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直线斜率
直线斜率:k=tanα
今天我只讲一个知识点,就是我昨天提到的直线斜率:k=tanα
首先需要向大家解释清楚的是这个α指的是直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如下图
这里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初中学的叫“锐角三角函数”,所以对于图2这样的钝角三角函数,大部分同学应该还不太会,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具体操作如下:
对于图1,同学们很容易可以看出tan α=1,所以这一类比较简单,直接得出k=1
对于图2,先求出α的邻补角,即那个与X 轴的负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1/2,然后因为直线是往下走的,所以K 为负值,因此只需要将刚才那个正切值前面加上“-”号就可以了,即K=tan α=-1/2。初中的同学,我建议就这样理解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知识点呢?因为它在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时候能减少计算量,节省考试时间。
举例说明:已知直线过A(-1,5) , B(1,-1) 两点,求直线的解析式。
常规方法是将这两点代入y=kx+b,然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我讲完这个知识点之后,同学们可以这样操作: 首先可以简单画个草图,然后像我这样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tan∠ABC=3,又因为直线往下走,所以k=-3,于是直线解析式为y=-3x+b,再将(1,-1) 代入,可口算出b=2,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3x+2。
肯定有同学认为这样做学校老师不会给分的,那么我教大家一个可以拿分的办法:
考试的时候试卷上这样写:“将A,B 两点坐标代入y=kx+b,解得k=-3,b=2。” 所有老师都希望学生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这个直线解析式,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偷偷使用我教的这个方法,但是卷面上可以假装解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老师不会看具体计算过程,因此这样写老师是会给分的。
范文二:直线斜率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已知一条直线过点(3,-2)与点(-1,-2),则这条直线的倾斜角是( )
A.0° B.45° C60° D.90°
2. 直线l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2⊥,l1,则直线l2的斜率为( ) A. B.- C. 3 D.- 33
3. 经过两点A (2,1),B (1,m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C.-11或m b >c >0, 则点A (a , f (a )), B (b , f (b )), C (c , f (c )) ,点
OB OC
O 为原点,则直线OA,OB,OC 的斜率的大小关系是OA
3. 直线x-3+m(y-4)=0经过定点,该定点的坐标是
4. (原创题)过点M(1,2)5. 已知A (3,0),B(0,4),动点P(x,y)在线段AB 上移动,则线段AB 的方程为:
k >k >k
4x +3y -12=0(0≤x ≤3)
11
P(0,-) 与Q (, 0)
b a 5. (2010苏州质检) 若ab <0,则过点的直线pq>0,则过点的直线pq>
是 ( ) ;
6. 直线
a (x -2) +b (y +3) =0(a +b ≠0)
22
必过定点 。
7. 若两直线m x +ny +1=0, px +qy +1=0都经过P(2,3),则过A (m , n ), B (p , q ) 的直线方程为 。
π8. (1)经过点P(2,3)且倾斜角比直线x-3y+4=0的倾斜角大4的直线方程是2x-y-1=0;
能力提升
9. 已知直线m x +y +2=0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其中A(-2,3),B(3,2),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5,求直线的斜率。 10. 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α,且
11. 过点P (3,0)的直线l ,使它被两直线l 1:2x-y-2=0和l 2:x+y+3=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P
sin α+cos α=
1
所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
12. 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 内建矩形草坪(如图),另外△EFA 内部有一个文物保护区不能被占用, 经测量AB=100m,BC=80m,AE=30m,AF=20m,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
1、(1)m 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6) ,B (1,3m )的直线的斜率为12?
(2)m 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2) ,B (-m ,2m-1)的直线的倾斜角为60? 2、已知直线l 过点P(-1,0),且与以A(2,3),B(3,0)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3、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1≤k ≤1,求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4、已知两点A(-1,-5),B(3,-2),直线l 的倾斜角是直线AB 倾斜角的一半,求l 的斜率k 1、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1),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m 2-2m -3) x +(2m 2+m -1) y -2m +6=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m 的值
(1)直线l 经过点P(-1,-1) (2)直线l 的斜率为1 (3)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 3、已知方程(m +2) x +(m -3) y +4=0, (m ∈R ) 所表示的直线恒过定点,求该定点坐标 4、已知直线l 过点P(2,1),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和B 点,O 为坐标原点,求当三角形ABO 的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
1、已知直线l 与直线3x+4y+1=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73
,求直线l 的方程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P(3,1),且被两条平行直线x+y+1=0和x+y+6=0截得的线段之长为5,求直线l 的方程 3、三条直线l 1:3x +my -1=0, l 2:3x -2y -5=0, l 3:6x +y -5=0能围成三角形吗?若能,求出m 的取值范围;不能,说明理由
4、已知光线通过点A(-2,3),经过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通过点B(5,7),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
1、求圆心在直线5x-3y-8=0上,且与两坐标轴都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三角形ABC 顶点坐标为A(0,0),B(1,1),C(4,2),求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 3、圆C 过点A(1,2),B(3,4),且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6,求圆C 的方程
4、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 -3y =4相切
(1)求圆0的方程 (2)圆O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圆内的动点P 使PA,PO,PB 成等比数列,求PA ?PB 的取值范围
222
1、当正数a 取何值时,直线x+y-2a+1=0与圆x +y -2ax +2y +a -a +1=0相切?相离?相交?
2、直线过点A(1,2)且被x +y =9截得的弦长最小,求此直线的方程及弦长的最小值 3、直线L 经过点P(5,5),其斜率为k,L 与圆x +y =25相交,交点分别为A,B (1)若AB=45, 求k 的值 (2)若AB<27,求k 的取值范围="" (3)若oa="" ⊥0b,(0为坐标原点)="">27,求k>
4、已知圆C :x +(y -3) =4,一动直线L 过A(-1,0)与圆C 相交于P,Q 两点,M 是PQ 的中点,直线L 与直线m:x+3y+6=0相交于点N
(1)求证:当直线L 与m 垂直时,直线L 必过圆心C (2)当PQ=23时,求直线L 的方程
(3)探索AM ?AN 是否与直线L 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22
1、圆C 1的方程为x +(y +1) =4,圆C 2的圆心(2,1) (1)若圆C 1与圆C 2相外切,求圆C 2的方程
2
2
2
2
2
2
(2)若圆C 1与圆C 2相交于A,B 两点,且AB=22, 求圆C 2的方程 2、圆x 2+y 2+x -6y +3=0上两点P,Q 满足:(1)关于直线kx-y+4=0对称;(2)OP 垂直OQ,O 为原点。求直线PQ 的方程
3、已知A(8,0),B(0,6),O为坐标原点(1)求三角形ABO 的内切圆C 的方程;(2)设P 是圆C
222
上一点,求P 到直线4x+3y+11=0距离的最值;(3)若S=PA+PB+PO, 求S 的最值
4、(选做)已知圆M:x 2+(y -2) 2=1,Q 是x 轴上的动点,QA,QB 与圆M 分别切于A,B 两点,(1)如果AB =
423
, 求直线NQ 的方程;(2)求动弦AB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范文五:直线与斜率公式
1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l1//l2?k1=k2且b1?b2
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为l1:A1x?B1y?C1?0,
l2:A2x?B2y?C2?0(A1B1C1?0,A2B2C2?0)
l1∥l2的充要条件是A1B1C1?? A2B2C2
2,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是k1和k2,则这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k1k2??1
已知直线l1和l2的一般式方程为l1:A1x?B1y?C1?0,
l2:A2x?B2y?C2?0,则l1?l2?A1A2?B1B2?0
3,直线l1与l2的夹角定义及公式:
l1到l2的角是?1, l2到l1的角是π-?1,当l1与l2相交但不垂直时, ?1和π-?1仅有一个角是锐角,我们把其中的锐角叫两条直线的夹角.当直线l1⊥l2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角?:0°<?≤90° 如果1?k1k2?0,即k1k2??1,则??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为:d?
5,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和l2的一般式方程为l1:Ax?By?C1?0, ?.夹2?2.如果1?k1k2?0,tan??k2?k1 1?k2k1Ax0?By0?CA?B22
l2:Ax?By?C2?0,则l1与l2的距离为d?C1?C2
A2?B2 6,直线系方程:若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有交点,则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A2x?B2y?C2)?0或
(A2x?B2y?C2)+?(A1x?B1y?C1)?0 (λ为常数)。
7,直线的方向向量:设F1(x1,y1)、F2(x2,y2)是直线上不同的两点,则向量F1F2=(x2-x1,y2-y1)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方向向量法:若a=(m,n)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直线的斜率k=
n m
1.已知函数f(x)=asinx-bcosx(ab≠0)满足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则直线ax+by+c=0的斜率为
( )
(A)1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1
例1.(1) a=2”是“直线2x+ay-1=0与直线ax+2y-2=0平行”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a-1[解析] 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2.故a=2a2-2
是直线2x+ay-1=0与直线ax+2y-2=0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点评] 如果适合p的集合是A,适合q的集合是B,若A是B的真子集,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若B是A的真子集,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已知两条直线l1:ax+by+c=0,直线l2:mx+ny+p=0,则an=bm是直线l1∥l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l1∥l2时,an-bm=0;an-bm=0时?/ l1∥l2.
故an=bm是直线l1∥l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已知直线ax+y+2=0与直线bx-(a+1)y-1=0互相垂直,则|ab|的最小值为
A.5 B.4 C.2 D.1
a+11[解析] 由题意知,ab-(a+1)=0且a≠0,∴ab=a+1,∴ab=a+, aa2222222
11∴|ab|=|a+|=|a|+≥2.(当且仅当a=±1时取“=”). a|a|
(4)已知a、b为正数,且直线(a+1)x+2y-1=0与直线3x+(b-2)y+2=0互相垂直,则3213( ) A.12 B. C.1 D.25 ab6
[解析] ∵两直线互相垂直,∴3(a+1)+2(b-2)=0,∴3a+2b=1,∵a、b>0, 32326b6a∴+=(+)(3a+2b)=13++≥13+2ababab
6b6a???ab
??3a+2b=16b6a=25.等号成立时,ab 132,∴a=b=,故+的最小值为25. 5ab
例4. (1)已知两直线l1:mx+8y+n=0和l2:2x+my-1=0.试确定m、n的值,使
(1)l1与l2相交于点P(m,-1);(2)l1∥l2;
(3)l1⊥l2,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
??m-8+n=0,[解析] (1)由题意得???2m-m-1=0,2 ??n=7,解得???m=1, ∴当m=1,n=7时,l1与l2相交
m8n于点P(1,-1).(2)l1∥l2?=,得:m=4,n≠-2,或m=-4,n≠2. 2m-1
(3)l1⊥l2?m32+83m=0,∴m=0,则l1: 8y+n=0.又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则n=8.综上知m=0,n=8.[点评] 讨论l1∥l2时要排除两直线重合的情况.处理l1⊥l2时,
利用l1⊥l2?A1A2+B1B2=0可避免对斜率存在是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