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导入:(2分钟)看目录,知道本单元的主题
目标:(3分钟)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意义)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知道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盛。
自学:(10分钟)
阅读课本(3-7)页
1、 虎门销烟原因 时间 地点
2、鸦片战争的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经过(看5页地图)
结果
影响
《南京条约》的内容:
(1)赔款:
(2)割地
(3)开放 、
(4)允许
3、阅读课文10页,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时间 ,抗击外来侵略的事实
交流:(10分钟)
1、鸦片的危害?如何禁止毒品的泛滥?
2、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是资本主义国家?
3、什么叫近代史?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4、什么叫民族英雄,列举今天学习的民族英雄
精讲:(10分钟)
1、社会矛盾的变化?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精练:(总分100分,10分钟)
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B 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 中国经济军事落后于英国
D 林则徐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
2、“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办盏,烧尽天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对人民的危害( )
A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商品输入 D 鸦片输入
3、通常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4、读《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中国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是 其中位于最北端的是
②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③英军攻占的第一个城市是
④、1842年被英国割占的是
5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A 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6、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A 它顺应了人民的禁烟要求
B 鸦片毒害了中国人民
C 鸦片输入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
D 林则徐的上书感动了道光帝
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的最根本依据是
A 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
B 清朝陆军抵不过英国海军
C 贫穷的封建国家打不赢资本主义国家
D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8、“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也已尖锐的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钱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了侵略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复习:(3分钟)
1、鸦片战争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2、《南京条约》的内容
3、民族英雄及事迹
目标:(2分钟)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学:(2分钟)
课文7-10页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
交战双方
原因(目的)
强盗罪行 英国和法国 俄国
结果和影响
2、阅读课文9页图片,说出俄国通过 条约 占领中国 大多地区
3、阅读图册4页太平天国形势图和识图,能够说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起因 兴盛 抗击外来侵略
:(10分钟)
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是否应该修复圆明园(观点和理由,至少三点)
3、回忆历代农民起义,成功和失败的实例,谈谈失败的主因,说出太平天国
失败的主要原因,知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精讲:(5分钟)
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因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精练(10分钟 总分100分)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同沙俄争夺在华利益
B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修订和重订《南京条约》
D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
2、有人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A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B俄国割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列强获得大量的的赔款
D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下列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俄国 B 英国 C美国 D日本
5、 俄国割占我国的领土大多集中在中国的
A东北和西北地区 B东北和东南地区
C西北和西南地区 D东南和西北地区
6、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主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估计,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读掠夺狠毒哦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那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朱玉的饰品和宝石,要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那次战争期间?
2、依据材料一,你认为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那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 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想?
范文二: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基本历史事实,并在多种教学方式的配合下,启发学生与老师一同设计问题,探讨并认识战争为什么发生?中国为什么战败?林则徐的举动为什么被中国人所称颂?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看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学生敢于创设、善于合作的学习境界。
情感与价值
英国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在中国牟取暴利;中国爱国力量不畏强敌,坚决禁烟;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的结果给每个中国人留下深深的耻辱,这些无疑打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对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认识、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忧患意识的形成是一份难得的情感教育资源。 重点与难点
禁烟运动和中英《南京条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禁烟运动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正义之举,英国用发动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是重点知识系统。突出这些重点问题,在层次上应建立明确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历史材料,体验和感受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的屈辱,认识今天的责任。
因为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明其开端的关键是,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抽象概念,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对初一学生很困难。因为这一概念理论性很强,同时能够论证的有关事实大部分还在本课之后出现。初一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认识水平,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借助媒体提供的有关资料,再利用《南京条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对这一概念形成初步认识。
设计思想
本课在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开端地位。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西方列强纷沓而来,在中国获得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在内的多项权利,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看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考虑到本课的重要地位,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应把握两点:第一,以展示和探究为基本思路,表现在形式上如:展现图表、文字资料、提供视频、音频等,使探究活动有一定的根据。再通过师生相互提问,共同探讨,生生互动等方式,对本课内容予以深刻理解。第二,在教学手段上,以教师激情演讲、启发为主,以图表文字资料展示、师生、生生讨论辨难等手段为辅,使教学过程生动、活跃,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转折、起点、中外结合、认识点的知识有难度等,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应采用:所展示的资料合理与恰当,问题提出通过双向(师生)性使学生在深入浅出中掌握知识和能力。利用示意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简洁知识内容,增强知识点本身透明度和直观性,配合解析讲述等方法,使学生在视觉体验中感悟所学习知识内容,解决相关认识问题,并学习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方法。 教学设计
范文三: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840年英国为开拓市场、破坏中国的禁烟政策,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大冲突。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通过阅读课文地图,识记五口通商的城市与方位。
通过比较清政府内部对鸦片走私屡禁不绝的三种对策,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通过对圆明园的描述,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对于文明的破坏性;通过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示意图,理解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通过应用《南京条约》基本内容的知识,推论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以下能力和方法:
从具体史实进行归纳和推论。如从吸食鸦片的人会脸色发黑、骨瘦如柴,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等史实,推导出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的结论;从鸦片走私数额达5亿元,推论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等;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推论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教师可以从正文与小字的对应关系或上下文之间的叙述中启发学生作上述推论,掌握本教材编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英国政府和鸦片贩子的破坏、官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等),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装备,深刻认识马克思为什么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重演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单元导言
本单元共5课内容,涉及1840-1895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1、清政府是如何被迫向西方学习的?2、中国向西方学习最初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学习哪些方面和通过哪些途径?成效如何?
本单元导言分三个层次。第一,说明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英国用先进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大门,而中华文明在西方文明面前第一次感到虚弱不堪。第二,中国的近代化起步是被迫的,其目的只是为了用洋枪洋炮等西方科技来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我们既要肯定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指出他们的思想和时代局限。第三,甲午战争的惨败,充分揭示了清朝专制政体的腐朽,暴露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和内在矛盾。大体上说,第一层次与第1课相关联,第二、三层次与第2、3、4、5课相关联。
本课导言
本课导言是对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对鸦片战争评论的概括。马克思的原文是这样的:“中国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止外国人输入这种毒品,又禁止中国人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以及向中国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半野蛮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到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导言的主旨是指出鸦片战争是一场人类文明的悲剧。代表人类道义一方的清政府却是陈腐的力量,而为维护毒品贸易的一方却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英国。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话,导致清政府“陈腐”的主要原因是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闭关锁国,进而引出本课两个重点:一、清政府禁烟的正义性;二、鸦片战争的后果和失败原因。
子目内容
林则徐虎门销烟。本目教学重点是说明鸦片走私的危害。第一段首先叙述清帝国的衰落与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次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鼓动大规模对华走私鸦片的原因。最后说明鸦片走私的危害。第二段具体说明清政府为什么采纳林则徐的主张,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教师可以利用本目的“各抒己见”,请学生比较清政府内部对于鸦片屡禁不止的三种不同主张的优劣。第三段叙述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情况。通过上面三段的论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鸦片走私的危害、禁烟的具体措施等来看清政府禁烟的正义性。
《南京条约》。本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运用《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危害性。
第一段叙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一是为了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措施,一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战争的经过要求学生把握以下知识要点:战争持续时间为1840至1842年;英军以舟山为基地,占领香港岛,由吴淞入长江打到南京。教师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清军、英军双方在装备、组织、运输等方面优劣的方法来说明清军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二段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要求学生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在教师启发下,自己推论出《南京条约》的危害:割让香港岛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规定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火烧圆明园。叙述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和人类文明的严重破坏;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达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圆明园被烧前后的画面、动态显示清朝疆域图上被沙俄侵占的领土以加强学生的印象,并围绕本目“各抒己见”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利用本课“史海拾贝”的内容,在论述鸦片危害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
三、教学资料
1、历史事实简介
清朝的衰落和英国的强大
18世纪末,清王朝在度过了“康乾盛世”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全国人口由1亿增加到了4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至不到2亩,而耕地大部分集中在官僚地主手中,农民受到了地主阶级日益加重的压迫和剥削。在政治上,吏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嘉庆皇帝查抄乾隆宠臣和珅家产,财产清单共109号,仅已经估价的26号清单,其价值已经超过了2亿两银子。在军事上,八旗、绿营兵平时缺乏操练,军官吃空饷,造成兵员严重不足,武器装备陈旧,
一、二百年前造的火炮火枪还在使用,早已不堪一击。 1794年乾隆皇帝到杭州校阅营伍,看到的竟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丑态。清朝统治者还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1896年,爆发了长达近十年的川楚陕等五省民众大起义,清政府动员了16省兵力、耗资2亿两白银,才把这场起义镇压了下去。经过这场起义的打击,清朝由盛而衰。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18世纪自然科学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后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2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在工业生产的基本部门中,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操作,工厂制度普遍建立起来,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场”之誉。1840年,英国占了世界工业生产的45%,超过了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军队14万,连同6万担负国内治安的国民军,共计2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军用枪。英国海军在2个多世纪中先后摧毁了荷兰、法国在海上的霸权,拥有舰艇400余艘,配备了射程远、杀伤力大的新式大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由英国女王颁发特许状,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1689年东印度公司在孟买设立据点,并决定在印度扩大税收、发展贸易、保持军队、建立国家。公司由此成为一个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不久,公司建立加尔各答城,开始对印度的武力扩张,并与法国争夺对印度的控制权。1757年,东印度公司占领了孟加拉,利用当地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击败了在南部印度的法国军队,进而把整个印度作为了它的殖民地。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东印度公司为了获取超额利润,采取了鸦片专卖政策,并进而垄断了鸦片的制造权。由于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进口,东印度公司不便自己出面走私,便鼓动英国商人在印度批发公司鸦片后向中国走私,造成了鸦片对华走私数量的激增。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撤销东印度公司,由英国直接统治印度。除股本外,公司的所有财产收归英国国家所有,由英国政府派遣总督作为英王的代表统治印度。
鸦片
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鸦片烟”、“烟土”等,是英文名Opium的音译,来自于鸦片罂粟。鸦片罂粟(以下简称罂粟)是两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初冬播种,春天开花。其花色艳丽,有红、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初夏罂粟花落,约半个月后果实接近完全成熟之时,用刀将罂粟果皮划破,渗出的乳白色汁液经自然风干凝聚成粘稠的膏状物,颜色也从乳白色变成深棕色,这些膏状物用烟刀刮下来就是生鸦片。生鸦片有强烈的类似氨的刺激性气味,味苦,长时间放置后,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慢慢变成棕黑色的硬块,形状不一,常以球状、饼状或砖状出售。
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最初是当作药材传入中国的。由于鸦片具有强烈的麻醉功能,吸食成瘾,难以断绝。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200箱左右。1729年,雍正帝开始下令禁烟,但仍准鸦片作为药材进口。1757年英国占领印度的鸦片产地孟加拉后,竭力发展对华鸦片贸易。十年后,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加到每年1000箱(每箱鸦片重100或120斤)。1773年,英印殖民政府确立了大量种植及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的政策,并给予东印度公司制造和专卖的特权。英国侵略者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在加尔各答等地设立加工厂,制造适合中国吸食者口味的鸦片,大规模向中国运售。由于鸦片泛滥,1800年嘉庆帝明令从外洋输入鸦片和在国内种植罂粟。道光帝即位后,更加严厉地推行禁烟政策。东印度公司遂以高于成本十倍的垄断价格将鸦片卖给英国烟贩,并鼓励烟贩向中国走私,走私烟贩的利润也高达50%以上。 白银外流
白银自明朝中叶当作货币使用合法以后,中国对于白银的需要大幅度上升。由于中国并非产银国,流通所需要的大量白银主要通过对外贸易的出超而获得。据估计,从明中叶到19世纪初,由于长期出超而从国外输入的白银总数达5亿两以上。此后,由于鸦片走私的激增,因贸易出超而导致的白银输入逐年减少,并进而发生白银外流。到19世纪30年代,每年流出的白银高达500万两以上,这对中国的商品贸易和财政收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使商品贸易因缺乏流通手段而受到严重冲击。林则徐说,他在苏州、汉口商业繁华之地曾进行过暗访,商人们都说“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白银外流还导致了银钱比价的激增。19世纪以前,一两白银兑换制钱常在1000文以下,到19世纪初,银钱比价开始突破1000文,到19世纪30年代,已上升到
1600-1700文。清政府按白银征收赋税,而百姓平时交易主要用制钱。农民出售农产品换得制钱后再兑换银子交纳赋税,由于银钱比价上涨,实际负担大大加重了。农民不堪重负,拖欠田赋乃至抗捐抗税,又造成了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
林则徐
(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嘉湖道,在江苏、陕西、湖北、河南任按察使或布政使。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负责治理运河。次年任江苏巡抚,1835年署两江总督。1837年任湖广总督。在各地任官期间,林则徐关心民间疾苦,积极兴办水利、赈济灾民,整肃吏治,深得民众的拥护和道光帝的器重。1838年禁烟运动走向高潮时,林则徐治下的湖南、湖北成绩显著。鉴于鸦片烟毒屡禁不止,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主张一年为戒烟限期,否则吸食者将被处以死刑。他认为“无吸食自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这一主张引起了大多数官僚的反对。林则徐上奏支持黄爵滋的主张,深刻地指出,鸦片“以衙门吸食者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他的主张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高度重视,召他入京。年底,林则徐到达京师,道光皇帝在8天内连续召见他八次,商议禁烟事宜,决定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林则徐知道在广东严禁鸦片,必然会遭到英国的破坏,一些官员也以“无启边衅”警告他。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林则徐明知“身蹈危机”,却“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毅然前往广东。临行前,林则徐发出传牌,严禁沿途糜费供应和随身员弁勒索地方。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一面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作,布置禁烟、惩办贪污受贿的官员,一面组织人员翻译《澳门新闻纸》,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了解英国等的动态和各国的情况,因此,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林则徐是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3月18日,林则徐向广州外商发出收缴鸦片的谕帖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公开表示反对。林则徐毅然决定对外国船只先行封舱,撤出全部在外国商馆工人的华人,派兵封锁外国商馆。义律擅自以英国政府的名义收缴英美等国商人鸦片,转交给中国政府。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20291箱鸦片,除留少数作为样本外,在虎门全部销毁,共计2346254斤。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积极筹办海防,准备抵抗英军的侵略。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取舟山为基地,直奔大沽口,引起了朝廷的恐慌。林则徐受诬陷被革职。不久派赴浙江,协办海防。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遣戍伊犁。1846年重新启用,先后任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派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民众造反,在广东潮州途中病死。
道光帝
(1782-1850,1820-1850年在位),即爱新觉罗·旻宁,嘉庆帝次子,庙号宣宗,年号道光。在他统治时期,清朝统治已病入膏肓,武备废弛,民不聊生,各地起事不断。他勤勉朝政,提倡节俭,在盐务、漕运、河工等方面支持地方督抚进行改革,积极地领导禁烟运动。但他昧于世界大势,在朝中又重用曹振镛、穆彰阿等一批谨小慎微、自保禄位的庸才,国事难有起色。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又听信谗言,将林则徐革职。他1850年去世时,太平天国
运动的大风暴马上就要到来了。
鸦片战争经过
1839年10月,英国内阁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由47艘舰船(其中战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船27艘)、4000名士兵和二三千名海军组成的“东方远征军”在总司令和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的率领下,侵入中国广东海域,封锁珠江口,正式挑起战争。6月底,英国舰队主力从广东海面出发,进行第一次北犯。7月初,驶抵福建海域,炮击厦门港。4日,英舰队闯入浙江舟山群岛定海水域,6日攻占定海城。月底,懿律率部分舰船继续北上,于8月9日进逼天津大沽口,并提交照会,要求中国政府赔偿鸦片烟款、割让岛屿、赔偿军费等。下旬,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为谈判代表与英方在大沽口开始会谈。琦善一方面表示要严惩林则徐,可以考虑英方的要求,一方面提出改在广东进行谈判。鉴于中国方面的态度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懿律率队于9月15日离大沽南返。随后,清政府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议和。英方改派义律为全权代表在广州与琦善谈判,因琦善未允英方割地要求,英军1500余人于1841年1月7日突然攻占虎门沙角和大角两处炮台,并于26日占领了香港岛。
1月27日,道光帝决定对英国宣战,并派其侄奕山为靖逆将军,前往广东主持战事。随后又将琦善革职问罪。2月26日,英军攻占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牺牲,广州门户洞开。5月21日,奕山组织清军1700余人,分三路夜袭广州郊外之英军,未能奏效,英军随即反扑,于24日进攻广州城。26日,奕山派人乞和,次日接受屈辱的《广州和约》,清军撤出广州城,付600万元赎城费和30万英商馆损失费。30日,进犯广州北郊三元里的英军遭到当地民众的英勇抗击,狼狈败退。
英国内阁认为义律没有完全贯彻其侵略政策,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8月,鼎查抵达广东,扩大侵华战争。21日,英陆军2500余名分乘30多艘舰船,开始第二次北犯,于26日攻占厦门。10月,英军再度攻占定海,接着又攻占镇海、宁波,并分兵进犯台湾。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驰赴浙江指挥战事。1842年3月,奕经在浙东发动清军三路反攻,企图一举收复镇海、宁波、定海,结果一败涂地。英军乘胜侵入长江,于5月中旬攻占乍浦,6月中旬攻陷吴淞口要塞和上海城。7月6日,英军万余人分乘70余艘舰船溯江西上,于21日攻占镇江。8月上旬,英舰队驶抵江宁(今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于29日与英方签订了《南京条约》。
英军在舟山
1687年,清政府在舟山群岛建定海县,管辖群岛,后又改为定海直隶厅。因系海防要地,驻兵近三千人。早在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曾在定海建立商馆;18世纪50年代,英船曾多次来定海,企图以此为据点发展对华贸易。1793年英国派特使马戛尔尼来华,正式提出要在舟山附近占领一个小岛的要求。在英国派遣“东方远征军”时,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明确训令,继封锁珠江之后,就北上占领舟山群岛为基地。
1840年7月初,英军舰船18艘4000余人到达舟山,攻陷定海,知县姚怀祥自杀。英军
在舟山进行了血腥的抢劫与屠杀。随后,英国占领军在定海建立了临时政府,由陆军总司令布利尔掌管军务,随军行动的德籍传教士郭士立管理民政。之后,懿律等率英军主力北上大沽。由于舟山人民的抵制和反抗,英军得不到新鲜食物的供应,军中疫病流行,从1840年7月13日到年底,因病死亡者高达448人。9月懿律率英军主力由大沽返回舟山,与钦差大臣伊里布私下达成了在浙江休战的协议,然后率队赴粤,于次年1月强占香港。英军撤出舟山后,清军重新在定海布防,增兵至5600人。1841年9月26日,英军投入了大队陆续到达舟山,于10月1日发动猛攻。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分别守卫在定海东岳山、晓峰岭、竹山等处,率军奋勇抵抗,力战牺牲。1842年8月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支付英国2100万元赔款须分四年交清,在偿清以前,英军仍将占领舟山和厦门鼓浪屿。 吴淞之战
1842年6月16日凌晨,英国战舰8艘、武装轮船6艘及运输船只14艘,配备火炮234门,运送陆军2000余人,向吴淞口西岸土塘一带发起进攻。当时驻守吴淞东、西两岸的清军共3800人,设火炮180多门。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亲自督战,指挥东、西炮台反击英军,多次击中敌舰。据当时英国人的记载:“中国军队??始终打得很凶猛,我方战舰在指定地点停妥后始行回击;双方连续炮战达两个半小时。??我方军队自与中国军队作战以来,中国人的炮火以这次最厉害。我军旗舰被击中多次,后樯被击中三炮;‘布郎底’号被击中十四次,希威特海军中尉在甲板上被一颗炮弹击中而阵亡。‘西索斯梯斯’号被击中十一次,其他舰只也都被击中多次。”12时左右,英军运输船送陆军在吴淞西岸登陆,分兵两路攻占了宝山县城。两江总督牛鉴、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相继逃跑,陈化成和战士们三面受敌,中炮而死。英军攻陷宝山、吴淞后,随即占领了上海。
镇江之战
1842年7月20日,英军70余艘舰船、陆军7000余人全部到达镇江城下,于次日攻城。镇江守军仅1600人,但京口副都统海龄不畏强敌,领导守军英勇抵抗。英军重点进攻镇江西门,付出了重大代价后才破城而入。但守城旗兵誓死抵抗,与敌展开肉搏战,“宁可自杀,决不投降”。巷战持续了2日,英军伤亡达180多人,是鸦片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镇江抗英旗兵们的“勇敢和锐气”,歌颂他们“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并且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8日和11日,奉谕为全权代表的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先后赶到江宁,向先期到达的英军求和。经过双方低级官员的沟通后,英方提出了和约草案。20日,两国全权代表在英舰“汗华丽”号上会见。经过磋商后,于8月29日在英舰“汗华丽”号上,耆英与伊里布代表中方、璞鼎查代表英方在《南京条约》上签字。
马克思指出:这个条约“是在炮口的威逼下订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0页)。《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英国的要求,中英双方在广州和香港继续商谈,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附海关税则)》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
条款》(又被称为《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也被视为虎门条约中的一部分)作为对《南京条约》的补充,这二者的內容大部分是关于通商口岸贸易的具体章程。这两个条约中包含了一些《南京条约》所沒有的重要內容,如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
鸦片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第四条规定:“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偿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第五条规定:“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第六条规定:“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因此,鸦片战争赔款分鸦片烟价600万元、行商欠款300万元和军费1200万元三项,总计2100万银元。
英国在向中国索取600万元鸦片烟价时,并未扣除英印殖民政府征收的约100万英镑税款(约合银元414万元);商欠款英国政府实际支付仅2543226元,军费支出英方估计为1191500元,三项合计,实际多向中国索取了470多万元。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英军在各地勒索的赎城费、掠夺官库的银两总计价值达1088万余元(内仅250万元赎城款归入军费赔款)。
鸦片战争赔款按照银元计算,但清政府并不铸造银元,实际偿付系按照纹银七折计算,共1470万两库平银。纹银系一种虚银两,据印度造币厂分析,其成色为935.374,即每千两纹银含935.374两纯银。在19世纪40年代中国通行的银元是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系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其成色为937,重量每枚为7钱2分。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关于关税的条款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原无须与英国协商。但1843年1月中英双方在黄埔交涉有关善后事宜时,英方以“秉公议定”为由,提出关税税则的交涉。清政府为害怕引起冲突,没有为维护关税主权作任何努力,同意了英方的要求。6月,《南京条约》批准文本在香港换约时,耆英与璞鼎查重开谈判,7月在香港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10月达成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通过这两个附约,英国不仅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而且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英国军舰停泊通商口岸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赁房等一系列重要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是: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决
心以武力压迫中国。
这年10月,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其实“亚罗号”在香港的注册已经过期,船主、船员都是中国人,应属中国管辖。叶名琛虽据理力争,但为避免两国纠纷,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巴夏礼为扩大事态,拒不接受,并提出种种无理要求。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 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法国借口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因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 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的所谓“马神甫事件”,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1857年12月,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950人)炮击广州,次日攻进城内。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充当傀儡。叶名琛被俘,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死在那里。
1858年 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咸丰帝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但英、法侵略者只是以谈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清军虽然奋起还击,仍很快被英法联军攻破。26日,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等国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在6月与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后,咸丰帝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859年 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以换约为名,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20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6月25日,英法联军强行冲击大沽口,在僧格林沁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400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1860年 2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15000余人,法军约7000人,扩大侵华战争。当英、法舰队兵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派恒福与英、
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
8月1日,英法联军根据俄国公使提供的清军在北塘未设防的情报,在北塘登陆,于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两国公使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面见皇帝等。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再遭败绩。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
10月6日,联军闯进圆明园,洗劫之后,付之一炬。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别与英国公使额尔金、法国公债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圆明园
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圆明园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西洋楼的主体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主要有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其中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
圆明园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园内还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其中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
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含经堂收藏有《乾隆重刻淳化阁帖》的帖版。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于1858年5月和1860年10月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一般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 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俄国、美国也取得了以上除赔款外的全部特权。俄国还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攫取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参见下条)。
1858-1864年中俄签订的有关领土的若干条约
1858年5月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方订立《爱珲条约》,规定:“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据此,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只有豁尔莫勒津屯(即江东六十四屯)准中国人居住;乌苏里江东岸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1860年11月中俄《北京续增条约》除确认《爱珲条约》外,俄国还将所谓中俄“共管”之区划为己有,并提出了西北中俄边界依顺山岭、大河之流及中国常住卡伦(哨所)划分的原则,企图侵占中国常驻卡伦以外的大片领土。1864年10月,在俄方的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下,清政府被迫接受俄方的划界原则,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上签字。通过这个条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领土,包括原属中国内湖的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等广大地区全被俄国强占,总面积达44万多平方公里。
2、文献资料释读
马克思指出:“侵蚀天朝官僚政治的??贿赂行为,和一箱箱鸦片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
英国趸船上偷偷地运进了中国。”
关于鸦片走私与官员腐败的关系,清人有大量记载。如嘉庆年间举人包世臣在《齐民四术·庚辰杂著二》中就指出:“鸦片之禁已严,而愈禁愈盛。已中其毒者,则难以自止;而司禁之人,无不早中其毒,又复得受肥规,即再加严法,终成具文。”查缉走私的官兵大量收受贿赂,“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水师副将韩肇庆还与鸦片贩子私下约定,每万箱鸦片中送数百箱给水师,以便他报功,余下的鸦片由他派师船护送进口。他后竟因缉私有功而提升为总兵。在19世纪30年代,广州地方官员对每箱鸦片收受的保护费大约为10块银元。
“如果听任鸦片泛滥,中国人再没有健康的体格去当兵御敌,国家也没有发兵饷的银子了。”
语出自林则徐1838年《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原文为:“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仗徒已足蔽辜;迨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清代奏折制度,奏疏的正本称为“折”;附件称为“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此句出自林则徐1842年8月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大意是说:劳瘁国事,我已觉精疲力竭,再负重任,我恐怕难以支持。但如果利于国家,个人生死算得什么,又怎么能只考虑个人而趋利避害呢?皇上只让我充军新疆,这已经是施恩了,当名戍卒恰可消磨我的刚锐之气。妻子呵,你真该学宋人杨朴的老婆的样子,写首诗送她的丈夫说:“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左传》昭公四年载,郑国子产改革军赋,受到国人诽谤,子产说:“何害?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记载:“公夙以天下事为己任,感上殊遇,毅然成行,而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公谒座师沈鼎甫侍郎曰:‘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相顾涕下,遂出都。”(《续碑传集》卷24)
林则徐在此诗结尾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3、图片史料说明
单元页照片:南京静海寺警世钟
南京下关区静海寺为《南京条约》的议约地。1990年,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在静海寺原址辟建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1996年扩建。1997年6月 “警世钟”落成。警世钟 悬挂陈列馆内,重约3吨,钟体高1.842米,象征《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吊挂(蒲
牢)铸就龙身,象征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龙身背部火球高7.1厘米,寓意香港回归之日;钟顶四周铸浮雕和平鸽12只,象征热爱和平的12亿中华儿女;钟口4条盘龙上方铸155个回形纹,表示香港打上英属印记历经155个年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钟体上所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8个大字警示我们牢记历史教训,为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
陈化成雕像
(1776-1842),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1840年1月,调任江南提督,在吴淞口积极筹防,长期住扎吴淞营。1842年6月英军进攻吴淞炮台,他身先士卒,坚守阵地,不幸中炮牺牲。他的遗体被护送到嘉定入殓时,嘉定人民为他举行了公祭,同安和宝山为他建立专祠。陈化成的灵枢最后被护送到福建厦门的全榜山麓,与夫人合葬在一起。课文中的雕像系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他的墓地重塑的。
《南京条约》签字时的情形图
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英舰“汗华丽”号上签订所谓“万年和约”,以结束战争状态。代表英国签字的是朴鼎查,代表清政府签字的是钦差大臣耆英和伊里布。此图原为参加过鸦片战争的孟加拉义勇队员勃腊特所绘,英人据以镌刻。
鸦片战争后被英国割占的香港岛
香港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鸦片战争前,岛上的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岛上有很多小山,高度都在300—400米,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拨554米。现在从尖沙嘴眺望香港岛,已经是高楼林立,非常繁华。课文上的画面,是香港岛一百多年前的景象。
圆明园大水法原图
圆明园远瀛观废墟
大水法是圆明园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上图所展现的是喷水池和观水法,下图是喷水池后面的主体建筑,三组建筑统称为“远瀛观”。建筑造型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4、课堂训练释疑
(1)关于清政府内部对鸦片走私屡禁不绝三种主要不同意见,其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许乃济、黄爵滋和林则徐。许乃济时任太常寺卿,1836年上奏提出,鸦片屡禁不绝,不如照旧例征税,同时内地多种罂粟,抵制洋烟进口,可避免白银外流。这个意见没有被采纳。1838年,黄爵滋上奏提出,鸦片屡禁不止,关键是内地有大量的人吸食。如果限吸食者一年内戒绝,否则处以死刑,这样国内就没有人敢买鸦片了,鸦片也自然会禁绝。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大多数官员认为用刑太重,表示反对。林则徐的主张既支持加重处罚吸食者,
又重视杜绝鸦片来源,得到了道光帝的赞成。
(2)雨果的评论摘自1861年11月25日雨果致巴雷特上尉的一封信。巴雷特上尉在给雨果的信中,认为英法联军在对中国的远征中“干得体面而漂亮”,“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他很想知道雨果“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雨果为此专门写了回信痛斥了这场战争,在信的结尾,雨果这样写道:“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词。”1995年9月15日《光明日报》全文刊载了这封信的中译本。
5、学术动态简介
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过去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在中国一方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清军可以就地取得兵员和物资的补给,具有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如果道光帝坚持抵抗,重用林则徐,依靠人民群众,是可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由于:一、由于道光帝的昏庸,和战不定,二、投降派如琦善等人的破坏;三、清军的腐败。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都认为,整个鸦片战争,清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其中原因决不能用决策者的态度来进行解释。他们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首先应该从中英双方作战能力这方面进行分析。
在军队数量方面,英国远征军人数最多时也不过2万名,而清军投入前线的总兵力达到10万。但是,由于清军防线太长,英军可以机动地选择攻击地点,在具体的攻击点上,英军人数保持了绝对优势。
在武器装备方面,清军冷、热兵器并用,70-80%配备刀矛弓矢等冷兵器,配备的火器如鸟枪、抬枪等,射程不过一、二百米,每分钟一、二发;大炮射程为1000米左右,而且都是实心弹,杀伤力小。英军则全部装备了步枪,射程为二、三百米,每分钟三发;大炮的射程达2000-3000米,炮弹种类除实心弹外,还有霰弹和开花弹,杀伤力很大。兵舰方面,英舰大号长32丈余,分三层,可安炮72尊;中号长27丈,分二层,可安炮30至40尊,还配有可安放10尊大炮的轮船。而清军兵船尺寸最大的也不到英舰一半,安放七八门炮,完全不是英舰的敌手。
军队的调遣方面,由于绿营兵驻扎十分分散,集中困难,加以调兵手续复杂,从邻省调兵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而英军从印度调兵约30—40天,从南非开普敦到香港约60天,从英国本土调兵也不过四个多月。如果使用蒸汽船的话,速度更快。
清军在军事上这些明显弱势,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和社会制度腐败,决定了它在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战争以后,道光帝和清朝官僚集团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故我,致使在十几年以后重蹈覆辙。
范文四: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内容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陈述表达:讲述虎 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 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2.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3. 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 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 )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新课导入:出示罂粟花的图片
设问:这类鲜花的外表是异常美丽的,但它却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在金三角地区满山遍野,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新课教授: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 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
2、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 张?
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 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 国际上把 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 日。
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
说一说: 面对毒品,我们 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你同意吗?为 什么?
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6、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教师出示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对比这段材料,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出什么结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练习:
详见《绩优学案》第一课
板书: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英国:打开市场 鸦片牟利
中国:衰落危机 烟毒泛滥
2.经过
1839.6 林则徐 虎门销烟
3.影响
中国:表现反侮决心
英国:借口发动战争
二、《南京条约》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第二课时
观看视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纪录片
第三课时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导入:
设问: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废墟呢?
新课教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 生的仇恨和惋惜。
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 布置讨论
(1)、“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
(2)、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让学生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
设问 :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
归纳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
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
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范文五: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南桥中学 陆丽红 南桥中学 陆丽红[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
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文明的破坏性、
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南京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失败原因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分析
和比较的方法。
3.通过介绍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凸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装备,深
刻认识为什么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幕,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
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重演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
说明:
1.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便没
有中国的禁烟运动,战争同样会爆发;战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故为重点。
2.初中学生刚刚接触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无法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鸦
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运教科书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有同学理解这两句诗
用材料口头评价p4:“苟利国家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的含义吗?它反映了林则
历史人物的能力。 生死以,岂因祸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 徐的什么情怀
导 福避趋之”。 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
入——林则徐 呢。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
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
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影视资料观看影视资料、结合教利用影视资料《鸦片以直观教学片段:《鸦片贸科书,提取相关历史信息: 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入手,引导学生从易的危害》、《虎1.清朝日益衰弱,英及“鸦片走私情况示意图”,图片、图像中汲取门销烟》(见附国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问历史信息,培养学件)。 为牟取暴利,对中国进行鸦题: 生阅读历史材料,
“鸦片走片走私。 1.林则徐为何进行虎提取历史信息的私情况示意图”2.鸦片输入给中华民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有能力。 (见资料附族带来深重灾难。 什么历史意义? 唤起学生的录)。 3.虎门销烟表现了中2.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历史责任感和献林教科书p3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强决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身精神。 则—p4:林则徐虎心。 原因吗? 徐门销烟。 引导学生得出相关信虎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门际、国内基本情况,分析鸦销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烟 2.英国的鸦片走私的概况
及给中国造成的危害。3.林
则徐虎门销烟的正义性。
(在探讨过程中,鼓
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
的补充,揭示鸦片战争爆发
的必然性)。
教科书p4:1.提取鸦片战争的信1.播放flash《鸦片通过历史情
《南京条约》。 息:时间、标志、交战双方、战争》,让学生结合英军入景的设置提高学
课件《鸦片战战争结果。 侵路线,了解鸦片战争的进生参与探讨的积
争》。 2.依次分析条约中各程。 极性,实现真正意南教科书p5小项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强调2.引导学生从内外两义上的师生互动。 京字部分:中英双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条方的实力对比。 整受到严重破坏。 败的原因。 约 3.组织学生讨论中英
《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
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危
害。
影视资料1.观看、交流、痛述引导学生认识: 激发学生增
片段:《火烧圆侵略者的贪婪。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强维护国家主权
明园》。 2.阅读教科书P6、P7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也和民族利益的历
教科书p6有关圆明园的内容和图片,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史责任感。使学生火—7:火烧圆明从中汲取相关历史信息。 术馆,被西方称为“万园之的爱国激情上升烧园、《圆明园大园”。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到“天下兴亡,匹圆水法原图》与园的行径是对中国文化的夫有责”的理性认明《圆明园大水一次洗劫,给中国造成了无识的高度。 园 法废墟》。 法弥补的损失,是侵略者的
教科书中暴行,它更是中华民族的灾
法国文学家雨难和屈辱。
果的话。
小通过“落后是要挨打的”的课堂小辩论,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发表看法。 结
[板书设计]
背景:英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清朝日益衰弱
鸦片战争 鸦片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两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战争爆发 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火烧圆明园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的说者是谁?
2.材料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此事”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决心?
参考答案:1.林则徐。2.指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之事。后来缴获英美等国商人
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3.表达了林[资料附录] 则徐禁烟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有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大约三四亿银元。1800年,英国的鸦片收入为124万多两白银,到1838年增长到519万多两白银。这是一笔骇人听闻的掠夺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