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李白的诗、岳阳楼记赏析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负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他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一旦诗兴大发?之时,豪情便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进酒》即为明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正因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却不属于悲观?一类,这时的李白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庭所弃,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登高宴?饮,酒酣赋诗,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肯定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来”,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何必斤斤计较?一餐贵贱,更不是假惺惺?地装出“金钱乃身外物?”的嘴脸来,让人生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令人叹服,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为之一?振。 酒宴至此,渐入高潮,诗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变客为主,殷勤致意,频频劝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并手持酒杯,高歌助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中有歌,真是神来之笔?,怪不得大诗人?杜甫连连惊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鼓馔玉”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古时大贵之家?宴饮时,鸣钟列鼎,美食如玉,歌舞助兴,以示富贵,而在诗人眼里?却“不足贵”,他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简直就是醉?话,是无奈之语,是激愤之语,决非真言。李白年青之时?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所以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岁时,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李白竟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而此时的李白?,因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放
弃官?宦生涯,在他的诗作《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久积郁在胸?的不平之气,一下子喷发出?来,这才是李白的?真性情。如果把这一句?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两相对照,不难看出李白?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沮丧,而在沮丧之余?,又无可奈何地?为之找来一些?依据和借口,聊以自慰:“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善饮的陈?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载?美名。言外之意,自己善饮,也必将传名于?后世。就是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之时?,他的那种自信?,那种狂傲,依然故我,真是千古一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宴饮至此,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此时的李白恐?怕已有十分酒?意了,竟然一边埋怨?主人钱少,饮酒不能尽兴?,一边又提出了?建议,让主人把“五花马、千金裘”典当买酒,大家一醉解万?古之愁,真是醉人快语?,语惊四座,凭这一句就足?可名传后世,令古往今来的?酒徒们瞠目。李白一向有一?掷千金的饮酒?习惯,在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曾豪迈地?写到:“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如此豪情,确实少见,更何况是以客?人的身份劝主?人典当千金以?买一醉,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恐怕千百年来?也只有李白能?偶一为之。
全诗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决不悖谬。诗句长短变化?,节奏徐疾有度?,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自然?,堪称名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
[color=Red][size=4][原文][/size][/color]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color=Blue][size=4][译文][/size][/color]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http://bbs.zahuop?u.com/archiv?er/tid-20758.html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选自《范仲淹:忧乐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三、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
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四、《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
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范文二:李白写江油的诗
李白写江油的诗
篇一:李白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之所去~愁倚两三松。
【题解】
戴天山~又名盖天山~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太华山后三十里。此诗为李白少年时在家乡所作。此诗写得很有层次。首联写穿村过水~一路所见,中两联写入山渐深~林幽壑静,尾联写寻人不见~心情惆怅。诗中不用一典~纯乎白描~然工丽精致~色彩鲜明~才情超逸~已见太白凤雏之态。前人评曰:“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注释】
[1]“犬吠”二句:前句是说犬的吠声在水上回荡。此句暗示水边有人家。后句“带露”二字~暗示是早晨。 [2]“溪午”句:道观有中午敲钟的习惯~中午还听不到钟声~暗示道观中无人。[3]青霭:深山密林中晨暮间的一种青色的岚气。此句暗示天色已晚。 [4]两三松:是说所倚不止一处~言所等时间已久。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壁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清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题解】
雍尊师~名不详。尊师道士的尊称。此诗约作于未出蜀时。是写太白深山访道士之诗。头两句是写雍尊师隐居高山~远离红尘,三四两句是写寻访途中所历所见,五六两句是写隐居附近的景物,末两句是写与雍尊师相见~语竟而别。此诗写的工稳秀丽~章法严谨。
【注释】
[1]群峭:群峰。峭~指陡峭的山峰。 [2]“逍遥”句:是说在山中生活逍遥自在~不记年月。[3]青牛、白鹤:俱用道家典事。《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载~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 [4]“语来”句:是说两人谈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暮色已经来临。江色~江上的烟景。 [5]寒烟:山间带有寒意的晚岚。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题解】
此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春游成都时所作。锦城~又名锦官城~即成都。散花楼~故址在成都市东北隅。杨齐贤云:《成都记》“:……散花楼~在摩诃池上~
,隋末,蜀王秀所建。”此诗清新流丽~写景如画~末两句流露出青年李白初到大城市耳目一新的喜悦之情。
【注释】
[1]“朝光”句:是说早晨的太阳照耀着散花楼。 [2]珠箔:珠帘。琼钩~玉制的帘钩。 [3]“飞梯”句:楼梯如在云中。极言楼之高。 [4]散我忧:一作“散我愁”。 [5]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之间~长江流经处。 [6]双流:指郫江和流江~二江流经成都。
篇二:李白《蜀道难》作于古江油关
唐玄宗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时~即李白在隐居大匡山读书时期~因仰慕龙州牛心山李唐祖陵和蜀汉江油关名迹~“往来旁郡”~到过龙州江油郡江油县。那时~江油县即今平武南坝镇~南坝古称江油关~龙州州衙门和江油县衙门都设在今平武县南坝镇。李白住家的青莲乡和隐居的大匡山~唐朝
时属绵州昌明县(后改名彰明县)。李白从青莲或大匡山去当时的江油县~必需沿涪江峡谷而上。在进入涪江峡谷口时~游了两岸相对的溶洞。传说他还在洞中读书~至今还流传着“太白洞对灯笼洞~灯照太白把书诵”的传说。李白走过的这百里长峡~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峭壁摩天~栈道凌云,这段路程即现在从江油武都、白石经平武平驿至南坝镇一段,。李白正是在这段艰苦的行程中~积累了《蜀道难》的创作素材。2001年平武布衣学者曾维益先生经过十多年对李白文化研究~发现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在此之前~历代学者都把《蜀道难》的创作时间视为千古之谜。李白在江油关访问了爱好道教的江油县尉~两人谈话十分投机。李白对这位本来是管地方军事和治安的县尉~能无为而治~非常欣赏~临别时在尉厅题诗一首,即《题赠江油尉》,:“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日斜孤吏过~廉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这首五言律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歌颂了县尉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诗中写的“旁砌水泠泠”的泉水至今还在流淌~叮当作响~又名叮当泉。此泉至今仍在南坝场镇~泉水甘甜~终年不绝。(后来此诗刻碑留存后世~据著名平武籍教育家张秀熟在关于李白家乡的文章中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他曾在南坝叮当泉石壁上见过此诗)。
一生喜爱游览名山大川的李白~漫游龙州时~曾在龙州治地南坝牛心山读书赋诗。该山平地拔起~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嶂~风景十分幽静绮丽。后人为缅怀诗人李白~宋乾道年间龙州太守史祈在牛心山建亭树碑~并刻有“太白台”石碑一道。至建国初期~该碑一直保存完好~但后来该碑不知所终。后经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多方查找~才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发现~可惜该碑已被一村民抬去嵌作了石水缸的缸底石~而碑中“太白台”三字已被磨损~字迹模糊不清。值得庆幸(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李白写江油的诗)的是~该碑左右两侧的题记和署年落款字迹仍保存完好~碑左侧题记为“本州太守眉山史祈旦立”~右侧署年为“乾道辛卯九月二十三日”~清晰可见。说明此碑为南宋初年所刻立~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关于李白游龙州(南坝)这一史实~还散见于其他史志。据平武乡土学者杨曙东老先生考证~至少有以下六处记载这一史实。《四川通志》记:“龙安府平武县有明月沉潭~在明月渡。相传每夜有月形。李白有诗~岁久漫灭。今石壁上有宋宇文通诗刻”。《一统志》记:“太白台在四川龙州牛心山~太白读书于此~遗址尚存。”《方舆胜览》记:“太白与江油尉往来~故有太白台在尉厅~蒲翰有记”。明代扬升庵《全蜀艺文志》记:“李白赠江油尉诗(如前)”。《四川总志》记:”龙安府平武县牛心山有太白读书台~宋州守史祁手书刻石并
太白赠江油尉诗”。《龙安府志》记:“清代龙安知府魏裔鲁诗曰:江随峡里转~百折到龙州,古渡月残照~孤村横小舟,林猿啼涧水~山鸟噪荒郊,太白今何在,空闻樵牧呕”。
篇三:李白经典诗词总汇
李白的著名诗句,经典中的经典,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
作文。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
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
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多写离别的感伤~李白此诗沿用乐府古题~反映战士们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心情。气象雄浑~令人赞赏。
赠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盛唐著名诗人。隐居当地鹿门山~在四十岁时才出游京师~很受当时上层人物的赞誉~但终未出仕。这首
诗赞扬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风流儒雅的个性和生活。从中二联看~本诗当是在孟浩浩然离开长安归襄阳后所作。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了愉悦。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七四二,~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
诗人又受才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早发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州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本诗就是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
4.轶事:
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这叫做「御床赐宴」。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宠奴才脱靴
李自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
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由于玄宗在场~高力
士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脱了。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5.评价: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
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范文三:工作文档李白的诗、岳阳楼记赏析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负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他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一旦诗兴大发之时,豪情便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进酒》即为明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正因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却不属于悲观一类,这时的李白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庭所弃,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登高宴饮,酒酣赋诗,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肯定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来”,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何必斤斤计较一餐贵贱,更不是假惺惺地装出“金钱乃身外物”的嘴脸来,让人生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令人叹服,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为之一振。
酒宴至此,渐入高潮,诗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变客为主,殷勤致意,频频劝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并手持酒杯,高歌助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中有歌,真是神来之笔,怪不得大诗人杜甫连连惊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鼓馔玉”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古时大贵之家宴饮时,鸣钟列鼎,美食如玉,歌舞助兴,以示富贵,而在诗人眼里却“不足贵”,他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简直就是醉话,是无奈之语,是激愤之语,决非真言。李白年青之时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所以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岁时,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李白竟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而此时的李白,因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官宦生涯,在他的诗作《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久积郁在胸的不平之气,一下子喷发出来,这才是李白的真性情。如果把这一句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两相对照,不难看出李白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沮丧,而在沮丧之余,又无可奈何地为之找来一些依据和借口,聊以自慰:“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善饮的陈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载美名。言外之意,自己善饮,也必将传名于后世。就是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之时,他的那种自信,那种狂傲,依然故我,真是千古一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宴饮至此,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此时的李白恐怕已有十分酒意了,竟然一边埋怨主人钱少,饮酒不能尽兴,一边又提出了建议,让主人把“五花马、千金裘”典当买酒,大家一醉解万古之愁,真是醉人快语,语惊四座,凭这一句就足可名传后世,令古往今来的酒徒们瞠目。李白一向有一掷千金的饮酒习惯,在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曾豪迈地写到:“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如此豪情,确实少见,更何况是以客人的身份劝主人典当千金以买一醉,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恐怕千百年来也只有李白能偶一为之。
全诗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决不悖谬。诗句长短变化,节奏徐疾有度,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自然,堪称名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
[color=Red][size=4][原文][/size][/color]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color=Blue][size=4][译文][/size][/color]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http://bbs.zahuopu.com/archiver/tid-20758.html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选自《范仲淹:忧乐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三、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
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四、《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范文四:李白写的古诗_写李白的诗
李白写的古诗_写李白的诗
李白写的古诗_写李白的诗
李白算是我们最熟悉的是诗人了,那么李白写的古诗(来
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李白写的古诗_写李白的诗)大家都知
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古诗,欢迎欣赏!
【李白写的古诗】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 队氨躺骄。 そ 旒柿
鳌?/p>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范文五:李白写的关于月亮的诗
李白写的关于月亮的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
“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青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祷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其三)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李白的诗、岳阳楼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