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精品文档?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内容是什么,以下的医院处方管理规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草药处方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1 / 15
?精品文档?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 处方标准(附件1)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2 / 15
?精品文档?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第七条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3 / 15
?精品文档?
第八条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九条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第十条 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十二条 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十三条 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
4 / 15
?精品文档?
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
第十四条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十七条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第十八条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5 / 15
?精品文档?
第十九条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二十一条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三条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6 / 15
?精品文档?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第二十五条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第二十八条 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
7 / 15
?精品文档?
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第五章 处方的调剂
第二十九条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三十条 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第三十一条 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第三十二条 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第三十三条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五条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
8 / 15
?精品文档?
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第三十六条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第三十七条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三十八条 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第三十九条 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第四十条 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9 / 15
?精品文档?
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
第四十二条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调剂和保管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附件2),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六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
(二)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四)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第四十七条 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
10 / 15
?精品文档?
师不得开具处方。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四十八条 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
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五十条 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医师出现本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应当责令医疗机构取消医师处方权。
第五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对医疗机构
11 / 15
?精品文档?
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
(二)使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三)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五十六条 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
12 / 15
?精品文档?
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二)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
第五十七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一)未取得处方权或者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八条 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八章 附则
13 / 15
?精品文档?
第六十条 乡村医生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开具药品处方。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包括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准登记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护理院(站)等医疗机构。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269号)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卫医法436号)同时废止。
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书写要有规范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下发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对中药药方的书写提出了以下要求,
处方开具的中药饮片对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在书写中成药处方时,用法用量应当
14 / 15
?精品文档?
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据介绍,该《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提炼出中药处方相关内容,并本着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原则,对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
针对相当一部分中药材存在一物多名、一名多物的情况,《规范》进行了初步统一,明确中药饮片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规范》指出,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规范》还指出,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5 / 15
范文二:宫外孕治疗中草药经典处方参考
宫外孕治疗中草药经
典处方参考
官外孕亦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官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而形成的病变。根据孕卵着床部位的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及宫颈妊娠等,其中以
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官外孕的98%。故通常所称的宫外孕即指此而言。临床以停经及早孕反应、突然剧烈腹痛、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失血性昏厥、休克为特征。
一、最佳代表处方
(一)凤阳方
处方组成:当归尾、丹参各6—12克,川芎、苏木、荆芥各3~6克,益母草9,15克,红花5,9克,泽兰、玄胡各6~9克,山楂炭9~ 12克,炮姜炭3—5克,炒栀子5,6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消瘕止痛。
炮制及使用方法:(1)急性型:应用主方治疗。如兼有休克征象者;应给予输液、输血,抢救休克处理,同时服参附汤或独参汤;兼有阳明腑实,应于主方中去荆芥、炒山栀、炮姜炭、山楂炭,加大黄6克,厚朴5克,枳实6克;如有恶心、呕吐者,加入半夏9
克,陈皮9克,生姜3片。(2)亚急性型:一般仍用主方治疗。有包块形成者用主方加入三棱、莪术各5—6克。(3)慢性型:应于主方中去荆芥、炒山栀、炮姜炭,加入三棱、莪术各6—9克,制香附9克,体弱贫血者加入补气和血药,将主方中当归尾改为全当归,并加党参、炙黄芪;若血肿包块较久,质较硬者,可外敷阿魏消痞膏,以加强活血通络,软坚消痞的作用。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腹痛加剧者可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大便燥结者加麻仁丸9克;食欲不振者加厚朴3克,陈皮5克,神曲6克;尿妊娠试验持续阳性者应考虑胚胎继续存活,加三棱、莪术各6—9克,蜈蚣2条,怀牛膝9克。
组方机理:根据宫外孕的病机和症状分析属于气滞血瘀的实证,治当活血行滞,化
瘀生新,止痛调经。凤阳方中用当归尾、川芎、丹参活血行滞;红花、苏木、泽兰、荆芥、益母草、山楂炭活血化瘀生新;玄胡活血止痛;炒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炮干姜温经止痛,与栀子配伍,一寒一温,寒温合用,以加强活血化瘀,消积止痛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宫外孕,疗效满意。
临床疗效:用上方为主治疗官外孕90例,结果有效者82例,无效而改用手术治疗者8例,有效率为91. 10_10。82例中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无血肿包块触及或月经恢复正常者)46例,占51.1%;基本治愈(腹痛基本消失,阴道流血量极少或停止,腹腔内流动性血液吸收或包块缩小,尿妊娠试验阴性)36例,占40%。82例中,随访了26例,月经全部恢复正常,盆腔肿块除1例刚出院一个半月仅缩小外,其余均消失,其中
有5例生了小孩。
本方参考文献:张志千等,新医药学杂志,1974: (5):25
(二)桃仁化瘀汤
处方组成:红花、川芎各6克,当归、山栀、桃仁各12克,延胡15克,甘草4克,地榆炭、丹参各30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有感染而发热者并用青、链霉素肌注,如休克型病情危急,出血多,可输液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腹痛甚加没药、乳香、香附、陈皮;发热加蒲公英、黄芩、银花;急性出血,或者有移动性浊音者加参三七、鹿合草、仙鹤草;气血虚亏,面色少华,舌质淡白加党参、黄芪、炮姜、白术;包块形成加三棱、
莪术、刘寄奴、炮山甲、苏木。
组方机理:本方用桃仁、红花、川芎、玄胡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栀子清泄瘀热;地榆炭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各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
临床疗效:运用本方先后治疗宫外孕42例,均经妇产科检查确诊。结果其中10例因其他原因改行手术治疗外,32例都获治愈。
本方参考文献:朱菲青等,浙江中医杂志,1982:(3):102
(三)郁结消散饮加味
处方组成:丹参20克,红花、赤芍、木香、川芎、桃仁、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各10克,桂枝5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络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克,肉苁蓉10克;腰痛甚者,加枸杞子15克,杜仲20克;腹痛甚者,加乌药15克,沉香5克(轧面冲服);气虚甚者,加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如汗多脉沉者,加红参10克,山萸肉20克,龙骨、牡蛎各15克。
组方机理:方中丹参、红花、赤芍、桃仁、川芎、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桂枝通络散结。
临床疗效:治疗宫外孕48例,均收满意效果,有效率达100%。
本方参考文献:杨家麟等,辽宁中医,1991:(2):25
(四)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组成:丹参、炒莱菔子、益母草各15克,赤芍、当归各12克,川芎、元胡、桃仁、泽兰、香附、川牛膝各10克,红花、小茴各6克,天花粉15~ 30克,薏苡20克,生蒲黄17克,甘草5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炮制及使用方法:日l剂,水煎分2—3次于饭前1小时服。在输卵管妊娠1侧贴麝香虎骨膏止痛;陈旧性宫外孕痞块加三棱、莪术各10克。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体虚加黄芪15克;出血多加阿胶珠15克,生蒲黄改炒蒲黄;妊囊活动者加大天花粉用30克。
组方机理:方中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泽兰、益母草、生蒲黄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炒莱菔子、小茴行气止痛;天花粉、川牛膝滋阴清热;薏苡利水
排毒。
临床疗效:服药3—12剂后,全部治愈。
本方说明:在患者出血量不大,允许保守治疗的前提下,用活血化瘀、消癥止血法治疗。严格观察脉搏、血压、腹痛和血色素等变化。适当配用西药抗生素、灭滴灵等。不宜继续保守治疗者急行手术治疗。
本方参考文献:冯丽霞,湖南中医杂志,1991:7(5):17 ~18
二、附方及类方
(一)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香附、牛膝、三棱、莪术各l5克,没药10克,砂仁5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近期治愈出院者,嘱继服血府逐瘀丸和香附丸,每早、晚各服1丸。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凡病久体弱,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5克,党参15克;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者加白术15克,陈皮15克,草蔻10克;软性包块吸收较慢者加丹参15克,大黄10克;腹痛重者加五灵脂、元胡各10克。
临床疗效:运用本方治疗包块型官外孕患者11例,结果全部近期治愈。经追访除1例中断治疗外,10例可达到远期治愈标准(子宫外孕症状消失,血肿包块完全吸收,月经恢复正常)。
本方参考文献:梁振国,吉林中医药,1982:(3):30
(二)乳没汤
处方组成:乳香、没药、桃仁各10克,红花5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山楂、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如腹痛者,加白芍;气虚体弱多汗者,加党参、黄芪。
临床疗效:治疗宫外孕30例,治愈26例,有效4例。
本方参考文献:林淑琴等,吉林中医药,1991: (4):26
(三)当归芍药汤
处方组成:琥珀末10克,当归10克,川芎5克,三棱10克,白术8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刘寄奴10克,元胡8克,炮姜3克,桃仁3克,炙甘草5克。
本方功效:祛瘀和血,通脉消癥。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范围:官外孕。
组方机理:子宫外孕属中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之血瘀癥瘕病症。方中琥珀、桃仁、丹皮、川芎、当归祛瘀和血;三棱、刘寄奴化积消癥;白术、炮姜温通经脉;元胡索、白芍、炙甘草理气缓急止痛。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本方参考文献:林君玉方,王风歧中华名医特技集成,1993:(8):524
(四)活络效灵丹加减
处方组成:丹参、花蕊石各15克,赤芍、桃仁各9克,乳香、没药各5克,槐花10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凉血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
主治范围:宫外孕。
加减应用:虚脱型须加独参汤并输液输氧,必要时输血。
临床疗效:治疗149例,治愈140例,占940/0;无效9例,占6%。
本方参考文献:周嘉媛,江苏中医杂志,1985:6(9):24—25
(五)当归牛膝砂仁散
处方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红花、香附、牛膝、三棱、莪术各15克,没药10克,砂仁5克。
本方功效:化瘀理气消癜,调补气血。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
主治范围:子宫外孕。
临床疗效:治疗包块型宫外孕11例,全部近期治愈。10例达远期治愈标准(症状消失,血肿、包块完全吸收,月经恢复正常)。
本方参考文献:梁振国,吉林中医药,1982:(3):30
范文三:哮喘治疗中草药经典处方参考
哮喘治疗中草药经典
处方参考
喘症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哮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难以平卧。由于哮必兼喘,故又称作哮喘。
一、最佳代表处方
(一)附子大黄细辛汤
处方组成:制附片(煎12克),大黄炭6克,木通9克,当归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生甘草9克。
本方功效:温阳散寒,活血祛痰。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配合针刺。取双侧孔最穴,用1.5寸30号毫针,刺入1寸左右,使针感下达手指,上达前胸,并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
主治范围:哮喘急性发作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对纯性过敏、青壮年体虚而偏于肺寒者效佳。症见:哮喘而兼痰清稀色白,胸膈满闷,面色暗滞,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浮紧。
加减应用:哮喘发作时,先行针刺以平喘,再用上方,每日一剂。如有外感表征者,先脊柱两侧,风门及大肠俞处拔走罐,使皮
肤微红为度。再用毫针刺大椎穴,留针5分钟,接用上法。咳嗽明显,咯白泡沫痰,难咯出者,针刺加天突穴,用2寸毫针,先直人1寸,针体弯曲,沿气管前向下,使针感传向前胸。得气后行针2分钟,不留针。再针合谷(双),用提插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并于上方加石韦(先煎)30克,内服。若体弱、便秘、苔黄腻者,针刺原方加大肠俞(双),用2~ 2.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少腹部,用提插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中药可将上方中大黄炭改酒军6克,加苦参9克;若虚汗多、纳差、便溏者,前方木通改为苦参9克,细辛改为五味子9克;针刺加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足部,得气后留针30分钟。
组方机理:肺寒哮喘多由素体阳虚肺弱,痰湿内停,感外邪而肺寒失宣,肺气上逆,气促痰鸣而发。方用附片、细辛辛温之
品温阳通经,以恢复肺之宣降;阳虚寒盛,气涩血迟互成因果,用当归、桃仁、大黄炭活血而助气行,使肺气即时得降;又用木通通经,生甘草护胃和调,不平喘而喘自平。
临床疗效:疗效满意。
说明:针刺取治哮验穴孔最,是为急则治标,取平喘利肺以缓急之意。
本方参考文献:李宝顺,名医名方录,1990(11):332~ 333
(二)喘定煎
处方组成:葶苈子30~ 60克,大枣30~ 60克,生白术30~ 60克,炙马兜铃9克,肾气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本方功效:平气化痰,健脾利湿,补肾纳气。
辩证特点: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发时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膈满闷如塞,痰少咯吐不爽;平时气短声怯、纳差、
少神。根据寒热及其各种不同的兼症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依基本方随症加减。
炮制及使用方法: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早晚温服。忌鱼腥、油腻、辛辣等发物。
主治范围:适用于各种哮喘症。
加减应用:如属寒喘加麻黄9克,白果十枚至三十枚。如属热喘加麻黄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质红,阴虚加南沙参15克,阿胶4.5—9克冲服。如咳嗽重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如出现腹泻者加煨诃子4.5克,9克。其他随症加减(如7有肺心病忌麻黄)。 组方机理:葶苈子、大枣是葶苈大枣泻肺汤方中主药,有泻痰行水、下气平喘作用。葶苈子辛、苦、大寒,泻肺平喘用于肺经邪实之喘咳痰多,且有利水消肿作用,其对于因哮喘年久而影响心脏功能者,尤为适用。大
枣缓中补脾,以防泻痰伤正。
生白术健脾补中,善能燥湿,配大枣加强其健脾补中之力,有培土生金之意,用量同葶苈子。马蔸铃具有清肺降气,化痰止咳作用,是本方一味重要配伍药物。肾气丸能温补肾阳,以纳肾气。生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祛痰、镇咳作用。本方药虽六味,配伍得当,重点突出,照顾到肺、脾、肾三脏,扶正祛邪,用在哮喘的发作期,攻补兼施。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本方说明:对于哮喘缓解期,仍要按基本方加减,加重温补肾阳药,每星期二至三贴,以巩固疗效,或药量相应减轻,葶苈子、大枣、生白术均减为15—18克。
哮喘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已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作时以正虚为主。邪实当分寒痰、热痰之不同;正虚应审其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依据此理,制定基本方,以泻肺气,保元气,纳肾气为治疗根本法则。
本方参考文献:米一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1999:(2):57
(三)地龙款冬半夏汤
处方组成:广地龙、生赭石各30克,麻黄、旋覆花(布包)各6克,炙苏子12克,生甘草3克,炙款冬、杏仁、生黄芩、姜半夏各10克,桑白皮15克。
本方功效:燥湿化痰,宣肺降逆,行气平喘。
炮制及使用方法: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早晚温服。
主治范围:急性哮喘。
加减应用:痰难咳出加葶苈子5克,胸痛加白芥子5克,胸闷加瓜蒌仁10克,胃纳差有瘀血加生鸡内金6克。
组方机理:方中生赭石、旋覆花降气镇
逆;麻黄、杏仁宣肺平喘;广地龙、姜半夏燥湿化痰;炙苏子、炙款冬、桑白皮化痰行气;生黄芩清热除湿;生甘草和中缓急。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本方说明:应用时,只须脉弦数有力,有舌苔即可,余症不必悉具。
本方参考文献:胡文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 (2):33
(四)麻黄二英汤
处方组成:蚤休、旋覆梗各15克,麻黄9克,紫石英、白石英各30克,皂荚3克,生甘草6克。
本方功效:理气化痰,宣肺平喘,降逆止咳。
炮制及使用方法:浓煎成浸膏后和入珍珠层粉3克,制成冲剂,分成4包。服1包,,日2~3次服完,哮喘发作时加服l包,连服2周为1疗程。
主治范围:哮喘。
组方机理:方中麻黄宣肺平喘;蚤休、皂荚理气化痰;旋覆梗、紫石英、白石英重镇降逆f生甘草和中缓急。
临床疗效:服药2疗程后,临床控制5例,显效33例,好转7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 4010。
本方说明:本方对寒喘型及过敏型疗效更显著。
本方参考文献:郭一钦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 (6):36~37
二、附方及类方
(一)甘遂半夏汤
处方组成:甘遂、白芷、白芥子、半夏各15克。
本方功效:燥湿化痰,逐水宣肺。
炮制及使用方法:上药共为细末,等分三包,每次用一包。以鲜姜汁调成厚糊状,
敷于双侧心俞、肺俞、膈俞穴上,每次1—2小时,微感疼痛即可取下,每隔10天敷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每年可连贴一至二个疗程,季节不限。
主治范围:预防哮喘发作。
本方说明:本方一般用于哮喘静止期,发作期仍可敷用,但缓解发作的作用弱,故需同时配合其它处理。
注意事项:用本药具有刺激性,故不宜敷之过久,以免造成皮肤起泡甚至溃烂。孕妇慎用。
本方参考文献:陈志周,赤脚医生杂志,1974: (1):42
(二)紫河车散
处方组成:紫河车粉500'克,蛤蚧粉200克,桔梗、陈皮各150克。
本方功效:补肾固涩,宣肺行气。
炮制及使用方法:研细末装胶囊,每粒
含药0. 25克,发作期3,4粒,日2次;缓解期1—2粒,日2次;均空腹服。
主治范围:哮喘。
临床疗效:以紫河车及蛤蚧为主药治疗哮喘58例,结果痊愈(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24例,显效29例,进步5例。
本方参考文献:陈志周,赤脚医生杂志,1974: (1):82
(三)白芥细辛汤
处方组成:白芥子2份,细辛、甘遂、仙茅各1份
本方功效:温阳通络,化痰逐水。
炮制及使用方法: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后密闭。用时与生姜汁调成糊状,取药适量涂在胶布上,然后敷贴在所选定的穴位上。 、
主治范围:哮喘。
临床疗效:共治疗哮喘325例,结果疗
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175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
本方参考文献:湖北中医杂志,1985:(5):32—33
(四)白芥玄胡散
处方组成:白芥子21克,细辛21克,玄胡21克,甘遂12克。
本方功效:活血通络,温阳逐水,化痰平喘。
炮制及使用方法:将上药共研为粉末,加入少量面粉,用生姜汁调成膏,分别摊在七张五平方厘米的油光纸上,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大椎、风门、肺俞、膏盲),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
主治范围:哮喘。
临床疗效:治疗哮喘病患者340例,病程10年以上者157例,有效139例(88.5%),无效18‘例(11.5%),病程在10年以下者183
例,有效172例(94u/o),无效11例(6%)。
本方参考文献:福建中医药,1983:(5):
12
范文四:肺癌中草药经典处方参考
肺 癌
经典处方参考
本病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系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恶性肿瘤。病因可能与理化刺激因素、呼吸、大气污染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有关。按肿瘤发生的部位分中心型及周围型;按肺癌细胞的形态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混合型肺癌等。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和体征,仅胸部X线检查时可发现病变。主要症状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咳嗽久治不愈,应高度警惕,如带有高音调金属音时,则有重要诊断价值。咯血亦不易控制。对不明原因的胸痛且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者,应考虑肺癌的可能。发热为肿瘤组织坏死所致,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恶液质等多是晚期的表现。此外,支气管不全阻塞时可出现局限性哮鸣音;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喉返神经,发生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或侵蚀食管,可致吞咽困难或支气管、食管瘘;压迫臂丛神经则引起上臂疼痛,感觉异常等。肺癌还可有胸腔积液、杵状指、男性乳房发育、骨关节痛等表现。
一、经典代表处方
(一)山龙露蜂丸
处方组成:山豆根、绞股兰各500克,龙骨300克,露蜂房550克,蟾酥20克,白花蛇舌草、灵芝、田三七各250克,半枝莲、焦山楂、麦冬各150克,川贝母200克,黄芩100克,穿心莲、薄荷各60克,山慈姑120克。
。本方功效:滋阴清热,活血解毒,化痰止咳。
炮制及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用蜜炼制成丸。每丸重10克,含生药?4.5克,日服2次,每次服2丸,4周为1小疗程,间隔5日。4小疗程为1总疗程。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方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穿心莲清热解毒;山豆根、绞股兰、麦冬、龙骨滋阴清热;露蜂房、蟾酥、川贝母化痰止咳;灵芝、田三七、山慈姑活血解毒;焦山楂健脾和胃;黄芩清热利湿:薄荷疏利咽喉。
临床疗效:治疗肺癌120例,胸部CT显象或X线摄片提示病灶肿块显效55例,部分缓解21例,微缓14例,稳定16例,恶化13例,平均有效率82. 73%,症状及体征有效率85.28%。
本方参考文献:刘振义等,新中医,1993:27(8):38
(二)平消片
处方组成:仙鹤草、枳壳、净火硝、白矾、郁金各18克,干漆6克,五灵脂15克,制马钱子12克。
本方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制成每片0. 48克,4~8片,1日3次,3月为1疗程(按照中医辨证配合服用相应的汤剂)。
主治范围:癌瘤。
组方机理:仙鹤草、制马钱子活血散结;郁金、于漆、五灵脂活血化瘀;枳壳宽中行气;净火硝、白矾通络散结。
临床疗效:本组180癌瘤中,属肺癌60例,其中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一半以上,连续观察3,6个月以上不再发展)者8例,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缩小或基本稳定,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者34例,无效18例;属肝癌35例,其中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属食道癌37例,其中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属胃癌12例,其中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属骨癌12例,其中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64.5%。能增加患者食欲、止痛、使瘤体缩小或消失。
本方说明:对I、?期肿块型疗效较著,对中晚期癌瘤,配合汤剂、化疗及效较著,对中晚期癌瘤,配合汤剂、化疗及放疗等亦有一定疗效。显效率为13.9%,总有效率为64.5%。
本方参考文献:贾坤,陕西中医,1984:5(6):10
(三)百部全蝎甘草汤
处方组成:生艾叶20克,大蒜20瓣,百部、木瓜各12克,陈皮、山豆根、蜂房、全蝎、生姜各10克,瓦楞子30克,生甘草3克。
本方功效:养阴生津,解毒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痰多者加土贝母、山慈姑、海浮石;咯血者加仙鹤草、生柏叶、三七;发热者加大青叶、鱼腥草;胸水者加猪苓、茯苓、半边莲、半枝莲;元气衰弱者加黄芪、党参、补骨脂、桑椹。
组方机理:方中生艾叶、山豆根凉血滋阴;大蒜、百部、蜂房解毒杀虫;木瓜养阴生津;陈皮行气化痰;全蝎、瓦楞子通络散结;生姜行水通络;生甘草缓急止咳。
临床疗效:治疗肺癌60例,以平消丹配合此汤服用,按照1978年全国抗癌药会议制定的肿瘤药评定标准,肺癌?期( 31例)中,显效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4.2%;肺癌?期(29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5. 5%。两期总有效率为70%。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58
(四)花粉麦冬汤
处方组成:天花粉、沙参、海蛤壳各15克,麦冬、白薇各12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生甘草6克,川贝粉3克(吞服)。
本方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化痰。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方中天花粉、沙参、麦冬、白薇、海蛤壳养阴清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川贝化痰止咳;生甘草缓急和药。
临床疗效:共治疗肺癌105例,其中5例配合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咳嗽均明显改善,1年以上生存率40010,其中3例生存期达9年以上。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151
(五)地黄山甲地丁汤
处方组成:生地12克,北沙参12克,南沙参12克,麦冬12克,元参15克,天花粉12克,地骨皮30克,五味子6克,野菊花30克,望江南30克,淮山药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石见穿30克,徐长卿30克,百部9克,王不留行子12克,煅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海带12克,川贝9克,丹参9克,炙山甲12克,炙鳖甲12克,象贝9克,蜀羊泉30克,丹皮9克,鱼腥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
本方功效:滋阴养血,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方中用生地、南北沙参、麦冬、元参、天花粉滋阴养血;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望江南、蒲公英、夏枯草、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淮山药、五味子、地骨皮、炙鳖甲益肾敛肺;石见穿、徐长卿、王不留行子、丹参、炙山甲、蜀羊泉、丹皮活血化瘀;煅牡蛎、海藻、海带、川贝、象贝化痰散结;百部解毒散结。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原发性肺癌204例,其中鳞癌108例,腺癌43例,未分化癌27例,未分化型26例。治后存活1年以上76例。1年以上存活率鳞癌为40/85( 47. 06%);腺癌为13/34例(38. 240/0);未分化癌为6/20例(30%);其中3年存活率鳞癌为3/156例(1.92%),腺癌为7/156(4.490'/0)。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180
(六)黄芪海藻昆布散
处方组成: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
克,石上柏30克,石见穿(黄毛耳草)30克,白花蛇舌革30克,银
花15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2克,生南
星30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
本方功效: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主治范围:原发性肺癌。
组方机理:生黄芪补益中气;生白术健脾行气;北沙参、天冬、
石上柏清热滋阴;白花蛇舌草、石见川、银花、山豆根、夏枯草清热
解毒;海藻、昆布、生牡蛎化痰散结;生南星、瓜蒌皮燥湿化痰。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经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的不能手术
的晚期(?、?期)原发性肺鳞癌60例和晚期原发性肺腺癌62
例,均于住院时各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对比观察。中药组以
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肺鳞癌治后1、2、3年生存率为66. 7%、 13. 3%、3.3%;化疗组为33. 3%、3.3%、0%;中位生存期中药组
为465天,化疗组为204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后病灶稳定
率j生存质量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907
(七)活血益气合剂
处方组成:四君子汤合苇茎汤:黄芪、北沙参、芦根、生薏、白花
蛇舌草各30克,人参、白术、桃仁、杏仁、冬瓜仁、天龙、炮山甲各
10克,猪苓、金荞麦、鱼腥草各15克,干蟾皮、甘草各6克,焦三仙
各10—15克;
麦味地黄汤合二母宁嗽汤加减:生地、麦冬、丹皮、女贞子、枸
杞子、鱼腥草、金荞麦、焦三仙各15克,五味子、鹿角片、浙贝母、知
母、山萸肉、瓜蒌、杏仁、天龙、甘草各10克,干蟾皮6克,蜂房5
克,灵芝30克;
桃红四物汤合小陷胸汤:桃仁、红花、当归尾、黄连、炮山甲、桔
梗、杏仁、天龙、甘草各10克,赤芍、莪术、半夏、瓜蒌、元胡各15
克,生黄芪、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
六君子汤合苇茎汤:党参、茯苓0陈皮、杏仁、冬瓜仁、厚朴、制
南星、桃仁、前胡、天龙、甘草各10克,白术、半夏、金荞麦、草河车、
蜂房、焦三仙各15克,芦根、生薏仁、龙葵、白花蛇舌草各30克;
八珍汤:北沙参、金养麦、白花蛇舌草各30克,炒白术、云苓、
当归、赤白芍、川芎、前胡、山慈姑、炮山甲、天龙、甘草各10克,熟
地、麦冬、五味子、焦三仙、灵芝各15克,生黄芪30~ 60克,炙蜂房
5克。
本方功效:活血化瘀,健脾补气。
炮制及使用方法:用金龙胶囊(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每粒0. 25克)0.5—1克,日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并辨证治
疗,肺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化痰,解毒散结,用四君子汤合苇茎汤加
减:肺肾阴虚型,治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抗癌,用麦味地黄汤合二
母宁嗽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宽胸顺气,
解毒抗癌,用桃红四物汤合小陷胸汤加减;痰湿蕴肺型,治以健脾
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瘤,用六君子汤合苇茎汤加减;气血两
虚型,治以益气养血,软坚抗癌,用八珍汤加减。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四君子汤合苇茎汤中黄芪、北沙参、芦根益气生津;
白花蛇舌草、金荞麦、鱼腥草清热解毒;人参、白术、甘草、焦三仙健
脾和胃;桃仁、杏仁、冬瓜仁、生薏仁、猪苓宣肺导壅;天龙、干蟾皮
化痰通络;炮山甲活血化瘀。麦味地黄汤合二母宁嗽汤加减用生
地、麦冬、丹皮滋阴清热;女贞子、枸杞子、鹿角片、山萸肉、五味子,
灵芝益肾滋阴;鱼腥草、金荞麦清热解毒;浙贝母、知母、瓜蒌、杏
仁、干蟾皮、天龙、蜂房化痰通络;焦三仙健脾和胃以利生化之源。
桃红四物汤合小陷胸汤用桃仁、红花、当归尾、黄连、赤芍、莪术、炮
山甲、元胡活血化瘀;桔梗、杏仁、半夏、天龙、瓜蒌化痰宣肺,行气
止咳;生黄芪补益中气;甘草、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
毒。六君子汤合苇茎汤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益中气;陈皮、
制南星、前胡、半夏、草河车、蜂房、天龙化痰止咳;杏仁、冬瓜仁、厚
朴、桃仁、芦根、生薏仁宣肺排脓;金荞麦、龙葵、白花蛇舌草清热解
毒;焦三仙健脾和胃以利生化之源。八珍汤用炒白术、云苓、生黄
芪、甘草健脾益气;熟地、当归、赤白芍、川芎养血活血;北沙参、麦
冬、五味子养阴清肺;金养麦、白花蛇舌草、山慈姑清热解毒;前胡、
天龙、炮山甲、炙蜂房化痰止咳;焦三仙、灵芝补肾健脾。
临床疗效:诊断标准:符合1977年全国癌防治研究协会制定
标准。结果:本组115例,痊愈3例,显效31例,有效64例,无效
17例,总有效率80.4%。“
本方说明:本品活血化瘀,健脾补气,疗效满意。
本方参考文献:时水治等,北京中医,1999,18 (6):57~60
(八)平消片
处方组成:郁金18克,仙鹤草18克,枳壳18克,五灵脂15
克,火硝18克,白矾18克,干漆6克,制马钱子12克。
本方功效:行气化瘀,祛痰通络,软坚散结,扶助正气。
炮制及使用方法:上8味按药典规定法炮制,制成0. 37克片
剂,每次口服4~8片,1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主治范围:瘀痰结聚,正气不足所致的肺癌及消化道癌瘤。
组方机理:方中郁金、五灵脂、干漆行气化瘀;枳壳行气宽中;
火硝、白矾祛痰通络;仙鹤草、制马钱子软坚散结。
临床疗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患者应解除思想紧张及焦虑,保持心理健康,坚持
服药,勿食辛辣生冷。服药后感到牙关稍紧或抽搐者,减半量继
服。
本方参考文献:王凤歧,中华名医特技集成,1993 (8):622~
623
(九)肺四号
处方组成:八角莲10克,干蟾皮12克,黄芪、蛇莓、八月札各
30克,半枝莲、鱼腥草、七叶一枝花、丹参各15克。
本方功效:祛邪解毒、化瘀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3个月为l疗程。服完1疗程后隔日或3
日服1剂,以巩固疗效。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脾虚痰湿加党参、白术、茯苓、法夏、陈皮;阴虚内热
加南北沙参、生地、地骨皮、麦冬;气滞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三
棱、莪术、皂刺、赤芍;气阴两虚加党参(或人参)、沙参、麦冬;咳血
加阿胶、大小蓟炭、血余炭、藕节,或加服云南白药;胸水酌加石上
柏、葶苈子、冬瓜子。
组方机理:本病乃毒邪积聚,蕴结而成,治疗时非用峻
厉之药
不足以摧毁癌肿。故本方用较强的攻积散结、解毒化瘀药八角莲、
蟾皮、蛇莓、半枝莲、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为主;祛邪攻癌必须兼
顾正气,故佐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黄芪、丹参。全方共奏祛邪
解毒、化瘀散结抗癌之功。
临床疗效:本组48例患者,经用上方治疗,5年以上存活者5
例;3年以上存活者20例;2年以上存活者17例;1年以上存活者
6例。
本方说明:使用本方还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才
能取得满意疗效。临床实践证明本方疗效较佳,且无胃肠道不适
或呕吐反应,对造血功能亦无损害。
本方参考文献:马吉福,浙江中医杂志,1986:21(1):12
(十)鹤草门冬汤
处方组成:鱼腥革30克,仙鹤草30克,猫爪草30克,天门冬
20克,葶苈子12克,生半夏15克,蚤休30克,浙贝母15克,山海
螺30克。
本方功效:养阴化痰,解毒散结。
辨证特点:本病应辨证治疗。肺郁痰结型:治宜抗癌解毒、宣
肺止咳、化痰散结,基本方合异功散加减。肺虚痰热型:治宜抗癌
解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基本方百合固金汤或泻白散加减。痰
毒瘀滞型:治宜抗癌解毒、化瘀宽胸、豁痰散结,基本方合千金苇茎
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抗癌解毒、益气养阴、祛
痰散结,基本方合生脉散加减。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咳嗽、气促甚者酌加飞天蛉螃、马兜铃、地龙干等;
痰多难咯者酌加天竺黄、海蛤壳、全瓜蒌、牛黄等;咯血者酌加侧柏
叶、白芨、小蓟、茜草根等;胸痛者酌加延胡、田七末、七
叶莲、熊胆
等;高热不退者酌加败酱草、白薇、羚羊角、鬼针草等;纳呆、腹胀者
酌加麦芽、鸡内金、芒果核、木香、砂仁等;有胸水者可重用葶苈大
枣泻肺汤或酌加大戟、甘遂、芫花等;有的患者可并用五虫散(川
足20条,全蝎30克,干蟾皮30克,水蛭30克,守宫30条等烘干
研末分七天服用)。
组方机理:鱼腥草、猫爪草、仙鹤草解毒散结;天门冬养阴润
肺;生半夏、浙贝母化痰止咳;葶苈子宣肺排脓;蚤休、山海螺活血
散结。
临床疗效:95例肺癌都是已无手术指征的晚期患者,或因心
肺功能不全等及已进行化疗、放疗无效,或者不能再接受上述治疗
方法的肺癌患者,全部有细胞学或病理学及X线检查。
结果总有效率为61.1%(58例),癌灶缩小者6例,癌灶稳定
3—5个月者32例;稳定6个月以上者15例。生存期不足一年者
52例;一年以上者31例;二年以上者7例;三年以上者5例,合计
95例。一年以上生存率为45. 3%(43例),中数生存期为11个
月。
本方说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一种较常见
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而高于各个癌种,男性则居癌
症的首位。
本方参考文献:陈锐深等,北京中医,1987:(1):18
(十一)花粉贝母汤
处方组成:党参、天冬各20克,天花粉、川贝母各15克,杏仁
10克,猪苓、白花蛇舌革各30克,生牡蛎60克。
本方功效:益气养阴解毒。
炮制及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同时服
肺瘤平,每次15克,日服3次,连服2个月为1疗程。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发热加银花、黄芩、大黄;咳嗽痰多加紫菀、桔梗、葶
苈子、海蛤粉;黄痰难咯加海浮石、鱼腥草、皂角刺;咳血加仙鹤草、
云南白药、藕节;胸痛加全瓜蒌、延胡索、丹参;胸水加葶苈子、龙
葵、半枝莲。
组方机理:党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肺;川贝母、杏仁宣肺化
痰;猪苓利水宣肺;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生牡蛎软坚散结。
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5
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2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4%。生存期
1年以下9例,1年以上11例,2年以上3例,3年以上2例,1年以
上生存率640/0。
本方参考文献:耿刚等,内蒙古中医药,1991: (4):4
(十二)沙参山豆汤
处方组成:南沙参、玄参、太子参、北沙参各12克,麦冬、三棱、
莪术各9克,女贞子、浙贝母各15克,生黄芪、山豆根各
20克,蜈
蚣3条。
本方功效:养阴润肺,补气活血。
炮制及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发热者加银花15克,黄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
者加生地炭、黛蛤散各12克,白茅根、仙鹤草各30克;咳嗽痰量多
者加鱼腥草20克,桔梗6克,杏仁、炙款冬花各12克,白芥子9
克;胸水者加苍术、白术各9克,葶苈子15克,车前子(包煎)24
克,茯苓20克;肺不张气急者加炙麻黄9克,丹参20克,广地龙、
旋覆花(包)各15克;胸胁疼痛者加全瓜蒌15克,元胡20克,炒白
芍30克,炙甘草9克。
组方机理:南北沙参、玄参、麦冬养阴润肺;太子参、生黄芪补
益中气;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女贞子益肾滋阴;浙贝母、山豆根滋
阴化痰;蜈蚣化痰止咳。
临床疗效: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32例,经服药治疗后,生存
期1年以上者13例,2年以上者5例,3年以上者2例,4年以上者
1例,5年以上者1例,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生存率逐年高于化疗
组,说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优于化疗组。
本方参考文献:许继平等,江苏中医,1988: (12):37
(十三)二地黄芪汤
处方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玄参各12克,生黄芪、
党参各15克,漏芦30克,土茯苓、鱼腥草、升麻各30克。
本方功效:补肾滋阴,益气清肺。
炮制及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口渴甚加知母、制首乌各12克,天花粉30克;脾虚
甚加茯苓15克,怀山药、黄精各12克;咳嗽痰盛加百部、射干各
15克,佛耳草30克,咳吐痰血加白花蛇舌草、蚤休,花蕊石各30
克;气滞血瘀加八月札12克,延胡索15克,露蜂房30克。
组方机理:方中生熟地补肾敛肺;生黄芪、党参补益中气;天
冬、麦冬、玄参养阴清肺;漏芦、土茯苓、鱼腥草、升麻解毒宣肺。
临床疗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7例,均有一定的疗效。
其中鳞癌27例,显效3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腺癌13例,有效
7例,无效6例;未分化癌3例,均有效;不定型4例,有效2例,无
效2例。有效率分别为31. 5%、53.8%、100%、50%。
本方参考文献:王羲明等,辽宁中医杂志,1985:(8):25
二、附方及类方
(一)解毒泻水汤
处方组成:川贝母9克,象贝母12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
克,七叶一枝花15克,徐长卿30克,蜀羊泉30克,铁树叶30克,
石见穿30克,王不留行12克,丹皮6克,白花蛇舌草30克,泽泻
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葶苈子30克,桑白皮15克,猫人参
(镊合弥猴桃)60克。
本方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痰,利水宽胸。
炮制及使用方法:每日1剂,煎汤内服。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王不留行、
七叶一枝花、徐长卿、蜀羊泉、铁树叶、石见穿、丹皮行气活血'化瘀
消肿;川贝母、象贝母化痰宣肺;泽泻、猪苓、茯苓、葶苈子、桑白皮、
猫人参利水宽胸。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13例肺癌合并胸水,治后胸水消失3例,
减少1例,稳定9例,中位生存期4.8个月。此方对肺癌胸水的治
疗有一定疗效。
本方参考文献:刘嘉湘等,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6:6:
126—127
(二)仙茅天冬散
处方组成:仙茅、仙灵脾、菟丝子、锁阳、王不留行、三棱、莪术、
当归各9克,黄精、牡蛎、铁树叶、芙蓉叶、石上柏各30克,天冬、赤
芍各12克,北沙参、夏枯草各15克,山豆根30克。
本方功效:补肾益肺,化痰散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组方机理:方中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补肾益阳,敛肺止咳;
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当归、赤芍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仙灵脾、石
上柏利水宣肺;牡蛎、夏枯草、铁树叶、芙蓉叶软坚散结;天冬、北沙
参、山豆根养阴润肺。
临床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单用本方治疗晚期肺
癌有较好疗效。如朱某,男,42岁,为胸壁及肺组织转移性腺癌已
无法手术,经服本方二年半,病灶稳定,瘤灶基本控199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316
【三)麦根儿茶散
处方组成:野荞麦根、水杨梅根、千斤拔、鱼腥草、山海螺各30
克,云田石15克,儿茶9克。
本方功效:活血散结,宣肺排脓。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加减应用:咳嗽加铁树叶30克;痰多加黛蛤散15克;咯血加
花蕊石15克。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化疗小剂量穴位注射,治疗肺癌60例,总
有效率38. 33%。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795
(四)知母沙参汤
处方组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玄参、知母、马兜铃、
款冬花、白果各10克,川贝母、桔梗、沙参、枇杷叶、半夏各15克,
生甘草20克。
本方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清肺,化痰止咳。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范围:肺癌。
临床疗效:哈尔滨医大肿瘤医院治疗肺癌有效率较高。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338
(五)参芪陈皮散
处方组成:党参、黄芪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
生苡仁15克,陈皮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鱼腥草30克,苏铁30
克。
本方功效:健脾益气,宣肺解毒。
炮制及使用方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
主治范围:肺癌。
临床疗效:陈某某,用此方治疗,生存时间4年以上。
本方参考文献:刘春安等,抗癌中草药大辞典,1994:(3):517
范文五:中草药处方差错分析及措施
贾毅婕
【摘要】:目的:探讨中草药容易发生差错的情况和原因,为今后工作避免差错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6月的2592例内部堵漏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处方药品超量,248例;医生抄错药名、剂量的83例;漏写克数、付数56例,占医生错误发生率的前三名。收费员错误发生率前三名为药名划错1017例、剂量错误298例、漏划、多划药品144例。药房窗口人员漏盖各类印章40例、划错药品未审出38例、超量未审出的13例;调配错误主要是漏调药品176例、错调药品71例、未包包8例;核对人员错误主要是未标明药品特殊要求10例、漏、错写付数8例、漏、错写药牌6例。结论: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我们医务工作者应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不断的加强业务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调剂的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中草药 差错 分析 措施
【分类号】:R288
【正文快照】: 中药调配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我科自己定制了内部堵漏差错记录,通过汇总并分析,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大降低了出门差错,从而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安全,现将我科的处方堵漏做一汇总和分析,从而找出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