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对语文文字的认识
四年以来诵读经典的感受
钢三路小学刘敏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当然要牢牢的记住它,让它的意义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并把它的诵读融入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宝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有些孩子们就会明白字句内涵所在,无不感叹先人们超群的智慧,更加陶冶自己的精神层次,实质就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现将我班年以来开展的经典诵读工作做如下梳理与回顾:
2005年9月孩子们一入学,我开始利用每一个早读,和孩子们一起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老子》1-20章《笠翁对韵》一冬二东三江。2006年3月我们一三班全体学生.家长欢聚一堂,举办了你会我也会经典诵读展示会。这用心血和汗水凝结成的展示会为孩子们搭起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006年9月,我们班的多数家长已经参与到孩子的经典诵读活动之中,每天下午放学之后,我们班都有一位家长在班级中为孩子们领读《中庸》或者《笠翁对韵》。也有许多家长夜晚在家中既为孩子领读。班级中诵读经典活动空前地高涨。在早读反复诵读及家长亲子诵读下,学生已对、《论语》1-4《笠翁对韵》、《老子》1-40章熟读成诵,孩子们的记忆力得到开发,一些孩子5分钟就能背会12行的《佳人》。
2007年9月我考虑到让我们班级的静电诵读增加一些形式,让学生通过游戏、故事、比赛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孩子们喜欢在古典音乐声中诵读经典
孩子们喜欢在古典音乐声中听大学,读大学。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自己好像在海边的沙滩上散步一样,心情无比的舒畅与激动,那清脆琅琅的读书声似那波涛起伏的浪花,那书中的文字便是沙滩上一枚枚美丽闪烁着无穷智慧的贝壳。
孩子们也喜欢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抄写大学,无论文字大的书写还是坐姿都极其优美。只有舒缓的音乐弥漫在同学们的耳畔,再也听不到自习课上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因为他们沉浸在自己奇特的想象之中。下面是几位同学口头叙述的想象内容:我乘着晨雾带着录象机来到寂静的森林,我刚想把这美景录下来,突然一个仙女提着一个花篮向我走来,并把五颜六色的鲜花均匀地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我捡了许多带到学校送给同学和老师、、、、、、还有的同学说他们来到了北京天安门、长城等等。美妙的音乐伴着美好的想象孕育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真善美的心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得到陶冶。
3、课余,孩子们很乐意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自由组合编排经典节目。本来既长又生奥难懂的唐诗《佳
人》个别孩子课下在学校操场上认真组织排练,一边在音乐中朗诵一边加上动作表演,这样一来吸引了校园里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背会了。有的古诗孩子们还能边演边唱,每组孩子每周要编排2~3个节目。
2008年8月孩子们在暑假里没有白白度过,许多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块背诵宋词。开学初他们有的背诵30首,有的背诵40首。我们一边复习几年以来背诵的经典文章,一边背诵宋词。如今已背诵60余首。同时三年级以来,我开始给每次月考中前8名孩子们实行分层作业。
同时,四年来我始终注重将经典运用于课堂内外中。如让孩子们每天运用弟子规进行自我教育。我利用每天课前的5分钟和孩子们讨论交流两句弟子规,并且很工整地写在黑板左上角。当天孩子的弟子规践行日记中记录着:
今天我做到了:“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晚上,我闲着没事,正要拿出几本杂志津津有味看,看完之后,随手一扔,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以前,我看完书,随手一扔,弄的家里乱七八糟的,回回都让妈妈收拾。我想:既然我以前做不到,背完弟子规,知道怎么做了,就该把它实践到生活中。于是,就把我所有乱扔的书全部都收拾好,从哪拿的就在放回哪去,这样下回就能很快找到,不用在来回翻了,不耽误时间。
我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才发现,原来,收拾完的的房间,更干净,更舒服,空气比以前更新鲜、更好闻了。生活在这种地方,真舒服。
弟子规的作用真大,我还要继续加油,争取做到更多!当我在孩子的弟子规践行日记中看到家长一句句感激的话语:“弟子规运用于生活中真的很好。自从孩子写践行日记以来,干一切事有条理了,写得字也非常工整。谢谢老师!”我认为我付出的一切很值。
四年来,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让孩子们在积累本上不仅积累唐诗宋词,也积累着论语大学中的名句,甚至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些表达方法。如:现在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孩子们运用宋词只的语句来描写:杨柳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己许?孩子们描写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景色:落日熔金,幕云合碧等。从学生一篇篇在各级各
类的征文获奖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这也与经典诵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事实证明古典经文的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如学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怯”后,学生知道了要珍惜光阴,于是逃作业的现象少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少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孩子们从来不在学校说脏话、粗话。他们每天都能互相帮助学习和劳动中遇到困难的同学。主动劝阻同学的人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他们知道了做人应该多替别人着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长辈。于是,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来临的日子里,孩子们忙开了,他们做卡片、写贺词、为母亲洗脚、给长辈倒茶、写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则孝。有妈妈生病了,孩子对妈妈问寒问暖,端茶递药,让妈妈十分感动,问其原因,孩子说:“《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我要关心妈妈。”多么可喜的变化,多么神奇的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范文二:对文字图形的认识
对文字图形的认识
摘 要: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重要的基础课程,汉字的设计与创
意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
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当代的图形和
文字还具有视觉艺术化的功能,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
值。
关键词:文字图形;情感;阅读性;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
35-0065-01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核心内容凌驾于其他设
计之上,同时揭示了设计的本质,被广泛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
域,根据我们的设计任务,在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后,就要
对图形主题内容所关联的许多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发掘图形
主题思想。主题是图形的灵魂,图形是主题的躯体。主题思想通过
图形来表现,而图形的使命就是传递主题思想,主题具有总结的性
能和启示的性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圈定收集、储备相关的
图形元素范围后,找出问题的核心,为酝酿联想开创条件。
图形创意的基本组织方法主要有:异影图形的组织,在阳光下,
影子随处可见。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对应双方的变化,产生异常的
变化,呈现出的影子会有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双关图形的组织,
双关图形的组织是借用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图形表面上是一个意
范文三: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 3
进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解、熟悉教材的体系, 和学生一起, 通读通用, 突出重点, 抓住要害, 渗透到学生写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里, 关键的问题依然是一点儿不能离开学生的实践。教师只能拿着学生的文章说话, 让学生面向自己的文章听课, 决不允许抽象的大量的写作知识的说教充满课堂。
按目前的教学状况, 有这样几个环节是值得重视的:
一是要把作文回归到生活的起点。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命题作文似乎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写作指导往往只从/审题0开始。其实, 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懂得, /审题0的实质就是/审视生活0。给题目、给材料, 都是从生活中来, 有的是生活的提炼, 有的就是生活本身。如果能透过题目或材料(当前又提出什么/话题0作文, 其实这仍不过是给材料的一种方式) 回到生活中去, 在广阔的背景中去审视、分析其渊源、内涵、症结所在, 命题作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限制0, 还写作以自由、完整之躯。
二是教会学生/剪碎生活0。/剪碎0一词源于清人李渔, 他对写作有一个精当的比喻:/作剧如裁衣。其初, 以完全者剪碎; 其后, 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 凑成难。0这段话, 生动地展示了写作从生活到文章的制作过程, 看起来只有八个字, 即/剪碎生活0和/凑成文章0, 但做起来, 却包含一系列的活动。生活本身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 都是/完整0的, 构思为文, 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旨意, 设定某种形式, 将其/剪碎0。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在学生那里, 可以说是/剪碎不易, 凑成亦难0; 在教师那里, 则常常是/热衷凑成, 忽视剪碎0。因为面向生活难以捕捉。其后果则是学生为文, 只会面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 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高中学生, 这一关, 必须突破。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北京/刘芳扬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 囿于旧教材的体系, 依附于阅读教学, 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 可以说, 始终没有明确这一阶段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特定要求, 理顺写作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义务教育的完成, 按合格要求, 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能/过关0, 应能写各种文体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像样0的文章。但事实并非如此, 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初中补课。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的作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缺陷、扭曲、误区以及空白。现在, 教材有了改进, 教学改革的呼声日高。作文教学如何启动? 制约和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 有相当难度。这里, 仅就教学实际引发的几个似乎需要明确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浮略地谈一点认识。
一、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学科的性质, 似乎不应成为问题, 但若从实践上来检验, 就可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写作课是操作课, 是能力训练课, 与一般知识性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能力, 是讲不会、听不会的。学生在写作课上获得的知识, 全在于应用。能力的形成, 靠/练0, 也就是靠/实践0。就像学游泳, 不是教练讲几次课, 下几次水, 就学得会的。学生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写作也是这样, 学生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这说明, 实践, 在写作教学中, 不仅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一种方法。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方式, 又是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同时, 它还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标志。这就是说, 要确立作文指导与训练的科学系列, 就必须按照/实践) 认识) 实
u
践0的进程, 营造一个能够递进的课堂教学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 应该是伴随着一篇文章的诞生进行/全程0训练。以学生写出的第一篇文章为起点, 针对这一篇文章, 教师将写作知识、具体讲评、范文赏析、例文参照等一系列教学手段, 有重点、分步骤地贯穿到学生认识和再实践的活动中去, 也就是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品, 分析比较, 找出差距, 一次次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 直到作品变了样、自认为是佳作为止。这样, 从实践始, 到实践终, 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确实感受到进步, 才算完成了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训练过程。可惜过去的教学, 教师大都沿袭教材的单元体例, 满足于每学期的定额作文, 重行文、轻过程, 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 行文) 讲评0的简单循环, 从认识始, 到认识终, 既砍去了行文前面向生活的一系列准备活动, 又割断了行文后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 /掐头去尾吃中段0。作文在学生那里, 每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 行文处于突击状态, 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 至多停留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 怎么可能有实际能力的提高呢? 难怪学生文章一篇篇作, 却总也找不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不能不说与上述恶性循环的教学结构有密切的关联。
在写作的全程训练中, 还需要教师得力、得法的指导。目前写作教材尽管与阅读教材分编, 但无论是分册还是合册, 写作课以每周一课时的局限, 永远跟不上阅读, 也难以按部就班地跟上写作教材本身的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1世纪, 罗马帝国的奴隶深受压榨。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 公元前80年, 在色雷斯反对罗马征服的战争中被俘。后因逃亡, 被卖为奴, 成了奴隶主取乐的角斗士。他不忍屈辱生活,
影响世界的大事
4 三是把作文推向完美的终点。古人云, /文不惮改0。一篇好的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的结果。这一环节, 在学生那里, 既是/盲区0又是/难关0。学生最怵修改自己的文章, 主要是/改不动0。其原因与其说是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 不如说是缺乏认识和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对文章的表达不断选择、更新的过程, 实质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修正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如果不能让学生在文章中想到/再跳一下就能够着0的指望, 并且尝到在文章中/游泳0的甜头, 就永远也突破不了这个/禁区0。学生的作文, 也就难以不断地达到自认为成熟和完美的境界。
四是要深入和渗透到/行文0的过程中去。/行文0, 即执笔为文, 表面看来学生似乎是重视的, 实践机会也不少, 但实际上, 这一环节, 教师的指导几乎可以说是个/空白0。课堂作文往往是:教师大放心, 学生则开始大放松, 最后/急就章0。行文, 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成熟的酝酿、构思, 全靠在运笔中体现。学生在行文时能否集中精力, 满怀激情, 把握整体, 发挥优势, 直接影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予以指点, 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提高单位时间的质量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二、主体的确立和张扬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文章的属性,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似应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写作是客观事物经过人的头脑加工而形诸文字的完整过程。这里, 有两个要点:一是客观事物, 一是头脑加工形诸文字。人们通常认为,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往往强调其客观性, 而忽视其主体性, 即文章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这后者, 恰恰是文章的本质属性所在。人们在认识的天平上出现的这一偏差, 自有其社会的原因, 但给写作教学带
来的明显的严重的缺损和伤害, 却是不可低估的。
个性, 是文章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失去了/自我0, 就失去了写作的灵魂。可过去的教学, 有的教师似乎总在抑制学生的/自我0生成, 趋向/共同0, 强调/反映0现实, 只求客体的/再现0, 引导学生看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否/像0、是否/实0、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乎现成的结论, 而忽视主体的/表现0、对现实的审视和评判, 回避写得是否/新0、是否/美0, 是否展现了心灵, 有独到的见解。当然, 文章的客观性要重视, 但如果强调过分, 让它统治了课堂, 湮没了文章的主体性, /越过真理一步0, 就成为谬误。试想,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活跃的思维被现实的固定的模式所禁锢, 纯真的情感被僵化的教条所枪杀, 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张扬, 哪里能有写作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发现的大量低俗、平板、雷同的文章, 不就可以反映出平时作文指导与训练的这一致命弱点吗? 如果说初中阶段, 实施义务教育, 学生生活体验不深, 认识有限, 重在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 强调文章的写实性是必要的, 那么, 到了高中阶段, 写作教学就可以而且应该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步, 逐渐重视写作个性化的培养。
自由, 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自由, 是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敢于解放思想, 对学生大松绑。首先是让学生思想获得自由, 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 然后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有自由舒展心灵的愿望与能力; 最后就要落实到写作上, 让学生的笔墨获得更多的自由。比如, 命题作文, 除课堂必要的全程训练, 为什么不可以更多地让位于自由写作? 又比如, 写作体裁, 应允许多种多样。小说、散文, 已经不是允许与否的问题, 而是认同与否。近年高考作文
?
内容宽泛, 文体不拘, 允许学生编故事、写寓言, 许多得高分的试卷不都是很好的小说吗? 其实, 过去的高考作文, 也不乏此例。学生的实践已经走在教师的前面,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 再也不能束缚自己和学生的手脚了。
创新, 往往就是在学生自由的写作中孕育和生发出来的。可以说, 青少年天生具有创新的潜质和潜能, 问题在于特定条件下的萌发和释放。而这, 并不是事先设定某些目标要求就可以实现的, 也不是个人自我刻意追求所能奏效。在这里, 教师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但又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在于, 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 同时, 又要有创新的眼光, 任何时候都不放过每一个学生、每一篇文章中的闪光点, 不贪大求全, 不偏取偏爱, 像守护神一样, 及时发现, 及时保护, 及时扶植写作园地中每一枝幼苗独特的新芽, 激发其自身的潜力, 使之自然生成。
三、认识的基石与支撑
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怎样认识和把握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这是写作教学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历来有不同看法, 似也应从理论到实践加以澄清。
在一篇文章中,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在写作过程中, /写什么0和/如何写0也应是统一的。这一认识, 毋庸质疑。但在写作教学中, /写什么0和/如何写0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 答案就大不一样了。这里的认识是:写作教学解决的似乎是/如何写0, 但对高中学生来说, 实质问题却是/写什么0。这就是说, /写什么0是/如何写0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0的每一进程无不是/写什么0的具体体现, 从/写什么0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0才是抓住了要害。离开了内容和思维的充实与合理, 单纯的形式和方法的灌输, 从来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过去写作教学的实际, 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从历年的
u
率78个角斗士起义。起义军迅速扩大, 达7万人。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 英勇牺牲。6万起义战士阵亡, 6000被俘。斯巴达克起义虽然失败了, 但它震撼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给罗马奴隶主阶级以沉重打击。
影响世界的大事
?
高考作文还是平时的作文状况, 就作文的三项基本要求来说, 语言表达, 初中生基本定型; 层次结构, 也大体规范; 唯一带普遍性的弱点就是思想内容的贫乏和空泛。要解决写作内容问题, 情况很复杂, 涉及面很广, 有些似乎已不是语文课承担得了的任务。但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就必须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努力开掘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并使之转化为写作的题材; 而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以写作为铺垫内容的基石, 架构文章的支撑。
提高思想认识, 首要的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把现实生活提升到写作的境界。学生认识生活, 幼年时期从童话、故事、连环画等开始, 青少年时期包括初中阶段, 开始对周围生活有了感受, 但毕竟有限, 更多的还是来自传闻、书本之中。故初中以前, 学生写作内容不必局限于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是符合认识和表达的规律的。高中阶段视野逐渐开阔, 生活内容开始充实, 学生认识生活自应是直接和间接并重。近年高考作文命题改革, 论者颇多, 其实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内容更加开放。从1999年开始的三个/话题0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冲击, 无论是想象的丰富、思维的活跃, 还是道德的审视, 无一不是对高中毕业生生活底蕴和认识高度的考验。
学生生活的丰富和认识的提高, 是个不断积累、储备的过程。这里, 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写作的/信息资源库0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 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写下来; 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知识材料, 可以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这些传统的积累方法当然都应坚持。这里所说的/信息资源库0指的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 即将学生认识范围以内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 分门别类, 列出专题, 如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 知识、
u
5
人才与成才之路, 道德规范与精神
文明, 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 现代科技与环境保护, 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 从表达的角度, 认清实质, 理清层次, 概括地整理出认识要点, 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 使之成为/半成品0状态, 作为日后写作的重要资源。现在市场上有关写作指导的书籍很多, 有专门收集话题、资料、范文的书, 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也很方便, 一个高中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获得知识应该说是很丰富的, 但一到写作时, 临时就派不上用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多半属于原始状态, 并未进入自己的认识领域, 更不用说作为写作题材运用了。这就像一个中药铺众多的药材, 被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 伙计要配药一时不知从何抓起。如果亲手整理一下, 将各种药材分别装入柜台的/药屉0, 靠认识去获取,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写起文章来, 照方抓药, 用时拉开, 随时可取。
四、兴趣的激发与推动
兴趣, 是写作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胜利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和保证。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问题是, 兴趣靠什么去激发? 兴趣又如何推动写作的进程? 我们需要的是/老师是最好的兴趣0, 或曰/老师是最好的兴趣之源0。兴趣, 还是应该靠老师去激发和推动的。
老师靠什么? 写作课的阵地最狭小, 课外几乎难有立锥之地。但过去还是有不少教师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 引进竞争机制, 鼓励创新精神, 通过评比、评奖, 开讨论会, 演讲, 佳作出专刊、办展览、投寄报刊发表或汇编成册等多样化的途径, 把写作活动延伸到课外,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所有这些, 毕竟是从外部的条件去推动, 只能激励一时
的兴趣和某种特定的热情。持久的因素, 还是应从学生写作实践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动力。
用好教材, 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是重要的, 但不如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差距, 有改进的要求;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好的, 但还不如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有真实的提高, 尝到写作的甜头; 这样也还不够, 不如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对写作产生感情, 在生活的感受中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以上的描述可以说是写作指导与训练争取达到的几种境界, 即/懂得知识) 找到差距) 尝到甜头) 产生渴望0。至圣先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0如果情况确实是这样, 那么,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 即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阶梯和标识, 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素, 从而一步步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本身的兴趣和热力必须与学生俱进。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舍此, 似无他途。
1编后语2在2001年8~9期我们就公告读者, 2002年5中语参6要开展/新世纪作文教学理论大讨论0。2002年先后发表了高志华先生的5呼唤一部/中学生作文学06、汪道信先生的5坚持高中写作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6、刘芳扬先生的5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6。之所以组织这样的大讨论, 是想让新世纪的作文迈上新台阶, 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理论自觉, 既务虚) ) ) 与时俱进,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也务实) ) ) 扎扎实实, 推荐介绍管用有效的作文实践范例及操作方案,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依照计划再次公布讨论话题:1. 对新教材中/语文实践活动0板块的评价。解决中学生/接触社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公元570) 632年) 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古莱希。他顺应了阿拉伯各阶层希望有统一的政治局面的要求, 否定了阿拉伯半岛的多神崇拜, 尊崇古莱希
影响世界的大事
6 会, 贴近生活0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是什么?
2. 你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0方面有何经验?
3. 你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社团0的写作活动方面有哪些经验?
4. 你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作文0的关系方面有哪些理论思考? 你的学生在处理好课外阅读与提高写作水平的关系上有哪些经验?
5. 在语文教学观念中, 有一种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大语文教育观0。那么, 是否有一种/大作文教育观0或/大作文训练观0?
6. 你认为在中学生作文指导中, 是否可分宏观引导和微观指导两个方面? 如果是, 这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各是哪些?
7. 你对教师的写作水平、能力与指导学生写作的关系的理论思考有哪些? 你自己有何经验?
8. 你是否同意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对象可分/同龄人作文、报纸文章和作家作品0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如何处理?
9. 你是如何引导学生接触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 这两种途径对中学生作文的正负面影响各是什么?
10. 你在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或进行文学创作方面有何经验?
11. 你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参赛作文?
12. 你认为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文体训练0有必要吗? 为什么?
13. 你对当代中学生的写作心理有哪些研究成果?
14. 你对社会、家长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作过哪些调查? 有什么理论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高考、中考的应试作文及应试训练属另一性质的作文及训练, 不在本次大讨论的范围之内。
欢迎有志于作文教学研究的读者、作者积极撰稿, 您有什么建议和希望也盼告诉我们。来稿来信请注明/作文大讨论0字样, 以便快速处理。感谢您的关心与参与!
?
教材/整取说0
江西P 张 富
一篇篇教材, 是一个个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 只可整取, 不得零打碎敲。问答组合教学为整取教材提供了条件。
一、为什么要整取? 一篇教材像一部机器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 是教学大纲的物化形式。当前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 是由一篇篇文章汇集而成的文章选本。要最大限度发挥一篇篇教材的作用, 就必须揭示教材构成的内在规律, 把握教材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
第一, 课文的有/物0性
有物性, 是语文教材最基本的属性。教材作为载体是由一连串实实在在的物所构成的, 如果言之无物, 尽是些空话、大话、套话, 就不成为载体, 就无法给读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就不能给以教育和启迪。如果自己写的东西言之无物, 别人看后也就不知所云。例如5回忆我的母亲6就是由以下成串物所组成:
母亲去世y 母亲的身世y 整日劳碌y 宽厚仁慈y 坚强不屈y 送子读书y 深明大义y 教育和影响y 表哀痛之情。
第二, 课文的有/机0性
所谓有机性, 就是成串物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中, 各个物的功能、作用都能对整体负责, 而且保持一致。例如第9节写母亲借债送子读书, 第10、12节写母亲同情、支持革命, 都与第8节写母亲的反抗意识以及她坚强不屈的性格有关联; 第11、12、13节写母亲坚持劳动, 与第4、7节相照应, , 任何一篇教材决不存在孤立的、与上下文毫不相干的内容。正由于物
物相关, 路路相通, 教材内容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第三, 课文的有/序0性
有序性是内容的有机联系与层次结构的反映, 成串物是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 而不是任意叠加的。叶圣陶之所以强调要认真学习作者的思路是因为教材的序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 只有言之有序, 才能保持内部结构方式与运转秩序, 体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第四, 课文的有/法0性
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作者在行文时都精心考虑写作方法。每篇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方法的范例, 都是表达技巧的楷模。5回忆我的母亲6为了表达好热爱母亲之情, 采取了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有的课文根据需要或顺叙, 或插叙, 或倒叙, 有的课文欲扬先抑, , 让学生学后有所借鉴。
第五, 课文的有/道0性
文以载道, 文道统一。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 都必然和这样那样的思想情感紧紧连在一起, 表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都包含了作者思想政治观点、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倾向。与教材接触, 不管其重视与否, 有无意识, 都必然会受到思想、情感的影响。只要认真学习过5回忆我的母亲6全文, 就会受到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 决心尽忠革命事业思想的感染。因此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时必须将文道二者结合起来, 丢弃任何一方面都是违背教学目的、破坏语文科的基本属性的。
正由于教材具有有物性、有机
u
部落主神安拉为宇宙的唯一真神, 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0是顺从的意思) 。穆罕默德生前以安拉名义所/降示0的圣言, 被抄录成册, 称5古兰经6, 是信教者必读的课本。
影响世界的大事
范文四:高中作文-凌乱的文字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
http://www.docin.com/afeidoc81
凌乱的文字
海上温柔的浪,摇晃我将单的梦想。以为从此,海阔天空万点星光!
看到我们辽宁的那个高考状元的姐姐考了718分,心里也挺郁闷的!咱咋没那水平那!可默默想想,人家收获自有人家的道理,着急也无济于事!暗想,一年多以前,我迷迷糊糊的坐在教室里,很是迷茫,尽管过啦几个月,我却还是无法相信我选啦理科。老爸问我意见时,我迷迷糊糊的答了一句我到现在还分不清东南西北那!或许是答案太简单了吧,很快我就带了一顶我是理科生的帽子。
说实话,那时的我的确也是想学理的,因为除了政治我经常满分外,其余的几乎一窍不通。至今我也不知道八国联军是哪一年侵华的,东南季风是什么风,梅雨时节又是啥时候!可是我忘啦告诉我老爸,选科之前,我的理化总分才得了60分,这可是天上没有底下也无的低分啊!直到今天,我老爸也不知道。
如今,依旧守着我的理科,天知道我是多么不愿意和二氧化硫打交道,多想在门捷列夫长大之前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可是,这也只是我能想想的!现实总是比悲哀来的更快些。我固执的没做任何挣扎,却依旧残忍的掉进了生活的陷阱!
1
想想,我很佩服自己,一年多的生活,我终究还是熬过来了,虽说没凤凰盘捏一把,但也绝对比60强那么一小块。终究还是以理科生的身份升入拉高三。想想不知为啥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几个初中的好友只是剩下几个偶尔联系一下的,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文,只留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原来我很羡慕旅游卫视的主持人,他们花着公家的钱却光明正大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还赚着不菲的工资,多好一美差啊!卯足了劲想考北广,但一不留神忽略啦地史,弄的现在目标只是考大学,最好是好一点的大学。这大概是我们每个学生最平凡的,也是唯一的共同的梦想。
也曾想过,如果当初真的选文,也不一定就能考上北广这样的大学。所以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
最后借用郭敬明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原谅我凌乱的文字,原谅我破碎的时光!
2
范文五:对文字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综合文字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组织部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就是综合文字的写作,主要是 把组织部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政策措施加以汇 总、提炼和加工后,形成全面、翔实、系统、操作性强的综 合文字材料,供领导参阅和部门、单位遵照执行,是组织工 作的司令部和总枢纽。
从借调研究室工作到现在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感觉收 获颇丰。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对综合文字工作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做好综合文字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思 考。
一、对综合文字工作的认识
综合文字工作是一项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工作,但同 时也是有助于锻炼思维、掌握政策、把握全局的工作。 1. 综合文字工作是一件清苦的差事。起草资料之前,需 要精心构思、认真思考,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一旦投入写 作,往往要心无旁骛,废寝忘食,艰辛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有时经常是几个会议、活动需要的材料,领导的讲话同时安 排下来,有时头一天晚上接到任务,第二天早上就要交稿。 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前辈们把“打通宵” “连轴转” 当成家常便饭。每当别人休息娱乐、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 还在伏案工作、挑灯夜战。
2.
二、对综合文字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用踏实苦干夯实基础。文字功夫不是一朝一夕之 功,只有结合实际工作,多学、多记、多思、多看、多写、 多练,做到 “ 一不怕难、二不怕苦、三不怕改 ” ,文字水平才 能稳步提高。 首先,最基本的是遣词造句能力 。包括字词要准确, 句子要通顺, 说话要明白, 标点要适当 (不能出错别字。 出了错别字, 往往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起码是不认真 ) 。 其次是语言表 达能力。 逻辑要清楚,层次要分明,语言要简捷明快,文字如行云流 水, 文章读起来让人知其所云。 第三是知识积累能力。 要写清楚首先 得把事搞清楚。把事搞清楚,就要时时注意学习。只有平时多学习, 领导交待事时才能一点通, 只有平时多积累, 写材料时才能思如泉涌。 二是要用求实创新谋篇布局。
三是要用精益求精深耕品质。
四是要用甘于奉献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