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出的作图题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出的作图题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
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
''以S叫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探究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对称”,可以解释为:“大小相等,线面垂直,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像为虚像”。
? 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 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接跟镜面垂直。
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的距离相等。 ?
? 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
? 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
去承接。
平面镜成像的这5个特点,用途非常广,出题也非常多,每一条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几条综合出题。涉及的作图题有以下几种:
1、给出物体及平面镜,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 例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作法:分别找出A、B两关于MN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
'''接A、B(说明是虚像),在A点标向上的箭头(说明是正立)。
说明:给出的镜及像,作出物体的作法与第一种情况可逆
2、给出的物与像,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例2.如图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作出平面镜。
''''作法:连接AA,BB,找出AA及BB的中的C、D,
''连接CD并在AB这一面上作虚线。 '
说明:如果物与像分开,则平面镜的位置在对称点连线段的垂线平分线上。如果物与像相交成一定角度,则平面镜的位置在夹角的平分线上。
3、只给出钟表(或字母)在平面镜的像,识别时间(或字母)。
方法有(1)在纸的背面看。(2)用笔涂印另一张纸上看。(3)找一面平
面镜识镜中的像。也可以通过作图来看,在左或右画一竖直直线代表平面
镜,作出其对称图形即可。
4、给出平面镜,发光点及经平面镜反射后过的一点,完成光路图。
例3.画出图中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 作法:作出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连接SP(背面用虚线)
交平面镜于M点。连接SM,并在SM,MP上标上箭头。
5、知两条反射线、平面镜,作出发光点并完成光路图。
例4.如图,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出发光点S.
''与L交于S,(S为发光点所成的像),作法:反向延长L21
'作S关于平面镜对称点S,连接SM,SN并标上箭头。
6、给出物、镜、眼的位置判断人眼能否看见
例5、如图有A、B、C、D四个物体(假如看作质点)问人眼(E点)能看见那几点所
成的像。
'' 作法:分别作出A、B、C、D四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B、
''C、D。
'''' 连接AE、BE、CE、DE,后面三条与平面镜有实交
点,则能看见B、C、D三点所成的像。
注:每个例题都只写出了作法,请同学们参照作法完成。
湖北省钟祥市荆襄中学 431910
李 自 刚 Lzg105101@ Tom?com 15072890151
范文二:《平面镜成像》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概念的初步建立。
2
范文三:平面镜成像实验
2.1-2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 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 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 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重合:图示,手移动B ,当看见B 与A 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 的芯上有火焰,B 正好跟A 的像重合. 这时,用笔贴近A 和B 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 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 和B 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课本从发光点S 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学生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2)学生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体验和建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五、教具学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 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 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 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 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 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 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 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 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 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 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
讨论两个问题:
(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
(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三、板书设计
七、课外探究活动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 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 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范文四:探究平面镜成像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
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成“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 (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解:
(1)因为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故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等于物距;
(2)蜡烛A和B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虚像;平面镜成虚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1)等于;(2)相等;(3)不能;虚;(4)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
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
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 平板玻璃 (选填“平面镜”“平板玻璃”),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
(2)试验中提供的平板玻璃有两种,你应该选择 薄 (选填“厚”“薄”)玻璃板进行试验,理由是 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
(3)试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室光纤应该 较暗 (选填“较亮”“较暗”)一些,实验中的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是否相等.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 (选填“前”或“后”)方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
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
己是用 左 (选填“左”“右”)手点燃蜡烛的.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
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选填“虚”“实”).
(6)保持蜡烛A静止,将玻璃板向蜡烛A以3cm/s靠近时,则蜡烛A的像以 6 cm/s向A靠近,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同组的小于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
(8)为了证实上述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试验.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根据“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等;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会越清晰;
(4)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
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大小相等,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7)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
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3)实验时,蜡烛点燃,环境较黑暗时,成像的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并且蜡烛比较亮,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会更清晰;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颠倒的,小贾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所以小贾同学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左手点燃蜡烛;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若蜡烛A以3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3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蜡烛A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6cm/s,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7)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平板玻璃;像的位置;(2)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3)较暗;(4)前;等效替代法;左;
(5)不能;虚;(6)6;不变;(7)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8)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
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平面镜的位
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大小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
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A.2cm B.1cm C.0.5cm
D.0c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
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
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
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
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
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由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3)(4)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解答】解: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
全重合,此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或相同);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相对应的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平面镜的位置;重合;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3)垂直;
(4)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范文五:平面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07级三班 李凤 学号:2007070316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科学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
学生用,平面镜成像实验器20套,白纸16开20张
教师用,三角板,平面镜成像实验器 ,白纸, 课件
六,课型,新授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图,介绍水中的倒影是山的像,提问,像与物有什么区别和关系,引出课题,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多媒体展示课题,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新课】
1,人们通过照镜子来整理妆容,生活中常用的镜子都表面平滑,这种镜子我们称其为平面镜。平面镜是那些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
展示;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生活中常用到的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多媒体展示国家大剧院夜景,整容镜,古代铜镜的图片,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回想;照镜子时对镜子眨眼,镜中像也眨眼,向镜子走近,镜中人也走近。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学生猜想,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与镜面的距离相等。
复习实验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怎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怎么比较距离, 学生讨论,可以用相同的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作为物,一个用来和像进行比较,可以用刻度尺量出距离。
提问,怎么透过平面镜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生讨论,可以选用玻璃板作平面镜。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立一块比较薄的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把一个物体放在玻璃板前面,使其在平面镜中成像,再用另一个相同物体在玻璃板后面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图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强调操作步骤,组织学生实验。
总结实验结论,A成虚像
B像物大小相等
C像物左右相反
D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E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多媒体展示,猴子捞月的图片
提出问题;猴子能捞起水中的月亮吗,
用此问题提出虚像的概念,并与实像做对比。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为何有那么多特点,以及平面镜成像为何是虚像,接下来我们就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静成像应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根据成像原理作图
【课堂小结】欣赏平面镜对称之美。 九、作业
练习册
十、板书设计
4、3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 平面镜成像特点,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
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D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E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成轴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
四、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根据成像原理
根据成像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出的作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