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多角度考察
多角度考察“刚刚”和“刚”的异同
【摘要】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刚刚”和“刚”的异同进行了考察,从而发现其微殊的差别,以便我们深刻地认识这两个词。
【关键词】刚刚;刚;副词;
引言
“刚刚”和“刚”同为副词,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
一、从语义上考察“刚刚”和“刚”
1.1“刚刚”和“刚”均可以表示以时间为参照点,事情发生在不久前,句中语境常有表示时间的概念。例如:
(1)你来晚了,他们刚刚走。
(2)你来晚了,他们刚走。
(3)他们都刚刚过完春节就外出打工了。
(4)他们都刚过完春节就外出打工了。
1.2“刚刚”和“刚”均表示两件事相隔时间很短,动作多为先行后继的关系,对后续动作来说,先行动作发生在不久前。例如:
( 5 )杀人犯刚刚下火车就被警察抓住了。
(6)杀人犯刚下火车就被警察抓住了。
(7)他刚刚到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8)他刚到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1.3在和表示“想、准备、打算”等词连用,表示事情正要发生突然被另一事情打断时,常用“刚”,而“刚刚”则不太常用。
(9)我刚想好好过个周末,又接到了加班的通知。
(10)我刚准备好的计划全被你给打乱了。
(11)我刚打算去爬山突然下雨了。
1.4“刚刚”和“刚”表示对达到程度或程度的估计
1.41“刚刚”和“刚”均可表示正好达到要求,既不多也不少。
(12)客:我买一斤苹果,请给我称一下看看是不是三斤。
服务员:先生,刚(刚)三斤。
1.42“刚刚”和“刚”均可表示情况不够理想,认为勉强达到要求。
(13)他身高刚达到报师范学院的要求。
(14)他身高刚刚达到报师范学院的要求。
1.43“刚刚”和“刚”均可表示对程度的估计。
(15 )他刚醉,没喝多。
(16 )他刚刚醉,没喝多。
二、从句法上考察“刚刚”和“刚”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刚刚”和“刚”
1) 造句功能——指能够从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否独立成句①。
2) 相对位次——指跟某些成分或某些词语相对待时所处的位次②
3) 组合功能——指与词或短语组合的能力。
2.1造句功能
“刚刚”可以充当状语、定语和独词句,而“刚”只能充当状语。例如:
(17)同时,对小桂,又隐隐地产生了厌恶感;原来你刚刚的动作是为了??(张贤亮《早安:朋友》)
*(18)同时,对小桂,又隐隐地产生了厌恶感;原来你刚的动作是为了??
(19)大家想起刚刚办公室里的情景,不禁毛骨悚然。(王安林《办公室里的蜜蜂》)
*(20)大家想起刚办公室里的情景,不禁毛骨悚然。(王安林《办公室里的蜜蜂》)
在(17)(19)中“刚刚”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前作定语。这里的“刚刚”都不能换成“刚”。
(21)(其中一个护士用漠然的口气截住我焦急的询问:)“走啦。他非得要求出院。刚刚。”
在(21)中“刚刚”独立成句。而“刚”通常不能独立成句。
2.2相对位次
2.2.1“刚刚”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而“刚”则只能出现在主语后。例如:
(22)寝室熄灯的铃声刚刚响过,老师就把电门合上了。
(23)寝室熄灯的铃声刚响过,老师就把电门合上了。
(24)刚刚,它们还只是一些模糊不清躲躲闪闪的剪影。(王家达《清凌凌的莫喝水》
*(25)刚,它们还只是一些模糊不清躲躲闪闪的剪影。
(26)刚刚,这里还是一片安静。
*(27)刚,这里还是一片安静。
(25)(27)说明“刚”不能用在句首,而“刚刚”可以用在句首。
2.2.2“刚刚”和“刚”都可以和“才”连用,,但“刚刚”即可以放在“才”前,也可以放在“才”后;“刚”只能放在“才”后。
(28)他也刚刚才到。
(29)他也才刚刚到。
(30)他才刚到。
*(31)他刚才到。
2.3组合功能
“刚刚”可以和“还,都,又”这几个副词连用,而“刚”通常不可以。例如:
(32)小儿子刚刚还哭呢!
*(33)小儿子刚还哭呢!
(34)他们刚刚都走了。
*(35)他们刚都走了。
(36)昨天下了一场雨,下午机关楼又刚刚进行大扫除,这个办公室便窗净几亮。(王安林《办公室里有蜜蜂》)
*(37)昨天下了一场雨,下午机关楼又刚刚进行大扫除,这个办公室便窗净几亮。
三、从语用上考察“刚刚”和“刚”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注意词的音节的搭配,在诗歌、口号、对联、标语中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在上述作品中的双音节词往往要有相应的双音节词与之对应。“刚刚”是双音节词,他可以增强音节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例如:
(38)春风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39)刚刚背道而驰,马上迎头碰到。(高晓生《巨灵大人》)
在(38)(39)中,运用“刚刚”一词,使音节匀称搭配,使语言具有一种形式美和音乐美。若换成“刚”则无此种表达效果。
结束语
本文从“语用、句法、语用”三个平面考察了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异同,得出了
一些肤浅的认识,但这些还不够,如果时间按允许我们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深刻地认识他们的异同,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为汉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载《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
注释: ①
②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范文二: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多角度考察
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多角度考察
摘 要:“刚刚 ”和“刚”这两个时间词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交
流接触中经常会被用到,但是我们究竟对这些时间词有多少了解和
认识呢?“刚刚”和“刚”这两个看似非常相近的词我们应该怎么
用才算符合文法,又怎样去区别它俩?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
用”三个方面对副词“刚刚”和“刚”异同进行了考察,从而发现
其中微殊的差别,以便我们深刻地认识这两个词。
关键词:刚刚;刚;副词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1)35-0190-01
“刚刚”和“刚”同为时间副词,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
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片面进行举例论证来得出研究
结论,看看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从语义上考察“刚刚”和“刚”
(一)“刚刚”和“刚”均可以是以时间为参照点,表示事情发生
在不久前,句中语境常有表示时间的概念。例如:(1)你来晚了,
他们刚刚走。(2)你来晚了,他们刚走。
(二)“刚刚”和“刚”均表示两件事相隔时间很短,动作多为先
行后继的关系,对后续动作来说,先行动作发生在不久前。例如:
(3)他刚刚到教室,上课铃就响了。(4)他刚到教室,上课铃就
响了。
范文三:时间词“刚”、“刚刚”和“刚才”的比较研究
多角度考察“刚刚”和“刚”的异同
【摘要】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刚刚”和“刚”的异同进行了考察,从而发现其微殊的差别,以便我们深刻地认识这两个词。
【关键词】刚刚;刚;副词;
引言
“刚刚”和“刚”同为副词,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
一、从语义上考察“刚刚”和“刚”
1.1“刚刚”和“刚”均可以表示以时间为参照点,事情发生在不久前,句中语境常有表示时间的概念。例如:
(1)你来晚了,他们刚刚走。
(2)你来晚了,他们刚走。
(3)他们都刚刚过完春节就外出打工了。
(4)他们都刚过完春节就外出打工了。
1.2“刚刚”和“刚”均表示两件事相隔时间很短,动作多为先行后继的关系,对后续动作来说,先行动作发生在不久前。例如:
( 5 )杀人犯刚刚下火车就被警察抓住了。
(6)杀人犯刚下火车就被警察抓住了。
(7)他刚刚到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8)他刚到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1.3在和表示“想、准备、打算”等词连用,表示事情正要发生突然被另一事情打断时,常用“刚”,而“刚刚”则不太常用。
(9)我刚想好好过个周末,又接到了加班的通知。
(10)我刚准备好的计划全被你给打乱了。
(11)我刚打算去爬山突然下雨了。
1.4“刚刚”和“刚”表示对达到程度或程度的估计
1.41“刚刚”和“刚”均可表示正好达到要求,既不多也不少。
(12)客:我买一斤苹果,请给我称一下看看是不是三斤。
服务员:先生,刚(刚)三斤。
1.42“刚刚”和“刚”均可表示情况不够理想,认为勉强达到要求。
(13)他身高刚达到报师范学院的要求。
(14)他身高刚刚达到报师范学院的要求。
1.43“刚刚”和“刚”均可表示对程度的估计。
(15 )他刚醉,没喝多。
(16 )他刚刚醉,没喝多。
二、从句法上考察“刚刚”和“刚”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刚刚”和“刚”
1) 造句功能——指能够从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否独立成句①。
2) 相对位次——指跟某些成分或某些词语相对待时所处的位次②
3) 组合功能——指与词或短语组合的能力。
2.1造句功能
“刚刚”可以充当状语、定语和独词句,而“刚”只能充当状语。例如:
(17)同时,对小桂,又隐隐地产生了厌恶感;原来你刚刚的动作是为了??(张贤亮《早安:朋友》)
*(18)同时,对小桂,又隐隐地产生了厌恶感;原来你刚的动作是为了??
(19)大家想起刚刚办公室里的情景,不禁毛骨悚然。(王安林《办公室里的蜜蜂》)
*(20)大家想起刚办公室里的情景,不禁毛骨悚然。(王安林《办公室里的蜜蜂》)
在(17)(19)中“刚刚”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前作定语。这里的“刚刚”都不能换成“刚”。
(21)(其中一个护士用漠然的口气截住我焦急的询问:)“走啦。他非得要求出院。刚刚。”
在(21)中“刚刚”独立成句。而“刚”通常不能独立成句。
2.2相对位次
2.2.1“刚刚”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而“刚”则只能出现在主语后。例如:
(22)寝室熄灯的铃声刚刚响过,老师就把电门合上了。
(23)寝室熄灯的铃声刚响过,老师就把电门合上了。
(24)刚刚,它们还只是一些模糊不清躲躲闪闪的剪影。(王家达《清凌凌的莫喝水》
*(25)刚,它们还只是一些模糊不清躲躲闪闪的剪影。
(26)刚刚,这里还是一片安静。
*(27)刚,这里还是一片安静。
(25)(27)说明“刚”不能用在句首,而“刚刚”可以用在句首。
2.2.2“刚刚”和“刚”都可以和“才”连用,,但“刚刚”即可以放在“才”前,也可以放在“才”后;“刚”只能放在“才”后。
(28)他也刚刚才到。
(29)他也才刚刚到。
(30)他才刚到。
*(31)他刚才到。
2.3组合功能
“刚刚”可以和“还,都,又”这几个副词连用,而“刚”通常不可以。例如:
(32)小儿子刚刚还哭呢!
*(33)小儿子刚还哭呢!
(34)他们刚刚都走了。
*(35)他们刚都走了。
(36)昨天下了一场雨,下午机关楼又刚刚进行大扫除,这个办公室便窗净几亮。(王安林《办公室里有蜜蜂》)
*(37)昨天下了一场雨,下午机关楼又刚刚进行大扫除,这个办公室便窗净几亮。
三、从语用上考察“刚刚”和“刚”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注意词的音节的搭配,在诗歌、口号、对联、标语中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在上述作品中的双音节词往往要有相应的双音节词与之对应。“刚刚”是双音节词,他可以增强音节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例如:
(38)春风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39)刚刚背道而驰,马上迎头碰到。(高晓生《巨灵大人》)
在(38)(39)中,运用“刚刚”一词,使音节匀称搭配,使语言具有一种形式美和音乐美。若换成“刚”则无此种表达效果。
结束语
本文从“语用、句法、语用”三个平面考察了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异同,得出了
一些肤浅的认识,但这些还不够,如果时间按允许我们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深刻地认识他们的异同,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为汉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载《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
注释: ①
②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刑福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范文四:刚才_刚_刚刚
刚才、刚、刚刚
一、比较
1、 刚才和刚
刚才:指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强调不久前的那个时间发生
了什么事情。
例如:他刚才来过,现在已经走了。(说话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做了什么)
刚才下课的时候他来找过你。
刚:指事情发生不久,(不久是说话人自己的感觉)跟它意思相反的是“很久”。 例如:他刚来,还不太熟悉这里的情况。(他可能已经来了几个月,但是相对于再这里几年的人来说,他是“刚来”。)
这部电影我刚才刚看过一遍,不想再看了。
我刚才——指的是说话前的那段时间我做了什么事情,强调的是看过电影。 刚看过——指的是我看过这部电影的时间不久,强调的是时间短。
2、“刚才”是时间名词
可以做时间状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主语的前面。
例如:他刚才来过了。
刚才下班的时候,我见过他。
可以做主语
例如:刚才比现在凉快一点儿。
可以做定语
例如:他把刚才的事忘了。
3、“刚”是副词Adv 只能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他刚来,对这儿不熟悉。
例如:刚下课他就过来找你了。
刚??就
刚??又 表示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很短。
例如:刚下课他就过来找你了。
他刚吃完雪糕,又喝了汽水。 刚要??
刚想?? 表示某事即将要发生还没发生。 例如:他刚要出门,电话铃就响了。
我刚想去吃饭,就有客人来了。 4、否定形式
刚才+没、不??
例如:我刚才没看见你的信息,抱歉。 我刚才不是去吃饭。
不是+刚??
例如:他不是刚走,他早就走了。 5、“刚”表示恰好到达某一点或者某种程度 例如:行李刚20斤,没有超过标准。 6、刚刚有“刚才”和“刚”的意思。 例如:我刚刚来的(时间)。 我刚才来的。
这样就刚刚好了(程度)。 这样刚好了。
二、练习
? 小宝( )坐在那儿大哭了一场。 ? 她( )坐下就大哭起来了。 ? 我( )看过一遍,不想再看了。 ? 他( )要骂人,又忍住了。 ? 他今年( )十八岁。
? 我( )经过他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看见他办公室的门锁着。
范文五: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谢成名
北京大学中文系3
提要 “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本文结合留学生的偏误,立足于“刚”和“刚才”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首先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基础,指出“刚才”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而“刚”没有固定的参照点,。,库中大量例句的分析,考察了“刚”和“刚才”,/以后/之后”结构可接受程度低的原因,关键词 “刚” “刚才” “了一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刚”和“刚才”是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易混淆词”。关于这两个词,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它们语法性质的辨析(冯成林,1981)和句法位置的描写上(周晓冰,1993),也有一部分学者从汉语教学的角度考察它们用法上的差异,考察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处于状语位置的“刚才”和“刚”进行辨析,指出“刚才”表示的时间客观性强,时量较小,“刚”表示的时间主观性强,时量可大可小(周小兵,1987;聂建军、尚秀妍,1998);2)对“刚”和“刚才”与时体成分的共现情况进行考察,指出“刚才”与体标记的共现比较自由,而“刚”一般不和体标记“了”共现(周晓冰,1993;聂建军、尚秀妍,1998)。
为了了解留学生使用这两个词的实际情况,我们考察了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共搜索出包含时间副词“刚”的句子403句,包含“刚才”的句子75句,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鉴
①定,得到包含“刚”的偏误句34句,包含“刚才”的偏误句23句。并归纳出以下三种最典型
的偏误:
(一)“刚”和“刚才”的混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应该用“刚”的位置用“刚才”来替代,这样本文是在张旺熹教授的课上受到启发,在导师崔希亮教授和袁毓林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修改过程中吸收了《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得到了蔡淑美、路明洁和罗丹等同学的帮助,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①如果句中包含与这两个词无关的偏误,不算“刚”和“刚才”的偏误句。如“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跟这个不习惯”,这样的句子不算“刚”和“刚才”的偏误句。3
38
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的偏误共11例。如:
(1)我刚才来中国的时候,说汉语一句话也不会说。
(2)我两个人刚才下飞机,很累,很饿,也很着急。
(二)“刚”和“刚才”与体助词“了”的共现偏误,主要指包含“刚”的句子中“了”的不适当显现和包含“刚才”的句子中“了”的不适当隐含。如:
(3)割稻子的晚上哥哥仔细想一想,“弟弟刚成家了,因此生活费很多。”
(4)我们明白了船刚才在暗礁上搁浅。
前一句“弟弟刚成家了”,“了”不需要;后一句应该在动词“搁浅”后面加“了”。
(三)“)。如:刚+VP+后/之后/以后”结构偏误(下表将其称为“方位结构偏误句”
(5)?不过战争刚结束后,他被中国军抓起来。(“?”表示句子的可接受程度不高)
(6)?刚到中国以后,我有很多得办的手续。
各类偏误的分布情况见下表:偏误句
“刚才”句
“刚”句混用偏误句与“了”共现偏误句111616方位结构偏误句0其他偏误句共计23 以上三种类型的偏误,,,:1)研究者虽然注意,但是没有对它们何以2)“刚”跟体助词“了”共现不自由,但是没有区分词尾“了”和句尾“”,也没有结合“刚”修饰的动词的内部语义特征去具体地考察“了”的隐现情况。
本文认为“刚”和“刚才”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不同语法表现是由它们所属的不同语义范畴决定的,并以此为纲来解释“刚才”“刚”与“了”共现的不同情况,以及“刚”一般不出现在“刚+VP+方位词语”结构中的原因。
二 从语义范畴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从上文所引的例(1)(2)可以看出,留学生之所以出现偏误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刚”和“刚才”的句法位置不清楚,而是因为对“刚才”的语义没有理解透彻。如果将例(1)改成一个时间跨度小的事件,如“来宿舍”,将句子说成“我刚才来你宿舍的时候,你不在”,则句子可以成立。例(2)之所以看成是“刚才”和“刚”的混用偏误是因为根据语境,作者是在追忆
②一件事情,如果改成现场报道,“?我们两个人刚才下了飞机,现在很累、很饿,也很着急”则
句子的可接受性程度要高一些。那么为什么时间跨度大的事件不能用“刚才”呢?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刚”的释义为“表示发生在不久前”;“刚才”的释义为“指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在它们的释义里,都有表示短时的义素“不久”,那么为什么“刚”可以用于时间跨度
关于例(2)这个偏误句,笔者在同学中做了一个小调查,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均认为“刚才”应该换成“刚”。对于笔者造的这个句子,所有人均认为在现场报道的环境中比在追忆的语境中可接受程度高。但在这个句子的绝对接受程度上被调查者有明显差别,有人认为这个句子不对,有人认为在现场报道的环境中这个句子勉强可以接受。②
39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大的事件呢?下面我们尝试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刚”和“刚才”分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刚”是时间副词而“刚才”是时间名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不同的语法范畴必定有不同的认知语义基础。Langacker把名词定义为“突出一个东西”的语言单位,其中“东西”可定义为“某个领域中的一个区域”(转引自廖秋忠,1991)。“刚才”作为时间名词,虽然它占有的不是物质世界的三维空间,但是在时间这个抽象的领域里面,它也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并且由于它具有固定的参照点———说话时间,因此它在时间轴上占据一个固定的位置,它跟“现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词一样,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刚才”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可以图示如下:
图1
R指参照时间,S指说话时间,R/S,刚才”在时间轴上可以占据的范围,接受程度的差异,颜色越深可接受性越高)。
从图1可以看出,,但是,作为某个具体。我们刚才”的范围,但是如果时间更长,如说话时间之前十个小时,“刚才”的范围内,比如“我刚才背了十个小时的单词。”这样的句子就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了。
而“刚”是一个时间副词,它只能修饰动词,表示一种关系。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作为时间副词的“刚”有两个义项:一是指说话前不久发生;二是指紧挨在另一动作之前发生,后面常用“就、又”呼应。这两个义项的侧重点不同,前面一个义项强调动作的发生时间与现在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是将前不久已经发生的动作纳入现在的视点范围之内,看动作对现在的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后一个义项则说明两个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强调这两个动作之间前后相续的联系。不管是哪一个义项,“刚”自身都没有固定的参照点,它的参照点根据表达的内容确定,它表达的是两个时点之间的关系。
如果参照点是说话时间,“刚”修饰的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刚”表示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图2
TVP指“刚”所修饰的动词短语表示的时点,时间轴上的虚线和框定的斜线表示“刚”表达的不是一个时间实体概念,不占据时间轴上的实际位置(图3与此同)。
根据郭锐(1993),动词按照是否有起点、终点和续段可以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后40
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限结构、双限结构和点结构③。“无限结构”无起点、无终点,包括“是”“作为”等动词;“前限结构”有起点,无终点,包括“认识”“知道”等动词;“后限结构”有终点,无起点,包括“离开”“打破”等动词;“双限结构”有起点、终点及续段,包括“上课”“进行”等动词;“点结构”无续段,起点与终点重合,包括“看见”“完成”等动词。根据我们的考察,“刚”不能修饰无限结构动词短语。如:
(7)3他刚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
如果动词是前限结构、双限结构,TVP指动作的起点。如:
(8)他们刚认识,能有什么疙瘩?
(9)我刚上课,等一会儿再打给我好吗?
其中例(8)中的动词“认识”是前限结构,而例(9)中的动词词组“上课”是双限结构。在这样的句子里,“刚”表示的是动作开始的时点与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的间隔很短。“他们刚认识”是指从他们开始认识到现在时间还很短,而“我刚上课”是指我开始上课。另外,表示心理活动的双限结构,一般不能直接受“刚”修饰。如:
(10)3他刚喜欢北京。
如果加上“开始”,将VP表示的时点限定为起点(11)?他刚开始喜欢北京。
这进一步说明如果,。
,。如:
(,,还不太适应,运动量和恢复手段都跟不
。
“离开”是后限结构动词,“刚”表示动作结束的时点和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的间隔很短。而如果动词是点结构,起点和终点重合,TVP就指动作发生的那一瞬间。如:
(13)我刚看见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看见”是点结构动词,“刚”表示“看见”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与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
如果参照点是另一动作行为,“刚”修饰前一分句的主要动词,“刚”
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8图3
TVP1指句中另一动词提供的参考时点,TVP1和动词VP1不同过程结构的关系跟TVP和VP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如果VP1是后限结构,TVP1指动作发生的终点,如果VP1是点结构,TVP1指动作发生的起点和终点均可,其他情况指动作的起点。“刚”表示TVP和TVP1
郭锐(1993)考察的是动词的过程结构,我们这里的VP不仅指单个动词,还涉及动词后面的宾语,但不包括表示外部时间结构的时体成分,因此表示的仍然是动词短语的内部时间,在分类上可以参考郭文的内容。③
41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如:
(14)刚到新乡市,便听说这儿的社区体育搞得有声有色。
“到”和“听说”都是点结构动词,“刚”表示“听说”这一动作行为和“到新乡市”这一动作行为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
而如果“刚”不是修饰句中的主要动词,而是位于“刚+VP+的时候”结构中,则是另一种情况。因为这个结构自身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时点,所以这里的“刚”不再表示动作之间的关系,而是起到确定时点位置的作用。如:
(15)刚到汉城的时候,中、韩两国就正式就教科书问题向日本提出了抗议。
“到”是一个点结构动词,“刚到汉城的时候”是指“到汉城”这个时点之后的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具体有多长由说话人主观判定。所以“刚”在此结构中的作用是:以VP确定的时点TVP(确定规则同上)为参照点,根据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在参照点的右边划定一个区域,从而确定“刚+VP+的时候”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刚+VP+的时候”表示的时间范围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可以图示如下:
图图4中,框定的范围是“刚+VP+的时候”T表示一个界点,超过这个界点,一般人的语感就很难认定是在“刚”表达的范围之内了。比如,对于一对新婚夫妇来说,也许婚后十天左右可以称为“刚结婚的时候”,对于一对结婚40年的夫妇来说,婚后几年都可以称为“刚结婚的时候”;但是一般人对于“刚结婚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比如一般人的婚姻可以维持50年,结婚20年后一般不能再称为“刚结婚的时候”。
根据上文论述,“刚”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
如果用在本身不是指称时间的结构中,它表示它所修饰的动词结构提供的时点与参照时间(说话时间或者是另一动词结构提供的时点)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如果用在本身指称时点的结构中,它起确定时点位置的作用。
正因为“刚”表达的是一种时间关系,而且涉及到了说话人对这种关系的主观认定,所以它表达的时间关系的长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据此“刚”和“刚才”的区别可以列表如下:词语
刚才
刚 词性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有无固定参照点有,为说话时间无,为说话时间或者句中动词提供的参考时间表达的时间概念具体时点,绝对时间时间关系,相对时间主观性弱强 上表提示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第一种偏误,即为什么“刚才”不能用于时间跨度大的句子中而“刚”可以。这是因为“刚才”的参照点固定,它表达的是客观确定的时点,而“刚”表示的是一种时间关系,这种关系必须通过说话人的主观认定来实现。如例(1),“来中国”是为“不会说汉语”提供时间背景,因为习得一门外语是一个时间跨度大的事件,所以只能用“刚”而不能用“刚才”。
42
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因为“刚”和“刚才”均可以“说话时间”作为参照点,当它们的参照点都为说话时间时,事件发生的客观时间背景可以重合,但是它们表达的时间关系还是有所不同。
(16)老景告诉她,家林没有下乡,今天一天都在办公室写稿子,刚才吃完饭出去散步
了。
(17)老景刚吃完饭,出去散步了。
例(16)和例(17)中事件“散步”发生的客观时间均在说话时间之前不久的时间段里,但这两句话里两个动作行为的时间关系还是有所区别。例(16)中“吃完饭”“出去散步”这两个动作都发生在“刚才”这个时点,而例(17)中“刚吃完饭”为“散步”提供时间参照背景。
上文从语义范畴的角度考察了“刚才”和“刚”的不同,并且对第一种类型的偏误进行了解释,下面将以“刚才”和“刚”语义范畴的区别为基础,继续分析其他两种类型的偏误涉及到的问题,并进一步考察语义范畴如何制约句法表现。
三 “刚才”和“刚”与体助词“了”的共现情况
前人研究指出,“刚”跟体助词“了”共现有较多的限制(,,1998),但是具体怎么限制,限制条件是什么,具体情况,年《人民日报》的语料,”了61句④。
(1993)确立的标准,穷尽分析了“刚”和“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动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既,这类动词最多,有43句;另一类动词只有起点或者终点,包括前限结构动词(1句),后限结构动词(5句)和点结构动词(7句),另有几例句中的动词郭文将其归为例外或者没有归类,如动词“过”等,我们不做讨论。
根据上文对“刚”表达的时间关系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动词是双限结构,TVP指动作的起点。也就是说,TVP指动作的起点在“刚”修饰双限结构时是无标记的表达。但是,双限结构本身含有内在的终点,能够表达动作的完成。那么如何才能让终点意义在具体表达中实现呢?只有外加表示动作完成的体标记“了”。如:
(18)我刚参观了卢沟桥,重温了历史。
“参观”为双限结构动词,如果不加“了”,“刚参观”表示跟参照时间相比,“参观”这一动作行为开始不久;而加了“了”以后,表达动作行为结束不久。
双限结构动词出现在“刚”“了”共现句中的典型表现是动词后带某一数量成分。如:(19)刚练了两天,小蔡就不愿再去。
汉语中数量成分表达一个有界的概念,如果它作为宾语成分(或修饰成分)出现在动词之后,往往需要表达有界概念的动词性成分与之组配(沈家煊,1995)。如事件句“我练习两天”不好,而说成“我练习了两天”,可接受程度提高。由于有界事件提供了一个动作行为的
“同一结构”指“刚”和“了”修饰同一动词的结构,像“没有规模,市场刚建成便成了‘空壳’”这样的句子不算有效例句。我们使用的搜索语句为“刚$10了”,即“刚”和“了”按前后顺序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最多间隔10个字符,按照这个搜索语句,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刚”和“了”共现的语句都被搜索到。④
43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终结点,该终结点可以作为“刚”所表达的时间关系中的一方存在,“刚”可以修饰动词带数量结构的成分。但是,由于“刚”侧重表达动作行为之间先后相续的关系,而非动作的完结,如果后面有“就”“便”等凸现时间关系的词语,“了”一般倾向于不出现。上例(19),去掉“了”句子的意义变化也不大。而如果没有后续副词,“了”就需强制出现。如:
(20)我刚买了一些报纸,准备回去好好看一看。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韵律因素对“了”隐现的影响,在30个数量结构句中,动词为单音节的为23句。
而其他的动词,由于其内部时间结构只有起点或者终点,加上“了”以后,“刚”修饰的动词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只在语义上有细微的强调动作完成或者达成的功能。如:
(21)照片上,那位刚分得了土地的农村老大爷一脸喜气,笑得是那么地舒展。
“分得”为后限结构,去掉“了”以后句子意思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了”强制出现,一般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
(22)南坳镇冠庄村7户农民与村里刚签了承包果园的合同,,
就亲自动手推倒围墙。
“签”为后限结构动词,如果将其改为“签订”,“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刚,其,”便了:一是出于表意需要,将;一是调节句子节律,用于某些单音节动词后。
“了”和“刚”共现的情况中,“了”都是词尾“了”,我们没有发现句尾“了”与“刚”共现的句子。“刚”为什么不能和句尾“了”共现呢?聂建军、尚秀妍(1998)认为这是因为“刚”本身也包含完成体的意义,与“了”的语法意义重合,然而本身表示时态意义的副词可以跟“了”共现,如“已经”包含完成的意义,但它可以而且一般要和“了”共现。
本文认为“刚”不能和句尾“了”共现,也是由它的语义特征决定的。根据前文分析,“刚”表示一种时间关系。既然是一种时间关系,就牵涉到两个对象,在这两个对象中,“刚”修饰的动词又常常给另一动作行为提供一种时间背景,所以“刚”所在的小句一般是背景句。而句尾“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实现,它所在的小句负载着新的信息,是说话者的表义焦点,为前景句。因为“刚”和“了”的语用环境不一致,所以它们不能在同一个小句共现,这不仅可以解释“刚”为什么不能和句尾“了”共现,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果“刚”修饰的小句没有后续句,我们常常觉得句子还没有完。如:
(23)?我刚来中国。
这是因为前景句没有出现,说话者的意图没有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刚”并非不能和“了”共现,当动词为双限结构,TVP指动作的终点时,“了”还是必要的表意手段。“刚”之所以不能与句尾“了”共现,在某些情况下与词尾“了”共现不自由,是因为它的语义特征。因为它侧重于表达一种关系,常用于背景句中,所以不能与报道新信息的句尾“了”共现,与强调动作结果的词尾“了”共现不自由。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解释第二种偏误句,如例(3),因为“弟弟刚成家了”是一个背景句,与“了”的语用环境冲突。而“刚才”是一个时间名词,它只是提供一个时点,动作行44
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为在这个时点内展开。如:
(24)刚才听了大家的心里话,深受感动。
“听了大家的心里话”和“深受感动”都是在“刚才”这个时点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因为“刚才”与“了”的语用环境没有冲突,它不影响句中“了”的使用,所以“刚才”和“了”的共现是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的。在偏误句例(4)中,“船刚才在暗礁上搁浅”对于说话者来说是一个“刚明白”的新的信息,所以应该用“了”。
四 “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分析
在留学生的中介语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像偏误句例(5)这样的“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留学生可能是用这个结构来表达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的情况,如“不过战争刚结束后,他被中国兵抓了起来”是用来表达“战争结束以后不久”,“他”的情况。如果“刚”可以用来表达“紧挨着一个动作之后发生”,那么“刚+VP+方位词语”应该是很自然的表达,但是为什么“战争刚结束后”“刚结婚以后”“刚到北京以后”扭呢?
为了弄清楚母语者使用“刚+VP+后/以后/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之后”的
语料,$5后,,刚+VP
+后/6:
(,或者简直在刚产生后立刻就被抹
。
(26)记得刚住进新家后,我家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而我既无工具也不懂技术。
这些例子中,有三个是像例(25)这样,用“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做介词“在”的宾语。只有三例做句子的状语,其中的VP分别为“住进新家”“抛出”和“结束”,它们都是点结构动词。
《人民日报》语料中含关键词“刚”的句子为9723句⑥,相对于这个数字,6句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像例(25)这样做介词宾语的句子,用“后”很大程度上是结构上的需要。因为介词需要体词性成分作宾语,而“刚VP”加上处所词后能够转化成为体词性成分。如果没
),语义的变化也不大。有介词,将句子改写为例(25’
(25’)这些思想只能在一个短期内多少起一点作用,或者简直刚产生立刻就被抹杀了。上述分析说明,母语者很少使用“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即使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结构上的需要。因为“VP+后/以后/之后”是一个很自然的使用频率很高的结构,为什么“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不太能被母语者接受呢?下面我们尝试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上文的分析,结合图4的描述,我们知道“刚+VP+的时候”表达的概念具有一定该搜索语句及下文搜索语句的解读见附注④。
⑥不包括含“刚刚”“刚才”“刚好”的句子,但包括人名中出现“刚”的句子,除去人名中含“刚”的句子,包含副词“刚”的句子也应该至少有7000句以上。⑤
45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刚结婚的时候”对于婚龄不同的人来说时间跨度不一样,而“刚+VP+方位词”又以“刚+VP+的时候”确定的时点作为参照时间,“刚VP之后”位于时轴上“刚VP的时候”之后的位置。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刘宁生(1994)提出了汉语表达物体空间关系的规则,认为参照物要具有“空间上相对固定”的伴随特征,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时间关系的表达,因为“刚+VP+的时候”提供的参照点不固定,所以“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的可接受程度低。
我们的结论还可以从“刚刚”在此结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刚”得到证明。在同样的语料范围,我们使用同样结构的搜索语句“刚刚$5后”,搜得有效例句15句。根据邢福义等(1990),“刚刚”可以分化为两个:一为时间副词,相当于“刚”;一为时间名词,相当于“刚才”。两者均能在VP前出现。为了确定此结构中“刚刚”的性质,我们用“刚”和“刚才”去替换例句中的“刚刚”,发现用名词“刚才”替换得到的均为不合格句。如:
(27)迪加利说,刚刚失明之后的一段时间,昏天黑地的世界给他带来的是极度的沮丧。例(27)只能用“刚”替换,不能用“刚才”替换,其他14句与此同。关于“刚刚刚”区别,邢文指出主要在表意上,另外还有节律上的考虑”强调动作的“速发性”。本文认为,”也就(1998:178)”。正因为“刚刚”刚+的时候”来说,“刚刚+VP+的时候”提供,+VP+后/以后/之后”结构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比“刚+VP+后/以后/”结构高。
为了考察“刚”和“刚刚”在《人民日报》里的分布情况,也为了了解在语义上与“刚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相对应的“刚/刚刚+VP+不久”结构的使用频率,我们使用搜索语句“刚$5不久”在同一语料范围内搜索得到包含“刚/刚刚+VP+不久”结构的句子187句,其中包含“刚刚”的句子44句。这一方面说明“刚/刚刚+VP+不久”结构使用的频率比“刚/刚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要高得多,两者的比率为187∶21;另一方面由于“刚/刚刚+VP+不久”对节律的选择应该与“刚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相似,而在前一结构中“刚”和“刚刚”出现的比率为143∶44,这说明如果没有语义上的特殊要求,在同样的语境中,“刚”出现的频率比“刚刚”高得多⑦。反之,“刚刚”在“刚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中出现频率高于“刚”只能是认知语义上的缘由。
综上所述,在留学生中介语中大量出现的“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在母语者的语言运用中出现频率却不高,大都被“刚/刚刚+VP+不久”结构替代,这一现象背后是语义和认知规律在起作用。因为“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的参照时间“刚+VP+的时候”本身主观性强,在时轴上没有固定的位置,从而违背了时空参照点具有“在时空位置上具有相对的固定性”的特点,这一点也可以从心理距离比“刚”近的“刚刚”在这个结构中出现的
全部语料中包含关键词“刚”。排除关键词“刚刚”“刚才”“刚好”的语料为9723句,包含关键词“刚刚”的语料为3498句。但是包含时间副词“刚”的句子还应该排除人名中含“刚”的例子,“刚刚”应该排除作时间名词的例子。⑦
46
谢成名: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刚”和“刚才”的区别
频率相对较高这一现象得到证明。
五 结语
为了分析中介语中留学生在运用“刚”和“刚才”时出现的三种最典型的偏误,本文立足于“刚”和“刚才”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首先分析了它们的语义基础,指出“刚才”具有固定的参照点,在时轴上占据确定的位置,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而“刚”没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的是一种时间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刚”和“刚才”与体助词“了”的共现情况,分析了“刚+VP+后/以后/之后”结构可接受程度低的理由,并在分析过程中,对三种典型的偏误进行了解释。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义基础对句法表现的制约作用:“刚才”不能用于时间跨度大的事件是因为它有固定的参照点,表达绝对的时间概念;“刚”之所以不能和句尾“了”共现主要是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时间关系,它所修饰的小句主要为前景句提供时间参照信息,与句尾“了”的语用环境不符;而“刚+VP+后/以后/之后”以从时空参照的认知规律上得到解释。性和句法位置的描述是不够的,解和使用某个语法项目至关重要冯成林———从“刚才”和“刚”“刚刚”的词性谈起,《陕
》第3期。
郭 锐(1993)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第6期。
廖秋忠(1991)《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典型》评介,《国外语言学》第4期。
刘宁生(1994)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中国语文》第3期。
(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
聂建军 尚秀妍(1998)说“刚”和“刚才”,《汉语学习》第2期。
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
邢福义 丁 力 汪国胜 张邱林(1990)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第1期。张 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小兵(1987)“刚”+V+M和“刚才”+V+M,《中国语文》第1期。
周晓冰(周小兵)(1993)充当状语的“刚”和“刚才”,《汉语学习》第1期。
TheDifferencesBetweenGānandGāncáiViewedFrom
anAngleofSemanticCategorization
XIEChengming
Abstract Gān(刚)andāncái(刚才)areapairofwordsthatareoftenconfusingtoL2learners.Thispaperanalyzesthesemanticfoundationofgānandāncáibasedontheirdifferent
47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
semanticcategories.Throughthisanalysis,itisdiscoveredthatāncáihasafixedpointofrefer2enceandindicatesanabsolutetemporalconception,whilegānindicatesatemporalrelationshipwithoutafixedpointofreference.Basedonthisviewandontheanalysisoftheexamplesfromacorpus,weinvestigatedtheco2occurrenceofgānorāncáiwithle(了)insentences,andex2plained,byusingcognitiverules,whyān+VP+hòu/yǐhòu/zhīhòu(刚+VP+后/以后/之后)islessacceptable.
Keywords gān,āncái,le,semanticcategorization
作者简介
谢成名,女,湖南邵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畅春新园3栋665室)
“HSK”“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项目编号为:HBK01-05/023(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语料库1.0版收入语料10740篇,约400;语料库1.1版语料总数达到11569篇,共计424万字。
该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语料库。建设该语料库的根本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考察和研究的基础平台,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服务。运用该语料库中的作文语料,可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例如汉语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汉语本体研究等,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及其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语料库的研制于2003年7月启动,2006年12月语料库1.0版建成并上网试运行,经过补充修改,语料库1.1版现在向社会正式开放,欢迎广大汉语教师、研究人员、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对汉语教学和研究感兴趣的其他人士使用。同时,我们衷心希望听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各界用户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语料库,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语料库网址:http://202.112.195.8/hsk/login.asp,注册后即可登录使用。用户也可以登录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主页、科研处、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图书馆的网页进入语料库。
语料库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为使语料库建设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本语料库拟实行会员制管理办法,凡提供外国留学生的作文语料或其他成篇语料及相关背景信息的用户,皆可成为会员,并获得更高的使用权限。具体事宜请致函hsk2corpus@yeah.net联系。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课题组 供稿)
4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时间词“刚刚”和“刚”的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