熟悉工作,履职,方法,积累经验的一年,年中“转变,”,即转变工作角色,工作职责。
转变工作角色:参加工作近十年了,从事的工作一直都单一,以至于对行业的工作所知甚少,以至陌生,县办公室全县的核心机构,工作涉及到全县各行各业,对此,在思考问题,事情时,跳出以前在的思维,摆正的位置,全局意识,转变工作角色。
工作职责:办公室对工作安排,尽快熟悉的工作和职责,熟悉县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熟悉县办公室总体工作及年初工作,工作任务;三虚心办公室同志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工作的运行和问题的程序;四要与科室同志总结前期工作,工作努力方向。
二、中期
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熟悉工作方的前提下,明年,自身锤炼,政治素质、能力、工作绩效“三个提升”。
提升政治素质: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面临的情况多么,要从政治角度分析判断问题,清醒头脑。二要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时事、时事,网络、报刊、电视等,敏锐把握方针政策动向,工作的性。要高尚的政治品格。眼界宽广、胸襟广阔、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原则。
提升能力:提升写作能力。理论学习,注重平时公文写作中的锻炼,注意办公室同志撰写材料的学习,能交办的新文件拟稿任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汇报工作、简洁、清楚。提升办事能力。领会工作内容,勤于思考,能工作职责或交办要求,的任务。
提升工作绩效:虚心、同志、等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教训,工作,优质的工作。调研、信息报送等工作,能超额办公室下达的工作。
三、远期
学习,的先进和作风上的优良;锻炼,服务意识和的。服从组织、安排,善于思考、创新,能独立且出色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学习。学习是历史使命,选择学习选择进步,学习进步,放弃学习放弃进步,学习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要学习“身强体健”。一要、、和“”思想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的、深度和深化上下功夫,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要办公室知识的学习,守纪律、知程序、明内容、讲方法,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
2、踏实工作。踏实工作,才能业绩,艰苦奋斗,工作才会一句空话。“两个务必”是党员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要艰苦奋斗,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候都应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工作中,切实履好职,认真服好务。
3、善于调研。调研是头脑清醒,认识超前,工作进步的途径。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应安排,抽出对所从事的工作调查,从不同的途径的工作情况,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方法。要善于调研,乐于调研,调研的知识结构,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方面工作的熟悉,工作的能力。
4、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事业发展的动力;创新,使人充满活力与朝气。一名党员、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方针政策、规章法纪、制度程序范围内,为工作、工作质量,更应在工作方法等新的,在的工作岗位上性地工作。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我相信,在的下,在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的不懈努力,会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使进步,一名新下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大学团支部工作计划
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锻炼,我们步入了大三。我班团支部在这两年中稳步发展,开展了形式多且富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诸多样成绩。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全班广大团员对我支部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携手面对风雨,走过光辉,共同见证07小教本一团支部的成长。紧张而繁忙的大三已经开始,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思想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为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把团支部建设提高到更成熟的层面,特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以此鞭策。
一、 指导思想:
高举十七大精神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团支部和谐发展为主线,引导全班争先创优,开创支部特色。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两会工作报告,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
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学院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二、工作宗旨:
本学期将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继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在理论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思想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思想建设。并且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工作重点:
1.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关心时事,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遵守政治纪律,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明确团支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类会议。根据校及院团委要求和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务及思路,结合本学班特色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加强团支部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广泛征求班级成员意见和建议,确定下一阶段团支部的活动。
3. 集体意识是工作的灵魂,团支部成员要团结一起,培养支部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要树立以集体注意为核心的价值观。密切联系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有对工作忠诚的责任感、对广大同学高度负责的热情和用语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以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热情,真正成为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核心。 4.抓住建国60周年、“12?9” 运动,冬季招聘会等契机,依据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每个团员的特长,开展生动、活泼、健康的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达到既锻炼学生能力有提高素质的目的。 5.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具体计划:
(一 )9月份,新学伊始团日活动目前暂定主要涉及三项内容,一总结过去,展望新学期。鼓励全体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及事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二是倡导积极锻炼,健康饮食,铸造良好的体魄以更好地回馈社会;三是开展秋冬护肤保养讲座,加强我们班广大女生的护肤保养意识。缤纷女生,多彩生活。
(二 )10月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为活动契机,开展爱我中华系列团日活动。增强班级广大团员青年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决心。通过举办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展现07小教本一全体同学热爱校园、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形式可丰富多样,内容视情况具体安排。
(三 )11月份,利用节假日组织团员青年到北雁荡(暂定)游历,欣赏自然风景,开展野炊野餐、对诗联句等精彩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并让全体同学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四)12月份,拟以冬季招聘会为契机,组织同学服务工作现场,感受就业压力。鼓励同学积极复习迎考,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并且作好本学期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总结工作。 五、结语:
一个班级的思想建设无疑会影响到这个班的整体面貌,这给我们团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任团支部如一股新鲜“血液”,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这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听取大家对我们学会团支部的意见,服务大局。在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有信心把我班团支部建设成为“文化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优秀团支部。我们也正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
下面红色为工作计划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工作计划
一、近期
今年是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的年,是熟悉工作,履职,方法,积累经验的一年,年中“转变,”,即转变工作角色,工作职责。
转变工作角色:参加工作近十年了,从事的工作一直都单一,以至于对行业的工作所知甚少,以至陌生,县办公室全县的核心机构,工作涉及到全县各行各业,对此,在思考问题,事情时,跳出以前在的思维,摆正的位置,全局意识,转变工作角色。
工作职责:办公室对工作安排,尽快熟悉的工作和职责,熟悉县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熟悉县办公室总体工作及年初工作,工作任务;三虚心办公室同志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工作的运行和问题的程序;四要与科室同志总结前期工作,工作努力方向。
二、中期
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熟悉工作方的前提下,明年,自身锤炼,政治素质、能力、工作绩效“三个提升”。
提升政治素质: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面临的情况多么,要从政治角度分析判断问题,清醒头脑。二要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时事、时事,网络、报刊、电视等,敏锐把握方针政策动向,工作的性。要高尚的政治品格。眼界宽广、胸襟广阔、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原则。
提升能力:提升写作能力。理论学习,注重平时公文写作中的锻炼,注意办公室同志撰写材料的学习,能交办的新文件拟稿任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汇报工作、简洁、清楚。提升办事能力。领会工作内容,勤于思考,能工作职责或交办要求,的任务。
提升工作绩效:虚心、同志、等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教训,工作,优质的工作。调研、信息报送等工作,能超额办公室下达的工作。
三、远期
学习,的先进和作风上的优良;锻炼,服务意识和的。服从组织、安排,善于思考、创新,能独立且出色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学习。学习是历史使命,选择学习选择进步,学习进步,放弃学习放弃进步,学习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要学习“身强体健”。一要、、和“”思想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的、深度和深化上下功夫,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要办公室知识的学习,守纪律、知程序、明内容、讲方法,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
2、踏实工作。踏实工作,才能业绩,艰苦奋斗,工作才会一句空话。“两个务必”是党员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要艰苦奋斗,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候都应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工作中,切实履好职,认真服好务。
3、善于调研。调研是头脑清醒,认识超前,工作进步的途径。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应安排,抽出对所从事的工作调查,从不同的途径的工作情况,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方法。要善于调研,乐于调研,调研的知识结构,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方面工作的熟悉,工作的能力。
4、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事业发展的动力;创新,使人充满活力与朝气。一名党员、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方针政策、规章法纪、制度程序范围内,为工作、工作质量,更应在工作方法等新的,在的工作岗位上性地工作。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我相信,在的下,在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的不懈努力,会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使进步,一名新下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大学团支部工作计划
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锻炼,我们步入了大三。我班团支部在这两年中稳步发展,开展了形式多且富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诸多样成绩。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全班广大团员对我支部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携手面对风雨,走过光辉,共同见证07小教本一团支部的成长。紧张而繁忙的大三已经开始,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思想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为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把团支部建设提高到更成熟的层面,特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以此鞭策。
一、 指导思想:
高举十七大精神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团支部和谐发展为主线,引导全班争先创优,开创支部特色。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两会工作报告,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
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学院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二、工作宗旨:
本学期将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继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在理论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思想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思想建设。并且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工作重点:
1.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关心时事,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遵守政治纪律,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明确团支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类会议。根据校及院团委要求和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务及思路,结合本学班特色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加强团支部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广泛征求班级成员意见和建议,确定下一阶段团支部的活动。
3. 集体意识是工作的灵魂,团支部成员要团结一起,培养支部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要树立以集体注意为核心的价值观。密切联系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有对工作忠诚的责任感、对广大同学高度负责的热情和用语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以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热情,真正成为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核心。 4.抓住建国60周年、“12?9” 运动,冬季招聘会等契机,依据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每个团员的特长,开展生动、活泼、健康的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达到既锻炼学生能力有提高素质的目的。 5.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具体计划:
(一 )9月份,新学伊始团日活动目前暂定主要涉及三项内容,一总结过去,展望新学期。鼓励全体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及事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二是倡导积极锻炼,健康饮食,铸造良好的体魄以更好地回馈社会;三是开展秋冬护肤保养讲座,加强我们班广大女生的护肤保养意识。缤纷女生,多彩生活。
(二 )10月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为活动契机,开展爱我中华系列团日活动。增强班级广大团员青年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决心。通过举办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展现07小教本一全体同学热爱校园、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形式可丰富多样,内容视情况具体安排。
(三 )11月份,利用节假日组织团员青年到北雁荡(暂定)游历,欣赏自然风景,开展野炊野餐、对诗联句等精彩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并让全体同学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四)12月份,拟以冬季招聘会为契机,组织同学服务工作现场,感受就业压力。鼓励同学积极复习迎考,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并且作好本学期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总结工作。 五、结语:
一个班级的思想建设无疑会影响到这个班的整体面貌,这给我们团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任团支部如一股新鲜“血液”,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这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听取大家对我们学会团支部的意见,服务大局。在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有信心把我班团支部建设成为“文化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优秀团支部。我们也正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
范文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要素
来 稿 摘 刊黼麟黼麓麟豢糕黼瓣瓣缫瓣黼糕麓黼糕瓣黼鬻戮鬃露黼鬻獭黛鬻黼黼戮熬黼黼粼糕燃
! ‘ 一 。一‘一‘一’一‘一‘((-‘((_+((*’(?‘?‘((?‘((_‘? 。? ? ? ? ? 。e 目的地拓展中间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代售业务,开 e? ? ? 发新的业务品种,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尽快由业务 ? e单一化、分业经营向业务多样化、混业经营过渡。 i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要素i 金融机构通过开拓市场,拓展业务,寻求新的效益 ?, ? ? 增长点,在业务发展中壮大自己,增强自我抵御风; 郭利 权小生 ; 险的能力,逐步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力。? ?
; ; 三、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和约束机制。并 一、重塑社会信用基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狠抓落实,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金融机构的前
提。首先,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管机关, 的自我控制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条件和关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规范企业、政府行为,防 键所在。所以,金融机构要针对每项业务从开始到 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相关法 结束的全过程,尽可能详细地制定各项制度及相 律法规。对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要进行 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约束,尽量减少漏洞和空白,并 严厉制裁,包括辖区金融机构共同拒绝对其贷款、 且随着金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应及时进行制 停止提供结算和汇兑服务等制裁措施。促使企业 度的补充和完善。要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特别 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重合同、守信用,建立起在 是对要害部门和要害岗位要有完备的制约和监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 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 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其次,建立企业信用评级 上,重要的是抓管理、抓落实,使各项制度真正落 制度是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 到实处。首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塑 评级评定标准可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 造金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树立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的“铜墙铁壁”。其次,对员工在新业 量、产品市场前景、销售情况、主要负责人的德能
勤绩及借贷还贷情况、企业信用等。银行信贷登记 务、新技术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培训,提高员工的业 咨询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及时、全面反映借 务素质,增强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第三,狠抓各 款人的资信程度,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而 项制度的落实。金融机构要与每个员工签订目标 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已建立 责任制,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的企业经济信息档案,查询有关借款人的各种资 四、中央银行从严监管。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料和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程度,达到减 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要建立以人 少贷款风险之目的。第三,加强同业自律和互律, 民银行监管为主体、金融机构自我控制为基础、金 实行联防联治,促进有序竞争。建立同业公约等全 融同业自律和互律为重要环节、社会监督为补充 行业共同遵守的制度,尤其是在吸收存款、发放贷 的“四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实施金融监管责 款、办理代发工资等允许交叉和竞争的业务上,更 任制。由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行长任本辖区实施金 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公约制度,便于相互制约和监 融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领导建立金融安 督。加强金融同业自律,使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 全区工作,与辖区各金融机构一把手签订金融监
管责任书,对重点监管对象要随时掌握其风险状 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鼓励有序竞争。要把金
融同业监督纳入正常的监管渠道,实现联合防范 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依法加大查处力 金融风险。 度。为了维护金融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金融监管
二、实施金融创新和多种经营,在发展中实现 的权威性,人民银行必须依法查处金融机构的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重要基础。“用发展的观点, 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查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强化
据,以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为准绳,既要处罚金融机构风 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解决金融
险的唯一出路”。金融机构要在提高信贷资 机构,又要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行政和经 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有选择、有 济处罚,做到依法监管,执法必严,从而维护良好
《华北金融》2001年第 5期
万方数据
来稿摘刊 的金融秩序,确保辖区金融业稳健、安全、高效地 人存入时的利率。目前信用社采用分期逐档次计
运行。 提,由于期限不同,适用利率也难以确定,因此,在
具体执行的时候,各农村信用社操作不尽相同。多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临汾中心支行 数信用社采用同档次现行利率为适用利率,由于
人民银行侯马市支行 存款利率自1996年以来已7次下调,加权利率
明 显高于现行利率,所’以,造成应付利息的提取严重 (责任编辑刘敬)-0 -0?一,0--(? ? ? ? ? ? ? ? ?? ? ? ? ? -? ? ? ? ?? 不足,目前已经有多数信用社应付利息长期为负
数。据测算,三河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2亿元,
农村信用社财务数据 少提应付利息4000万元左右。由于信用社应付利
息严重不足,在支付利息时各信用社采取了不同 失真应引起重视 的做法,一是在利息支出中直接列支利息;二是突! : , ,
击提取应付利息;三是在应付利息中用红字反映 ; 宋庆彬 陈世忠孙永响 ? ? ? 余额。前两种方法无疑会使成本上升,而后一种方
El前,我支行对我市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检 法则会出现以后的年度中为弥补红字而虚增成 查的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经营核算数据存在失 本,这样都会造成损益不实。 真现象,具体表现为财务成果数据失真,这种情况 三、应收利息,坏帐准备金的提取与现行规定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当引起各有关方 不一致。有的信用社没有提取应收利息,因此,对 面的重视。 按照应收利息为计提基数的信用社应收帐款的坏
一、农村信用社没有实行严格的权责发生制 帐准备金,各农村信用社均未计提,这样的会计核 原则。权责发生制规定:凡是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 算减少了信用社目前的经营成本,但增加了信用 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 社的经营风险。同时,不提取应收利息,信用社贷 收入和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 款利息收息率指标的计算也缺乏真实的基数,部 支出,即使在本期发生,也不计入本期损益。而当 分信用社收息率在考核中长期为90,以上,甚至 前在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中,多数信用社没有 达到100,以上,其实真正的收息率不足80,。 认真贯彻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各社都是根 四、农村信用社管理考核系统欠完善,同时缺 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对逾期 乏严格的监督机制。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普 贷款的应收利息,按现行规定,逾期未满一年的贷 遍亏损,信用联社为扭转这种局面,加大了对各乡 款,信用社应计提应收利息并纳入当期损益。而现 镇农村信用社的考核力度,层层下达了以利润和 实情况是,逾期贷款一旦形成,其收息率是相当低 贷款质量为核心的管理考核指标,其中利息回收 的,将利息收入计人当期损益,直接虚增了信用社 率与贷款质量占年终所有考核指标的50,,并且 的帐面利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考核结果与职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于是,各 收入要缴纳营业税,当期盈利的信用社还要交纳 信用社将不良贷款调成正常贷款、表外应收息调 所得税。出于信用社利益方面的考虑,多数信用社 入表内应收息的现象发生了。农村信用社现行的 没有按规定提取应收利息。 管理考核体系,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增收节支、开
二、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没有足额提取。使信用 源节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 社存在大量潜亏。按现行规定农村信用社筹集到 农村信用社为完成年终考核指标而弄虚作假。 的资金,需按国家规定的利率分档次逐期计提应
付利息,计入成本;当实际支付给存款人时,冲减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三河市支行 应付利息。按照《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 应付利息分档次逐笔计提,其适用利率应(责任编辑刘敬)
是存款
《华北金爵k))2001年第5期 47
万方数据
范文三: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目录
摘要 ................................................................................................................................ 2 一、跨市场金融简述....................................................................................................... 2 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 .............................................................. 3 1.跨市场金融创新的新特征 ........................................................................................ 3 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 3 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 5 1.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 5 2.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 ....................................................................... 8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建议 .................................................................................. 10 1(宏观监管层面 ...................................................................................................... 11 2(微观管理层面 ...................................................................................................... 12 3(微观操作层面 ...................................................................................................... 13 4(其他建议.............................................................................................................. 13 参考文章: ................................................................................................................... 14
1
摘要:随着金融改革与金融脱媒的发展,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大势所趋。跨市场金融产品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效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加速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相关资管的交叉金融产品中也出现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并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首次提出了“既防‘灰犀牛’,又防‘黑天鹅’。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本文从跨市场金融出发,列举了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传导途径和通道,提示了资管业务中交叉创新金融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关键风险点,并从宏观审慎监管到微观管理和操作上提出了应对方法。
一、跨市场金融简述
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货币的流通,达到有效资源配置、价值实现的行为,它的本质就是经营活动资本化的交换过程。跨市场金融指的是通过具有交叉属性的金融产品,借助相关的管理通道,达到资源间跨越市场的有效配置行为。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以及泛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跨市场的交叉金融产品逐渐在银行业中盛行,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整体来看,跨市场金融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必然出现的行为。它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成为推动利率的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提高了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际金融接轨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泛资产管理市场格局逐步形成中,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混业竞合的进一步加深,交叉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变得日益复杂。交叉金融产品作为跨市场金融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的主要产品,其在运作过程中
2
1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形成了“三高一低”的风险特征,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2017年金融工作的基调是“防控金融风险,坚决治理市场乱象”。针对市场上交叉金融产品的乱象,银监会陆续推出整治“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并提出需要防范的“十大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跨市场金融风险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
1.跨市场金融创新的新特征
跨市场金融经营活动可分为:一是内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利用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来跨越货币、资本等多个金融市场的子市场;二是外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多种金融牌照,同时从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通过跨市场的机构主体来打通资本、货币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由于跨市场牌照获取难度相对较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难以介入,因此,利用业务、产品创新来实现跨市场交易已成为更为主流的模式,这也是当下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征。
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业务、产品层面上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领域。从机构来看,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都直接或间接涉足其中。从产品类型看,有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
1 “三高一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资金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利益相关度高、失败容忍度低的特征。
3
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各种类型,门槛和风险收益特征覆盖了绝大多数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为27万亿元;到2016年,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1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
图表1:2012-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单位:万亿元)
从市场份额来看:银行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截止2016年底,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占我国资产管理总额的25.06%;基金管理公司和子公司合计管理资产规模26.05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22.47%;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22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17.44%。未来几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监管政策的转变,市场格局将有所变化。银行业资金和渠道优势明显,仍将是中坚力量;受益于过去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大力支持,券商、信托和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随着通道政策红利逐步消失,这些机构则面临转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
图表2:2016年资产管理机构市场份额情况(单位:%)
4
总体来讲,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跨市场金融的主要通道。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通过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借助相互间资管合作等业务通道,达到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投资或投机的目的。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表现为交叉金融产品,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其中以银行理财产品占比最大,银行产品未来将成为资管产品的中坚力量。
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资管市场中交叉性金融产品运作的根本逻辑在于资金在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主体、跨地域之间的流动。其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而由此引发的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以及杠杆层层叠加等风险则构成了资管产品风险的重要来源。
1.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运作通道叠加,风险复杂程度高。受过往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交
5
易规则的约束,银行理财产品和部分银行不具备合格投资者资格,加之银行理财产品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无法以理财名义办理抵质押手续,造成了同业投资、理财业务运作中的一些交易环节必须借助其他机构作为通道来完成。特别是2012年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资管新政”,促成了各类新型合作模式对传统银信合作模式的替代,逐步形成了当前银证、银保、银基、银证信、银基信交叉合作,以及各种“收益权”转让,并附加保证担保、权利质押、回购条款或分级设计等特殊结构的业务模式。如此复杂的交易结构,虽然达到了法律关系的合规,但是衍生出更多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一是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跨业合作形成了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不但增加了资金运行环节,推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各参与机构权责不清,风险发生后互相推诿。二是复杂结构的产品不能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交易各方均不对相关资产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2)投资范围日益复杂,风险关联程度偏高。2015年以来,银行开始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交叉金融产品从过去不同类别机构的跨业合作逐渐向不同市场的跨市场投资发展。相应的风险也呈现出从不同机构间的交叉传染,向不同市场间的交叉传染发展。一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二是银行结构化分级产品形成对资本市场加杠杆,加剧市场波动。三是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相互交织转换。股票型交叉金融产品中近40%投资于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质押融资。前三类投向的退出方式为限售锁定期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卖出股票的市场化退出。能否实现本金安全和预期收益,既取决于增发认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也取决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支持股票的理性估值。以股票质押融资为投向的交叉金融产品虽然实质上为资金融出业务,主要面临融资人的信用风险,但因以上市公司股权为质押,融资人信用风险
6
可能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市场风险。
(3)风险意识不足,管理精细化程度低。一是管理体系方面,部分银行未建立具有交叉金融产品特色的统一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授权管理、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管理、投资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在理财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各业务条线相对独立的业务制度中。二是交易对手管理方面,各银行总行普遍建立了同业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清单以及理财和投资业务合作机构清单。但是,部分银行未对通道类、委托投资管理类、风险管理参与类合作机构加以区分,并未根据合作机构的不同风险参与程度制定差异化的资质审查标准。
(4)未能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拨备,缺乏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银行机构在以自营资金或同业资金购买交叉金融产品时,虽能在投资前开展风险审查和资金合规性审查,但未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也未运用交易账户异动监测、压力测试、限额管理等手段,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部分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业务部门,配备了具有资金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但目前还未建立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管理。部分银行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用以防范外部风险传递;也没有建立风险识别、计量、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及对各类风险的缓释制度,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和管控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的侵袭。
(5)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效力。跨市场业务中,有一部分与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有关。比如,早期为了规避存贷比和合意贷款规模限制,银行先后与信托、证券以及基金子公司进行通道合作,形成了一轮跨市场业务发展的浪潮。最
7
近两年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绕贷款规模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利用其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率以及拓展银行资金运用范围(如借道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股市)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不管形式如何,分业监管体系下,不同监管主体对相似业务的监管标准不同,为监管套利类的创新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反过来讲,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相当程度的风险没有被合理考量并纳入监管视野。
2. 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
(1)系统性风险。本质上说交叉(跨市场)风险是一种传导风险。各种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断突破分业经营限制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在资本、资金、产品等方面的联系,很容易将某个市场或行业的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和行业。这种风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市场或行业中,而是通过股权控制、资金交易等纽带,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风险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不同,对交叉业务风险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其加速了上述这些金融风险外溢的速度,并扩大了金融风险外溢的范围,这些都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上升。
(2)市场局部的泡沫和剧烈波动风险。跨市场业务消除了不同市场的分割,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但这也降低了某些金融市场(尤其是高风险的权益市场)的准入门槛。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交叉金融业务的过度发展,极有可能使巨额资金在局部市场上快速集聚,加剧其泡沫化程度,并形成巨大的危害。2015年我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与跨市场资管产品的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
(3)基础资产风险和杠杆叠加可能引发的连锁传染风险。在交叉性金融产
8
品中为了规避监管政策的限制,基础资产、交易模式、产品嵌套不断创新,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存在诱发连锁性风险的可能。一方面,许多产品最终投资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当前信用风险压力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产品中大量运用了类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并通过合同安排创设了各种名目的资产“受益权”、“收益权”等,这些新型的权利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判例支持,一旦发生风险将面临权利主体利益难保障、资产悬空和处置困难等问题。而且产品嵌套层次越来越复杂,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风险发生后各方互相推诿责任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4)“刚性兑付”导致的信用转换风险。“刚性兑付”在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中普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可能存在误导性销售,片面强调产品高收益,在投资运作中只能通过增加高风险资产配置、放大固定收益投资的杠杆倍数来提高产品收益率,还有通过“资金池”和“资产池”的组合运用,内部进行期限错配、风险递延、交叉补贴等方式来运作,导致风险积累。虽然资管产品都属于表外业务,基本能够实现单独账户、独立核算管理,但都缺乏必要的风险缓释机制,产品到期兑付危机发生后,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声誉风险。金融机构为了维护声誉,往往采取自有资金先行赔付等方式化解兑付风险,导致转化为表内风险。
(5)监管不平衡导致政策套利风险。在分业监管格局下,由于监管政策导向与标准不统一,客观上使得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监管套利可能性,为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各资管机构所进行的业务交叉领域通常是监管相对薄弱的领域,交叉性金融产品可能会因为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欠缺而导致政策冲突。从微观主体具体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看,可能都是合法合规,分别符合
9
不同监管部门的针对性监管要求,但相互交叉合作后,隐藏下了制度套利的空间和隐患。
(6)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仍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以投资拉动为主,融资是当前金融服务的重点,特别是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在融资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发展严重滞后。虽然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以产业、银行、保险等为核心的不同类型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完成了各类金融平台布局,但其业务仍更多围绕公司客户开展综合化融资服务。以银信理财合作为例,最初主要是出于银行规避信贷规模和投向的限制,银信合作政策收紧后,银行依靠证券、基金子公司资管产品为通道的新交叉产品模式开始快速扩张。近两年银行与信托、基金、证券等合作的资管交叉性产品已经由规避信贷规模限制逐步转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不良率、拓展银行资金运用领域等目标。但由于银行是最终的资金和资产提供方,其他机构产品更多扮演通道角色,风险并未从银行体系转移。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建议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顺应金融市场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应以疏导为主。未来,资管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潜力巨大。交叉性金融产品作为金融资管的创新产品,由于产品的结构较为复杂,合同约定责任不清,加上规则不明,极容易形成监管套利,并且伴随着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传递,最终会对各参与机构的当前业务和未来发展产生共振影响。因此,加强资产管理领域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审慎监管尤为重要。应通过宏观监管和微观的管理、操作三个层面来防范和化解跨市场金融风险。
10
1(宏观监管层面
(1)加强宏观的审慎监管,提早做好经济“灰犀牛”的预防措施。借鉴英美国家的监管体制改革,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金融安全体系。传统中国金融监管的思路沿袭了西方金融的风险监管传统,并没有将竞争问题视作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已对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形成共识,而宏观审慎管理中的集中度、规模、关联度等指标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属性,应与时俱进地将对“竞争”的监管纳入监管层的法定职责,加紧建立中国的金融竞争性监管体系。
(2)加紧推动资管领域立法,规范资管基本法律关系,统一监管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短期来说,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作,淡化分业监管思维。一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确保行业间规则的一致性,避免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政策不统一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强化部门间的交流协作,发挥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作用。对重大创新业务和风险事项进行不定期沟通,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监管真空。三是制定协同监管应急预案,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做好金融市场重大风险处置和危机处理的统一预案。
(3)围绕“脱虚向实” ,防止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以及“三高一低”行业。加强“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教育与监督。客观、全面认识交叉金融产品,以疏堵结合的思路,
2建立创新业务备案、监测评估和叫停机制,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审视交叉金融产品创新。符合标准的,鼓励支持;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叫停通报,防止风险积累和扩大。
(4)实行功能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资管产品登记、信息披露、后台监管、
2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11
诉讼受理等信息平台,规范统一资管产品开发设立的准入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从产品募集来源、投资方向等进行分类监管。
(5)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一是建立“栅栏”原则,要求交叉金融产品在管理主体、产品运作方面必须做到代客与自营相分离。二是继续推动产品端的净值化转型,充分披露产品投向和风险信息,以透明、合理、公允的产品价格变动将风险传递给投资者。三是创造有益于交叉金融产品的监管环境。包括加快推进信贷资产流转、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严厉打击监管套利等,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交叉金融产品正常发展。
(6)穿透式监管。不仅要穿透至底层基础资产,也要穿透至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此外,在通道叠加上还要穿透杠杆水平。
2(微观管理层面
(1)风险融入。以我行为例:在制定交叉金融产品制度时,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融入,提出了风险准入、风险分类、风险应对的3个层面的8个规定动作。通过风险准入把住风险源头,通过风险分类判断风险状况,通过风险应对消除风险隐患。严格对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研发管理、投资运作管理、销售管理、交易集中度管理、客户作适当性管理。区分风险职责,跨行业跨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资本计提、风险拨备等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
(2)提升研发能力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产品风险管理的“机控”水平,将风险管理融入流程的规定动作将逐步通过系统实现。
(3)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创新要确保风险创造主体的一致性,严禁向金融消费者转嫁风险、藏匿风险、延滞风险,坚持透明、简单和规范的原
12
则,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诉处理和录音录像等保护措施。
(4)加强与监管层和行业协会间的沟通与协作。一方面,加强领会监管层的思路和要求,以“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制定创新产品。另一方面,为监管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产品信息。最后,加强与行业协会间的互动协作,通过在协会间共享负面清单、基础资产投向等数据,提高资管信息透明度。
3(微观操作层面
(1)合规操作。加强员工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学习,领会监管要求与制度要求,理解产品的适用范围,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降低操作风险。
(2)加强从业人员的廉洁建设,施行奖惩制度,建立产品漏洞汇报机制。鼓励“奖善罚恶”,对知法范法、严重违纪人员应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操作人员在创新产品运行过程中,发现并上报的问题和漏洞给予足够重视并给予奖励。
3)做好投资者教育及分级筛选。一方面,在销售银行理财等产品时,应(
认真履行对投资者灌输风险与收益挂钩的投资教育,并保存好相关的录像和原始记录;另一方面,需严格做好投资者和投资产品的分级,避免出现交叉分级销售,严禁出现误导和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低承受能力储户的现象。
4(其他建议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经济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融入,国际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深。跨市场交叉金融产品未来将不仅局限于国内的资本与市场,必将融入国际的资本与市场中。
一方面,需加强国家金融安全审查。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13
家安全法》通过。虽然该法将金融安全纳入其中,但是却未提及金融安全审查。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已出现国家安全审查。对此,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出台国家金融安全审查制度规范,构建国家金融安全战略防御体系。
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需提前做好相关产品与业务的调查、研究及风险测试,搭建好与国外资本与市场对接的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章:
[1]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趋势与借鉴 来源:财新网;作者:李震
[2] 银监会高层:加强跨行业、跨市场产品创新监管 来源:金融市场;作者:吴红毓然
[3] 跨市场创新需高度关注交叉金融风险 来源:中证网;作者:曾刚
[4] 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产品的风险防控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沈国金
[5] 资管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发展与风险 来源:财新网;作者:王玉国
[6] 资管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演进与发展 来源:华龙网;作者:王玉国、邓阳
[7] 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10万亿 行业发展前景可期来源:前瞻产业研究;作者:王辉
[8]《境内分行直营业务风险管理融入流程指导意见》 来源:建总函〔2017〕591号
14
范文四: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权威访谈
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1日?02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当前存在哪些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危害在哪里?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金融风险呈现新特征
风险与金融如影相随,既有来自资产信用和市场波动的风险,更有来自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债务违约等带来的风险隐患。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体系面临的信用风险。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46个月同比负增长。伴随许多企业利润率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持续上扬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判断,2016年实体经济整体仍将处于调整之中,特别是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意味着相关产能过剩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而产能过剩行业本身具备的结构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也势必会一定程度上蔓延扩散到金融行业。
数据显示,自2011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5个季度呈现“双升”局面。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59%,创近四年来新高,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63亿元,比年初增加2038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专业机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臧景范告诉记者,当前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一系列新特点,而且化解难度加大。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持续攀升,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二是实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的高位运行使得风险在行业间、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间蔓延,隐含风险传染性强。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工业企业的负债率达到56.8%,负债多以银行贷款、债券等形式出现。三是金融风险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加大。
业务交叉增大风控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推进,金融业务交叉经营更加普遍,也为实现综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这种融合趋势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日益复杂。”在曾刚看来,2013年发生的“钱荒”和2015年的“股灾”都与跨市场金融活动的过度发展有关。
我国监管结构目前仍是分业监管,即银行、保险、证劵分别有各自的监管部门和监管方式。监管是分开的,但资金流动却在不同的市场间游走逐利,从而形成了一些监管的灰白地带,也留下了风险的隐患。
“不同于单纯的呆账坏账和信用风险,贯通于不同市场间的金融产品带来了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看似一笔不起眼的坏账,由于风险的层层嵌叠,会带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曾刚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10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已达到71.13万亿元,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金融产品。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来自民间金融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网贷平台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打着互联网理财的旗子进行非法集资……近年来类似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让金融风险更趋多元化。
臧景范也表示,不良资产往往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债权债务关系多重交织,甚至牵扯到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运作,导致资产处置难度增大。
做好应对?防患于未然
面对多重金融风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无疑要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曾刚认为,金融机构首先要盘活存量,加快处置已经发生的不良资产,避免不良包袱的累积。他建议金融机构通过采取核销呆坏账、探索不良资产证劵化等方式加快减负。
其次,商业银行要动态优化贷款结构,加快从国家不支持、不鼓励的行业中退出,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家战略支持的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新兴行业中去,既有效支持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又降低了资产组合的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要加快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适当提高资产拨备率、资产充足率等方式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曾刚强调,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效率不只需要金融机构的努力,也离不开司法、税务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逐步完善处置逃废债等违法行为的法治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不断优化信用环境。
针对跨市场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隐含的巨大风险,曾刚认为,要适应交叉风险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特征,适时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分业监管架构。“要尽快打破刚性兑付,避免金融机构为吸引客户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要加强监管协调,尽快建立由具体部门牵头的统计体系,及时、全面了解跨市场交易的规模以及资金流向。此外,要加大对重点业务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关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交叉,防止引发系统性危机。”曾刚指出。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本报记者?温源)
范文五: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自从上世纪以来继原材料、产品市场竞争之后的第三次竞争焦点,因而,金融体系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一、金融风险的形成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对此,以前的墨
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风波等都作了充分演示。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工程,但由于处在特定的转型时期,新的机制远未健全、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加之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个别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市场监管和法律调控的疏漏,频繁地进行违规操作,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日渐凸现。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因违规进行金融衍生交易、资本运作效益低下、金融诈骗发生频繁且高科技化跨国化等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案令世人震惊。各种金融动荡的后果已不再仅局限于某个金融机构或国家,而且呈锁链式传递或扩散。危害波及周边地区至整个经济区域。随着世界金融贸易服务自由化的加快、金融创新工具的推陈出新而导致的传统条件下金融内控制度与监管制度的滞后,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的种种严重问题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课题。
在中国,目前反映出来的潜在金融风险隐患除了违规操作衍生交易,资产效益低下,呆帐坏帐率偏高,金融诈骗严重等国际共同的金融风险外,还具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明显特点:如金融主体资格不健全、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偏低、金融机构设置布局不合理而引发的过度同业竞争、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炒作、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等等。检讨中国现有金融风险隐患的成因,不外
是体制的不健全与法制的不完备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
从制度方面看,中国的金融体制尽管已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市场雏形,但这种雏形与完善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金融市场差距甚大,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其中,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央行尽管已开始采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宏观金融市场,但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外汇市场等配套运作机制不健全,央行完全依赖信贷、利率、汇率等金融杠杆进行间接宏观调控的条件尚不具备。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已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但因长期实行的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影响尚存,加之地方政府干预严重,缺乏对经济利益刺激的反应机制,以致短期内很难实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为特征的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不可能将央行货币政策信号有效地传导至生产与流通领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央行的间接调控功能。第二,市场运行机制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是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市场已建立,使金融市场呈现出资产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是市场运行机制缺乏完整的制度模式和架构,以至出现了证券期货市场违规行为不断、信托业定位模糊、保险业非均衡发展及过度竞争等问题。这些不正常现象若长期存在,必将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造成
不良影响,使市场融资方式趋向单一,并最终危及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金融法律制度上看,中国的金融法制建设起步甚晚,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同步发展,同时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制度不健全、法律规范的缺位和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备在所难免。但从法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难看出:金融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作后盾,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则必须以秩序为前提。而无论是制度、规范,还是秩序,都是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与目标,因此,金融法制的不健全可以说是形成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隐患的更为主要的原因。
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应以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监管为最终目标,这实质上也是市场机制合理、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金融市场秩序,协调金融关系、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而这些目标,只有在金融法制健全和完善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是由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法律的功能所决定的。
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中枢地位决定了它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又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最重要规范对象。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商品经济条件下维系人类经济生活的主线有两条,其一为物
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其二便是社会资本的流转与循环。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下,社会资本的循环路径、规模、利益取向除了直接调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外,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的条件下,金融活动所具备的双重功能日趋显著:在微观上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宏观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金融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中枢神经地位必然使国家将其作为政策工具,使之成为重要的调控手段,并通过其宏观调控的功能对微观经济产生影响。
二、金融风险的危害
(一)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格局以银行的直接融资为主,在统一利率政策指导下,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干预较大,不仅信贷资金的经营带有"半财政"性质,而且扭曲了银企关系;在近几年的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债、废债现象严重,这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压力。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我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信托投资公司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总行与分支行建立的规模较为庞大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运用额仅次于国家银行与城市信用社。这类机构在发展中演化为"金融百货公司",不但与商业银行一样从事存贷款与投资业务,也大量染指证券经营业务。与此同时,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的过程中,不乏随意利用保单圈套社会资金的较混乱现象。而由于法规制度和现实市场环境的限制,迅速聚集的保费资金没有适当正常的投资渠道,这其中的风险积累也值得重视。
(三)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金融资源基本上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配置的。就我国目前间接金融配置看,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不够,而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资金在效率相对低下的环境中运行,如此信贷资金配置,不仅不符合经济增长格局的要求,而且孕育的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
(四)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期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份较大。
三、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法制化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正
是由于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规范运作和稳健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依权利法定的法治原则。政府如何运用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法律授权,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力、范围、措施及效力均需法律明确规定;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则需要法律确认,金融市场秩序需要法律建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法制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建设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法律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场才能实现合理、有序、秩序运行的目标,也是由法律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首先,法律是市场主体资格健全和行为规范化的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健全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合格的市场主体,而合格的市场主体本身又包含了主体资格健全和行为规范化两层含义。一方面,法律规范明文规定金融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从而杜绝不健全主体及非法进入者对市场秩序的冲击。另一方面,法律的规制、引导、教育等作用可以有效克服主体行为的自发盲目性,使之真正成为具有自觉性、守法性和自律性的合格主体;成为自觉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理性"经济人"。
其次,法律是合法市场行为的保障。现代市场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往来,普遍以契约方式完成。契约自身的平等、诚信、等价有偿等特点可以担当维护交易安全的重担。而作为
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契约制度,不仅能使合格交易得到确认,而且还能以法律强制力切实保障契约的履行。
再次,法律是金融市场适度竞争和有序运行的保障。竞争机制作为市场机制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直接体现,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基础。但良性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实现,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自身力量维系,只能依赖法律的强制力加以调整和保障。只有在通过法律机制确认的政党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主体、行为规则的条件下,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才能切实得到保证。同时,市场秩序虽然是主体共同行为选择的结果,但这种运行秩序的确立只有以信用规则和法律约束加以确认,才能真正为主体自觉遵守。
(二)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应当加快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按《商业银行法》规定,切实落实分业经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约束机制等改革措施;在对银行信贷资产按风险标准分类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存量进行重组与清理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理顺银企关系。经过改革至少能够解除目前困扰银企关系的信息约束问题,使银行与产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实体,从资产营运效益出发,
银行努力寻找值得贷款的企业,企业也可自由选择能够给予贷款的银行,在这种基于效益基础上的相互寻求对象的过程中使信息畅通,以求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清理的基础上坚决与各级政府部门脱钩,杜绝经营资金的财政化;基于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机构问题关注较多,国际金融动荡尚未平息,为了避免引起过大的波动及对信心的消极影响,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理应慎重,主要应按金融信托的应有原则积极进行改组,尽量实行平衡过渡。对于证券经营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完善有关会计帐户体系结构,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清算资金的监督作用。
(四)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应以收益与风险的衡量为主要标准,扩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议随着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的成立,真正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列入各行的年度贷款计划中,作为中央银行起引导作用的"指导性贷款规模"中也应明确列出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意见。二是向非国有经济开放证券融资市场,特别是对于进入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的非国有企业,允许并引导其根据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改制上市,进行股权
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本。与此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也应允许按一定程序与要求发行债券融资,经过市场自律组织的审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五)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当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着全球化方向迈进,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20年的对外开放实践,外资流入已不同于当初纯粹工业资本的引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以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为内容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入中国,这无论对保持海外工商资本持续投资我国并保障其稳定性,还是对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都是必要的。但是,金融资本相比工商业资本的流入,附带着更大的风险因素。因此,今后在继续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资本流入的同时,应当视经济现实需要,加快金融监管标准与体制的建设,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吸引金融资本的流入,并重点从外汇管理制度与行业、企业准入的程度上予以严格监控。
(六)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就当前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已经确定的以"费改税"为重点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并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效
率,将现行税制范围内应收的税收及时足额地收缴国库;通过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加强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当涉及到国有资产变现时,能够保证政府财政的应有收入;在节约的原则下,调整财政公共投资方向,重点转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等等。以此促进财政机制的完善与财力的充盈,使其成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七)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市场逐步明晰产权,借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础,减少由过份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