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二、(一)7.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
难激励刘禅
10.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
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
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
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范文二:《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
一、词语解释:
中道崩殂弊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确实不懈于内..古时指皇帝死亡死亡益州疲..贫困衰弱此诚...懈怠宫廷内忘身于外者奋不顾身边境诚宜开张圣听实在妄自菲薄失义......小看轻视引喻...称引、譬喻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进谏陟罚臧否论其刑赏惩罚......提拔惩罚表扬批评及为忠善者.……的人.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因此....显示、表明公正严明治理不宜偏私..偏袒私宠是以..
悉以咨之都询问裨补阙漏弥补有所广益......更多的好处
晓畅军事通晓、精通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军队团结和睦..
贞良死节之臣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臣本布衣.......平民
苟全性命苟且闻达于诸侯闻名\显达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咨臣以当世之事询问.
受任于败军之际.时候简拔以遗陛下选拔..性行淑均..善良公正后汉所以倾颓也倾覆衰败..躬耕南阳亲自耕田..先帝知臣谨慎..认真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将要托付夙夜忧叹早晚付托不效先帝之明以致使……损伤识人之明......实现以伤...
深入不毛已足武器装备奖率三军激励庶竭驽钝.长草木(的地方)兵甲.......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铲除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职责和本分斟酌损益臣之罪惩处........斟酌情理,有所兴革除去增加则治.
兴德之言以彰其咎亦宜自谋...发扬美德建议..表明错误、过失..应当谋划、考虑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临表涕零面对....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论.
二、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点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通“拣”,挑选..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通“又”,用在正数和零数之间.
三、一词多义:当奖率三军:应当:好处..今当远离:将要.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用来..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恐托付不效:成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斟酌损益:增加、兴办.中道崩殂:道路.:道理.论其刑赏:判定.此事:谈论.昔日:在.叹息痛恨于桓、灵:对.陛下也:向.由是感激因此遂许先帝以驱驰就答应......于是、奉命于危难之间二十有一年那时以来...奉行使命关头尔来..三顾臣于草庐拜访.奔走效劳后值倾覆...遇到兵败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俱为一体:是.及为忠善者:做.性行淑均:品行.行阵和睦:行列.以光先帝遗德: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四、词类活用:
①以光先帝遗德:名作动发扬光大②恢弘志士之气:形作动发扬扩大③及为忠善者:形作名忠善之事.....
④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⑤亲贤臣,远小人:形作动亲近、疏远⑥奸凶:形作名奸邪凶恶的人......
⑦贞良死节之臣:为……死⑧讨贼兴复之效:动作名任务⑨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形作动怠慢、疏忽...
⑩志虑忠纯:动作名心思⑾深入不毛:名作动长草⑿北定中原:名作状向北...
五、古今异义: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时刻(今)季节,指秋天②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等开始营业...
③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今)深切地憎恨..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道德品质恶劣、下流..
⑤由是感激:(古)感动振奋..
六、翻译句子:(今)激动、感谢⑥临表涕零:(古)眼泪.(今)鼻涕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在边境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的作战。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都是品德善良诚实、志向心思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你啊。
5、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把当世的时局大事拿来询问我,我因此既感动又振奋,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10、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1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明察采纳正直的进言。
七、阅读理解:
1、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重点强调的是哪一条?提出了三条建议:⑴广开言路;⑵严明赏罚;⑶亲贤远佞;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出师之际,对自己、群臣、后主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对自己——讨贼兴复;对群臣——进尽忠言;对后主——诹善纳雅。
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多次提先帝意图: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4、《出师表》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全文的主旨,是哪6个字,如何理解?文章表达的是诸葛亮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的决心,所以“报先帝,忠陛下”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
八、对比阅读:(16分)
【甲】《出师表》(2至4节,略)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志虑忠纯:志向②悉以咨之:询问,咨询③时人异焉:(感到)惊奇,(感到)诧异④益州既定:已经....
3、D 全部、全都(A增加更加B 品行施行、实行C 得以感激恩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5、【甲】文表现诸葛亮的,而【乙】文表现诸葛亮的谋。
范文三: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 中考试题答案
答案:(1——12)
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 4.宫内 朝廷 宫中 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7. 宜开张圣听 不宜妄自菲薄8.时候 报答 发扬光大 阻塞 9.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说话不恰当
10.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11.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广开言路 以塞忠谏之路
12. D
答案(13——37)
13.B 14.答案示例: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②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15.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16.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17. 低微而鄙陋 奔走效劳 指地面所生长的草木 把 (4分,各1分)18.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19.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20. 疏远;的原因;此(这)。(3分)21、(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4分)
22. 2分 (1) 低微而鄙陋 (2)恶劣(不道德)。 23. 1分 亲贤远佞。
24. 2分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5、C 26.C 27.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28.B 29.略。(应注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30.“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31.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32.C 33.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34.B 35.(1)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37——45)
37.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38.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39.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40.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
得满分)
4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42.(3分)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43、D 44、(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 (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正确。(以上分别是1分)
45、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范文四:出师表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葛丞相集》。表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国内政事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北伐中原的决心和对刘氏父子的中心。
2. 已”。本文标题中“师”意为军队。陆游称赞本文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句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原文填空
1. “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以塞忠谏之路的后果。
2. 第2
3.
4. 第3段作者指出在内政上亲贤臣,则会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第4段作者指出在军政上亲贤臣,则会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 间。
6. 当世之事。
7. 诸葛亮受命以来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报答先帝的?心情:夙夜忧叹,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8. 第1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
10. 第6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
12.
13. 第1
14.造成第1
15. 诸葛亮诉说自己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
17. 死节之臣。
18.
19. 先帝遗诏中最著名的两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内容解析
1. 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作铺垫,告诫刘禅创业艰难,希望他以其父为榜样,励精图治,以引起其深思,居安思危,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树立信心。
2. 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中有有两条与孟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一致,是哪篇文章?写出相关的语句。
答:(1)①纳谏、法制、用人。②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亲贤远佞。表文中谈到的前两点内容都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此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表文中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任能,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结论:亲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说先帝遗德,结尾说先帝遗诏,也都是指此而言。
4. 如何理解作者“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
答:“不求”一句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为酬三顾之恩,诸葛亮放弃了自己的志向,忠心耿耿,追随先帝,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5. 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两件大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言辞恳切,力劝刘禅效仿先帝治理国家,遵遗诏,多听贤言。表达了自己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 作者说如果“陛下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联系全文,他为何感激? 答:如果刘禅接受孔明的建议,使其后顾无忧,诸葛亮就能完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心愿,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成就一颗忠心。
7. 作者为什么“临表涕零”? 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感叹先帝大业未竟,想起自己二十多年辛苦辗转,如今夙愿未了,无限感慨;将要出师北伐,而刘禅懦弱,朝廷内有佞臣,担心刘禅不能治好国家;出师伐魏,胜负难料,种种复杂感情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忠心耿耿之志如现,耿耿忠心尽显。
8.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提及先帝? 答: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这样既不失人臣之礼,又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
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重臣的忠肝义胆。
9. 本文是表中精品,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据你看,本文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答:本文语言流畅生动,韵律优美,条理清晰,感情真挚,写作者对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忠心,和希望刘禅励精图治、治好国家的恳切之意,表现出诸葛亮耿耿的忠心和知恩图报的美德,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表中鲜明地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
10. 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陈情,可以透析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位君主? 答:昏庸无能,从他反复劝谏、具体到人可知。多疑,从他反复提到先帝表达自己的心志、不求闻达可知。
11. 勉县武侯墓:“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恩图报、忠心耿耿、诚实可信。
12. 概括本文中心。 答:通过谈论当前形势和治国方针,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政治修明,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作者通过自述本志,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13. 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的?他又是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和决心的? 答: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一方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另一方面推举贤才,
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阐明,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
14. 开张圣听、优劣得所)、感激涕零、不知所云。
15. 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答: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16. 结合《出师表》全文,谈谈你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的认识。
答:刘备曾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因而本文作者身为父辈,处于肩负托孤之责的特殊地位,所写表文既是臣下对君主,又是长辈对晚辈,措辞委婉,规劝后主,劝其莫为的其实是已为的,鼓励后主其当做的实际是未做的,叙述婉转,行文流畅,质朴无华,是章表中的珍品。
四、拓展延伸
1. 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在当时对内政建设的加强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2. 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么样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答:(1)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2)我们应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3. 从《出师表》中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如何? 答: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运筹帷幄,谨慎勤勉,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4. 诸葛亮是智慧、忠贞、勤勉的形象,后世有哪些人(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与之相似? 答:纪晓岚、海瑞、魏征、包拯、**
5. 联系文中相关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答: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可见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气度宽宏,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6. 历史上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例子不仅仅只有“三顾茅庐”,请再举一例,并说说启示。 答:周文王请姜子牙。作为领导,应善于人才,使用人才,让其发挥作用。自己也要不断向有能力的人学习,这样才能干好事业,提高自己。
7. 我国自古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所谓立功就是建立功业,有一番突出成就,试联系《三国演义》,列举该表突出作者才干的事例。 答: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8. 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中的名言,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9. 刘禅是昏庸之君,不足以成大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成都之主。”但诸葛亮却“知其不可为之”。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忠心耿耿(或愚忠)
10. 在《隆中对》中,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出师表》中,从诸葛亮的角度是
怎样表现这种君臣鱼水关系的?
答:沉痛刘备“中道崩殂”“追先帝殊遇”,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受命之后的殚精竭虑,刘备死后,诸葛亮独自支撑着“疲弊”的蜀政权,未完成先帝的遗愿,诸葛亮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化身,忠君、忠人之事到此,也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了。
11. 本篇奏议与其他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如《谏逐客书》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谏逐客书》侧重以理服人,讲明道理,《出师表》处处以先帝为提议依据,劝谏忠言而不逆耳,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幼主之嫌,因此,不只是说明道理,更是陈情,似家人外出,叮咛幼主,言言声泪兼齐。
12. 比较《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文中诸葛亮与邹忌进谏方式的异同。
答:都用了委婉的方法。《出师表》言辞恳切,情真理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显。
13. 《三国演义》中周瑜在临终前大声叹息:“既生瑜,何生亮?”表现他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佩服而嫉妒。
14. 文如其人,一篇《出师表》反映了诸葛亮人格品质的光辉。下面是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一段颁奖词,请借鉴这段颁奖词,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给诸葛亮写一段颁奖词。
牛玉儒颁奖词:
名叫牛玉儒, 人像孺子牛, 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 这幸福是他的给养, 也是他的方向, 风雨人生, 利弊得失, 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 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 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 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答:诸葛亮颁奖词:诸葛亮,人称卧龙,怀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志,隐居隆中。为报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劳碌奔波二十一;为不负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七纵”。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光照日月,昭扬千秋!
15. 写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答:功谋神算算天下三分,精心尽忠忠刘氏二主。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昭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千古贤相第一人,一代忠臣无二心。 忠心一片报先帝之恩,智勇双全创蜀国江山。 智见武侯未出庐而知天下事,忠显卧龙已归土尚思蜀国君。 忠,耿耿丹心酬三顾;智,深深谋虑报二主。 六出祁山一代贤相图北定,七擒孟获两朝老臣盼南安。
16. 写出诸葛亮的功绩。
答: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7. 请写出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或俗语。
答:孔明借东风-----巧借天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范文五: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答案
一 填空题
1 本文作者是 诸葛亮 ,字 孔明 ,号 卧龙 , 三国
时期 蜀 国杰出的 政治 家、 军事 家。
2 表,是古代 奏议 的一种,是古代向帝王上书 陈情言事 的一种
文体。
3 “师”是 军队 的意思,“出师”意即 出兵 。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
是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
此表是写给 后主刘禅 。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贫困,衰
败)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 时 )4不懈于内( 懈怠 )
( 在朝廷 )5忠志之士( 忠诚 )( 有志向 )6盖追先帝之殊遇( 优待,
厚遇 )7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 听闻 )8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 遗留 )9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10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看不起自己)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
12以塞忠谏之路也( 阻塞 )( 进谏 )13陟罚臧否( 奖惩 )( 善恶 )
14若有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 犯科条法令 )15论其刑赏( 罚 )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 )( 治 )17志虑忠纯( 志向 )( 心思 )
1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 )( 给予 )19悉以咨之( 询问 )
20必能裨补阙漏( 弥补 )( 缺点 )( 疏漏 )21性行淑均( 善 )
( 平 )22晓畅军事( 通晓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 疏远 )
2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崩溃、衰败 )25必能使行阵和睦( 指军队 )
26可计日而待也( 计算 )27躬耕于南阳( 亲自、亲身 )28臣本布衣( 平民 )
29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0猥自枉屈(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2后值倾覆( 遇到、正赶上 )33夙夜忧叹
( 早晨 )34深入不毛( 苗 )35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
的马。钝,刀刃不锋利)36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37至于斟酌损益( 除去 )
( 兴办、增加 )38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怠慢、疏忽 )39以彰其咎
( 表明、显扬 )( 过失 )40以咨诹善道( 询问 )41察纳雅言( 正言 )
三 原文填空
1 表达了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的句
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 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的句子是
诚宜开张圣听
3 强调依法办事的句子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在军政上用贤可带来良好局面的句子是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 指明在内政上用贤带来好处的句子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 写对待“亲之信之”等人的好处的句子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 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品格高远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叙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追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是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 写受命以来心情的句子是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 写出师的有利条件,表明战备工作就绪的句子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 写军事行动目标的句子是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 体现作者矛盾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 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原因的句子是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 成语“三顾茅庐”出自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6 表明诸葛亮深得先帝信任原因的句子是
先帝知臣谨慎
17 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由什么造成的
追先帝之殊遇
18 “开张圣听”的目的是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的后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也
四 问答题
1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2 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
告诫刘禅创业艰难,并引起其深思。 3 在三、四段中,作者多次向后主荐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他对刘氏父子怎样
的态度?
希望后主能重用贤臣,表现他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的态度。
4 对于第一段中“不宜妄自菲薄”一句,你是怎样看的?联系实际谈谈。
5 第五段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人要有自信,只有拥有自信,才会拥有未来,去实现美好理想。
用“先汉兴盛”和“后汉衰败”形成了对比,作用是鲜明深刻地 阐述了能否“亲贤臣,远小人”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 6 第五段中所讲道理的依据是什么?
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 7 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 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厂矿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有 才能的人得以发挥其作用,党风才能清正,干部才能廉洁,有利于社会发展。 8 你认为“赏罚分明”的建议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有。现实生活中,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做到赏罚分明 只有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9 从诸葛亮荐贤的标准,你读出了什么?
首先重人品,其次重业务能力,而能力以先帝的评判为尺度, 考虑的全面、周到,既有利于蜀国社稷,有便于刘禅接受。
10 文章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有何目的?
从不利形势说起,既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 的感情,为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铺垫。
11 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这说明了诸葛亮怎样的心理?说说你的看法。
表现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耿耿中心和对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
12 “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之指什么?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14 “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 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突出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报答先帝的深恩。
16 诸葛亮眼中的刘备是怎样的人?
不耻下问,胸襟开阔,唯贤是用,至贤至德。
17 文中6、7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他们分别什么?作者回顾这些 刘备有远大的抱负,纳谏如流。
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白帝城托孤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 的艰难创业激励刘禅。 18 文中第八段中都归纳了哪几方面的责任?
先严于律己,说自己的责任,再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希望。 19 以“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称颂了先帝的什么品德?
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20 诸葛亮本为布衣,躬耕南阳,无意于功名利禄,后来为什么成为一代名相?
诸葛亮开始未遇明主,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后遇到明君, 为刘备重用,得以施展才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 成为一代名相。
21 诸葛亮的忠君爱国爱民思想可谓高山仰止。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借鉴?
知恩图报 为人正直 大才大智 忠君爱国,要爱国、爱集体、爱自己的民族 2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的认识?
本文作者身为父辈,处于肩负托孤之责的特殊的地位,所写表文既是 臣下对君主,又是长辈对晚辈,措辞婉转,情辞恳切,规劝其莫为的, 实是己为的,鼓励其当做的,实是未做的。 23 本文中诸葛亮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有人认为,刘禅昏庸无
能,诸葛亮不该忠于后主,可取而代之,你是如何看待?
不可以。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智慧,更因为 他的忠心,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也不会那样做的。
24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哪些?请你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或俗语并写出相应的人
物及故事。
妄自菲薄 亲贤远佞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七星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空城计 25 在民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千余年来一直被中国人敬若神明。可是有人却认为,绝
顶聪明的诸葛亮,恰恰在识别人才上显得愚蠢,认为他有某些致命的弱点。你是怎样看待这
些说法的?
诸葛亮确实有用人不当之处,他用了不该重用的马谡,他对刘禅
26 “亲贤臣,远小人”是针对君主贤明政治而言的,对我们也有启示。我们在与人的交往
中,该接近什么样的人呢?
27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完成对联。
上联:为报恩鞠躬尽瘁
下联:沥肝胆知恩图报
【参考答案】
一 《望江南》 的愚忠,也使他大志不得申。 在我有困难时能给与支持,在我消沉时能给我以鼓励的朋友。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
肠断白蘋洲。
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
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
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
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
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
亲射虎,看孙郎。或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
西北望,射天狼。 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
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 《武陵春》
1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 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 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
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 《破阵子》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
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
及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6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8 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 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
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
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满江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诸葛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