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抽样调查方法的优点_步骤和分类
教育科 学研 究
1992 4
.
抽样调查 方 法 的优 点
、
步 骤 和 分类
吴明录
中国 科技促 进发 展 研究 中心
以理 解 的
,
但 却 是 不必 要 的
,
是应 该 被 消 除
:
一
、
抽 样 调 查方 法 的 优 点
,
掉的
,
。
因为 抽样 调 查 的 重 要特 点 在 于
,
由总
我们 的 知 识
我 们 的 态度 和 我 们 的行 动 这一 点
体 中所 抽取 的 调 查 样 木 或单 位 不 是 由调 查 人
员 有 意 识 地 主观 确 定 的 的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都 是 以 样 本 为依据 的
也不是随便确定
,
无 论 是 在 日常生 活 中还 是在 科学研 究 中都 同 样是 正 确 的
.
而 是 根 据概 率 论 的原 理
,
在 保证 总 体 中
例如
,
一 个人对 一 个 每 天 要 处
、
每个样 本或单 位 都 有 同等 被抽 取 机会 的条 件
下 随机 地 抽取 出来 的
理 几 千 件 事 务 的 机 构 (研 究 所
政府部 门
因 而 调 查 的样 本或 单
.
等) 的 看 法 往 往 是 由他 在 几 年 的 时 间里 与 这
个 机 构联 系 中所 经 历过 的一 两件 事 情所 决 定
的;
,
位 虽 然 很少
此外
比
,
,
却可 以 取得相 当准 确 的 结果
,
,
抽 样 调 查 与 全 面 调 查 或 普查 相
这是 抽
研 究者 在 一 所 学校 走访 了 几个 班级 或 一 指 出其 成 绩 和不 足
,
还 有如 下 所 述 的一 些 主 要 优 点
1
.
些 学 生 后 就会 动 手 写 报 告 来总 结 该校 的 经 验
样 调 查 方法 之 所 以 被 普遍 使 用 的 原 因 : 费用 较低
,
.
并 建议 该 校 和 其 它
如 果 数 据是 从 总 体 的 一 个
,
学 校 应 如 何 进 一 步 提高 和 改进 它 们 的教学 质
很 小 的部分 取 得 的
那 么 它 的 费 用 就 比普 查
,
量
的
。
这 种看 似好 笑 的事 情是 我 们所 常见 熟 知
小 得多 果
。
当总 体较 大 时
则 从 只 占总 体一 小
,
,
但事 实 上这些 研究 者与 在 那个 学校生 活
,
部 分 的样 本 中就 能得 到 精 确度 足 够有 用 的 结
如 在教育 科 学 研 究 中
,
工 作 了 几 十 年 的 教师相 比
差 别仅 在 于 他们
可 能只 要 对 一 个
的 结 论所 依据 的经 验 样 本是 一 个 小 得多 的样
城 市 的 上 百 所 学校 中的 几所 学 校 甚 至 若 干 下 班级进 行 调 查
2
.
本
,
同时对 他们 自己 的 无知程 度 更 不 大 了解
。
就 能取 得 为 决定 教 育方 针 和
. 。
罢了
限制
同样
,
在 科 学 研 究和 人 类事 务 中
,
,
我
改 进教 学质 量 所 需 的 情况 了
速 度较 快
,
们由 于 缺 乏 资金
,
由于 能力
、
精力 和 时 间 的
同样 的 道 理
,
搜集和综合
,
对 能 增 进 人类 知 识 的 现 象 也 只 能 进 行
。
分 析样本 资料要 比搜 集和 综 合分 析全 面调 查
的 资 料更 快 些
当 迫切 需 要 有 关 的 信 息时
. .
部 分 的研 究
以 上 是 抽样 调查 的 例子和 背景
.
所谓抽
考 虑到 这一点 是 极 为 重要 的
3
.
样 调 查就 是根 据 概 率 论 的原 理 行调 查
,
,
按 照 随机 的 中
,
应 用范 围较广
,
在 某 些 种 类 的调 查
而 这 种人 员 或 设 备 在
原则从 总 体 中抽取 一 部分 样 本 (或单位 ) 进
必 须 使用 受过 一 定训 练 的 人 员 或 专用 设
,
并 根 据 调 查 结果进 一 步 推 断全 部总
。
备来 获得 有关 的数 据 数量 上 又 很 有 限
到的
,
体 的 特征
由于 抽样 调 查 不 是 对 这些总 体进
,
要 进 行 普 查 实际 上 是 办 不
行 全 面 调 查 或 普查
28
所 以 总 有人 对 抽样 调 查
.
在 这种 情 况 下 就 只 能通 过 抽样 调 查 来
.
结 论 的 正 确性 表 示 怀 疑 一 一
这种怀疑 虽 然 是 可
获 得 信息
因 此 就 能 取 得 的信 息 的种 类 来
说 广
,
,
抽样 调 查 可 以 发 挥 作 用 的范 围 更 为 宽
而 且具 有更大 的 灵 活 性
4
.
与 调查 目 的有 关 势
,
,
并 且 没 有 遗 漏基 本 数 据
。
,
。
这样做是很好 的
因 为时常有这样一 种趋
,
准 确 度较 高
,
.
由于 抽样 调 查 减少 了 费
。
就 是 调 查 的 问 题或 搜集 的 数据 太多
,
但 这
用 和 工 作量
所 以就 能雇 用质 量 较高 的 工 作
同 时 由于
,
。
有 些 问 题 或数 据 在 后 来 却从 未被 分 析 过
是一 种 浪 费 题是 多 余 的
。
,
人员
,
并对 他们 进行 深人 的 训 练
也 说 明 这 些 后来 未 被 分 析 的 问 特别 是 对 以 人 为 总 体 的 抽样 调
。
实 地 调 查 工 作 可 以 受 到 更 仔 细 的检 查 监 督 调 查 资料 的 处理 也 能够更 好 地 完成
因此与
查更 常 出 现 这 样 的 情 形
过 长 的 调查 表 (即
,
可 能进 行 的全 面调 查 相 比
,
抽样 调 查 可 能取
对 每一 个被 调 查 者要 调查 或要 求 答复 的 问 题
得更 准 确 的 结 果
二
、
.
过 多 ) 会降 低 回 答 的 质 量
问 题 受 到 了 影响
,
不 仅 不 太重 要 的
就 连 重 要 的问 题 也会 一样
。 。
抽 祥调 查 的主 要 步骤
,
得 不 到 良好 的 答复
4
.
尽 管不 同的 抽样 调 查 的 复杂 程 度差 别很 大
,
确 定 所 需结 果 的 精确 度
, ,
由于 只 调 查
但作 为一 种 科 学 方 法
?
抽样 调 查还 是 有
按 照 著名 的 美 国
,
了总 体 的一 部 分
并 且 由于 不可 避免 的 调查
其 自 身的 独 特 规 律 可 循 的
统 计学 家 W
1
.
.
中的误 差
所 以 抽 样 调 查 的 结果 总 是 带有 某
。
G
?
科 克 伦 的看 法
。
一次抽
些 不 确 定性
增 加 样 本 的 数量 或 使用 更 优 良
,
样 调查 的主 要 步 骤大 致 分 为如 下
1 项 :
写 出调 查 的 目 的
.
的测 量 器 具 会 降低 这 些 不 确 定性
但 这要 化
。
明 确 地 写 出调 查 的
,
费 较多 的 时 间和 费 用
。
因 此确定 调 查 结 果所
目 的是 很 有 好 处 的
如果 不这 样 做
则 在复
需 达到 的 精 确 度 是一 个 重 要 的步 骤
完 成这
杂 的 调查 中
,
当 注意 力集 中于 调 查 方 案 的 细
。
一 步 即 确定 出所需 的 精确 度是 今 后 将要 使用
这些 调 查 数 据 和 结 论 的 人 的 职 责 (调 查 人员
节时
,
就 很容 易忘 记这 些 目 的而 作 出 与调 查
.
目的 不相 一 致 的 决 定
2
则 根 据 这 一 精 确 度来 设 计 调 查 方 案 )
确定 总体
.
总体 这个 词 用 来 表示 从 中
.
抽取 样本 的那 个 集 合体
均成绩 时
,
当从 一 批 毕业 班 的
学 生 中 进行 抽样 来 估计 一 个 毕业 班 学 生 的平 总 体 的 确 定 是 没 有 什 么 问题 的 ( 是这 批 毕业 班 的 学 生 全 体) ; 但 是 从 一 个 就
但要 因 为 许 多行 政管理 人 员 (他 们是 调 查 资料 的 使 用 者 ) 并不 习 惯 于 考 虑可 以 允 许 有 多 大 的 误 差而 不 会 影 响 作
做到 这 一 点会 有些 困 难
.
,
,
出 良好 的 决策
5
.
。
选 择 计 量 (即 获 取 数 据 或 问 题 )方 法
.
.
由 身 体 健 康 的 中学 生 所 组 成 的 总 体 中抽 样 时
,
对 测 量 的 器 具 和 调 查 总 体 的 方 法可 以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加 以选 择
就 必 须 确定 一些 明 确 的 准则 来 给身体 健
,
如关 于 一 个 学 生 的 健康 情
,
康下 定义
可 的 情况
否 则 就会 发生 难 以 划 分 的 模棱 两 这些 确 定 总 体 的 原 则必 须 是 在 实
,
况 的 数据
,
可 以 从 他 本 人 的 陈述 中 取 得
。
也
。
可 以 从 体格 检查 的 结果 中取 得
调 查 方 法可
,
际调 查 中切 实 可 行 的
必 须使 得 调 查 人员 在
,
以 是发 调 查 表 由被 调 查 者 自 己 填 报
也可 以
调 查 现场 不需 怎 么 犹 疑 就 能 决定 一 个 可 疑 的
由 调 查 人 员 向被 调查 者念 一 组 事先 统 一 制订
的
、
情况 是否 属 于 被 调 查 的 总 体
调查 的 顺 利进 行
,
否 则 就会 影响
,
不 能 随意增 删
,
、
变动 的 问 题 让 被调 查 者
。
有 时 甚 至 会 影 响到 调 查 结 抽取
,
回答
或 者调 查 人 员 对 被 调 查 者进 行调 查 访
调
、
论的 正 确性 (因 为 总 体定义 得不 明 确
的样 本 可 能 不属 于 总 体 的或 想研 究的
3
.
间 时 可 以对 间 题 的 提 法 与次序 任 意安 排
即 不 是 我 们所 关 心
.
查 方 式可 采 用 邮寄 调查 表
电 话采 访或 现 场
.
,
用 由这些 样 本所 得 的 结论 去
.
访间
,
也 可 将这 几 种方 式 结合 起 来
推 断 总
体 的 特征 就可 能 出现 问 题 )
实 际 调 查 前 的主 要 准 备 工作 是设计 好一 份列 有 间题 和 要 填 人 回答 的 调查 表
。
确定 待 搜 集 的数 据
证 明所 有 数据 都
对简 单
29
一
一
的调查 表
,
有 时 可 以 把 答 案事 先 编 好 代 号
,
回答
,
就是 调 查 人 员 无 法 从 洋本 中 的 某 些 单
,
填报 时 不 需 填人 实 际 答案 而 只需 单 上 答案 的 代号
,
位 取 得 信息 (如 寄 回 的调 查 友 中
有一 些 问
这 样就 能 直接 把 调 查 数 据 输 人 计算 机
。
题 被调 查 者没 有 回 答
10
.
,
或 在 实地 访 间时 被访
。
进行 处理 与分 析
事 实上
,
要 设 计 出 良好 的
问 者 拒 绝 回 答 某 些 问题 )
填报表 格
6
.
,
就 必 须 设想 好用 于 作 出 结论 的最
。 。
数 据 的综合与 分 析
,
.
第一 步 是对 已
)
,
终 总 表 格 的 结构 前
,
经 填 报 好 的 调 查 表 进 行 编 辑 (校 订
以便
确定抽样 单位
,
在进 行 实 际抽样 之
,
订 正 填 报 的 错误
删去
.
或 长 少 把 明显 错 误 的 效据
, ,
总 休 必 须 划 分 成 为 叫 做 抽 样 单位 (或 单
这 些 单 位必 须 互 不 重 迭
如 果 被调 查 者刘 某些 问 题 陡 有 回 答
,
位 ) 的 各部 分 且 能 合成 总 体
一
并
或 在 编辑 过程 中 已 把 某 些 答复 删 去
对 计算 (机 ) 程 序 作 出 相应 的 规 定
则应当
以 把这
,
。
也 就是 说
,
,
总 体 中 的 每个 个
。
. ’ 休必 须 属 J 而 且 只 能属 于一 个单 位 当 的单 位 是 明 显 的
有 时适
.
种 情 况 考 虑进 去
.
在此 之 后
,
进 行 计算
得
如对 于 一 个 学 校 的 学 生
有
,
出 对某 些 总 体 特 征 (平均 数
、
百 分 比等 ) 的
总体
,
单 位 往往 就 是一 个 学 生 或 一 个 班
,
估计值
。
当然
。
,
对 同 样 的 数据 可 以采 用 不 同
,
时 单位 是 要 进 行 选 择 的
如 对 一 个 城市 的 所
的 估 计方 法
有在校 中学 生进行 抽样 时
需要
,
根 据 实 际情 况 和
,
在 提 出 中 间或 最终 的 调 查 结果 报 告 时
很 好 的 做法
.
单位 可 以是 一 个学 生
,
.
也 可 以是 一 个
对 最 重 要 的估 计值 说 明预 期 的误 差 的大 小是
班 级 (里 的全 部 学 生 )
( 的 全 体 学生 ) 里
7
.
也 可 以是 一 个 学 校
抽样 调 查 的优 点 之一 就是 能作
,
出 这样 的 关 于 误 差 大 小 的 说 明
.
从 而 使得 使
。
抽选 样 本
现在有 各种抽样 的 方案
,
用 者 可 以 知道 (或 自 己 判 断 出 ) 这 些 结果 在
(下 面我 们将 介 绍一些 常 用 的 抽 样方 案 )
对
.
多 大 程 度 上 或多 大 范 围 中是 准 确 有效 的 情 况下
1
,
当
每 个 要 加 以考虑 的 方 案 在 作 出 决定 之前
8
.
,
可 以 从 要 求 达到 的
然 在被 调 查 者 不 回 答 的 问 题 的 数 量 相 当多 的
精 确 度粗 略 地 估计 一 下 要 抽取样 本 的 数 量
,
作 出这 种误 差大 小 的 说 明 时应 留 有
。
还 要 对 每 个 方 案 所 需 的相
.
很 大 的余 地
.
对 费 用 和 时 间加 以 比 较 预先 试 验
,
.
为将 来 的 调 查 搜 集 信 息
,
.
我们对一
.
在小 范 围 内试 填 一 下 调 查
.
个 总 体初 步 掌 握 的 信 息越多
则 设 计一 个 能 任何 一 个
,
表 和 试 验 一 下 调 查 方 法 是 有好 处 的
这 种预
给 出 精确 估 计值 的 抽样 就 越容 易
先试 验 的结 果
改进
,
L f 乎 总能 对 调查 表 作 出 一 些
。
抽选 出来 并 已经 过 计算 的 样 本
将 来 的 抽 样起 指 导 作 用
,
都能对 改进
,
并可 能发 现 一 些 问 题
, ,
这 些 问题 如 不
因 为 它 提 供 了均 值
加 以 纠正
则 在进 行大 范 围 的调查 时 将 会 产
和 标 准差 等 主 要 测量 值 的 变 异 性 质 的 数 据
生 很 严 重 的麻烦
9
.
例如 费用 或 时间 可 能 会 大
. .
以 及 获 得 这 些 数 据 所 需 的 时 间 和 费用 等 信
大 超 过原 来 的 设想
息 在进 行范 围 广
。
.
若 能 作 出一些 规 定 来搜 集 和 记 录 这 类信
.
实地 调 查 工 作 的 组 织
,
息 则 抽样 调查 的 科学就 能更 快 地 向前 发展
三
、
,
泛 的 调 查 时会 遇 到 许多 管理 问题 必 须 接受 训 练
调 查人 员
抽样 调 查 方法 的 分 类
.
使 他们 了解 调 查 的 口 的 和要
,
抽样方 法原则 上 可 分 为 概 率 抽样 和 非 概 率抽样 两 大类
下 是 有用 的
,
使用 的 计量 方 法
的监 督
.
他们在工 作 中还要 有适 当
,
非 概 率 抽样 尽 管 在 某 些 场 合
,
对 填 报 后 寄 回 的调 查 表 的 质 量 进 行 这时 如 若发 现问 题 还
。
但它 却 经不 起 抽 样理 论 的 发 展
是 因为 这 类 方
.
早 期检 查 是很重 要 的
的 检验
.
之 所 以 经 不 起检 验
、
有 可 能采 取 补救 措 施
一 30 一
对不 回 答 的 某些 问题
.
法不包 含 任何 随 机 抽 选 的 因 素
因此 在 本 文
或 调 查 表 也 必 须有 相应 的 处理 方 案
所谓 不
中我 们 只 介绍 理 论 完 善
应 用 广 泛 的概 率 抽
样
,
并把 其等 同 于 一 般 的 抽样 或 抽样 调 查
.
先将 全 部总 体 单位 按 某 种 标 台 组 分 位
。
,
然后 再
,
抽样 调查 (即概 率抽样 ) 通 常 采 用 以 下 几 种 组 织 形 式 或方 法 :
1
.
在 侮 一 组 中 随 机 或 机 械 等 即 地 抽取 被 调 查 单
例如
,
某市 学生 的 学 习 成 绩调 查
叮先
简 单 随 机 抽 样 (或 纯 随 机 抽 样 )
n
。
从
按 (学 生 所 隶 属 的 ) 学 校 将 学 生 分 成 若
干 组
,
N 个 单位 的 总 体 中 抽 取
,
个 单 位 即一 个 样
然 后 再 在 侮 个 组 (即 学 校 ) 中 随机 或 等
,
本 若 以 个 不 同 的 样 木 中的每 一 个 被 抽 中 的
机 会 或 概 率 都 相等 机 抽样
法
,
。
距 抽 取 调 查 单位 ; 对 某校 学生 的 健 康状 况 进 行 调查 时 个 年龄 段 行 抽样
础
,
.
,
则 这 种方 法 就 是 简 单 随
。
可 先 将 该 校 个 部学 生 划分 成 若 干
这 是一 种 完 全 按 随 机原 则 从总 体 中
,
然 后 再 刘 梅 个年 龄段 中 的 学 生 进
抽取 抽样 单 位 的 抽 样 方 法
例如
,
采用 抽签
分 层 随 机 抽 样 方 法 以 分 组 法 为基
或 根 据 随 机 数 (字 ) 表 来 抽 取 抽 样 单
这 种 方 法 简便 易行
,
.
把 具 有 相 似 特 征 或 标 志 的 单位 归 为 一
位
。
,
当总 体 单位 数 口不
,
组
,
白然 就 缩小 了 组 内被 调 查 单 位 之 间的 差
,
太大
或 总 体单 位 之 间 的 差 异 较 小 时
.
可以
异 程度
再 通 过 加 权 平均 可 以 缩 小 全部 调 查
,
采 用它
2
单 位之 间 的 差异 程 度
.
因 而 其 结 果 具有 较 高
,
等 距 抽样 (或 机 械 随 机 抽 样 )
,
.
它是
,
的准 确 性
。
此外
,
分 组 往 往 是 以 客 观存 在 或
因 而 也容 易 实 施
。
事先 将 总 体单 位 按 一 定 顺 序 排 列
随机 和 等 距 的原 则 抽取 抽样单 位
然后 按 照
某 些 明 显 的 标 志 为 依据 被 广泛 地 采 用 大
、
例如
,
当
这 些 显 著 的 优 点 使 得 分层 随 机抽 样在 实践 中
,
决定 由 总 体 中抽取 5 % 的 单位 数 口 时
(即 单位 的 排 列 序 号 )
一
先按
特 别 是 当 总 体 单 位 数 口很
。 .
随 机 原 则 从 前 2 个 号 码 中 抽取 一 个 号 码 0
,
单 位 之 间 的差 异较大 时 必 须 使用 它
. 4
然 后 征 隔 2 个单 位 0
.
整 群 随机 抽 样
,
它 的 特 点在 于
,
、
每次
,
等 距 (机 械 ) 地 抽 取一 个 单位
匀
,
这 种方 法可
,
抽取 的 不 是 一 个 单 位 或 个 体
而 是一 群单
以 保证 被 抽 中 的 单位 在 总 体 中 的 分 配 比 较均
位
.
例如
对 某 市 的 教育 质 量 进 行 调 查 时
、
缩 小 各 个单 位 之 间的 差 异 程 度
,
.
提 高抽
,
以 白然 形 成 或 客 观 存 在 的 班
年 级或 学校 做 年 级或 学 校 中
。
样 调 查 结 果 的 可 靠性
并且容 易 实施
,
还能
为抽 样 对 象
,
在 被 抽 中的 班
,
、
节省 大量 的 时间
列
,
等 距 抽样 时
:
总 体 单位 的
对 全 部 学 生即 单位 或 个 休加 以 调 查 法 虽 然 比较 简 单易 行
这种 方
排 列 顺 序 通 常有 两 种方 法
志 将 总 体 单 位顺 序 排 列
。
一 是有 关标 志 排
,
但 调 查 结 果的 准 确性
一 群 单 位 中
的 个 体 往
它按 照 与所 调查 的问 题有 密切 关系 的 标
较差
.
原 因是 首 先
,
,
:
,
例如
调 查 学校 的
,
往 具 有 某 些相 似 性
如一 个班 或 年级 的 学 生
,
教育 质量
,
可 按 学 生 的平 均 成 绩 的 高低将 学
常 有某 些 共性
对 他 们进 行 全 面 调 查 即 无 必
校或学 生 顺序 排 列 ; 序排列 序排 列
. .
调查 学 生 的 健 康 状 况
,
要 又 浪 费 时 间和 费 用 查 结 果 的 准确性
。
且 往往 过 分 强 调 了这
,
可 按 学生 的 百 米 跑成 绩 或 跳 远 距 离 等标 志 顺
些 未 必 能 代 表 其 它 个 体特 征 的 共性
影响调
,
二是 无 关 标 志 排 列
它按 照 与所 调
,
其次
,
由 于 对 一 群 单位 进 因此
.
查 的间 题 没 有直 接 关 系 的 标 志 将 总 体 单位 顺
行 全面 调查要 花 费较 多的 时 间和 费用 就 不可 能 调查 较多 的 群 体单 位
查 的 结 果 出现 偏 差
, ,
例如
,
调 查 学 生 的 健康 状 况 时
.
按
从 而 会 使调
上 述 的各 种
,
学 生 姓 氏 笔 划 的 多 少 或 出生 的时 间 等无关 标 志将 学 生 顺 序 排 列 一 般 地 说 (或 直 观 上
不能 代表 总 休 的特 征
,
在进 行实 际 的 抽 样 调 查 时 确 保 调 查 结 果 的 准 确性
,
看)
,
按 有 关 标 志 排 列 能 保 证 被 抽 样单 位 在
,
方 法 也 可 以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结 合起 来 使 用
以
总 体 中的 均匀 分 配 查 结 果 的准 确性
. 3
.
缩 小 抽样误 差
,
提高 调
.
同时 又 尽 可 能地 节
省 时 间和 费用
它是
。
分 层 随机 抽 样 (或 类 型 抽样 )
一 3
1
一
范文二:几种主要抽样调查方法效果的比较
1997 年第 1 期统计与信息论坛1997 年 3 月 25 日
几种主要抽样调查方法效果的比较
王小霞
摘 要 本文着重对几种主要抽样方法的误差进行了比较, 对其在不同条件下
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降低各自误差的措施及评价原则。
关键词 误差 效果分析 措施 评价
抽样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非全面调查。 它是遵循随机原则, 采取科学的方法, 从总体中 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以其所得结果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 的一种统计非全面的调查分析方法。
由于抽样调查方法在人口、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统计调查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 际运用其原理进行抽样时, 为了适应调查单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其它很多实际情况的需要, 便 于实际抽样调查工作的进行, 降低抽样误差等, 人们科学地设计出了很多不同的抽样组织方 式, 本文仅就几种主要的抽样方法效果进行比较。
一、等距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对于不同排队形式的总体, 有时是等距抽样误差小于简单随机抽样, 有时则相反。
首先, 设总体N 分成 n 个部分, 每个部分含 k 个单位, 从总体 N 中按相同间隔 k 抽取样本 n 1 ( 容量为 。 设 为第 部分第 个单位的标志值, 那么第 个等距样本平均数为 =nx iji j j x j ?x ij j i= 1 n 2 2 2 2 ) = 1、2、.k , 总体方差为 Ρ, 各等距样本的方差为 S, S的平均值为 Ρsy , N = k n。 j j w n 1 2 2 j = () Sx ij-x j ? i= 1 n - 1 k k n 1 1 2 2 2 ) ( ( ) = w sy = -1 Ρx j ?S j ?? x ij ) j= 1 (K K n -1 k ()K N - 1 1 1N -2 2 2 2 ) ) ((() = 所以等距抽样方差为 V x sy = E x j- x = Ρ-Ρw sy ? x j-x j= 1 K N N 2 Ρ n ( () 1-)= 简单随机抽样误差为V x n N 2 2 2 2() () 如果等距样本的平均方差小于总体方差, 即 Ρsy < ρ,="" 则="" k="" n="" -="">< -1w="" w="" ρsy="" k="" n="" ρ="">
N - n 2 2 2 2() () () 而= - = - 1-- 1Ρ K n ΡN K ΡN Ρ n
n N -22 2 () () 所以N - 1Ρ- K n - 1Ρsy > w Ρ n
收稿日期: 1996—04—15
2 n Ρ() N - 1K n - 12 2 ) ) ((() w sy > 1- 所以Ρ- Ρ即 V x sy > V x N N N n 2 2 () ) () (1当等距样本的平均方差小于总体方差时, 即 Ρ> Ρw sy 时, 则有 V x sy > V x , 那么简单
随机抽样的误差小于等距抽样。 2 2 () ) ()(w 2当等距样本的平均方差等于总体方差时, 即 Ρ= Ρsy 时, 则有 V x sy = V x 。 2 2 () ) ()(3当等距样本的平均方差大于总体方差时, 即 Ρ> Ρw sy 时, 则有 V x sy < v="" x="" 。="">
二、等距抽样与分层抽样比较
设总体分为 层, 每层含 个单位, 所以, 由等距样本 , ,与相应层均值的相N n k x j1 x j2 x ju k n ) ()(E x ji- x ix ju - x u 2 1 () ()= x ji- x ix ju - xu 关系数 Θw sy 为: Θw sy = ?? 2 2 ()() K n n - 1 E x - x Ρji iw sy 1 2 2() () =由公式 1得 w Ρsy x ji- x i?? )(1 K n - 2 Ρw st n () ()) (所以等距抽样误差为V x sy = Θw st ? n - 11- ?1+ n N 2 - Ρw st n 2 () ) (1- 分层抽样方差为 , 其中 为各层内方差的平均数。V X st = Ρw st N n
( ) ) () (1当 Θw st > 0 时, 这时各层内差异较小而各层间差异较大, 则有 V x sy > V x st , 即等距 抽样方差大于分层抽样方差。
() ) ()(2当 Θw st = 0 时, 则 V x sy = V x st 。
() ) () () (3当 Θw st 为较小的负值, 并使 0< ?1+="" n="" -="" 1θw="" st="">< 1="" 时,="" 则有="" v="" x="" sy="">< v="" x="" st="" ,="" 即等距抽="" 样方差小于分层抽样方差。="">
并且, 对称等距抽样的误差不仅小于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和非对称等距抽样误差, 而且也小 于分层抽样误差。 这是因为对称等距样本表现为总体奇偶数层的标志值的排队顺序由小到大 和由大到小交替进行, 这就有效地增大了等距样本内部内差, 或者说降低了相关系数 , 因而Θw st
) ()() (等距抽样误差也减少, 在线性趋势总体中, V x > V x sy > V x st 。这种情况可见后面的实例。
三、整群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整群抽样实质上是以群单元代替总体单位, 以群平均数 代替总体单位的标志值 , 那x i x i
2 2个单位, 将总体 划分为 个群, 每群含么群间方差 ΡB 就代替了总体方差 Ρ。设总体有 N N K M
N n () 个单位 = , 现从 群中随机抽取 群, = , = , 所以, 整群抽样方差为:N KM K k K k M M 2 2 2 Ρ B ΡB K - k K - k Ρ N - n ) () ()( ) () ( ) V x cl= ? , 简单随机抽样方差为 V x = k K - 1 k K n N 2 Ρ B K - k K - k 2 ( ) ( )B Ρ2 ) (V x c l k K ΡM K B = =所以= 2 2 2 N - n KM - kM ΡΡΡ(V x ) ) (( n kM KMN
2 2 22 ()( )2 因为= w + B wΡ为各群内方差平均值 ΡΡΡ 2 ) ( V x Ρcl w ) (=1- 所以M 2 Ρ()V x 2 2 ) ()(在一般情况下, 总体平均群内方差小于总体方差, 即 Ρ< ρ,="" 则="" v="" x="" cl=""> V x 。 w
这表明, 整群抽样误差一般大于简单随机抽样误差, 在相同的样本单位下, 由于整群抽样 的样本单位相对集中于若干群中, 其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如简单随机样均匀, 因而样本代表性较 差, 抽样误差较大, 但可节省费用和时间, 设计和组织方便。
四、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 这里采用重复抽样的按比例分层抽样形式。
k 2 N i n i 1 Ρ2 2( ) () () V x st = = i 为层权, =, Ρi 为第 i 层总体方差, V x = ?ΞiΡΞi Ξi i= 1 n N n n
N k i 1 1 1 2 2 2 2 ((() ) ) Ρ= ?? x ij-x = ?? x ij-x + ?? x i- x N N N 2 2 (()) 3 = ii + i i-?ΞΡ?Ξx x 2 2 1Ρ Ρ 1 1 2 22 (=>)() () 所以所以i 即i i i-V x > V x st ?ΞiΡ+ ?ΞiΡ ?Ξx x n n n n n
这表明分层抽样的估计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对上面的各种情况, 我们用下列的实例则能较为直观的加以比较。例: 有一个总体含 40 单
位, 各单位标志值大体上由小到大顺序排队, 总体均值 现将总体分为 4 层, 每层含= 17. 275, x 10 个单位。我们采用附表, 来比较等距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误差。只以单位标志 值由小到大排序作为一个特例进行比较, 别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附表等距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误差比较
层均值 层方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层 样本 2 Ρi x i
I 0 1 1 2 3 4 5 5 6 6 3. 3 4. 9
?7 7 8 9 11 12 14 15 15 16 11. 4 12. 267
? 17 18 19 19 22 23 24 25 26 27 22. 0 12. 667
K 28 29 30 30 31 32 34 36 37 37 32. 4 11. 378
13 13. 75 14. 5 15 16. 75 17. 75 19. 25 20. 25 21 21. 5 17. 275 10. 303 样本 x j
2148. 67 152. 92 161. 67 148. 67 150. 92 150. 92 156. 92 176. 92 180. 67 180. 73 - - 方差 S j
2 () 1简单随机抽样误差: Ρ= 132. 82 2 4 Ρ n 132. 82 ) () ( 1-() = 29. 8845,() 1- =V x = s x = 5. 47 n N 4 40
() 2分层抽样误差: 2 Ρ n 4 10. 303 ) ) () ( () (= 2. 318,= 1- =1-V x st s x st = 2. 318= 1. 52 n N 4 40
() 3等距抽样误差:
K 1 1 2 2 2 () () ) (=() V 1 x sy = -?13- 17. 275++ 21. 5- 17. 275?= 9. 84 ? x jx j= 1 K 10
() S1 x sy = 9. 84= 3. 14
() ) () (所以, 当总体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和分层时, 有 S x (5. 47) > S1 x sy (3. 14) > S x st (1. 52)
(4) 比较对称等距抽样误差:
将附表的数据按奇数层 和 由小到大排队, 而偶数层 和K 由大到小排队, 得到的抽I?? 样 () () () () ()0. 46 = 0. 69 所以S2 x sy < s="" x="" st="">< s1="" x="" sy="">< s="" x="" 误差:="" s2="" x="" sy="">
() () S2 x sy < s1="" x="" sy="" ,="" 是由于对称等距使样本内部差异扩大,="" 从而降低了抽样误差。="">
五、各种抽样方法效果分析
在抽样设计中, 不论是抽样组织形式的选择还是抽样方法的应用, 都会遇到抽样效果的评 价问题, 当然首先必须符合最小抽样误差的原则。 2 () () 11 分层抽样。 由公式 3可以看出, i i- 越大, 即各层平均数在总体平均数周围?Ξx x 的偏离性越大, 则分层抽样误差越小。 所以在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时, 要尽可能缩小各层内部的 差别, 从而扩大各层之间的差异, 增大各层平均数关于总体平均数的偏离, 这样就能得到较好 的分层抽样估计效果。 2 2 2 )(21 等距抽样效果分析: Ρ= Ρw sy + V x sy 对于任一总体, 其总体方差 Ρ是唯一确定的, 因 2 ) (而要使 V x sy 减小, 就必须使 Ρw sy 增大, 即增大各等距样本的内部方差。 所以在设计等距抽样 方案时, 将总体分成 部分, 要求尽可能做到使各部分 个单位的差异减小, 从而使各部分之N K 间的差异增大,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
2 2 22 31 整群抽样: Ρ= Ρ+ Ρ 对于一定的总体, 各群内方差平均值 Ρ较大时, 就有群间方差 Ξ B Ξ
2 ΡB 较小。 因此, 要降低整群抽样误差, 则要求群间方差减小, 或要求群内方差增大。 这样, 在设 计整群抽样时, 为降低抽样误差, 提高估计精度, 就必须在对总体划分群单元时, 尽可能使各群 内单位标志值的变异大些, 而使各群间的差异小些。
但在实际抽样中, 要扩大群内方差有时是难以办到的。例如, 农产量调查, 以某一区域为一 群, 而在这个区域中, 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种植条件基本相同, 作物的产量差异不可能太大。这 时, 要降低整群抽样误差, 提高估计精度, 则必须考虑增加样本群数, 或者增多群内单位数。
总之, 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其应用都是在一定具体条件约束下进行的, 而且都各有 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抽样方法。对一个好的抽样设计效果的评价, 本着“抽样误 差最小、费用开支最省”的原则, 尽量作到二者统一。这就要求在实践中要协调抽样误差和调查 费用之间矛盾的最优样本容量的设计方案来综合评价某一方法的抽样设计效果。
() 作者单位: 西安统计学院经统系
()责任编辑 张治国
范文三: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
抽样调查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
一、 概念:
(1)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的实际数据进行调查,进行观察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或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2)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那些在全部调查单位中只占小部分比重,而它们的标志值在林志总量中却占绝大比重,即标志值比重大的那一小部分单位。能够反映出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二、 特点的不同:
(1)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计算样本指标,并根据样本指标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相应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重点调查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一般来说,选取的重点单位应尽可能的少一些,其标志值之和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多一些。它的实质上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
三、 作用不同:
(1)抽样调查可以测量一些不能进行全面调查而且在测量或检验时有破坏性的事物;利用抽样推断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查,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取舍;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标,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资料也及时;能使党政领导尽快掌握基本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以指导工作。
因此,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样本单位;重点调查比抽样调查更带有侧重性,会更侧重于某一类型样本或某一部分样本。
范文四: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篇一:抽样调查及其主要方法
抽样调查及其主要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两类,即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不加主观因素,组成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概率(非零概率),可以避免样本出现偏差,样本对总体有很强的代表性。非概率抽样是按主观意向进行的抽样(非随机的),组成总体的很大部分单位没有被抽中的机会(零概率),使调查很容易出现倾向性偏差。
现代被广泛应用的抽样调查是概率抽样。因此,现代的抽样调查是指概率抽样,其定义为: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
抽样调查按抽样的组织形式划分,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
(1)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SPS抽样)。也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之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SYS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而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等距抽样是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方法,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支等调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3)类型抽样(也叫分层抽样,STR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该方法适用于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单位较多的情况。
(4)整群抽样(又称集团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
2
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5)多阶抽样(又称多级抽样)。就是将调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进行抽样。第一阶段先将总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分成若干抽样单位,称之为一级抽样单位(或称初级抽样单位),再把抽中的一级抽样单位分成若干更小的二级抽样单位,从抽中的二级抽样单位再分三级抽样单位等等,这样就形成一个多阶段抽样过程。特点是,在对超大而又复杂总体调查的抽样中实施和管理更加方便,且不需要对每级抽样单位编制完全的抽样框。
(6)二重抽样(又称两相抽样)。就是先抽取一个容量比较大的初始样本,用初始样本估计总体的某些参数或某些必要的信息作为分层的比例或再次抽样的标志,然后将抽出的初始大样本作为总体,从中抽取容量合适的样本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特点是,适合用于对总体信息了解比较少的调查。
(7)比率抽样(PPS抽样)。就是将总体按一种准确的标准划分出容量不等的具有相同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不同比率分配的样本量进行的抽样。特点是总体中含量大的部分被
3
抽中的概率也大,可以提高样本
的代表性。
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工作中,经常是要将几种抽样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比如,城市居民的收支调查,是将二重抽样、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机械抽样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在现实的商业性的市场调查中也有非概率抽样的应用。如,配额抽样、随意抽样、志愿者抽样、判断抽样、修正的概率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等等,由于这些抽样方法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只在对共性特别强的群体的商业性调查中应用。
篇二: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 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
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
4
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
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
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 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
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些情形
5
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
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 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6
比
较时通常以样本量相同时的方差进行比较。
4 何谓三种性质的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三种分布是指总体分布、样本分布、抽样分布。总体分布是指总体的标志值的分布;样
本分布是指容量为n的样本标志值的分布;抽样分布则是指样本估计量的分布,它是一
个变量,据中心极限定理:当n增大时估计量的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可用大样本理论
对其进行区间估计。
5 简述抽样估计的原理。
?)??,而且已知道在大样本的情况下??趋向于正态分布,只要知答:如果样本的估计量E(?
?的抽样标准误差S(??),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对?进行区间估计。 道?
习题三
五 简答题
1 何谓分层抽样,简述分层抽样的意义,
答:分层抽样是在概率抽样的前提下,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然后按随机原则对每
层都进行抽样。分层抽样的效率高于简单随机抽样,能够推算子总体。
7
2 试举一例说明分层抽样的抽样效率比简单随机的抽样要好。
答:简单简单随机抽样可能得到一个差的样本,如一个总体进行简单随机抽样,N=6,其标志
值为1,2,3,4,5,6,当 眉2时其均值的变动范围在(1.5—5.5);若1,2,3为一组,4,5,6为一组进行分层抽样进行则均值的范围在(2.5,4.5),则分层抽样的精度提高。
3分层抽样的分层的原则及其意义。
答:在总体分层后:总体方差=层内方差+层间方差。据方差分析原理,在分层抽样的条件下,
抽样误差仅与层内方差有关,和层间方差无关,因此从其组织形式上看所谓的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分层,然后在每层中抽取样本,遵循扩大层间方差,缩小层内方差的原则对总体进行分层,就可以提高估计的精度。
4 简述分层抽样的局限性。
答:分层抽样一般说来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度要高,但若层的划分或样本量的分配不合理时,
可能会使分层随机抽样的精度比简单随机抽样要差。
5 简述分层抽样中总样本量的分配方法。
答:当样本量一定时考虑样本量的分配问题,主要有 三种分配方法按层要进行分配:1、比例
分配;2、最优分配;3、内曼分配。
8
6 怎样分层能提高精度,
答:考虑分层标志的选择及合理的确定层数。一般来说,增加层数能够提高估计的精度,同时
考虑增加层数提高的精度和费用之间的平衡,即增加层数而降低量在精度上是否合算。
习题四
三 简答题
1 简述比率估计提高抽样效率的条件。
答:(1)有相应的准确的辅助可以利用;(2)推断的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3)要
求的样本量较大
2 简述比率估计的应用条件。
答:(1)比估计是有偏估计,要求的样本量较大;(2)研究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3 从等概率抽样与不等概率的区别来分析进行简单抽样的有效性。
答:当总体单元的差异不大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即等概率抽样是有效的,但若总体单元之间
的差异较大时,要用不等概率抽样。
4 简述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优点。
答:提高估计的精度,减少抽样误差,以说明单元规模大小的辅助变量来确定每个单元的入样
概率;改善估计量。
9
5 试举一个利用区域可以直接进行抽样的例子。
答:特点:区域本身就是抽样单元,如调查某师团的总收入或总支出,以连队或团为抽样单元。
6.分析PPS抽样与?PS的抽样效率。
答:PPS抽样重复抽样,?PS产是不重复抽样,因此从抽样效率上分析,前者的效率低于后者。
7.回归估计、比估计与简单估计间的区别;
答:回归估计一般优于比估计和简单估计。当回归系数等于总体比率(即总体回归直线通过原点) 时,回归估计量与比估计量的效果相同;当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间的相关系数ρ等于0时,
回归估计与简单估计效果相同。
8.辅助变量的选择原则;
答:选择与调查变量Y之间有密切相关程度的变量X作为辅助变量。
9.回归系数的选择与确定。
答:1)β的不同取值当然会影响V(lr)的值,β取得合理,V(lr)就小,否则就大,事实
上β为一特定常数时,lr是无偏的,可取到最优值,B=Sxy
Sx2,V达到最小值。
2)β为样本回归系数,此时回归估计量lr不是无偏的。 习题五
10
五、简答题
1 简述整群抽样的分群原则。
答:扩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以提高整群抽样的抽样效率。
2 您如何认识影响整群抽样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群间方差,
答:在整群抽样时,总体方差分为群内方差和群间方差两部分,在总体各群间进行随机抽样,
使得抽样由群间方差的大小来决定,对被抽中的群进行全面调查所以不存在抽样误差即
群内方差不影响抽样误差。
3 整群抽样时,采用无偏估计的方法与比率估计的方法来估计总体总量有何不同,
答:(1)采用比率估计的方法时,是以群的规模作为辅助变量;(2)采用无偏估计的方法,是采
用简单估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没有用到辅助信息,使得无偏估计的方法估计精度不高。 4 简述整群抽样的优点。
答:(1)样本集中,可以降低收集样本的费用;(2)抽取样本的效率比简单随机抽样高;(3)抽样框的编制得以简化。
5 整群抽样时,比率估计的方法估计总体总量与比估计量中的辅助变量有什么不同,
答:(1)比率估计的方法估计总体总量时,辅助变量是总
11
体单元的规模大小Mi;(2)比估计量
中的辅助变量是Xi,
6 简述使用整群抽样的原因。
答:(1)省时、省力、平均单元的调查费用较少;(2) 样本集中,可以降低收集样本的费用;
(3)抽取样本的效率比简单随机抽样高;(4) 抽样框的编制得以简化。
7.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分组须满足的条件
组间
组内 分层抽样 1. 无重复无遗漏; 2. 各层单元数Nh已知 整群抽样 1. 同左; 2. 各群单元数Mi确知
分组目的
组间
组内 层间全面调查(各层都抽取样本) 群间抽调查(只抽部分群) 层内抽样调查(每层只抽部分单元) 群内全面调查 将标志值或指标值差异较大的单元划归为同一群,将标志值或指标值相近的总体单元划以扩大“总体抽样单元”,归为同一层,以“缩小总体”。 抽样时以扩大后的“单元” 为单位。 尽可能缩小群间差异(因尽可能扩大层间差异(因抽样误差同抽样误差只与群间差异有层间差异无关) 关) 尽可能扩大群内差异(因尽可能缩小层内差异(因抽样误差
12
只抽样误差同群内差异无与层内差异有关) 关)
8.整群抽样群大小的计量方法;
答:1)常用尺度,群规模Mi,最常用;2)一般尺度,找辅助变量;3)最优尺度,即各变
量值之和,该尺度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可实施
9. 整群抽样的设计效应。
答:设计效应用deff表示:
1?f??1,?c?0?S2?1?(M?1)?c?V()? 整群抽样的deff=?nM?1?(M?1)?c??1,?c?0 1?f2Vsrs()??1,??0Sc?nM
习题六
三 简答题
1 简述系统抽样的主要优点。
答:(1)简便易行,容易确定样本单元;(2)样本单元在总体中分布较简单随机抽样均匀;(3)
采用有关标志排队可提高估计的精度。
2系统抽样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1)如果单元的排列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而抽样者对此缺乏了解或缺乏的经验,抽取出的
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很差:(2)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较为复杂。
3 对于周期性波动的总体上在组织系统抽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13
答:应克服周期性波动对总体趋势的影响,如采用交叉子样本的方法,可以改变影响。 4 对线性趋势的总体进行系统抽样时应该如何组织,
答:由于样本的确定失去了随机性,会对抽样带来不利的影响,对线性趋势总体的抽样方法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采用中心位置抽样法;(2)对称系统抽样法以提高精度。
5 试举一个总体单元按无关标志排列进行直线等距抽样的例子。
答:一个简单随机抽样的例子总体100人,样本量为10时。如调查总体的人均收入在编制抽样框时,按总体单元的先后顺序登记。
6 简要分析影响系统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1)总体的特征,不同类型的总体在估计总体方差时,有不同的模型;(2)同其它方差一样
影响:抽样比、样本容量、系统样本方差。
补充:(以下只给出答题要点)
1.误差主要包括哪两类,引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类,一类称为抽样误差,另一类为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由于每次只是抽取一个样本,而这个样本中
14
包含哪些单元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由于包含的单元不同,得到的估计值自然不同。各个估计值与总体特征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差距,由此产生了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有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的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非抽样误差不仅在抽样调查中,在全面调查中也是存在的。减小非抽样误差的方法主要是严格调查程序、规范调查步骤、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合理地设计问题和答卷,改进测量方法和工具。
2.请列举出样本量在各层的三种分配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主要思想。
答:比例分配,一般最优分配和奈曼分配。
比例分配的思想:每层的样本量nh都与层的大小Nh成比例。特点是估计量具有简单的形式。 一般最优分配的思想: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V(yst)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V,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
奈曼分配的思想:各层的单位抽样费用相等时的最优分配。
3(试述抽样调查的整体思路;
答: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现象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并根据样本调查结
15
果对相应地总体参数做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估计推断。
一个完整的抽样调查过程包括抽样阶段、调查阶段和估计推断阶段。
篇三:社会调查多选题
二、多选题
1、操作定义的设定的方法有;C.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D.用看得见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E.用社会测量的方法来设计操作定义
2、抽样基本步骤包括A.界定总体B.编制抽样框C.确定样本数和抽样方法D.实际抽取样本E.评估样本质量
3、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的步骤有B.将概念进行分解C.从各类型中抽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概念进行理论定义
4、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测量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包括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D.定距测量E.定比测量
5、内容分析的程序包括A.确定研究总体范围、分析单位B.选择样本抽样方法C.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则收集文献资料D.确定资料整理与编码方法E.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6、历时研究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研究方法A.趋势研究B.同期群研究C.同组研究
7、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包括A.普遍联系的
16
观点 B.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8、检测信度常用的方法有B.重复检验法 C.对分法 D.标准法
9、检测效度常用的方法有A.内容判断法 D.标准法 E.交互检验法
10、影响样本代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A.抽样方法 B.总体的界定 C.样本容量
11、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不同主要表现在B.依据不同C.抽样方法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12、设计研究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关于研究内容的统筹与设计 E.关于研究事务的预先规划与安排
13、社会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A.确定研究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D.资料收集 E.资料分析、总结和评估
1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A.方法论 C.社会研究的方式 E.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15、在实际社会研究中经常会发生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等造成的错误,主要有A.区位谬论
D.简化论
16、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A.特征 B.意向性 C.行为
17、按调查对象选择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可以分为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E.个案调查
17
18、社会研究者对非私人文献常用的分析方法有C.内容分析 D.二次分析 E.既有统计资料分析
19、下面的抽样类型中,既可能是等概率抽样,也可能是不等概率抽样的有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
20、按研究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 B.理论性研究 D.应用性研究
2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由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C.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D.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论 E.逻辑方法
22、根据是否亲身经历,文献可以分为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23、下面哪些原则是任何一个研究课题的确定都必须遵循的D.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E.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
24、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包括A.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B.描述社会的客观状况D.解释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E.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
25、获得社会研究课题的灵感通常来自 A.现实社会生活 B.个人生活经历 C.各种文献资料
26、与其他资料收集方法相比,文献法具有的优点包括A.没有时空限制 B.无反应性C.费用低,省时省钱
18
D.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大
25、影响样本容量的确定的因素主要包括 A.统计学依据 B.总体规模 C.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D.研究的精确度 E.分析要求
26、社会研究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A.人的特殊性 B.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性 C.偶然性D.主观性E.干扰性导致的
27、按研究时间维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B.截面研究 D.历时研究
28、社会研究的三种主要方式包括B.社会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文献研究
29、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区 E.社会产品
30、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A.特征 B.意向性 C.行为
31、按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社会研究主要可以分为C.描述性研究 E.解释性研究
32、内容分析的具体抽样阶段包括A.名称的抽样 B.期号的抽样 C.内容的抽样
33、设置记录单位的原则包括A.穷尽性 B.互斥性
34、根据观察的程序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C.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35、在写作调研报告正文时,具体的写作格式通常有A.纵向结构式的写作方法 C.横向结构式的写作方法 E.纵
19
横结合式的写作方法
36、从变量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因素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D.复相关 E.单相关
37、大多数实验包括三对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是B.自变量与因变量 C.实验组与控制组 D.前测与后测
38、根据一次被访谈的人数,访谈法可分为A.个别访谈 C.集体访谈
39、提问的控制应注意以下方面C.题目转换 D.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 E.掌握发问与插话的时机
40、间接观察的类型包括 C.痕迹观察 D.行为标志观察
42、适用于定类层次的简化资料方法有A.频数分布 B.比例 C.比率
42、反映离散趋势的测量法主要有A.全距 B.标准差 D.异众比 E.四分位差
43、根据对实验环境、变量的控制及实验设计的严格程度,实验法可以分为C.标准实验 D.准实验
44、反映集中趋势的测量法的有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45、问卷按其排列问题的详尽程度以及各问题的关联程度,可以分为D.结构式问卷 E.非结构式问卷
46、适用于定序层次的简化资料方法有A.频数分布 B.比例 C.比率 D.累计频数 E.累积百分数
20
47、目前社会调研报告的标题常用的类型主要有A.陈述式的标题 B.判断式的标题 C.提问式的标题 E.双标题
48、调研报告的写作步骤一般包括A.确定调研报告的读者对象 B.确定报告的题目 C.拟定写作提纲 D.选择材料 E.修改调查报告
49、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 D.非参与式观察 E.参与式观察
50、封面信包括的内容有A.调查的单位或个人的身份 B.调查内容与范围 C.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D.调查对象的选择方式和对调查对象有关信息的保密措施 E.对被调查对象参与调查表示感谢
51、一般说来,访谈大致可分为A.准备访谈 C.进行访谈 D.结束访谈E.访谈资料整理等几个步骤
52、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实验法可以分为A.现场实验 E.实验室实验
53、依据填答人的不同,问卷法可分为A.自填问卷法 B.访谈问卷法
54、从观察的场所来看,观察法可以分为A.实验室观察 B.实地观察
55、观察计划的内容包括A.观察内容、对象和范围 B.地点 C.观察时间、持续长短、次数 D.方式和手段 E.其他问题
21
56、提问的控制应注意以下方面C.题目转换 D.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 E.掌握发问与插话的时机
57、间接观察的类型包括C.痕迹观察 D.行为标志观察
58、适用于定类层次的简化资料方法有A.频数分布 B.比例 C.比率
59、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B.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60、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访谈法可分为A.非结构式访谈 E.结构式访谈
61、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A.编码 B.封面信 C.指导语 D.问题与答案 E.其他资料
62、从变量的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C.直线相关 E.非直线相关
63、反映集中趋势的测量法的有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64、社会研究中研究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主要有B.实验法 C.相关分析法
65、根据访谈员与被访谈人的交流方式,访谈法可分为B.直接访谈 D.间接访谈
(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66、下面的抽样类型中,肯定是等概率抽样的有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22
67、访谈员的表情关键在A.眼 B.耳
68、提问的控制应注意以下方面C.题目转换 D.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 E.掌握发问与插话的时机
69、由于实施方式不同,非结构式访谈通常有以下几类A.重点访谈 B.深度访谈 C.客观陈述法
70、将概念转化为若干指标常用的方法有B.经验的办法 D.理性的做法
71、统计推论的内容包括A.参数估计 C.统计假设检验
72、资料审核的内容包括A.资料真实性的审核 B.资料准确性的审核 C.资料完整性的审核 D.资料标准性的审核
73、问卷中答案设计的原则包括A.穷尽性 D.互斥性
74、纯文字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C.资料的真实性的审查 D.资料的分类
75、问卷中的问题依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A.关于事实方面的问题 B.关于态度和看法的问题 C.关于调查对象个人背景资料
76、依据问卷送到调查对象手中的途径不同,自填问卷法可以分为C.邮寄问卷法 D.发送问卷法
77、问卷中的问题依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A.关于事实方面的问题 B.关于态度和看法的问题 C.关于调查对象个人背景资料
23
24
范文五: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篇一:2015东财《统计学B》在线作业1-3 100分
2015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一100分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68 分。)V
1.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 )后的差额。
A. 固定资产折旧
B. 中间投入
C. 产品税
D. 生产补贴
满分:4 分
2. 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 )。
C. 专门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满分:4 分
3. 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1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满分:4 分
4. 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
A. 每名高三学生
B. 高三所有学生
C. 某一班级
D. 某一学生成绩
满分:4 分
5. 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
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满分:4 分
6. 对定序数据进行分析的统计量包括( )。
A. 频数和频率
B. 累计频数
C. 累计频率
D. 以上都是
满分:4 分
2
7. 如果要搜集反映态度、想法、动机、意向等主观特征的数据,应该采用( )。
A. 开放式问题
B. 封闭式问题
C. 量表式问题
D. 半封闭式问题
满分:4 分
8. 当一个变量的变化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确定时,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完全相关
D. 不完全相关
满分:4 分
9.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B. 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
C. 权数是否相同
D.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满分:4 分
10.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 )。
A.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3
B.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
C.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无关
D. 相关系数等于判定系数的平方
满分:4 分
11.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满分:4 分
12. 商品价格属于( )。
C. 定距数据
D. 定比数据
满分:4 分
13. 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避免由于访员和问卷设计等问题造成的误差
B. 不会受到被观察者的回答意愿和回答能力等因素影响
C. 不会受到调查人员素质和经验的影响
D. 无法搜集到动机、态度、想法、情感等主观信息
满分:4 分
14.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 )。
A. 不能重合
4
B. 必须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D. 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15. 抽样估计中,抽样误差是指( )。
B. 系统代表性误差
D. 随机误差
满分:4 分
16. 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
A. 组距数列
B. 单值数列
C. 品质数列
D. 数量数列
满分:4 分
17. 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V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
5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价值法
满分:4 分
2.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在形式上各有所异,是由于基数
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有( )。
A. 计划数为绝对数的形式
B. 计划数为相对数的形式
C. 计划数为平均数的形式
D. 计划数为时点数的形式
E. 计划数为时期数的形式
满分:4 分
3. 数据搜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使得数
据更加( )。
A. 直观
B. 清晰
C. 易读
D. 增多
满分:4 分
4. 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出现,可以将变量分为( )。
A. 静态变量
6
B. 连续变量
C. 离散变量
D. 动态变量
满分:4 分
5. 调查问卷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 )。
A. 问候语
B. 填表说明
C. 问卷编号
D. 过滤性问题
满分:4 分
6. 关于组距式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一般成正比关系
B.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合
C. 组距式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D. 如果各组数据在组内呈均匀分布,用组中值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满分:4 分
7.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A. 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B. 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 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D. 测定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
7
E. 进行预测
满分:4 分
8. 以下哪些方法适于调查敏感问题( )。
A. 入户访谈
B. 电话调查
C. 邮件调查
D. 网络调查
满分:4 分
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68 分。)V 1. 对于给
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满分:4 分
2.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是( )。
A. 社会现象的同质性
B. 社会现象的差异性
C. 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D. 社会现象的大量性
满分:4 分
8
3.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
度量因素。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C. 基期的质量指标
D. 基期的数量指标
满分:4 分
4. 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
A. 茎叶图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满分:4 分
5. 动态相对数也就是(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几何发展速度
C. 发展速度
D. 动态发展速度
满分:4 分
6. 产品产量增长5%,产品总成本增长7.1%,则单位产
品成本增长( )。
A. 12.46%
9
B. 2%
C. 112.46%
D. 102%
满分:4 分
7. 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满分:4 分
8. 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最多的标志值称为( )。
A. 组中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平均数
满分:4 分
9. 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
D. 个体指数
满分:4 分
10. 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10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满分:4 分
11. 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应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这属于( )。
A. 拉氏指数
篇二:东财《统计学B》在线作业15年04月
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68 分。)V
1.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 )后的差额。
A. 固定资产折旧
B. 中间投入
C. 产品税
D. 生产补贴
满分:4 分
2. 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 )。
C. 专门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满分:4 分
3. 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
A. 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
11
B. 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C. 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
D. 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
满分:4 分
4. 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
A. 每名高三学生
B. 高三所有学生
C. 某一班级
D. 某一学生成绩
满分:4 分
5. 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满分:4 分
6. 对定序数据进行分析的统计量包括( )。
A. 频数和频率
B. 累计频数
C. 累计频率
D. 以上都是
12
满分:4 分
7. 如果要搜集反映态度、想法、动机、意向等主观特征的数据,应该采用( )。
A. 开放式问题
B. 封闭式问题
C. 量表式问题
D. 半封闭式问题
满分:4 分
8. 当一个变量的变化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确定时,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完全相关
D. 不完全相关
满分:4 分
9.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B. 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
C. 权数是否相同
D.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满分:4 分
10.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为( )。
13
A.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B. 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
C. 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无关
D. 相关系数等于判定系数的平方
满分:4 分
11.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满分:4 分
12. 商品价格属于( )。
C. 定距数据
D. 定比数据
满分:4 分
13. 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避免由于访员和问卷设计等问题造成的误差
B. 不会受到被观察者的回答意愿和回答能力等因素影响
C. 不会受到调查人员素质和经验的影响
D. 无法搜集到动机、态度、想法、情感等主观信息
满分:4 分
14.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 )。
14
A. 不能重合
B. 必须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D. 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15. 抽样估计中,抽样误差是指( )。
B. 系统代表性误差
D. 随机误差
满分:4 分
16. 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
A. 组距数列
B. 单值数列
C. 品质数列
D. 数量数列
满分:4 分
17. 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V
15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价值法
满分:4 分
2.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在形式上各有所异,是由于基数
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有( )。
A. 计划数为绝对数的形式
B. 计划数为相对数的形式
C. 计划数为平均数的形式
D. 计划数为时点数的形式
E. 计划数为时期数的形式
满分:4 分
3. 数据搜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使得数
据更加( )。
A. 直观
B. 清晰
C. 易读
D. 增多
满分:4 分
4. 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出现,可以将变量分为( )。
16
A. 静态变量
B. 连续变量
C. 离散变量
D. 动态变量
满分:4 分
5. 调查问卷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 )。
A. 问候语
B. 填表说明
C. 问卷编号
D. 过滤性问题
满分:4 分
6. 关于组距式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给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一般成正比关系
B.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则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合
C. 组距式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D. 如果各组数据在组内呈均匀分布,用组中值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满分:4 分
7.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A. 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B. 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 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17
D. 测定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
E. 进行预测
满分:4 分
8. 以下哪些方法适于调查敏感问题( )。
A. 入户访谈
B. 电话调查
C. 邮件调查
D. 网络调查
满分:4 分
东财《统计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68 分。)V 1. 对于给
定的总体,组距与组数( )。
A. 成正比关系
B. 成反比关系
C. 没有确定的关系
D. 都取决于全距
满分:4 分
2.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是( )。
A. 社会现象的同质性
B. 社会现象的差异性
C. 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D. 社会现象的大量性
18
满分:4 分
3.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为同
度量因素。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B.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C. 基期的质量指标
D. 基期的数量指标
满分:4 分
4. 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
A. 茎叶图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满分:4 分
5. 动态相对数也就是(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几何发展速度
C. 发展速度
D. 动态发展速度
满分:4 分
6. 产品产量增长5%,产品总成本增长7.1%,则单位产
品成本增长( )。
19
A. 12.46%
B. 2%
C. 112.46%
D. 102%
满分:4 分
7. 作为一种通用的( ),统计学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A. 数学符号
B. 衡量方法
C. 支付手段
D. 数据处理方法
满分:4 分
8. 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最多的标志值称为( )。
A. 组中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平均数
满分:4 分
9. 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
D. 个体指数
满分:4 分
10. 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0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满分:4 分
11. 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应采
用基期同度量因素,这属于( )。
A. 拉氏指数
篇三:06-第六章抽样调查
第六章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
)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D、对样本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C、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 A、准确性原则
2、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随机性原则
3、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21
B、可避免且可控制 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4、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所研究的总体不同 B、调查对象不同
C、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同D、调查单位的选取方式不同 5、按随机原则抽样即( )
A、随意抽样 B、有意抽样 6、样本是指( )
C、无意抽样
D、选取样本时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或可能性被抽中
A、任何一个总体 B、任何一个被抽中的调查单位 C、抽样单元D、由被抽中的调查单位所形成的总体 7、抽样框是指( )
A、总体B、样本
C、由总体单位组成的名单或地图 D、全部抽样单位组成的名单或地图 8、抽样误差是指( )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9、抽样极限误差是( )
A、随机误差 B、一定可靠程度下抽样误差的最大绝对值 C、最小抽样误差 D、最大抽样误差的绝对值 10、反映样
22
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11、抽样调查的误差包括(
A、 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
B、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C、 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D、 既没有登记性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 12、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
A、平均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
13、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的关系是(
A、 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 B、 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 C、 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
D、 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极限误差
1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
A、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品。 B、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 20 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 C、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 20 件产品都是优质品。 D、从
23
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 15、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 D、标准差系数
16、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估计准确度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
A、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B、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D、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 1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 )
A、随之扩大 (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19、若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参考时,确定样本容量或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应该使用( )
A、数值最大的那个成数 B、数值最小的那个成数
C、0.5 D、数值最接近或等于0.5的那个成数 20、某市为了了解职工家庭生活状况,首先把职工按所在国民经济行
24
业分为13
类,然后在每个行业抽选200名职工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D、不等比例类型抽样
C、等比例类型抽样
)
B、随之缩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8、农户家计调查中,按地理区域划分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组织方式属于
21、某系由1000名学生,欲抽取5%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消费情况,现将学生按
学号排队,按排队顺序分50个组,每组20人,第一组随机抽出编号为5号学生,其它各组抽中的学生编号依次是25号45号…985号,这种抽样方式是(
)
B、随机起点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A、简单随机抽样 C、对称等距抽样
22、下面哪几项属于按无关标志对总体各单位进行排队的等距抽样,(甲)进行
工厂职工家计调查,按上年度各工厂职工月平均工资排
25
队,抽取调查企业;(乙)城市居民家计调查按街道的门牌号抽取调查户;(丙)农产量抽样中,总体单位按自然位置或行政区域的顺序排队来抽样;(丁)农产量抽样调查利用各县或乡近三年平均亩产或当年估计亩产排队,抽取调查单位。( ) A(甲
B(乙
C(乙、丙
D(甲、乙、丙、丁
23、下面哪几项是整群抽样,(甲)某化肥厂日夜连续生产,每分钟产量为100
袋,每次抽取1分钟的产量,共抽取10分钟的产量进行检验;(乙)假设某市将职工分为产业职工、商业职工、文教科研、行政机关职工干部和其他部门等四组,从各组中抽取共400职工家庭进行调查;(丙)为了了解某市居民生活情况,抽选一部分街道或里弄,对抽中的街道或里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 ) A(甲
B(乙
C(甲、丙
D(乙、丙
24、(甲)某高校新生1000人,从理科中随机抽取60人,文科中随机抽取40
人,进行英语水平测试;(乙)从麦地总垅长中每3000
26
市尺测竿落点处前后5尺长垅的产量进行实割实测;(丙)为研究城市青年业余时间活动情况,某城市每第10个居委会被抽取,并询问住在那里所有从16岁到30岁的青年人。上述哪项属于类型抽样,() A(甲
B(乙
C(乙、丙
D(甲、乙、丙
25、总体单位在某标志上变异比较小、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加以编号,可以形成
抽样框的场合比较适宜于: (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26、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
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A、类型抽样
B、整群抽样
C、机械抽样
D、纯随机抽样
27、在设计抽样调查方案前,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是() A、编制抽样框B、确定调查组织形式 C、设计允许误差 D、确定样本容量
27
28、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
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A、等于78%B、大于84% C、在76%与84%之间
D、小于76%
29、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占30%,则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 A、1.5%
B、4.5%
C、1.6%
D、1.48%
30、 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抽样单位数必
须( )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增加到四倍
31、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件进行调查,其中废品8件,已知样
本容量是产品总量的1/20,当F(t)=95.45%时,不合格率的抽样极限误差是( )
28
A、1.35% A、组间方差
B、1.39%
C、2.70%
)
D、允许方差
)
B、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D、总体方差
D、2.78%
32、类型抽样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B、组内方差
C、总方差
33、纯随机抽样(重复)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C、样本单位数和样本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
3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全及总体中抽
取10%作为样本,则重复抽样的
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
A、0.9
B、1.0
)
C、1.05
35、成数和方差的关系表现为(
29
) D、1.11
A、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方差越大 B、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方差越大 C、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方差越大 D、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25,成数方差越大 36、抽样平均误差公式中(N,n)/N这个因子总是(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
D、唯一确定值
37、抽样推断的基本内容是:(甲)参数估计;(乙)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方面。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是利用部分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丙)是;(丁)否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38、对于总体、样本及其指标的认识:(甲)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是随机的;(乙)总体指标是确定不变的,抽样指标也是随机变量;(丙)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 A、甲
30
B、乙
C、乙丙
D、甲乙丙
39、某厂要对某批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已知以往的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0%,93%,
95%,要求误差范围小于5%,可靠性为95.45%,则必要样本容量为( ) A、144 B、105 C、76 D、109
40、抽样误差—一抽样指标与相应的全及指标的绝对离差--之所以产生,是由于:
(甲)破坏了随机抽样的原则;(乙)抽样总体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的结构。抽样误差指的是:(丙)代表性随机误差;(丁)代表性随机误差和非抽样误差(如登记性误差、代表性系统误差或偏差)。 ()
A、甲丙
B、甲丁C、乙丙
D、乙丁
4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甲)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乙)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丙)样本单位数;(丁) 抽样方法。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31
42、重复抽样,为使抽样误差减少25%,抽样单位数增加到:(甲)1/0.252=l6倍;(乙) 1/0.752,1.78倍。为使误差扩大10%,抽样单位数则为原来的:(丙)1/1.12=82.6%(丁)1/0.12=l00倍(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4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抽样平均误差:() A、缩小为原来的81.6% C、缩小为原来的25%
B、缩小为原来的50%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3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抽样调查方法的优点_步骤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