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七上科学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 )=1000米(m )
1米(m )=10分米(dm )=100厘米(cm )=1000毫米(mm )=106微米(m )=109纳米(nm )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 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 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 ”,lcc =lcm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 ℃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 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 ;克,符号g ;毫克,符号mg 。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1吨=1000千克 I 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I 天=24小时 l 小时=60分钟=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第二章 观察生物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2、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
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两性花指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杂性花指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种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围的舌状花是单性花,内围的筒状花是两性花)。其中单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结成果实(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两性花和杂性花则可以通过昆虫和风的媒介完成传粉过程结成果实。花在传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发育成胚。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
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统。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有上皮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血管,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经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保护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支持;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每一种组织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
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
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因此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肛门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灭绝或增加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干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恼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精确度越低。大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l/10000的比例尺放大l 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1)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3)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二、太阳和太阳系
1、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700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分为氢和和氦。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光球层比较活跃,温度约为摄氏六千多度,属于比较“凉爽”部分。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们称之为“黑子”。光球层外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能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千米,但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它。人们可以在日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日珥”。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极光就是太阳风带来的。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复杂,其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轨道。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就是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颗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还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一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著名的哈雷
善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1985年一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琶星的回归。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
三、月球与月相
1、天然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l/49;月球的表面面积约为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不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月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和环形山星罗棋布。
2、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一上弦月一满月一下弦月一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1、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并随着地球绕太阳旋转。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太阳、月球、地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就会把太阳遮住而发生日食。同样,当月球走至地球背向太阳一面,如果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也就是月球走进地球本影里,而发生月食。
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好像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的发生跟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相互变化着的位置有关,并且也决定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化。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间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与太阳的圆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太阳遮住而发生日食。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人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 ,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球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
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五、天体和天体系统
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个星座中的
恒星,人们曾把它们联成各种不同的图形。我们根据这些图形,就能辨认不同的星座以及星
座中的恒星。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88个星座。
在星空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大熊星座
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颗,排列成勺子的形状。仙后星座有五颗亮星,它们排列成
W 的形状。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这三个星座
都是终年可见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九月初的
21时左右,天顶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织女星)
十天鹅座和天鹰座(其中有牛郎星)。
2、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
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
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
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
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一级
的天体系统。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称为
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
系的极微小部分。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达
7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人们又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把它
们叫做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目前,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
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 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
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 段表示固
体吸热升温阶段;BC 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
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 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
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
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
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
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汽化和液化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二、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
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
(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1、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种分子(或离子) 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一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
2、物质的酸碱性
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0一14之间。
pH =7,溶液呈中性;
pH<>
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根据pH 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范文二:科学(七上)
科学七年级(上) 期末复习试卷一
一、我会仔细的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C 1. 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C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
D C 2. 温州江心屿有一棵连理树——樟抱榕,其中樟树有1300余年树龄, 该树苍劲蓬勃,常年枝叶葱绿,树干要2位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那么它的周长可能是(C )
A. 10厘米 B. 10分米 C. 0.3米 D. 3米
A B 3. 下列关于各种仪器的零刻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A. 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横梁的左端
B. 量筒也有零刻度的
C. 温度计一般都有零刻度,体温计也有零刻度
D. 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物体的长度
A 4. 人们都说“吃在温州”。温州有许多美味的水产品,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 )
A. 黄鱼 B. 对虾 C. 梭子蟹 D. 墨鱼
B A 5. 你喜欢动画片吗?动画片里有许多以动物为原形的形象。下列四种动物,哪种属于地球上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A )
A. 唐老鸭 B. 米老鼠 C. 蜘蛛侠(蜘蛛) D. 章鱼哥(章鱼)
C 6. “小冰麦”是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
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
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C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细胞壁
C 7. 龚妮同学早餐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杯牛奶。这些食物通过消化系统中的食道后,进入下一个
消化器官的名称是( C )
A. 大肠 B. 小肠 C. 胃 D. 直肠
B 8. 刘方同学想把洋葱表皮细胞放大50倍进行观察,他先使用10×物镜对准表皮细胞装片,然后要
选择一个几倍的目镜呢?( B )
A. 50× B. 5× C. 500× D. 40×
D 9. 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为了隐蔽行踪,不被敌方发现,常穿绿色的衣服和帽子,从仿生学的角度分
析,主要利用了生物的哪个特点 ?( D )
A. 拟态 B. 警戒色 C. 多样性 D. 保护色
D 10. 小英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找到了四条河流,它们中实际河面最宽的是( D )
1:5000 1:50000 1:250000 1:300000
A B C D
C 11.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C )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C B 12. 大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B )
A. 日饵 B. 耀斑 C.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 太阳风
B 13. 在学习月相时,常用“上上西,下下东”来归纳记忆。北京2008年残奥会于2008年9 月6日
(农历八月初七)开幕 ,请你分析下列图片中可以表示当晚月相的是
( ▲ )
C 14. 下列天体系统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C )
A. 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B. 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
C.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D. 地月系、太阳系、宇宙
A 15. 太阳中心到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那么光年是指( A )
A. 长度单位 B. 时间单位 C. 质量单位 D. 面积单位
A 16. 午饭后,小明来到商店,买了根“冰棍”,当他把冰棍放进嘴里后,冰棍慢慢变小了。下列对
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冰棍熔化了 B. 冰棍溶解了 C. 冰棍汽化了 D. 冰棍液化了
A 17. 为了测定风向,我们可以用手指蘸点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来判定,先感觉有点冷的方
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这是因为( A )
①有风的一侧酒精蒸发快 ②有风的一侧酒精蒸发慢
③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④酒精蒸发时要放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18. 蔗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冷水中更易泡成糖水,这是因为( C )
A.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慢 B. 在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C.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D. 在不同温度时,分子运动得一样快
C 19. 米饭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与口中的唾液相互作用,生成
糖类。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 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B. 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 无法确定
D C 20. 某兴趣小组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研究”中得出pH 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
A.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B. 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 酸雨的pH 越大,小麦的减产幅度越大 D. 酸雨的pH 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二、我会仔细的填(每空2分,共40分)
21. 在下列仪器: A、刻度尺 B、托盘天平 C、温度计 D、量筒 E、显微镜 F 、放大镜 G、天文望远镜中,按照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C (填字母,下同) , 观测太空
时可用 G ,测10颗大豆种子质量时需用 B 。
22. 小王同学拿了一支读数为38℃的体温计,用口吹玻璃泡进行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
计坏了,就把它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嘭”的一声炸了。请找出两处小王的错误操作:⑴ ▲ ;⑵ ▲ ;
23.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很快,张亮同学今年就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 这与细胞的 ▲
和 ▲ 有关。
24. 2008年12月15日中国海峡两岸三通将正式实现,
同时温州被设为两岸海运直航港口之一,这将给温
州与台湾海上贸易翻开新的一页。温州位于台湾
▲ 部(填方向),市中心位于 ▲ 纬28度,
▲ 经121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物产丰富,
可以选择与台湾做花木生意。请你写出一种家乡常
见种子植物的名称,例如 ▲ 。
25. 参加考试时,人常常会感觉到紧张,这与人体的神
经系统有关。同时也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呼吸 ....
急促,这主要分别与人的 ▲ 系统和 ▲
系统有关,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6. 武侠小说家金庸小说中有个厉害的剑阵叫北斗七星阵,学了
星座知识后,我们知道北斗七星是 ▲ 星座的主要
部分。(选填“大熊”或“小熊”或“仙后”)
27. 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可以用来模拟分子在不同物态中的运动情况,每个同学代表一个分子。
下列各图形象代表了哪种状态下的分子?
甲 乙 丙
专心听课 体育锻炼 课间休息
甲代表 固态 分子 乙代表 ▲ 分子 丙代表 ▲ 分子
28. 中国古代传说中“天狗吃月亮”其实是 ▲ 现象,它产生原
因是地球、月球、太阳正好排成一条直线,其中排在中间的星
球是地球,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 ▲ 。 ..29. 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
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目的: ▲ 。
三、我会象科学家一样探究(每空2分,共20分)
30. 右图是学校科学探究兴趣小组设计的野外
生存简易净水装置。
(1)净水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有 ▲ 、
▲ 。
(2)为了能更快更多的得到纯净水,你还有
什么好的辅助方法? ▲ 。
31. 材料一: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七
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第三次迎来来自中国的访客。“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
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千克。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它
是一个集机、电、热技术,医学和环境工程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材料二:9月28日巡天归来的神舟七号返回,据实验数据测知,飞船返回大气层,与大气摩擦温
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熔化任何金属。但由于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从
而起到保护作用,安全回归。
(l )“神舟”飞船在地球上总重量达到7790千克,那么,它在太空飞行时质量为( ▲ )
A. 大于7790千克 B. 等于7790千克 C. 小于7790千克 D. 0千克
(2)飞船表面的“烧蚀层”为什么汽化后就可以保护飞船安全回归。 ▲
(3)登上“神舟七号”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个近似圆形的球体,请再举一个能证实地球是个
球体的现象。 ▲
32.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
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
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在地板、塑料制作等工业领域。
目前,国际上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办法为:测定食品中氮所占的比例,再乘以一定系数得到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是比较高的,因此,不法分子通过在低蛋白含量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导致了许多婴幼儿肾结石。
(1)上述材料中属于描述三聚氰胺物理性质的有 ▲ 。(写出一点)
(2)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塑料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
关原因: ▲ 。
(3)试分析不法商人选择三聚氰胺加入奶粉的原因:(写出2点)
① ▲ ;②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___C____,____G____ ,_____B_____。
22. ⑴_使用前没有把体温计示数甩下去_;⑵__用口吹玻璃泡不能测出体温__。
(3)把体温计插入热水中 (任写其中2个即可)
23. ___分裂 , ____生长 。(与顺序无关)
24. ___北(西北)__, __北____,_ 东 , (任写一种本地种子植物都对)。
25. ___循环 , ___呼吸 。(按顺序答题)
26. ___大熊 。
27. ____气态 ,___液态 。
28. ___月食 ,____十五、十六 。(单写十五也给分)
29. ④③②①⑤ ,让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或模拟人的体液浓度等合理给分)
三、探究分析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30. (1) 汽化 、 液化 ___。(与顺序无关)
(2)___给水盆加热 或 换个杯口大些的杯子__。
31. (l ) B
(2) 汽化吸热从而降低了飞船温度
(3) 天涯海角走不到边;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等等
32. (l )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 (写出任一点即可)
(2) 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3)① 含氮量比较高 ② 价格比较便宜(谋取非法暴利 )
或 纯白色晶体,无味,能溶于热水(与奶制品外形相似)。 (其他合理也可)
范文三:七上科学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 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鱼鳍的活动有关外,还与鱼漂的大小有关。
◆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性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使我们进行试验时应有的态度。
◆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对比的过程。
◆ 1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纳米
◆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纳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远离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也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 1平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测量不规则物体或液体的体积前,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
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成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 物质常通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有物体本身决定的。改变物体的性状、状态、温度,把物体
放在水下、地面或宇宙空间,物体的质量都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 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
天平托盘上;加法码时要轻拿轻放。
◆ 调节天平时,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指针要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哪边重,指针就往哪边偏,那边就低。调节平衡螺母哪边高往哪边调。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
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是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知识的质量值,就等
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1时=60分 1分=60秒
第二章 观察生物
◆ 蜗牛有视觉。蜗牛喜欢呆在阴暗的地方。蜗牛有触觉,蜗牛的触角最敏
感。蜗牛没有听力。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 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反应。
◆ 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能否生长、能否呼吸、是否需要营养等特征,将
它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他的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像青蛙这样的
动物称为两栖类动物。
◆ 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蛇、鳄鱼、龟、变色龙、鳖等是常见的爬行类动物。 ◆ 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成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
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
◆ 最早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两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哺乳动物全身被毛,
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 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
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 蜜蜂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很密切,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是益虫,也有
一些昆虫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是害虫。益虫捕捉害虫、传粉;害虫危害植物,传播病菌。
◆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像苹果、豌豆那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像红松那样,种
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黑松、马尾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郁金香、睡莲、玉兰、青菜、樟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
◆ 蕨类植物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就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 在墙头、树干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我们还能看到地钱和葫芦藓等另一类没有种子的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更
简单,没有根,用孢子进行繁殖。这类植物被称为苔藓植物。
◆ 在池塘和海洋中,还生活着一类结构更为简单的植物——藻类植物。藻类属于低等植物,没有茎,叶分化。
◆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 安放: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
镜壁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
◆ 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在转动遮光器,让
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
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
暗时用凹面镜),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如果视野中有异物,应用
擦镜纸擦净目镜或物镜镜头。在后面的观察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圈
的大小,使视野亮度合适。
◆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
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 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 :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
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
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 :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
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 ,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 :大螺旋称粗
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 :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 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
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 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 :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
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
×”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 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人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
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控。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
右眼必须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若视野中有异物,应用擦镜纸擦净目镜或物镜镜头。
3.掌握调焦距和物镜升降的关系以及物镜的升降调节。
4.放片、调焦距。(1)将“上”字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上”字正对通光孔。(2)侧面观察
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3)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张开,并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象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改调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 在动物细胞外面,有一膜层包围着细胞,这层膜叫做细胞膜,主要起到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
换的作用。在细胞的中央,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核,其遗传作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
分叫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
膜外,两者往往紧贴在一起,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它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
形状。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叶绿
体中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类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以后形成了许多相同
的细胞。经过研究,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动
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 刚分裂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整个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
◆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 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生物,个
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
◆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在发绿的池水中常可以找到它。
◆ 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繁殖在一
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细菌有的时候也被用来制造食品,如酸奶就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
成的。
◆ 细菌很小,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细菌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
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
◆ 根据细胞类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
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神域真核生物。真菌有许多种,酵母就是
一种常见的真菌。会使橘子腐烂的青霉也是真菌。食用菌是大型的真菌,它们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
◆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 保存食物的方法有:干藏法(去掉食物中的水分)、冷藏法、加热法、真空保存法。
◆ 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就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很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
化为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 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着保护作用。表皮是植物的一种保护组织(多层长方形排列)。
在叶片的中部,可以看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他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圆的)。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
(楼梯状),它们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机械组织(线状),分生组织(两层圆细胞线状排列)。
◆ 人体由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
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
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称为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运输、
支持等多种功能。
◆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气管内都有肌肉
组织。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有可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 感到疼痛是神经组织在起作用。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
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组织主
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 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
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 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接触小体、毛囊、立毛肌、热
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都能
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血管内流
动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当人体在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的时候,汗毛就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
由肌肉组织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结构单位。单细胞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但自然界里大多数的生物属于多
细胞生物。
◆ 我们将这种有许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由
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构成,他们都是植物的器官。
◆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 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根、茎和叶则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和生长有关,称为营
养器官。
◆ 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
脏等,因此称它们为消化器官。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和称为消化系统。
◆ 人体有八大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它们是有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的,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 实验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
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环境。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 地球十一哥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级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
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
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 国家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60°”或“60°W ”
◆ 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如“东经60°”或“60°E ”。
◆ 赤道以北是北纬,如“北纬30°”或“30°N ”。北纬90°就是北极。
◆ 纬度从赤道起算,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 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
◆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线。
◆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靠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
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
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太阳和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 太阳是一个由炙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
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 ◆ 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要
办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
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从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
就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没有自转,月
球只绕着地球转。
◆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
球的1/81.
◆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底线地带,分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
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火山爆发形成的。
◆ 月球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是
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 八大行星从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人类很早以前就
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木星。水星上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
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木星和土星有固体的核心和几万千米厚的氢、氦等构成的大气,
它们体积大,卫星大,并且有光环。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
星,木星的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
◆ 彗星是由掩饰的脆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为一光年,约为94605亿
千米。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 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图中的光点就是一颗颗恒
星。
◆ 物质的特性
◆ 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 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 水浴法的优点:受热均匀,控制温度缓慢上升。
◆ 晶体熔化过程中,在某一温度附近出现了固、液共存状态,而在这一状态下,吸收的热全用来是固体熔化,而温
度保持不变。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非晶体与晶体不同,在温度逐渐升高时,固体不断变软,而温度持续
上升。
◆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硫代硫酸钠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另一类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但是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取热量。
◆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一样的,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融化
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
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主要方式:蒸发和沸腾。
◆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汽化的现象叫做蒸发。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的越快。
◆ 实验证明,液体蒸发时,温度都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
围的物体温度降低。液体的蒸发有制冷的作用。
◆ 沸腾和蒸发的相同点:都要吸热,都是汽化现象。 不同点:前者都要在沸点下进行, 后者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
行;汽化程度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影响因素不同。
◆ 谁在一定温度下回发生沸腾。水在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方面水的表面蒸发加剧,另一方面水内部形成大量的气泡,
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将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这时沸腾的水继续从外界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也是液体的一种特性。
◆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 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 气体液化是要放出热量。
◆ 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气体分子间隙大。
◆ 液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并且温度越高,扩散也就越快。
◆ 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
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 溶解性就是一种物质能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一定条件指的是一定量的水,一定的温度。)
◆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 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不同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 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就越弱。气压越低,气体溶解能力就越弱。 ◆ 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是吸收热量。
◆ 在有些变化中,物质只是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或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高压锅爆炸、铁丝弯曲等形变。
◆ 在有些变化中,参与变化过程的物种从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燃烧、
钢铁生锈、炸药爆炸、烟花燃放、动物呼吸、米煮成饭、食物发霉。
◆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包含化学变化。
◆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 化学性质就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
◆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 PH 的数值是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 数值越高,碱性越强;PH 数值等于7的
物质呈中性。
范文四:七上诗歌赏析题目
七上诗歌鉴赏
★一、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 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 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 书信早已写好, 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 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赏析题目】
★ 1、全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诗人看到向北飞去的大雁, 想起 “鸿雁传书” 的故事, 又因为临近春节,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一叶白帆高高悬挂,小船顺风前进,行驶在广 阔的江面上。
3、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哪些?
青山,行舟,绿水,和风,白帆,海口,归雁。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绝妙千古,试分析原因。
①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 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 命)
③“日” “春”象征了美好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5、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 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 诗的颔联中的 “阔” 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 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 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二、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 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 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题目】
1、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委婉含蓄。
★ 2、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 抒发了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 ? 为什么 ?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 , 但“铜雀春深锁二乔” ;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 乔”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 , 缺乏诗味。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以两个美女象 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 5、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观点:周瑜们 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三、浣溪沙 北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 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赏析题目】
1、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清幽 的特点, “萧萧暮雨子规啼”采用以声衬静手法。
★ 2、这首词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景物:兰芽、小溪、松柏、沙路、子规、暮雨。生机盎然、幽美宁静中略带感伤的画面。 3、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阕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湲, 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 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 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细雨中啼叫着。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要老当益壮,奋发进取。
5、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 ?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 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 6、请体会“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包含的情感。
以萧萧暮雨中杜鹃鸟哀怨的啼声作结, 提醒行人 “不如归去” , 给景色抹上几分伤感的色彩, 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痛苦与失意。
★四、早春呈张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 近看时 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赏析题目】
★ 1、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赞美和喜爱。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3、从表现手法角度简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巧妙之处。
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早春的特征,诗人认为早春草色远远超过满城烟柳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 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 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 4、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 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 5、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的妙处。
运用比喻, 以
★五、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 沁人心脾,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 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 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 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 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赏析题目】
1、词的上阕中 惊鹊 、 蛙声 以闹写静, 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全词描写了江南 农村 ___夏天 __(时间和时令)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__热爱农村生活 ___的感情。
2、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两种说法)
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作者)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 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3分 )
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 反过来又表现了 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 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 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
4、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惊鹊”和 “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 、 “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5、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 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写的丰收景象。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醉人清香,远远近近传来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着今年的丰收。
★ 7、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和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六、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 一 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题目】
1、诗歌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 秋日胜春朝”)
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将自古以来的文人悲叹萧瑟凄凉的秋天和自己赞颂美丽的秋色作对比, 表露了诗人积极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 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 使人产生积极奋发, 昂扬向上 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 象。 那凌云的鹤, 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 直冲霄汉。 在诗人看来 “鹤” 是不屈的化身, 它给予读者的感受, 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 4、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的妙处。
“排”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写出了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
★ 5、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大展宏图。它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 氛围,是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的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七、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 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这秋 天的夜晚谁在思念亲人?
【赏析题目】
1、题中的“十五夜”,你认为是哪个月的十五,为什么?
应是八月十五的中秋夜, 诗句中有桂花, 三四句表达了望月思亲之情。 这些是中秋夜才有的。
2、诗歌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庭院、月光、栖鸦、露水、桂花树
3、试分析“树栖鸦”这 三个字的表达效果。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4、“不知秋思落谁家”句中,“落”也有的版本作“在”,你认为哪个字好?
“落”好,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 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很一般,平淡寡味。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面一片洁白。萧森的树荫里,桂花树上,鸦鹊静静地进入了梦乡。清 冷的露水悄悄地打湿了桂花树。
6、《十五夜望月》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入骨的思乡怀人之情。
7、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秋思落谁家?” 。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偏偏说 “秋思落谁家” ,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八、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 (词) ,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 现在是什么 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 地下已是几千年, 故此设问。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 (好 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 “归去” ) ,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 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 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 照遍了华美的楼阁, 夜深时, 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 照着心事重 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 便不应有恨了, 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 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 赏这美丽的月色。
【赏析题目】
1、 这首诗上阙写诗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 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望月怀远,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2、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 团聚的欢乐, 月亮也会阴藏晴出, 月圆月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是自然的常理。包涵人生哲理,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3、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意思是: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现在常用来祝愿情 谊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4、词中写作者在“天上” 、 “人间”的徘徊、矛盾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反映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 6、简析“转 . 朱阁,低 . 绮户,照无眠
.. ”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 “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 因不能团圆而难以睡眠的情景。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要经过辰溪、 酉溪、 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 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题目】
★ 1、 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 无 奈、关切之情。
2、说说“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选取了怎样的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选取的景:杨花和子规,杨花随风飘散,含有飘零之意,子规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含有 离别之恨。
作用:点明时令是暮春,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从修辞、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角度作简要赏 析。
用拟人修辞, 想像奇特, 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人, 寄托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忧 虑、关心和怀念之情。
4、“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 寄与明月?
“愁心” 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 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 作者因友 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5、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 “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 “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 “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 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范文五:七上科学辅导(3)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你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冬青以及在万米深的海沟中生存的蛤都属于生物,就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结构 B.都能生长发育 C.都具有新陈代谢 D.都具有遗传变异
2.“大树底下好乘凉”、“秋天大雁南飞越冬”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分别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能影响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环境能影响生物
3.《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有一次他为了研究砂蜂给吉丁虫注射的毒汁能不能杀死吉丁虫,他跑到山坡上寻找砂蜂的巢穴一动不动地蹲在草丛里,观察砂蜂的一举一动。该研究过程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 A.探究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具有细胞核 B、只有动物和植物的细胞内有细胞核 C、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没有细胞核
D、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内一般都有细胞核,而细菌的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5.当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20×时,可看到这行细胞的个数为 ( ) A.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6.下列能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语句是 (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朵朵葵花向太阳
7.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8.使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 ( )
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9.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异物可能在 ( ) A.目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镜筒中
10.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 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 “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1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与4
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
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13.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要使视野变得白亮,关键的操作应该是取镜
B.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若实验室中光线较暗,在对光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和液泡等细胞结构
14.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右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分类
1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皮肤的生发层具有分裂能力,在分裂时首先进行分裂的是细胞质
B.人的发育:从受精卵到胚胎到成人的过程中只有细胞的分裂而没有分化
C.癌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再分化
D.细胞分裂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减半,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16.“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2002年9月郑州市民李广利先生正式领到了我国第一张18个位点的基因型身份证。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个位点的信息(即遗传信息)取自(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7.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
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实验失败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18.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
A.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19.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人选取若干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然后放在同一环境中分别按下列方式培养:①组:常温+湿润土壤;②组:冷藏+湿润土壤;③组:常温+干燥土壤;④组:常温+湿润土壤+隔绝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②和③能验证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②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③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0.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 A 、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
菜
21.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22.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大小改变
23.如图是小鸿同学测一金属块体积的实验,则这一块金属的体积是________.本实验中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课本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300页),由图可知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_____毫米。
(2) 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毫米。
25.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测量—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
粒物质的体积,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测量的
颗粒体积是 cm。
(2)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值
偏 。
26.根据右图的细胞图,回答有关问题:⑴写出结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
⑵图中对细胞起支持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
___________结构有关。
⑶水稻吸收含硅无机盐多,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是因为细胞具有________的
缘故。
⑷此图是 细胞图(填“动物”或“植物”),理由
27.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下表)观察人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3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请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暗。假如他
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于是他试图将该细胞移到视野正中
央,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 。
(2)上图是甲同学绘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细胞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 ,判断的理由是 _ 。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 。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8.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④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 ⑤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⑥盖上盖玻片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 ____。
(2)在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时,应撕取的是洋葱鳞片叶的____(填“内”或“外”)表皮。若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好的临时装片时,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发现有一部分细胞比较清晰,另一部分细胞则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可能带有部分叶肉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物镜被损坏
(3)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不会胀破,是因为该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下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列举出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中相同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出两项),不同的操作是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时滴加的是清水,而后者滴加的是___________。
(6)如图为__________(填“洋葱鳞片表皮”或“人体口腔”)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
(7)洋葱鳞片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洋葱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不
同之处是_______。
(8)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出现了如图甲的情况,如果要实现视野“甲”到
视野“乙”的变化,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还用下列材料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___。
A.一根头发 B.一粒芝麻种子 C.一片豌豆小叶 D.一片菠菜叶表皮
29.(1)下面是小丽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聚,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一下;③取洁净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刮一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2)小丽同学按照正确的步聚操作,可是在显微镜下怎么也找不到口腔上皮细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
原因?可以采取什么相应的对策?
30.有位同学做好临时装片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却什么都没有看到,请你帮助他找出可
能的原因。
(1)使用显微镜时 没有对好;
(2)物镜没有对准 ;
(3)被观察的材料没有放在的 中央;
(4) 没有调节到位;
(5)没有按照操作程序,先 倍镜观察,再转到 倍镜观察;
(6)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的错误: 。
31.(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 ℃, 93℃、102 ℃,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
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
所列的两种物质,
他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
32.小明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测得温度如图所示,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温度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上述实验再重复做两次.
(1)图示温度计示数为 ℃.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中A处填写的科学量及其单位分别是 .
(3)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 .
(4)小华针对小明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 答: .
33.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 ______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___________ ;(3)属于假设的有 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结论的有 __________ 。
34.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
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
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
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
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______的关 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