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数学的故事
关于数学的故事
1、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
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
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
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
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
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
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4、“0”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5.这是印度的一个古老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 ?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2?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飞快增长着,国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
原来,所需麦粒总数
1+2+2^2+2^3+2^4+……+2^63=2^64-1
=18446744073709551615。
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这样多的麦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来的。这么一来,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么是忍受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
6. 数学故事:十二生肖里有七个出场
在图1中,十二生肖里有七个出场,每种生肖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生肖代表不同数字,组成如图所示纵横交错的若干等式。这是些什么样的等式呢?
从横看第一行的等式马猴-鸡=牛,得到马=l。
再从竖看最左边的算式,得到猴=0。
从竖看中间一道等式鸡=兔×兔,知道“鸡”是平方数,因而是4或9。 因为牛≠马,所以只能是鸡=4,兔=2。进而得到牛=6,羊=3,狗=9。
横看的三个等式,分别是
10-4=6,
l+2=3,
11-2=9;
竖看的三个等式,分别是
10+l=11,
4÷2=2,
6+3=9。
7. 数学故事:数学家科尔的小插曲
1903年,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学术报告会上,数学家科尔表演了一个小插曲:他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一言不发,在黑板上做长长的计算。
267-1=147 573 952 589 676 412 927。
然后又算呀算呀,又算出一个结果:
193 707 721×761 838 257 287
=147 573 952 589 676 412 927。
两次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听众席上掌声雷动。
台上的人不作任何解释,台下的人不提任何问题,却能完全互相了解,共享成功的喜悦。他们是打的什么哑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科尔是在报告他自己关于质数研究的一个好结果。他的计算表明,267-1不是质数,因为它可以分解成两个大于1的自然数的乘积。
不是质数的自然数太多太多,大部分自然数都是合数。为什么证明了267-1不是质数就要鼓掌呢?
这是因为267-1属于一类著名的数,叫做“梅森数”。梅森(Mersenne,1588~1648年)是法国数学家,他研究过形如2p-1的数,其中p是质数,后来人们称这类数为梅森数。梅森证明了,当p=2,3,5,7,13,17,19,31时,对应的8个梅森数都是质数。由此猜想,在梅森数中出现质数的机会可能比较多。人们要寻找更大的新质数,往往就到梅森数里去淘金。在1903年科尔报告之前,当时的数学家们还指望267-1可能被确定是一个大的质数。科尔通过板演,告诉他的同行们,267-1不是质数,是一个有21位的合数,不必再为它耗费时间做大量计算了。科尔还具体求出这个大合数的两个质因数,其中一个是9位数,另一个是12位数。当时还没有电子计算器,更没有电子计算机,要靠手算得出这样的结果,非常不容易。这一进展当然会赢来热烈鼓掌。
科尔为了得到他所报告的结果,用去了三年中所有星期天的时间。
现在电了计算机已经普及,计算起来就方便得多了。在一台486微机上,利用数学软件,计算267-1只需要不到1秒钟的时间;再把所得的21位数分解成质因数的乘积,也不过花费35秒左右。
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判断一个不太大的整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现在寻找人们暂时还不知道的更大的新质数,也都利用电子计算机,不过因
为计算量太大太大,需要设计一套特殊方法。
如果一个梅森数是质数,就叫做梅森质数。通常打破大质数纪录的都是梅森数。
1985年发现的大质数是第30个梅森质数,有65050位数字。这个纪录在7年后被刷新,1992年发现了第31个梅森质数,有227832 位数字。
1994年发现了第32个梅森质数,有258716位数字。
1996年发现了第33个梅森质数,有378632位数字,它是21257787-1。 梅森数除去对寻找大质数有特殊贡献而外,在编码中也有实际应用。 算呀算呀,算出一个结果。
8.数学故事:沙和尚去西天取经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一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们现在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排成一串,成为
10 9 8 7 6 5 4 3 2 1
现在做一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别等于10、9、8、7、6、5、 4、3、2、1。
要组成其中任意一个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动动脑筋。如果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组成很多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星月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鼓。幸好有孙悟空不断给一行人鼓劲,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首写景诗,也正是在紧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全部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9. 某日,饭店里来了三对客人:一对父子,一对母女,还有一对
夫妇。他们开了三个标准间,门口分别挂上了带有00,++,0+
标记的牌子,以免互相进错房间。但是爱开玩笑的饭店服务员,
却将牌子巧妙地调换了位置,弄的房间里人和牌子全都对不上
号。 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只要敲一个房间的门,听到里面的一
声回答,就能全部搞清各自的房间。请问,应敲哪个房间?
10. 卖水果的狐狸波利在给顾客称水果时总缺斤短两,人家找来后他还不承认错误,熊猫菲菲打算惩治他一下。这一天他来狐狸波利这儿买香蕉。
“ 香蕉一元钱一斤,您买多少啊? ” 波利很热情。
“ 我们要开个生日晚会,打算买一百斤,不过得麻烦您把它们全部剥好,我给您每斤香蕉皮 5 角钱,每斤香蕉肉 5 角钱,行吗? ”
狐狸波利想: 5 角钱加上 5 角钱,还是每斤一元钱。便爽快地答应了。他连忙把这一百斤香蕉全部剥好,皮与肉分开称好斤数。
熊猫菲菲迅速地把钱付了,可是狐狸波利盯着自己的钱,总感觉有问题,却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范文二:关于数学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
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
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
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
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
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
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
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 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 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
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范文三:关于数学的故事
关于数学的故事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2、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3、为科学而疯的人
在1874—1876年期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4、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5、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 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 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
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 华氏定理" ,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6、华罗庚的故事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7、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8、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9、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10、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11、“>”、“”、“”、“<”和“=”的命令。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越来越强盛,而且有着十分严格的秩序,任何人都不会违反。
12、“0”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13、最古老的数学趣题
在七间房子里,每间都养着七只猫;在这七只猫中,不论哪只,都能捕到七只老鼠;而这七只老鼠,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合①麦粒,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一起总共该有多少数?
答案:
总数是19607
房子有7间,猫有72=49只,鼠有73=343只,麦穗有74=2401个,麦粒有75=16807合。
全部加起来是
7+72+73+74+75=19607
14、蜂窝猜想
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 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 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 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及误差都非常小。6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 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 形成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人们一直疑问, 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 隔墙为什么呈平面, 而不是呈曲面呢? 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 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 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 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
15、蜗牛爬井
德国数学家里斯曾出过这样一道数学题:井深20尺,蜗牛在井底,白天爬7尺,夜里降2尺,几天可以到达井顶?
分析:如果认为答案是20/(7-2)=4就大错特错了!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把最后一天爬行的情况与前面几天爬行的情况区别考虑。
解:蜗牛前3天昼夜爬行的高度:
(7-2)×3=15(尺)
最后一天爬行的时间:
共用的时间:
16、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他也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就到找法老了。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就去量金字塔。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17、维纳的故事
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 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 晚
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
18、数学王国的巾帼英雄
陀螺是中小学生熟悉一种玩具。一只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飞速地旋转着。单见它立定一点,一面绕倾斜于桌面的轴急速自转,另一面自转轴又宛如锥体母线般绕着过定点而垂直于桌面的轴线,缓慢而稳定地做公转运动。
陀螺旋转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倒?在千万个玩陀螺的人中,能正确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大概不会太多。的确,陀螺的转动是十分有趣而神秘的。
19、小熊锯木头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一天,小兔蹦蹦跳跳的来到小熊家,发现小熊在帮它的妈妈锯建房子用的木头,它妈妈要求它把这根10米长的木头锯成每段2米的小木头,小兔突然灵机一动问:“熊哥哥,你知道你一共要锯几次才能完成工作啊?”小熊立刻回答:“4次,因为10÷2=5,然后5-1=4(次)。”“熊哥哥,你真棒!”小熊说:“我也出一道题考考你吧,一个房间里有四个屋角,每个屋角上坐着一只猫,每只猫的前面又有三只猫,请问:房间里一共有多少只
猫?”小熊说:“一共是4 只猫。因为四只猫在一个房间,当然每只猫前面有三只。”
20、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
二 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 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21、 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 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 考官说:"我出一联, 你们若对得上, 我就让你们进考场." 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 坐了二三个学子, 启用四桨五帆, 经过六滩七湾, 历尽八颠九簸, 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 进了九八家书院, 抛却七情六欲, 苦读五经四书, 考了三番两次, 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 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22、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 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 差之毫厘, 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 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 两星期后, 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 款数是63440美元. 她看到偌大的数字, 不禁大惊失色, 骇得心脏病猝发, 倒地身亡. 后来, 有人向医院一核对, 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 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 竟要了一条人命. 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 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23、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 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 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 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 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 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 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24、小鲤鱼找妈妈
从前,小河里,鲤鱼妈妈生了10条小鲤鱼。有一天,鲤鱼妈妈带着10条小鲤鱼去玩,其中,有一条小鲤鱼看见一只小虾,好奇怪!它为什么不像自己呢?于是它就跟着小虾游去……,正在这个时候,鲤鱼妈妈发觉少了一个孩子,就说:“为什么只有9条呢?”鲤鱼妈妈心里慌起来,马上去找。可是那一条迷路的小鲤鱼可高兴呢,东看看、西看看,发现这是它不熟悉的地方,就问海龟哥哥:“请问,有没有看见我妈妈?”海龟哥哥说:“你妈妈带着几条小鱼到珊瑚公园玩了。”小鲤鱼高兴地对海龟哥哥道谢,就往那方向游去。游啊游,看见远处妈妈正在找他,见到妈妈后,就对妈妈说:对不起,我错了。
范文四:图书角的故事
图书角的故事
——大班幼儿自主游戏案例分析
案例:
自主游戏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
过一会,突然从图书角传来了一阵争吵声,走近一看,孩子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在看书。而是在自己组织“小老师”的游戏玩,一个孩子还有模有样地指导其他孩子做操的动作,教的正是我们现在练习的器械操。之所以争吵,是为一个动作的正确与否而争论。
我不知道该不该打断他们的活动,原本图书角是应该安静地看书,可孩子们却自己组织起了游戏,而且看他们玩得这么投入,真的不忍心打扰他们。可是如果一声不吭,以后的图书角孩子们还会看书吗?一系列的问题霎那间在我的脑海里转了几个圈。
最后我还是决定慢慢地进入了他们的游戏,了解他们的想法。我很感兴趣地问道:“你们在玩什么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和我介绍起自己的游戏,以及一些他们讨论的规则。我认真地聆听之后又大大赞赏了他们一翻。然后说:“我觉得你们的游戏很好玩,我都想和你们一起玩了。”他们于是热情地邀请我。我故意装出为难的表情说:“可是我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了,不像是练习器械操的地方。”说到这里,孩子们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可还是恋恋不舍这块独立的小天地,全都沮丧低下了头。我立刻说:“别难过,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继续玩游戏。”于是我建议小老师带领小朋友到室外走廊寻找一块空地练习。看着孩子们又一次愉快地投入了游戏,真的很欣慰。
第二天我们两个老师商量之后,我们专门在室外又开辟了一个半封闭的小空地更适合孩子玩自创游戏的区域,为孩子自主游戏创造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又在图书角创设了一些安静阅读的图片和要求。
教师分析:
爱模仿成人,爱模仿现实生活,自己可以设定游戏的规则等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突然想模仿成人或者模仿某段场景总是难免的。究其原因,
无怪乎只有一点——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对老师充满崇拜。
我认为:幼儿能够自己规定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值得鼓励。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幼儿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处理很多的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需要自己游戏的一个空间,而且他们很喜欢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不受外界打扰的游戏。喜欢无拘无束的爬着躺着游戏着。老师需要用心保护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措施:
当幼儿在一个区域玩不适合本区域的游戏时,例如,本应安静的区域玩喧闹的游戏时,教师不能对此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教师要在认真了解现场,并反复捉摸之后,再考虑是否介入,如何介入。以及过后要真正思考应该采取的正确方式:
一、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积极思考问题的原因,以从幼儿健康发展为角度出发。为幼儿创设更多适合他们的环境。例如本案例,如果老师不问青红皂白,一听到图书角的声音太大就直接制止幼儿游戏,也许会给孩子很大的打击,阻碍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也不一定能很有效的维护图书角的规则。
二、以幼儿同伴身份介入,作隐性指导。
在一些活动中,老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介入,会给指导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任何游戏中都以老师的身份介入,势必让孩子有话不敢说,老师就无法听到孩子真正的心声。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理解:这个游戏不是不能玩,是这个地方不适合这个游戏,只是需要改变一下玩游戏的地方,我们的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这样,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即不挫伤孩子的兴趣,又可以保持图书角的安静的阅读的规则。
三、创设环境,暗示游戏规则
创设环境,给幼儿暗示,孩子会明白很多。例如,在图书角创设一些幼儿安静读书的图片,孩子就能受到一定的环境暗示,了解这里是看书,而且应该安静地看书。还比如,在舞蹈的地方贴一些舞动的小人或小动物,孩子就知道这里可
以唱歌跳舞。环境暗示有时比老师没完没了的要求、规则要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
四、注意保护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保护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是游戏中很重要的一点。
举个例子,记得书上有说一位保姆在家打扫,一时没注意,孩子用水粉在刚刚粉刷过的雪白墙上涂得乱七八糟,保姆怕主人回来责备,立刻指责了孩子。碰巧这一幕让刚刚回家的主人撞个正着。保姆连忙解释,主人却笑笑,摆摆手,走到孩子面前抱起含着眼泪的孩子说:“告诉妈妈,这些都是你的作品,”“嗯”孩子低声回答,不敢抬头。母亲却故意骄傲地赞赏了孩子的作品:“原来我的宝宝这么棒,能画得这么好看,真不错,肯定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这时,妈妈又说:“可惜下次刷墙的时候就什么都没了,如果能画在纸上就好了,我就可以把它永久的保留下来,给我的亲朋好友看。你说是吗,”孩子想了想,高兴地说:“下次我会把它画在纸上的~谢谢妈妈~” 妈妈满意地点点头。充满信任的眼神让保姆目瞪口呆,主人转向保姆说:“雪白的墙壁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兴趣更为重要,墙壁可以再刷白,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却可能因此而再也没有了。”
确实如此,像游戏中的小朋友也是一样,鼓励他再给它一些建议,远比批评他效果更好,如果老是直接说:“图书角是看书的,不可以这么吵。”这样既打击孩子,也不容易让孩子信服。让他自己发现哪里做的不合适了,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棒~
范文五:小学数学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点评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点评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点评
小学数学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点评
2016-1-21 上午 10:56:25
范文摘要: 愿望。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这里过渡比较自然。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孙老师先利用同学们比较喜爱的孙悟空与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让学生各显身手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 高密市东关小学 孙 丽 王玉芹
这节课孙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课开始,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
孙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画角这一环节,孙教师通过用美丽图画打扮高密庆祝“十一”国庆节,引导学生想到需要画角,激起学生很想学习画角的强烈愿望。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
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这里过渡比较自然。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孙老师先利用同学们比较喜爱的孙悟空与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让学生各显身手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孙老设计由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角有大有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本节课如果再在学生出现端点与顶点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顶点时进行强调教学顶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