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科学 《奇妙的护身术》说课稿
岔口联校马上固小学 王慧文
一、说教材
《奇妙的护身术》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内容。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有四个内容:葵花向阳、燕子南飞、仙人掌的刺以及奇妙的护身术,这四课共同告诉了学生一个大自然总法则“适者生存”。奇妙的护身术这一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动物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防御方式。通过这一课的探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同时,为下一单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能力与知识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标要求,结合教材、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
2.知道保护色、拟态的概念。 了解生物的其他防御方式。并从中得到启示。初步了解仿生学,并有意去探究。知道科学是为了造福人类的,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能通过疑、思、探、创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科学、了解科学知识、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运用疑、思、探、创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了解生物的各种防御方式,并得到启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的运用
根据科学课标、教材、教参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平时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探索出了 “主体型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疑—思—探—创”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尊重创造的创新理念和教学宗旨:全面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展。面对新同学我采用的教法:教法:教师为主导(辅助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提供素材,引导发现(导)
设计方案,帮助探究(助);师生交流,得出结论(探)
学法:学生为主体(主线绿)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疑);设计方案,确定思路(思);找准方法,实践探究(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创)。
主体意识结构图
意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
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
2.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顺势导出课题。
我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原因在于首先小壁虎用断尾巴的方式逃避敌害、保护自己与课题内容相吻合。其次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去积极思考问题:小壁虎舍弃尾巴有什么好处?既而推测别的动物是不是也有保护自己的高招呢?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在这样的情境中他们兴趣盎然地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
(二)提供素材,引导发现(导)
课件导学: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找找看,它们在哪里?容易发现吗?为什么?
2、认识保护色、拟态概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们共找到了几种动物?容易发现他们吗?为什么?
(他们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图中的猫头鹰、梅花鹿、猫,而枯叶蝶、竹节虫尺蠖、蝗虫和甲虫等不易被发现。)
3、区分“保护色”和“拟态”
①大量典型图片演示,感受什么是“保护色”和“拟态”。
②引导学生小结概念,注意区分两者的区别。
合作学习,把你探究的结果填到表中。
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观察图到归纳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轻松。
(三)、设计方案,帮助探究(助)
1.仿生技术的应用2人类怎样利用动物的防身术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知识的拓展延伸,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所说的,它更要作用于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的重要。
(四)、师生交流,得出结论(探)
1、除了保护色和拟态外,动物还有一些防御的特殊方法,以适应环境,继续生存,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动物,分析它们是用什么特殊方法防身的。
2、生交流汇报:完成书上习题填表
3、自主学习默读科学在线
不仅仅是动物具有奇妙的防身术、植物也有,请同学们细心地默读“科学在线”的“植物的武器”。
4、总结拓展:
1、利用生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设计一件有特殊作用的物品。要说明模仿的动物名称、其特殊的本领,所设计的物品名称、具有的特殊作用并画出物品的草图,说明其工艺过程。
2、自学科学35页到38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思考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更具有价值。让学生们设计仿生物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也许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他们中间。让学生自己预习本课中研究专题的内容是为了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范文二: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行进》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行进》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光的行进》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刚开始以谜语小诗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1、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式——以直线的方式传播。
2、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观察到光的传播路线,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观察与感受:充分利用五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置身绚丽多彩的光的现场,感受光的世界。 ?.模拟实验、交流与讨论:将观察结果汇集整理,交流信息,认清光行进的现象及原因,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体会光的行进。
2、学法:
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等。
五、说教学程序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设计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直入课题,产生兴趣。开门见山,用小诗导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利用图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小孔成像的原因。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光的行进
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光沿直线行进
范文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磁铁》说课稿
《制作电磁铁》实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实验内容是《制作电磁铁》。下
面我将从“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这七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实验内容分析
今天我要展示的实验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电磁铁》中的分组实验一《制作电磁铁》。本课是电和磁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电磁铁是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
二、实验目的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希望通过次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实验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座、电线、回形针、大铁钉、打火机、毛巾
四、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大铁钉在火上烧一烧,达到消磁目的,此时用烧过的铁钉去尝试吸回形针。
第二步:把电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面。 第三步:接通电路,用铁钉去尝试吸回形针。
第四步:断开电路。
五、实验现象:
1、消磁过后的大铁钉无法吸起回形针。
2通电后的大铁钉吸起了回形针。
3、断电以后,回形针从铁定上掉落。
六、实验结论:
在大铁钉上按照一个方向缠绕电线,通电以后可以让大铁钉带上磁性,制作成简单的电磁体,断电以后,磁性消失。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大铁钉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带上磁性,实验前必须用火烧消磁。
2、电磁铁本身就是一个短路电路,因此通电时间不能过长,以免电线过烫而对手造成伤害。
以上是我对此次实验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范文四: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磁铁》说课稿
《电磁铁》说课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杨旭东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的第五课《电磁铁》。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范畴。
本课是电和磁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和电与磁的关系。电磁铁是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课主要让学生研究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的不同之处,如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改变、磁极位置的改变等。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3、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
4、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是: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选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预先用火烧过的大铁钉、一号电池、大头针、指南针、有标记的磁铁、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卡等。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遵循这些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观察实验、研讨探究;三、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魔术表演
(利用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揭示课题
二、观察实验、研讨探究
1、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认识基本性质。
2、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怎样研究?
3、指导分组实验。
4、你制作的电磁铁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5、小组比较,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磁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6、小结电磁铁性质。
三、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1、比较电磁铁和磁铁异同。
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3、谈收获、感想。
四、板书设计
5、电磁铁
电流——————————→磁性
性质:1、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3、电磁铁磁极可以改变
范文五: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的第2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应用第1课中学习的简单电路制作的检验器,通过对周围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测,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安全用电常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电路秘密的欲望,为继续[第3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做好准备。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五年级学生。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生活中学生对导电和不导电的物体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有待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3、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对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更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师以情境设计、探究活动、交流提升、演示说明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
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辨认。
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五、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及安全常识.养成认真细致尊重事实的探究习惯。本课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本课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对材料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交流活动,促成认知的提升。
解决设想:
注重学生的思维梯度,通过“结构性的材料”和科学的实验探究,逐步使学生从问题与困惑中走出来。提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但随着学生认知提高过程的材料,为学生不断登上更高思维阶梯搭好跳板。
具体措施:
通过用简单电路检验身边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归纳概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提供结构化的材料;鼓励经历探究发现过程;注重交流对经验概括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是科学探究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结构、有意义的材料不仅可以揭示现象,更暗含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与程序。精心挑选有结构的材料,会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
为了顺利完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探究,我精心准备如下材料:
1、电路检测器——电源、导线、小灯泡
2、待检测物体——常见物体如:小车、泡沫、铅笔、剪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瓶、钥匙、硬币、橡皮筋、木夹子等。
[说明:这些材料是学生身边的材料,有导体也有绝缘体,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判断,富有结构性;铅笔、小车、剪刀等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富有一定的挑战性,更容易实现合作交流;铅笔的笔芯削得特别长,铅芯这个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身边的橡皮、水等材料并未提供,为学生自主选择材料预留了空间]
3、“人体验电球”[说明:用来进行人体和水的导电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确界线的认识]
4、电工工具等[说明: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导体绝缘体的生活应用] [实验报告单中预留了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的空白表格,材料的展示及汇报交流使用实物投影进行,安全用电知识配以相应课件]
七、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与生生间的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应紧扣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环节,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一)置疑激趣,引发探究---巩固新知,切入课题,引入探究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预测,充分探究,形成新知
(三)交流质疑总结提
---交流展示,评价总结,提升认识
(四)联系实际应用新知---实际应用,安全常识,解决问题
(五)拓展延伸引向课外---引伸拓展,补充深化,课外探究
(一)置疑激趣,引发探究(3′)
出示小灯泡,提出问题:点亮它需什么材料,请学生动手点亮。 用棉线代替导线,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简单电路的知识,激发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20′)
活动1:选择材料,进行预测。
出示报告单,组内交流共同完成预测,填写记录单。
除报告单中所选物品外,其他物品可由学生自选。
实验探究记录单
第()组
“?”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
研究的物体 预测 实验 研究的物体 预测 实验
泡沫板 硬币
回形针 钥匙
铝箔片 铅笔
玻璃瓶 海绵
气球
橡皮筋
木夹子
小车
剪刀
铁钉
我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预测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前概念,估计学生会对铅芯、铝箔片等物品是否容易导电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2:组内自主探究,检验预测。
小组同学合作自主进行探究,运用检测器进行检测:哪些物品容易导电,哪些物品不容易导电。
提示:制作检测器要严格操作规范,注意玻璃、铁钉等操作安全。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要提供充分的时间与材料,保证学生探究的全面与深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 (三)交流释疑总结提升(10′)
活动1:各小组选代表投影汇报,展示评价。后面小组汇报时只说明不同的结果,形成导体绝和绝缘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就各小组间的不同与问题进行交流与点拔,完成释疑,达成共识。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概念,突破了教学重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认识人体,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提供人体验电球,再测人体和水的导电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检测器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确界线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四)联系实际应用新知(5′)
活动1:交流电工工具的材料构成及特点。
活动2:课件深化安全用电常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拓展延伸引向课外(2′)
1、问题:这节课的学习,你参与的怎么样,有了哪些收获?
2、拓展:除了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在科学上具有广泛应用的是半导体和超导体呢,你们想了解吗,大家课后可以到老师的魔灯上去了解,也可以把你了解到的发表到魔灯的交流区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引入课外,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独立研究打下基础。)
八、教学评价
评价中注重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同时要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与激励性。本节课评价主体为师生,评价方式灵活而有机地结合。在“激趣导入.”“安全用电”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自主探究环节主要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发展。 九、板书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本课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