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前 言
1.1任务由来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 有限公司的委托,xx 开展对xx 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2.1主要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 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 (代初步设计) 。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
1、论证xx 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
2、根据《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1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
【2002】10号文。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 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该征地范围位于东城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8°14′41″,北纬27°56′13″,规划征地面积18530m 2。场地位于xx 城区,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
图1 xx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气象、水文
xx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 ,平均月降雨量96.84mm 。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 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 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 。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 ,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 /h 时保证率为P =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 /h 时保证率P =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 =96%(相当于25年一遇)。
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xx 江东岸,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总体呈树枝状分布,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仅雨季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溪水从东至西汇入xx 江。xx 江枯季水位354.3m ,历年最高洪水位375m ,水位枯、雨季涨幅较大。
2.2.2地形地貌
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 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 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 ,东界最低海拔440m ,高差达148m 。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 ,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 ,相对高差52m ,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2.2.3地层岩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S 3)、泥盆系(D )、石炭系(C )地层
沉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出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
第四系(Q 4):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
厚1~5m 。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 1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
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 ,分布于斜坡顶部。
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 x ):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
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 。
2.2.4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x 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xx 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岩层倾向260°~329°,倾角30°~6°,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二叠系下统(P 1)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S 2)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S 2)的泥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上
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倾向95°倾角85°(密度2~3条/m)和倾向84°倾80°(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 )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另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但在建设用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组合,常常容易失稳,是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5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8306-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评估区靠近
塘头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3、4级地震的现象。
2.2.5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流量在0.02~0.6 l/s。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
(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1~3 l/s.km2。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l/s.km2。
(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xx 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
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xx 江岸边出露,注入xx 江,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
3. 危岩体基本特征
3.1形态特征
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共有两群,发育有倾向42°倾角75°(密度2~3条/m)和倾向80°倾角84°(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及风化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 )长度为(5~30m )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横向裂隙,裂隙宽多为1~3cm, 多为1~2m 3小型危岩体,其中在BT1 处有的长、宽、高分别为8m 、3m 、30m 左右,近700m 3左右较大的危岩体,其稳定性差,仅距拟建场地20~30m ,对拟建场地危害大
3.2危岩体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 1q+m)深灰色、
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 ,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4.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局部可见掉块现象, 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 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种:
(1)块体塌落,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在重力、雨水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塌落,块体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约0.1~10m 3不等,对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2)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下部,岩体沿层面下滑,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
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及其与边坡面的关系,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3.1.1边坡安全等级
该工程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地貌呈多台阶,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根据《技术要求》,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部分为岩质顺向坡。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1.2设计标准
设计工况:自重+暴雨作用。
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为1.25。
3.2稳定性计算
3.2.1计算方法
(1)平面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平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
K =(W cos α-U )tan ?'+c 'F
W sin α
式中: W ——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U
——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c '、?'——滑面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
F ——滑面面积
α——滑面倾角
(2)折线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P i =(W i sin αi +Q i cos αi )-c i 'L i +(W i cos αi -Q i sin αi -U i )tan ?i '+P i -1?ψi K
ψi =cos (αi -1-αi )-sin (αi -1-αi )tan ?i '
K
求解安全系数K 的条件是P n =0;式中:各符号定义同上。
3.2.2计算工况
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
工况一:天然状况(坡体自重)
工况二:天然状况+暴雨(坡体自重+暴雨)
3.2.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
表3-1 稳定性计算参数表
3.2.4潜在滑动面的确定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优势结构面是对边坡变形和破坏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包括岩层面和节理面。通过对优势结构面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初步确定边坡最可能的滑动面。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构成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结构面有灰岩层面、节理面。据此分析可得如下两类潜在滑动面:①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②层面与节理面组合面和节理面与节理面的组合面。本边坡岩体中层面、节理面发育,主要有两组节理,它们的组合面是构成本边坡最主要的潜在滑动面。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本边坡计算模型(见工程地质1—1至3—3剖面图) 。其中Pm1为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Pm2为层面与节理面、节理面与节理面组合构成的潜在滑动面。每一滑面的形态都是根据立面素描图中结构面的具体位置和平均迹长划上的,它反应各剖面所代表的边坡的滑动模式和边界条件。
3.3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利用前述的边坡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得1-1′、2-2′、3-3′三个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如表3-2。
表3—2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及上表稳定性计算结果,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如下:
1)该边坡自形成以来,坡顶时有崩塌掉块现象,边坡中上部可见明显被切割的大块体,拉裂缝在4~5cm 之间,对拟建场地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拟建场地的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并进行坡面喷浆支护。
2)天然工况下,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地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
1.25。但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边坡中上部曾多处出现岩体移滑及局部崩塌掉块现象。
3)天然+暴雨工况下,该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其中1-1′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2-2′和3-3′剖面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贮备,经现场勘察该部位崩塌掉块发生频率较多,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支挡措施。
4)从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设置地表截排水系统,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4.1防治目标与原则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鉴于该边坡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整治,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一次性根除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基本原则是:
1、 贯彻以防为主,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注重实效,一
次根除
不留后患的原则。
2、治理工程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3、贯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生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
相配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4.2方案的论述和拟定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暴雨工况下,2-2和3-3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在安全系数Ks 取1.25时由剩余推力法计算可知2-2和3-3剖面的剩余推力如图4-1和4-2:
图4-1 2-2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图4-2 3-3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边坡上部的剩余推力均为零,而下部则有剩余推力, 边坡上部岩体主要破坏模式为有两组结构面和层面切割而形成的块体,下部局部可形成浅层局部滑动,同时会对上部块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鉴于以上原因,为保证工程拟建场地的安全,对该边坡的治理必须达到三个目的:①坡面防护,以防止边坡表层松散块体掉落及地表水对岩块的冲刷;②支挡结构,在此考虑简单的支护结构来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③地表截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及下渗, 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边坡的地形特征,现拟定采取以下治理方案:
①在边坡顶部高程528~555m 之间设置间距为4×4m 的预应力锚索, 以加固边坡中上部裂隙岩块。
②在高程508~528m 之间喷素混凝土后挂网,然后在喷素混凝土, 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
③在边坡前缘陡壁坡脚处设置浆砌块石挡土墙, 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④在高程525m 处附近设置截水沟,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 排水沟与挡土墙相连。
第五章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5.1坡面整形设计
在保持原有地形坡度的情况下,清除边坡表面风化、松动破碎的岩石,在打预应力锚索和挂网喷砼护坡前需要清理,清理厚度0.3-1.2m 。
5.2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
5.2.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5.2.2预应力锚索工程布置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坡形、坡高, 在高程528m ~555m 之间设置预应力锚索。根据坡高及坡形将锚固区分为A 区和B 区,在A 区设置11根预应力锚索,在B 区设置10根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和排距均为4m 。
5.2.3预应力锚索设计
(1)危岩体计算模型
根据边坡层面和节理产状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危岩体能破坏模式为双滑块破坏模式,其计算模型如图5-1:
(2)主要设计参数
① 危岩体抗滑锚固力 双滑块边坡受力分析图 图5-1 危岩体计算模型示意图
根据层面和节理面的组合情况分析,层面(倾向310°, 倾角20°)和节理(倾向42°, 倾角75°) 构成的组合面是主要的贯通的潜在滑动面, 由其切割形成的块体多面向临空面, 且块体体积较大, 是最主要的危块体, 具体模型详见锚索剖面布置图。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假定主滑块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可求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
F s =被动滑块抗滑力C 1L 1+[W 1cos β1+P sin (β2-β1)-U 1]?tan ?1 =被动滑块下滑力W ?sin β1+P cos β2-β1式中:P =W 2(sin β2-cos β2?tg ?2)+U 2tg ?2-C 2L 2;W 1、 W 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
2的自重;U 1、U 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水压力;C 1、C 2分别为滑块1和滑
块2的粘聚力;φ1、φ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摩擦角;L 1、L 2分别为滑
块1和滑块2的滑面长;β1、β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倾角。
如果考虑作用于边坡上的加固力T ,则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F s =C 1L 1+[W 1cos β1+P sin (β2-β1)-U 1+T sin (δ+β1)]?tan ?1 W ?sin β1+P cos β2-β1-T cos δ+β1式中:T 为施加于边坡上的加固力;δ为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于是,边坡达到许可安全系数数值[Fs]时,所需要的加固力为: T =
+W 1(sinβ1?[F s ]-cos β1?tan ?1) +P {cos(β2-β1)?[F s ]-sin (β2-β1)tan ?1}cos δ+β1?[F s ]+sin δ+β1tan ?1U 1tan ?1-C 1L 1
cos δ+β1?[F s ]+sin δ+β1tan ?1
② 锚固角
锚索倾角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此根据经验参数取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δ=25°
③ 锚索间距及排距
锚索间距应以所设计的锚固力能对岩体提供最大的张拉力为标准, 根据规范5在此取锚索间距采为4m ,排距为4m,
④ 设计锚固力
由以上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计算知危岩体总锚固力T =687. 9KN
根据总锚固力及锚索间距和沿滑动方向的排距可计算单孔锚索的锚固力:
T D =(T ?D ) /n =917. 2KN
⑤ 内锚固段长度确定
根据规范和经验类比在此取内锚固段长度为7m ,根据规范(5)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L 1≥K ?d f st ?=6. 57(m ) 4f cs
d 2f st L 2≥K ??=5. 46(m ) 4D f cr
d 为锚索体直径(cm );D 为钻孔直径(cm );f st 为锚索体设计抗拉强度(N /vm 2);f cs 为水泥砂浆与锚索的设计粘结强度(N /cm 2);f cr 为水泥砂浆与孔壁岩体的设计 粘结强度(N /cm 2);K 为安全系数;L 1,L 2为内锚固段长度(cm )。
故设计内锚固段长度能满足要求。
⑥ 锚索长度确定
锚索长度根据被锚固岩体强度确定,在此根据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将锚索长度设为15m 、16m 、17m 、18m 、19m 、20m 、22m 七个等级。根据规范(5)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L 3≥K s T D 2πτ 式中:K s 为安全系数;T D 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N );τ为岩石抗剪强度,取
抗压强度的1/12。经过验算七的等级的锚索长度均能满足要求。
5.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5.3.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3.2挂网喷砼护坡工程布置
在锚固区喷砼采用一次喷射, 喷射砼厚度为70mm, 在锚固区下部至坡脚516高程之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 分两次喷射,边坡整形后初喷60mm 厚C20混凝土,待钢筋网安装完毕后,第二次喷90mm 厚C20混凝土。
范文二: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
程竣工报告
**************************
20XX年X月
1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
程竣工报告
(2011.3—2011.5)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总工程师:
院 长:
资质证书编号:
报告提交单位:
报告提交时间:
2
目 录
目 录.............................................................. 3 绪 言............................................................... 1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
一、施工依据主要技术文件及规范 ..................................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 2
二、主要施工条件及特点 .......................................... 3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
一、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 4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 ...................................... 5
(一)施工顺序............................................... 5
(二)施工方法............................................... 6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9 第五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10
一、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 10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查制度 ..................................... 11
三、保证安全施工生产的管理措施 ................................. 14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15 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的保证措施................................ 15
一、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5
二、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 16 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 16 第十章 结论....................................................... 17
3
绪 言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任务由:************************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项目部承担,我项目部全体人员用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克服了施工区复杂的施工条件给生活和施工带来的种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质量、安全保证的相关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次施工任务。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合同工期为: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6月23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120天;实际施工期为2011年3月3日至5月4日,历时63天。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依据主要技术文件及规范
1、《************************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项目施工图
设计》文件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J119-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安全生产管理办法》(KK/,,)
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试行)(2006)
1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
13、《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位于甘肃省************************,距离武都城区26.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1′48″,北纬33?30′59″,交通十分方便,有G212国道可直接到施工区域。甘肃省************************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区山体属典型的中山地貌类型,山体高度约200m,地形相对高差140m,平均坡度约40,50?,坡体上部较陡立,下部相对平缓,局部有鹰嘴崖。斜坡中上部发育贯穿裂缝多条,裂缝宽度2,30cm,主要可分为3段,每段20,30m不等,累计长度大于50m。裂缝深度变化较大,约3,5m不等。该工程区斜坡全长约310m,主要可分为5片危岩体。
主要治理措施:
(1)、针对1#、2#、3#、4#、5#危岩体采用主动防护网拦护危岩体落石隐患。
(2)、针对1#、2#、3#、4#、5#危岩体在坡体中下部采用环形被动防护网拦护,进一步阻拦危岩体及其下坡面产生的落石危害。
我单位于2011年3月1日进驻施工现场,2011年3月3日监理部下达开工令,至2011年5月4日按合同工期提前完成全部施工
2
任务。完成建筑工程总投资:贰佰叁拾玖万陆仟贰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
2、地质情况
(1)、该危岩体治理项目,斜坡整体基岩产状20~30??5?~10,岩层反倾,主要由中厚层志留系灰岩和板岩互层,呈整合接触,无发育断层从斜坡通过,坡体表面岩体呈强风化——中风化,较破碎,岩石强度较低,大部分为坡积物,岩性与母岩相同。
(2)、该危岩体无明显地下水,无整体滑动痕迹,说明整体山坡稳定性较好,山体整体滑坡的可能性较小,局部残坡积层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落石掉落现象。
3、结构特点
本工程为危岩体加固治理工程,抗震设计按八度地震烈度设防,以柔性网防护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地质灾害治理。
4、材料要求
各种规格的柔性防护网及配件采取工厂标准化生产,施工现场组装。
二、主要施工条件及特点
1、施工条件
(1)、本工程总工期2个月,工期要求紧。在施工期间,主要以春季、夏季施工为主,雨水较为充足。
(2)、本工程组织施工合理,计划安排紧凑,流水作业清晰得当。 (3)、工程施工区域在G212国道旁,材料进场条件较好。
3
(4)、水泥从武都县城购买,机械运输至现场,运距26.9km。 (5)、砂产地距现场20km,采用机械运输。
(6)、现场水电较为不便。
2、施工特点
(1)、施工现场位于下猴子村上部山坡上,坡下村民及村民房屋较多,安全施工要求高。
(2)、工程施工区位于山坡上,基本无道路通行,所有施工材料均需要二次搬运,施工难度较大。
(3)、危岩体防治难度大,对施工自身协调安排和安全防护要求高。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一、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一)、技术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建设方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相关数据。
3、《工程测量规范》。
(二)、导线闭合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进行导线闭合测量,根据施工平面布置设置测量中转点(标高控制点),施工区域定位放线。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后,对设置的测量中转点(标高控制点)采用埋设水泥桩或挖坑现浇砼标桩进行保护设置。
(三)、原始剖面测量
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对施工区域原始坡面地形进行剖面测量,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
4
单位进行审核。
(四)、剖面测量
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对施工区域根据设计要求对危岩体进行剖面测量,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
(五)、定位放线
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拦挡墙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
(六)、标高控制方案
1、本工程设置二个以上的标高控制点,其作用:一是供相互校核,二是施工现场的任何位置都能同时后视到二个标高控制点,三是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2、标高控制点设置在施工区域附近,有利于保护和利用。
(七)、质量保证措施
一是各种测量仪器、工具须经校验后 才可用于测量。二是测量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三是导线闭合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四是用于定位放线、剖面测量的各有关数据经检查无误,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签字确认后才能用于施工。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
(一)施工顺序
2 本工程共安装RXI—100型被动防护网840M,GPS2型主动防护网
24610M。
1、被动防护系统钢柱基础的位置,确定上拉锚杆及侧拉锚杆孔孔位后即可进行锚杆钻孔或混凝土浇筑工作,待以上工序完毕后既进行锚杆的安装及锚固灌浆,养护24小时后,即可进行钢柱、上拉锚绳、下拉锚绳、支撑绳的安装;其后进行防护网的安装;防护网安装
5
完毕后,再进行格栅网的安装。
2、主动防护网的基础锚杆孔及上拉、侧拉、锚杆孔的施工,施工完后再分别进行锚杆安装、锚固灌浆、养护、防护网安装。防护网自上而下的进行安装。
(二)施工方法
RXI-100
1、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2、基座锚固
(1)基座位置的地面(或基础面)应平整,基座平面与地面(或基础面)应保持水平。如果地面(或基础面)凹凸不平,可用M20水泥砂浆抹平。
(2)在基座顶部预埋地脚螺栓锚杆。
3、锚杆孔的灌注
(1)灌注应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宜采用中细砂,粒径一般不大于2.5mm,使用前应过筛。
(2)砂浆配合比:砂浆标号不应低于M30,水泥:砂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5—0.5。
(3)灌注采用人工注浆。
4、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5、钢柱及上侧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的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6
(4)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6、侧拉锚绳的安装:
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7、上支撑绳安装:
将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第1根钢柱将支撑绳并放置于顶部的挂座的内侧。在第二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如此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绕至该钢柱基座的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在距钢柱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连接(仅用30%标准紧固力)。
8、底部支撑绳安装:
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在第三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安装支撑绳在基座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向安装。在距钢柱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连接(仅用30%标准紧固力)。
9、环形网的安装:
将环形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环形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挂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环形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位置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更为安全,此后
7
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环形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环形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断,并在其中点作上标记;环形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向左逐步将网与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到达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过(不能缠绕到挂座上),转向下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基座挂座,直到跨越环形网下缘中点1m为止,最后用绳卡将缝合绳与环形网固定在一起,绳卡应放在离缝合绳末端约0.5m的地方。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将两张网缝合在一起,当到达下支撑绳时转向该张网缝合,当两个方向缝合绳有0.5m交错后,可分别将缝合绳固定在环形网上。环形网也可以采用下支撑绳直接穿过环形网的方式安装,缝合绳则在环形网左右侧固定在环形网上。
10、格栅安装:
(1)格栅铺挂在环型网的内侧,并应叠盖环型网上缘,用扎丝固定到网上;
(2)格栅底部应沿斜坡向上铺设0.2—0.5m左右,并为使下支撑绳与地面间不留缝隙,用一些石块将格栅底部压住;
(3)每张格栅网间叠盖约10cm;
(4)用扎丝将格栅固定到网上,每平方米固定约4处。
GPS2
1、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 ,
2、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8
3、注浆并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注浆,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
灌浆采用人工灌浆。 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4、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5、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5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6、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3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我院成立了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项目部,管理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地灾治理项目。
1、施工前,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
2、认真检查和处理作业区的危石,施工机具应布置在安全地带。
3、施工前在作好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前,对所用安全设施、安全用具进行仔仔细细的检查,杜绝事故隐患。
4、所有施工机具使用前检查试运转,方能专人使用。
5、处理机械事故时,在设备停机时检查,维修。
9
6、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及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把各项安全施工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7、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进入现场设立“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等等。安全标语要规范。
8、坚持“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9、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
10、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材料、设备、机具堆放有序,各工序各完成后即使清理场地。材料按不同种类,规格挂牌堆放。
第五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一、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我院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及程序文件执行,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场地造成人身伤亡。
1、安全管理目标:安全事故频率降低2‰以内,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2、建立健全各级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层层安全责任制,明确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组员由现场管理人员及生产班组长,每周开展二次安全检查活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10
4、建立二级安全交底责任制。根据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结合院有关安全规定及章程,工人进场前,先进行一次有关施工结构、现场周围环境、安全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的教育活动。在每道工序操作之前,由项目部组织施工员、专职质安员对操作班组进行分部分项书面和口头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抽查和操作过程中的检查,做到安全生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人人有责。
5、建立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查管理、查制度、查作业面、查隐患、查整改落实。检查的主要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着重做好日常工作中的三检查,即作业前检查、作业中检查、作业后检查,做到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临边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
6、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时管理、及时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管理制度
(1)、分部工程安全交底制度:对分部工程必须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及记录,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2)、安全检查制度:每周两次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顿,防患于未然。
(3)、安全教育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并有安全活动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必须持证上岗,不得使用未经培训特种作业的人员操作。
(5)、施工现场有安全警示标志。
(6)、建立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11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制度保证 经济保证 提高全员意识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承包责任制 施工技术 安质科 奖罚分明
奖罚分明 各月 工季安 安种年全 全安安总安为奖罚分明 奖罚分明 全全结全了生检评第生产查比一 产 制制制
度 度 度 总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4‰,严防高空坠落等各类事故发生
1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质安科 安全管理小组
项目部安全监察员:
施工队专职安全员:
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工程概况安全防护、工程进度以及建筑常识进行教育,并有学习人员履行签字手续。
(2)、施工员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包括劳动纪律学习、公司劳动制度、劳保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等学习。
(3)、悬挂标志牌,用以警示。
3、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为了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损失和造成不良影响,制定强硬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隐患必须定人、定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施工员负责及时进行复查达到合格,对出现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的行为作严肃处理。
(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每两周由项目经理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为加强安全管理与防护提供依据。
13
三、保证安全施工生产的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领导、部门及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院关于安全责任制的规定,企业全体职工都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落实好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考核;落实好各种安全技术规程。该工程配合专职安全员一人,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项目经理确保单位工程安全达标及经济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指标。
(2)、目标管理
根据公司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防止重伤事故发生,杜绝死亡事故、重大机械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考核办法,对责任目标按承包协议进行考核,实行奖罚制度。
(3)、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做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要全面,针对性要强,交底履行书面签字手续。
(4)、安全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制度,对新进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做到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都是经特种作业培训人员,并持证上岗。
(6)、工伤事故处理
发生伤亡事故后,应立即报告领导,填表并及时上报。重伤或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概况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
14
门和当地劳动、公安、人民检察院及工会。
事故的调查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按时下列步骤进行:
?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组织调查组;
?现场勘察;
?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根据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写出调查报告
?事故的审查并结案。
(10)、安全标志
施工现场在醒目的地方挂设安全标志。安全标志要严格按照总平面图布置,以便查遗补缺。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1、领导班子配置:配备强有力的高素质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工期和经济效益,对履行合同条款负有直接责任。
2、施工进度管理:强化计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有明确控制目标的施工网络计划,并随施工进度的变化,及时对网络计划进行高整。
3、制定奖罚制度:分阶段制定目标责任状,用经济手段对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进行经济奖罚,增强施工人员的工期意识。
4、抓紧施工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的保证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院自始至终都做好了对现场文明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现场消防保卫的管理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赞扬。 一、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场容管理
15
1、施工现场周围封闭严密。
2、施工现场大门醒目处设置标志牌,其内容如下:
工程名称:建筑面积、造价、建设和监理单位。
工地管理人员姓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
挂设: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进度网络图、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及经济技术指标计划表。
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明确划分,设置标牌,标明场容场貌负责人。
项目管理人员一律佩带身份卡,质量员佩带红底,白字袖标,安全员佩带绿底、白字袖标。现场设置质量和安全警示牌。 (二)、施工现场治安保卫组织
成立以安全员为组长,三名着装统一的专业人员为组员,对现场进行巡逻,引导村民安全通行、制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确保安全的施工环境。
二、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1、确定专人负责消防保卫工作,施工队实行对项目部班子负责的保卫工作制度。
2、配备并及时检查各种消防设施,以备万一。
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
受************************委托,由
************************承担的************************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我院在进入现场施工前,根据审查通过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审
16
查会的要求对本工程进行施工。
主要工作量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工序完成。完成建筑工程总投资:贰佰叁拾玖万陆仟贰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
表8—1 实际完成工程数量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设计工程量 实际完成工程量
3 1 危石清理 M100 195 2 4.5m锚杆工程 根 514 544
23 GPS2型主动防护网 M 4430 4610
BXI-100型被动防24 M 840 840 护网
25 裂缝夯填 M 50 125
36 裂缝灌浆 M 10 25
第九章 治理效果、社会效益
通过对************************危岩体和滑塌体的治理取得了以下效果和效益:
?通过治理,消除了威胁************************安全巨大隐患。
?通过治理,把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怀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学全体师生对危岩体随时可能坠落的恐慌,对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十章 结论
自5.12地震后,在国家投入大批灾区重建资金的前提下,经过项目主管单位的有效控制、监理单位的认真监督、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及广大施工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危岩体和滑
17
塌体治理工程已如期竣工,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均按程序会同各方进行了严格检查验收。
工程施工有关结论如下:
(1)************************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完成工作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陡崖、峭壁的复杂施工条件下,工程施工历时63天,如(2)
期竣工。在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
(3)************************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措施、技术得当,施工质量合格率100,。
(4)************************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学全体师生对危岩体随时可能坠落的恐慌,对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帮助,得到*************监理的现场监督和认真检查,使该治理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8
范文三:xx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前 言
1.1任务由来
2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开展对xx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2.1主要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 (代初步设计)。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
1、论证xx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
2、根据《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1 第1页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1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
【2002】10号文。
2 第2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2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该征地范围位于东城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8?14′41″~北纬27?56′13″~规划征地
2面积18530m。场地位于xx城区~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
图1 xx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
2.2地质环境条件
3 第3页
2.2.1气象、水文
xx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平均月降雨量96.84mm。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h时保证率为P,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h时保证率P,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96,,相当于25年一遇,。
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xx江东岸~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总体呈树枝状分布~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仅雨季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溪水从东至西汇入xx江。xx江枯季水位354.3m~历年最高洪水位375m~水位枯、雨季涨幅较大。
2.2.2地形地貌
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东界最低海拔440m~高差达148m。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相对高差52m~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2.2.3地层岩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地层3
沉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出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
第四系,Q,: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4
4 第4页
厚1,5m。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1
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顶部。
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x
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
2.2.4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x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xx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岩层倾向260?,329?~倾角30?,6?~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二叠系下统,P,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S,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12
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S,的泥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上2
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倾向95?倾角85?,密度2,3条/m,和倾向84?倾80?,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另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但在建设用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组合~常常容易失稳~是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5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8306,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度。评估区靠近塘头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3、4级地震的现象。 2.2.5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
5 第5页
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流量在0.02~0.6 l/s。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
,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1,3
2l/s.km。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2l/s.km。
,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xx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xx江岸边出露~注入xx江~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
3.危岩体基本特征
3.1形态特征
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共有两群~发育有倾向42?倾角75?,密度2,3条/m,和倾向80?倾角84?,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及风化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长度为,5,
6 第6页
30m,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横向
3裂隙~裂隙宽多为1,3cm,多为1,2m小型危岩体~其中在BT1 处有的长、
3宽、高分别为8m、3m、30m左右~近700m左右较大的危岩体~其稳定性差~仅距拟建场地20,30m~对拟建场地危害大
3.2危岩体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q+m,深灰色、1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4.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局部可见掉块现象,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种:
,1,块体塌落~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在重力、雨水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塌落~块
3体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约0.1,10m不等~对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2,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下部~岩体沿层面下滑~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
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及其与边坡面的关系~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7 第7页
3.1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3.1.1边坡安全等级
该工程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地貌呈多台阶~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根据《技术要求》~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部分为岩质顺向坡。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1.2设计标准
设计工况:自重+暴雨作用。
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为1.25。
3.2稳定性计算
3.2.1计算方法
(1)平面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平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
,,,,Wcos,Utan,cF,,K,Wsin,
W式中: ——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U——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c、,——滑面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
F——滑面面积
,——滑面倾角
(2)折线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cL,W,Q,Ucossintan,,iiiiiiii,,P,W,,Q,,,P,,sincosiiiiii,1iK
8 第8页
,sin,,,,,tan,i,1ii,,cos,,,,,,ii,1iK
P,0nK求解安全系数的条件是,式中:各符号定义同上。 3.2.2计算工况
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
工况一:天然状况,坡体自重,
工况二:天然状况+暴雨,坡体自重+暴雨,
3.2.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
表3-1 稳定性计算参数表
容重 饱和容重 粘聚力 摩擦角 33KN/m KN/m kPa (?)
栖霞,茅口组灰岩层—— —— 67 30 面
栖霞,茅口组灰岩节25 26 75 31 理
3.2.4潜在滑动面的确定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优势结构面是对边坡变形和破坏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包括岩层面和节理面。通过对优势结构面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初步确定边坡最可能的滑动面。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构成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结构面有灰岩层面、节理面。据此分析可得如下两类潜在滑动面:?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层面与节理面组合面和节理面与节理面的组合面。本边坡岩体中层面、节理面发育~主要有两组节理~它们的组合面是构成本边坡最主要的潜在滑动面。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本边坡计算模型(见工程地质1—1至3—3剖面图)。
9 第9页
其中Pm1为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Pm2为层面与节理面、节理面与节理面组合构成的潜在滑动面。每一滑面的形态都是根据立面素描图中结构面的具体位置和平均迹长划上的~它反应各剖面所代表的边坡的滑动模式和边界条件。
3.3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利用前述的边坡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得1-1′、2-2′、3-3′三个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如表3-2。
表3—2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稳定性系数
剖面 潜在滑动面
天然状况 天然状况+暴雨
1-1 Pm1 1.576532 1.392839
2-2 Pm1 1.334545 1.159826
3-3 Pm1 1.297307 1.098098
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及上表稳定性计算结果~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如下:
1,该边坡自形成以来~坡顶时有崩塌掉块现象~边坡中上部可见明显被切割的大块体~拉裂缝在4,5cm之间~对拟建场地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拟建场地的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并进行坡面喷浆支护。
2,天然工况下~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地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25。但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边坡中上部曾多处出现岩体移滑及局部崩塌掉块现象。
3,天然+暴雨工况下~该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其中1-1′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2-2′和3-3′剖面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贮备~经现场勘察该部位崩塌掉块发生频率较多~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支挡措施。
4,从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
10 第10页
大~因此应设置地表截排水系统~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11 第11页
4.1防治目标与原则
2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鉴于该边坡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整治~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一次性根除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基本原则是:
1、 贯彻以防为主~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注重实效~一
次根除
不留后患的原则。
2、治理工程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3、贯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生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
管理
相配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4.2方案的论述和拟定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暴雨工况下,2-2和3-3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在安全系数Ks取1.25时由剩余推力法计算可知2-2和3-3剖面的剩余推力如图4-1和4-2:
Ks=1.25时2-2剖面的剩余推力曲线
250
200
150
100
50
0剩余推力(KN/m)
123456789
条块编号
天然工况+暴雨
图4-1 2-2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12 第12页
Ks=1.25时3-3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200
150
100
50
0剩余推力(KN/m)
123456789
条块编号
天然工况+暴雨
图4-2 3-3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边坡上部的剩余推力均为零~而下部则有剩余推力,边坡上部岩体主要破坏模式为有两组结构面和层面切割而形成的块体~下部局部可形成浅层局部滑动~同时会对上部块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鉴于以上原因~为保证工程拟建场地的安全~对该边坡的治理必须达到三个目的:?坡面防护~以防止边坡表层松散块体掉落及地表水对岩块的冲刷,?支挡结构~在此考虑简单的支护结构来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地表截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及下渗,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边坡的地形特征~现拟定采取以下治理方案:
?在边坡顶部高程528,555m之间设置间距为4×4m的预应力锚索,以加固边坡中上部裂隙岩块。
?在高程508,528m之间喷素混凝土后挂网~然后在喷素混凝土,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
?在边坡前缘陡壁坡脚处设置浆砌块石挡土墙,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在高程525m处附近设置截水沟~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 排水沟与挡土墙相连。
13 第13页
第五章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5.1坡面整形设计
在保持原有地形坡度的情况下~清除边坡表面风化、松动破碎的岩石~在打预应力锚索和挂网喷砼护坡前需要清理~清理厚度0.3-1.2m。 5.2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
5.2.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4 第14页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5.2.2预应力锚索工程布置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坡形、坡高,在高程528m,555m之间设置预应力锚索。根据坡高及坡形将锚固区分为A区和B区~在A区设置11根预应力锚索~在B区设置10根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和排距均为4m。 5.2.3预应力锚索设计
,1,危岩体计算模型
根据边坡层面和节理产状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危岩体能破坏模式为双滑块破坏模式~其计算模型如图5-1:
W2
P
滑块2(主动)
W1 滑块1(被动)
U2
β2
T
U1 β1
双滑块边坡受力分析图
图5-1 危岩体计算模型示意图
,2,主要设计参数
? 危岩体抗滑锚固力
根据层面和节理面的组合情况分析~层面,倾向310?,倾角20?,和节理(倾向42?,倾角75?)构成的组合面是主要的贯通的潜在滑动面,
15 第15页
由其切割形成的块体多面向临空面,且块体体积较大,是最主要的危块体,具体模型详见锚索剖面布置图。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假定主滑块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可求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
,,,,CL,Wcos,Psin,,U,tan被动滑块抗滑力,,,,11112111F, ,s被动滑块下滑力,,W,sin,,Pcos,,,121
,,式中:,W、W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P,Wsin,,cos,,tg,,Utg,,CL1 222222222
2的自重,U、U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水压力,C、C分别为滑块1和滑1212
块2的粘聚力,φ、φ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摩擦角,L、L分别为滑1212块1和滑块2的滑面长,β、β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倾角。 12
如果考虑作用于边坡上的加固力T~则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CL,Wcos,Psin,,U,Tsin,,tan,,,,,,111121111 F,s,,,,W,sin,,Pcos,,,,Tcos,,,1211
式中:T 为施加于边坡上的加固力,δ为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于是~边坡达到许可安全系数数值[Fs]时~所需要的加固力为:
,,,,,,,,W(sin,[F],cos,tan),P{cos,,[F],sin,tan},,,,11s1121s211T,,,,,,,,,,cos,,[F],sin,tan1s11 ,Utan,CL1111,,,,,cos,,,,[F],sin,,,tan,1s11
? 锚固角
锚索倾角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根据经验参数取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δ=25?
? 锚索间距及排距
锚索间距应以所设计的锚固力能对岩体提供最大的张拉力为标准,根据规范5在此取锚索间距采为4m~排距为4m,
? 设计锚固力
由以上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计算知危岩体总锚固力 T,687.9KN
根据总锚固力及锚索间距和沿滑动方向的排距可计算单孔锚索的锚固
16 第16页
力:
T,(T,D)/n,917.2KND
? 内锚固段长度确定
根据规范和经验类比在此取内锚固段长度为7m~根据规范,5,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fdstL,K,,,6.57(m) 14fcs
2fdst L,K,,,5.46(m)24Dfcr
2d为锚索体直径(cm);D为钻孔直径(cm);f为锚索体设计抗拉强度(N/vm);st
2f为水泥砂浆与锚索的设计粘结强度(N/cm);f为水泥砂浆与孔壁岩体的设计 cscr
2粘结强度(N/cm);K为安全系数;L,L为内锚固段长度(cm)。12
故设计内锚固段长度能满足要求。
? 锚索长度确定
锚索长度根据被锚固岩体强度确定~在此根据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将锚索长度设为15m、16m、17m、18m、19m、20m、22m七个等级。根据规范,5,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L,KT2,, 3sD
K,T式中:为安全系数,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N,,为岩石抗剪强度~取sD
抗压强度的1/12。经过验算七的等级的锚索长度均能满足要求。 5.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5.3.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17 第17页
5.3.2挂网喷砼护坡工程布置
在锚固区喷砼采用一次喷射, 喷射砼厚度为70mm,在锚固区下部至坡脚516高程之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分两次喷射~边坡整形后初喷60mm厚C20混凝土~待钢筋网安装完毕后~第二次喷90mm厚C20混凝土。
5.3.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1,喷砼参数
I(喷砼厚度:
《规范4》4.3.3~最小喷砼厚度不小于50mm~最大喷砼厚度不大于200mm~设计喷砼取150mm。
II(喷砼强度:
据《规范3》9.3.4及9.3.7~确定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钢筋网参数
据《规范3》9.3.7~钢筋网制作选用φ6mmHPB235级钢筋~网格间距为20×20cm。
5.4挡土墙工程
5.4.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挡土墙》,04J00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4.8.15,,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4.2挡土墙工程的布置
18 第18页
根据剩余推力计算结果,见图4-1和4-2,及边坡的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布置第9个条块处~即边坡陡坎坡脚处。根据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呈折线布置~第一段,北侧,长22.9m~第二段9,南侧,长7.3m~挡土墙高6m~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5.4.3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的计算模型如下:
a
填挡
土m2墙
1:1:0
H0
地表
Lh
1:m3
db
图5-2 挡土墙计算模型
,2,主要设计参数
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p13表C-1确定
,填料内摩擦角,挡土墙墙后填料采用粘性土含量50—40,~碎石含量占50—60,的碎石土。挡土墙计算内摩擦角根据该路段采料场地勘察报告取
,值~采用=30?
挡土墙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根据,
,工程挡土墙墙背粗糙状况及填土排水条件~墙背与墙背填料摩擦角取
19 第19页
,==15?。 0.5,
,挡土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表D-1
,确定基底摩擦系数。根据碎石填土的密实度、充填物状况及风化程度确定
,该摩擦系数采用=0.5。
H——挡墙墙背高度~取5.00m,
,——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对直立式挡墙为0,
,——墙后填土边坡坡角~取,,
,——地震角~本次设计取0,
,墙后填土的天然重度:=25KN/m3,
,填土饱和重度:=26KN/m3,
,浆砌石的重度:=23KN/m3,
,地基土的容重:=25KN/m3,
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700kP。
,3,材料型号及构造设计
根据《挡土墙》,04J008,表7.1中的各类型挡土墙的修建材料~采用M10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和基础~毛石强度等级为MU30~毛石的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30%。墙背填料根据附近土源~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石或砂土~当选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得选用膨胀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填料。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4,挡土墙的截面尺寸设计
20 第20页
根据该路段挡墙设计荷载及挡墙设计高度,H,确定其截面尺寸。包括:
墙顶宽度a、墙底水平宽度b、墙趾高h、墙趾宽d、挡墙墙面倾斜度m1、
挡墙墙背倾斜度m2及挡墙基底倾斜度mp。
表5-1 挡土墙拟定截面尺寸
墙高(m) 6 项目
墙顶宽度b(m) 0.8
墙底水平宽度B(m) 2.3
墙趾高h(m) 0.0
墙趾宽d(m) 0.0
挡墙墙面倾斜度 4:1
挡墙墙背倾斜度 0
挡墙基底倾斜度 0
挡墙后边坡坡比 1:0 ,5,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中的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
2F,0.5,HKaa
其中主动土压力系数:
2,,,cos,,,,,Ka2,,,,,,,sin,sin,,,,,,2,,,,,,,,,,,coscoscos,,1,,,,,,,cos,,cos,,,,,,,,
3,式中:—墙后填土的重度,KN/m,,
,——填土内摩擦角,度,,
21 第21页
——地震角,度,,措施设防η=0~7度设防η=1.5, ,
——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度,, ,
——墙后边坡角,度,, ,
,——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的夹角,度,。
将6-1、6-3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主动土压力F=55.48kP。 a
,6,结构及承载力的校核
?抗滑验算与抗倾覆验算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挡土墙抗滑安全系
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GE(,),nan,,1.3KsEG,att
G,Gcos,n0
G,Gsin,t0 式中:——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G
E——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a
,——挡墙基底倾角,度,, 0
,——挡墙墙背倾角,度,,
——岩土对挡墙墙背摩擦角,度,。 ,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宜由试验确定。 ,
抗倾覆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GxEx,azf0K ,,1.6tEzaxf
,,E,Esin,,, axa
,,E,Ecos,,, aza
x,b,zctg, f
22 第22页
z,z,btg, f
式中:——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G
Ea——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z——岩土压力作用点至墙踵的高度,m,,
x0——挡墙中心至墙趾的水平距离,m,,
b——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m,。
将6-1、6-4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为1.59~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为4.08~均满足稳定性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挡土墙地基承载力的验算中~地基平均应力:P,f,地基最大应力:P,1.2f。 max
其中:f为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当基底为0.1:1时~f
0.9ff0.8f将减为,基底为0.2:1时~将折减为。
bb地基为岩基时偏心距~地基为土质地基时偏心距:。 e,e,46
b其中:为挡土墙底面宽。
f0.9f因为基底为0.1:1~ 将减为~将6-1节中的值代入得630kP~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验算满足:e=0.219 <= 0.250*1.765="0.441(m)~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最大压应力="133.475">=><= 630.000(kpa)。="">=>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墙身强度验算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墙身的强度验算包括:
23 第23页
压应力验算~拉应力验算~剪应力验算和弯矩验算。
压应力验算:
N,fA式中:——轴向力设计值, N
f——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第3.2.1条采用,
A——截面面积。
拉应力验算:
N,fAtt
N式中:——轴心拉力设计值, t
ft——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第3.2.2条采用,
剪应力验算:
V,fAv 式中:——截面剪力设计值, V
f——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v
——2001,第3.2.2条采用,
A——截面面积。
弯矩验算:
M,fWtm 式中:——弯矩设计值, M
f——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m
,GB50003——2001,表3.2.2采用,
——截面抵抗矩。 W
24 第24页
根据6-2节中所选的墙体材料~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按上述公式计算得:
压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22.605 < 690(kpa)="">
拉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21.796 < 70(kpa)="">
剪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632 < 190(kpa)="">
弯矩验算满足: 计算值=17.48< 110(kpa)="">
综合得:墙身的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5.4.4排水孔设计
挡土墙上设排水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沿墙高2m~墙长3m设一个排水孔~排水孔坡降5%。每个排水孔对应的墙后设置卵石堆囊,1m×1m×1m,。
挡土墙深入基岩1.00m。挡土墙前墙脚处设置截水沟。 5.5地表截排水沟工程
5.5.1设计依据
(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 《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5 第25页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04.12,,以下简称《技术要求2》,。
5.5.2地表截排水沟工程的布置
根据边坡特征和地形地貌特征~在锚固区下部高程525m附近修建一条单向永久性梯形,上大下小,截水沟~在截水沟两侧修建两条排水沟,具体位置详见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截水沟长26.5m~北侧排水沟长16.2m~南侧排水沟长12.4m~截排水沟均采用MU30块石砌筑~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cm厚。
5.5.3截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
(1)汇流面积
2取平面图上的量测面积。经量测切坡汇流面积为16250m。
(2)坡面长度和坡度
在典型剖面图上量测坡面斜长L和斜坡坡角α。经量测斜坡长度为1
64.5m~斜坡坡角为35?。
,(3)确定地表径流系数
,按《规范4》表2.2.2-1确定地表径流系数。对该切坡~=0.40。
(4) 设计降雨强度q
据《技术要求2》4.1.2.3~设计标准为82.10mm/h,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98.10mm/h,25年一遇,。
(5) 计算设计汇流量Q
据《规范4》2.2.1~设计汇流量计算公式为:
Q,q,F
上式中~Q为设计汇流量,L/s,,q为设计降雨强度,L/s.ha,,为地表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ha,。
26 第26页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Q=63.8L/s。
(6)计算过流断面面积W
据《规范规定》5.8.2.5~同时按《技术要求2》4.1.2.5考虑1.5的堵塞系数~确定设计过流断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1.5QW, 1/6(R/n),Ri
3式中~Q为设计汇流量(m/s), R为水力半径(m)~按表1计算,n为排水沟壁的粗糙系数~对浆砌片石明沟~取0.025,i为水力坡降~取排水沟底的斜率~计算时取0.01。
2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W=0.18m。
2,拟定断面面积为0.40.6=0.24m>W。所以拟定断面尺寸满足截排水要求。
经验算~其他两个断面也满足要求。
表5-1 排水沟水力半径计算用表
断面形式 断面图 水力半径,R,
bhhR, 矩形 b,2h
b
b2
0.5(b1,b2)h梯形 R, h22 1,,b2,h1,,1,1,,21a2a1
b1
27 第27页
第六章 防治工程工程监测设计 6.1监测工作的任务与目的
6.1.1监测工作目的
xx边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监测网。为防止和避免高切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拟建工程场地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监测网。 6.1.2监测工作任务
1(建立健全变形监测网络~施工前进行监测~预报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
2(在整个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期间滑坡区工作人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成果用于施工期间反馈设计~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果。
4(施工完成后~对重点段进行长期监测~结合群测群防~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防止突发灾害一旦发生时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监测设计
6.2.1监测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1)地质依据
《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8 第28页
2)测量技术依据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大地变形测量规范》,
?《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CJ/T8-97,(1997)。
,2,监测设计原则
1)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资料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的位移、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2)采取综合监测方法
监测工作采取地面变形监测、群测群防等综合手段。
3)实施长期监测
进行全过程监测工作。包括地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点。
4)监测仪器选择原则
?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
?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
6.2.2监测工作方案
29 第29页
,1,监测方法
一般而言~用于斜坡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有:
1)深部位移
主要用于监测施工中坡体滑移的动态变化情况~判断坡体的稳定性~用以指导防治工程的实施和效果检验。通过钻孔倾斜仪在不同时间观测到测斜管内相应位置的读数变化和随深度的累计变化值。即可得到测斜管管口及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确定斜坡发生位移的大小、方向和速率~达到全深度、全方位变形观测目的。
2)边坡表面绝对位移监测
常规的大地变形测量是监测裂缝分割滑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大小、方向及速率变化的重要手段。
3)地下水动态监测
施工期间在雨季和旱季在各观测井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监测施工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评价防治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监测数据用于反馈设计~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4)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在坡体上顺坡体走向发育的裂缝处设置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目的是直观地了解坡;体表层变形发展状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5)目视观察
安排指定人员定期、不定期查看库岸各段地面变形迹象~以及防护工程是否失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妥善处理。
具体检查项目有:
?地表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地表鼓胀位置、范围、形态特征、幅度、发生时间等。
?地表沉降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发生时间等。
30 第30页
?塌方位置、范围、体积及发生时间等。
?建筑物破坏和树木歪斜情况、发生时间等。
?地下水露头变化情况、井泉流量、水质物理化学特征突变等。 ,2,监测工作布置
针对该边坡的地质和地形特征,在该边坡段布置地表位移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为主要监测手段。
在该边坡中上部布置8个地表绝对位移监测点~以跟踪监测该边坡地表位移情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具体工程布置详见工程监测设计图。
5.2.3监测工作技术设计
(1)监测等级
根据《规程》规定~一般场地边坡观测~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级进行观测。位移观测点坐标误差?10mm。
(2)监测周期的确定
变形观测周期应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重大变化~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在遇暴雨、发现变形速度加快或观测过程中发现突发灾害的可能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增加观测次数。
在雨季每10天观测一次~旱季每半月观测一次;施工期间继续监测坡体水平、垂直位移变化~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施工结束后转为长期监测~可每半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
5.3 监测管理
监测工作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监测工作应分阶段进行~在施工期~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监测任务,
2)施工单位选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在施工监理的监督下~完成地表位
31 第31页
移监测和目视巡测~并及时完成资料整理、信息分析,
3)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信息分析结果反馈给监理、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4)施工完成后~监测工作应移交当地移民部门~移民部门应设专人管理监测工作~以保证长期监测的正常进行,
32 第32页
第七章 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7.1.1 交通条件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均有公路直达~总体上交通较为方便。
7.1.2 气候特征
工作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平均月降雨量96.84mm。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h时保证率为P,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h时保证率P,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96,,相当于25年一遇,。 7.1.3 地形条件
工作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东界最低海拔440m~高差达148m。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相对高差52m~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7.1.4建筑材料
33 第33页
本工程施工所需钢筋、木材附近购买~块石、碎石可利用附近采石厂购买.回填所需土石料~一部分可采用削方土石~不足部分可就近开采。 7.1.5 水电供应
工作区内电力较充沛~可保障施工用电。
施工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当水量较大时~可直接取库水。根据水质分析~当地自来水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均不具有腐蚀性。
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解决。
7.2施工程序
该边坡的防治措施包括预应力锚索、挂网喷混支护、浆砌块石挡土墙,地表截排水工程等~其施工程序为:
,1,场地整饰、削方。
(2) 进行挡墙施工。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
,3,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先施工预应力锚索,在喷素混凝土护坡
,4,进行挂网喷混支护施工,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
,5,进行排水沟、截水沟的施工。
7.3施工布置
该边坡防治工程工作量大~施工场地条件差~有较大的施工难度~人员物质交通运输~供电~供水~建筑材料等各方面需做好总体调配~统筹安排~现阶段就施工工序~施工布置安排等提出原则要求。
施工布置以少占地~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的扰动破坏及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临时设施距工地就近的原则。
当施工现场距居民区较近时~一定要注意防噪声、防尘~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搭建的临时生产生活设施以不影响当地居民的通行为准。
34 第34页
7.4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
7.4.1预应力锚索施工及技术要求
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序
在完善施工组织、健全施工管理与施工建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按照以下施工工序进行:首先对危岩体区进行治理~然后再治理滑坡区。
对危岩体区的施工顺序为:清方——钻孔,成孔,——初喷,5cm,——锚索——复喷砼,10cm,——再次清方——再次钻孔,成孔,——再次初喷,5cm,——再次锚索——再次复喷砼,10cm,——,循环,… 。 锚索施工要点:
0,1, 锚索孔钻孔:孔径为Φ150mm~索孔倾角与设计倾角误差不得超过2。 ,2, 成孔后立即下锚~下锚后先压住锚固段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
0.6,0.8Mpa~
当水泥水泥沙浆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即可以张拉。张拉系统使用前应该进行标定~绘制标定曲线。
,3,检测吨位张拉:施工过程中对所有锚索进行抗拉力的检测~以验证~锚固质量的可靠性。锚索设计抗拔力为1000KN~因此~检测张拉时每束锚索的实测抗拔力应达到设计值。检测张拉顺序为:0KN,50KN,100KN,200KN,300KN,400KN,500KN,600KN,700KN,800KN,900KN,1000KN~5min后保压停顿后开始卸载。卸载顺序为:1000KN,900 KN,800 KN,700KN,600KN,500KN,400KN,300KN,200KN,100KN,50KN,0 KN.对锚索施加预应力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锚索断裂或其他器具破坏伤人和造成损失。
,4,缩定吨位张拉:每束锚索的缩定吨位张拉为350KN~张拉顺序为:0KN,50KN,100KN,150KN,200KN,250KN,300KN,350KN~15min保压停顿后顶
35 第35页
锚锁定。
,5,锚索检测和锁定时应单束张拉~不得两束以上同时张拉。 ,6,锚索锁定以后~用M30水泥砂浆注浆封孔并封闭外锚头~注浆压力为0.6,0.8Mpa。
,7,锚索锚固段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锚固长度。
除以上说明外~还需要遵从一下设计施工要求:
,1, 施工前进行各类工程方线~准确定位。
,2, 砼、钢筋的强度标准在施工前要送检。
7.4.2 挂网喷砼施工及技术要求
先进行喷砼、在挂网、然后进行二次喷砼。
1,检查喷射机械及施工用水、风管路等设施~试运行正常~拌和、运输、喷射系统准备完毕后~即可进行喷射作业。
2,按先通风后送电~然后再投料的顺序进行作业。喂送混合料保持连续、均匀~施喷中使用助风管~协助管道畅通。
3,喷射砼作业顺序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分区方式进行~喷射区段间的接合部和结构的接缝处妥善处理~不得存在漏喷部位。
4,分层喷射~每层5~7cm至设计厚度。完成第一层喷射后~清理回弹物料~然后进行下一层喷射施工~下一层喷射在上层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小时后喷射~则需用压力风清洗喷面。
5,喷射作业时~连续供料~并保证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作业时~将喷射机及料管内的积料清理干净。
7.4.3浆砌石挡墙施工及技术要求
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基槽~挖成一段~砌筑一段~以保证施工安全。所使用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砂浆应填塞饱满~岩石基坑内砌料必须紧靠坑壁~与岩石结为一体。禁止使用易风化的石料和未凿面的块、
36 第36页
卵石砌筑墙身。随着墙身的砌筑~待圬工强度达到70%以上时~墙后填料需及时回填~填料中混以块石~并分层夯实填料~保证质量~使内摩擦角达到设计要求。
7.4.4 排水工程
沟壁及沟底先夯实整平~排水沟每隔6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
7.5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安全保障措施要到位~确保施工的安全。安全员要持证上岗~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检查和监督~排除安全隐患~杜绝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7.6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治理工程的工作量见附表1。预计全面完成治理工程的工期三个月。其中各项工程的进度见表7-1。
表7-1 施工进度计划表
2007年度
工程施工单元 1月 2月 3月 4月 1.监测工程
2.挡土墙工程 3.预应力锚索工程 4.挂网喷砼护坡工程 5.地表截排水工程
第八章 治理工程经费概算
37 第37页
8.1工程概况
xx危岩体治理工程包括:预应力锚索工程、挂网喷砼护坡工程、挡土墙支挡工程、地表截排水工程。
8.2编制依据
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的费用构成、编制方法和计算~主要依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进行~并按河道工程计算人工工资和其它取费。主要采取以下规范:
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
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
3,《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
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分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及附件,
8.3工程量统计表
危岩体治理工程的主要工程量统计见表8-1。
8.4预算费用构成及相关取费标准
预算总费用由建筑工程费、机电设备及安装费、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施工临时工程费和独立费五部分组成~根据实际工程可进行适当调整。
建筑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工程费、企业利润、税金以及其他工程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有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基本直接费又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
,1,基础单价
?人工预算单价:根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预,估,算编制规定》计算~施工津贴按3.5元/天计取。
?主要材料价格:根据x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发布的全省各州市工程
38 第38页
材料价格信息。
,2,取费标准
1,其他直接费:取直接费的2%,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其他费用,,
2,现场经费:土方工程区直接费的4%~石方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6%,
3,间接费:土方工程区直接工程费的4%~石方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4%,
4,企业利润:取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7%,
5,税金:取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的3.35%,
6,临时工程中其他临时工程:按建安工作量的5%,
7,建设单位管理费:不计列,
8,工程建设监理费:设工程预算费为M万元~施工监理费费率为b%~即
M,500,b=3.0
9,项目科研勘测设计费: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筑工程量的0.2%计算~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分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收取。
1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根据设计确定的永久、临时工程征地面积~参照三峡库区征地补偿标准确定。
11,其他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3%计算,
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5%计算,
12,监测费用:按防护工程费的5%计,
1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5%计~价差预备费不计列。
39 第39页
8.5工程投资概算总表
危岩体治理各项工程量与费用见表8-2至8-5。治理工程总费用: 760092.8387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11418.855元、施工临时工程费12787.5 元、独立工程费用199691.62元,基本预备费36194.89708元。
表8-1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40 第40页
序号 分部工程 单位 工程量 一 预应力锚索工程
15m长预应力锚索 束 4
16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17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18m长预应力锚索 束 3
19m长预应力锚索 束 5
20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22m长预应力锚索 束 3 二 挂网喷混护坡工程
3坡面石方开挖 m 28.45
挂网钢筋 t 10.23
3喷混凝土 C20 m 335.48
2m 伸缩缝 6.4 三 浆砌块石挡土墙
3坡面沟槽石方挖方 75.8 m
3浆砌块石 548.6 m
3砂浆抹面 284.6 m
3反滤层 30.5 m
泄水孔 42.6 m
四 地表截排水工程
3坡面沟槽石方挖方 106.8 m
2砂浆抹面 426.3 m
3 浆砌块石 54.9 m
表8-2 施工临时工程费用预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计(元)
41 第41页
第四部分 临时工程 12787.47 (一) 施工房屋建筑工程 7673.28 1 施工仓库 m2 100.00 0.02 2.00 2 办公、生活及文化福利建筑用房 % 1.50 511418.86 7671.28 (二) 其他临时工程 % 1.00 511418.86 5114.19
表8-3 独立费用预算表
合计 序号 工程名称 计算式
(元)
第五部分:其他费用 199691.62 (一) 建设管理费 13808.31 1 项目建设管理费 汇总报告中计列 0.00 2 工程监理费 建安工作量*2.7% 13808.31 (二) 科研勘测设计费 77735.67 1 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 建安工作量*0.2% 1022.84 2 工程勘测设计费 76712.83
工程勘测费 另计 0.00
工程设计费 76712.83 (三) 建筑及施工场地征用费 63270.00
坡顶截水沟(桔园) 2.5亩 63270.00 (四) 其他费用 19433.92 1 定额编制管理费 建安工作量*0.13% 6648.45 2 工程质量监督费 建安工作量0.25% 12785.47 (五) 监测费 防护工程费*5% 25443.72
表8-4 建筑工程预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合计
42 第42页
(万元)
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 511418.86 (一) 防护工程 508874.48 1 预应力锚索工程 148109.8
15m长预应力锚索 束 4 6001.57 24006.28
16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6368.34 12736.68
17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6725.11 13450.22
18m长预应力锚索 束 3 7031.88 21095.64
19m长预应力锚索 束 5 7368.65 36843.25
20m长预应力锚索 束 2 7885.42 15770.84
22m长预应力锚索 束 3 8198.96 24206.89 2 挂网喷混护坡工程 220068.6716
3 坡面石方开挖 m28.45 42.47 1208.2715
挂网钢筋 t 10.23 874.91 8950.3293
3 喷混凝土 C20 m 335.48 623.71 209242.2308
2 伸缩缝 m 6.4 104.35 667.84 3 浆砌块石挡土墙 116628.478
3 坡面沟槽石方挖方 m 75.8 42.47 3219.226
3 浆砌块石 m 548.6 186.88 102522.368
3 砂浆抹面 m 284.6 21.75 6190.05
3 反滤层 m 30.5 123.56 3768.58
泄水孔 m 42.6 21.79 928.254 4 地表截排水工程 24067.533
3 坡面沟槽石方挖方 m 106.8 42.47 4535.796
2 砂浆抹面 m 426.3 21.75 9272.025
3 浆砌块石 m 54.9 186.88 10259.712 二 其他建筑工程 , 0.5 508874.48 2544.372413
8-5总预算表
43 第43页
占一至五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 独立费用 合计 部分投资
(%)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511418.855 67.3 防护工程 508874.4826 508874.5
预应力锚索工程 148109.8 148109.8
挂网喷混护坡工程 220068.6716 220068.7
浆砌块石挡土墙 116628.478 116628.5
地表截排水工程 24067.533 24067.5 其他建筑工程 2544.372413 2544.4 0.0
第二部分:临时工程 12787.5 12787.5 1.7 施工房屋建筑工程 7673.28 7673.3 其他临时工程 5114.19 5114.2
第三部分:独立费用 199691.62 26.3 建设管理费 13808.31 13808.31 科研勘测设计费 77735.67 77735.67 建筑及施工场地征用费 63270.00 63270.00 其他费用 19433.92 19433.92 监测费 25443.72 25443.72 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 713654.844 93.9 基本预备费5, 36194.89708 4.8 总投资 760092.8387
44 第44页
范文四:危岩体治理报告
xx 危岩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
2007年1月
xx 危岩体治理工程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
项目负责:
设计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提交时间: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xx 2007年1月
xx
第一章 前 言
1.1任务由来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 有限公司的委托,xx 开展对xx 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2.1主要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 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 (代初步设计) 。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
1、论证xx 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
2、根据《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
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1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
【2002】10号文。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 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该征地范围位于东城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8°14′41″,北纬27°56′13″,规划征地面积18530m 2。场地位于xx 城区,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气象、水文
xx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
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 ,平均月降雨量96.84mm 。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 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 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 。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 ,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 /h 时保证率为P =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 /h 时保证率P =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 =96%(相当于25年一遇)。
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xx 江东岸,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总体呈树枝状分布,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仅雨季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溪水从东至西汇入xx 江。xx 江枯季水位354.3m ,历年最高洪水位375m ,水位枯、雨季涨幅较大。
图1 xx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
2.2.2地形地貌
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 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 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 ,东界最低海拔440m ,高差达148m 。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 ,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 ,相对高差52m ,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2.2.3地层岩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S 3)、泥盆系(D )、石炭系(C )地
层沉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出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
第四系(Q 4):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
厚1~5m 。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 1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
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 ,分布于斜坡顶部。
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 x ):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
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 。
2.2.4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x 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xx 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岩层倾向260°~329°,倾角30°~6°,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二叠系下统(P 1)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S 2)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S 2)的泥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
上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倾向95°倾角85°(密度2~3条/m)和倾向84°倾80°(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
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 )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另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但在建设用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组合,常常容易失稳,是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5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8306-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评估区靠近塘头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3、4级地震的现象。
2.2.5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
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流量在0.02~0.6 l/s。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
(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1~3 l/s.km2。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
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l/s.km2。
(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xx 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xx 江岸边出露,注入xx 江,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
3. 危岩体基本特征
3.1形态特征
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共有两群,发育有倾向42°倾角75°(密度2~3条/m)和倾向80°倾角84°(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及风化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 )长度为(5~30m )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横向裂隙,裂隙宽多为1~3cm, 多为1~2m 3小型危岩体,其中在BT1 处有的长、宽、高分别为8m 、3m 、30m 左右,近700m 3左右较大的危岩体,其稳定性差,仅距拟建场地20~30m ,对拟建场地危害大
3.2危岩体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 1q+m)深灰色、
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 ,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4.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局部可见掉块现象, 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 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种:
(1)块体塌落,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在重力、雨水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塌落,块体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约0.1~10m 3不等,对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2)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下部,岩体沿层面下滑,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
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及其与边坡面的关系,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3.1.1边坡安全等级
该工程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地貌呈多台阶,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根据《技术要求》,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部分为岩质顺向坡。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1.2设计标准
设计工况:自重+暴雨作用。
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为1.25。
3.2稳定性计算
3.2.1计算方法
(1)平面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平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
K =(W cos α-U )tan ?'+c 'F
W sin α
式中: W ——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U ——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c '、?'——滑面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
F ——滑面面积
α——滑面倾角
(2)折线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P i =(W i sin αi +Q i cos αi )-c i 'L i +(W i cos αi -Q i sin αi -U i )tan ?i '+P i -1?ψi K sin (αi -1-αi )tan ?i '
K
求解安全系数K 的条件是P n =0;式中:各符号定义同上。 ψi =cos (αi -1-αi )-
3.2.2计算工况
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
工况一:天然状况(坡体自重)
工况二:天然状况+暴雨(坡体自重+暴雨)
3.2.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
3.2.4潜在滑动面的确定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优势结构面是对边坡变形和破坏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包括岩层面和节理面。通过对优势结构面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初步确定边坡最可能的滑动面。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构成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结构面有灰岩层面、节理面。据此分析可得如下两类潜在滑动面:①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②层面与节理面组合面和节理面与节理面的组合面。本边坡岩体中层面、节理面发育,主要有两组节理,它们的组合面是构成本边坡最主要的潜在滑动面。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本边坡计算模型(见工程地质1—1至3—3剖面图) 。其中Pm1为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Pm2为层面与节理面、节理面与节理面组合构成的潜在滑动面。每一滑面的形态都是根据立面素描图中结构面的具体位置和平均迹长划上的,它反应各剖面所代表的边坡的滑动模式和边界条件。
3.3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利用前述的边坡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得1-1′、2-2′、3-3′三个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如表3-2。
表3—2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价如下:
1)该边坡自形成以来,坡顶时有崩塌掉块现象,边坡中上部可见明显
被切割的大块体,拉裂缝在4~5cm 之间,对拟建场地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拟建场地的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并进行坡面喷浆支护。
2)天然工况下,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地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
1.25。但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边坡中上部曾多处出现岩体移滑及局部崩塌掉块现象。
3)天然+暴雨工况下,该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其中1-1′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2-2′和3-3′剖面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贮备,经现场勘察该部位崩塌掉块发生频率较多,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支挡措施。
4)从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设置地表截排水系统,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
4.1防治目标与原则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 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鉴于该边坡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整治,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一次性根除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基本原则是:
贯彻以防为主,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注重实效,一次根除不留后患的原则。
2、治理工程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3、贯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生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配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4.2方案的论述和拟定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暴雨工况下,2-2和3-3剖面的稳
定性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在安全系数Ks 取1.25时由剩余推力法计算可知2-2和3-3剖面的剩余推力如图4-1和4-2:
图4-1 2-2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图4-2 3-3剖面剩余推力曲线
由以上两图可知边坡上部的剩余推力均为零,而下部则有剩余推力, 边坡上部岩体主要破坏模式为有两组结构面和层面切割而形成的块体,下部局部可形成浅层局部滑动,同时会对上部块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鉴于以上原因,为保证工程拟建场地的安全,对该边坡的治理必须达到三个目的:①坡面防护,以防止边坡表层松散块体掉落及地表水对岩块的冲刷;②支挡结构,在此考虑简单的支护结构来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③地表截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及下渗, 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边坡的地形特征,现拟定采取以下治理方案: ①在边坡顶部高程528~555m 之间设置间距为4×4m 的预应力锚索, 以加固边坡中上部裂隙岩块。
②在高程508~528m 之间喷素混凝土后挂网,然后在喷素混凝土, 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
③在边坡前缘陡壁坡脚处设置浆砌块石挡土墙, 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④在高程525m 处附近设置截水沟,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 排水沟与挡土墙相连。
第五章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5.1坡面整形设计
在保持原有地形坡度的情况下,清除边坡表面风化、松动破碎的岩石,在打预应力锚索和挂网喷砼护坡前需要清理,清理厚度0.3-1.2m 。
5.2预应力锚索工程设计
5.2.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5.2.2预应力锚索工程布置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坡形、坡高, 在高程528m ~555m 之间设置预应力锚索。根据坡高及坡形将锚固区分为A 区和B 区,在A 区设置11根预应力锚索,在B 区设置10根预应力锚索,锚索间距和排距均为4m 。
5.2.3预应力锚索设计
(1)危岩体计算模型
根据边坡层面和节理产状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危岩体能破坏模式为双滑块破坏模式,其计算模型如图5-1:
(2)主要设计参数
① 危岩体抗滑锚固力 双滑块边坡受力分析图 图5-1 危岩体计算模型示意图
根据层面和节理面的组合情况分析,层面(倾向310°, 倾角20°)和节理(倾向42°, 倾角75°) 构成的组合面是主要的贯通的潜在滑动面, 由其切割形成的块体多面向临空面, 且块体体积较大, 是最主要的危块体, 具体模型详见锚索剖面布置图。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假定主滑块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可求得边坡稳定性系数为:
F s =被动滑块抗滑力C 1L 1+[W 1cos β1+P sin (β2-β1)-U 1]?tan ?1 =被动滑块下滑力W ?sin β1+P cos β2-β1式中:P =W 2(sin β2-cos β2?tg ?2)+U 2tg ?2-C 2L 2;W 1、 W 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
2的自重;U 1、U 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水压力;C 1、C 2分别为滑块1和
滑块2的粘聚力;φ1、φ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摩擦角;L 1、L 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长;β1、β2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的滑面倾角。
如果考虑作用于边坡上的加固力T ,则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F s =C 1L 1+[W 1cos β1+P sin (β2-β1)-U 1+T sin (δ+β1)]?tan ?1 W ?sin β1+P cos β2-β1-T cos δ+β1
式中:T 为施加于边坡上的加固力;δ为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于是,边坡达到许可安全系数数值[Fs]时,所需要的加固力为: T =
+W 1(sinβ1?[F s ]-cos β1?tan ?1) +P {cos(β2-β1)?[F s ]-sin (β2-β1)tan ?1}cos δ+β1?[F s ]+sin δ+β1tan ?1U 1tan ?1-C 1L 1
cos δ+β1?[F s ]+sin δ+β1tan ?1
② 锚固角
锚索倾角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此根据经验参数取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δ=25°
③ 锚索间距及排距
锚索间距应以所设计的锚固力能对岩体提供最大的张拉力为标准, 根据规范5在此取锚索间距采为4m ,排距为4m,
④ 设计锚固力
由以上计算模型及设计参数计算知危岩体总锚固力T =687. 9KN
根据总锚固力及锚索间距和沿滑动方向的排距可计算单孔锚索的锚固力:
T D =(T ?D ) /n =917. 2KN
⑤ 内锚固段长度确定
根据规范和经验类比在此取内锚固段长度为7m ,根据规范(5)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L 1≥K ?d f st ?=6. 57(m ) 4f cs
d 2f st L 2≥K ??=5. 46(m ) 4D f cr
d 为锚索体直径(cm );D 为钻孔直径(cm );f st 为锚索体设计抗拉强度(N /vm 2);f cs 为水泥砂浆与锚索的设计粘结强度(N /cm 2);f cr 为水泥砂浆与孔壁岩体的设计 粘结强度(N /cm 2);K 为安全系数;L 1,L 2为内锚固段长度(cm )。
故设计内锚固段长度能满足要求。
⑥ 锚索长度确定
锚索长度根据被锚固岩体强度确定,在此根据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将锚索长度设为15m 、16m 、17m 、18m 、19m 、20m 、22m 七个等级。根据规范(5)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L 3≥K s T D 2πτ 式中:K s 为安全系数;T D 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N );τ为岩石抗剪强度,取
抗压强度的1/12。经过验算七的等级的锚索长度均能满足要求。
5.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5.3.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5.3.2挂网喷砼护坡工程布置
在锚固区喷砼采用一次喷射, 喷射砼厚度为70mm, 在锚固区下部至坡脚516高程之间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0mm, 分两次喷射,边坡整形后初喷60mm 厚C20混凝土,待钢筋网安装完毕后,第二次喷90mm 厚C20混凝土。
5.3.3挂网喷砼护坡设计
(1)喷砼参数
I .喷砼厚度:
《规范4》4.3.3,最小喷砼厚度不小于50mm ,最大喷砼厚度不大于200mm ,设计喷砼取150mm 。
II .喷砼强度:
据《规范3》9.3.4及9.3.7,确定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钢筋网参数
据《规范3》9.3.7,钢筋网制作选用φ6mmHPB235级钢筋,网格间距为20×20cm 。
5.4挡土墙工程
5.4.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挡土墙》(04J00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4.8.15);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4.2挡土墙工程的布置
根据剩余推力计算结果(见图4-1和4-2)及边坡的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布置第9个条块处,即边坡陡坎坡脚处。根据地形特征将挡土墙呈折线布置,第一段(北侧)长22.9m ,第二段9(南侧)长7.3m ,挡土墙高6m ,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5.4.3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的计算模型如下:
挡墙填土
地表
1:m 3
图5-2 挡土墙计算模型
(2)主要设计参数
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φ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p13表C-1确定填料内摩擦角φ;挡土墙墙后填料采用粘性土含量50—40%,碎石含量占50—60%的碎石土。挡土墙计算内摩擦角根据该路段采料场地勘察报告取值,采用φ=30°
挡土墙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δ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根据工程挡土墙墙背粗糙状况及填土排水条件,墙背与墙背填料摩擦角δ取δ=0. 5φ=15°。
挡土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μ的确定:按《挡土墙》(04J008)表D-1确定基底摩擦系数μ。根据碎石填土的密实度、充填物状况及风化程度确定该摩擦系数采用μ=0.5。
H ——挡墙墙背高度,取5.00m ;
α——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对直立式挡墙为0;
β——墙后填土边坡坡角,取0;
η——地震角,本次设计取0;
墙后填土的天然重度:ρ=25KN/m3;
填土饱和重度:ρ=26KN/m3;
浆砌石的重度:ρ=23KN/m3;
地基土的容重:ρ=25KN/m3;
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700kP 。
(3)材料型号及构造设计
根据《挡土墙》(04J008)表7.1中的各类型挡土墙的修建材料,采用M10级水泥砂浆砌筑墙身和基础,毛石强度等级为MU30,毛石的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30%。墙背填料根据附近土源,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石或砂土,当选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砾或碎石;不得选用膨胀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填料。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4)挡土墙的截面尺寸设计
根据该路段挡墙设计荷载及挡墙设计高度(H )确定其截面尺寸。包括:墙顶宽度a 、墙底水平宽度b 、墙趾高h 、墙趾宽d 、挡墙墙面倾斜度m1、挡墙墙背倾斜度m2及挡墙基底倾斜度mp 。
表5-1 挡土墙拟定截面尺寸
(5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2002)中的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
F a =0. 5ρH 2K a
其中主动土压力系数:
K a =cos 2(φ-α-η)
?sin φ+δsin φ-β-η?cos (η)cos 2(α)cos (α+δ+η)?1+?cos α+δ+ηcos α-β?? 2
式中:ρ—墙后填土的重度(KN/m3);
φ——填土内摩擦角(度);
η——地震角(度);措施设防η=0,7度设防η=1.5;
δ——墙背与填土之间摩擦角(度);
β——墙后边坡角(度);
。 α——挡土墙墙背与铅垂线的夹角(度)
将6-1、6-3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主动土压力F a =55.48kP。
(6)结构及承载力的校核
①抗滑验算与抗倾覆验算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挡土墙抗滑安全系
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K s =(G n +E an ) μ≥1. 3E at -G t
G n =G cos α0
G t =G sin α0
式中:G ——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 E a ——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 α0——挡墙基底倾角(度)
; α——挡墙墙背倾角(度)
δ——岩土对挡墙墙背摩擦角(度)。
μ——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宜由试验确定。
抗倾覆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K t =Gx 0+E az x f
E ax z f ≥1. 6
E ax =E a sin (α-δ)
E az =E a cos (α-δ)
x f =b -zctg α
z f =z -btg α
式中:G ——挡墙每延米自重(KN/m);
E a ——每延米主动岩土压力合力(KN/m);
z ——岩土压力作用点至墙踵的高度(m );
x 0——挡墙中心至墙趾的水平距离(m );
b ——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m )。
将6-1、6-4节中的有关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为
1.59,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为4.08,均满足稳定性要求。
②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承载力的验
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挡土墙地基承载力的验算中,地基平均应力:P ≤f ;地基最大应力:
P max ≥1. 2f 。
其中:f 为修正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当基底为0.1:1时,f
将减为0. 9f ;基底为0.2:1时,f 将折减为0. 8f 。 地基为岩基时偏心距e ≤,地基为土质地基时偏心距:e ≤。
其中:b 为挡土墙底面宽。
因为基底为0.1:1, f 将减为0. 9f ,将6-1节中的值代入得630kP ,
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验算满足:e=0.219 <= 0.250*1.765="0.441(m),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最大压应力="133.475">=><=>=>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③墙身强度验算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墙身的强度验算包括:
压应力验算,拉应力验算,剪应力验算和弯矩验算。
压应力验算:
N ≤fA b 4b 6
式中:N ——轴向力设计值;
f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第3.2.1条采用;
A ——截面面积。
拉应力验算:
N t ≤f t A
式中:N t ——轴心拉力设计值;
f t ——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第3.2.2条采用;
剪应力验算:
V ≤f v A
式中:V ——截面剪力设计值;
(GB50003f v ——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001)第3.2.2条采用;
A ——截面面积。
弯矩验算:
M ≤f tm W
式中:M ——弯矩设计值;
f tm ——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表3.2.2采用;
W ——截面抵抗矩。
根据6-2节中所选的墙体材料,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查表得墙体的各项强度参数:
抗压强度设计值:690kP ;
抗拉强度设计值:70 kP;
抗剪强度设计值:190 kP;
抗弯强度设计值:110 kP。
按上述公式计算得:
压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22.605 <>
拉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21.796 <>
剪应力验算满足:计算值= 1.632 <>
弯矩验算满足: 计算值=17.48<>
综合得:墙身的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5.4.4排水孔设计
挡土墙上设排水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沿墙高
2m ,墙长3m 设一个排水孔,排水孔坡降5%。每个排水孔对应的墙后设置卵石堆囊(1m ×1m ×1m )。
挡土墙深入基岩1.00m 。挡土墙前墙脚处设置截水沟。
5.5地表截排水沟工程
5.5.1设计依据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 《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12)(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04.12)(以下简称《技术要求2》)。
5.5.2地表截排水沟工程的布置
根据边坡特征和地形地貌特征,在锚固区下部高程525m 附近修建一条
单向永久性梯形(上大下小)截水沟,在截水沟两侧修建两条排水沟, 具体位置详见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截水沟长26.5m ,北侧排水沟长16.2m ,南侧排水沟长12.4m ,截排水沟均采用MU30块石砌筑,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cm 厚。
5.5.3截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
(1)汇流面积
取平面图上的量测面积。经量测切坡汇流面积为16250m 2。
(2)坡面长度和坡度
在典型剖面图上量测坡面斜长L 1和斜坡坡角α。经量测斜坡长度为
64.5m ,斜坡坡角为35°。
(3)确定地表径流系数ψ
按《规范4》表2.2.2-1确定地表径流系数。对该切坡,ψ=0.40。
(4) 设计降雨强度q
据《技术要求2》4.1.2.3,设计标准为82.10mm/h(20年一遇),校
核标准为98.10mm/h(25年一遇)。
(5) 计算设计汇流量Q
据《规范4》2.2.1,设计汇流量计算公式为:
Q =q ψF
上式中,Q 为设计汇流量(L/s);q 为设计降雨强度(L/s.ha);为地表径流系数;F 为汇水面积(ha )。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Q=63.8L/s。
(6)计算过流断面面积W
据《规范规定》5.8.2.5,同时按《技术要求2》4.1.2.5考虑1.5的堵
塞系数,确定设计过流断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W =1. 5Q 1/6(R /n ) ?Ri
式中,Q 为设计汇流量(m3/s); R 为水力半径(m),按表1计算;n 为排水沟壁的粗糙系数,对浆砌片石明沟,取0.025;i 为水力坡降,取排水沟底的斜率,计算时取0.01。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W=0.18m2。
拟定断面面积为0.4?0.6=0.24m2>W。所以拟定断面尺寸满足截排水要
求。
经验算,其他两个断面也满足要求。
表5-1 排水沟水力半径计算用表
第六章 防治工程工程监测设计
6.1监测工作的任务与目的
6.1.1监测工作目的
xx 边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监测网。为防止和避免高切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拟建工程场地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监测网。
6.1.2监测工作任务
1.建立健全变形监测网络,施工前进行监测,预报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
2.在整个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期间滑坡区工作人员、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监测成果用于施工期间反馈设计,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 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果。
4.施工完成后,对重点段进行长期监测,结合群测群防,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防止突发灾害一旦发生时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监测设计
6.2.1监测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1) 地质依据
《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 测量技术依据
①《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②《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③《大地变形测量规范》;
④《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
⑤《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⑥《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CJ/T8-97)(1997)。
(2)监测设计原则
1) 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资料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的位移、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2) 采取综合监测方法
监测工作采取地面变形监测、群测群防等综合手段。
3) 实施长期监测
进行全过程监测工作。包括地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点。
4) 监测仪器选择原则
①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②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③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
④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
6.2.2监测工作方案
(1)监测方法
一般而言,用于斜坡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有:
1) 深部位移
主要用于监测施工中坡体滑移的动态变化情况,判断坡体的稳定性,用以指导防治工程的实施和效果检验。通过钻孔倾斜仪在不同时间观测到测斜管内相应位置的读数变化和随深度的累计变化值。即可得到测斜管管口及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确定斜坡发生位移的大小、方向和速率,达到全深度、全方位变形观测目的。
2) 边坡表面绝对位移监测
常规的大地变形测量是监测裂缝分割滑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大小、方向及速率变化的重要手段。
3) 地下水动态监测
施工期间在雨季和旱季在各观测井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监测施工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评价防治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监测数据用于反馈设计,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4) 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在坡体上顺坡体走向发育的裂缝处设置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目的是直观地了解坡; 体表层变形发展状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5) 目视观察
安排指定人员定期、不定期查看库岸各段地面变形迹象,以及防护工程是否失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妥善处理。
具体检查项目有:
①地表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②地表鼓胀位置、范围、形态特征、幅度、发生时间等。
③地表沉降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发生时间等。
④塌方位置、范围、体积及发生时间等。
⑤建筑物破坏和树木歪斜情况、发生时间等。
⑥地下水露头变化情况、井泉流量、水质物理化学特征突变等。
(2)监测工作布置
针对该边坡的地质和地形特征, 在该边坡段布置地表位移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为主要监测手段。
在该边坡中上部布置8个地表绝对位移监测点,以跟踪监测该边坡地表位移情况。配合其他监测手段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具体工程布置详见工程监测设计图。
5.2.3监测工作技术设计
(1)监测等级
根据《规程》规定,一般场地边坡观测,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级进行观测。位移观测点坐标误差≤10mm 。
(2)监测周期的确定
变形观测周期应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重大变化,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在遇暴雨、发现变形速度加快或观测过程中发现突发灾害的可能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增加观测次数。
在雨季每10天观测一次,旱季每半月观测一次; 施工期间继续监测坡体水平、垂直位移变化,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施工结束后转为长期监测,可每半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
5.3 监测管理
监测工作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 监测工作应分阶段进行,在施工期,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监测任务; 2) 施工单位选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在施工监理的监督下,完成地表位移监测和目视巡测,并及时完成资料整理、信息分析;
3) 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信息分析结果反馈给监理、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4) 施工完成后,监测工作应移交当地移民部门,移民部门应设专人管理监测工作,以保证长期监测的正常进行;
第七章 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7.1.1 交通条件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xxx 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30~80米,均有公路直达,总体上交通较为方便。 7.1.2 气候特征
工作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2.1mm ,平均月降雨量96.84mm 。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 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 左右;11-12月及次年1-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m 。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 ,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 /h 时保证率为P =90%(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 /h 时保证率P =95%(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P =96%(相当于25年一遇)。 7.1.3 地形条件
工作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 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xx 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588m ,东界最低海拔440m ,高差达148m 。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m ,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m ,相对高差52m ,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7.1.4建筑材料
本工程施工所需钢筋、木材附近购买,块石、碎石可利用附近采石厂购买. 回填所需土石料,一部分可采用削方土石,不足部分可就近开采。
7.1.5 水电供应
工作区内电力较充沛,可保障施工用电。
施工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当水量较大时,可直接取库水。根据水质分析,当地自来水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均不具有腐蚀性。
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解决。
7.2施工程序
该边坡的防治措施包括预应力锚索、挂网喷混支护、浆砌块石挡土墙, 地表截排水工程等,其施工程序为:
(1)场地整饰、削方。
(2) 进行挡墙施工。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
(3)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 先施工预应力锚索, 在喷素混凝土护坡 (4)进行挂网喷混支护施工, 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 (5)进行排水沟、截水沟的施工。
7.3施工布置
该边坡防治工程工作量大,施工场地条件差,有较大的施工难度,人员物质交通运输,供电,供水,建筑材料等各方面需做好总体调配,统筹安排,现阶段就施工工序,施工布置安排等提出原则要求。
施工布置以少占地,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的扰动破坏及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临时设施距工地就近的原则。
当施工现场距居民区较近时,一定要注意防噪声、防尘,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搭建的临时生产生活设施以不影响当地居民的通行为准。
7.4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
7.4.1预应力锚索施工及技术要求 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序
在完善施工组织、健全施工管理与施工建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按照以下施工工序进行:首先对危岩体区进行治理,然后再治理滑坡区。
对危岩体区的施工顺序为:清方——钻孔(成孔)——初喷(5cm )——锚索——复喷砼(10cm )——再次清方——再次钻孔(成孔)——再次初喷(5cm )——再次锚索——再次复喷砼(10cm )——(循环)… 。 锚索施工要点:
(1) 锚索孔钻孔:孔径为Φ150mm ,索孔倾角与设计倾角误差不得超过20。 (2) 成孔后立即下锚,下锚后先压住锚固段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
0.6~0.8Mpa ,
当水泥水泥沙浆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即可以张拉。张拉系统使用前应该进行标定,绘制标定曲线。
(3)检测吨位张拉:施工过程中对所有锚索进行抗拉力的检测,以验证,锚固质量的可靠性。锚索设计抗拔力为1000KN ,因此,检测张拉时每束锚索的实测抗拔力应达到设计值。检测张拉顺序为:0KN ~50KN ~100KN ~200KN ~300KN ~400KN ~500KN ~600KN ~700KN ~800KN ~900KN ~1000KN ,5min 后保压停顿后开始卸载。卸载顺序为:1000KN ~900 KN~800 KN~700KN ~600KN ~500KN ~400KN ~300KN ~200KN ~100KN ~50KN ~0 KN.对锚索施加预应力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锚索断裂或其他器具破坏伤人和造成损失。
(4)缩定吨位张拉:每束锚索的缩定吨位张拉为350KN ,张拉顺序为:0KN ~50KN ~100KN ~150KN ~200KN ~250KN ~300KN ~350KN ,15min 保压停顿后顶锚锁定。
(5)锚索检测和锁定时应单束张拉,不得两束以上同时张拉。
(6)锚索锁定以后,用M30水泥砂浆注浆封孔并封闭外锚头,注浆压力为
0.6~0.8Mpa 。
(7)锚索锚固段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锚固长度。 除以上说明外,还需要遵从一下设计施工要求: (1) 施工前进行各类工程方线,准确定位。 (2) 砼、钢筋的强度标准在施工前要送检。 7.4.2 挂网喷砼施工及技术要求
先进行喷砼、在挂网、然后进行二次喷砼。
1)检查喷射机械及施工用水、风管路等设施,试运行正常,拌和、运输、喷射系统准备完毕后,即可进行喷射作业。
2)按先通风后送电,然后再投料的顺序进行作业。喂送混合料保持连续、均匀,施喷中使用助风管,协助管道畅通。
3)喷射砼作业顺序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分区方式进行,喷射区段间的接合部和结构的接缝处妥善处理,不得存在漏喷部位。
4)分层喷射,每层5~7cm至设计厚度。完成第一层喷射后,清理回弹物料,然后进行下一层喷射施工,下一层喷射在上层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小时后喷射,则需用压力风清洗喷面。
5)喷射作业时,连续供料,并保证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作业时,将喷射机及料管内的积料清理干净。 7.4.3浆砌石挡墙施工及技术要求
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基槽,挖成一段,砌筑一段,以保证施工安全。所使用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砂浆应填塞饱满,岩石基坑内砌料必须紧靠坑壁,与岩石结为一体。禁止使用易风化的石料和未凿面的块、卵石砌筑墙身。随着墙身的砌筑,待圬工强度达到70%以上时,墙后填料需及时回填,填料中混以块石,并分层夯实填料,保证质量,使内摩擦角达到设计要求。
7.4.4 排水工程
沟壁及沟底先夯实整平,排水沟每隔6m 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
7.5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安全保障措施要到位,确保施工的安全。安全员要持证上岗,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检查和监督,排除安全隐患,杜绝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7.6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治理工程的工作量见附表1。预计全面完成治理工程的工期三个月。其中各项工程的进度见表7-1。
表7-1 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八章 治理工程经费概算
8.1工程概况
xx 危岩体治理工程包括:预应力锚索工程、挂网喷砼护坡工程、挡土墙支挡工程、地表截排水工程。
8.2编制依据
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的费用构成、编制方法和计算,主要依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进行,并按河道工程计算人工工资和其它取费。主要采取以下规范:
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
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 3)《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
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分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及附件;
8.3工程量统计表
危岩体治理工程的主要工程量统计见表8-1。
表8-1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8.4预算费用构成及相关取费标准
预算总费用由建筑工程费、机电设备及安装费、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施工临时工程费和独立费五部分组成,根据实际工程可进行适当调整。
建筑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工程费、企业利润、税金以及其他工程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有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基本直接费又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
(1)基础单价
①人工预算单价:根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预(估)算编制规定》计算,施工津贴按3.5元/天计取。
②主要材料价格:根据x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发布的全省各州市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2)取费标准
1)其他直接费:取直接费的2%(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其他费用);
2)现场经费:土方工程区直接费的4%,石方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6%;
3)间接费:土方工程区直接工程费的4%,石方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4%;
4)企业利润:取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7%;
5)税金:取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的3.35%;
6)临时工程中其他临时工程:按建安工作量的5%; 7)建设单位管理费:不计列;
8)工程建设监理费:设工程预算费为M 万元,施工监理费费率为b%,即
M<500,b=3.0
9)项目科研勘测设计费: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筑工程量的0.2%计算,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分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收取。
1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根据设计确定的永久、临时工程征地面积,参照三峡库区征地补偿标准确定。 11)其他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3%计算; 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5%计算; 12)监测费用:按防护工程费的5%计;
1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5%计,价差预备费不计列。
8.5工程投资概算总表
危岩体治理各项工程量与费用见表8-2至8-5。治理工程总费用: 760092.8387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11418.855元、施工临时工程费12787.5 元、独立工程费用199691.62元, 基本预备费36194.89708元。
表8-2 施工临时工程费用预算表
范文五:危岩体竣工报告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
程竣工报告
**************************
2011年5月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
程竣工报告
(2011.3—2011.5)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总工程师:
院 长:
资质证书编号:
报告提交单位:
报告提交时间:
目 录
目 录.............................................................. 3
绪 言............................................................... 1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
一、施工依据主要技术文件及规范 ..................................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 2
二、主要施工条件及特点 .......................................... 3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
一、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 4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 ...................................... 5
(一)施工顺序............................................... 5
(二)施工方法............................................... 6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9
第五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10
一、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 10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查制度 ..................................... 11
三、保证安全施工生产的管理措施 ................................. 14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15
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的保证措施................................ 15
一、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5
二、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 16
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 16
第十章 结论....................................................... 17
绪 言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任务由:************************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项目部承担,我项目部全体人员用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克服了施工区复杂的施工条件给生活和施工带来的种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质量、安全保证的相关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次施工任务。
************************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合同工期为: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6月23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120天;实际施工期为2011年3月3日至5月4日,历时63天。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依据主要技术文件及规范
1、《************************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J119-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安全生产管理办法》(KK/C7)
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试行)(2006)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
13、《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位于甘肃省************************,距离武都城区26.9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1′48″,北纬33°30′59″,交通十分方便,有G212国道可直接到施工区域。甘肃省************************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区山体属典型的中山地貌类型,山体高度约200m ,地形相对高差140m ,平均坡度约40~50°,坡体上部较陡立,下部相对平缓,局部有鹰嘴崖。斜坡中上部发育贯穿裂缝多条,裂缝宽度2~30cm ,主要可分为3段,每段20~30m 不等,累计长度大于50m 。裂缝深度变化较大,约3~5m 不等。该工程区斜坡全长约310m ,主要可分为5片危岩体。
主要治理措施:
(1)、针对1#、2#、3#、4#、5#危岩体采用主动防护网拦护危岩体落石隐患。
(2)、针对1#、2#、3#、4#、5#危岩体在坡体中下部采用环形被动防护网拦护,进一步阻拦危岩体及其下坡面产生的落石危害。
我单位于2011年3月1日进驻施工现场,2011年3月3日监理部下达开工令,至2011年5月4日按合同工期提前完成全部施工
任务。完成建筑工程总投资:贰佰叁拾玖万陆仟贰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
2、地质情况
(1)、该危岩体治理项目,斜坡整体基岩产状20~30°∠5°~10,岩层反倾,主要由中厚层志留系灰岩和板岩互层,呈整合接触,无发育断层从斜坡通过,坡体表面岩体呈强风化——中风化,较破碎,岩石强度较低,大部分为坡积物,岩性与母岩相同。
(2)、该危岩体无明显地下水,无整体滑动痕迹,说明整体山坡稳定性较好,山体整体滑坡的可能性较小,局部残坡积层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落石掉落现象。
3、结构特点
本工程为危岩体加固治理工程,抗震设计按八度地震烈度设防,以柔性网防护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地质灾害治理。
4、材料要求
各种规格的柔性防护网及配件采取工厂标准化生产, 施工现场组装。
二、主要施工条件及特点
1、施工条件
(1)、本工程总工期2个月,工期要求紧。在施工期间,主要以春季、夏季施工为主,雨水较为充足。
(2)、本工程组织施工合理,计划安排紧凑,流水作业清晰得当。
(3)、工程施工区域在G212国道旁,材料进场条件较好。
(4)、水泥从武都县城购买,机械运输至现场,运距26.9km 。
(5)、砂产地距现场20km ,采用机械运输。
(6)、现场水电较为不便。
2、施工特点
(1)、施工现场位于下猴子村上部山坡上,坡下村民及村民房屋较多,安全施工要求高。
(2)、工程施工区位于山坡上,基本无道路通行,所有施工材料均需要二次搬运,施工难度较大。
(3)、危岩体防治难度大,对施工自身协调安排和安全防护要求高。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一、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一)、技术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建设方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相关数据。
3、《工程测量规范》。
(二)、导线闭合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进行导线闭合测量,根据施工平面布置设置测量中转点(标高控制点),施工区域定位放线。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后,对设置的测量中转点(标高控制点)采用埋设水泥桩或挖坑现浇砼标桩进行保护设置。
(三)、原始剖面测量
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对施工区域原始坡面地形进行剖面测量,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
单位进行审核。
(四)、剖面测量
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对施工区域根据设计要求对危岩体进行剖面测量,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
(五)、定位放线
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参考点及测量成果中转点(标高控制点),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拦挡墙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
(六)、标高控制方案
1、本工程设置二个以上的标高控制点,其作用:一是供相互校核,二是施工现场的任何位置都能同时后视到二个标高控制点,三是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
2、标高控制点设置在施工区域附近,有利于保护和利用。
(七)、质量保证措施
一是各种测量仪器、工具须经校验后 才可用于测量。二是测量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三是导线闭合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四是用于定位放线、剖面测量的各有关数据经检查无误,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核,签字确认后才能用于施工。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
(一)施工顺序
本工程共安装RXI —100型被动防护网840M 2,GPS2型主动防护网4610M 2。
1、被动防护系统钢柱基础的位置,确定上拉锚杆及侧拉锚杆孔孔位后即可进行锚杆钻孔或混凝土浇筑工作,待以上工序完毕后既进行锚杆的安装及锚固灌浆,养护24小时后,即可进行钢柱、上拉锚绳、下拉锚绳、支撑绳的安装;其后进行防护网的安装;防护网安装
完毕后,再进行格栅网的安装。
2、主动防护网的基础锚杆孔及上拉、侧拉、锚杆孔的施工,施工完后再分别进行锚杆安装、锚固灌浆、养护、防护网安装。防护网自上而下的进行安装。
(二)施工方法
RXI-100
1、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2、基座锚固
(1)基座位置的地面(或基础面)应平整,基座平面与地面(或基础面)应保持水平。如果地面(或基础面)凹凸不平,可用M20水泥砂浆抹平。
(2)在基座顶部预埋地脚螺栓锚杆。
3、锚杆孔的灌注
(1)灌注应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宜采用中细砂,粒径一般不大于2.5mm ,使用前应过筛。
(2)砂浆配合比:砂浆标号不应低于M30,水泥:砂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5—0.5。
(3)灌注采用人工注浆。
4、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5、钢柱及上侧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的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4)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6、侧拉锚绳的安装:
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7、上支撑绳安装:
将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第1根钢柱将支撑绳并放置于顶部的挂座的内侧。在第二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如此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绕至该钢柱基座的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在距钢柱40cm 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连接(仅用30%标准紧固力)。
8、底部支撑绳安装:
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在第三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安装支撑绳在基座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向安装。在距钢柱40cm 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连接(仅用30%标准紧固力)。
9、环形网的安装:
将环形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环形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挂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环形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位置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更为安全,此后
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环形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环形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断,并在其中点作上标记;环形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向左逐步将网与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到达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过(不能缠绕到挂座上),转向下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基座挂座,直到跨越环形网下缘中点1m 为止,最后用绳卡将缝合绳与环形网固定在一起,绳卡应放在离缝合绳末端约0.5m 的地方。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将两张网缝合在一起,当到达下支撑绳时转向该张网缝合,当两个方向缝合绳有0.5m 交错后,可分别将缝合绳固定在环形网上。环形网也可以采用下支撑绳直接穿过环形网的方式安装,缝合绳则在环形网左右侧固定在环形网上。
10、格栅安装:
(1)格栅铺挂在环型网的内侧,并应叠盖环型网上缘,用扎丝固定到网上;
(2)格栅底部应沿斜坡向上铺设0.2—0.5m 左右,并为使下支撑绳与地面间不留缝隙,用一些石块将格栅底部压住;
(3)每张格栅网间叠盖约10cm ;
(4)用扎丝将格栅固定到网上,每平方米固定约4处。
GPS2
1、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 孔间距可有0.3m 的调整量) ,
2、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 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 以上, 孔径不小于φ42; 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3、注浆并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 且环套段不能注浆, 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 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 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 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 的中细砂, 确保浆液饱满, 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灌浆采用人工灌浆。
4、安装纵横向支撑绳, 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 时为2个, 大于30m 时为4个, 其间为3个) 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5、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 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 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5铁丝按1m 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6、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 缝合绳为φ8钢绳, 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3m (或27m )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 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我院成立了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项目部,管理下猴子村危岩体和滑塌体地灾治理项目。
1、施工前,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安全规定。
2、认真检查和处理作业区的危石,施工机具应布置在安全地带。
3、施工前在作好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前,对所用安全设施、安全用具进行仔仔细细的检查,杜绝事故隐患。
4、所有施工机具使用前检查试运转,方能专人使用。
5、处理机械事故时,在设备停机时检查,维修。
6、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及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把各项安全施工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7、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进入现场设立“必须戴安全帽”标志等等。安全标语要规范。
8、坚持“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9、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
10、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材料、设备、机具堆放有序,各工序各完成后即使清理场地。材料按不同种类,规格挂牌堆放。
第五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一、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我院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及程序文件执行,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场地造成人身伤亡。
1、安全管理目标:安全事故频率降低2‰以内,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2、建立健全各级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层层安全责任制,明确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组员由现场管理人员及生产班组长,每周开展二次安全检查活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建立二级安全交底责任制。根据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结合院有关安全规定及章程,工人进场前,先进行一次有关施工结构、现场周围环境、安全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的教育活动。在每道工序操作之前,由项目部组织施工员、专职质安员对操作班组进行分部分项书面和口头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抽查和操作过程中的检查,做到安全生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人人有责。
5、建立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查管理、查制度、查作业面、查隐患、查整改落实。检查的主要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着重做好日常工作中的三检查,即作业前检查、作业中检查、作业后检查,做到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临边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
6、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时管理、及时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管理制度
(1)、分部工程安全交底制度:对分部工程必须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及记录,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2)、安全检查制度:每周两次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顿,防患于未然。
(3)、安全教育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并有安全活动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必须持证上岗,不得使用未经培训特种作业的人员操作。
(5)、施工现场有安全警示标志。
(6)、建立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工程概况安全防护、工程进度以及建筑常识进行教育,并有学习人员履行签字手续。
(2)、施工员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包括劳动纪律学习、公司劳动制度、劳保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等学习。
(3)、悬挂标志牌,用以警示。
3、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为了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损失和造成不良影响,制定强硬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隐患必须定人、定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施工员负责及时进行复查达到合格,对出现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的行为作严肃处理。
(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每两周由项目经理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为加强安全管理与防护提供依据。
三、保证安全施工生产的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领导、部门及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院关于安全责任制的规定,企业全体职工都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落实好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考核;落实好各种安全技术规程。该工程配合专职安全员一人,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项目经理确保单位工程安全达标及经济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指标。
(2)、目标管理
根据公司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防止重伤事故发生,杜绝死亡事故、重大机械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考核办法,对责任目标按承包协议进行考核,实行奖罚制度。
(3)、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做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要全面,针对性要强,交底履行书面签字手续。
(4)、安全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制度,对新进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做到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都是经特种作业培训人员,并持证上岗。
(6)、工伤事故处理
发生伤亡事故后,应立即报告领导,填表并及时上报。重伤或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概况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
门和当地劳动、公安、人民检察院及工会。
事故的调查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按时下列步骤进行: ①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②组织调查组;
③现场勘察;
④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⑤根据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⑥写出调查报告
⑦事故的审查并结案。
(10)、安全标志
施工现场在醒目的地方挂设安全标志。安全标志要严格按照总平面图布置,以便查遗补缺。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1、领导班子配置:配备强有力的高素质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工期和经济效益,对履行合同条款负有直接责任。
2、施工进度管理:强化计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有明确控制目标的施工网络计划,并随施工进度的变化,及时对网络计划进行高整。
3、制定奖罚制度:分阶段制定目标责任状,用经济手段对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进行经济奖罚,增强施工人员的工期意识。
4、抓紧施工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的保证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院自始至终都做好了对现场文明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现场消防保卫的管理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赞扬。
一、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场容管理
1、施工现场周围封闭严密。
2、施工现场大门醒目处设置标志牌,其内容如下:
工程名称:建筑面积、造价、建设和监理单位。
工地管理人员姓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
挂设: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进度网络图、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及经济技术指标计划表。
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明确划分,设置标牌,标明场容场貌负责人。
项目管理人员一律佩带身份卡,质量员佩带红底,白字袖标,安全员佩带绿底、白字袖标。现场设置质量和安全警示牌。
(二)、施工现场治安保卫组织
成立以安全员为组长,三名着装统一的专业人员为组员,对现场进行巡逻,引导村民安全通行、制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确保安全的施工环境。
二、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1、确定专人负责消防保卫工作,施工队实行对项目部班子负责的保卫工作制度。
2、配备并及时检查各种消防设施,以备万一。
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
受************************委托,由************************承担的************************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我院在进入现场施工前,根据审查通过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审
查会的要求对本工程进行施工。
主要工作量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工序完成。完成建筑工程总投资:贰佰叁拾玖万陆仟贰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
表8—1 实际完成工程数量一览表
第九章 治理效果、社会效益
通过对************************危岩体和滑塌体的治理取得了以下效果和效益:
①通过治理,消除了威胁************************安全巨大隐患。
②通过治理,把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怀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学全体师生对危岩体随时可能坠落的恐慌,对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十章 结论
自5.12地震后,在国家投入大批灾区重建资金的前提下,经过项目主管单位的有效控制、监理单位的认真监督、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及广大施工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危岩体和滑
塌体治理工程已如期竣工,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均按程序会同各方进行了严格检查验收。
工程施工有关结论如下:
(1)************************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及完成工作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陡崖、峭壁的复杂施工条件下,工程施工历时63天,如期竣工。在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
(3)************************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措施、技术得当,施工质量合格率100%。
(4)************************危岩体和滑塌体治理工程,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学全体师生对危岩体随时可能坠落的恐慌,对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帮助,得到*************监理的现场监督和认真检查,使该治理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