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六课 答案
第六课 振兴中华 共担责任
知识加油站
填一填
1. 综合国力
2. 军事实力 科技实力 国民的凝聚力 民族的创造力 文化的感召力
3. 国籍
4. 职责 社会责任
5. 人身 经济
6. 国家 集体 个人 权利
单选题
1. A 2. B 3. C 4. A
多选题
1. ABC 2. AC 3. ABC 4. AB 5. ABC 6. AB
辨一辨
1. 这种观点不正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有 了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已经显著增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我国当前的国力和我 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应当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 我国还不是一 个经济强国。
2.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利益的最集中的表现, 是现实个人利益的基础、 源泉和保证。 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物 质和文化水平。 因此, 国家利益代表着每个公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们要自觉树 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时时处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我国, 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 公民追求自己的正当的权利 利益,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 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也会发生矛盾。 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发生矛盾时,我们要自觉的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问答与分析
1. (1)综合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 量,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的内容。 “硬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科技实力等; “软实力”包括国家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创造力、文化 的感召力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
(2) (略)
2.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认真履行基本义务, 是对国家、 社会和他人尽责 的表现。任何公民都不可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 务。 在我国, 有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具有一体性。 如受教育权与劳动权既是公民的 一项基本权利,同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3. (1)朗朗的一番话体现了他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观念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长 期共同的生活、 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里的总和, 即公民对 国家的向心力,个人对国家的忠诚。
(2) 增强国家观念, 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 我们要自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增强国家观念,要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就是要自觉地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 把国家、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天职。 增强国家观念吗,要有为国分忧的忧患意识。 增强国家 挂念, 要从搞好当前的学习做起。通过学习, 提高为国家尽责的社会责任感,认真行使国家 赋予我们的权利,自觉履行我们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体验与成长
1. (1)马云的成功创业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要发 扬马云的创业精神,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增强祖国的综合国力,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不断添砖加瓦, 在中华大地上共同构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丰 碑。
(2) (略) 。
2. 神七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增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自豪感,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3. (略) 。
阅读与感悟
要求:仔细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感悟。
评头论足
要求:能够如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真诚地向老师提一些建议。
青青书屋
要求:尽量阅读推荐书籍, 也可以自己选读一些相关的图书, 并写下简短的读后感。
范文二:第六课答案
第六课
一、古代漢語的助詞有哪幾類?
(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二、韵律助词的主要作用?常见的韵律助词有那些?
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常見的韻律助詞有“其”“之”“斯”“思”等。
三、 什么是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主要类别及其应用范围?
結構助詞是在句法結構中起結構標記作用的助詞。古代漢語的結構助詞有兩類,一類是領屬結構助詞,分佈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起標記領屬或限制關係的名詞性向心結構的作用,另一類是凸顯結構助詞,分佈在前置賓語之後或主語之後,起標記並凸顯前置賓語或主語的作用。
四、“之”字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的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在古代漢語裏,主謂結構如果在句子中充當一個句法成分,比如主語、賓語、判斷句的謂語或時間狀語,或者在一個複句中充當不能自足的分句,那麽這個主謂結構的主語和謂語之間要加一個領屬助詞“之”,使原來的主謂結構變成一個領屬性的偏正結構。通常人們管這種用法的“之”叫做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五、“是”作为标记凸显宾语时一般使用怎样的格式搭配?
“是”標記凸顯賓語時可與語氣副詞“唯(惟、維)”“將”配合構成“唯(惟、維)/將+賓語+是+動詞”格式。
六、成音节的构词词缀有哪几类?
成音節的構詞詞綴包括兩類:一類是黏附在詞根之上的詞綴,另一類是黏附在一個詞或短語之上,將這個詞或短語變成一個句法單位。
七、构词词缀“然(焉)”“爾”“而”“斯”“若”“如”“乎”的用法与作用?
“然(焉)”“爾”“而”“斯”“若”“如”“乎”都是狀態形容詞後綴,加在狀態形容詞詞根之後,或者詞根本身是動詞性質的,加上這些詞綴之後,就變成狀態形容詞。由這些詞綴構成的狀態形容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或狀語。
???八、“舟之僑、宮之奇、介之推”等中的“之”属于什么用法?
加於人名中間的中綴“之” 爲“語助”。属于构词词缀。
九、构词词缀“者”字的用法有几类?具体是什么?
“者”的功能有兩種,其一是加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後,構成的“者”字結構其性質仍然是名詞,語義指稱也沒有改變,所以這種用法的“者”是自指性後綴。其二是加在動詞、形容詞等非名詞性的詞或短語之後,構成的“者”字結構變成一個名詞性結構,具有了指稱功能,指稱動詞的施動者或形容詞所表述的主體。這種用法的“者”是轉指性後綴,一般翻譯成“??的人(事物)”。
十、什么是构形词缀?包括哪几类?
構形詞綴是指表達一個詞或短語在句子中的某種語法意義的詞綴。古代漢語有文字形式的構形詞綴包括動詞的構形詞綴和形容詞的構形詞綴兩類。
十一、常见的构形词缀“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表示動作行爲正在進行。
十二、古代的语气词有几类?
古代漢語語氣詞可分爲四類:(1)肯定語氣詞,(2)疑問語氣詞,(3)祈使語氣詞,(4)感歎語氣詞。
十三、肯定语气词中“已”和“矣”相比较有什么差异?
“已”與“矣”相比較,有三點差異:其一,“已”表示確信的語氣比“矣”要強,而“矣”表示實現的意義更爲顯著。其二,“已”更多的是出現在人物話語當中,“矣”則沒有這種傾向。其三,“已”不能用於推定所述事件將成爲事實。由於“已”更主要的是表示確信的語氣,所以它常與“也”連用,它的後面還可以再加“矣”。
十四、“而已”“耳”与“爾”在使用上的语气区别?
“而已”“耳”有往小里说的语气意味,“爾”则有往大里说的语气意味。 十五、“云爾”一起出现在句末时,“云”是语气词吗?
“云”單獨或與“爾”一起出現在句末,有時看上去像語氣詞,實際上“云”是動詞,“爾”是代詞,意思是“這樣說”,一般用於轉述別人言語的後面。 十六、常用的古代汉语语气词有哪些?
古代漢語的感歎語氣詞有:“哉”“乎”“夫”“爲”“且”“只”“兮”“邪”。
十七、翻譯下列所字結構,分析其中的“所”字:
1、助詞“所”附著在動詞或動詞性結構之前組合成名詞性結構;“所言”表示“所說的話”。
2、助詞“所”直接動詞結構,不用介詞,也可以指代動作、活動的有關事物;“所生”表示“所由生”。
3、這種“所??者”結構,可翻譯為“如果??的話”,“所”仍然有一定的指代意味;在這裡可翻譯“如果我能見那個人的話”。
4、“所??者”結構本質上是所字結構,只在於由“者”帶來的強調意味,與“所”字結構不同,可譯成“不善的地方。”
5、同第一題。“所不爲”可譯“爲不做的事情”。
6、“無所”可譯爲“沒有可遷居之處”。“無所??”是“無”帶所字結構作賓語。
7、“安所”結構可能是“所??何”的倒用,這裏譯爲“有什麽困苦呢?”
8、“有所??”是“有”帶所字結構作賓語。這裏可譯爲“有操守而不同流合汙”。
十八、簡單說明下列各例中“之”、“者”的用法:
1、這裏的“者”與名詞組成“者”字結構,“者”爲主語所指稱的事物。“之”用在主謂結構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此主謂結構成爲獨立成句的可能。
2、“之”——三個“之”字都是助詞,前兩個“之”字分別用在“晉分”和“齊奪”兩個分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標誌它們沒有獨立性,表示話還沒有說完,讓讀者或聽者等待下文, 後一個“之”字用在“群臣太富”這個主謂詞組的主語和謂語之間,標誌它沒有獨立性,因為它充當了介詞“以”的賓語。
3、“之”——助詞,用在主語“屨”和謂語“相似”之間,標誌“屨相似”這個句子沒有獨立性,充當全句的主語。
4、“之”——兩個“之”字都是助詞,分別用在“虞有虢”和“車有輔”兩個主謂詞組的主語和謂語中間,標誌它們沒有獨立性,分別充當全句的主語和賓語。 十九、說明下列各句中語氣詞的用法。
1、“也”——表示陳述語氣,用在判斷句句尾,幫助判斷,不必譯出。
2、“矣”——表示陳述語氣,報導已經出現的情況,可譯為“了”。
3、“矣”——表示陳述語氣。報導在某種情況下將會出現的結果,可譯為“了”。
4、“也”——用於句子的主語之後表示頓宕,不必譯出。“焉”——表示陳述語氣,帶有把事情往大處說,並引起人們注意的意味,在這裏可以不必譯出。
5、“耳”——表示陳述語氣,帶有把事情往小處說,讓人不把它當一回事的意味,這裏含有輕蔑的意味,可譯為“罷了”。
6、“爾”——表示陳述語氣,帶有確定或讓人確信的意味,可譯為“呢” (不是表示疑問語氣的“呢”) 或不譯。
7、“耶”——表示疑問語氣,並帶有驚疑的口氣,可譯為“嗎”。
8、“乎”——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是非問句中,等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譯為“嗎”。
9、“哉”——與語氣副詞“豈”照應著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10、“哉”——用在主謂倒裝句的謂語之後,表示感歎語氣,可譯為“啊”。
11、“與”——表示疑問語氣,用在選擇問句兩個分句的句尾,可譯為“呢”。
12、“也與哉”——語氣詞連用, “也”,表示陳述語氣,“與”,表示疑問語氣 “哉”,表示反問語氣,這裏語氣重點落在“哉”字上,可譯為“嗎”。 二十、給下面得文章加標點,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1、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拚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呂氏春秋·自知》)
[譯文]範氏滅亡的時候,百姓中有個人得到一口鍾,想要背著跑,可是鍾大背不動,就用槌子來砸毀它,鍾況況地發出了響聲。他怕別人聽見來跟自己奪鍾,就急忙堵住耳朵。討厭別人聽見鐘聲是可以的,不樂意自己聽見鐘聲那就糊塗了。
2、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 ”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日‘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戰國策·楚四》)
[譯文]有人獻給楚王一種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藥,謁者拿著它進宮給楚王。中射之士問道:“可以吃嗎? ”謁者說:“可以。”中射之士就搶過來把它吃了。楚王大怒,派人去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讓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謁者,謁者
說‘可以吃’,我因此把它吃了。在這點上我並沒有罪,而罪在謁者身上。再說,別人獻來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藥,我吃了大王就殺死我,[那麼]這藥就是吃了就死的藥了。大王殺我這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表明別人欺騙了您。”楚王這才不殺他。
3、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日:“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 ”晏子對日:“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譯文]齊景公出去打獵,上山見到了虎,下到窪地見到了蛇。回來以後,召來晏子問道:“今天我出去打獵,上山就看見虎,下到窪地就看見蛇,恐怕[這]就是所說的不吉祥吧? ”晏子回答說:“國家有三種不吉祥,這種事不在其中。國中有賢人卻不知道,這是第一種不吉祥,知道了卻不使用,這是第二種不吉祥;使用了卻不信任,這是第三種不吉祥。所說的不吉祥,就是象這樣的事。今天您上山見到了虎,是因為那裏有虎穴;下到窪地見到了蛇,是因為那裏有蛇洞。您到虎穴去、到蛇洞去就見到了虎和蛇,為什麼不吉祥呢? ”
范文三:西方经济学答案
第四章
1.
(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
(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的值。
(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
当MPL
3.解答:
22
(1)由生产数Q=2KL-0.5L-0.5K,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22
Q=20L-0.5L-0.5*10
2
=20L-0.5L-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2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20-L=0 解得L=20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2
-0.5+50L=0
L=10(负值舍去)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 APL的最大值=10 MPL=20-10=10
很显然APL=MPL=10
4.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边际报酬变化具有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5.解答:
(1)生产函数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Q=2L=3K.相应的有L=18,K=12 (2)由Q=2L=3K,且Q=480,可得: L=240,K=160
又因为PL=2,PK=5,所以 C=2*240+5*160=1280 即最小成本。
6. (1)平均产量函数:AP(L)=35+8L-L2
边际产量函数:MP(L)=35+16L-3L2
(2)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要素L投入量的合理区间。
在生产要素L投入量的合理区间的左端,有AP=MP,于是,有35+8L-L2=35+16L-3L2。解得L=0和L=4。L=0不合理,舍去,故取L=4。
在生产要素L投入量的合理区间的右端,有MP=0,于是,有35+16L-3L2=0。解得L=7。负值不合理,舍去,故取L=7。
由此可得,生产要素L投入量的合理区间为[4,7]。因此,
企业对生产要素L的使用量为6是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的。
7. (1)因为f(λL,λK)=3(λL)0.8(λK)0.2=λ0.80.23L0.8K0.2
+
=λ·3L0.8K0.2=λ·f(L,K)
所以,该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且为规模报酬不变的一次齐次生产函数。 (2)因为
-
MPL=2.4L0.2K0.2
-
MPK=0.6L0.8K0.8
所以,根据欧拉分配定理,被分配掉的实物总量为
--
MPL·L+MPK·K=2.4L0.2K0.2·L+0.6L0.8K0.8·K
0.80.20.80.20.80.2
=2.4LK+0.6LK=3LK
可见,对于一次齐次的该生产函数来说,若按欧拉分配定理分配实物报酬,则所生产的产品刚好分完,不会有剩余。
Q=min{5L,2K}是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其等产量曲线如图4—2
所示为直角形状,且在直角点两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为5/2。
8. (1)生产函数
图4—2
当产量Q=50时,有5L=2K=50,即L=10,K=25。相应的Q=50的等产量曲线如图4—2所示。
(2)由于该生产函数为固定投入比例,即L与K之间没有替代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0。
(3) 因为Q=f(L,K)=min{5L,2K}
f(λL,λK)=min{5λL,2λK}=λmin{5L,2K}
所以该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9. 因为 Q=f(L,K)=ALαKβ
+
f(λL,λK)=A(λL)α(λK)β=λαβALαKβ
所以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当α+β<>
10、
(1)思路:先求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根据最优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整理即可得。 (a) K=(2PL/PK)L
1/2
(b) K=( PL/PK)*L (c) K=(PL/2PK)L (d) K=3L
(2)思路:把PL=1,PK=1,Q=1000,代人扩展线方程与生产函数即可求出
-1/3 -1/3
(a)L=200*4K=400*4 (b) L=2000 K=2000
1/31/3
(c) L=10*2 K=5*2 (d) L=1000/3 K=1000
1/31/3
6.(1).Q=ALK
1/31/31/31/3
F( λl,λk )=A(λl)(λK)=λALK=λf(L,K) 所以,此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2)假定在短期生产中,资本投入量不变,以表示;而劳动 投入量可变,以L表示。
1/31/3
对于生产函数Q=ALK,有:
-2/31/3-5/3-2/3
MPL=1/3ALK,且d MPL/dL=-2/9 AL <>
这表明:在短期资本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相类似的,在短期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
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2、(1)当α0=0时,该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保持不变的特征 (2)基本思路:
在规模保持不变,即α0=0,生产函数可以把α0省去。 求出相应的边际产量
再对相应的边际产量求导,一阶导数为负。即可证明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
13.(1).由题意可知,C=2L+K,
2/31/3Q=LK
为了实现最大产量:MPL/MPK=W/r=2.
当C=3000时,得.L=K=1000. Q=1000.
2/31/3
(2).同理可得。800=LK.2K/L=2 L=K=800
C=2400
14.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解答:以下图为例,要点如下:
分析三条等产量线,Q1、Q2、Q3与等成本线AB之间的关系.等产量线Q3虽然高于等产量线Q2。但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表明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再看Q1虽然它与惟一的等成本线相交与a、b两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 AB改变要素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因此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
才是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K
A
K1
L O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15.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解答:如图所示,要点如下:
(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产量,所以,在图中,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此外,有三条等成本线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小成本。
(2)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给定的条件下, 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曲线AB虽然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相交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a点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移动,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 E,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
MRL/w=MPK/r。
K K A A′
A K1
″
O
B??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要素组合
范文四:西方经济学答案
第五章
1.
(4)
(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 边际 MC 和边际产量 MP L 两者的变动方
向是相反的 .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
系 :当总产量 TP L 下凸时 , 总成本 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 TVC 是下凹的 ; 当总产量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 总成本 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 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
MC 曲线和 AVC 曲线的交点与 MP L 曲线和 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
2.
解 :在产量 Q1和 Q2上 , 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 SAC 曲线和 SMC 曲线是 SAC 1和 SAC 2以及 SMC 1和 SMC 2. SAC 1和 SAC 2分别相切于 LAC 的 A 和 B SMC 1和 SMC 2则分别相交于 LMC 的 A 1和 B 1.
3.
解 (1)可变成本部分 : Q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 :66 (2)TVC(Q)= Q3-5Q 2+15Q AC(Q)=Q2-5Q+15+66/Q AVC(Q)= Q2-5Q+15 AFC(Q)=66/Q MC(Q)= 3Q2-10Q+15 4.
解 : TVC(Q)=0.04 Q3-0.8Q 2+10Q AVC(Q)= 0.04Q2-0.8Q+10 令 08. 008. 0=-='Q C AV 得 Q=10
又因为 008. 0>=''C AV 所以当 Q=10时 , 6=MIN AVC 5.
解 :MC= 3Q2-30Q+100
所以 TC(Q)=Q3-15Q 2+100Q+M 当 Q=10时 ,TC=1000 M =500
(1) 固定成本值 :500 (2) TC(Q)=Q3-15Q 2+100Q+500
TVC(Q)= Q3-15Q 2+100Q AC(Q)= Q2-15Q+100+500/Q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AVC(Q)= Q2-15Q+100
6. 因为 TC =∫ MC (Q )d Q
所以,当产量从 100增加到 200时,总成本的变化量为
ΔTC =∫ 200100MC (Q )d(Q ) =∫ 200100 (110+0.04Q )d Q =(110Q +0.02Q 2∣ 200100 =(110×200+0.02×2002) -(110×100+0.02×1002) =22 800-11 200=11 600
7. 解 :构造 F(Q)=2Q12+Q22-Q 1Q 2
+λ(Q1+ Q2-40)
令 ?????-===??????????
=-+=??=+-=??=+-=??352515
0400204Q 2121122
211
λλλλQ Q Q Q F
Q Q Q F Q Q F
使成本最小的产量组合为 Q 1=15,Q2=25
8. 已知生产函数 Q=A1/4L 1/4K 1/2; 各要素价格分别为 P A =1,PL =1.PK =2;假定厂商处于 短期生产 , 且 16=. 推导 :该厂商短期生产的总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 ; 总可变 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函数 ; 边际成本函数 . )
2(111
)
1(4, 16:4/34/14/14/34
/34/14/14/34/14/1A L P P L A L A L
Q
MP MP L A L Q
MP L A A Q
MP L A Q L A L A L A =====??==??==??=
==----所以 所以 因为 解 由 (1)(2)可知 L=A=Q2/16
又 TC(Q)=PA &A(Q)+PL &L(Q)+PK &16 = Q2/16+ Q2/16+32 = Q2/8+32
AC(Q)=Q/8+32/Q TVC(Q)= Q2/8 AVC(Q)= Q/8 MC= Q/4 9.
解 :(1)当 K=50时, P K ·K=PK ·50=500,
所以 P K =10. MP L =1/6L-2/3K 2/3 MP K =2/6L1/3K -1/3
105
6
2613/13/13/23/2===--K L K
L P P K L K
L MP MP 整理得 K/L=1/1,即 K=L.
将其代入 Q=0.5L1/3K 2/3, 可得 :L(Q)=2Q
(2) STC=ω·L(Q ) +r·50 =5·2Q+500 =10Q +500 SAC= 10+500/Q SMC=10
(3)由 (1)可知 ,K=L,且已知 K=50,所以 . 有 L=50.代入 Q=0.5L1/3K 2/3, 有 Q=25. 又 π=TR-STC =100Q-10Q-500 =1750
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 产量 Q=25,利润 π=1750 10.
解答:由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有 STC(Q)= Q3-4 Q2+100Q+C
= Q3-4 Q2+100Q+TFC
2400=103-4*102+100*10+TFC TFC=800
进一步可得以下函数
STC(Q)= Q3-4 Q2+100Q+800
SAC(Q)= STC(Q)/Q=Q2-4 Q+100+800/Q AVC(Q)=TVC(Q)/Q= Q2-4 Q+100 11.
解 :如图 ,TC
方倾斜的曲线 . 在每一个产量上 ,TC 定的不变成本 TFC. TC 曲线和 TV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上各 自存在一个拐点 B 和 C. 在拐点以 前 ,TC 曲线和 TVC 曲线的斜率是 递减的 ; 在拐点以后 , TC 曲线和
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
AFC曲线随产量的增加呈一直
下降趋势 .AVC 曲线 ,AC 曲线和 MC 曲线均呈 U 形特征 .MC 先于
AC 和 AVC 曲线转为递增 ,MC 曲 线和 AVC 曲线相交于 AVC 曲线
的最低点 F,MC 曲线与 AC 曲线
相交于 AC 曲线的最低点 D.AC
高于 AVC 曲线 , 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 AFC. 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接近 . 但 永远不能相交 .
12. 导致 SAC 曲线和 LAC 曲线呈 U 形特征的原因是不相同。在短期生产中,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MP 曲线表现出先上升达到最 高点以后再下降的特征,相应地,这一特征体现在成本变动方面,便是决定了 短期边际成本 SMC 曲线表现出先下降达到最低点以后再上升的 U 形特征。而 SMC 曲线的 U 形特征又进一步决定了 SAC 曲线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 U 形特 征。简言之,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导致 SAC 曲线呈 U 形特征的原 因。
在长期生产中,在企业的生产从很低的产量水平逐步增加并相应地逐步扩 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会经历从规模经济 (亦为内在经济 ) 到规模不经济 (亦为内 在不经济 ) 的变化过程,从而导致 LAC 曲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 U 形特征。
13. 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 并说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经济 含义 .
如图 5— 4所示,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图中的三 条 STC 曲线表
示。从图 5— 4中看,生产规模由小
到大依次为 STC 1、 STC 2、 STC 3。现 在假定生产 Q 2的产量。长期中所有 的要素都可以调整,因此厂商可以通 过对要素的调整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以最低的总成本生产每一产量水平。 在 d 、 b 、 e 三点中 b 点代表的成本水
平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 STC 2曲 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生产 Q 2产量, 所以 b 点在 LTC 曲线上。这里 b 点 是 LTC 曲线与 STC 曲线的切点,代 表着生产 Q 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通过对每一产量水平进行相同的分 析,可以找出长期中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 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 b (如 a 、 c )点,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长期 总成本曲线。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 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的生产总成本 .
14. 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 并说明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
解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
只有三种:SAC 1、 SAC 2、 SAC 3,如右
上 图 所示 , 规模 大 小依 次 为 SAC 3、 SAC 2、 SAC 1。现在来分析长期中厂商如 何根据产量选择最优生产规模。假定厂 商生产 Q 1的产量水平,厂商选择 SAC 1进行生产。因此此时的成本 OC 1是生产 Q 1产量的最低成本。如果生产 Q 2产 O
C Q STC 1 d STC 2 STC 3
LTC
2 1 3
图 5— 4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SAC 1 2
SAC 3
C 1 C 2 C 3
123Q 2
Q 1 O C
O C
1
SAC 3
SAC 4 图 5— 7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量,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 SAC 1和 SAC 2,因为 SAC 2的成本较低,所以厂 商会选择 SAC 2曲线进行生产,其成本为 OC 2。如果生产 Q 3,则厂商会选择 SAC 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有时某一种产出水平可以用两种生产规 模中的任一种进行生产,而产生相同的平均成本。例如生产 Q 1′ 的产量水平,即 可选用 SAC 1曲线所代表的较小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也可选用 SAC 2曲线所代表 的中等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两种生产规模产生相同的生产成本。厂商究竟选哪 一种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要看长期中产品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如果产品 销售量可能扩张,则应选用 SAC 2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如果产品销售量收缩,则 应选用 SAC 1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由此可以得出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时 的 LAC 曲线,即图中 SAC 曲线的实线部分 .
在理论分析中,常假定存在无数个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从而有无数 条 SAC 曲线,于是便得到如图 5— 7所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曲线是无 数条 SAC 曲线的包络线。
LAC 曲线经济含义 :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 , 通过选择最优 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
15. 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 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 线的经济含义 .
解 :图中 , 在 Q 1
产量上 , 生产该
产量的最优生产
规模由 SAC1曲 线和 SMC1曲线
所 代 表 , 而 PQ1
既是最优的短期 边际成本 , 又是最 优的长期边际成 本 , 即 有
LMC=SMC1=PQ
1. 同理 , 在 Q2产 量 上 , 有
LMC=SMC2=RQ
2. 在 Q3产量上 , 有 LMC=SMC3=SQ3.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的条件下 , 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 P,R,S 的点 , 将这些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光滑的 LMC 曲线 .
LMC曲线的经济含义 : 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 , 通过选择最 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边际成本 .
供稿人:国际贸易专业 0401班学生欧阳敏
LAC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范文五:西方经济学答案
一、问答题
1. 作图说明只具有单一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函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
2. 作图说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3. 简要说明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作图说明什么是失业缺口或紧缩缺口? 出现紧缩 缺口时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
二、计算题
1. 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d = 7000-10P ,供给函数为 Qs = 1000+20P,厂商的短 期成本函数为 STC = 5Q3-25Q 2+ 75Q + 125.
求 (1)该厂商的均衡产量和最大利润 (2)当市场的需求函数变为 Q d =2312.5 – 10P, 供 给函数仍为 Qs = 1000+20P时,该厂商能维持生产吗?
2. 假定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 =100 + 0.8Y,投资函数 1=150-6r ,货币供给 M =150, 货币需求 L =0. 2Y-4r 试求 IS 和 LM 曲线。
1.
2.A VC 、 AC 、 MC 都呈 U 形;
MC 上升阶段先后与 A VC 、 AC 最低点相交;
AC 、 A VC 随产量的增加而趋向接近 .
3
三部门经济中, 政府购买 (G ) 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 税收 (TA , 当征收比例所得税时, TA=tY)与转移支付(TR )影响产出与可支配收入(YD=Y+TR-TA ) ,而消费决定于可支 配收入,在 I 0给定, G 也固定不变时,可求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AD 和均衡国民收入。 并且可以描述在几何图形中, 此时 AD 曲线的截距高于两部门经济的, 其斜率小于两部门经 济。
答:假设原来的投资是 I 0,均衡国民收入为 Y 0,现在投资增加了△ I 的收入;该部门将其 中的一部分即 c ·△ I 用于再生产即生产性消费,这又意味着出售资本品原料的部门得到了 c ·△I数量的收入;该部门也将其中的 c ·(c △ I )用于再生产,这一部门的支出又转化为 另一部门的收入; ??如此循环下去, 该经济从最初的投资增量△I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收入增 量。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I+c ·△ I +c ·(c △ I )+c ·(cc △ I ) +?? =△I(1+c+c2+c3+?? cn-1 ) =△ I ·1/(1-c) 由此可看出,增加△I数量的投资,创 造了△ I ·1/(1-c) 数量的国民收入。 由于 c<1, 因而△="" i="" ·1/(1-c)="">△I. 这就是说, 一定量投资的增加引起了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既定的; 第二, 经济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 有供扩大再生产利 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二、计算题
1、
解:(1) 厂商均衡时,有 SMC=MR,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 MR =P
又 Q s =1000+20P, Q d =7000-10P
联 立 后 解 得 P=200, 将 P=200=MR代 入 SMC=MR, 即
15Q 2-50Q+75=200
解得厂商的均衡产量 Q =5 ,
于是最大利润 π=TR-TC=200×5 - (5×53-25×52+75×5+125)
= 500
(2) 厂 商 维 持 生 产 的 开 门 点 价 格 应 为 A VC 的 最 小 值 , 由 于 A VC=5Q2-25Q+75
令 (AVC)'=0,即 10Q -25=0, Q=2.5 求得 A VC 的最小值为
43.75
联立 Qd =2312.5 -10P和 Qs = 1000+20P, 解得市场价格 P = 43.75, 可见,厂商能维持生产
2、
IS 曲线:IS 曲线的意义是投资 =储蓄
s=y-c 即 s=y-(100+0.8y)=0.2y-100
i=s 即 0.2y-100=150-6r
得到:r=250/6-1/30y
LM 曲线:LM 曲线的意义是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L1=L2 即 0.2y-4r=150
得到:r=-37.5+0.05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