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欧阳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子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馀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准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丕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选自《欧阳修》,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 厚:扎实??? B.以偿其素志????? 素:向来
C.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盛:兴旺??? D.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 贵:珍贵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称道“韩文”的一组是(??? )
①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②当尽力于斯义,以偿其素志③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④于进小为喜、退不为惧者⑤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⑥韩氏之义、之道,万世所共尊
? A.①③④??????????? B.②③⑤??? ?????????? C.①⑤⑥?????? D.①③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初应试科考的人大都推崇“时文”,古文不受重视,韩愈的义章冈尤人赏识而一直被埋没。
? B.欧阳修得到脱落的韩文六卷后,一方面进行搜集、整理、校订、补缀,另一方面苦读韩文,进步很快,终于因此而步人仕途。
? C.在作者等人的大力提倡下,整个社会形成了“学者非韩不学”的局面,本文还交代了“韩文”流行于世的原因。
? D.这篇文章写得很朴实,没有丝毫的掩饰做作,感情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韩愈文章睥珍惜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译文:
(2)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小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译文:
阅读答案:
【答案】
1.D 贵:被……看重
2.D ②说的是作者自己的愿望,④是说作者对仕途进退无所谓,⑤说的是作者自己订正“朝文”。
3.B “另一方面……步入仕途”不符合文意。
4.⑴也许是时间越久意义越显明,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埋没,但最终还是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道”决定的。(关键词:明、虽、无穷、当然)
⑵我做官,晋升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职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早已经定下了,并且所学到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啊。(关键词:仕、志、盖、宜然)
【解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这个地方偏僻闭塞没有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免辅很好学。我小的时候,常常到他家游玩。 (有一天)在墙壁间看见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装着一些旧书,我打开来看,得到唐代的《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我向李氏请求带这部书回家。读了这部书,我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宏伟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徒然地看着它浩瀚无边。好像很值得珍惜。
??? 那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都把杨忆、刘筠的作品当做标准的“时文”,(认为)能写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获得名声,并用它来夸耀当世,没有称道韩愈的文章的。我也正要考取进士,把学习礼部规定的诗赋作为自己应做的事情。十七岁时到州里考试,被有司取消录取资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程度才罢休啊!就奇怪当时的人不称道韩愈之文,又想起自己也没有时间学习它,只是时常在心中默念着,认为要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取得俸禄后,就要尽力学写这样的文章,以实现自己的夙愿。
???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在这里,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我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增补连缀它,又向别人求取所拥有的旧本来校对审订它。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于是就流行于当世,到今天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 唉!道,本来就有流行于远古却止于近代,在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好或厌恶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却被普遍重视,这又不仅仅是喜好或厌恶所决定的,也许是时间越久意义越显明,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埋没,但最终还是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道”决定的。
??? 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被埋没被废弃的时代。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足以用来追逐时人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利益。于是就接近它、学习它。那么我所做的哪里是因为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做官,晋升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职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早已经定下了,并且所学到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啊。
??? 《昌黎先生文集》的版本来自四川,文字雕刻比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精美,但是脱落和错误特别严重。在三十年中,每听到别人有善本,我必定找来订正。最后残缺的卷帙,现在不再补上,是因为不肯轻率地增加。我家中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唉!韩愈的文统和道统,是万代共同尊崇的东西,是天下共同传颂而亨有的遗产。我对这本《昌黎先生文集》,只因为它是我的旧物而特别爱惜它。
范文二: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着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昼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昼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昼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书村网 www.mcqyy.com )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便不胫而走。
????五年级:陈大侠2001
范文三:欧阳修快马追字
欧阳修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后,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在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写得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于是,他苦苦思索,用心推敲,决定在两句中各加一个“而”字,句子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
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传诵。
智多星的话
写作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写以前要收集整理资料,并仔细观察描写对象,还要精心构思;写作时要考虑如何开头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描述经过时要考虑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能讲清楚,选用哪个字词才能准确表意,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才能更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要考虑如何结尾才能让读者回味无穷。所以说写作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
范文四:《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更若役,复若赋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A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中前一个“则”为连词,引出假设情况下的结果,后一个“则”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C项中前一个“若”为动词,“跟……一样”“如同……”,后一个“若”为代词,“你的”。D项中前一个“如”为副词,“好像”,后一个“如”为动词,“到、往”。
答案, A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未为人知若属皆且为所虏
D.谓必显于世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B项中的两个“因”均为副词,“于是”。C项中的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D项中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等,“在”。
答案, A
范文五: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字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二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逐”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拍”刻画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
(2)不同意。词的下片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词人一生怀忧时之情与愤时之意,实是在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胸中郁闷,而获得精神的片刻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