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普通地质学A答案
《普通地质学》 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选择的答案字母写在题目后的括号里。
1. 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矿物?( B )
A 石英 B 煤 C 黄铁矿 D 方解石
2. 冰劈作用属于 ( A )
A 物理风化 B 化学风化 C 生物风化 D 冰川作用
3. 风化作用造成地表岩石破碎后在原地残留的堆积物称为 (A )。
A 残积物 B 坡积物 C 冲积物 D 洪积物
4. 玄武岩是一种 ( B )
A 基性侵入岩 B 基性喷出岩 C 酸性侵入岩 D 酸性喷出岩
5. 在河谷谷底被河流流水占据着的线状洼地被称为 ( A )
A 河床 B 谷坡 C 河漫滩
6. 溯源侵蚀的结果会造成河流的 (A )
A 伸长 B 缩短
7. 高纬度地区的雪线位置比低纬度地区的雪线位置 ( 低 )
A 高 B 低
8.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以 作用为主。 ( B )
A 物理作用 B 化学作用 C 生物作用
9. 近岸的激浪对海岸底部的冲击侵蚀最终会导致海岸线的 ( A )
A 向陆地方向后退 B 向深海方向前进
10. 富含CO 2的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漫长的溶蚀,在地表水作用的参与下,对可溶性岩石岩石地区的地貌进行着深刻的改造,形成的溶沟、石芽、石林、溶斗、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统称为 地貌。( A )
A 喀斯特 B 钟乳石
二、多项选择题。请把选择的答案字母写在题目后的括号里。
1. 下面哪些特征属于冰碛物的特征? (B D)
A 分选性较好 B 分选性较差 C 磨圆度较好 D 磨圆度较差
2. 河谷上阶地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B)
A 构造运动 B 河流的沉积作用 C 河流的均夷化作用
三、填空
1. 石英的摩氏硬度为为 10 。
2. 岩浆作用包括(不分序,括号里的字眼可有可无。 下同。)
3. 按照SiO 2的百分含量,将岩浆分为 超基性 、 基性 、 中性 、 酸性 等四种基本类型。
4. 花岗岩的基本矿物成分有。
5. 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暴露于地表的岩石被风化,,并在原地或异地 (堆积或)沉积 。
6. 地震波的纵波可以在态、态物质中传播,而
横波只能在 固 态物质中传播。
7. 根据地震波在固体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固体地球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圈层,
它们分别是 地壳 , 地幔 , 地核 。
8. 地震的震级反映的是 ,而地震的烈度反映的是 建筑的破坏程度 。
9. 任何层状岩石都有的产状三要素是, 。
10. 波浪的波高是指 。
11. 请用恰当的术语指出下列形态的岩层弯曲是什么褶曲类型。(用文字写在图
形下方或图形上均可。)
背斜 向斜
12. 根据褶曲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的产状, 将褶曲分为四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立褶曲 , 倾斜褶曲 , 倒转褶曲 和 平卧褶曲 。
13. 断层的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位移,这样的断层叫对于下盘向上位移,这样的断层叫 逆 断层。
14. 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可能存在三种接触关系,它们分别是,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和 (角度)不整合 。
15. 全球板块边界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和 其对应的地质构造现象分别为 海沟、岛弧、(山弧、地缝合线),洋脊和转换断层 。
16. 风化作用有 。
17. 河流的侵蚀作用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蚀 。
18. 充分发育的河曲在洪水冲击下在弯曲颈部发生“截弯取直”,被废弃的原来
弯道河曲及其中呈相对静态的水体被称为 牛轭湖 。
19. 河流入海口发生的、呈Δ状的沉积坡地地形称为。
20. 全球冰川分为 两大类型。
21. 富含CO2的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漫长的溶蚀,在地表水作用的参与下,
对可溶性岩石岩石地区的地貌进行着深刻的改造,形成的溶沟、石芽、石林、溶斗、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统称为 喀斯特 地貌。
四、判断题
1. 矿物的解理发育则断口一定也发育。( )
2. 岩石圈就是地壳。( )
五、综合题
1. 下面的几个岩石结构名称分别属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请将它们分别
填入正确的空格里。
2. 请把下列地质年代表中缺漏的年代填上(汉字或符号皆可)。
六、简述:海洋环境有利于石油资源的生成。
1、海洋是永久性的巨大储水盆地,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生物繁殖,生物死亡后稳定地堆积在海底,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稳定的巨大物质来源;
2、海洋沉积的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类岩石有大量的空隙,为生成的石油提供了储存空间。
提示:要点述及即得分,语言组织不限。
范文二:普通地质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 矿物
本章小结
1、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蜕变就转变成稳定同位素。1种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由数量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半衰期是常数。P5
2、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即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P5
3、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它们总含量站地壳重量的99.98%。P5
4、矿物的基本性质包括:天然产出、具有有序结构及固体等三方面。
5、晶体是具有有序结构的固体,矿物都属于晶体。晶体生长良好时具有多面体外形。P6
6、成分相同而内部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成分不同而内部结构相同的矿物称为类质同像矿物。P6
7、矿物单体和集合体都可以形成特征性的形态。根据形态可以识别矿物。P7
8、按透过光线的能力矿物可以分为透明的与不透明的;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P8
9、按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三类。前两类是不透明矿物的特征,后一个是透明矿物的特征。P8
10、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P8
1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对鉴定不透明矿物具有重要意义。P8
12、硬度计由10种矿物组成,利用硬度计可以测定矿物的硬度大小。P8-9
13、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P9-10
14、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由四个氧。P12
15、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其中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12
重要术语
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由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P7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由那些?在标本上如何加以认识?(光学性质、力学性质)
9、解释:硅酸盐矿物、硅氧四面体、凿岩矿物。P12
10、最重要的造岩矿物由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P10
11、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各种矿物的鉴定特征。
12、解释:斜长石、钾长石、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碱性斜长石。P15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本章小结
1、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其粘性的大小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岩浆的硅、铝氧化物含量多,岩浆温度相对低,以及所含气泡较多者,其粘性高;反之,其粘性低。P17
2、气体的喷发是火山喷发的前导,并贯串于火山喷发的全过程。气体主要是由水蒸气以及少量CO2、硫化物、硫等组成。P17
3、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物,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P18
4、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细小碎屑物,能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喷出量可以很大并能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性气候。P19
5、熔岩是喷出地面后丧失了气体的岩浆。粘性大的熔岩流动性差;粘性小的熔岩流动性强,可以展布很大范围。熔岩在冷凝过程中发生规律性收缩,能够形成柱状节理。P18-19
6、火山是由火山喷出的固体或液体(或固、液体)产物堆积而成的高地。P19
7、火山高地的典型形态为锥形,称为火山锥。锥体高度最大的可达数千米。锥顶由圆形洼坑,是岩浆喷出的通道,称为火山口。其直径大的可达数公里。P19
8、有的岩浆喷发是沿地壳中的巨大裂缝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称为裂隙式喷发。由的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形成火山锥,称为中心式喷发。P19
9、火山岩或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P19
10、超基性岩浆的SiO2含量<>
11、基性岩浆(或玄武岩浆)的SiO2含量为45%—52%。裂隙式喷发正是基性岩浆喷发具有的特征。它如为中心式喷发,可形成盾状锥、熔渣锥或熔岩锥。P20
12、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常有枕状构造。陆上喷发的基性熔岩表面常具有波状或绳状外貌。
13、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P20
14、中性岩浆(或安山岩浆)的SiO2含量为52%—65%;酸性岩浆(或花岗岩浆)的SiO2含量>65%,它们具有较大粘性,喷发猛烈,产生大量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具有很大破坏性。P21
15、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常交互成层并堆积成复式火山锥。如果岩浆粘性极大可以只喷出火山碎屑物,不喷出熔岩。P22
16、中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酸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流纹岩。(前者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后者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P22
17、由于塌陷或后继岩浆喷发使原有火山口受到破坏并扩大而形成的新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P22
18、火山口易积水成湖,称之为火山口湖。P22
19、世界火山集中分布在坏太平洋、地中海—印尼带、洋脊带以及红海沿岸—东非带。前两带是板块敛合带,后两带是板块分裂带。P22-24
20、安山岩浆的喷发只见于环太平洋四周的大陆边缘及岛屿而不出现于大洋内部,大洋内部都只喷发玄武岩浆,两者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P23-24
21、岩浆侵入的过程伴随着围岩的同化及岩浆的混染。结果,岩浆的成分发生改变,在侵入体的边缘可出现未被同化掉的围岩残块——捕虏体。岩浆在地下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P24
22、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称为结晶分异作用。P25
23、实验表明,玄武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铁镁质矿物的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称为不连续反应系列;长英质矿物晶出顺序是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称为连续反应系列;以上两个系列分别进行,同时发生,所形成的矿物一一反应。在结晶分异的低温阶段则晶出钾长石、白云母、石英。以上两系列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映系列,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P25
24、矿物晶体粗大且晶形较完好的长英质火成岩称为伟晶岩。它是在岩浆结晶分异的晚期由残余岩浆所形成。P26
25、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决定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成分及其规模以及围岩的产状。重要的产状由岩脉、岩盆、岩株、岩基等。P27
26、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特点以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的特征取决于岩浆冷凝的快慢,而岩浆冷凝的快慢与岩浆的成分、规模、冷凝的深度与温度等因素相关。P28
27、显晶质结构(包括粗粒、中粒、细粒及似斑状等)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含斑状)是喷出岩所常有的结构。P28
28、火成岩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它是火成岩形成条件的反映。P28
29、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见于侵入体的边缘。
30、火成岩的肉眼命名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与构造。
31、岩石熔融实验表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便开始发生熔融,首先是低熔点的成分熔出;温度继续升高,较高熔点的成分相继熔出,由此可形成由酸性逐渐向基性转变的熔融体。此种分级熔化的作用称为部分熔融。许多火成岩是由组成地壳甚至地幔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32、地球内部是热的。内热外流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
33、地下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此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34、常温层以下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大陆上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C。
35、地下到达一定深度后,地温梯度减小。现在认为,地下100km深度温度为1300。C,2900km处为3700。C,地心温度为4500。C。
36、深度增加伴随着压力增加,而压力越大,岩石越难于熔融。地幔中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岩浆层。
37、在地热的形成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生成的热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要术语
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物、熔岩、火山灰、浮岩、火山弹、柱状节理、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科马提岩、火山口、破火山口、盾状火山、熔岩锥、熔渣锥、玄武岩、溢流玄武岩、复式火山、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安山岩线、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尼火山带、洋脊火山带、地中海沿岸—东非火山带、活火山、死火山、侵入作用、侵入岩、围岩、浅成侵入、深成侵入、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序列、不连续反应序列、鲍温反应序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层状构造、部分熔融、大地热流(热流)、常温层、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放射性热。
复习思考题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
5、解释:熔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柱状节理。P19
6、解释: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顶(火山塞)。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P20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P20-21
9、解释: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溢流玄武岩。P21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P21-22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P22
12、解释: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P22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P22-24
14、解释:安山岩。P22
15、解释: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P24
1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P24
17、何谓结晶分异作用?试对它的地质意义做出评价。P25
1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P25
19、火成岩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P29
20、你对花岗岩基的成因怎样理解?P28
21、何谓火成岩的结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P28
22、何谓火成岩的构造?有哪些主要的火成岩的构造?P25
23、了解火成岩分类的原则,熟悉各类火成岩中代表性岩石的特点。并能鉴别它们。
24、何谓部分熔融?它对于不同种类岩浆的形成有何意义?
25、解释:大地热流、热流单位、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P32
26、你认为地球内热的来源何在?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本章小结
1、固体地球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所包围。外力地质作用正式由分别构成这三圈的大气、水、生物与构成地壳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P37
2、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此为科里奥利效应。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方向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P37
3、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等。在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层。正是因为地球具有这种性质的大气,生命的存在才称为可能。
4、太阳热能、地球的重力能以及日月的引力是发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或者说是推动大气、水、生物三种营力做功的动力。
5、外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一个系列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P39-40
6、沉积岩(含沉积矿产)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P41
7、使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新矿物生长作用等。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意义。
8、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都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或者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大,在地表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矿物。P41
9、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0、碎屑结构按其组成碎屑颗粒粒径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等类型,其相应的沉积岩分别是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P41
11、砾岩与砂岩一般都具有的碎屑、基质与胶结质三部分,或碎屑、胶结质两部分,用肉眼能够加以识别。P41
12、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包括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两种类型。P43
13、递变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等沉积构造都出现于具有碎屑结构的岩层中,它们对于判别岩层的顶底方向常有指示性意义。P43-45
14、缝合线是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层面。P44
15、砾岩(含角砾岩)的进一步定名主要依据其中碎屑的成分。砂岩的进一步命名除依据碎屑成分外,海要注意碎屑的粗细程度、岩石的颜色、胶结物成分等。P45-46
16、粘土岩或泥岩的碎屑极细,难以辨认,进一步定名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及混入物成分。
17、硅质岩是由SiO2组成的岩石。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为红色或灰绿色,称为碧玉。它们都致密坚硬。疏松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富含黏土成分者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P46
18、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遇稀盐酸起泡,硬度仅为3.5。白云岩是由白云石组成的岩石,遇酸可微弱起泡(因含CaCO3)或不起泡,硬度较石灰岩略大。岩石风化表面由溶蚀沟纹。P46
19、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是常见的。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它们都包含碎屑与胶结质(即亮晶)两部分或碎屑、胶结质(即泥晶)三部分。各部分都要CaCO3组成,但是其特征不同。
20、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也是常见的,如泥晶石灰岩、钙华、礁灰岩等。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科里奥利效应、水圈、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碧玉、硅质页岩、硅华、内碎屑、生物碎屑、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团块灰岩、礁灰岩、钙华、泥晶灰岩。
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P37
2、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地质作用中有何意义?P37
3、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4、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由哪些?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P45-48
5、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识别它们由什么地质意义?
6、何谓碎屑岩?它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P45-48
7、如何区分碎屑?基质、胶结质?常见的胶结质的成分是哪些?P40
8、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的成因有哪些?
9、认识常见的沉积岩。P45-48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本章小结
1、变质作用是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三种因素引起的岩石的变化,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并未发生熔融、也未丧失其整体性。P51
2、岩石变质一般是缓慢的过程,尽管具备变质的因素,但如缺乏足够的作用时间,变质作用难于实现。P52
3、在变质过程中,含H2O及CO2的岩石可以发生脱H2O及CO2反应;缺H2O及CO2的岩石可发生吸H2O及CO2反应。这主要是由变质温度的高低不同所决定。P53
4、在很高的压力下密度小体积大的矿物可以结合成为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P53
5、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称为变质矿物,它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P54
6、由矿物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变晶可大可小,粒径可以均匀(等粒变晶)分布,也可大小参差(斑状变晶)分布。P54
7、变质岩中部分保留的原岩结构,称为变余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P55
8、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如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
9、接触变质作用的发生主要与岩浆的侵入相关,岩浆带来了大量热能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促进变质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有局限性。P56
10、接触热变质作用是在单一的热能作用下发生的,可以引起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的变化,但不伴随岩石化学成分的显著改变,如使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石英砂岩变为石英岩。P56
11、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在温度与化学活动性流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它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都发生变化。其代表性的变质岩是矽卡岩。P57
12、区域变质作用乃是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大范围的影响。P57
13、区域变质环境由低压高温、正常地温梯度及高压低温三类,它们的地温梯度分别是25。C—60。C/km、20。C—30。C/km及7。C—15。C/km。在不同环境下变质作用具有不同的具体特征。P58
14、埋藏地质作用既不与岩浆侵入相关,也不与构造活动相关,主要是由于沉积物堆积后地特别大而产生的较大静压力及较低温度所引起。P58
15、同一种原岩因变质温度与压力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变质岩。
16、混合岩一般包括基体与脉体两部分。基体是变质岩;脉体是变质岩中由外来熔体或热液通过填充或交代作用所形成的长石及石英。如果长英物质彻底交代变质岩,便形成混合花岗岩。P60
17、动力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剪切力引起的断裂活动相关,在地壳的表层表现为岩石的破碎,在地壳的较深部位表现为岩石中矿物颗粒发生塑性变形、重结晶以及形成新矿物等。P54
18、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P63
重要术语
变质作用、变质岩、静压力、定向压力、剪切力、挤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脱水反应、脱CO2反应、柯石英、变质矿物、变晶结构、变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理、片麻状构造、变余构造、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环境、埋藏变质作用、变质程度、混合岩化作用、混合花岗岩。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变质作用?P51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何关系?P51
3、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有何关系?P57
4、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作用如何?P51
5、组成变质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哪些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P54
6、变质岩的特征性结构怎样?P54-55
7、变质岩的特征性构造有哪些?P55-56
8、何谓接触变质作用?其形式环境如何?有哪些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P56-57
9、何谓区域变质作用?有哪些区域变质环境?由哪些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P57-59
10、何谓混合岩化作用?由哪些因素引起?它对花岗岩的形成有何意义?P60
11、何谓基体与脉体?
12、何谓动力变质作用。由何种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如何?P61
13、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验中学过的)。
14.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关系怎样?P61-62
第六章 地质年代
本章小结
1、地质年代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事件。前者称为相对年代,后者称为绝对年代。P64
2、较新地层覆于较老地层之上是一项规律,可简称为下老上新。这是地层层序律的基本内容。(或称叠置原理)P64
3、因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层序可能发生颠倒。因此,在运用地层层序律时必须要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来正确判断地层的顶、底。P64
4、生物层序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化石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因为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种类的化石;同时,生物的进化是有规律的,地层年代越新,其中含有的生物越高级。P65
5、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它对鉴定地层的年代最有价值。P65
6、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而言,被切割者老于切割者;对具有包裹关系的两地质体言,被包裹者老于包裹者。这是切割律的基本内容。P66(就侵入岩与围岩关系来说)
7、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就是包含在该地质体中与该地质体同时形成的矿物的同位素年龄。
8、地质年代表是依据对全球地层进行系统的划分与对比所建立起来的地质历史的编年。它简明地反映了地球上无机界与有机界的演化。熟悉地质年代表十分重要。P66
重要术语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化石、标准化石、母体同位素、子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世、宇、界、系、统、群、组、段。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相对年代,它是怎样确定的?P64
2、何谓标准化石?它有何意义?P65
3、何谓切割律?P66
4、何谓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它有何意义?P66
5、熟悉国际地质年代表。
6、解释:群、组、段。
第七章 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
本章小结
1、大地的震动称为地震。震动的源地称为震源。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点称为震中。P72
2、海底地震可以引起海啸。海啸是波长巨大的海波,传播速度极快。对海岸地带可能造成破坏。P72
3、构造地震(断裂地震)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引起的。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这一类型。此外还有因火山喷发及岩石塌陷引起的地震。P73
4、作为刚性物体的岩石一旦破裂就会引起弹性振动。这是解释构造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的基本思想。P73
5、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
6、从震源发出的弹性振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弹性波称为地震波。P74
7、地震波有不同类型。纵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传播速度较快,在固态,液态及气态介质中均能传播。横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表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面相遇后激发所产生的。它只能沿着地面传播,传播速度最慢。P74
8、由地震仪所记录下来的振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从地震谱上可以区分出三种地震波先后到达并被接收的时间。P75
9、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差与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成正比,依据这一规律可求出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即震中距。P76
10、根据三个地震台所测得的震中距即可用交绘法求出震中位置。P76
11、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划分的。5级以上的地震便能造成破坏。目前已知最大的地震为8.9级。地震的烈度是根据地面的破坏程度划分的。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地区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具有不同烈度。P78
12、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其中包括90%的中源地震及几乎全部深远地震。P79
13、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为浅源地震与中源地震。P79
14、洋脊地震带上都是浅源地震。P79
1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记载的破坏性地震频繁,有许多特大地震。这与我国临近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汇处有关。我国的地震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有关。P80
1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何时、何地、发生哪一级地震。目前较困难的是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准确的震前预报。P82
17、地震预防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地震区划的要求,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8、地球的平均密度(5.5g/cm3)远远大于地表出露的岩石的密度(一般为2.6—2.8g/cm3,最高为3.3g/cm3),因而地球内部应为高密度的物质组成。P83
19、陨石由多种类型。石陨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含有约20%的金属Fe—Ni;铁陨石机会全由金属Fe—Ni组成;石铁陨石的成分界于前两者之间。由于太阳系星体的物质组成应具有统一性,所以根据陨石的成分可以推断地球内部应存在高密度的Fe—Ni物质。P83
20、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来确定地球的内部构造,主要是依据以下原理:(1)地下物质的密度愈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愈快了(2)地震波到达两种不同物态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折射和反射;(3)在液态介质中横波不能通过,纵波虽能通过,但其速度减慢。P83
21、根据地震波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及地核等主要层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
面成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们是地震波波速突变界面。P83
22、软流圈是位于地幔顶部的一个次一级层圈。它位于地下深度50km—250km的范围内。此层圈是以固态物质为主,含有1%—10%的液态物质,因而比较软、易于流动。此层的以上部分包括地幔的最上部及整个地壳,称为岩石圈,它具有较强的刚性。P85
23、地核分为内、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P86
24、地壳的物质组成为火成岩、变质岩一级覆盖在表面的沉积岩。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性质有重大差别。前者厚度薄(平均7—8km),主要由玄武岩组成,构造简单,形成时间不超过中生代;后者厚度大(平均35km),成分接近于中性火成岩P85
25、地幔是由超基性岩石组成的。推断上地幔由辉石橄榄石即地幔岩组成。下地幔的物质成分中FeO及MgO的含量更高。P85
26、地核的物质是铁与少量镍、硫的混合物。P86
27、(均衡原理:)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是为均衡现象,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设想在地幔顶部存在某个平面,即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个柱体因其物质的总重量相等,故它们能保持重力的平衡。P86-87
28、均衡现象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都在不断地打破均衡现象。P87
重要术语
震源、震中、海啸、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远地震,地震仪、纵波、横波、表面波、地震谱、震中距、等震线、震级、地震烈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石陨石、铁陨石、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山根说、均衡原理。
复习思考题
1、地震形成的原因何在?P73-74
2、何谓震源,震源的深度状况如何?P72
3、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P74
4、全球地震分布的规律怎样?P79-81
5、地球内部由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则怎样?是怎样知道的?P83-85
6、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P85
7、何谓均衡原理?P86-87
8、解释:震中、等震线、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地震图、地震仪。
9、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本章小结
1、构造运动由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块体分离、块体聚汇、块体剪切错动三种基本形式。P90
2、第四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P90
3、构造运动的结果是使原本呈连续而水平产出的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与断裂。P91
4、岩层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呈两度空间延展的素有地质体都由产状要素。P91
5、岩层顶面与底面间的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岩层顶、底面之间沿地面的长度称为露头宽度。P91
6、岩层的弯曲称为褶曲。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一系列的褶曲称为褶皱。P92
7、褶皱的几何要素包括:翼、核、轴面、枢纽、弧尖、轴线、褶曲的长、宽、高等。这些要素是研究褶曲的特征所必要的。P92
8、根据轴面的产状可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根据褶曲横剖面特征可分为扇形褶曲、箱形褶曲、单斜;根据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根据褶曲的长、宽比可分为线状褶曲、短轴褶曲、穹与盆;褶皱的组合形式有复背斜、复向斜。P93-95
9、背斜成谷(背斜谷)、向斜成山(向斜山)的地形是为地形倒置。P95
10、由单斜岩层组成的山岭称为单斜山。其中,岩层倾角平缓,且顺岩层倾斜方向的山坡缓,反岩层倾斜方向的山坡陡者称为单面山;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猪背岭。
11、由水平岩层组成的山岭称为平顶山。P96
12、识别褶曲的标志似乎沿倾斜方向上地层为对称式重覆。其中,核部地层老,两侧地层新者为背斜;核部地层新,两侧地层老者为向斜。P96
13、同一地层的走向发生合围转折表明褶曲的枢纽是倾伏的。对背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枢纽的倾伏方向;对向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枢纽的昂起方向。P97(补充:如果褶曲的两翼岩层走向平行,表示褶曲枢纽呈水平状态。)
14、褶曲形成的时间介于参与褶曲的最新地层与直接覆盖褶曲而未参加褶曲的最老地层之间。P97
15、断层是岩层的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动。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位移等。P97
16、按两盘岩块的相对滑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者称为逆掩断层。平移断层分为左旋、右旋两种。P98-99
17、按断层面走向同被断地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纵断层)、倾向断层(横断层)、斜向断层(斜断层)。P99
18、两断层的共同仰侧称为地垒;两断层的共同俯侧称为地堑。P99
19、切割深度大地壳层或更深的断层称为深断层。P99
20、擦痕和镜面、阶步和反阶步、拖曳褶曲、断层角砾岩与断层磨砾岩、断层泥、地层重复或缺失、密集节理的存在、岩层被错断、三角面山、断层崖、悬谷、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存在等都是知识断层存在的证据。P99-100
21、节理是岩层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活动。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P102
22、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有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三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涵意。P103
23、侵入体形成以后地壳发生隆起并遭受剥蚀,结果是侵入体暴露于地表,随后 有地层沉积覆盖其上。地层与侵入体的这种沉积覆盖称为沉积接触。它同侵入接触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和时间涵意。P104
24、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性出现的,因而构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重要的构造运动属于前震旦纪的有阜平运动、五台运动、中条运动等(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属于震旦纪以后的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阿尔卑斯运动(属于国际通用的名称)、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这些运动将地壳的演化分隔成不同的构造旋回。P105-106
重要术语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的厚度、背斜、向斜、直立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单斜、倾伏褶曲、线状褶曲、复背斜、复向斜、背斜谷、向斜山、地形倒置、单面山、猪背岭、平顶山、断层面、断层盘、断层滑距、正断层、逆断
层、平移断层、纵向(走向)断层、横向(倾向)断层、地堑、地垒、深断裂、断层擦痕、断层镜面、断层阶步与反阶步、拖曳褶曲、断层角砾岩、断层磨砾岩、断层泥、三角面山、断层悬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P90
2、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P91
3、地形倒置现象是怎样形成的?P95
4、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P96
5、如何识别断层?P99
6、深刻理解岩层的各种接触关系的含义,掌握其识别的方法。P103-104
7、何谓构造旋回?地史中由哪些主要的构造旋回?P105
8、试分析下图(地质剖面图)所表达的地质发展史(什么时期、发生什么事件、造成什么结果)。P107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本章小结
1、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对大陆轮廓、古生物、冰川作用以及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之上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然而,他对大陆漂移的原因未能做出科学的说明。P108
2、霍尔姆斯提出的地幔对流说比较科学地说明了大陆漂移的原因。称为随后宏观的海底扩张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基础。P111
3、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的海底地质考察,包括精确的水深测量、深潜水考察、海底地磁、重力、地震、地热等地球物流研究以及深海钻探和取样分析、测试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准备了条件。P108-111
4、洋脊是洋底的巨大山脉,绵延于全球各大洋,总长度大64000km。洋脊轴部有裂谷,沿洋脊裂谷带有玄武岩喷出,有浅源地震、这些现象都证明沿洋脊裂谷带的岩石圈发生了破裂并拉张。P112-113
5、洋脊裂谷带上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向洋脊的外坡沉积物逐渐增厚,但最厚的只有500—600m,而且沉积物年龄最老的仅为侏罗纪。洋底沉积物分布的这些特征为说明洋底扩张提供了重要依据。P113
6、宽阔的陆架、陆坡以及陆窿依次环绕着大陆,构成了稳定大陆边缘。这里地壳较大陆为薄,较洋底为厚,缺乏火山活动与地震。它是岩石圈分裂、扩张而成的。P113
7、活动大陆边缘具有特征性的海沟与火山弧(岛弧及山弧),缺少陆窿,是强烈的火山带与地震带。P114
8、在海沟—岛弧(山弧)系中深度由浅到深的一系列震源排列成为由海沟向大陆倾斜的面,称之为毕鸟夫带。深源地震就发生在此带上。P114-115
9、毕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的构造带,故又称为俯冲带。大洋板块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在达到600km深度后才发生全部熔融。熔融物上身便引起火山作用,形成火山弧;俯冲板块在未全部熔融前具有刚性,故能在俯冲的动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地震。深源地震才得以在俯冲板块的前端发生。P115-116
10、随着大洋板块的俯冲消减殆尽,洋壳两侧的大陆便发生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山链—碰撞造山带。P116
11、地幔中一部分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物质呈柱状体由深部上升,成为地幔柱。地幔柱到
达岩石圈底面,便成为热点。热点中地幔物质分熔形成玄武岩浆、岩浆喷出便引起火山喷发。这是解释大规模玄武岩浆的一种模式。P117
12、缓慢运动着的大洋板块在位置固定不动的热点上通过,便形成一系列年代依次变新的火山成因的岛屿,即火山岛链。其中受海浪削平、相继沉落于水面以下者称为海底平顶山或盖奥特。P116
13、(海底扩张说要点:)地幔物质进行着大规模热循环,形成许多对流圈。在对流圈的上升部位、即洋脊轴部,地幔分熔的物质涌出,形成洋壳,洋壳分裂成两半,各自被动地随着对流圈运动而向两侧移动;在对流圈的下降部分,即海沟处洋壳消减,洋底不断更新。P119
14、地幔对流如发生在大陆下面便导致大陆的分裂和大洋的启开。P119
15、地磁场的南北极每经过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目前已经建立了最近地质时期的地磁场转向年代表。P120
16、洋脊脊轴两侧玄武岩地磁条带呈对称式分布,而且各地磁条带的宽度和地磁场转向期(含事件)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成比例,这有力地证明了海底扩张的存在。P120-121
17、深海钻探结果表明,洋底最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而且洋底岩石的年龄随着远离洋脊轴部变老。P122
18、洋脊潜水考察发现洋脊裂谷带中堆积有刚喷出不久的玄武岩;玄武岩中发育有许多断裂。断裂走向多数与脊轴平行。P122
19、洋壳剖面自上而下万为沉积物、枕状玄武质熔岩、席状岩墙及辉长岩。更下为橄榄岩。P123-124
20、横切洋脊有一系列大规模的转换断层。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转换,由水平剪切变为沿脊轴裂谷带拉张。P124
21、地质历史中,大陆分裂—大洋形成—大洋收缩—大洋消失和大陆碰撞是逐步演化的,可分为六个阶段,威尔逊旋回就是对这一全过程的概括。P125
22、全球有六大板块。板块边界由扩张脊、消减带和转换断层等不同类型,它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P127
23、除太平洋板块全为洋壳外,其他板块皆包括洋脊和陆壳。
24、对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目前 研究还不成熟。除了地幔对流外,重力滑动、地幔物质向上楔入产生的推力以及板块前缘俯冲产生的拉力等都可能起一定作用。P129
25、从大陆或火山弧分裂出来的大小不同碎块,或者洋壳上面的岛屿或海山,都是地体,它们驼在岩石圈板块之上随板块的运动而运动、最终都拼贴到大陆边缘,导致大陆增生。P130-131
重要术语
大陆漂移、联合古陆、劳亚古陆、岗瓦纳古陆、古地中海、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洋脊、裂谷、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火山弧、海沟、毕鸟夫带、俯冲作用、消减作用、碰撞造山带、海底平顶山、火山岛链、地幔柱、热点、离散带、敛合带、磁倾角、磁偏角、地磁场转向、地磁场转向年代表、海底地磁条带、席状岩墙、转换断层、威尔逊旋回、生长性板块边缘、消减性板块边缘、地体。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要点,并对该学说给以评价。P110
2、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P112-118
3、何谓洋脊?它的形态特点如何?空间分布怎样?P112
4、洋脊上为何地震频繁、震源浅?P113
5、洋脊上沉积物分布的规律如何?怎样解释?P113
6、何谓海沟及岛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P114
7、试比较两种大陆边缘的特征。P113-116
8、何谓毕鸟夫带及俯冲带?P114-115
9、试用板块俯冲的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P115-116
10、如何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区域变质作用的特点.P115-116
11、解释:海山、海底平顶山、热点。P116
12、海底热流值的分布规律怎样?怎样解释?P118
13、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P119
14、古地磁研究对证明海底扩张有何重要意义?P120
1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如何?它是怎样知道的?这种分布规律对说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P122
16、洋脊的直接考察获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对于证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P122
17、洋壳剖面的结构怎样?
18、何谓转换断层?它的发现对证实海底扩张有何重大意义?P124-125
19、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怎样?P127
20、全球分为哪些板块,其分布位置如何?P127-128
21、板块边缘有哪些类型?P127
22、何谓地幔对流?P129
23、如何评价板块构造学说?P130
24、何谓地体?地体构造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P130-131
第十章 风化作用
本章小结
1、处在地表环境下的岩石必然受到大气中的O2、CO2、渗透到岩石缝隙中的水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破环,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完整的岩石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及至土壤,这就是风化作用。P134
2、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根劈作用、盐晶的潮解与再结晶作用以及卸载作用等是主要的物理风化方式。P135
3、溶解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以及生物分泌的酸类物质对岩石的破坏是主要的化学风化方式。P135-137
4、岩石的物流风化与化学风化常常是配合进行的,不过在一定条件下,总是以某种风化方式起主导作用。P137-138
5、气温及降雨所代表的气候因素对岩石风化的特征有决定性影响。寒冷及沙漠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湿热地区以化学风化占绝对 优势。P138-139
6、地势的高度、起伏程度洋脊山坡的朝向等地形条件也积极地影响到风化作用方式及风化速度。
7、生物界面貌受到气候及地势的约制,在不同气温及地势条件下,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不等。
8、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特征是影响风化作用方式及风化速度的基本内因。不同岩石在同种风化环境和条件下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不同,同种岩石在不同风化环境条件下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也大相径庭。P140
9、差异风化是产出在一起的不同岩石遭受的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现象。P139
10、球状风化是块状或厚层状岩石受到化学风化为主的风化作用的结果。P139
11、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是碎屑沉积物的重要来源;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溶解物质是化学沉积物的基本来源。P141
12、土壤是富含腐殖质的细粒而松散的风化产物。各处土壤的性质和特征受着风化作用特征及母质的岩石特征所控制。P141
13、风化壳包括土壤及残积物两部分,各地风化壳的特点不同,与该处风化作用特征及岩石的性质相关。P142
重要术语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冰劈作用、根劈作用、层裂、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球状风化、差异风化、土壤、风化壳、古风化壳、残积物。
复习思考题
1、三类方式的风化作用之间有无联系?如何联系?P137-138
2、如果两个山区都由花岗岩组成,一个位于黑龙江,另一个位于海南岛,它们风化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3、试就某种沉积岩所具有的特征来探讨当时的风化作用性质。
4、试用风化原理来说明沉积岩中常见矿物出现的原因。
5、自己寻找一个岩石风化的剖面,观察其风化壳的特征。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地表流水分为片流、洪流与河流。前两者是由大气降水引起的暂时性水流,后者除大气降水外还能得到地下水,冰雪水、湖水等水源的经常性补给。P145
2、片流是山坡上无固定沟道的面状水流,它洗刷山坡的风化物质,使其在山坡的低凹处或在坡脚作为坡积物堆积下来。P145
3、洪流是固定沟道的水流。它冲刷沟谷使其加深、加宽、加长,形成冲沟。由洪流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称为洪积物,在冲沟沟口形成的洪流堆积体称冲积扇或洪积锥。P145
4、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是决定河流动能大小的指标。它们的变化制约着河流地质作用的进程。P147
5、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下蚀的极限是侵蚀基准面。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入湖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湖水面。P148-149
6、河流在演化中不断修饰其纵剖面,使之成为平滑的曲线,向均夷化河流方向发展。然而不论是流速、流量或沉积物的负荷等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破坏河流已建立的平衡状态,河流又将继续改变其纵剖面形态。P150
7、弯道环流及科里奥利力是使河流发生测蚀的基本原因。在侧蚀作用下,河流凹岸受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导致弯道发展及河谷变宽,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甚至蝶形。P152-153
8、随着河流弯道的充分发展,河曲颈变细,最终发生裁弯取直而形成牛轭湖。
9、溯源侵蚀作用是使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由各个单一的河流联结而成统一水系的基本因素。P154
10、河水的紊流运动是河流以悬浮方式大量搬运细粒碎屑物质的基本原因。P156
11、碎屑物资的过量补给给河流流量的减少都可以引起河流的加积作用。加积的物质抬高河床,可形成多叉道的辫状河。P157
12、砂粒在河床底部做牵引搬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波痕或砂丘等不同沉积构造。波痕从横剖面看就是交错层。P158
13、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由心滩、边滩、河漫滩及三角洲等。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其下层为河床沉积(心滩或边滩)上层为河漫滩沉积。三角洲的组成包括底积层、前积层及顶积层
三部分。P158-159
14、河流达到或接近均夷化以后,其下蚀能力变弱,主要繁盛侧蚀和沉积作用。然而,因气候变化而流量增大或因构造运动而抬高河床或降低侵蚀基准面,就导致河流的去均夷化,从而形成深切曲流及河流阶地。P162
15、河流的发育同地质构造有密切联系,小自某一段河床的定位及水系的形式,大到大范围内河流的展布格局,都受到地质构造特征制约。P163
16、以河流的地质作用为主,以其它外力地质作用为辅,可以使一个地区由参差起伏的地势变成准平原,准平原形成以后可以因构造运动抬高再受剥蚀而便成为夷平面或剥蚀面。在山区可以见到多级夷平面存在,它记录着新时期构造运动的历史。P164-165
重要术语
片流、洪流、坡积物、洪积物、冲积扇、冲沟、河谷、河床、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下蚀、旁蚀、溯源侵蚀、横向环流、自由河曲、牛轭湖、河流袭夺、袭夺弯。风口、紊流、牵引搬运、悬运、河流的搬运能力、加积作用、辫状河、心滩、边滩、河漫滩二元结构、三角洲、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河流阶地、准平原、夷平面。
复习思考题
1、河流地质作用中那些作用及那些产物对于探讨地质历史中的事件最有意义?意义何在?
2、假设由某一性质的高地,并附设一些条件,来探讨该高地上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3、下蚀和旁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构如何?P148-154
4、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怎样?
5、河流沉积物中的有用矿产应该富集在那些部位?这些矿物应该具备那些特点?P163
6、如果我国东北部地区普遍升高5000m,河流的状况将会发生那些变化?快速抬升怎样?慢速抬升时怎样?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冰川是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冰体的形成经过了雪、粒雪与冰川冰的发展过程,这是雪的不断重结晶的过程。P167
2、冰川按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划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山岳冰川中有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及山麓冰川。P169-170
3、冰川形成 于雪线以上。雪线的高度在极地近于海平面。在低纬度地区可高达6000m以上。P168
4、冰川的运动速度很慢。山岳冰川由高处向低处运动;大陆冰川由冰体的中央部位向四周运动,它可以越过局部的高地最终注入海洋。P169
5、(冰川的物质均衡:)冰川的运动是绝对的,然而冰川的前端位置多变。冰川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时冰川前端前进;前者小与后者时冰川前端后退;两者保持平衡时冰川前端稳定。P168
6、冰川在运动中刨蚀冰床。刨蚀而成的物质包括巨大的岩块和细微的泥,它们冻结在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可以被搬运很远。P170-171
7、冰斗、角峰、鳍脊、冰蚀谷、冰川悬谷、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及冰川擦痕等都是冰川刨蚀作用的主要痕迹。冰斗的位置代表古雪线的高度。P171-173
8、冰川沉积物称为冰碛物。固结的冰碛物称为冰碛岩,它缺乏分选性,无成层性,无定向性,有的碎块表面具有冰川擦痕,含有喜冷生物化石等基本特点。正确识别冰碛物或冰碛岩对判识古冰川作用的存在具有决定性意义。P174-175
9、季候泥(即纹泥)是在冰水湖泊中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夏季形成的纹层色浅,粒较粗(为细砂和粉砂),冬季形成的纹层色深质细(为泥质和粉砂)两者频繁交替,一年一对。P176
10、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的发生时期称为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面积大大缩小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汇总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于23亿年前,随后由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以及第四纪冰期等。P177
11、第四纪大冰期包含有20次冰期和间冰期,目前正处在最近的一次间冰期。近100万年来冰期每隔10万年1次;此前的100万年中冰期每隔4万年1次。这是通过深海底沉积物的研究得知的。P178
12、大陆冰川很厚,可将地面压沉。冰川作用的后果是导致海平面大规模下降,陆地上水系和水文条件的改造以及生物面貌的改变等。P178
13、冰川作用须要气候变冷及降水量丰富两项条件。大陆因板块运动而移向极地,大气中CO2及甲烷含量的减少、火山作用的发生以及地球自转的倾斜度、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变化等天文因素都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冷,是引起冰川作用的可能原因。
重要术语
雪线、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刨蚀作用、冰蚀谷、冰斗、羊背石、冰川擦痕、冰碛石、冰碛岩、冰川漂砾、季候泥、冰川作用、冰期、间冰期。
复习思考题
1、试从结构的角度比较雪花与砂,冰川冰和大理岩。
2、比较河流与冰川在搬运作用方面的异同。P173
3、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P157、P175
4、比较冰水沉积与河流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异同。P157、P175
5、有人认为我国东南部许多标高仅有200m左右的地区页也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如认为南京雨花台有第四纪的冰碛石存在,这种看法如果成立的话,意味着第四纪以来这里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地质变化?
6、如果两个地区同时受到冰川作用,一个地区由粗粒花岗岩组成,另一个地区由细粒石灰岩组成,那么,所形成的冰碛物有何不同?
7、如果大气中CO2含量急剧升高,将会导致什么结果?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岩石(含沉积物,以下同)中的空隙包括孔隙、溶洞及裂隙三种。它们是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通道。空隙数量多少决定了岩石的可能含水量。一般说,颗粒细、分选好以及胶结差的岩石比颗粒粗、分选差、胶结程度好的岩石孔隙要多。P182-183
2、空隙的大小决定这岩石透水的能力。空隙大,水能自由透过的岩层称为透水层。空隙细微,能含水但难于透过水的岩层称为隔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称为含水层。P183
3、地下水面或潜水面是饱水带的顶面。此面以上为包气带,其空隙中充填有空气,液态水不饱和,此面以下为含水层。P183
4、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的离子、分子或化合物,它们的总含量称为矿化度。P183
5、含水层如在地表高处暴露便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如在低洼处暴露可排泄地下水。地下水可以接受河水的补给,也可补给河水,视自然地理情况而定。P183
6、泉是地下水的天然排泄口。其中水流具有向上运动能力者为上升泉,如喷泉;水流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为下降泉。P183-184
7、包气带中含有的水称包气带水,包括气态水、因静电吸附在空隙表面的水和毛细管水。它们能为植物所吸收,但不能被人们取用。P185
8、包气带中如有局部性隔水层存在,其上覆透水层中可局部性蓄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P185-186
9、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潜水。潜水面由高地起伏,一般,地下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而深层地下水因受到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可以向上、向河、湖等低压处流动。地下水的运动路线是较复杂的,运动速度缓慢,约每天数厘米。P186
10、位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它具有向上运动的能力。向斜盆地或单斜盆地是形成承压水的有利地质构造。P186
11、孔隙水在松散沉积物中广泛分布,往往构成连续的含水层,是重要的地下水源。部分基岩中也可能赋存孔隙水并能为人们所取用。P187
12、裂隙水可存在于任何富含裂隙或节理的岩石中,研究裂缝发育的规律是寻找裂隙水的基本途径。P187
13、喀斯特作用的不同阶段可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组合。有利于喀斯特作用充分发育的条件是:(1)温湿的气候;(2)易溶的岩石;(3)岩石中的断裂破碎带及岩层产状较为平缓的部位;(4)构造运动程度微弱,地壳较长期处于稳定状态。P188-191
14、碎屑沉积岩集中各种成分的胶结质,岩石裂隙中充填的方解石脉与石英脉,溶洞内生长的钟乳石以及在泉口堆积的石灰华与硅华等都是地下水的化学沉积物。P194
15、地下水的开采切忌盲目与过量,否则会造成地面沉降、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有破坏性的后果。P194-195
重要术语
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层或潜水面、上升泉、下降泉、潜水、上层滞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或溶洞水、地热田、钟乳石、泉华。
复习思考题
1、有人认为,找寻地下水就是要找寻适宜的地质构造,应怎样理解这一看法?
2、你的家乡或你熟悉的地方,地下水属于那种类型?其特点怎样?
3、调查一个井水水位的变化情况,分析引起水位变化的因素。
4、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利用水资源的法规。我国如果要制定类似法规的话,法规中应该突出哪些问题?
5、“桂林山水甲天下”,试分析桂林风景美好的地质原因。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近陆外海,远陆为洋。海盆水浅、面积小,具有陆壳,年龄轻,现代的海形成于新生代;洋盆水深、范围大,具有洋壳,年龄老,现代的大洋形成于中生代。P197
2、海水中溶解由一氯化物、硫酸盐及碳酸盐为主的盐类物质。含盐量为33%—38%。大洋海水循环充分,其含盐量是35%。海水中还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元素,由的元素如Au、U等的含量较高,从海水中提炼金属元素,是目前研究的方向。P198
3、海中生物由底栖、游泳及浮游三类。底栖生物主要分布在0—100m深的海底,游泳及浮游生物主要生活在海水上层50—100m深的范围内。按骨骼成分有钙质生物及硅质生物两大类。P198-199
4、波浪主要发生在近岸浅水海域,其传播速度一般不超过海基面(即1/2波长的深度)。波浪运动可以侵蚀破坏近岸带岩石并形成海蚀平台等侵蚀地形,也可以改造、搬运并沉积各种碎屑沉积物并形成砂滩、砂坝、砂咀等沉积地形。P199-201
5、潮汐作用引起海平面高度的变化,迫使 海水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形成潮流。潮流速度快,规模大,对海底沉积物起重要的改造、搬运和再沉积作用。在狭窄的河口带,潮流可将
少量碎屑沉积冲刷,带走,这里不形成三角洲而成为三角港。P202
6、洋流是由信风、海水温差以及含盐度等因素引起的海水定向流动。它既出现于海水表层,也见于海水深部,既发生在近岸地带,也分布于远海水域,其运动方向既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洋流的作用在于搬运海底碎屑沉积物,以及溶解于海水中的金属元素。等深流是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主要见于大西洋西部陆隆之上。P202-203
7、浊流是富含泥砂等悬浮物质,因而重大而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向下快速流动的水体。它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能破坏海底电缆,塑造海底峡谷,能将陆架浅水带的沉积物搬运到深海底堆积起来。湖泊中也能出现浊流。P203
8、海底是沉积物的巨大储集场所。沉积物来源包括陆源物质、生物成因物质、岩浆活动成因物质、从海底岩石中溶滤出来的物质及陨落物质等。P205-206
9、滨海是浪基面以上的海域。滨海带可以划分为外滨,前滨及后滨。滨海带以能够受到强烈的波浪作用为特征,形成砂滩、砂坝、砂堤、砂咀等各种特征性的沉积地形。后滨带可形成沼泽。如果浅平的近岸带因有凸起的地貌大规模发育而与外海隔离或半隔离,海水循环不畅,波浪作用变弱而潮汐作用占主导地位,则可出现泻湖及其周围的潮坪。潮坪平坦而宽阔,沉积砂质或泥质物。P206
10、浅海是大陆架上的海域,其下界深度为200m。其上半部海水动荡,富含氧、盐度一般正常、生物丰富;其下半部生物减少。这里发育各种碎屑沉积物、碳酸盐沉积物以及Al、Fe、Mn等氧化物。在海水温暖、阳光充足、水质清澈的海域可以形成珊瑚礁。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及环礁三类。P207
11、半深海是大陆坡上的水域,其沉积物主要是陆源成因的由悬浮物质沉淀而形成的泥质与粉砂或细砂质的混合物,少数是生物成因及火山成因的,其中可以含有一定数量的CaCO3。P208
12、深海是洋底上的水域,其沉积物包括:(1)生物软泥(为钙质或硅质的);(2)红色黏土;
(3)浊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4)金属泥及锰结核。P208-210
13、CaCO3能够沉积并保存的最大水深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简称CCD。超过这一深度碳酸盐物质就会被海水溶解而不能沉积和保存下来。P209
14、金属泥的形成途径有二。一是沿岸洋脊裂谷带上升的岩浆分泌出含重金属元素的热水溶液;二是海底热泉活动,即冷海水向下渗透后被加温,温度升高的海水携带着从基岩中溶滤出的金属元素,并以海底热泉的形式在海底发生沉淀。P210
15、海水面的升降是在地质历史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它与构造运动、海底扩张速度变化及海水量的变化相关。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可能引起海水量的增加。冰川作用时期则引起海水量的减少。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均可改变海盆的容积。P211
重要术语
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波浪、潮流、浊流、等深流、浪基面、砂坝、砂咀、泻湖、潮坪、外滨、前滨、后滨、海底热泉、珊瑚礁、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软泥、红色黏土、浊积岩、等深积岩、金属泥、锰结核。
复习思考题
1、某一时期的沉积中,底部是数十米厚的砾岩,砾石成分是硅质岩和石灰岩,砾岩由钙质成分胶结,基质中有丰富的腕足类化石,而砾岩的上面是海相的砂岩与页岩沉积,试就这一事实,推论其地史意义。
2、我国东海、黄海有没有珊瑚礁?为什么?
3、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岛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少数火山熔岩构成的,该岛呈南北向延长,有许多近东西向分布的岬湾地形发育,试从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该岛轮廓的成因。
4、普陀岛上有的海湾有发育良好的砂滩,而有的海湾则发育砾石滩,砾石成分为火山岩,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5、普陀岛近岸海域的海水由季节性变化,夏秋季节海水浑浊,冬春季节海水清澈,试分析其可能的成因。
第十五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湖水含盐量<0.3%的为淡水湖,含盐量为0.3%—1%的为微咸湖,含盐量为1%—24.7%的为咸水湖,含盐量>24.7%的为盐湖。P214-215
2、湖盆的成因类型有: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溶蚀湖与陷落湖、风蚀湖、堰塞湖和人工湖等。P215-217
3、湖泊的碎屑沉积物具有同心带状分布的特点,粗的沉积在外围,细的沉积在中心。P218
4、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物由湖铁矿、石灰岩、泥灰岩等,有时还形成锰矿及铝土矿等。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随着湖水咸化程度增高有依次发展的四个沉积阶段:(1)碳酸盐沉积阶段;(2)硫酸盐沉积阶段;(3)氯化物沉积阶段(4)盐湖干涸与埋藏阶段。各沉积阶段都有特征性的沉积物形成。P220-222
5、潮湿气候区湖泊中常常有丰富的菌藻生物繁殖,因而沉积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有机质可以转变称为石油与天然气。P222
6、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湖泊沼泽化、海岸带沼泽化以及河流泛滥地沼泽化等是沼泽形式的重要途径。P222
7、泥炭是沼泽中的典型沉积物。在温度与压力增加的条件下泥炭发生变化,经过褐煤、烟煤直到变成无烟煤。P224
8、我国主要的成煤期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与第三纪。
重要术语
构造湖、串珠湖、堰塞湖、盐湖、湖铁矿、苦湖、泥炭、沼泽。
复习思考题
1、南京玄武湖是怎样形成的?玄武湖的沉积作用应该具有那些特点?为什么?
2、比较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的异同。
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风蚀作用有吹扬与磨蚀两种方式。风蚀作用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城、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貌以及风棱石、蜂窝石等产物。P226-227
2、风力搬运包括悬浮、跳跃、蠕动三种方式。风力搬运的方式与风力大小及碎屑物的粒径大小相关。P227-228
3、风积物具有碎屑性,良好的分选性和圆度,含有较多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大规模交错层以及红色色调等特征。P229
4、砂丘是由风积物组成的特征性正向地貌。包括新月形砂丘、横向砂丘、纵向砂丘以及星状丘等形态。P230-232
5、沙漠是指年降雨量小于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
6、沙漠既形成于炎热或温暖地区,又能形成于寒冷的极地。P222
7、冲积扇、干盐湖以及山麓面等是沙漠中的特征性地貌。P224
8、沙漠化在地质历史中是因地质作用引起,在当今则可能因人类活动而加速产生。
9、黄土是以粉砂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典型黄土是风成的。
重要术语
吹扬、磨蚀、风棱石、风积物、砂丘、新月形砂丘、沙漠、黄土、山麓面、干盐湖、沙漠漆、沙漠化。
复习思考题
1、比较风力搬运与河水搬运的异同。
2、比较风积物与冲积物的异同。
3、为何说典型的黄土是风成的。P218-222、P205-210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
本章小结
1、块体运动是块体(含 岩石及松散沉积物等)在重力作用下作向下运动。在块体的运动中分不出搬运物和搬运介质。P237
2、因块体的组成与结构、含水量及山坡的坡度等不同,块体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同种形式的块体运动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速度。P237
3、块体运动可分为与突发性山坡崩塌有关的块体运动(滑坡、崩落、崩滑)和沉积物流两大类。P238-239
4、山坡崩坍是因为剪切应力超过了山坡物质的剪切强度。沉积物或岩石的空隙中饱含水分会导致剪切强度的减小,促进块体运动发生。
5、滑坡是块体沿着凹面朝上的弧形滑面下滑并且沿水平轴向后旋转的块体运动。P238
6、崩落与崩滑主要发生在具有高崖深谷的山区。P239
7、崩落物与崩滑物在山麓形成的锥形堆积体称为倒石锥,其锥面达到休止角。P239
8、泥流是饱含水的沉积物流体。其中常见的是泥石流或碎屑流,其运动速度比较快。P239
9、颗粒流不含水或虽含水但水易于从碎屑的粒间空隙中排列。颗粒流中碎屑颗粒直接接触并相互碰撞。P240
10、蠕移的运动速度及其缓慢,然而蠕移对于山坡表层物质的向下转移起重要作用。P240
11、所有规模大及运动快速的块体运动均能造成重大的破坏性后果。P240
12、海底滑坡、滑塌及沉积物流是非常广泛的现象、且由极其巨大规模。P240
重要术语
剪切应力、剪切强度、滑岩、岩崩、泥石(碎屑)崩、岩滑、泥石(碎屑)滑、沉积物流、泥流、泥石(碎屑)流、粒流、颗粒流、泥石崩流、蠕移、倒石锥、休止角。
复习思考题
1、比较块体运动与河水搬运作用的异同。
2、分析影响山坡剪切应力与剪切强度的因素。
3、讨论水在块体运动中的应用
4、滑坡体有何识别标志。
5、对比讨论崩落及崩滑沉积物与冰碛物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6、泥石流与洪流有何差别?
7、试述高山区易发生块体运动的地质条件。
第十九章 地球的演化
本章小结
1、地球形成至今约有4600Ma。P257
2、天文时期(距今约3500Ma)地球的层圈构造初成。显著的重力分异,大量陨星的撞击,高热流的迅速衰减以及广泛的火山作用是这一时期最为特征的地质现象。P257
3、大规模重力分异作用的发生是与地球早期具有极高的内热有关,其结果导致了原始地核、地幔及地壳的诞生。P257
4、大量陨星的撞击导致原始地壳的破裂及壳下熔体广泛溢出,广泛发生火山作用。P257
5、放射热的大幅度减少为地幔物质发生局部熔融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基性和中酸性岩浆的形成。P258
6、广泛的火山作用喷出了大量H2O和CO2等气体。它们是形成大气圈与水圈的物质基础。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水蒸气分解形成氢和游离氧,逐渐形成高空的臭氧层。在臭氧层的保护下地面才得以出现生命。P258
7、距今月3500Ma前出现了最早的生命为单细胞的菌、藻生物。距今约700Ma前生命初显繁荣,出现了以艾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生物组合。P258
8、藻类生物的繁盛是隐生宙时期的重要特点。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促使原始大气成分氧化,向现代大气成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溶于还海水中的CO2增加,改变了原始海水的成分,促进了碳酸盐岩石及硅质岩的形成。P258
9、最早的陆地是由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喷出而形成的岛屿。它们是古大陆的核心,称为陆核。陆核的风化与剥蚀才引起陆源碎屑岩的形成。P259
10、早古生代以生长在海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与低等植物的繁盛为特色。藻类、三叶虫、头足类、笔石、腕足类、低等珊瑚等十分丰富。P260
11、晚古生代以陆生植物的繁盛和脊椎动物登上大陆为特色。在大陆出现了高大的乔木、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在海洋中出现了蜓(上竹下蜓)类,同时三叶虫及笔石在晚古生代末期绝灭,头足类、腕足类、珊瑚等发展成为新的种属。P262-263
12、中生代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及其繁盛。各种龙类横行天下。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出现了鸟类,中生代早期裸子植物繁盛,中生代晚期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裸子植物的地位。P263
13、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天下。P264
14、构造运动是推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动力。随着地球的演化,构造运动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P266
15、古地理的变化主要与构造运动相关。研究古地理的基本途径是对特征性的矿物、岩石、生物、沉积构造和结构、以及对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P266
重要术语
重力分异、原始地幔、原始气圈、原始水圈、艾迪卡拉动物群、陆核、地盾、三叶虫、笔石、头足纲、腕足类、蜓类、恐龙、始祖鸟、沉积相、古地理、指相生物。
复习思考题
1、天文时期的地质作用的特点有哪些?
2、隐生宙时期的地质作用特点有哪些?
3、地球上生命形成和演化的主要阶段.
4、为什么说显生宙的历史是构造运动频繁发生的历史?构造运动对生物的发展有何影响?
5、怎样利用沉积岩的特征去分析古地理?
范文三:《普通地质学》试卷B (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 (B)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 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 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 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 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二、 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 与现代生物一样, 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古生物可划分为 动物界 和 植物界 。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 3100∠ 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 400或 2200,倾 向为 3100,倾角为 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 气候 、 地形 、 岩石特征 。
4. 根据岩石 SiO 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 超基性岩、 SiO 2为 ; (2SiO 2为 45-52%; (3)中性岩、 SiO 2为 52-65%; (4)酸性岩、 SiO 2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
类) 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
7.
印尼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
10. 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 11. 根 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 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 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 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 3、第 7和第 8
玉。
三、 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 (共 7分)
1.褶皱中背斜和向斜,与地形上的山和谷是不一定成对应关系。 (√ )
2.三叶虫、笔石在志留纪末时大多已绝灭,由于其数量多、演化迅速,因此 可作为晚古生代重要标准化石之一。 (×)
3.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 1915年提出的。 (√ )
4. 地质罗盘中带铜丝的一端磁针指向南。 (√ )
5. 花 岗 岩 中 常 见 的 暗 色 矿 物 为 黑 云 母 、 角 闪 石 、 长 石 等 。 ( × ) 6. 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 改变而变化。 (√ ) 7.地层和岩层在地质学上意义是不一样的。 (√ )
四、读图题(15分)
1. 判断下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8分) 。
答:角度不整合,时代为 P-J 。
2.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 先后,由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7分) 。
图例:1:花岗闪长岩, 2.石英闪长岩, 3.长英岩脉, 4.花岗细晶岩脉。
答: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为:2, 3, 1, 4
五、问答题(共 20分)
1. 阐述冰碛物的主要特征。
①山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致;
②由于冰川为固体,无分选作用,故冰碛物分选性极差,大至漂砾,小至粘土, 混杂堆积在一起,形成 “ 泥包砾 ” 的现象;
③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磨擦、碰撞,故冰碛物磨圆度极差;
④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无层理;
⑤冰碛物表面常有磨光面或交错的钉头形擦痕, 还可出现凹坑和裂隙。 具冰川擦 痕的砾石称为条痕石;
⑥冰碛物内部化石稀少 , 常保存寒冷型的孢子花粉。
2.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答: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水,主要消耗在蒸发上。因此,湖水含盐度不断增高,致 使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盐湖中,各种盐类按其溶解度大小,依 次沉淀出来 (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 由于水分不断蒸发, 湖水面逐渐下降, 加之沉积物不断淤积使湖底变浅, 最后盐湖干涸, 直至湖泊最后完全消失。 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沉淀。 钙的碳酸盐沉淀最早, 镁、 钠 碳酸盐次之,此类湖泊称碱湖或苏打湖。
(2)硫酸盐阶段
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此类湖称 为苦湖。
(3)氯化物阶段
湖水进一步浓缩, 石盐 (NaCl ) 、 光卤石 (KCl·MgCl 2·6H 2O ) 和钾盐 (KCl ) 开始析出,此类湖泊称为盐湖。
(4)沙下湖阶段
湖泊全被固体盐类充满,盐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盐矿床。
3.何谓化石?形成化石的条件有那些?化石研究有何重要 意义?
答: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或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 2 )
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自身条件——具有硬体、个体丰富(1)
(2)生物死亡后应被迅速掩埋(1)
(3)埋藏于化学或生物沉积物中(1)
(4)成岩作用应是压实作用较小 ,且未经历严重的重结晶 作用(1)
研究意义:(1) 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物进化(2) ;
(2) 推断相对年代 (地质年代 ) ,研究地史演化(2’ ) ;
(3) 推断古地理,古气候(2’ ) 。
范文四:普通地质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地质学主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
A.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2.地质学的革命与发展阶段()
A.18世纪以前 B.18到19世纪 C.19到20世纪 D.20世纪至今
3.数字地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下面哪个不是()
A.信息的获取 B.信息的处理 C.信息的应用 D.信息的管理
4.下列哪个是宇宙的起源学说()
A.星云假说 B.俘获假说 C.磁耦合假说 D.大爆炸学说
5.地球形成之初,下列哪个不属于地球升温的因素()
A.小行星碰撞地球 B.地球本身压缩,体积缩小,压力增大
C.太阳辐射 D.地球内部U,Th,K等放射性元素蜕变放热
6.根据太阳系起源同一性的基本原理,可以推断地球的年龄应在()
A.46亿年以上 B.45亿年以内 C.44到45亿年 D.41到42亿年
7.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B.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很均匀
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对人类的影响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明显
8.大洋地壳分为三层,下列哪项不是()
A.沉积层 B.玄武岩层 C.变质岩层 D.大洋层
9.地核最合理的物资组成应是()
A.铁,镍及少量的硅,硫等组成的合金 B.氧,镍及少量的氮,钼等组成的合金
C.硅,氧及少量的镍,硫等组成的合金 D.硅,氧及少量的铝,铁等组成的合金
10.下列哪项不是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的类()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孔隙水
11.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奇特多样,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
A.裂隙水 B.溶沟和石芽 C.落水洞 D.溶洞
12.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A.气候 B.地质构造 C.温度 D.构造运动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的英语说法_______.
2.地质学的两种思维方法_______.
3.美籍苏联物理学家_______提出“宇宙大爆炸学说”.
4.地球的年龄应在_______.
5.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暖层,散逸层.
6.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重要分界面是_______,_______.
7.按地下水含水层性质将地下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有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
2.简述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征。
答案:
一.1.A2.D3.D4.D5.C6.A7.B8.C9.A10.D11.A12.C
二.1. geology 2. 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3. 伽莫夫4. 46亿年以上5. 中间层6. 莫霍
面,古登堡面7. 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8. 冲刷,溶蚀
三.1.利用现今正在发生的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的环境。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段,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完整的全
部过程,认识过去就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实,预测未来。
2.这个地带的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液态物质散布于固态物质之间,使这一带易
于发生塑性流动。
软流圈以上至地表的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范文五: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 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新构造运动
2. 风化壳
3. 莫霍面
4. 标准化石
5. 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 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5、 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五、论述题(15′)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答案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
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
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
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
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
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地幔、地核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等、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伟晶岩
4、 三叠、侏罗、白垩、T、J、K
5、 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6、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7、 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 略(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答:1.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洋中脊向两侧,基岩的风化程度有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地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2分)
2.洋中脊两侧磁条带的对称分布,正、逆向磁性异常的有规律的分布。(2分)
3.洋中脊两侧地层分布的对称性,由洋中脊向两侧地层由新到老分布,最老的地层不早于2亿年。(3分)
五、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5分)
答: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4分)
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5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6分)
第二套 地质学试题
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 角度不整合
2、 断层
3、 磨拉石建造
4、 背斜
5、沉积相
6、 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2、按照板块活动的力学性质,板块边界接触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3、 1968年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六大板块。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0、 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11、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 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13、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14、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
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15、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
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16、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类矿床_________。
A、内生矿床 B、变质矿床 C、接触交代型矿床 D、淋积型矿床
17、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8、 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四、简答题
1、 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7分)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7分)
五、综述题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二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 、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
2.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
3.磨拉石建造:是地层由海相转化为陆相后(2分),在山间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
套陆相的砾岩、砂岩沉积(2分)。
4.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地层较年轻
(2分)的褶皱。
5、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
6、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
8、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三叠、侏罗、白垩T、J、K
2、拉张型、汇聚型、剪切型
3、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4、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6、断裂、地震波、震级
1.B 2. A 3. C 4. D 5. A 6. A 7. C 8. D 9. A 10. 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19. C 20. C
四、简答题
1.略
2. 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7分)
答: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
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3’)
1.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
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
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2.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
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3.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4’)
五、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14分)
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
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
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第三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一、 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 角度不整合
2、 断层
3、 指相化石
4、 背斜
5、沉积相
6、 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2、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3、 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___________剖面。凡是地层
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___________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___________,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___________。也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而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 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2、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 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4、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5、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这种
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6、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7、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8、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9、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四、问答题(共28分)
1、 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8分)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第三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 、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
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
2.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
3.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2分),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
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2分)。
4.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地层较年轻
(2分)的褶皱。
5、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
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
8、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三叠、侏罗、白垩、T、J、K
2、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3、标准、标准、旋回、旋回、环境、环境
4、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6、断裂、地震波、震级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B 2. A 3. C 4. D 5. A 6. A 7. C 8. D 9. A 10. 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19. C 20. C
四、问答题(共28分)
1.略(8分)
2. 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
答: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
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3’)
4.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
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
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3’)
5.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
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2’)
6.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2’)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第四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_
一、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新构造运动
2. 整合接触
3. 莫霍面
4. 标准化石
5. 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岩层走向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 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5、 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7、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8、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9、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10、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11、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12、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
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13、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14、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8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8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五、论述题(10分)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四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新近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
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整和接触: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渐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缺失。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积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剥蚀。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
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2分),分布最广的化石(2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2分)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2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
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岩层走向:走向线指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走向指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表明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地幔、地核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伟晶岩
4、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5、 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6、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7、 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四、简答题(共计18分)
1. 略(8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
五、论述题(10分)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
答: 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3分)
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3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4分)
第五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二、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岩石
2. 晶质体
3. 古登堡面
4. 指相化石
5. 类质同像
6. 地层层序律
7. 背斜
8. 气孔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8、 逆断层
9、 地堑
10、 平移断层
11、 海退层位
12、 角度不整合
13、 构造盆地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第五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 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
3. 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 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
5. 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 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
7. 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8. 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整个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2.各地上古生界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对比较稳定。
3.各地岩相变化不大,一般说来,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故属于海陆交互成煤相地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二叠系全部为陆相,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逐渐变为红色岩层,植物化石减少,煤层绝迹,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较大。说明由沼泽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内陆盆地相转变。
4.上古生界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C2 与O2 之间呈普遍的明显的平行不整合,说明中间有一长期沉积间断。
5.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矿产,首先是丰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之下,中奥陶纪灰岩侵蚀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铝土、粘土或铁矿。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答案(略)(6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答:
大洋中脊实地勘测,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
一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的对称性的特点,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思考。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大洋中脊向两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形成以大洋中脊为中心、两侧地质现象对称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应该同大洋中脊及洋壳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古地磁学:用精密仪器可以测定岩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据以确定古地磁极的位置及强度、追溯地球磁场变化的历史和确定岩石的年代。1.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2.海沟是陆壳和洋壳交叉重叠的复杂地带。3.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洋脊是岩石圈的张裂带和地下岩浆涌出口,如果这种作用继续进行,岩石圈是不是会拉开?越来越多的岩浆流到哪里去?海沟(或贝尼奥夫带)是岩石圈的挤压带,如果这种作用继续下去,岩石圈将会缩短到什么程度?深海沉积物既薄而又年轻,如果深海沉积速度以每100 年1mm 计,从太古代至今,应该有30km 以上的厚度,但实际上只有几十、几百米的厚度,这是因为什么?凡此种种,如果按照传统的地质学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大洋壳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1960-1962 年,赫斯(H.H.Hess)和迪茨(R.S.Deitz)首先提出一种理论,叫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较高;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
大洋中脊两侧向外扩张速度(半速度)大约为每年1-2cm,有的可达3-8cm;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或贝尼奥夫带;向大陆壳下面倾斜插入的大洋壳,由于远离中脊,温度已经变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分也被带入深部,形成海沟低热流值带;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热作用,再加上强大的摩擦,在大约深150-200km 处,导致大洋壳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及挥发成分的强大内压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携带大量热能上升,因此在海沟向陆一侧一定距离处形成高热流值;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这些火山喷出的岩浆,由于混入了硅铝层(沉积物,大陆壳重熔物质)的成分,因此经常是属于中性的安山岩质(在环太平洋区安山岩出露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大洋壳俯冲带,由于其下部逐渐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贝尼奥夫带又称为大洋壳消亡带。
海底扩张说对于许多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它提出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历着
第六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三、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克拉克值
2. 风化壳
3. 莫霍面
4. 标准化石
5. 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14、 正断层
15、 地垒
16、 转换断层
17、 海侵层位
18、 平行不整合
19、 穹隆构造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六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
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
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
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
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
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
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
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第七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四、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岩石
2. 晶质体
3. 古登堡面
4. 指相化石
5. 类质同像
6. 地层层序律
7. 背斜
8. 气孔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6、 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17、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8、 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19、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20、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
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21、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
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22、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类矿床_________。
A、内生矿床 B、变质矿床 C、接触交代型矿床 D、淋积型矿床
23、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24、 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第七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
3.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
5.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
7.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8.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二、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B 2. A 3. C 4. D 5. A 6. A 7. C 8. D 9. A 10. 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整个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2.各地上古生界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对比较稳定。
3.各地岩相变化不大,一般说来,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故属于海陆交互成煤相地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二叠系全部为陆相,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逐渐变为红色岩层,植物化石减少,煤层绝迹,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较大。说明由沼泽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内陆盆地相转变。
4.上古生界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C2 与O2 之间呈普遍的明显的平行不整合,说明中间有一长期沉积间断。
5.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矿产,首先是丰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之下,中奥陶纪灰岩侵蚀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铝土、粘土或铁矿。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答案(略)(6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答:大洋中脊实地勘测,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一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的对称性的特点,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思考。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大洋中脊向两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形成以大洋中脊为中心、两侧地质现象对称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应该同大洋中脊及洋壳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古地磁学:用精密仪器可以测定岩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据以确定古地磁极的位置及强度、追溯地球磁场变化的历史和确定岩石的年代。1.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2.海沟是陆壳和洋壳交叉重叠的复杂地带。3.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洋脊是岩石圈的张裂带和地下岩浆涌出口,如果这种作用继续进行,岩石圈是不是会拉开?越来越多的岩浆流到哪里去?海沟(或贝尼奥夫带)是岩石圈的挤压带,如果这种作用继续下去,岩石圈将会缩短到什么程度?深海沉积物既薄而又年轻,如果深海沉积速度以每100 年1mm 计,从太古代至今,应该有30km 以上的厚度,但实际上只有几十、几百米的厚度,这是因为什么?凡此种种,如果按照传统的地质学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大洋壳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1960-1962 年,赫斯(H.H.Hess)和迪茨(R.S.Deitz)首先提出一种理论,叫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较高;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
大洋中脊两侧向外扩张速度(半速度)大约为每年1-2cm,有的可达3-8cm;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或贝尼奥夫带;向大陆壳下面倾斜插入的大洋壳,由于远离中脊,温度已经变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分也被带入深部,形成海沟低热流值带;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热作用,再加上强大的摩擦,在大约深150-200km 处,导致大洋壳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及挥发成分的强大内压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携带大量热能上升,因此在海沟向陆一侧一定距离处形成高热流值;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这些火山喷出的岩浆,由于混入了硅铝层(沉积物,大陆壳重熔物质)的成分,因此经常是属于中性的安山岩质(在环太平洋区安山岩出露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大洋壳俯冲带,由于其下部逐渐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贝尼奥夫带又称为大洋壳消亡带。
海底扩张说对于许多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它提出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历着
第八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五、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克拉克值
2. 风化壳
3. 莫霍面
4. 标准化石
5. 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25、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6、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27、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28、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29、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30、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
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31、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32、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3、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八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
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
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
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
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
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
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
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0.3%的为淡水湖,含盐量为0.3%—1%的为微咸湖,含盐量为1%—24.7%的为咸水湖,含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