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重新诠释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人和风景会留下深刻的印记,翻开细细回味,值得肯定的是那些暂时停留过的地方,不管是快捷酒店,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等,都为你的旅行生活带来温馨,甜蜜亦或是快乐,也会记录在目。
以“如家快捷酒店”和“格林豪泰快捷酒店”为例先来说说快捷酒店,快捷酒店可以称为经济型酒店的一种,是相对于传统的全面服务酒店而存在的一种酒店业态。对于我们学生族来说,价格,是列在首选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快捷酒店的价格低廉无疑收到了学生们的青睐,再加上价格低廉、服务规范、性价比高,也受到了中小商务群的欢迎,
这次去的“如家福州山坊七巷店”,址如其名,选在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附近,无不为它增添了浓浓的中国气息,看着独具中国特色的灯笼,在木条铺的小路上走几步,就看到代表了“如家”的黄颜色,门店不大,但可以看到有很多细节之处有花心思打造,透明的珠帘,只容得下两个人的服务员吧台以及恰到好处以假换真的小花丛。我们说想要去看一看房间,服务员便热情的领我们去参观,出了电梯,走进标间,立刻被它与众不同的色调吸引,与传统酒店客房不同,床单的颜色大多以绿色,粉色这样自然的,贴近生活的颜色为主,这便让我想起它“适度生活,自然自在”的简约生活理念,地板并没有铺地毯而是地板木的原色,墙也是刷了粉粉的橘色,很像来到主人的房间,单看书桌和书桌上面摆放着的台灯,随手泡,矿泉水,在这些细节上也将其名“如家”发挥的淋漓尽致,卫生间以纯白瓷砖为主,很值得说的是,“如家”的杯子都是两个不同的颜色以便客人使用,避免拿错,这些贴心的考虑真的是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家“文化。
记得上次去上海是同家人一起入住“格林豪泰”,因为住在上海的郊区,这间酒店也与他们家其他酒店客房不同,两层的复式客房至今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格林豪泰”有商务酒店,贝壳酒店,快捷酒店,和酒店公寓四种,这次去参观的是“格林豪泰”的快捷酒店系列,绿色是它的代表性颜色,每一间客房的房门上都有一棵树的标志,使人明白“格林豪泰”是从节能环保的方式以及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使用来满足客人对健康生活需要的细节。打开房门,与“如家”是很不同的风格,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简单,干练,大气,从整个装饰风格上,也秉承了传统酒店的风格,色调统一,概括的说就是明与暗的对比,如棕红色的木质家具和纯白色的床单,很具视觉冲击力,这样使整个空间显得非常整洁。
再来说说星级酒店,以“香格里拉”酒店和“东方财富”酒店为主,按照饭店的建筑设备、饭店规模、服务质量、管理水平,逐渐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等级标准通行的旅游饭店的等级共分五等,即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饭店。
说到“香格里拉”酒店,首先想到豪华,此次“星级酒店”之行也让我们见识到一向注重硬件设施豪华舒适的香格里拉,位于五一广场中心位置,越高的楼层俯瞰之下的风景越美了,大堂以中式风格为主,划分为好多个会客空间,坐在会客沙发上,感受不到一丝外面的喧嚣,不知道是隔音效果好还是人们都愿意在这样一个气派,高雅的环境中“安静”的交谈,接待我们的女服务生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用温和的口吻回答着我们的一些疑问,客房是欧式的风格,以米白色为主色调,床后的软包也是淡淡的色彩,大大的落地窗,把所有风景都带进房间里,让房间显得很通透,也让空间变得更大了,地毯是欧式风格中主要的代表,房间的地毯是纯色的,整个房间更具现代的欧式风。不得不提的是每一层的公共卫生间都是不一样的装修风格,首层的卫生间是两个圆弧形相交的空间,第一个弧形构成了“化妆梳理”的区域,大理石的化妆台和符合人性的化妆凳还有用木条框住的化妆镜,都是中式十足的风格,第二个弧形由洗漱台构成。
最后参观的是“东方财富”酒店,这间四星级的商务酒店没有“香格里拉”那么豪华气派,而是将欧式风格融合了田园风格中温馨的一些元素。
范文二: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 心然
每當接近寒暑假,認識我們一家的人就會習慣性的探詢,今年準備去哪裡玩,
從小女兒滿四歲開始,每一年我們都會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出國自助旅行。有的時候,我們走訪像北美洲、澳洲的大山大海,驚嘆自然的巧奪天工,並學習謙卑與珍惜,有的時候,我們選擇藝術與人文薈萃的歐洲,沉醉在人類極致的累積,並思考、修正自我的定位,有的時候,我們沒有花太多的時間蒐集、規劃,只想在大自然裡放輕鬆,悠閒的沉澱、整理時,我們就會找一個純樸民風、清澈海水的小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獨立性、體能每況愈佳,我們計劃在不久的將來,走入文明古國、宗教或民族性濃郁、生活條件嚴苛的荒原…。
在旅行中,走入不同語言、文化、生活習性,甚至價值判斷裡,就像開啟一扇窗,那裡的風景,你從來沒有見過,看事情的角度,跟你所熟悉的不一樣,連烹調的方式,都大異其趣。但是,經過幾天的努力觀察與適應,你開始與新環境水乳交融,發現更大的空間,不同以往的視野。尤其,透過孩子,他們純真、開放的角度,你會看得更細緻,融入得更快,而且,當你已埋首在現實生活中,‘它’持續在他們的心中發酵。
另外,應變能力的考驗也隨時在旅行中層出不窮,小至與攤販議價,如何在流動的阿拉伯數字中,達成‘你歡喜我歡喜’的血拼藝術,大到面臨當街行搶時的瞬間連鎖反應,最後終能全身而退。當下當然戒慎恐懼、手腳發軟,但是,每每憶往,總為自己如電影主角般靈巧的化險為夷而驚嘆。或許,每一個人的細胞裡,都潛藏著冒險的因子吧,
也或許,每一個人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渴望有一小段時間,跳出既定的軌道,藉著旅行探索、整理,讓自己重新面對。因此,當我們歸來,總能以較平穩的情緒,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
(刊登於聯合報)
范文三: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
——为《慧声慧色》写的书序
田慧的《慧声慧色》虽然是一本旅游手记和旅游照片集粹,但读来令人深受触动,感慨良多。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是“阅”,一个是“历”,其目的表面看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而内里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通过“阅历”的积累来丰富人的生命内涵。 阅历是生命行进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体现的过程。人的生命非常有限,在有限生命中阅历的丰富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内涵的丰富与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致虚度,能精彩些更好,于是大家都忙忙碌碌地工作然后忙忙碌碌地吃喝,好像工作和吃喝就是阅历的主要内容,工作成功与否、吃喝品质高低就是生命价值最重要的体现。 我认为还有两种生活方式,在丰富生命阅历上比一味地工作和吃喝更有效也更有趣。一个方式是旅游,每个人生命延续的时间相差不大,但覆盖的空间却千差万别,旅游可以说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大幅延展生命可触及的空间。另一个方式是戏剧,我常说戏剧能以间接经历的方式扩展人们有限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足不出户便可经历人间沧桑、品尝世事炎凉。 旅游与戏剧,这两种丰富阅历的方式一个向外扩展,一个向内延伸,任选一种作好了都会令人受益匪浅,而田慧居然两者都占了~
很多人都喜欢旅游,但旅游与旅游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像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之间有很大不同一样。我们太多人仅仅把出国游当作休闲购物顺便拍一些与著名景观合影的“浅旅游”,对于旅游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生活形态、风土人情视而不见、兴致全无,这样的旅游给人留下的生命印记也是可想而知的。 田慧的旅游方式与众不同,她仔细观察、深入体味、详尽记录。我曾认识一位德国人也这样对待旅游,但她是一个旅游出版物的撰稿人,这样对待旅游是她的职业决定的。而田慧这样做完全是爱好使然,是她的乐趣所在。如果说旅游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某种折射,那么田慧对待旅游的态度也多少体现了她的生活态度。正如她在本书《前言》里写的:“旅行在我的生命中似乎已成为一种成长的方式。……旅行之于我,更像一种心灵的放逐,一种生活的态度。” 旅游的意义远不仅是“购物加拍照”,就如同戏剧的意义远不仅是“恶搞加傻笑”一样。田慧将自己“生活在别处”的丰硕收获集结成《慧声慧色》与大家分享,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旅游的方式和态度是个非常好的范例。其实她对待戏剧的态度也同样说明问题。 田慧的确十分令人羡慕,因为她拥有两种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生命内涵,这是她的态度决定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阅”,一个“历”,不仅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更是通过积累“阅历”丰富生命的内涵。
阅历是生命价值的体现,除了忙碌的工作,你一定希望生活多些色彩,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同等重要,用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空间,离开喧嚣的城市,旅行也是一种成长方式,给生命留下更多印记。
一辆车或一个背包,亦或钱包,跟着我们去充满自然的原始草原,
去奔跑 ! 去呐喊 ! 去放逐心灵 ! 去神秘的绿野仙踪,
范文四: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瘾,可以与爱情有关,也可以无关。钟情于行走在路上的状态,自由,未知,期待,惊奇,可以获得,可以遗忘。最喜欢间奏里的火车行驶的声音,那是一个令我兴奋的符号:旅行,在路上。 旅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足够多的路,看过足够多的人,当学生生活画上句号,当青春的列车驶出年轻的站台,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毕业以后工作之前这个时期,是开阔眼界的最佳时间段,出去走走,看一看风光了解和感受一些别样的民俗,你会发现许多不同。 旅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足够多的路,看过足够多的人,当学生生活画上句号,当青春的列车驶出年轻的站台,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毕业以后工作之前这个时期,是开阔眼界的最佳时间段,出去走走,看一看风光了解和感受一些别样的民俗,你会发现许多不同。旅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足够多的路,看过足够多的人,当学生生活画上句号,当青春的列车驶出年轻的站台,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毕业以后工作之前这个时期,是开阔眼界的最佳时间段,出去走走,看一看风光了解和感受一些别样的民俗,你会发现许多不同。古镇篇 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同是江南六大古镇,却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风情,既然近在咫尺,何不模仿那古代学子,亲自去那里走走青石板路,坐坐依呀的小舟,阅读那里流传了千年的文化…… 旅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足够多的路,看过足够多的人,当学生生活画上句号,当青春的列车驶出年轻的站台,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毕业以后工作之前这个时期,是开阔眼界的最佳时间段,出去走走,看一看风光了解和感受一些别样的民俗,你会发现许多不同。旅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足够多的路,看过足够多的人,当学生生活画上句号,当青春的列车驶出年轻的站台,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毕业以后工作之前这个时期,是开阔眼界的最佳时间段,出去走走,看一看风光了解和感受一些别样的民俗,你会发现许多不同。古镇篇 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同是江南六大古镇,却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风情,既然近在咫尺,何不模仿那古代学子,亲自去那里走走青石板路,坐坐依呀的小舟,阅读那里流传了千年的文化……山寨篇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勤劳朴实的人们在这里淡然生活,笑看风淡云清;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青山绿水,断壁残垣都风情万种;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古老的山寨诉说着亘古幽情……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山寨,领略不一样的人生…… 情侣篇和心爱的人一起旅游,其意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浪漫,更多的是一起面对旅途中艰难险阻时所表现出的那份担当、默契、宽容及勇气。爱情是历久弥坚的美妙滋味,让我们一起见证爱情所走过的山山水水吧~单身篇有人怀着一颗春心上路,就一定有人怀着一颗伤心远游。离开是为了忘却,人们在失恋中往往需要自我放逐,伤心走天涯,却在长长的路途中,品尝到人生的另一番滋味。带上灵魂去旅行 许多人喜欢旅行,其原因大多是想从机械、单调而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摆脱出来,在旅行中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当然也包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出去旅行,需要做些准备,时间、金钱和体力固然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带上灵魂去旅行,就是放下各种杂念、摆脱各种羁绊,全身心地投入到旅程中去,让身体和灵魂同步,一起去感受脚下那一片大地。旅行和旅游有所不同,旅游重在观光游览,旅行则重在用心体验。所以 才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之说。 带上灵魂去旅行,就是让旅行听从心的召唤,随意地行走,闻闻路边的花香,听听空中的风语;走累了就稍作休
息,养足精神后继续前行;如果突然怀念刚刚看过的风景,不妨再折回去重走……。旅行的 真正精彩就在于拥有满腔的希望和期盼,兴致勃勃地走在途中。 带上灵魂去旅行,就是把自己的灵魂自由的放逐在辽阔的草原山水间,扯一缕清风梳理心情,眯着眼睛做一个白日梦,哪怕手捧阳光发一会儿呆,任由某一种思绪主宰,只要完全放松,让疲惫的心灵得 以彻底地休整。 累了、倦了、厌了,出去旅行吧,别忘了带上自己的灵魂。“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扬扬的躯壳 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旅行的意义(毕淑敏)来源: 张玲.LittleBox 的日志1.远方有故事。2.旅游是为了看到不同的景物,激发自己的荷尔蒙。3.旅游是为了能吃到不同的食物。4.旅游是为了看不同的文化。5.旅游能使人脱离凡俗。6.旅游可以让人从原来的窠臼中跳脱而出。7.旅游是人在意志空间的行走,通过这样的意志行走,扩大了自身掌控的范围,最后扩大自己心理的能量。8.旅游是为了心灵的释放。9.旅游是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10.旅游是为了忘掉自己是谁。11.为了跟三两好友共同度过一段美丽的时光。12.旅游是圆儿时的一个梦想。13.为了花掉一张特价机票。14.为了购物。15.为了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16.为了看遍世间奇事奇景。17.为了花掉到期的年假。18.为了和心爱的人二人世界。19.为了艳遇。20.在路上,已经变成一种生活形态。21.为了找打一个更容易让灵魂安住,更像家的地方,有一天回去养老。22.为了可以有借口懒洋洋的坐在有阳台的躺椅上发呆。23.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听到脉搏的跳动,知道自己还活着。24.为了改变命运。25.为了踏遍世界每个角落。26.有时候是不为了什么,就是想去走一走。27.旅行是一种学习。28.旅游是为了梦中的橄榄树。29.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了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30.迁徙乃人之本能。31.旅游是为了获取吹嘘的资本。32.旅游是为了购买各国各地的特产送人。33.死在远方。毕淑敏:人生必须旅行的33 个理由 旅行不管远近,是需要理由的。 旅行最普遍的理由——远方有故事。 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们瞪大了眼睛,随着颤抖的声音,幼稚的脑,被故事勾引着,插上翅膀,飞向远方。在我们懵懂的小心眼里,第一次产生了惆怅。为什么好玩的事请都发生在远方,有趣的人,都生活在很久之前,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是为了留有更多发挥想象和虚构的空间。如果说这事就发生在前两年,地点就是离咱家 2 里远的邻村,所有的光环,都被嗑咬的跑风撒气了。从幼年时代,就对远方充满了期待。如果我们没能满足愿望,总会觉得那原因是自己走的还不够远。就算把整个世界都走了一圈,你还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这可是一个没边没沿的空间,你渺小的生涯,穷尽永世也走不到头…… 第二个原因,为了看到不同的景物,激发自己的荷尔蒙。认真讲起来,这句话的前半段——看不同的景物,是我做问询他人的时候,常常听到的话。这句话的后半段,却从来没有人讲过,是我狗尾续貂加上去的。那些说看不同景物的人,说完了前半截话,就没有下文了。看景物干什么呢,总不能呆呆地看完就完了,什么也不曾留下吧,然后呢,我问。 没有然后。看完了,就回家了。 再然后呢,我穷追不舍。 再然后,被问到的人轻轻重复着,好像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终于,他回答:在家里呆上一段时间,就烦了,厌倦了。浑身的血液又开始激荡起来,蠢蠢欲动。这时候,我知道,又该出发了。我就会再次走出家门,去看不同的风景。 我停止了追问,估摸着是问不出什么新鲜东西了。看完了新的风景,他又回家了,过一段,再次出发。循环论证以至无穷。 于是我把这句话补足——看不同的风景,激发自己的荷尔蒙。
远方是魔术师。你在熟悉的地方,很少能发生新奇的思索。尽管有很多人说,他们的发现是在床上昏睡的时候,半梦半醒中灵感来拜访,但我还是顽固地认为,那些想法的胚胎,还是来自走动的步伐、驰骋的飞马,腾云驾雾的机器等等快速移动的时刻。这时你的身体在变化,却又不需要太费力(走得不要太快,如果气喘吁吁,自然没希望遐想),最有利于荷尔蒙的分泌,分泌出来又无需补充到身体的肌肉里发动兴奋,那就只有兴奋大脑了。大的思考需要大的舞台,大的背景。旅行会逼着我们看名山大川,看万米高空上的雄阔景致,看奔涌不息的大海……这都将强有力地刺激我们的思维。 在我们的身体里,栖息着一个奇怪的悖论。身体是属于自己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身体里寄居着一个我们不认识、不能控制的陌生人,它大模大样地反客为主,操控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它不高兴了,我们就会生病。它昏聩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敌我不分,乱杀乱砍自己人。它擅离职守,就无法识别入侵的毒菌和伤害,反倒认敌为友,养虎为患,酿出大祸。它若是一发脾气开始捣乱,要命啊,人干脆就崩溃,出现各种致死的问题。反过来说,它若是勤勤恳恳坚守岗位,人就可以颐养天年万事顺遂……这就是荷尔蒙内分泌系统。它包括但并不仅仅指性腺的分泌。 古往今来,我们对自己躯壳内的这位霸主,急不得恼不得,匍匐听命。你束手无策,只有听从它有时聪慧有时奸佞的安排。最糟糕的就是,你会被它稀里糊涂地要了命。一位罹患抑郁症的人说,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要和突如其来涌上心头的自杀念头做斗争。不知道这种念头是从身体里的哪儿生出来的,但它毫无疑问来自我的身体里,最深的部分,我所不了解的部分。它很阴险地躲在一个角落里,冷不防地冲出来,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大中午的。它不怕黑,也不怕风和阳光,它自有自己行动的规律,是一个魔鬼。它要置我于死地。为了不被它杀死,我在通往晾台和窗户的路上,放置了很多障碍物,比如沙发水盆一摞摞的旧书……搬动起来费劲费功夫。这样在它在命令我去死的时候,我不得不搬走这些杂物,才能到达窗户和晾台上,这需要时间,而时间有可能让我清醒。你知道,窗户和晾台,是抑郁症病人最方便谋杀自己的地方,它们是断头台。你记住,只要听到有人坠楼,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心里的魔鬼所谋杀。你想啊,哪怕什么凶器都没有,我们还有地心引力,还有重力,还有加速度,它们加在一起,就可以很方便地杀死我们。它来自我身体里的荷尔蒙,它是一个妖怪…… 当年轻人给我讲上述话的时候,我全身直起鸡皮疙瘩。正是繁花似锦春天,芬芳馥郁。你不要被春天的脉脉含情所欺骗,春天是最容易自杀的季节。他说。 荷尔蒙当然不是妖怪,可它确实有妖性。当它发生紊乱的时候,是可以置我们于死地的。 科学家和医学家们认为,抑郁症就是体内的荷尔蒙的平衡受到了破坏。原本让我们感知快乐的荷尔蒙,消极怠工分泌稀少。而让我们深感忧郁的荷尔蒙,被加班加点地制造出来,大行其道。 怎么办呢, 科学家们开出的方子五花八门。计有:吃某些食物,可能让人比较容易兴奋。或者是参加运动,强迫自己的快乐荷尔蒙加速分泌。用药物调整人体内的荷尔蒙比例,期望它快快回归正轨…… 这些想法和方法都是不错的,但不要忘记,人体是一部非常精妙复杂的体系,人类对机体内环境的调整和控制,迄今为止,远远没有成功。再加上人体的千差百异,有的人用这个方法初见成效,有的人就置若罔闻,一如既往地病着,甚至命归黄泉。 旅行会让你到一个和现实的生活有很大反差的地方,这样你的五官和所有的神经末梢就开动起来,古老的生存法则就开始运作。你看到新的景物,听到新的声音,闻到不同的气味,连空气的冷暖都是不同的,机体就紧急动员
起来,不再像破抹布萎靡不振。遇到了台风这样极端的气象条件,挑战就更剧烈了。还有你说的那种抢着吃饭的感觉,说实话,这种感觉对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饥饿在生理上古老动力作用是很有激情的,就会调动起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积极工作,而不是先前的一潭死水一团散沙。欧洲不是一个治疗抑郁症的首选之地,是因为他们那里的抑郁症本身发病率就比较高,各方面的条件都太舒适也太优越了。如果说尚未完全进入现代化的某些地方,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是一声冲锋号的话,欧洲有点像温柔的慢板和小夜曲。这就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要到荒野中露宿、攀绝壁爬高山。在沙漠中徒步……想用这种返朴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第三个理由,有不少朋友告诉我,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到处走,是为了能吃到不同的食物。特别是各地的特产小吃。一个爱吃的人和一个不爱吃的人,旅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不爱吃当地的特色食物,你就起码浪费了 50以上的旅游资源。更有人说,如果你不爱吃当地土产,你看到的风景,就是不真实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理解是,水,首先是喝的水。如果你不能无论走到哪里,都只喝同一个牌子的矿泉水,或者干脆只喝蒸馏水,诚然是干净,没有病菌,但也没有了生机。养一方人的这个“养”字,说的就是那个地方所产的五谷杂粮,包括那里烹饪这些五谷杂粮的方式。记得在大西洋边开车旅行,路过一个小镇,我看到有个小超市,就招呼停车。 大家张望了一下四周说:“普通的小镇,有什么好看的,刚才路过天体浴场,你都没说要下来看看。” 我说,“你们别忘了我是学医出身,人的天体,我以前看得多了。这一次,我是要看看鱼和虾的天体。” 透过超市的玻璃,新鲜的海产音容宛在。我赶紧把昂首挺胸的大虾和银光闪闪的鱼,各装了一袋。 车上人见我拎回腥了吧唧直往下滴答海水的塑料袋,忙问:“您这是要干什么啊,” 我说:“煮着吃啊,” 大家纳闷:“谁给你做啊,” 我说:“自己~” 大家说:“你什么炊具也没有,什么调料也没有,如何烹制呢,” 我说:“这我自有办法,到时候你们等着吃白灼虾和鲜美鱼汤吧。” 晚上到了宾馆,我拿出自己的开水壶。鲜虾洗干净,把滚烫的水浇上去,虾子们就争先恐后地红了脸和身子,用盐一蘸,那是相当美味。至于鱼,更好办了,洗干净,丢到开水壶里,一会功夫浓郁的鲜气就飘荡起来。宾馆是中央空调,吓得我马上关了自家空调的按钮。生怕鲜味被空调抽了去,在所有的客房蔓延,惹人惊愕。鱼熟后,我裁开一袋方便面,把其中的调料袋撕了,将麻辣料撒在里面,红扑扑的水煮鱼就大功告成。颤颤巍巍把其中一部分送给同行朋友,收到的评价自是赞不绝口。 唯一的不便之处,是在那以后的几天内,每次煮开水,壶内都有浓郁的鱼腥气。嗨,那些可怜的鱼儿精魂不散。 旅游的第四个理由,就是看不同的文化。 第五个理由,有朋友说旅游能使人脱离凡俗,估计要实现这个意图可能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世界上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子,能让一个人脱离凡俗。况且凡俗自有凡俗的魅力。不必把凡俗想的那样不堪,我们本来就是凡俗中人,天天想着与众不同的人,实有自恋之嫌。 第六个理由,旅游可以让人从原来的窠臼中跳脱而出。 表面上看,是很有道理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像两支颀长而执拗的臂膀,合围,包裹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组成了近似铁环的一个圈子,我们在这个固定的圈子里活动,在固定的时间遇到一些固定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窠臼。有人说,我的工作让我每天遇到的是不同的人。比如医生遇到的是不同的病人,推销员遇到不同的主顾,交通警察遇到的不同的违章司机……是的,这些相遇之人表面上看起来,年龄悬殊男女各异,背景也不同……可是他们骨子里仍是极为相似。所有的病人都渴望
康复,伴以愁眉苦脸。所有的主顾都拒绝推销,同时捂紧自己的钱包。所有的违章都是明知故犯并且有自己的理由……这种不同中的相同,是让我们疲倦的根本原因。更不用说如果你是生产线的熟练工,那种刻板和单调,从卓别林时代就生生不息。富士通的 N 连跳,这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跳脱窠臼固然没有错,但你跳脱之后干什么呢,是永远地自由,再也不会回到窠臼中去,还是从一个窠臼跳到另外一个窠臼中呢,这个问题,有点像“娜拉出走以后又怎样了呢,”其实世界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窠臼组成的,要想靠着旅游的十日百日突破窠臼,近乎沙上建塔。而且这个塔,这个沙,都不便宜。旅游回来,你怎么打发日子呢,积攒钱,期望着下一个旅行,长久以往,整个生活被旅游所控制,你就成了“旅游瘾”,变成了被旅游绑架的人质。 不过我能理解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身不由己。他们的机体已经被一种特殊的模式所控制,只有在旅游中才能释放出大量的荷尔蒙,他们喜欢这种感觉,他们不能在平凡的日子中甘之若饴。 训练自己的荷尔蒙,让它不仅在旅游的时候高涨,也能在普通的日子里找到分泌的支点。也就是说,无论在窠臼以内还是窠臼以外,都有快乐幸福的理由。 第七,有人说,旅游是人在意志空间的行走,通过这样的意志行走,就扩大了自身掌控的范围,最后扩大自己心理的能量。我觉得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行万里路”的出发点,也是“见多识广”的行为基础。但是,简单地划出等式,认为“走得路多,就一定见识多”,未免太机械了。这就如同吃的盐多就一定经验丰富一样,经不起推敲。 第八,有人说,是为了心情的释放。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很多负面情绪的袭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常说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说,时间是医治一切创伤的良药。就算这句话百分之百的正确,但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你要等待多久,时间这味良药才能起效呢,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旅游是加速转移心情的好法子。不过,也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要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旅游到底还是外在的力量。 第九,有人说,旅游是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 听起来很令人神往,顺着脉络再追问下去,找到了,看见了,又怎样呢,你带得回来吗,如果只是惊鸿一闪,那这种见与不见,又有多大区别呢,也许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会说,毕竟,我见过了,我知道了。我以为已经不存在的美德,在远方还延续着。对不起,我还想继续追问,然后又怎样呢,我很希望这个回答是,不仅仅是追寻,而且是重新恢复和建造。是一种道德基因的复活。 第十,有人说,为了忘掉自己是谁。 粗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一生当中时刻记着自己是谁,还来不及,还做不到,还经常稀里糊涂的,哪里还需要特意忘掉,如果因为你不喜欢自己,所以要忘掉自己,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你会永远追随着你,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乐意还是不乐意,它都如吸血蚂蟥一样,死死地叮咬你。不要忘掉自己,要更清楚地明白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需要改变,而改变的前提,就是——正视。 第十一,有人说,为了跟三两好友共同度过一段美丽的时光。 三两好友,结伙到外地去,在欣赏美景美味的同时,也不断增进友谊。这是我们善良的出发点。但有时我也疑惑,倘若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那和在家乡又有多少不同呢,不过,提出这个论点的朋友掌握的分寸很好,“三两”是个界限。不要太多,多了就显不出新鲜劲儿,就忽略了变化,就会让我们沉浸在已经习惯的氛围中,忽略了接触新的朋友,打开新的疆域。 第十二,有人说,旅游是圆儿时的一个梦想。 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非常重要,一不留神,就把一颗种子种下,不知道在生命的哪一个清晨抽出芽苞,长成婆娑枝条。
我无比尊敬儿童文学作家,觉得他们的手指能点石成金,也能指鹿为马。 第十三,为了花掉某张特价机票。 不要因小失大。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个很小的俭省,做出很大的糜费决定,这也是一种“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幼稚。被俭省牵着鼻子走,陷入到浪费的坑里。为了我们无所羁绊,必须废止一些东西,这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机会成本。 第十四,为了购物。 这个旅行理由,坚硬到无话可说。只是哀叹买东西就这么大的控制力吗,记得有一次我听一位女子讲,她每天都要购物,一日不购,夜里都睡不着觉。这很显然是一个“购物狂”,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把钞票或是信用卡划出去的那一刹那。是用金钱购买荷尔蒙的分泌。当然了,这种消费,表面上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并不伤害他人利益,商家恨不能把“疯狂购物”培养成为一种传染病菌,在人群中广为传布,让此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病况越来越重,他们就会阴险地露出酒窝。在物质狂轰滥炸居心叵测的氛围中,你不要沦陷为商品的奴隶,不要被花花绿绿的包装牵着鼻子走。购物,不但不应成为旅游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快乐的理由。当然了,专门的“代购”除外,那不是旅游,是工作。 第十五,为了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 你为什么那么怕被人认识,为了让自己不用戴面具。你为什么要永远带着面具,在心理学里,面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只能在陌生的地方摘下面具,你的一生是否总是在桎梏中,不得解放,你是为自己选择了宿命,还是一种迫不得已,你愿意改变吗,你愿意在熟悉的地方也不怕被人认出,你愿意每天都享有放下包袱,面对真我的轻松时刻吗,你是否有这样一个资源在身边——你在他或她的面前,不必遮掩,不必解释,不必强颜欢笑,不必文过饰非,不必怕被他或她唾弃,你可以袒露心中的幽暗和萎靡。不必担心收获嘲笑和冰冷,不必忧虑被人误解和传谣,你可以像婴孩一样放声啼哭,你可以像濒死的老人一样忏悔和一言不发……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个小环境,不必到远方去,你也可以神游太空。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一个小环境,就算你走到海角天涯,你也会在某一个瞬间,跌落回原来的世界。就算在没有一个人认识的地方,你也会挣脱不出旧日的情愫。 第十六,为了看遍世间奇事奇景。 哦,你差了。世上的奇事美景无.
范文五:.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美国签证 www.visa100.cn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说吉姆.罗杰斯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做股票、金融投资的人可能知道一些,但说起他与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在1970年合伙创立的的“量子基金”可能无人不知,吉姆.他们的量子基金取得骄人的成绩和丰厚的利润,在1970至1980年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高达37%,超过了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198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分道扬镳(索罗斯在1997年掀起的亚洲金融风暴与罗杰斯无关),开始他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罗杰斯受聘为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开始另一正生活。他曾经说过“环游世界是我从小的梦想。”一边旅游一边寻找投资就成了他的生活。投资是他最大的事业,1984年他在奥地利股市极度低迷时预言股市会上涨,所以重金投入股市、债市,次年股市起死回生,大涨145%,罗杰斯不仅获利丰厚,更被誉为“奥地利股市之父”,名利双收。
他曾在1988年到中国驾摩托车穿越中国,1990年他48岁时和他的第二任妻子23岁的塔碧莎,一起骑摩托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从旧金山飞到爱尔兰,从爱尔兰最西端一个叫顿琴的小村子出发到英格兰,在飞往欧洲大陆,经法国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土耳其、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等等进入中国,渡海(飞过去的)到日本,再飞苏联,苏联是这次旅行的重头戏。然后再回英国休整,再飞到非洲,穿越撒哈拉,一路穿过非洲大陆到南非好望角,转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再经合恩角到南美大陆回家。。。。。。这趟环球旅行他们花了22个月的时间,跨越6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如果算上坐飞机的距离行程超过10万英里差不多16万公里(1英里约等于1.6公里),其中骑摩托车行走约5.7万英里,大约9万多公里,平均每天走140公里左右(如果去掉坐飞机和在各地停留的天数,每天估计要骑车200公里以上)。像他们这样疲于奔命的旅行法,根本无法悠闲的欣赏风景,像完成任务一样,冒着风雨也要赶路,实在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忍受。而且是骑摩托旅行,实在是比较艰苦、危险,我要是旅行会选择开汽车,舒适安全一些。
他将这次旅行经历和一些投资感想写成一本书,书名中文翻成《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说旅行也是投资,而且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实际英文书名叫《The Investment Biker》,直译为“投资骑士”或“骑摩托车的投资者”,给我的感觉作者明显是以投资考察为主,他对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描述并不太注重,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当地人的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上,而且
美国签证 www.visa100.cn 对大多数国家贬多于褒,对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溢于言表。比如他对东欧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等那些国家的结论就是“它们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卖出什么东西。40年来他们的工业只能生产出一些以次充好的货品”,说苏联人商店里出售的廉价面包——“美国农民拿它们喂猪,美国孩子把这样的面包当做足球来踢。”(够恶毒的),苏联人“把乡下变成生态灾难”,夸中国人把乡下变成花园(指新疆的地下暗渠系统上建造的沙漠绿洲)。与其说中国是他此次旅行的重点,不如说是他投资考察的重点更恰当。作者毫不掩饰他对中国的兴趣和好感(值得投资能为他赚钱的国家就是好国家)。作者后来曾经驾驶汽车再此完成116个国家的全球旅行,他公开宣称“在我游历的这116个国家中,我最喜欢中国,很想在中国上海定居。”而且他曾经在很多个场合中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是很看好中国的,并且在中国B股市场投资赚取500%的利润。他对日本也是赞扬有加——干净、漂亮、井然有序,认为其不仅和中国而且和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有巨大反差(言下之意是其他地方肮脏、丑陋、混乱无序),其实也没那么夸张,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民风与风景。说起风景,本书还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去了那么多国家,沿途一路风景,照片才那么几张,而且还是黑白的,可惜了。
作者书中的一些经济分析很有见地,尤其是对美国经济策略的负面后果很有预见性。他说:人为地使货币贬值造成了一个永无终结的恶性循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他预言“如果美国不约束自己,让财政收支仍保持赤字,没头没脑地借贷,那么市场就会对美国作出相同的惩罚。美国越是推迟清理联邦政府的财政烂摊子,问题就越棘手。”“当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成为美国的债权国时,情况将会更加严峻,那必将是一个噩梦。”——岂止只是一个噩梦,已经成了血淋淋的现实。最近美国债务危机已经昭示天下,这是全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都在替美国政府买单,这不是投资,这是对全世界财富的掠夺。
他们的这次全球旅行更像是投资考察,美女只是伴游,缓解旅途寂寞的,罗杰斯通过旅行成了一个更高明的投资家,他还是金融投资家身份比较出名,旅行家还算不上。他让我想起另一位摩托骑士——格瓦拉,格瓦拉年轻时医学院学生,他的未来就是做个医生,在南美这绝对是中产阶级的上等职业,稳定赚钱。在假期他和友人驾摩托车游遍了整个拉丁美洲,旅途中所见所闻都是人民的贫穷、社会的不平等,现实改变了他的世界观,激发了他的革命思想,旅行让他成了全球共产革命运动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旅行改变了他的命运。
但不是所有旅行者都像罗杰斯或者格瓦拉一样轰轰烈烈,得到名或利。每个人一生就是从生到死的一次旅行,而且只能向前行没有回头路可走,更没有重游的机会,所以我们只能多去外面的世界游历,增长见闻,也算是增加了生命的宽度。对于我来说,旅行是我梦想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一直想过一种生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自由职业或者没有固定时间的工作,可以不必工作更好;没有太多的家庭责任——父母不需要时时在身边照顾,中国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不是没有道理的,子女也长大了不必费心照料;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衣食住行无忧,有房有车无贷款,无养老患病的后顾之忧;有健康的体魄——可以支撑旅行娱乐。读书、旅行,生活,这就是我的理想生活方式。吉姆.罗杰斯在37岁时就做到了,
美国签证 www.visa100.cn
而我的理想生活至今还在想象与计划中。